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通用12篇)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通用12篇)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1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又是一年端午節到。從一顆簡單的白粽到鮑魚蝦仁“網紅粽子”,口味多樣新奇;從懸掛菖蒲艾蒿到端午紅包,形式豐富變化,千百年來端午節歷久彌新,但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蘊藏其中的傳統情與文化味一直濃郁。今年端午假期不僅是中國傳統佳節,還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看似時間的“巧合”卻碰撞出別樣深味。20_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9月,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在“文化和遺產日”感受文化遺產,體會端午節更豐富內涵,品嚐更濃厚韻味。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通用12篇)

粽葉飄香,散發出歷史積澱的文化“醇”厚。傳統節日,是一粒吸收歲月養分、厚植歷史積澱的種子,不斷成長為一株參天的常青“文化”樹。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粽子是端午節的鮮明標識,那股清香頗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意,千百年來都是端午文化的重要部分。端午節不只是“粽子節”,它更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從吃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到姻親交往,豐富多彩的端午習俗都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工作與生活的快節奏,端午節變成純粹的“粽子節”,美麗的端午習俗簡單化了。我們要擔負起推動傳統節日民俗復興和發展的文化使命,傳播端午習俗不是簡單的塑造節日儀式感,而是在端午文化的和諧美感中感受歷史的韻味,享受節日文化幸福感,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粽米緊糯,凝聚著民族認同的情感“和”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根鑄魂的重要文化力量。端午時節,全國各地都以獨有的方式慶祝端午佳節,儘管“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都同根生。如同每年火熱的端午甜粽與鹹粽之爭,不管餡料是什麼,糯米始終是粽子的基礎。驅瘟、除惡、消災、祛病是端午習俗共同的核心主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追根溯源,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雖然端午起源說法紛紜,但紀念屈原的觀念流傳千年,為我們廣泛接受,這就在於我們對愛國主義的崇尚,將愛國情懷植根於節日習俗中。不論年齡大小,還是身在海外,讓我們共度端午節,在賞析端午古詩中共繪中華文化同心圓,在龍舟比賽中激發愛國正能量。

粽味迴盪,彰顯追夢新時代的中華“特”色。端午節是重要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20__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成為世界瞭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亮麗文化“名片”,推動中國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端午節是華夏兒女用勤勞與智慧創造的文化自信瑰寶,為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端午節的文化與精神價值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愛國主義與民族認同的主題從未變過,在潛移默化中賦予我們強大文化生命力,提高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我們要積極傳承和弘揚端午文化,壯大中華文化血脈,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打造未來之中國。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端午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新時代文化強國的重要推動力。端午節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保護更要出新,對節日文化傾注更多的心血與敬重,葆有純粹的底蘊與價值,創造更多的載體與樣式,煥發端午節的時代魅力。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2

端午節期間,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當地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舉辦端午文化節,採用現場+“雲上”的方式,與線下和線上觀眾共迎佳節、同拜詩祖;在黑龍江,人們通過詩詞歌賦頌端午等系列活動傳頌端午文化、弘揚文明新風……各地以精彩紛呈的節目形式,展現端午意蘊,邀請人們共同領略傳統文化風采。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讓我們在品味端午文化意蘊的過程中,汲取奮進向上的精神力量。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戰勝疫情的力量。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民俗。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藥,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環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義。端午節是古代的“衛生防疫保健節”,寄託著人們保健祛病的願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防疫智慧。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要深入發掘端午節民俗衛護生命健康的積極價值,將端午節衛生保健民俗與疫情防控工作相融合,與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促進民眾樹牢公共衛生意識、踐行衛生保健行為,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助力全面戰勝疫情。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保持廉潔的力量。端午節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廉潔”一詞最早且先後兩次出現在屈原的作品中。其中一處是《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另一處是《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註釋說:“不受曰廉,不汙曰潔。”將“廉潔”解釋為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汙。“廉潔”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併成為一種良性的追求。端午節傳承家國情懷,要學習和發揚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的高尚品德,將“廉潔”二字深深地銘刻在心間,讓學廉、思廉、崇廉、守廉、倡廉成為自覺的長久行動。

從端午文化中汲取推動發展的力量。“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劃龍船、賽龍舟是端午節流傳最久遠最普遍的風俗。劃龍船、賽龍舟,千帆競發,萬舸爭流,有著發奮圖強、自強不息的深刻寓意,是團結協作、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力量的象徵。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項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要發揚龍船、龍舟精神,積極應對今年經濟形勢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一起感受端午節的風采和魅力,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讓節日的精神在傳承中歷久彌新。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3

6月25日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發展至今已經有了許多的節日習俗,有賽龍舟、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蘭)、佩香囊、放紙鳶等活動,也成為了我們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但是,往往過節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就是過關,既是對幹部工作能力與執政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幹部工作作風的考驗,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端正行為、端正思想、端正態度,端端正正過好端午節。

端正行為,爭當先鋒模範。偶有一次的節假日,給忙碌的生活帶來了一絲休閒的機會,也是家人團圓、朋友團聚的好時光,有的會選擇外出旅遊,有的會選擇居家休息。但是,無論選擇何種放鬆方式,請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幹部,忘記自己是黨和政府的一面旗幟,要時刻端正自己的行為,處處發揮一名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外出旅遊請自覺遵守規則,講文明、守規矩,不耍特權、搞特殊;居家休息,要遵紀守法,拒絕賭博等違法違紀行為,積極利用節假日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爭當先鋒模範。

端正思想,永葆清廉本色。俗話說“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每逢節假日,往往就會有人情往來,正常的禮尚往來也並非不可。但是,禮尚往來絕不是“禮尚利來”,公款送禮、公款吃喝、收受節日禮品,似乎這些都是不起眼的“人情往來”,實則都與手中的公權力相關,都是不正之風。黨員幹部要牢牢端正思想,絕不能有任何歪門心思,牢固樹立“公款姓公,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思想,始終做到公私分明,廉潔從政,永葆清廉本色。

端正態度,守好工作崗位。群眾過節,幹部過關。端午小長假是群眾外出旅行的高峰期,也是萬家團圓、走親訪友的重要節日,能否保障群眾的過節需求,是對幹部工作能力的重要考驗。廣大黨員幹部要端正工作態度,始終肩負起自己的職責,自覺堅守崗位。尤其是負有重要責任的領導幹部,更應具有大局意識,儘量節假日不出遠門。各行業部門要狠抓安全生產與運輸保障工作,嚴格實行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和報告制度,制定各級值班人員值班表,明確責任,落實各項保障措施,提供充足運力,確保人民群眾能夠過上一個和諧安康的端午節。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4

“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古語有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傳統悠遠流長的禮儀之邦,逢年過節是親朋好友相互送禮表達祝福之情傳統習俗。傳統節日,本是是舉家團圓、放鬆的時刻,但倘若官員幹部打著“過節送禮”的幌子幹著“行賄受賄”的事,就有悖送禮的本義,便會讓我們的傳統習俗從“人情風”變成“腐敗風”。

指出:“作風建設是永恆的課題,要標本兼治,經常抓、見常態,深入抓、見實效,持久抓,見長效”。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將到來,它是考驗黨員幹部作風的一面鏡子,希望每一個黨員幹部都經得起考驗,願每一個領導幹部都有一個不一樣的“端”“舞”“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在中國民間,老百姓很看重開始這個時間段,萬事開頭難、開山之作最費力、嬰兒學走起步難等就說明無論做什麼事,最開始往往也是最難的。黨員幹部要從嚴要求自己,過一個風清氣正的節日,就要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該收的紅包堅決不收,不該吃的飯堅決不吃,不該表的態堅決不表,黨員幹部只有只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端正自己的行為,慎言慎行,才可能成為一個好乾部。

“舞”字指按一定的節奏轉動身體表演各種姿勢。黨員幹部不是藝術家,表演各種姿勢就大可不必,但在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的今天,黨員幹部要長袖善舞。要舞好敢於擔當、敢啃“硬骨頭”的開山斧,舞好服務群眾、發展產業的“指揮棒”。黨員幹部只有這樣擼起袖子加油“舞”,才能在全社會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潔”字有廉明、不貪汙或品德高尚的意思。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作為黨的領導幹部,要把廉潔作為一種價值追求、一種信念來恪守,努力讓廉潔成為一種習慣。“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在端午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每一個黨員幹部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到廉潔,也要修煉自己,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讓自己成為慎獨自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人。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5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艾葉飄香,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國假三日,親人、朋友又將一聚。但黨員幹部要注意,放假不得放縱,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人正己,堅決杜絕“節日腐敗”行為,做到清清爽爽過節,和和美美相聚。

一是做到堅決不觸碰紀律紅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請、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及“接受、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反廉潔紀律。中央和各地均發文,要求黨員幹部在端午節假期間,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各位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中、省紀委近期通報曝光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典型案例,對照案例吸取教訓,堅決不去觸碰紀律紅線。

二是做到堅決不觸及道德底線。節日裡大家活動範圍廣,接觸的人比較多,稍有不慎,經不住誘惑,就容易出問題。黨員幹部在社會上代表的是黨的形象,無論何時何地,要始終牢記自己黨員身份,在節日生活中要大力倡導並認真踐行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

三是做到堅決不觸破生活習慣。親人、朋友相聚,免不了杯酒交錯、品茶夜話,但要適可而止。上班期間,大家已經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生物鐘”,如果不把握好“度”,突然強力打破常規,一則對身體不好,二則由此有可能傷害到朋友、家人的感情。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愛家人,愛生活,不論是節日,還是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各級黨員幹部都為“愛”而珍惜人生。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6

芒種一過,端午節將至,除了小長假讓讓人倍感實在幸福外,全國各地各式各樣的傳統習俗也是紛沓而來,尤其是結合“網際網路+現代元素”,吃粽子、龍舟競渡、插艾蒿等增添十分喜氣和好兆頭,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人人蔘與其中、樂在其中。而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更應藉端午到來之際,全程參與,樂在其中,昂首踏上新徵程,奮力展示新作為。

以初心為餡、落實為葉,包一筐為民之粽。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包好一枚粽子離不開新鮮餡料和清香蘆葉。連日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如火如荼開展,各級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我們常說,“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言必行,行必果,果必優,凡事要求落實、求具體、求深入、求細緻、求效率、求質量。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樹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忠誠於黨的事業,把主題教育的成效體現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之中。在擔使命中顯風骨,查詢差距、補齊短板,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凝心聚力抓落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實幹為槳、信念為鼓,賽一場激情龍舟。賽龍舟如今已發展成為一項講求團體合作的體育娛樂專案。以二十人為競渡標準,一人以擊鼓聲發出訊號,步調一致,所向無敵。這充分展現出中華兒女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傳統精神。羅曼·羅蘭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如今,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之年,步調一致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幹,按照脫貧攻堅的“路線圖”“時間表”,鉚足幹勁、因地制宜,制定扶貧“清單”,創新、落實扶貧措施,為新時代的激情龍舟拔得頭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黨性為艾、黨規為蒲,編一束廉潔草鈴。“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製成草鈴鐺,懸於堂中,用以提神醒腦,防蟲殺菌。古語有言:“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須自成”。黨員幹部只有律己,才能律人。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始終堅持以黨性為尺,丈量自己一言一行,要求別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幹的,自己先不幹。更要以黨性為艾、黨規為蒲,編製成人人喜愛的廉潔草鈴鐺懸於門前,微風徐來,醒腦沁神,清清爽爽,讓蒼蠅蚊蟲無縫可盯,豺狼虎豹無法靠近,真正做一名“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的黨員幹部。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7

孩提時代的端午節,盼著吃又香又甜又糯的粽子;學生時代的端午節,盼著能守在外婆身邊,享受學做粽子的樂趣;而今,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心底萌生了端午情節,也想到了其間深含的“粽”情“粽”意。

過好端午節,黨員幹部要常種思想之“香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凡此之句,在屈原的詩中俯拾皆是,提到香草達48次。一生孤芳自賞與潔身自愛的屈原以香草自喻,在其詩中用採集、種植、憐惜等詞抒發對香草的傾心,並把自然香草與人品美德緊密結合。我們黨員幹部,也應當時常種好“香草”,淨化思想、提升境界。要常種“蘭”“蕙”“秋菊”,注重修身潔行,在做人、做事、為官中保持清雅高潔,以堅定的信念,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與活力。要常種“留夷”與“揭車”、“杜蘅”與“芳芷”,在為人處事中曉大義、顧大局,與同志共同推進工作開展。要常種“申椒”“菌桂”,鞭策自己不斷提升素質,做黨的賢良之士。黨員幹部要以“香草”為學習追求的榜樣,爭做乾淨、忠誠的共產黨員。

過好端午節,黨員幹部要常掛祛“邪”之艾蒲。艾草能驅蚊蟲,菖蒲形似利劍、能驅邪除疫。每逢端午節,人們在大門前高懸艾草、菖蒲,祈求驅邪避害、家人健康。我們黨員幹部也應該常掛艾草、菖蒲,呵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要近君子、遠小人,自覺提高思想意識,不斷築牢思想防線,防微杜漸,弘揚公道正派、清政廉潔、求真務實的黨的優良作風和精神。要築牢防護網,堅決反對網路上、生活中的不良風氣,堅決抵制低俗媚俗之風,營造清新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社會風氣。要築好防護牆,主動抵制圈子文化,堅決抵制政治掮客、無良奸商投機鑽營,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切實做到廉潔自律,不為地位所惑、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絆,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過好端午節,黨員幹部要定期飲好“雄黃”酒。雄黃酒具有解毒殺蟲的作用,端午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以保身體康健。我們黨員幹部,不妨定期飲飲“雄黃”酒,排解體內之“毒”。要充分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常常審視自己,在思想上是否有偏差,在行動上是否有越矩,糾偏查錯、以正自身,始終保持在忠誠於黨、忠誠於核心、忠誠於事業的大道上馳行。要始終保持自重自省的優良品格,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圖虛名,做一名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乾乾淨淨的共產黨員。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在緬懷愛國詩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拍拍身上的灰塵,整理行裝,一路清香伴明月,鬥志昂揚地走在建設美麗祖國的大道上。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8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心繫蒼生,直言納諫,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眼看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當中國傳統節日遇上屈原的家國情懷,其中蘊含的“紅色”底色,也在時間的淘洗下更加歷久彌新,熠熠發光。

祖國,是心中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心底永恆的烙印,亦是不可替代的詩與遠方。戰爭時期的愛國,是在國家危難之時的捨生忘死,浴血奮戰,救民於水火之中;和平年代的愛國,是在國家利益面前,舍小家顧大家的愛國情懷,是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更是一種溢於言表的自豪之情。端午節,吃著粽子,紀念屈原,更當擦亮這一抹紅色底色。

擦亮“紅色”底色需涵養“紅色氣質”。紅色氣質起源於內心,根植於內心,不管是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都來源於矢志不渝的忠貞與信仰。黨員幹部須在紅色教育中陶冶愛國情操,學習革命先輩先人後己、捨身忘我的革命精神,在紅色陣地中弘揚紅色文化,通過黨性體檢檢視初心,叩問初心;在紅色家書中浸潤道德品格,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重任在肩;在紅色文化中汲取養分,用養分澆灌自身,滌盪身心;在紅色實踐中錘鍊黨性,追憶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擦亮“紅色”底色需厚植“紅色情懷”。《我的中國心》裡唱道:“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黨員幹部需飽含這樣熱忱的中國心,不為取悅,不為跟從,不為作秀,將這種紅色底色植根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衡量標準,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靶向施策,更好地問效於民,不斷查漏補缺、改進工作、提升水平,向人民交出優異答卷。須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定政治立場,對黨和國家絕對忠誠,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人民同心同力,做黨和國家的好兒女、好公僕,以實際行動愛國愛家,休慼與共。

擦亮“紅色”底色需砥礪“紅色擔當”。在疫情防控這場人民的戰役中,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奔赴一線,挺身而出,用平凡人的舉動書寫時代英雄的篇章,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14億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包圍在一起,用擔當詮釋初心使命,用責任築起銅牆鐵壁。這片“赤子之心”讓人動容,黨員幹部須砥礪這樣的擔當,在國家危難之時,在國家利益之前把國家形象放在首位,以一言一行來彰顯大國風範,自覺主動摒棄不文明行徑,注重道德言行,開出永生之花。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個家,黨員幹部須找好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的契合點,擦亮紅色火花,讓這個底色亮出來、燃起來。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9

在這端午節來臨之際,相信廣大黨員幹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聞一聞粽香、嘗一嘗新鮮的粽子。新鮮美味的粽子包裹已送出,望廣大黨員幹部及時查收。

第一隻:“信念粽子”,廣大黨員幹部應堅定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顆好的粽子,需要用心去準備和製作,如若不然,只能是一顆散的、不成型的粽子。黨員幹部當以信念之“葉”緊緊地包住自己的赤誠之心。說過:“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最考驗一個人信念是否堅定,往往是看在黎明黑暗之際,是否仍能感受光明。在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的“聯考”中,廣大黨員幹部當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以思想武裝頭腦,加強對政策理論的學習領會,培養優良的政治品格,補足精神之鈣,做清醒者、明白人。疫情防控中黨旗迎風飄揚,無數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定理想信念,迎難而上,在峭壁之顛絕處逢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奪取了疫情防控階段性偉大勝利的輝煌篇章。

第二隻:“擔當粽子”,廣大黨員幹部應堅決擔當作為,做到“不興偽事興務實”。

一顆粽子由葉、米、線、配料構成,每一種材料都有著自己的責任,缺少任何一種材料,都不可能構成一顆完整的種子。黨員幹部就像構成一個粽子的一種材料,卻又是千千萬萬個粽子中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粽子中有著不同的責任,卻要相同的擔當。作為群眾的“火車頭”和“主心骨”,黨員幹部應時刻把“擔當”扛在肩上,積極地為群眾想辦法、解難題、謀出路、闖貧關,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關掌舵,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成為脫貧致富的領路人。廣大黨員在與群眾相處中,需要務實的擔當,真心實意為百姓做事情,以不怕事、不攬事、不丟事、不忘事的擔當,為百姓謀實事,為百姓謀發展。

第三隻:“奉獻粽子”,廣大黨員幹部應堅持利民為本,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

粽葉有大小,參差不齊,若遇大葉,須裁剪葉周,方能放好粽米,保證不撒不漏。黨員幹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也得盡心盡力,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才能安置好百姓的心。高爾基曾說:“要使周圍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應該像蠟燭那樣燃燒。”廣大黨員幹部要能為百姓吃大苦、耐大勞,出大汗、盡大力,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公、一心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在人民群眾脫貧致富路上彰顯黨員特質,在攻堅戰場揮灑為民情懷,用智慧謀劃脫貧思路,用激情踐行“四個意識”,用腳印丈量對黨忠誠,把民生保障放在第一位,緊緊團結帶領群眾,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因地制宜地搞產業、搞養殖,想百姓之所想,以自己的模範帶頭作用和良好的作風紀律,勇於奉獻,在工作崗位上尋找樂趣,從而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第四隻:“學習粽子”,廣大黨員幹部應堅持好學不倦,做到“自學好學勤學,學而自用”。

粽子的味道、材料越來越豐富,有竹葉粽、艾香粽、甜茶粽、臘肉香腸粽等等,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黨員幹部也應該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內心,加強理論學習,成為群眾喜歡的“美味粽子”。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民。黨員幹部肩負著傳達黨的政策,帶領人民共同致富的責任,這就要求黨員幹部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材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用黨的理論去分析與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做到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一個黨員幹部如果不愛學習,思想就會缺少靈氣,講話就會缺少底氣,行動就會缺少朝氣,工作就會缺少銳氣。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虛心求教,學而不厭,是我們黨員幹部的動力,更是黨員幹部永葆先進的生命力!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x大學為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學生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嚐粽子、一邊朗誦著端午的詩歌,分外香甜可口。老師們組織了學生們開展了“賽龍舟”、“包粽子”等遊戲……,並將自己設計的香包送給了班上的同學,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

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蒐集的資料,有的通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通過故事的形式瞭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還有的通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的趣聞……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通過這樣的活動,將瞭解民俗文化與歡度傳統節日融為一體,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為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園各個班級展開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並且針對端午節3天假期各個班級進行了假期安全教育,針對交通安全問題、防溺水、防騙、防中暑等問題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我國端午節傳統文化,豐富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希望同學們能過一個健康、安全、快樂的端午節。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11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些傳統節日裡,容易喚起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親和力。在端午節這一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湧動著共同的情感和期盼,這是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我們大家一起享受這最令人激動和自豪的事情。同時希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大家交流感情,輕鬆地生活,開心的過節。

在端午節這天,我們沒有回家的班委,早早的預定座位,學委負責買粽子,團委請大家喝飲料。大家歡慶過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們負責聯絡同學們通知他們聚餐的時間,地點。有些同學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我們班委跟她做工作,終於他們答應來參加聚餐;有些男生特意在聚餐之前跟我們說要喝酒,我們定了一箱啤酒給男生,女生喝飲料,同學們的建議我們採納,只希望所有同學在這喜慶的節日能過得開心。

同學們都在下午5:30到達,我們採取AA制的形式,大家一起點菜,每個人都點自己喜歡吃的菜。我們開始舉杯慶祝,同學們都相互祝福:端午節快樂!我們吃粽子,享受節日氣息,讓我們在遠離家鄉得異地也有在家過端午的感覺,加深了我們對班集體的感情。同學們分別講述自己地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的講述,我們聚餐的同學來自:陝西,山西,新疆,湖南,江蘇,廣東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端午節有一些差別但是端午節總的習俗還是沒變,如吃粽子,賽龍船等。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在吃飯期間,同學們彼此敬酒,交流,談笑,暢所欲言,氣氛活躍,每個人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同學們也提出了班上存在的問題和自己對班級的意見、期望,讓我們感觸很深。這次的團組織生活,加深了同學們對班級的同學之間的感情,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彼此。

這次聚餐,十分有意義。我們通過感受傳統節日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能夠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昇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這對人的精神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我們作為中華兒女體會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們大家聚會之後都覺得以後應該多慶祝中國傳統節日,感受祖國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處。

“粽葉飄香,文明傳承”端午節主題活動心得 篇12

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為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強化“中國夢”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弘揚端午節日習俗,唱響“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端午節期間,我校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積極部署。

學校領導對活動開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併成立了以陳再鋒校長為組長,其他老師為組員的活動領導小組。

二、節前廣泛宣傳。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有驚喜!!!,

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廣播站、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傳統節日的來歷、歷史背景及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等,營造出了濃厚的民族節日氛圍,

三、活動豐富、共同體驗、收穫快樂。

1、形式多樣的主題班隊會。

各班以“端午”為主題舉行班隊會,通過讓同學們查閱資料、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觀看賽龍舟視訊、誦讀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辭和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手抄報、繪畫作品展。

我校將舉辦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的繪畫、手抄報作品展,讓師生們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3、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我校組織志願者進社群、進家庭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向道德模範老人、留守兒童等送慰問品活動,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

4、開展親子包粽子活動。

我校在綜合實踐室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體驗包粽子活動。來自社群的阿姨們給學生們講解了煮粽子葉、糯米、泡香菇、“卷小漏斗”、裝米、綁米、煮粽子等全部過程,並指導孩子動手包粽子。在體驗包粽子過程中,學生們明白了粽子葉必須煮過後使用,有韌性;煮粽子必須插空擺放,不留縫隙,防止煮沸時翻轉漏米。當一個個小小的粽子在學生們的手中翻轉著,一點點地變化著,從“小青蛙”、“小麵包”、“小饅頭”變成“小三角”時,學生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活動,學生們不但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同時還真切地感受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感受了節日氣息。

總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開展,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師生了解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了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xuexi/q36m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