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3篇)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3篇)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1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2

“345”的含義從狹義上的理解為;三個階段;指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後提升;四個環節;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五課型;指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閱讀寫作課——實驗探究課;包括特殊課型,如英語課,音樂,體育,美術,微機課,還有如安全,環境,傳統文化,人生規劃等地方課程。

“345”從廣義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如新課程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二)符合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三)基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五)變“勉強”教育,為主動學習,(六)更加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等理論。

正因如此,現在大家都在推行“345”課堂教學,但校與校之間,教師之間,教研員之間,對“345”含義的理解有很大的差異,甚至有些出版的關於“345”解讀方面的書,很多觀點,本人不敢苟同,如,有的把“三個階段”理解為“三步驟”,不管什麼課型,全部要按照課前延伸,課中探究,課後提升來進行教學設計,再在課中探究部分滲透四個環節,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課的課型不同,特點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靈活運用流程中的各環節,課堂是動態的,你固定不變,勢必把教師框在模式裡面,課堂更加呆板,更加機械,我也多次講過;“今天的教學,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當學生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時候,教師要正確引領,不是老師設計好了,牽著學生走,學生總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圍著教師轉”;“我們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裡面去。。。。。”;“我們再也不能讓學生的脖子上再長上老師的腦袋”,“老師要做一個趕海的人,把學生引領到知識的海洋,讓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條小魚,他要去尋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為食物,使自己茁長成長,他要去迎擊風浪,在大風大浪中鍛鍊,他要去躲避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現實,學會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隻海燕,搏擊長空,自由在的翱翔藍天。。。。。”等等。試想如果這樣固定教學模式,我說的這些老師怎樣在課堂上完成?

另外,課前延伸是指什麼?教學設計,老師侯課,課前預習,課前演講,課前蒐集資料,課前討論,課前準備算不算課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是指大容量,快節奏,立體式——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六個環節,如果說我們把課前延伸只看作是課前預習的話,杜郎口的預習課將怎沒上?

再說課中探究環節,我想不管上什麼課,都離不開探究,但不能把它作為步驟來死板硬套,要靈活運用,首先要弄清這個問題有沒有探究的價值,現在許多老師的授課,總是把課中探究作為步驟再滲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四個環節,我的理解是這四個環節要根據不同的課型來靈活運用,如新授課的教學流程,學(自學)——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饋)——教(精講點撥)——達(當堂達成);複習課教學流程;知識梳理——反饋整合——鞏固拓展,只需要這三個環節就夠了,並不是說非要把這四個環節不管什麼課都要按照步驟來授課,還有講評課,閱讀寫作課,實驗操作課,不同特點的課等,都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再例如說英語課作為特殊課型,它分語法課,詞彙課,聽說課,讀寫課,聽說課的流程是;聽後說——說後做——做後查——查後共享,我們能否把四個環節作為步驟必須滲透在課中探究這個階段嗎?如果說必須的話,那還研究不同的課型幹什麼?

什麼是課後提升?只是課後嗎?講完課要求當堂生成算不算課後?課的結尾算不算課後?現在規範辦學行為,控制學生的在校時間,假如每門學科,都在所謂的課後佈置提升的作業的話,學生的負擔怎麼減下來?還有四個環節中的第四個環節“鞏固檢測”,我就很不同意這個提法,這個提法說明這個人的觀點還沒有跳出那種“口耳相傳”“手把手進行教學”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原先課堂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開始教師匯入新課,最後進行達標檢測,現在學習方式變了,有自主學習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講點撥部分,我們要求及時反饋,堂堂清,試想,自主學習環節後是否應有跟蹤練習,合作探究環節後是否也應有一個檢測練習,精講完以後是否也應及時跟蹤一個檢測練習,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個環節都要有鞏固練習,問題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應該把“鞏固檢測”改為“鞏固拓展”。一堂好課有三個標準;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所以我們是不是要正確,寬泛,靈活理解“課後提升”這個名詞。

總之,“345”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總體構架,應正確進行闡釋理解和運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們要不斷的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變現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著力構建自主,高效,優質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新突破!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3

10月29日——11月1日,為期四天的泰安市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肥城市實驗國小成功舉辦。我有幸參加,認真學習,用心領悟,收穫頗多。現總結如下:

10月29日下午,泰安市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拉開了精彩的序幕。泰安市基礎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劉旭,泰安各縣市區教研員,教育局張衍峰副局長、國小教研室孫瑞明主任、辛成華主任,實驗國小雷鵬校長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六百餘位領導、專家、和一線骨幹教師代表齊聚實驗國小,參與和見證了這一盛會。肥城實驗國小劉鵬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作了題為《觸控生本觀念,探尋高效課堂》的學術報告。報告中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真實生動的教學案例,贏得了與會代表的一陣陣掌聲。接著由肥城市的師生們進行了主題為“歌吟經典詩文,傳承傳統文化,共築中國夢”的中華經典詩文歌吟展演,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師生們以飽滿的激情、抑揚頓挫的朗誦、張揚個性的表演,或唱、或誦、或吟、或舞、或演、或奏,將經典詩文中動人的意境演繹得淋漓盡致,實驗國小教師合唱團精彩激昂的演唱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肥城市師生的歌吟匯演給與會教師帶來的是震撼和驚喜同時也集中展現了肥城市師生的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0月30日,威海大光華國際學校國小部主任、特級教師鍾靜執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泰安市第一實驗國小教師陳炳峰做了精彩的點評。接下來,鍾老師對20xx版課標進行了解讀,並做了《班級閱讀習作新計劃》的報告,鍾老師的課例生動、紮實,報告深入淺出,為我們今後語文教學引領了方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幾點:解讀了“閱讀能力”包括直接提取資訊的能力,直接推論的能力,解釋整合文中資訊和觀點的能力,評價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的能力。語用教學四項主要內容包括語言習得、思維培養、人文滲透、常規訓練。班級閱讀習作計劃:一年級讀小詩、寫小詩。二年級繪本讀寫計劃——看繪本編故事和讀繪本仿寫。三年級故事讀寫計劃:聽、讀、講、寫故事。四年級讀寫計劃:觀察生活、描寫生活、提升觀察力。五年級讀寫計劃:生態寫作。如學生策劃活動,開展並撰寫活動方案。

在隨後的兩天中,各縣市區13位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各自進行了課例展示。展示中,既有老師們一直關注的閱讀教學課例,也有優秀的習作、寫字課例,真可謂精彩紛呈,好課連連。會上,寧陽縣第一國小教師劉軍還做了《翰墨啟智 立字樹人》的書法指導講座。肥城市河西國小白雲山校區教師李鵬進行了課堂展示並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長為省特級教師的經歷,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為期四天的教材培訓會暨“生本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資訊豐富,務實、高效、令人震撼又備感人文色彩,每一天都讓人感覺是一場饕餮盛宴。在會議學習期間,肥城市教育局教研室辛成華主任別出心裁地安排了詩文歌吟、歌曲欣賞、快板說唱等形式的活動,寓教於樂,寓研於樂,讓老師們勞逸結合,輕鬆學習,在愉悅的同時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泰安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劉旭老師對這次培訓會指明瞭方向,他強調:一、語文教學以生為主,以學為重,低年級注重識字寫字,中高年級嘗試自學合作、探究、評價。二、明確教學目標、尤其是年段教學目標。三、加強語言文字運用上好三類課。語言文字運用策略如:文中詞句換一換、好的句式練一練、抓住留白補一補、觀察插圖寫一寫、段篇內容歸一歸、順著情節擴一擴、變換文字改一改、遷移方法仿一仿、加工資訊編一編、學習所得記一記。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本高效”的教學道路,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相信參加此次教育教學研討會議的老師們定會將泰安市國小語文教學推向新的臺階,引向一個新的高階!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4

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相對來說,有效教學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你上一節課,總應該讓學生有點收穫,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優質教學一定的高效的,而有效教學則未必是高效教學。提倡高效課堂教學,目的就是讓我們意識到,這個追求確實是無止境的。在聽課學習之後,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個人體會:

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從“悶課”走向“活課”,讓學生動起來,讓教材也變得活起來,讓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程式開放起來。然後要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每節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最後還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學。我對高效教學的定位就是優質、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學生情緒狀態。具體的說,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學。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參與,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還有學生不僅參與了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這種參與狀態,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

3、學生的交往狀態。一是傾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生可能最缺乏傾聽的品質和習慣。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如果不培養,合作學習就很難行得通,很難有成效。二是發表。你聽完以後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要發表出來,你就能不說,如果大家都不說,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學之間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4、學生的思維狀態。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

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點:教師為什麼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第二點:說說教師為何要有真摯的情感?

第一點:教師為什麼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因為這是課堂高效執行的必要條件。要做到這點,我認為教師必須具備三種過硬的基本功:1、語言。2、板書。3、嚴密的邏輯思維。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試想教師沒有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怎麼吸引學生的聽覺?沒有一手漂亮的板書,又怎能吸引學生的視覺?沒有對知識嚴密的邏輯分析,又怎能給學生的智慧的光芒,給學生以心智的啟迪?學生的能力又從何而來?所以我認為教師具備了這三點,學生才會欣賞你,佩服你,才會對你的課興趣濃厚。我相信,舉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點:說說教師為何要有真摯的情感?如果說前面的兩條是打造“高效課堂”的硬體的話,那麼這一條就是“打造高效課堂”的軟體保障。因為我們工作的物件是有血、有肉、有情人的。這裡所說“真摯情感”有二層含義:第一層意思是說,教師要用真情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課首先要感動自己,之後方能感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所說的“真摯情感”第二層意思是,教師要真心關愛學生,當今強調要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師生關係。什麼樣的師生關係才是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認為:它應該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學習過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建立起這種關係?古人又說:身正方能為範。所以教師要求學生去做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學生要認真聽講,認真做練習,及時複習鞏固,那麼教師就必須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及時認真批發學生的作業、試卷,及時向學生反饋,這樣才能示範,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師生關係的建立,一般來說,教師對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有一種本能喜歡之情,關心他們比較多,溝通較容易,這種關係很容易建立起來。我這裡想說的是:教師如何與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搞好關係?首先教師要用平等的心態對待他們,當他向你求知時,你要用更大的耐心與心細去幫助他,上課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這部分學生認識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難的問題去為難他,這樣會讓他難堪、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假如用一些淺易的問題去鼓勵這類同學回答,就會讓其產生成就感,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幫助他樹立或找回一些學習的自信。而當他違反紀律時,你一定要嚴厲地批評他,但絕不能批評之後,與他反目為仇,流露出討厭他的情緒,而是要繼續關心他,找出他一些細微的閃光點,鼓勵他進步。只有這樣,他才會認為你是真心對他,而把你當真朋友,願意與你相處。信任你、依賴你。如果我們能與學生建立起這樣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那我們就一定能將我們的課堂打造成“高效課堂”

一、追求高效課堂,教學管理如何調整

近年來,有關部門採取問卷調查、學生談話、系統分析等形式,不斷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和措施;以觀摩課、研究課、彙報課等課型形成互相研究、相互借鑑、相互學習的高效課堂探索氛圍。

通過完善課程管理規程,堅持多維學習,增強多元聯絡等行動,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三維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學習評價等關鍵要素。搭建 “備、聽、說、評”一體化平臺,通過常態課、達標課、探究課、示範課等課堂模式的展示,加快教師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心智模式、情感態度、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構建速度。最終達成共識:高效的課堂就是要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師生共同發展的生態性課堂。簡言之,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

二、如何選擇和設計良好的課堂教學策略

我們應從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入手,為鍛造高效課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革校本教研製度。以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促進校本研究的全員性,以探究課為載體促進校本研究的常態性,以學生的學習評價促進校本研究的操作性,在鍛造高效課堂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

1、精緻教學,提高效能

精彩的匯入——高效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精講精練——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善於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做到視覺、聽覺等感知結構、感知情境優化,進而浸潤情感,拓展想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認同、內化。

精彩的學習過程——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絡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即動態成常態,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

精練的總結反思——高效課堂教學中的“留白”。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提倡每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出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高效課堂上的“留白”。即: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對教師,我們倡導“三反思”,即教學前反思、教學實踐中反思和教學後反思。通過教學反思分析自己課堂教學行為的得與失,甄別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程序的差異,進而使教學反思成為實施行動研究、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以上四環節有機融合,形成了“四步十六字”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情景匯入-學導結合-探究深化-總結反思”。

2、尊重差異,分層教學

在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決貫徹學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指導思想,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課堂教學分層的基礎上,在部分學科中實施跑班教學,並儘可能多地開設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三、對有效教學的探索應該如何深入開齊課程後,課時減少,要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必須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教學。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們對於有效教學的探索還僅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的執行層面,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追求效益的教學,還應從時間維度層面分析課堂教學高效性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效的課堂教學還是追求高序列的課堂,我們還要從課堂的縱向和橫向結構等維度進行研究,並注意學生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1、研究“教”的有效性

如何解決“教”的有效性?面對“增肥”了的新教材,怎樣處理?面對一片題海,哪個該講?面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怎樣分層講解?教師應該儘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複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2、研究“練”的有效性

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的研究。教師要為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滿足差異自主發展需求。避免機械重複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3、研究“學”的有效性

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時間多了,如何規劃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學會自主學習是擺在教師和家長面前的共同課題。學校應注重建立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機制,開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主體性。學校要調整管理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管理過死、過硬的問題,由被動約束式管理向學生自主主動式管理轉變,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規劃學習、規劃人生。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5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自身的能力。我覺得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課堂所要實現的目標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心中始終有教學整體框架

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需要教師心中始終有個教學的整體框架,對課堂的教學程序有個清楚的定位,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要了解學生, 教學設計合學生胃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這個實現的過程如何進行是由學生現有知識和興趣以及教師的實施水平綜合決定的,這便需要除了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之外對學生還應有比較充分和全面的瞭解,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對教案的實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顯然,如果你的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一“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於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祕: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除此之外,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6

一堂課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壞,主要取決於能不能把這堂課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吸引力,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的要領,運用自如,這就達到了教學的有效性。何謂教學的“有效”性呢?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首先,在一堂好課上,老師和學生要達到互動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引導。第三,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實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有沒有達到讓學生在這堂課上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能夠積極參與互動。

要想上一堂成功有效的課就要努力創造教學情境,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要追求簡單有效、順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有思考空間的情境。要充分運用“對話”,師生之間相互提問。在這點要注意,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探索性和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理解者。用微笑告訴學生老師關心你,通過參與授予權力為學生提供做貢獻的機會,讓學生有節奏地參與課堂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整任務或技巧的難易程度,幫助學生設定具體、合理的目標。讓學生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等等。

教師在教學態度上要注意做到不要忽視、輕視、偏愛學生,這樣會有益於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在與學生溝通方面,要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凡事能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方面,可以養活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磨擦和衝突;另一方面,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利於問題的解決。其實與孩子交往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因為跟他們在一起,少了許多成人世界的庸俗與拘謹,但是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又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只有給孩子“愛”和“尊重”,才能走近、走近、再走近“孩子的世界”。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7

“345”的含義從狹義上的理解為;三個階段;指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後提升;四個環節;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五課型;指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閱讀寫作課——實驗探究課;包括特殊課型,如英語課,音樂,體育,美術,微機課,還有如安全,環境,傳統文化,人生規劃等地方課程。

“345”從廣義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如新課程要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二)符合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三)基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五)變“勉強”教育,為主動學習,(六)更加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合作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等理論。

正因如此,現在大家都在推行“345”課堂教學,但校與校之間,教師之間,教研員之間,對“345”含義的理解有很大的差異,甚至有些出版的關於“345”解讀方面的書,很多觀點,本人不敢苟同,如,有的把“三個階段”理解為“三步驟”,不管什麼課型,全部要按照課前延伸,課中探究,課後提升來進行教學設計,再在課中探究部分滲透四個環節,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課的課型不同,特點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靈活運用流程中的各環節,課堂是動態的,你固定不變,勢必把教師框在模式裡面,課堂更加呆板,更加機械,我也多次講過;“今天的教學,是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當學生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時候,教師要正確引領,不是老師設計好了,牽著學生走,學生總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圍著教師轉”;“我們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裡面去。。。。。”;“我們再也不能讓學生的脖子上再長上老師的腦袋”,“老師要做一個趕海的人,把學生引領到知識的海洋,讓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條小魚,他要去尋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為食物,使自己茁長成長,他要去迎擊風浪,在大風大浪中鍛鍊,他要去躲避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現實,學會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隻海燕,搏擊長空,自由在的翱翔藍天。。。。。”等等。試想如果這樣固定教學模式,我說的這些老師怎樣在課堂上完成?

另外,課前延伸是指什麼?教學設計,老師侯課,課前預習,課前演講,課前蒐集資料,課前討論,課前準備算不算課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是指大容量,快節奏,立體式——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六個環節,如果說我們把課前延伸只看作是課前預習的話,杜郎口的預習課將怎沒上?

再說課中探究環節,我想不管上什麼課,都離不開探究,但不能把它作為步驟來死板硬套,要靈活運用,首先要弄清這個問題有沒有探究的價值,現在許多老師的授課,總是把課中探究作為步驟再滲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四個環節,我的理解是這四個環節要根據不同的課型來靈活運用,如新授課的教學流程,學(自學)——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饋)——教(精講點撥)——達(當堂達成);複習課教學流程;知識梳理——反饋整合——鞏固拓展,只需要這三個環節就夠了,並不是說非要把這四個環節不管什麼課都要按照步驟來授課,還有講評課,閱讀寫作課,實驗操作課,不同特點的課等,都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再例如說英語課作為特殊課型,它分語法課,詞彙課,聽說課,讀寫課,聽說課的流程是;聽後說——說後做——做後查——查後共享,我們能否把四個環節作為步驟必須滲透在課中探究這個階段嗎?如果說必須的話,那還研究不同的課型幹什麼?

什麼是課後提升?只是課後嗎?講完課要求當堂生成算不算課後?課的結尾算不算課後?現在規範辦學行為,控制學生的在校時間,假如每門學科,都在所謂的課後佈置提升的作業的話,學生的負擔怎麼減下來?還有四個環節中的第四個環節“鞏固檢測”,我就很不同意這個提法,這個提法說明這個人的觀點還沒有跳出那種“口耳相傳”“手把手進行教學”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原先課堂以教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開始教師匯入新課,最後進行達標檢測,現在學習方式變了,有自主學習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講點撥部分,我們要求及時反饋,堂堂清,試想,自主學習環節後是否應有跟蹤練習,合作探究環節後是否也應有一個檢測練習,精講完以後是否也應及時跟蹤一個檢測練習,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個環節都要有鞏固練習,問題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應該把“鞏固檢測”改為“鞏固拓展”。一堂好課有三個標準;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所以我們是不是要正確,寬泛,靈活理解“課後提升”這個名詞。

總之,“345”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總體構架,應正確進行闡釋理解和運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們要不斷的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變現行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有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著力構建自主,高效,優質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新突破!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8

肖家堡國小 樑豔豔 兩天的高效課堂培訓,我們的共同感受就是心靈震撼,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只有進行課改,才能真正建立起改變學生生命狀態的“新課堂”,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培訓中,各位講課的專家傳遞了一下幾個資訊:

1、課改不是改技術、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觀念。

2、課改並非課堂的創新,而是一種迴歸,回到正常的教育規律上來。

3、課改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點燃、喚醒、激勵、服務。

4、高效課堂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親身經歷。

5、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師學會換位思考,平等對待學生是導學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6、課改的目的是利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做好進入現實社會的一切準備。

對於本次培訓,我有如下感受:

一、 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慾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說,課改是對學生的拯救與放生,是在解放學生的過程中自我練就能力,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謀求資本,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程。

二、更新觀念,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民主的課堂氣氛。

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係,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裡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打造高效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有明確的學法指導,要對自己的設計瞭然於胸,課堂上還要進行二次備課,並在學生疑惑處、知識重點處重錘敲打,精講點撥,著力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學會思路、學會方法。

四、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學生之間有生活經驗的差異,原有基礎的差異。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都得到尊重,有發言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便於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給學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五、講究評價藝術,促進學生積極探究

在比較開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較積極的狀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同想法,對學生各種想法如何評價,直接關係能否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恰當的評價將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催化劑。

首先評價應以鼓勵為主。評價應注意情感效應,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達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朗些,那麼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完全錯誤,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

誤的,沒關係,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機械重複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以採取一些小小的獎勵手段等等。這種賞識孩子的方法,在課堂上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強化了其優良行為。孩子們表現得積極主動,課堂不斷出現精彩的場面。實踐證明,在這樣一種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認可,人人都積極參與的狀態下,學生的充分發展將不再是個空想。

六、今後打算:更新觀念,改革課堂,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我將以這次課改培訓學習為契機,以區《高效課堂建立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以“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為目標,教學設計為突破口,積極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建立高效課堂。當然,高效課堂是我們正積極探索中的一種新的理念,更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永恆的教學目標,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9

11月9日,有幸參加了外國語學校基於“六個意識”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觀賞了五堂觀摩課,聆聽了泰安市教研室劉主任對於語文教學“六個意識”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收穫滿滿。

本次活動首先觀賞了五堂觀摩課。首先是徐傑老師執教的二年級課文《坐井觀天》,徐老師從容大氣,娓娓道來,為同是二年級教師的我指名了方向,尤其是在隨文識字方面,徐老師做出了良好的示範。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識字認字寫字是重點,對於課文的解讀是次要,如何把握好識字寫字,讓學生對識字充滿興趣呢?聽了徐老師的課,我方才明白其中一二。

首先,識字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識字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才會激起學生的興趣。通常我們採用的多是集中識字,隨文識字的方法很少用,主要是怕把課文講散。但是徐老師卻將其運用得恰到好處,除了從課題中認字外,徐老師將生字分散到課文中,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文解決,這需要教師將課文研究透,做到熟稔於心,才能很好把控課堂。在這一點上,我還需努力,只有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瞭解學情,瞭解學生們學習的難點在哪裡,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點。

其次,而在寫字方面,徐老師也為我們做出了優秀的示範。升入二年級,我一直在苦惱怎樣進行寫字教學,因為現如今注重閱讀教學,一課分兩個課時進行,識字讀字佔據太多的時間,留給寫字的時間寥寥無幾,但是二年級每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都在十個左右,之前我採用的方法一直是讓學生說一說難寫的字,重點指導三四個難寫的字。而徐老師的做法是,把結構相同的字展示出來,運用不同顏色的方塊標出佔格,讓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地觀察出字的佔格和結構,同時,從這些結構相同的字中找出難寫的字,教完一個之後,其他的字也迎刃而解。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更重點指導了學生關注漢字的佔格及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漢字的寫法。

在朗讀課文方面,徐老師也給我指明瞭方向。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而教材更是每節課中都為我們指明瞭閱讀的方向,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課文。本篇課文,即為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讀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是建立在對課文人物內心的體會、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老師要做的,是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指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情感,從而讀出感情。

接下來,觀摩了兩節口語交際和閱讀示範課。李濤老師的口語交際示範課和王曉靜老師的《走迷宮》,不僅讓我明白了口語交際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同時瞭解了該如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取資訊,複述故事。在“商量”這節課中,李老師創設多種情境,設定“最佳語氣獎”、“表達星”、“最佳表述獎”等多種表揚方法,讓學生樂於表達,樂於溝通,樂於交流。在《走迷宮》一課中,王老師提供多篇課外閱讀繪本,指導學生提取有用資訊,通過畫流程圖的方式來複述故事,講述故事。

隨後,又觀摩了兩節中高年級的課堂。宮莉敏老師的《父親、樹林和鳥》和張仁亮老師的《橋》,選取重點段落,指導學生重點朗讀、體會,在深入理解課文人物內心情感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注重環境氛圍的渲染,讓學生在渲染的環境中體會人物內心世界,讀出感情,採用抓關鍵詞法、拓展訓練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下午,孫雨亭主任為我們帶來了《動作描寫一組》,運用“主線串珠”的教學模式,通過整合不同文章中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動作描寫的方法,運用抓關鍵詞法、找連續動作描寫等方法,體會連續動作描寫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六位老師,各有特色,其獨道的見解,新穎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淵博的知識無不影響著我,教研室劉主任最後的講座,更使我對“六個意識”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確了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認識、提升了學習理念。此次培訓,讓我清楚地瞭解了新課標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讓我懂得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以“情”為紐帶,讓感情走進課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去展示自己。要儘量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成長,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經過這次培訓,讓我瞭解到自己的學識水平相差甚遠和平時教學方法的淺陋,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功底、教學方法、思想認識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在專家及老師們的感染和薰陶下,我無形中有了較大的提高。今後,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投入到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後能多多參加類似的培訓,以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學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訓之後,能學有所用,讓自己更快地成長。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10

假期裡認真翻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受益不淺,感受很深。書裡不僅提到了許多對我們教師教書育人方面可知道的理論,還提供了一些真實的故事和優秀的案例,下面我針對“課堂觀察技術”一節,談談我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我的看法。

課堂觀察技術是一種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它是建立在對課堂教學要素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之上的,課堂教學要素的9個方面,即:課堂溝通、課堂行為互動、師生話語、課堂過程、課堂管理、課堂教學語言、教學資源、教學媒體和教學現場機智。

在課堂上,當我們老師提出一些問題後,只要孩子能對答如流,回答的問題能迎合老師的心裡,老師往往會不吝嗇的大加誇獎:“你真聰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如這位教師,前者學生的回答雖然只回答了一個結果,卻迎合了老師的心裡,得到了表揚;後者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學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閃現,但卻沒有被老師重視,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也就需要適時進行肯定和表揚。尤其是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之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而這智慧的火花並不代表只瞭解一個結果,更要關注一個過程。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慎重評價,對有錯誤但又孕含點滴創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保護這難得的創新火花。

作為教師一定要始終牢記“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教師座右銘,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通過教學反思,促進自己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按照教師行為規範和教育法對教師語言和行為的要求,加強自身的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成為一個讓學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過“課堂觀察技術”的學習,使我深感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一定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教師,爭做優秀的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課堂觀察》學習心得

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 (觀察表、錄音錄影裝置),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於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儘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資訊,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11

經過前幾天的培訓,我的計算機使用有了較大的提高,今天又學習瞭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此次培訓,我理解多媒體就是希望在聲、光、色、圖的配合下,來營造一種賞欣悅目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物件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合理使用電腦多媒體,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媒體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在數學課上,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計算機則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12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型別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資訊交流的一個視窗,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裡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 篇13

陽光課堂教學在開發區九年一貫制學校3—9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已經全面實施,它採取的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環節。為了使學校師生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各個環節的具體流程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各個環節的操作更具有實效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真正作用, 4月10日下午2點我校召開了“陽光課堂教學改革小組建設”培訓會。

此次培訓會由學校副校長、中學部校長白國民主講,全體教師參加培訓會。白國民校長對我校的校本教材“陽光教學課堂教學學案——小組建設培訓手冊”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講解。

白校長重點講解了“預習”部分,他說“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瞭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預習將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他倡導預習時要遵照以下步驟: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二是要明確任務。三是要看、做、思結合。預習新課程可按照以下程式進行:(1)瀏覽教材;(2)找出本節應掌握的預備知識,並複習、鞏固和補習這些知識;(3)對照預習提綱,邊學邊做;(4)確定本節的重的和難點;(5)找出上課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用彩筆勾出。

隨後,白國民校長又從“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長的選拔、培養”、“小組合作學習‘展示環節’培訓”、“小組合作學習之展示環節的有效性探究”以及“當堂訓練”等幾個方面向全體教師做了培訓。小組長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但是各個方面都應該比較優秀,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起到一個小老師的作用,要有熱心、有責任心,能夠幫助其他小組成員。白校長講到對小組長的組織活動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控制性行為:分工、約束、督促;二是協調性行為:協調、疏通、解決爭端;三是建構性行為:組織討論、分析、彙總小組意見。因此,小組長必須要自身素質過硬、學會組織協調、學會上傳下達、學會合理安排排程、學會團結組員,互幫互助。

在講到“當堂訓練”時,白校長從“當堂訓練”的意義、“當堂訓練”的內容、“當堂訓練”的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他說:“‘當堂訓練’是師生資訊互動交流的一個關鍵視窗,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當堂訓練’作為學生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它不僅通過訓練鞏固當堂所學內容,並把知識轉化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堂堂清’,而且還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教學生學會學習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當堂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核心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學習的興趣、習慣、意志、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當堂訓練”的形式可採取口答、搶答、板書、講解、補充等多種方式。

最後此次培訓會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通過這次培訓,全體教師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環節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師們紛紛表示回去後一定再次認真閱讀 “小組建設培訓手冊”,並對小組長及全體學生進行培訓和訓練,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學校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xuexi/jr76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