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15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15篇)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15篇)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裡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

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裡該有多麼辛酸,又有多麼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斷地看著他的戰友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裡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裡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說,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還獲得總書記對他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強調,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群眾脫貧勞心勞累,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裡的群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群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裡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說出他人不敢說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

樊錦詩先生圍繞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永遠在路上四個方面,結合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一代代莫高窟人為傳承弘揚敦煌藝術瑰寶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還與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讓廣大領導幹部對於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敦煌市領導幹部學習先進榜樣、普及敦煌文化知識的熱情。樑建明等領導在敦煌市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實況。

據瞭解,樊錦詩先生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終身成就獎、薪火相傳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在前不久獲得了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

樊錦詩一直很忙,從北京到香港、從廈門到巴黎……但她心裡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她說。

“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說。

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傑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為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  “老先生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留在敦煌,他們就是精神符號。東西壞了還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沒有了。‘莫高精神’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樊錦詩說。

如今,莫高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大城市比還有不小差距,卻仍有年輕人不斷踏著前輩的足跡來到敦煌,甘願奉獻。他們說,“莫高精神”已經成為文物以外的“第二寶藏”。

“幹了一輩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兒”樊錦詩充滿感情地說。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3

以赤誠之心,換感動你我

昨天,學校裡組織我們去看“20_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我對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好醫生吳孟平。對他的感動,源於他作為一個醫生要擁有的''醫者人心"。他的頌獎詞,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檯,到今天也沒有離。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為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是呀!他都九十歲了,卻仍在手術檯前忙碌,設生處地為病人著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雖然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醫生的守則呀。不過,現在能有幾個醫生能做到這點呢?對病人冷言冷語,開藥能貴則貴,真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

我又想起吳孟超的話:“作為醫生,沒有能力為病人治病,是一種遺憾。”這才是真正的醫者啊!

另一位,是張平宜。她是一箇中國臺灣人,卻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來到海峽另一邊深處——大營盤麻風村,只為履行自己的承諾,為這兒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蜀道難,蜀道難,中國臺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她讓麻風村的孩子看見了世界對他們的溫柔笑容,讓他們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是孟佩傑,她只二十歲,同樣是“90後”。但是,她卻沒有同樣出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對物質的熱切追求,對親情的極度冷淡。“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裡,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不知為何,看著她燦爛的笑容,我的胸口總有種壓抑之感,覺得這個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澀漸漸膨脹開來,想哭。她的笑容,很美麗,很從容,但也充滿了艱辛。看著她,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

那些無私的人啊,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我們良心的譴責,用他們那顆不為回報的赤誠之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感動之花。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4

“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這句話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歲時就要為生計操勞,獨自一人承擔著侍奉母親的重任。

八歲,正是孩子潑皮無賴的時候;八歲,還對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無所知;八歲,卻要支撐家中的生計而四處操勞——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傑”。

從八歲到十二歲,整整十二年,四千多個日子裡,都對他的母親不離不棄。

“有媽就有家。”為了把媽媽照顧好,小小的孟佩傑,踩著小板凳,爬上了灶臺。年僅八歲的孟佩傑,顯然對一切事物都一無所知。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她還編了一段口訣,“長的是蔥,圓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薑,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綠瑩瑩。”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個兒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盡孝的義務,孟佩傑,則是在孝中盡孝,把“孝順”這一傳統表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傑就是一個典範,她在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同時,她要四處奔波忙碌維持生活。20__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路途遙遠,她帶上了母親,在大學旁租了一間小屋子。“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時刻擔心媽媽的身體。”她很欣慰。

看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順,是每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幾分呢?我有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嗎?我在媽媽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了嗎?我有在媽媽心情煩悶的時候送上一句安慰嗎?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中,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5

曾經的花裙子已在箱底落灰,換來的是奔波在鄉間農舍中她匆匆的身影;曾經的城市霓虹已遺忘在記憶角落,換來的是山路田間摘橘種茶。僅僅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曾右拳高高舉起,面對鮮紅的黨旗許下過誓言。也就是這一片初心,讓她忘乎如水芳華、絢爛青春,甚是寶貴生命。

用青春為籌碼,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北師大碩士畢業,這個“響噹噹”的學歷並沒有讓黃文秀迷戀城市的海市蜃樓,她深知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知道,黨需要她,家鄉的人民需要她,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的她,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想用自己蓬勃的青春感染百色沉睡的“過去”,勇敢的用青春這個籌碼振奮了每一位百色老百姓們的心。  用使命扛責任,走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堅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脫貧攻堅任務,黃文秀始終堅持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的最前線。在工作中,黃文秀夜以繼日的召開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研討會,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專案,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傾其所有,盡其全力,為村民脫貧致富奔走,為打贏脫貧攻堅奮力。

用芳華立誓言,延續共產黨人“先鋒”精神。短暫的芳華,卻彌足珍貴。她的堅毅、堅決、勇敢、無私,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心。“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這是黃文秀日記裡的一句話,正是因為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才會因為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的楷模。“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讓我們延續共產黨人的“先鋒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6

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創始人伍淑清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頗具傳奇色彩:她創辦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因建立了註冊編號為“001”的合資企業,剛過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美心集團創始人伍沾德之女,生於1948年她即將年滿71週歲,至今未婚,身邊的人都稱她為“伍小姐”;她還曾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三屆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是她摸著石頭過河,開創了中外合資企業的先河,拉開了我國招商引資的大幕。

日前,在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校園內,年過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和家族參與、助力國家發展的家國情。

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是廣東臺山人,1947年畢業於當時的廣州嶺南大學,後移居香港。伍淑清8歲那年,伍沾德兄弟創立了美心公司,之後逐步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目前美心集團已佔香港飲食業市場份額的10%以上。

少女時代的伍淑清讀於香港的教會學校,嚴苛的管理令她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工作。這個“生物鐘”已經保持了幾十年。

從教會學校畢業後,伍淑清留學美國,23歲學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我跟媽媽講,不用麻煩您再給我介紹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歲。就在那一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我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航程,開始向世界敞開大門。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來到內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開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擺著一個重大難題:長達幾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長,中國當時沒有能夠提供專業航空食品的企業。

通航談判中,美方明確提出,中美航線的配餐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可當時的首都機場,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屬的一個只有30多人的配餐間,盛放餐食的是保溫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她第一次坐中國民航的班機時,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著開水壺走來走去給旅客沖茶,同機的香港人紛紛抱怨。

“後來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王匡找到我爸爸說,國家希望您到內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憶,於是她來到內地,想親眼看一看內地的發展。伍淑清坦言,當時的感覺是“很落後”,但同時,她也敏銳地看到了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感覺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間。

1979年這一年,對於伍淑清和她的父親伍沾德來說,格外忙碌。由於1980年5月,是中美兩國計劃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親多次往返京港兩地,就合資創辦航食公司進行談判。當時除了美心集團之外,與中國民航局進行談判的還有來自日本、歐洲和新加坡的企業。

伍淑清回憶,當時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機場的優先起降權,不管其他飛機上的乘客是什麼人都要為其讓路。最終,中國政府決定選擇華僑出身的伍家作為合作物件。

“那個時候,內地還沒有外商投資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憶,當時很多合作細節都是從零談起。他們就把香港的企業法、工商業法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談,最終簽署了意向書。

然而,由於無先例可循,上級部門遲遲沒有批覆合同。伍淑清記憶猶新的一個細節是,時任中國民航局局長當時對他的父親伍沾德說,“伍先生,因為中國沒有審批中外合資企業的先例,審批還需時日。我們先握握手,一言為定。”聽到這番話,伍沾德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都相信鄧小平先生宣佈的改革開放政策。”於是,雙方握手為約。

1979年11月,距離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伍沾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自己墊付500萬港幣購置裝置開工,再等待批覆合同。

“500萬港幣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以在香港樓價最高的中環買下好幾層寫字樓。但是我們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國家好,也都相信改革開放一定會讓國家有大發展,所以我們彼此信任,甘願為此冒險。”伍淑清說,因為父親是華僑的後代,所以希望看到國家強大,當時不是抱著做買賣的心態,而是為了給國家做貢獻的情懷去做這件事。

伍淑清回憶,父親做這個決定時,曾揹負了不小的壓力。“當時很多身邊的人都勸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問題要自己承擔責任’。”然而她的父親,並未退縮。

籌到資金後,北京工廠隨即開建,但挑戰再度來臨。航線對航空配餐要求嚴格,要達標就需要進口歐美裝置。在當時,歐美仍對中國實施禁運,伍沾德就以個人名義,從美國購買裝置,在香港訂貨付款,裝置運到香港後,再想辦法將運回內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終於拿到審批許可時,工廠已經開始生產,伍淑清將這比喻為“先有蛋,後有雞”。

1980年4月,國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當年5月1日,北京航食掛牌成立,投資雙方分別為: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資300萬元,佔股51%;香港中國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資288萬元,佔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資審字[1980]第一號”的批准檔案編號,被譽為“001號合資企業”。

作為合資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後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回望過去,伍淑清認為:“當時引進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還包括整個企業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當時他們與還習慣於計劃經濟思維的合作伙伴不斷革新,從合資企業的法律條文、股份制概念、複式記賬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細節入手,一步步將001號合資公司塑造為行業領軍企業。

“我們需要重新培訓員工的概念,比如剛開始時,很多員工不願意打卡,覺得這麼做是不是瞧不起他們”,如今這些早已司空見慣的企業管理制度在改革開放伊始的中國,曾面對舊思維的挑戰。伍淑清說,當時自己每兩個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實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則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時間。

如今,北京航食佔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70%的配餐市場,實現了38年連續盈利,累計納稅超過16億元。

001號企業填補了行業空白。隨後,以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形式出現的三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統計,截至20__年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專案近40萬個,實際使用港資9147.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1.7%。

伍淑清說,改革開放之初,港資幫助內地企業瞭解市場經濟、培養人才,扮演了“輔導員”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資份額佔據內地引資“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其角色應適時轉變為“服務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資進來,帶領內地企業“走出去”。

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開始從其他方面參與祖國建設,從1988年開始,伍淑清先後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見證和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香港迴歸前,伍淑清還曾擔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為香港迴歸做了許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歲的伍淑清在香港見證了五星紅旗升起。香港迴歸後,伍淑清參與了大量推進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來,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時具備國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視野,由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曾多次到內地進行交流學習。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7

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場重大疫情從我國的湖北武漢蔓延至全國,人們陷入了緊張和恐慌之中,這場災難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面對著步步緊逼的病毒,我們的白衣天使臨危不懼,化身為堅不可摧的白衣戰士,戰鬥在前線,打響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本以為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然而事實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斷增長的數字觸目驚心,以至於全國幾乎進入了封鎖狀態。在被封城的這段時間,我的內心思緒萬千,我在思考:病毒為什麼這麼猖狂?我們在武漢的同胞們能否戰勝這場疫情?我親愛的祖國能否挺過這場難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全國各地的人們向武漢送去物資時,我為中國人的團結一心而激動萬分;當鍾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擊疫情的戰鬥時,我為他的無私奉獻而心潮澎湃;當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專家與病毒奮戰時,我為他們的忠於職守而熱淚盈眶。

我始終堅信,暴風雨越猛烈,雨後的彩虹就越美麗!可怖的寒冬已經被溫暖的春風吹散,萬物正在復甦。待春暖花開之時,山河會無恙,國泰且民安。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8

春雨,又是一年生機,滴滴答答地墜向窗,不同往常的及時雨,它悠長纏綿,敲了一夜的窗,也沒有絲毫停下的跡象。全國都在下著這場雨,所有人都在等著這場雨停,等待著雨過天晴,好出去淋漓盡致的玩一場,抑或是去見因風雨阻礙而久未見面的親人。

我也在等天晴,等天晴以後,背上我的帆布包,穿上小皮鞋,蹦蹦跳跳的去上學,可是雨愈下愈大,從我國南方很快蔓延至全國,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我們稱這場雨為----“新型冠狀病毒”。

20__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國爆發了一場災難性的疫情----“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而個別人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貪吃野味後染上病毒的。這種病毒傳染力很強,存在飛沫傳播,人傳人等傳播途徑。1月23日,為了防止病毒蔓延,武漢被封城。

83歲的鐘南山院士再一次掛帥出山,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親切教導我們:對於這次疫情,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在家儘量不出門,把病毒徹底隔絕,就是控制疫情最好的方法。由於春運的緣故,人員流動量大,各個城市還是相繼感染上了這種病毒。這時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們不顧個人安危,披上戰服,來不及與家人好好過年,提著行李箱上了飛機,飛往了武漢。天空藍的陰鬱,醫務人員來不及停下腳步,在病房間週轉,忙的不可開交,沒有人說過苦與累,他們用常人無法想象的意志力讓疫情很快的穩定下來,數以萬計的人轉危為安,平安回家。在這場疫情中,“白衣天使”被大家稱為最美的逆行者。

這場突然其來的疫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既要保護野生動物,因為善待野生動物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又要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和本領,因為只有掌握了知識和本領才能救民與水火,也才能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相信勤勞堅強的武漢人民可以創造奇蹟,全國人民都同你們站在一起,等待櫻花盛開。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雨漸漸變小了,雨停了!我背上書包,走進我思念已久的教室......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9

八桂大地眾多優秀的扶貧幹部,以黃文秀為榜樣,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脫貧攻堅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激勵著全區各族人民同心協力打贏收官之戰。“今天收看電視直播,再次被黃文秀的事蹟感動。”自治區扶貧辦一位幹部說,黃文秀身上閃耀著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的攻堅精神,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奮鬥精神,敢想敢幹、勇於探索的首創精神。

三江縣委宣傳部派駐高基瑤族鄉弓江村第一書記楊明說:“作為今年新派出的駐村工作者,我一定要向黃文秀學習,學習她熱愛基層、無私奉獻、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的精神,從點滴做起,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如期打贏全村脫貧攻堅戰。”

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全區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縣委書記楊龍文說:“我們一直以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激勵全縣幹部,形成‘幹不好脫貧攻堅的黨員不是合格黨員,打不贏脫貧攻堅戰的幹部不是優秀幹部’的幹事氛圍,把脫貧攻堅的主責扛在肩上。”衝刺之年,大化全力圍繞群眾增收,全力打好產業、就業戰;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四大戰役”;圍繞掛牌督戰目標,打好極度貧困殲滅戰。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對黃文秀最好的告慰。“文秀是我的好戰友、好同志,我會用盡全力實現她未完成的願望,帶領村裡的父老鄉親早日脫貧致富!”百坭村現任第一書記楊傑興說,他要繼續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員一道,紮實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依託現有的砂糖橘、油茶、清水鴨養殖等產業示範帶,重點謀劃“特色產業+扶貧”模式,打“秀起福地”系列農業品牌,助農增產、增收、增效,讓產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文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自願回鄉工作,感動並激勵著八桂大地的廣大青年。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__級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範鍾天說,黃文秀作為當代青年代表,用生命詮釋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堅守扶貧攻堅第一線,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更應該不忘初心和使命,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百坭村村民黃仕京的大兒子在廣西民族大學就讀,小兒子考取了廣西醫科大學,他們家因學致貧,除了正常政策支援外,黃文秀還幫助他申請了“雨露計劃”的5000元補助。黃仕京說:“我常告訴孩子們,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在學校好好學習,積極申請入黨,做一個為群眾幹實事、謀福利的人。”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0

我從不知道,一棵小草居然可以蔓延一整座山;我從不知道,一朵花居然可以在寒風中開出絢麗的花朵;我從不知道,一個太陽居然可以普找到世間萬物;我從不知道,一顆感恩的心,居然可以讓人人的心理都充滿陽光。

在生活中,我們什麼都得到了。我們有家人的照顧、朋友的關愛。當每天早晨聽到媽媽用甜美的聲音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當每天到學校來好朋友的一聲親切的問候,都可以讓我們快樂一整天。

媽媽把她的快樂送給了我,朋友將他的快樂也送給了我,這一切是多麼自然。

可,自己呢?是不是也應該回報點什麼,是把她們給我的都反給她們,還是將自己真誠的心獻給他們。我學者用微笑去感染她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動他們,這是我真誠的心獻給他們誠真的快樂。我學者像他們一樣,讓自己感染生活中更多的人。不管是一聲親切的問候、一雙關注的眼睛還是手牽手一起快樂成長。都是一個心靈對另一個心靈的期盼。

我現在才知道,小草是因為雨露的滋養,才那麼旺盛的成長,一朵花是用為寒冬給它的恩澤,才把自己獻給無聲的白雪世界,一個太陽是為了讓自己看到那生機的大地,才獻光給世界,一顆心是為了另一顆心的給予而把自己奉獻給更多的生物。

世間的所有生命都是因受到另一個生命的關愛而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生命都是為了別人與自己而更快的成長。

我愛世間的每一個生命,因為它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1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5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在這片越發繁榮的土地上,有著勤勞的人民和我們這些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現在已經越來越大了,我們也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我想,我們不一定要等到長大之後為祖國貢獻什麼,而是現在就為祖國貢獻一些我們的力量。

有的同學此時可能會說:“我們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報答祖國是他們大人的事,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在不敢苟同。我們應該時刻想著我為祖國做些什麼,也許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很小,不可能像大人們那樣,但是我們能為祖國做的也很多呀。比如:綠化祖國、美化生活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努力做到,而且是持之以恆地做,我們就已經是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了。這樣不僅僅是為祖國貢獻力量,也是對我們自己的生活貢獻力量。因為只有祖國繁榮了,人民的生活條件才會提高,只有祖國的環境汙染得到治理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得到改善,只有祖國強大了,人民的力量才會強大。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2

我要感恩在一生中對我最有意義和對我最好,對我有幫助的四個人。

媽媽是我最先要感恩的人,她把我誕生下來,讓我能看見世面,看見她對我的關愛。他把任何好東西都留給我一份,她把任何苦事都承包了,她把任何關於我的事都關注著。為我付出著點點滴滴,陪伴我一起過春夏秋冬,陪伴我一起成長,陪伴我一起學習。媽媽對我的好從一件讓我感動的事中看出:那天我從學校回家,發現在我前幾天沒吃的蘋果還在原位。這幾天媽媽還是把我愛吃的蘋果留著。為我著想,我要感恩我的媽媽。

爸爸是我的開心果,時常會幽默的逗笑我。在工作不忙的時候,還會陪我玩,打羽毛球是經常的事,我們父子倆一打就是不流汗不罷休的地步。我們還會去二中跑步,雖然說,爸爸體力總是跟不上,但也會堅持跑完全程。爸爸在家中,做我的朋友、兄弟、夥伴。陪著我一起下棋,輸了給我鼓勵,如果我破天荒的勝利了,爸爸會教我技巧。爸爸也對我好:天空不作美,一天都在下雨,爸爸讓我坐上電動車回家。原本爸爸是要穿雨衣的,可是因為雨衣是單人的,後面的雨會流到我的身上,所以為了不讓我溼透,爸爸就淋著雨回家。我要感恩我的爸爸。

哥哥是我的嚮導。在暑假去杭州時,哥哥帶我去玩景點,拿著手機告訴我坐哪路的公交車,走哪條路,先去哪個地方再去哪個地方。即使哥哥去過的地方也還是會帶我玩一遍,沒去過的話,我們兩個就瞪大好奇的雙眼。哥哥對我的待遇很好:讓我睡在溫暖的床上,而自己則在冰冷的地上睡覺。我要感恩我的哥哥。

老師是我知識的源泉。在學校幫我補充知識,教我知識和做人。讓我受益匪淺,老師即使千遍萬遍也會教會我們,使我們完全懂了,還教會我們怎麼做人。記得在我不會做題目的時候,是老師悉心指導、引導,是老師幫助我解題。我要感恩老師。

他們為我的成長鋪設道路,幫助我前行。感謝一路上有你們的陪伴,感謝所有。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3

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從古往今,有許多人具有著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們視愛國為己任,為國捐軀,他們在戰場上不怕敵人的攻擊,奮勇向前,一次次成功保衛祖國。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的人,才使中國遇劫難而不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華民族古代有許多人具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為了祖國什麼都不怕,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保衛祖國。肩負著保衛祖國的重大使命,我們要熱愛祖國名山大川,要保護中國的領土不能被敵人侵佔,而且寸土不能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現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要振興中華的職責感,樹立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我們要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這天為中國而努力學習,明天為了回報祖國而做出貢獻。

同學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一代,將來的中國必定屬於我們,因此,大家更要繼承祖國的傳統文化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品德,我們必須要具有這種品德,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為了祖國的未來就讓我們好好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吧!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4

愛國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話;一個舉動;一件事情。說它大,我們中國13億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看了中國臺灣忠信高階工商學校校長的,頓時受到一陣感觸,活了這麼久,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要知道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強盛我們的國家。我們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讓你住免費的宿舍,讓你用免費的課本,為的就是要培養你這人才。要知道,我們並不是為了吃飯而讀書,並不是為了興趣而讀書,我們現在的努力是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如果說,你讀書為了吃飯,那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到街上隨便找個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會有飯吃,而且還有人伺候,有人為你做飯,睡覺的時候還有人為你站崗。你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強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國人的夢想,可終究是要付出行動的,一個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那他還有什麼國人可言。

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流傳至今仍不滅,,這就是精髓所在。而有些人崇洋x外,摒棄老祖宗的東西,去看那些外國人的臉色,這跟叛_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學英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漢語字型優美,發音文雅。多麼神聖的文字啊。而我們的學校卻給我們安排了英語課這一項課程。要明白,我們學習他們的語言並不是為了去伺候他們,為他們端茶倒水的。我們必須要學,我們不能不學。因為他們這個國家比我們的國家強大,所以我們要用他們自己的科學來打敗他們。

東方的節日是非常熱鬧的,象徵顏色是紅色。而西方的節日冷冷清清,跟我們的節日完全不搭調。在我們東方的國家裡,過著西方的節日,實在有損我們國家的國威。

我們的國家比不上別的國家,我承認,但我們必須要振興我們的國家。有人說:你看人家外國人真好,住著高樓大廈,開著迷你轎車,我想當外國人。這樣的想法是堅決不對的,我們只要堅定著一個信念,那就是振興中華。

國家在哪裡,我看不到它。其實,我們就像那詩人一樣“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樣,你現在所在的領土就是國家的領土,吃的糧食,買的東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國家的。所以,從地上撿起一塊垃圾就是愛護國家,節省一粒糧食就是愛護國家,所以,這就是愛國。

有些人表裡不一,在中國裝的跟溫順的小綿羊似的,一出了中國,把中國罵的一文不值,做一個這樣的人有價值嗎?不管在哪國的領土裡,這樣的人都不會受到尊重,一個不熱愛著自己國家的人,會熱愛別人的國家嗎?

許多人對於留學生的觀點很多,少數人認為,留學生不應該留學,萬一學了知識不為祖國貢獻,反倒胳膊肘往外拐,這不就麻煩了。其實去留學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一去不回這才是一個可恥的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論你已是個多大的官,你的官職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你命名的;不論你的英文有多棒,你的母語始終是漢語;不論你的國籍遷到了哪裡,你的祖先始終是炎黃!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5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入選“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20__年,張定宇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症,這種罕見病目前無藥可救。患者通常會因為肌肉萎縮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就像被慢慢凍住一樣,最後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邁著病痛的雙腿,身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曾經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還有幾百個病人等著你,你不能說我不行,不需要取捨。”就在張天宇夜以繼日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的同時,在另外一家醫院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妻子卻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療。張定宇分身乏術,妻子住院期間只去探望過一次,病癒出院後也不能常在身邊照料。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張定宇率領的金銀潭醫院醫療團隊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面對主持人白巖鬆“現在身體狀況怎麼樣”的提問,張定宇說,目前他的身體情況比一年前還要略好一些,真該嘗試中醫的治療方法,“走路稍微平穩一點,可以踩自行車了。”

回頭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什麼樣的日子?張定宇說,我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醫院的院長,我們是一個拯救病人的崗位,所以現在回頭看壯烈也很平常。“這就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據央視網訊息,獲得“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榮譽的有: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戰功赫赫的志願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願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

《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緻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xuexi/dqxe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