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屈原精神的心得(精選19篇)

屈原精神的心得(精選19篇)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屈原精神的心得(精選19篇)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群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著淚,分擔著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於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意義。今天,我們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2

初夏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說笑就笑,說哭就哭。剛才還是豔陽滿天,火紅的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著大地,熱得奔走的人兒臭汗淋漓,不一會兒,天空中飄過幾片烏雲,空氣悶熱,轉眼“嘩嘩譁”下起了雨。雨不見得很大,但是很密,飄飄揚揚。

哦,端午踏著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村,每家每戶忙碌著,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裡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粽香,濃濃的糯米味裹著淡淡的粽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盪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著手中的漿,喊著號聲,奮力向前進發。

眾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於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3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於端午的種.種傳說,又再現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4

自屈原投江以後,他一直被人們所懷念,我也不例外。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人物,將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佩戴花花線、荷包,喝雄黃酒,還要吃粽子和賽龍舟,這種習俗已經連續了兩千年之久,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屈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嫉惡如仇、潔身自好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後人對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於戰國時期,楚國人,有一段時間深得楚懷王的賞識。楚懷王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屈原此時就有了一個實施美政的:上有一位舉賢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盡忠的臣子,國家就能富國強兵,而且屈原認為他一定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看到這裡,我不禁敬佩他遠大的志向和無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從而在楚懷王面前造謠,說屈原的壞話,令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絕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關心著楚國的一切。

當楚懷王決定與齊國絕交時,屈原不顧自己已經沒有了官職,窮困潦倒,毅然決定親自去齊國說明,但是,齊國已經沒有人相信他了,他無功而返,傷透了心。後來,楚懷王又放走了秦國人質張儀,更令屈原悲憤不已,不顧自己的處境,徑直去宮裡參見楚懷王。但是,做出來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把屈原徹底流放了。可憐的三閭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還是一片赤誠,把整個的心思放在了對國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並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結果是,不久秦國便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國已經無可救藥了,在絕望和悲憤之下,高聲呼喊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投進汨羅江,自盡了。這更令我悲傷不已,感動不已。悲傷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去世了。感動的是因為屈原一顆火熱的愛國心!

但是,正因為這樣,讓我認為屈原並不應該死。如果他聽了漁夫的勸告,能夠忍著巨大的痛苦,不再那麼鋒芒畢露遭人嫉恨,楚國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錚錚的屈原終究是忍受不了內心的痛苦,投江自盡,讓楚國再無迴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頌屈原,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之際,我不由得深深感嘆:屈原之死,悲哉!壯哉!惜哉!真可謂是: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5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6

穿越歷史的迷霧,遙望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羅江,隱約可見一位步履蹣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於江畔,他一臉的疲憊與滿面的塵灰難掩肅穆與莊重之色,而那雙盛滿了滄桑與迷茫的濁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時候卻難以抑制地湧出了大滴晶瑩的淚水。

天地之間一片渾沌,人人緊閉雙目,不願醒來面對國家的衰敗。貴族們醉生夢死,緊抓住權勢與財富不放;百姓們水深火熱,漸漸消褪了往日的笑顏。舉世之間,唯有他一人保持著清醒與正義,但這清醒只能帶給他遠多於常人的痛苦,而對這個已入膏肓的國家毫無用處。如今已國滅家亡,空留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義?唯有用這清白的身軀血祭故國,才能消除內心的痛楚啊!於是,這位對於兩千三百年後的我來說顯得過分神祕與孤傲的詩人高聲吟著“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的詩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結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輝但悲壯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後便恢復了平靜,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來。它給了詩人想要的安寧,而詩人留給它的則是一則龍舟傳說與一卷離騷古辭。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個兩千多年來為人們傳頌與紀念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騷體,開創了楚辭的先河。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他的偉大,光耀千古,“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但是,這是專家們的說法。在既不瞭解歷史也不欣賞楚辭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個孤獨的靈魂,一箇中國文人的精神圖騰。

屈原是孤獨的,他是一個貴族,有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與驕傲。他博學多才,機敏善辯,精通政治,滿懷興國的熱情。他聰明過人但卻十分天真,他沉浸於興國大業中卻忘了籠絡權臣,終致讒謗之禍。他的高潔使他無法容忍丁點兒髒汙,於是他從此再也沒有再進入廟堂,再也沒有機會去實現他的理想。他的滿腹怨憤為中國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卻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國家。無論是在昏聵無能,喜聽饞言的楚王身邊,還是在普遍信奉“與世推移、和光同塵”消極處世觀的國人那裡,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誰聽?滿腔的熱忱無處傾訴,他只能在流放地的悽風苦雨中苦吟詩篇,以稍減內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淒涼悲苦,但他的精神卻能光耀千古,為歷代文人所稱頌。他最終獻身於故國,卻因此不再屬於那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那個晦暗血腥的時代,而屬於永恆的歷史。他知識淵博、情感豐富、滿腔熱血、懷抱理想、嫉惡如仇、蔑視醜惡、攻擊起來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協。他處處不合時宜但卻始終不悔,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這是一箇中國文人理想中的偶像。於是,在後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個生命體,而是一個被無數代有氣節的文人賦予了各自精神氣質,深深崇拜的圖騰。

楚國是一個充滿神話的國度,而生長於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神話。他是一個天真而純潔的神靈,無法生存於這險惡的人世。他的到來,彷彿只是為了向人們展示神祕的古楚風情,為中國以莊重為基調的文化壁畫上添一抹無法複製的鮮亮色彩。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7

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記載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獻。這篇傳記通過對屈原一生事蹟的描述,歌頌了屈原熱愛祖國,不同流合汙,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讚揚了屈原在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他“博文志強,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曾經得到楚懷王的信任,24歲任次於宰相的官職:“左徒”,在朝廷內,參與國事,起草法令。宣佈法令。接待外交賓客,他主張改革內政,任用賢才,東聯齊國,西抗強秦,但是,由於小人離間,楚懷王聽信了上官大夫的誹謗,不但疏遠了屈原,而且轉而親秦,使屈原的聯齊政策終告失敗,光明正大,正直無私的屈原,誠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誹謗,懷著滿腔義憤,寫出了《離騷》這部偉大著作,他的志向高潔,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後,他作了一篇《懷沙賦》,懷中抱石,投汨羅江自殺,屈原的自殺,表現他對楚國熱愛,表現他潔身自好的志趣,同時也表現他對楚國朝廷抗議到底。

屈原是我國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傑出政治家,思想家,他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終與親秦派作不懈的鬥爭。

1953年,屈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會號召全世界人民都紀念他。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8

屈原,你聽好,我要感激的人——是你。

不辱使命,終身奉行,為了這些人格的尊嚴,你不惜縱然一躍,投身汨羅江,上天把富有詩性的河流給了你,也把楚國國民的眾人之心留給了你。是什麼讓你不屈使節放棄生命,是什麼?噢,我懂了,那是尊嚴,生命的尊嚴,對上官百姓的尊嚴。你將臣心喻為指南針,不知南邊不罷休,這是你終身奉行的吧!可這又是什麼?是忠誠的心。啊,是的,因為你的尊嚴與忠臣的心。感動了上蒼,感動了楚國國民,也感動了我。雖被流放,依然執著,那被石頭所壓的身軀啊,是一種精神,一種永垂不朽的精神!

很小的時候,我便知道了屈原,那時的我,僅僅只是惋惜於他的投江逝去;現在的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質——尊嚴,為了尊嚴逝去,這是壯舉,在於日本人的抗戰中也有人為尊嚴逝去,屈原,他不愧為民族英雄,每一分尊嚴都因為他的逝去而增加了重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時常思考,當時,是否有其他方法來保全性命與尊嚴,但我沒有找到。是的,屈原是用生命詮釋了這尊嚴。他——是第一個讓我恍悟尊嚴是什麼的人。

生活中,我可能為了個人的小尊嚴而不低頭,為了自己的尊嚴,我也可能會與別人爭辯。尊嚴,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尊嚴是在正義面前的不低頭,在坎坷面前的坦然,在風雨當中的執著。

屈原,你那深層的精神,不知是我還不夠成熟,還是沒有思考透徹,我還沒有完全懂得,或許當我正確理解時,我會再次感嘆與你的那種精神。

你讓我明白了尊嚴是什麼,怎麼維護尊嚴,我很感激你。不愧為中華英雄,你用生命詮釋了完美的尊嚴,用執著完成了艱苦的使命,用信念鑄造了美好的精神。

我很感激他——屈原。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9

翻開泛著油墨香的書卷,靜靜地看,細細的想,似穿越了兩千年的陽光,陽光下有你。

你一襲白衣,任烏髮垂在胸前,似有無盡哀怨。你抬眼,望了望依舊清澈如洗的天,純淨的眼眸無法承擔太多的悲慼,只好化作兩行清淚。

他們不懂呵,不懂你為何如此執著,不懂你為何不肯去沾染酒汙。而你,也只好空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為何不肯聽你言?你本該意氣風發,指點江山,三閭大夫不該是你。

抱著一塊冷石,你毅然決然走到汨羅江畔。他們說你極端,他們說你消極避世,他們說你心胸狹隘。他們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讓家園變成荒蕪,你只是不忍看到那個敗跡,你只是不忍走向註定了的結局。

那為何,不隨波追流呢?

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憐的目光看我,是啊,該怎麼讓凡人們懂得呢。你不是不懂那官場生存之道,只是不願看那宿命風乾美好。

近似瘋癲的偽裝,只是不忍清醒著看這世界。

你笑,甘心沉於汨羅。早已分不出你的淚,只因愛得太過深沉。你也知道,只要你回頭,有那麼多的選擇:做一個隱士也好,周遊列國也罷,沒有人非要你死。但,你又怎肯呢。

你嘆,你恨,你泣。嘆他們不肯挺起脊樑,恨自己已無力迴天,泣國破之日已可待。楚,你一個人的楚,已風雨滿樓。彷彿,只要輕輕一推,便已化為廢墟。

就這麼沉沉的安睡吧,屈原。歷經滄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恆。歷史,會一直記得你。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0

屈原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劇中,第一幕的時候如果沒有秦國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後這一陰惡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許會一直長久下去。而從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這也為第三幕的結局做下了一個鋪墊。

第二幕,朝廷的陰險與爭紛使屈原免職。從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謀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詐。一個人如果真心報效國家,在遇見危害國家利益的奸詐小人時,所用的不應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無可奈何。他沒用智謀反擊,使他們離開這個“平臺”中,而不再受此威脅。因為即使小人一次失敗,難免不會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三幕,因為靳尚等人的誣陷,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從這裡也看出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實也不應該這樣說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會失敗。但從這一點也可以說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姦臣關係拉擾卻不做謀害國家利益的事,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麼?

在第四幕,屈原的堅貞不屈直得感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值得讚賞。但是,這明知徒勞卻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說是做最後垂死的爭扎,但楚懷王卻並不信任他。但此時也為楚懷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結局做鋪墊。

最後結局悲慘結束:死了嬋娟,做了逃犯。這就是屈原忠心換來的結局,無數的酸心和無奈。一個人又怎麼敵得過這滿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貪昏頭腦的君王呢?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1

屈原,千百年來,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紀念他。可是,我卻並不覺得他像人們想象得那麼完美,可以說,我對他很不滿意。人們,正是因為他的才學,他的許多對國家有益的意見而紀念他,可我,卻不能忘記他的一個致命的缺點。

當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鬱鬱寡歡,才去跳江,使得他鬱鬱而終。雖說,他是為自己抱憾,為自己的才華無人應答而自盡,但是,我想問一句,他這種 行為正確嗎?“跳江”,這是一種正確的反抗方法嗎?縱使他一心為國,才華橫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許你會說,既然他那麼一心一意為了國家,大 膽地提出了那麼多建議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說他無膽量?可是,懦怯,不在於他對於國家興旺的勇敢,而在於他對於種.種打擊後的'放棄。跳江代表著他對一切都放棄 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已拋入九霄雲外,他面對這個世界,只有逃避,那麼,他的頭腦、才華、忠誠,又有何用?他的這一舉動,真是讓人失望無比,一個人,如果 對待事情只有絕望,沒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偉業?跌倒1次要從第2次爬來,跌倒2次要從第3次爬起來……跌倒100次要從101次爬起來。屈原 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終沒能堅持下來,他沒有堅信著自己總有一天不會再“跌倒”,會如山一般屹立,他乾脆不再“爬起”了,就 是這樣,他失敗了。僅僅留下了那樣一篇《離騷》,絕唱千古,書寫著他一生的遺憾。

雖然人們一直讚揚著他,但是,我讚揚他的忠心為國,也鄙夷他的放棄懦怯。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2

三峽大壩這舉世聞名的水利樞紐工程,大大推進了中華民族的強國理想。時至今日,三峽蓄水整整三年了,百萬移民都已搬遷走了。回首移民歷程,從走出故土,重建家園到奔向新生活,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中升騰出厚重而又瑰麗的三峽移民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震撼著我的心靈。

“一步三回頭,告別故鄉”彰顯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情懷

三峽工程寄託著中華民族的強國理想,1992年4月,全過人大通過了三峽工程的決議。這意味著我省`重慶市和21個區縣的百萬移民將親手拆掉祖輩修建的房屋,親手毀掉一代一代賴以生存的田園……

儘管含著熱淚,後靠移民還是離開肥沃的故土,把新家建在脊薄的山樑上,儘管一步三回頭,但外遷移名還是帶著家鄉的泥土和對親人的思念,奔赴當陽枝江等地建設家園。

處處湧出移民創業精神

移民們一錘錘拆去舊家,又用那勤勞的雙手建起新家。如今飛船而下,只見庫區兩岸幢幢新樓拔地而起,座座橋樑跨江而過,條條大路八達,柑橘產業帶,名優水果產業帶等羅羅棋佈。

“寧可苦自己,決不負移民”書寫移民幹部的精神

我常常被這樣的場景而打溼眼睛:我縣移民百姓遷祖墳時,幹部給移民當孝子;幹部幫助移民百姓抬石頭;移民百姓外遷時,幹部們扶老攜幼,依依相送。

這就是一名基層幹部所具備的精神。他們為了移民百姓,卻使自己受著平常人不能承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

屈原那偉大的精神在我們後人的身上得到了發揚和禮讚,使屈原精神永垂不朽。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3

屈原的精力不是"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而是"高度的精力自發"。"申遺"樂成後它已經於上年景了法定節日。端午節,讓我對於它孕育發生些須聯想:我以為,屈原的精力不是"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而是"高度的精力自發"。何故然?大凡傳統節日,必有其奇特的精力內在儲藏此中,不然,它不成能傳播直到現在。因端午節這個節日與作為奇特人格符號的屈原和作為特色食物的角黍和龍舟等平易近間想象接洽在一路,故,其精力,無非就是屈原的精力——端午節的精力就是屈原的精力。那末,屈原的精力又是啥子呢?受教本和言論宣傳和平易近眾質樸思維的指導,絕大大都神州人自小就對於屈原的精力形成為了同一的熟悉——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熱愛自己的國家"的最大程度就是如屈原那般愛到"死"。至於其它精力如人格自力、同情平易近眾等,僅只是其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的粉飾罷了。

家喻戶曉,這是個主流的根深蒂固的有關屈原精力的不雅點。我要說,這個不雅點是紕繆的.——真實的屈原精力其實不是所說的的"熱愛自己的國家精力"。既云云,那末,真實的屈原精力是啥子呢?我以為,真實的屈原精力是一種高度的精力自發。它就蘊含於婦幼皆知的"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句千古絕唱之中。同時代的人全都胡裡顢頇——精力沒有真正醒覺——而單單屈原本身一小我私人清醒,它申明的恰是,屈原是1個精力高度自發的理性成熟的個別。正是以,屈原才具備了與其今世人判然相另外人格魅力:。堅決拒絕"哺其糟而啜其醨"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4

兩千多年前,是誰在分辨滄浪之水的清濁?又是誰不忍心國家遭難而懷石投江?又是誰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慨嘆?是誰懷著滿腔抱負卻落得國破家亡?

你的才華,你的抱負,你的憤怒,你的悲嘆,只換來了奸臣的排擠。楚懷王的昏庸,你心中的抱負無法揮散,你懷著難以仰制的憂鬱悲憤,在國家破碎.家人分離的昏暗中寫出了感慨千古.離恨交加的文章-------《離騷》。

你手足日戴刑具,頸上並繫有長鏈,穿著玄衣,披髮,在殿中徘徊。你悔不該將嬋娟託入著沼澤泥漿,你恨奸臣的勾結楚懷王的昏庸。

你不像後世的文人不停地哀傷自己報國無門,你只將你的赤膽忠心獻給國家而忘記自己。面對流放,你沒有反抗,沒有逃脫,沒有忿忿不平。有的,只是一聲長長的嘆息。

你的忠心耿耿,實在太真實了,感動了後世無數的人,卻從末被超越。

你的忠心耿耿,實在太真實,讓我彷彿能看見——

你就站在那裡,站在羅汨江邊,回望首都,然而那裡正泛起滾滾濃煙、火光沖天。楚國不再是楚國了,而是秦國的戰地了,你的眼神深情而又絕望,忍不住老淚縱橫。你有太多話想要訴說,卻說不出一個字。你又低下頭望著自己的倒影,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手腳都帶著腳鐐。但這些並不能掩飾你眼中的睿智。然而國已破家已亡,一人獨活,有什麼意思,你忽然抱起一塊石頭,大喊一聲:“吾與楚共存亡;”縱身向江心跳去,你忠君報國的火焰在冰冷的江水中悄然熄滅。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末悔。”

當我們在歷史的河邊駐足,遙望兩千多年前的你——屈原,誰能想到,你的一次人生之旅足足影響了中國千年。回望今天。中國已在騰飛,但我們仍然需要你的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照耀著國人的前進。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5

在中華民族悠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他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歷史的星空,是他們支撐起民族的大廈,傳承著人類的文明,屈原就是其中的一顆。

屈原,出身楚國貴族,一生忠君愛國、廉潔奉公,是我國古代士大夫與文人精神的寫照。他熱愛祖國,同情人民,“恐皇輿之敗績”,“哀民生之多艱”。他廉潔無私,忠貞不渝,以香草為伴,以聖賢為師,重“內美”,重“才能”,重“脩名”。他敢於鬥爭,勇於求索,不畏權貴,一心為人民謀福祉。當他年輕的時候,秦國侵擾楚國疆界,他當機立斷組織當地青年反抗秦軍。遭受讒言而被流放,還是心懷故國,赤膽忠心。他寫《橘頌》,讚揚“受命不移,獨立不遷”的高風亮節;他寫下《招魂》《國殤》,表達他矢志不渝的愛國憂民之情;他寫下《離騷》,潔身自愛,一片赤子之心可昭日月,奠基浪漫主義文學詩篇;他知難而進,奮不顧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秦國攻佔郢都,頃襄王攜帶一幫奸臣避難陳城時,62歲的屈原見故國沉淪,一腔愛國熱情無法釋懷,終於懷石投身汨羅江,給他的悲壯人生畫上了一個巨大的驚歎號!他的人格精神,正是中國民族精神的體現。

如今,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屈原精神無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幟。在當下新肺疫情肆虐的時期,我國大地上也湧現了一大批帶有屈原精神的傑出人物,他們果斷抗擊疫情,不顧生命安危,不畏病魔攻擊,誓死保護病患脆弱的生命,譜寫出壯烈的抗疫史詩。你看,一批批支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正值青春年少,卻剪下了烏黑的秀髮,穿上沉重又臃腫的防護服,帶上沉悶的口罩,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卻仍然要在各病房間來回穿梭,有的累倒在崗位上,還有的付出了生命。這些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們,明知道可怕的後果,但毅然與病毒做對抗。這些受屈原精神激勵的炎黃子孫,就像白紙黑字上一枚枚鮮紅的指紋,染紅一面面鮮豔的紅旗,在抗疫前線隨風飄揚。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屈原,不僅是荊楚大地上的一個精神符號,更是神州大地上閃耀的星光!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6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還沒讀完,我不禁又想起被鮮血染得通紅的江水,那條被愛國之心震撼的江水。

五月初五,夕陽西下。汨羅江的岸邊立著您披頭散髮的偉岸的身影。隨後,身影化作一道靈魂,隨江而去,只把通紅血色的江水留下來。愛國之心飄零於世間,一場真摯的情感永遠的被江水淹沒。佞臣和小人敲打著您高尚而孤獨的心靈,您只能被排斥於鄉野。看著足下的那片土地,心中些許不捨和痛恨。當您鄭重的道出“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時,是否正遙望遠處的河山;然而,心裡卻燃燒著熱烈的火把。當您毫不猶豫地說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時。”您是否還留戀著村邊的小溪和野花。

您曾滿腔熱血地在白紙上潑下《離騷》的墨跡,然而此時只能激憤地留下絕筆《懷沙》。鮮紅的靈魂,就算只是一盞燈,也能照亮這世間的黑暗。

您的千古名句裡留著獨清獨醒的風骨,卻也用東去的江水顯現您的男子氣概。一個平凡的身軀,不平凡的文韜武略,不平凡的風骨傲氣。我想,這是對您最真實的寫照吧!

當您用激情去面對現實的黑暗之時,我看到您的孤獨,卻也看到您的堅強。至少,您用您愛國的天性去扞衛了那隻屬於您的尊嚴。

每每觀龍舟競賽,粽投魚腹,不勝感慨。那個鐵骨錚錚的大夫,其實還活著。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活著。

千年以後的今天,我讀懂了您。我是您這輝煌篇章的忠實讀者,千年以後的今天,那條鮮血染紅的江水,依然在我心中激情澎湃!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7

回首遠望這條坎坷的道路,才發覺一路走來的中化文化飽經滄桑,在歷史的小徑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滄桑的中華文化將人們引領到記憶的深處,將往事悉悉數過。萬千的感慨從心底由然而生,但腦海中沒有足夠華麗的辭藻來抒發心中的感慨,只能將記憶駐藏在思想的某個角落裡。

在冥思遐想之時,思想的腳步偶然間觸到屈原文字。當我駐足欣賞的時候,不覺間被他華麗的文辭所吸引,也深深地感悟著屈原的那顆赤子之心。

他那種獨具特色的風格閃躍在字裡行間,令人久久不能釋懷。於是慢慢地開始欣賞起屈原這個孤寂的詩人,為他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漸漸地,就把他當作我們迷惘的文學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啟明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初讀屈原的作品,覺得難以了其大旨。而後來才深入分析那些詩句,仔細地聆聽著屈原內心寂寞的聲音。

偶爾會在時間的罅隙裡瞥見屈原孤獨的身影和簡實的文字。然後就閉目回憶,將塵封已久的記憶又一次開啟,瀏覽著那些熟悉的文字。

在那黑暗的年代裡,能像屈原一樣保有本心的人確少之又少。舉世皆濁惟吾獨清,舉世皆醉惟吾獨醒。在歷史的乎板舞臺上,即使只有自己獨自演繹,他也依舊義無反顧地邁步向前,讓歷史的記憶中留下自己深厚的腳印。

無論如何,屈原永遠作為一個名垂青史的偉大人物鐫刻在我們的腦海中。並且永遠會以他為榜樣,以他的高尚品格作為行動的準則。

感悟屈原,感悟燦爛的中華文化,開啟塵封已久的記憶,隨著時間的腳步再次行走在歷史的道路上。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8

汨羅江邊,殘陽如血。一個高大的背影臨風而立,礦野無邊,孤憐而沒落。驀地,他仰天長嘆"世人皆醉我獨醒"只是心醉醉的心碎。猶記,那一刻抱石投江,哀傷猶如隔世。屈原為自己找到了歸宿,為人民靈魂的覺醒與奮起現出了自己的生命!

倚望江水,耳畔彷彿傳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吶喊!當縱身跳起的那一瞬間——雷為你而轟響、電為你而狂閃、江為你而咆哮……你沒有淚水,沒有拖泥帶水,只有狂風、閃電、風暴般堅強的意志!你欲用自己單薄的生體去抵擋與喚醒無邊的黑暗。但,失敗了。而在你身後仍然有無數同你一樣有著堅強意志的人,繼你只後他們無不時時刻刻為著廣大人民利益去與黑暗勢力做著艱難的鬥爭。你手帶刑具,頸系長鏈,腳套鐐鏈,披散著頭髮,雖步行受限,擔心早已隨理想飛出九霄雲外,飛到百姓的身邊去了!你的感嘆激起了世人奮起向上的波濤,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並沒有忘記你,你的灑脫離去,給愛你的人留下了傷心與難過,他們將你去世的那一天叫做端午節,每年的那一天他們乘著龍舟用葉包上糯米煮好(粽子)撒到江裡給魚兒們吃,希望它們不要吞噬你的肉體。這個紀念活動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在執行著這項"使命"。

漸漸地人們將吃粽子拋粽子形成一種習俗,每到這一天吃完拋完粽子,人們都要賽龍舟,這意味著人們生活好了,千百年來中國無數愛國人士的願望實現了,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可,回首在望,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他?因為他跳江了。他為什麼要跳江呢?因為他愛國,不希望看到國家的衰亡與百姓的痛苦,希望通過他這一跳喚起人們的無知。是啊!可現在的我們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那麼我們要怎樣去愛國呢?愛國是從心理髮出實踐於生活中的,不是一句口頭禪,也不是看電影。愛國並非只是"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還有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禮貌待人使我們國家成為友誼之邦;團結奮進讓我們國家戰勝一個個大災難。你撿起一片垃圾,我不破壞一片綠蔭,這不都是熱愛我們供用的家園——祖國嗎?

端午節,在紀念屈原之後我們應當做點什麼?學習屈原的精神,我們更要"愛國、明理、誠信。"

屈原精神的心得 篇19

“屈原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題記遙望歷史那雙深邃的眼睛,我看見了你-屈原。你站在汨羅江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你心裡所想,只有我知道:對楚王的恨,對楚國的愛。

你所寫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萬人敬仰你可知道?天有不測風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沒想到,你也沒想到,你淒涼的愛竟換不回一絲回報,他們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你受盡了屈辱,你受盡了不公,你受盡了誹謗!於是你被排擠了。你的心在滴血!最終你還是選擇了與日月同輝。你在風中行走,你賦《離騷》“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眾女疾餘之峨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沒想到你輸得一敗塗地。但,你依然直道前行,你竭忠盡智,你心裡怎能無怨無恨呢?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共存亡。你在江邊徘徊,面容枯槁。

你終於想汨羅江道出了心中的不快:“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你寧可與那你那日月爭光,寧可藏身海底,也不願蒙世俗之紅塵。你的憤怒,掩埋了汨羅江;你的不朽與日月同輝!於是你縱身一躍。。。。。。我相信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你已經看破紅塵,匆匆的來,為何不匆匆地走?一生幾多輪迴,你鎖眉,墜落。看那江底,萬丈金光的,就是你屈老夫子,你寧死也要和楚國在一起,永不分離!驀然回首,回想那些抹不去的記憶,屈原,我懂你!

標籤: 屈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xuexi/0zle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