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6篇)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6篇)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

隨著資訊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基於網路環境的“班班通”已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班班通”是指教師所在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的裝備基於網路環境下,以投影機+白板為終端顯示,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網路和教學資源共享,演示課件、現場直播、收看電影電視節目等,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裝備。它給我們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課題組的成員,以及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應用於課堂教學,給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以下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6篇)

一、“班班通”工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幫助教師靈活教學。

“班班通”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備課方式的改革,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字方式,教師可以登陸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進行電子備課,備課系統可以集教案、教學素材(課件)、課堂練習、作業等多種資源於一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辦公室裡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製作,在區域網內通過網路上的芳鄰上傳下載資訊,並把自己製作的教案、教學素材(課件)上傳到網上備課系統。也可以在家中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傳到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還可以通過搜尋引擎直接從網際網路上檢索、下載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並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同時,多媒體與網路工具應用於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影象、動畫、視訊等資訊功能於一體,影象清晰,動態感強,資訊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資訊、多趣味和高效率。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動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班班通”提高了教師的認識,使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常教常新”的理念。“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現出很多的優點,它既可以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臺,教師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斷地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同時,教師利用“班班通”通過網上觀摩課、網路教研等一系列活動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和方法,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水平越來越高。

“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教師在有關教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拍攝現場錄影,並據此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這種方式比較忠實地記錄了課堂上所發生的一切活動,為教師的反思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是否全面?學生的反應如何?是否對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進行了及時評價並生成了新的教學?自己的教學語言、教態如何?而這些內容僅僅通過教師自身的回憶及基於回憶基礎上的反思是比較困難的。一位教師在觀察了自己的教學錄影後,驚訝地說:“這是我上的課嗎?竟然問了50多個問題,不可能!”在個人反思的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集體反思,將不同種類的教學問題集中反映出來,方便教師的歸納和總結,有利於完善和改進,從而推動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班班通”應用於課堂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把課堂設計製作成課件存入電腦,在教學過程中,課件可以讓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並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也可以使知識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悅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高潮、一個閃光點,學生的興致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在情境中不但能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四、“班班通”改進了學校的管理手段,豐富了學校的德育教育途徑。

隨著學校教師備課的電子化,學校的無紙化辦公擺上了議事日程,學校對教師的計劃、教案等的檢查也將採用網路化,檢查的結果通過公告的形式在學校網站上釋出;設計製作用於檢查教師使用多媒體裝置次數的動態統計軟體,隨時瞭解每位任課教師的使用次數,這些資料從管理上來講雖過於簡單,但在對於促進教師積極使用上發揮了較強作用;學校管理同樣可以利用“班班通”來進行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有條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教師的教學視訊,從中找出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督促教師完善和改進。

五、正視問題,加強管理,把應用與研究納入科學的計劃之中。

在運用“班班通”教學的三年來中存在了不少的問題,需要一線教師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進教室、辦公室聽一聽、看一看,進行具體的指導。

1、“班班通”的電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師忽視板書甚至省略板書內容,一節課下來黑板上什麼都沒有留下。課堂內容隨著課件的翻頁一閃而過,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刻。應該認識到,班班通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工具,還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板書的示範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課件所能替代的。

2、“班班通”課件為求新穎太過花哨,動態圖片過多,雖能引起學生興趣,卻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應儘量少用或者覺得沒必要的時候就不用動態圖片,課件的結構設計、圖片的使用、色彩的選擇、動靜的安排都需要動腦思考精心製作。

總之,靈活掌握和運用“班班通”裝置服務教學是每一名老師要努力學習掌握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資訊化,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班班通”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班班通”進行課堂教學,必會使我們的課堂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讓學生們學得更輕鬆、更有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學習家園。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老師一讀的書。它記錄了黃愛華老師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他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應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數學應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應該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應該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如獲至寶地認真研讀著、感悟著,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時間不是我們施捨給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的,為了讓學生真正獲得必須的知識,我們不能吝嗇課堂的時間,要把時間還給他們。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還學生“動”的時間,給他們操作的天地

②左邊擺6根,右邊擺5根;

③左邊擺7根,右邊擺4根;

④左邊擺5根,中間擺5根,右邊擺1根;

⑤左邊擺10根,右邊擺1根……

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歸納出,後兩種方法雖然不一樣,但實質都相同,都是先擺出10根,再擺1根。教師再歸納,為了清楚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捆成1捆,表示一個“十”。學生在擺11——20中其它數時,都能很自然地拿出1捆再加上幾根或者2捆,從而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這個難點。總之,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領悟,在操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還學生“讀”的時間,給他們審題的餘地

講解題目,有時你會發現講了幾遍學生還是目瞪口呆地看著你,對你搖搖頭;作業中,強調了多遍的.注意點還是出錯。這時,與其自嘆理屈詞窮,埋怨學生不踏實,不如拿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讀一讀題。讀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讀通了、讀懂了題目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審清了題目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讀”是解題的一個步驟,也是一種解題的技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課堂上一定要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教給他們讀的方法。如在“小紅今年15歲,比小明大3歲,小明今年多少歲?”中,“比小明大3歲”,到底指的是誰的歲數大,誰的歲數小。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這樣在讀題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進行了審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讀題能力自然會有較大的提高。

三、還學生“想”的時間,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有時,我讓學生停下手中的筆,準備集體評講時,他們會請求我再給一點時間。是呀,解決某一問題時,有的學生能很快作出反應,有的學生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眉目。教師不必為這種參差不齊的思維速度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這些都是不足為奇的,十個手指還有長短呢,更何況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從學生的請求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需要的是時間。

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舉例的時間,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且貼近他們的生活,便於理解;給學生說算理的時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條理清晰,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說算式的時間,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答案,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給學生說解題思路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即使說出錯誤的想法也絕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可以幫助大家改掉錯誤的知識,加深印象,透徹理解。

四、還學生“說”的時間,給他們交流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舉例的時間,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且貼近他們的生活,便於理解;給學生說算理的時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條理清晰,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說算式的時間,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答案,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給學生說解題思路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即使說出錯誤的想法也絕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可以幫助大家改掉錯誤的知識,加深印象,透徹理解。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這有限的時間還給學生,不要為了趕教學進度過分壓縮學生動的時間、讀的時間、想的時間、說的時間,這樣將適得其反。教學設計要遊刃有餘,教學過程要合理控制,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人都獲得必需的知識,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黃老師講到“生命是一個過程,要不斷追求幸福,享受幸福。”“教師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研究的幸福。”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技巧的、慎重的發出教育的資訊,也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語言效應,因為那是給予學生的最直接的資訊。精妙的表達一個資訊,應該是百分之七的語言加百分之三十八的聲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有時候無聲的身態語言,比有聲語言更耐人尋味。

因此,我們應該: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

課堂中的生成既有預料之內,也有意料之外。無論情況如何,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權衡其間的利弊,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通過對伶俐課堂的深退學習,我當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的教學問題: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爭取裡裡俱到的準備課堂教學內容,爭取讓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閒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那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閒於講授,那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支獲卻不大,那就與伶俐課堂有效學習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兩,教學魅力不強,我的課堂更多的重視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定,沒有太多的師生共叫,那就讓學生的學習較為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少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里來改良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闡揚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教師的立場和善裡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把握得也比較好。

把學習的自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說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自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並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動學習,無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前要讓學生預習,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裡把握學生的情況,在關頭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讓學生獨立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4

6月30日至7月1日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課堂技能》培訓,在培訓後我受益很多,讓我明白了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培訓中聽了幾位老師的培訓後,有感而發,個人認為:

聽了王蘊楓、王娟兩位王老師的講座後,我才恍然大悟,以前的教學目標的制定、匯入的侷限性在哪裡了:

以前的教學目標都是形式,都沒有從學生實際出發,聽了講座後知道了要讓學生學習知識,目標就要制定得合理,在教學過程中才有可操作性;而一堂課學生是否認真是否感興趣就來源於一堂課的開始——匯入,有效的匯入可以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維等作用,而我在教學中很多的匯入都只是新舊知識的銜接,缺少的新意,時間久了,學生就不感興趣了,聽了講座後學到的很多的匯入方法,在今後教學中要充分使用,真正去上好每堂課,對得起這神聖而光輝的職業!

王猛老師的講座,我的最大感受是:他的教學組織很好,充分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了。而我的感覺是:在教學中我也用了這樣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原因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應該是在我的身上,平時沒有加強學生訓練,讓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平時上課就怕時間不夠,怕知識點學生掌握不住,於是就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學,又怕一放手學生又不聽話,怕這怕那,一堂課下來,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就……

聽了講座後讓我明白:什麼都不去做是不會有進步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放手讓學生去學、去做、去思考,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愛上學習!

在聽金花子老師的講座後,我充分認識到課間十分鐘的重要性,以前在課間就只是吹牛,聽了講座後,我今後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把上節課上的不足在課間充分思考後,爭取下一次課有更進一步的改進,讓學生喜歡並愛上我的課;金老師所講的《課後記》以前我也在做,但現在一想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真正去反思去想,聽了講座後,才恍然大悟,要讓自己的教學能力逐漸提高,進一步瞭解學生實際,從而提高備課水平,是教師對教學負責,對學生負責的表現,今後我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寫好教學後記。

通過培訓使我明白:營造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可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去。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教學中不斷進步、在教學中不斷提高。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才不會被淘汰!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在人們印象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無非是識字、寫字,而閱讀方法的指導那是中高年級老師的任務,與低年級的老師似乎沒什麼關係。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只會識字、寫字,那麼在考試中一定會一敗塗地的。

分析一下低年級孩子的語文試卷,你不難發現,識字、寫字固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讀和寫也非常重要,孩子們不僅僅要會寫一些字、詞、句,還要會簡單的閱讀,瞭解短文的意思,完成相關的練習。如果說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是閱讀,那麼閱讀教學就應該滲透在各個年齡階段,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也同樣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那麼如何在低年級教學中進行閱讀方法的的引領與滲透呢?

一、重視課前預習,給予閱讀方法

低年級孩子剛剛進入閱讀課的學習,他們對於閱讀方法可以說是毫不知情的。所以,在教學第一篇課文時,我就給予了孩子們六個字:讀、標、圈、劃、描、查。讀,就是引導孩子拿到一篇課文後至少讀五遍。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所以讀是學習一篇課文的前提。

標,給課文標上自然段。這是閱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為課文分段的必要前提。

圈,圈出課文中的一類字,二類字。使學生明確課文中自己所要學習的生字。

劃,劃出生字所能組成的詞語。劃詞語也是幫助孩子豐富詞彙,識記詞語的一種好方法。描,描紅所要學習的生字。讓孩子看懂生字的筆順後描紅,這樣孩子能更好的掌握生字的筆順,為生字的書寫做好一定的準備。

查,結合課文內容,查查自己有疑惑的東西,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這樣既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讓孩子在查閱資料中逐步學到很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六個字,就是課前預習的六個要點。第一篇課文的.學習,給予孩子們六個閱讀小方法,使孩子們知道每拿到一篇課文,就要僅僅圍繞這六個字,去預習課文。在這六個字的引領下,逐步滲透了簡單的課前預習方法,為以後的閱讀指導做好了鋪墊。

二、總結提煉規律,學會有效閱讀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於成功的學習實踐。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出有效閱讀的規律,以便今後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閱讀更多的內容。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要讓孩子們理解詞語,而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很多。看圖理解,聯絡上下文,換一個詞語,結合以往所學等都是引導孩子理解詞語的好方法。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不能僅僅使用這些方法,而是在使用後,要歸納,要總結。在總結中逐步滲透閱讀的方法。記得在教學《東方明珠》一課時,理解“美麗”、“非常”兩個詞語時,我讓學生讀了相關的句子後,引導他們分別換一個詞語來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就很好得理解了這兩個詞語。在孩子們理解詞語後,我及時的總結:用找近義詞的方法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在我的總結引導下,孩子們就會慢慢明白理解詞語時可以找相近的詞語,使孩子習得了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在教學《誰的本領大》中,理解“得意”一詞時,我引導孩子們想想:自己什麼時候最得意?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了很多得意的情景,這時理解“得意”一詞,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我總結:“是呀,結合我們的生活情景,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在教學《蘑菇該獎給誰》一文時,我出示了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參加”、“蘑菇”、“練習”。讓孩子們讀一讀,隨後問道,你是怎麼知道這些詞語的。有的孩子說:“我是在電視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說:“我是在書中看到的。”有的孩子說:“是爸爸、媽媽告訴我的。”聽了孩子的話,我及時總結到:“看電視,看書,聽故事,都是識字的好方法。”這樣的總結語,能使孩子們明白識字有很多途徑,也能使孩子們更好的去主動識字。因此,真正有效的閱讀,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規律讓學生找、方法讓學生悟。我們老師負責總結提煉有效方法,有效規律,使有效閱讀的方法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的一種寶貴財富,一種完美引領。

三、提供遷移機會,運用閱讀方法

任何一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孩子並非能做到一教就會、一點就悟;掌握有效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也需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還要給他們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引導他們將已經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於類似的學習情境中,進而領悟到閱讀方法的真諦。

1、圈圈畫畫法。

圈圈畫畫是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古人讀書講究“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圈圈畫畫,摘摘抄抄這種閱讀的方法。在我們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但是我們低年級的小孩子把握不好該圈什麼,畫什麼。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引領孩子們去尋找,去發現。《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是一小篇很好的閱讀教材,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用多種形式朗讀這一自然段後,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麼?用筆劃出相關句子。孩子們在多形式朗讀後,很快找到了相關的句子:公園裡的菊花好看極了。“那菊花到底好看在哪?”讓孩子們結合圖片接著回答。“顏色好看”“菊花很多”“那菊花有些什麼顏色?那些詞語寫出菊花的多?”讓孩子們繼續圈出有關的詞語。孩子們很輕鬆的都能找到。“菊花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從哪個詞語中讀出來的?”大部分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深秋”。在引導中,孩子們圈圈,畫畫,學的很輕鬆,很自然。閱讀方法在不知不覺中滲透於教學中了。

2、半扶半放法。

半扶半放,從字面不難理解,就是先扶著孩子學,再放手讓孩子獨立學。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也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的。這樣的閱讀方法既能使孩子有話說,又不會扯得太遠。《會走路的樹》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鳥跟著小樹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這樣半扶半放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口語能力也獲得的很大的提升。在理解感悟文字時也就輕鬆到位了。

3、情景想象法

為了拓展語文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也為了更好的理解文字,感悟文字中人物的內心,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我們在教學中就需要充分調動孩子的想象和聯想,讓孩子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形象和景象,再現逼真的情景,從而進入文字的意境,體會文字中人物的內心。《會“跑”的黑板》一文中的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以至於在散步時誤將馬車車廂的後壁當成了黑板,跟著黑板走起來,直到自己跟不上了,才發現那不是一塊黑板,而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後壁。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6

語文課堂中的很多文學形式與數學密不可分。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夠有意識地滲透數理思維,實現文理貫通,就能讓語文課堂閃現數學的智慧。

一、數學的發散性思維

在語文課堂的對聯教學中,教師不妨選擇那些注重數學文化和數學源流的對聯,讓數學的發散性思維對映到語文教學中來。例如:

五百捲圖書,雜湊桌上,巨集編鉅著,喜洋洋興趣無窮。看高等代數,泛函分析,線性規劃,隨機過程,悉心研讀,不妨請客探討。趁年輕智敏,是應該博學勤專,正更長夜永,安排些美酒佳餚。莫辜負歐幾里得,希爾伯特,馬克勞林,拉格朗日。

六千年往事,浮現天際,大江東去,嘆滾滾先賢何在?想伏羲畫卦,劉徽割園,衝之算率,羅庚定理,偉業豐功,費盡移山力氣。任風吹雨打,卻依然流光溢彩,與日夜同輝,經萬古環球敬仰。須記取九章妙論,四元奇術,五家共井,百雞齊鳴。

這副對聯的聯句之長,典故之多,內容之繁,時空跨度之久遠,可算是聯中一絕。作者將數學文化的歷史源流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對聯相結合,不侷限於單一的學科背景,而是從發散思維的視角出發,將數學歷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這不僅讓教學過程變得充實而生動,而且使之充滿思辨與靈性,閃現智慧的光芒。

二、數學的對稱性思維

對稱是一種美,一種美輪美奐的數學美。在對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對稱美融會貫通到教學情境之中,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而又富有詩意。在學生剛接觸對聯時,教師不妨給出一些簡單的對聯,讓同學比較異同,鑑賞差別。

例如,某市一對數學教師,幾經波折,終於結為秦晉之好,同事撰一對聯相賀,聯雲:“愛情如幾何曲線;幸福似小數迴圈”。“幾何曲線”形象地描述了這對數學教師的愛情所歷經的曲折坎坷;“小數迴圈”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數值,藉此祝賀新人美滿幸福,天長地久,實為神來之筆。

據傳,呂蒙正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它全由數字組成,初看平淡無奇,實則聯語、橫批含蓄深刻。這副對聯運用了諧音的手法,意為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此後,這也成了一條內涵豐富的謎語。另有一副為竊國稱帝的袁世凱所撰寫的對聯,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嘲諷其是王(忘)八無恥。這組對聯構思巧妙,機智詼諧,給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學生們則是興味盎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數學的程式化思維

經常有教師埋怨學生寫作文時不會審題,文章結構不嚴謹、欠科學。其實,教師不妨在教學生寫作時,向他們介紹數學的核心思想——圖論。使用圖論結構學的方法指導學生作文,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十分奏效,無不體現出大道至簡的道理。例如,當前的作文指導課,大多按照“文題中心——段落結構——每段內容”的教學思路,如果結合圖論結構學或程式化原理進行剖析,學生的印象定會更為深刻。

例如,筆者在作文教學中時常採用“樹形圖”,其結構流程為“樹生枝,大枝生小枝,小枝生樹葉”,最後勾畫出一張“樹形結構網圖”。這樣一來,文章結構井然有序,剩下的主要是組織語句作文,並適當加以潤色。長此以往,將數學的程式化思維融入寫作教學,學生寫作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定會有所增強。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個學期又開始了。看小朋友們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長大,心裡總是樂滋滋的,和他們在一齊真的很開心,彷彿自我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們在一齊盡情的玩耍,任何煩惱都被這爽朗的笑聲衝到雲外去。這或許就是幼兒那顆天真無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這讓我感觸最深,有時甚至想:我不僅僅是在教育他們,其實我也在受他們的影響。真正的生活在他們當中,才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成為他們老師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個體的影響是最大的,能夠說,關係到人的一生。“師者之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務必處處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範,才不會失其本來之好處。為人師表,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幼兒學生的健康成長。幼兒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主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育工作的職責是極其重大的。

選取幼師,是我的夢想,站在教育的講臺,是我的追求,短短兩年的教育生涯中,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讓我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雖然,站在教育的講臺上,感到工作壓力之大,工作之累,講好每一堂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必課前的備課,課前的設想深思等等。但每當想到幼兒們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來的期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中,很多隻是看到了表面,對工作者都加以了誤解,大多數人都認為,幼兒園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個人都會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兒老師並非難事,只但是是帶一下小朋友,沒有什麼的。但是,我要在那裡告訴各位,您們只答對了一半,幼兒的健康成長,背後有老師付出的心血,又誰知呢?人生就像一盤棋,如何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下棋第一步,最為關鍵。

“三歲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雖然自古以來,也有“萬事開頭難”的說法,但是作為一名幼兒,在這一個時期中,模仿潛力是十分的強,讓人望之驚歎,學什麼都很容易上手,作為這一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天真無憂無慮,在對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滿了好奇感,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理解潛力當然是最強的時期,而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今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務必先做好自身的模範作用,在與幼兒接觸時,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兒有一個好榜樣。

如何去帶好幼兒一向是我們作為幼兒老師研究與討論的話題,俗話說:“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發展,作為教師務必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設計適合幼兒需要的各類科學遊戲活動。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利用假期的時間,我閱讀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老師一讀的書。它記錄了黃愛華老師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他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應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數學應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應該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應該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如獲至寶地認真研讀著、感悟著,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時間不是我們施捨給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的,為了讓學生真正獲得必須的知識,我們不能吝嗇課堂的時間,要把時間還給他們。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還學生“動”的時間,給他們操作的天地

操作是學生喜歡的活動,通過操作,也可以降低抽象性知識的難度,從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慾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使他們獲得了與眾不同感受,深刻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用處。這樣,不同的學生能得到不同的發展,都獲得必需的知識,教學效果也不言而喻。新教材在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機會,通過比一比、分一分、摸一摸、數一數、擺一擺等方式使學生親身體驗,理解並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出11根小棒,並且一根一根地擺好,然後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擺才能讓人們一眼看出是11根?學生想出了幾個方法:

①左邊擺5根,右邊擺6根;

②左邊擺6根,右邊擺5根;

③左邊擺7根,右邊擺4根;

④左邊擺5根,中間擺5根,右邊擺1根;

⑤左邊擺10根,右邊擺1根……

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歸納出,後兩種方法雖然不一樣,但實質都相同,都是先擺出10根,再擺1根。教師再歸納,為了清楚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捆成1捆,表示一個“十”。學生在擺11―20中其它數時,都能很自然地拿出1捆再加上幾根或者2捆,從而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這個難點。總之,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領悟,在操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還學生“讀”的時間,給他們審題的餘地

講解題目,有時你會發現講了幾遍學生還是目瞪口呆地看著你,對你搖搖頭;作業中,強調了多遍的注意點還是出錯。這時,與其自嘆理屈詞窮,埋怨學生不踏實,不如拿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讀一讀題。讀題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讀通了、讀懂了題目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審清了題目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讀”是解題的一個步驟,也是一種解題的技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課堂上一定要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教給他們讀的方法。如在“小紅今年15歲,比小明大3歲,小明今年多少歲?”中,“比小明大3歲”,到底指的是誰的歲數大,誰的歲數小。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這樣在讀題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進行了審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讀題能力自然會有較大的提高。

三、還學生“想”的時間,給他們思考的空間

有時,我讓學生停下手中的筆,準備集體評講時,他們會請求我再給一點時間。是呀,解決某一問題時,有的學生能很快作出反應,有的學生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眉目。教師不必為這種參差不齊的思維速度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這些都是不足為奇的,十個手指還有長短呢,更何況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從學生的請求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需要的是時間。

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舉例的時間,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且貼近他們的生活,便於理解;給學生說算理的時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條理清晰,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說算式的時間,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答案,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給學生說解題思路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即使說出錯誤的想法也絕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可以幫助大家改掉錯誤的知識,加深印象,透徹理解。

四、還學生“說”的時間,給他們交流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舉例的時間,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且貼近他們的生活,便於理解;給學生說算理的時間,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條理清晰,提高計算正確率;給學生說算式的時間,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答案,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給學生說解題思路的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即使說出錯誤的想法也絕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可以幫助大家改掉錯誤的知識,加深印象,透徹理解。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這有限的時間還給學生,不要為了趕教學進度過分壓縮學生動的時間、讀的時間、想的時間、說的時間,這樣將適得其反。教學設計要遊刃有餘,教學過程要合理控制,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人都獲得必需的知識,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黃老師講到“生命是一個過程,要不斷追求幸福,享受幸福。”“教師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研究的幸福。”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技巧的、慎重的發出教育的資訊,也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語言效應,因為那是給予學生的最直接的資訊。精妙的表達一個資訊,應該是百分之七的語言加百分之三十八的聲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有時候無聲的身態語言,比有聲語言更耐人尋味。

因此,我們應該: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

課堂中的生成既有預料之內,也有意料之外。無論情況如何,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權衡其間的利弊,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而經常搞得迷失方向。我將會把這一點牢牢記在我的教學中,在長期的備課中長進、積累、琢磨!今後我將會把這些讀書中的點滴收穫貫穿在我的實踐教學中,讓數學課堂靈動起來,充滿智慧!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教材是眾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是服務於教學的靜止的文字。教師用教材教學時,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這靜止文字的服務功能呢?這就需要教師對文字進行深加工、細處理,努力盤活數學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豐富的內涵,通過精心預設,把靜止虛擬的文字情境轉化為生動有趣、富有探究價值的教學活動。

一、讀“通”教材,適當整合,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

教材由於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每一個教學內容呈現得十分具體,所以教師備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教材讀“通”,認真解讀教材的意圖,知道教材編排了哪些知識點,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並理解前後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研究各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努力使教材與教學形成長效“互動”的關係。預設教學方案時,著力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想方設法把靜態的知識傳授成為動態的智慧發展。注意從孩子“學”的角度出發,適當整合教材中的資源,溝通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絡,努力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趣味性與價值性。

二、讀“透”例題,適當留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今課改教材皆貫穿著“導學不包辦,引探不封閉,重結論更重過程”的原則,為教與學留下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要將教材中的每個例題讀“透”,注意在知識形成的關鍵處預設留白,努力做到:問題讓學生提出,疑難讓學生難答,結論讓學生歸納,儘量為學生的學習預留出想像、驗證、探究、討論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填補空白的過程中,提高探究的興趣和思維的品質。如果只是按教材囫圇吞棗、生搬硬套,則不能發揮教材的作用。

在學生觀察主題圖中盆花、彩旗和彩燈的擺放規律後提問:左起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的花?一位年輕老師上課時,完全按教材上的順序,分別讓學生理解教材中列舉的三種策略:然後讓學生從上面的三種策略中選出自己認同的一種方法說一說:這樣的教學,完全是在走教材、教教材,表面上看,學生理解得也不錯,但學生的思維品質大打折扣。這說明教者沒有讀懂教材,更沒有讀“透”例題的教學價值。

其實教材中展示的“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目的是突出解題策略形成的過程。策略不是硬塞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得出。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再現盆花的週期規律進行推理,從而推出“左起第15盆花”的顏色,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教師一一列出學生所用的策略(不一定與書上展示的'完全一致),然後引導學生對這些策略進行評析,再通過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逐步認同:要解決週期中的數學問題,一般情況下選擇用除法算比較便捷。

讀例題,不只是要讀懂例題所承載的知識層面,更要讀出例題所承載的方法層面,讀“透”例題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的價值。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知識形成的關鍵處,設計教案時才會明白:要在何處預留空白、讓學生自主探究,哪些問題應該讓學生提出,哪些疑難應該讓學生解答,哪些結論應該讓學生歸納,怎樣為學生的學習預留出想像、驗證、探究、討論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探究的興趣和思維的品質。

三、讀“活”習題,推陳出新,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

數學教材中,每個課時中都安排了不少相關練習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限於讓學生一題一練,這只是讓學生演練了教材編排的每一道習題,學生在練習中的體驗則是膚淺的。所以備課時,教師還要認真解讀教材中的習題,努力將習題讀“活”,注意立足知識基礎,推陳出新,充分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使練習的過程不再是機械演練的過程,而是智慧發展的過程。

張齊華老師在教學時,將書中的一道要求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的練習:張老師去掉了表示平均分的份數的短線,看似平常,卻匠心獨具!因為短線沒了,份數看不到了,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思維張力。在老師引領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估算的意識有了、估算的策略也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填出這兩個分數後,張老師又接著問:這根表示“1”的紙條,還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如果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數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這樣變換練習的呈現形式,並注意充分挖掘習題的發展功能,說明教者把習題讀“活”了。這正是“大師”之“大”處,也是我們每個教師在備課時努力的方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但並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學習,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設計,並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預先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盤活教材中的學習資源,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為預約精彩的智慧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時間飛逝,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學期。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看到孩子健康成長,明年就要進入國小學習,看著他們這半年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我真的很欣慰,而回顧這學期的教育歷程,我記憶猶新。本學期我以新《綱要》為指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提高了保教質量,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各種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我和阿姨互相幫助、積極配合、取長補短,順利完成了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實施各計劃的過程中,我注重把握整體發展水平與個體差異相結合,強化活動過程,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掌握知識、積累經驗。能因材施教,通過鼓勵幼兒主動探索與老師的適當指導相結合,使每個幼兒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以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常規方面

我班幼兒主要來自農村鄉鎮,一部分來自外地。這些幼兒絕大多數又是獨生子女,幼兒各方面的常規習慣通過上個學期的訓練,已經有了明顯的轉變,但還是有小部分幼兒的常規不是很好。還有個別小朋友普通話不標準;少數的小朋友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座位上動來動去,坐不住等等。針對這些現象,我們繼續採用談話講故事情景表演遊戲等形式教育小朋友,讓小朋友知道幼兒園的常規習慣,並懂得什麼是好的行為,什麼是不好的行為,從中建立正確的評價觀,懂得要做個活潑,樂觀,積極向上,有禮貌,講衛生,守紀律的好孩子,從而形成正確而又良好的常規習慣。

現在小朋友禮貌習慣較好,早晨能主動向老師"問早",離園後能主動和老師說"再見";在衛生習慣方面、服裝穿著整潔,都能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在學習上,興趣高,還能積極大膽地發言,本學期,我園還開展了各項活動比賽,在比賽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也讓幼兒瞭解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總之,在這一學期中幼兒各方面的常規習慣均獲得了較大的提高和改善。

二、思想品德方面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長的"心頭肉",雖說他們有著"優生優育"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較多的缺點;如他們任性,獨佔欲強,不能謙讓,不會關心他人,但是通過我的教育,如講故事,談話等,使小朋友知道了要尊重長輩,團結小朋友,對人要有禮貌,小朋友之間要互謙互讓,互相幫助,並會關心班級體,能主動為班集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上學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小朋友玩玩具時仍然有你爭我搶的現象,在這個學期的教育和引導下,基本上不出現這種現象了。

三、健康方面

我加強了做操的力度,在做操時時,要求幼兒動作正確、合拍,姿勢優美。在晨鍛、體育課時都加強了基本動作的訓練,注重提高個別幼兒的能力,引導幼兒正確地創造性地使用,繼續加強了同伴間的合作,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醒幼兒多用肥皂洗手,注重保教結合,增強幼兒的抵抗能力。在幼兒看書寫字時糾正幼兒的坐姿和寫字姿勢,引導幼兒從小保護視力。針對許多幼兒都在換牙的情況,為幼兒講一些換牙小常識。平時多留心觀察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長出漂亮整齊的牙齒。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更加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滿足學生的各方面需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生成性教學主張教師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中突發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目前,許多學校都在進行生成性教學方式的嘗試和探索,下面,我談談自己對生成性教學的一些認識。

1、教師應樹立整體目標意識

生成性教學最直接地體現出教育的複雜性和多變性,這是一種彈性化的教學方式,但絕不是雜亂無章、毫無目的的教學。生成性課堂教學不是學生想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學生想學什麼教師就教什麼的教學。沒有目標的教學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很難保證兒童能學習到系統的知識。實際上,生成性課堂教學並不是說不要目標,或目標隨著教學的進行而隨意生成。而是在生成性教學背後隱藏著一個絕對的目標,這個目標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預先設定的,它指引著學生的學習方向。因此,生成性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應當樹立整體目標意識,對教學目標有個全盤的把握,根據總的目標來判斷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否有教育的價值來靈活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中新生成的內容圍繞這個總目標進行。

2、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

在生成性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動力來自師生之間的交往和互動,教師只有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資訊反饋才能及時捕捉課堂上的有價值的資訊;教師只有通過反饋,清楚地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後,才能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因此,在生成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反饋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情感生成等方面以積極的指導。

3、教師主導與兒童主體應緊密結合

生成性課堂教學極大地尊重了兒童的興趣、需要。但是,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兒童主體性作用得以發揮和實現的有力保障。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在平等互動的交往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引導他們去研究和探索,最終建構自己的新經驗,獲得積極主動的發展。

最後,我想引用這樣一句話與在座的領導和老師們共勉: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只要我們主動構建生成性課堂教學,把自己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相融,數學課堂就一定會充滿學生智慧的閃光。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參加學校去十一中的“智慧課堂”學習之旅,此行所學,略作彙報。

7日早4點,在學校的我們便起了床,今天的這趟學習讓我心情既激動又緊張,這是入職以來我第一次參加的正式外出學習,心裡有些新奇和興奮,同時想到自己對智慧課堂掌握還十分生疏,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心裡又有些緊張,到底我能見到什麼樣的智慧課堂,是不是真的能從中得到我需要的,這些問題也一直圍繞著我。

經過三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十一中。進了教學樓,我便十分好奇的想多看看這所學校的教室和學生上課的課堂情況,但是學習需要有序進行,所以我聽從安排,在進行過短暫的小會議後,進入了課堂。我學習的是七年級的英語課程,講課的老師雖不是十一中本校的教師,但也是教學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師。

首先,進教室我便發現十一中的孩子們課堂與我們的不同。這裡學生們教室桌子為面對面排列,聽課時我發現這樣很利於孩子們與同學交流討論以及練習對話,十一中的學生大約是長期應用這種座位模式,課堂上十分有序,沒有聊天和私語情況。

其次,這裡的學生人手配備一臺平板電腦,擺放整齊有序,看得出他們對平板教學的使用十分熟悉。課堂開始前,授課教師先播放了英文歌曲,在隨後的研討會上,這位授課教師說出了放歌曲的`理由,他是為了讓學生放鬆心情,同時進入英文學習的情境中,這讓我想到先前代課學校每天午休後預備時放歌讓孩子們唱歌的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調動學生的精神,讓他們儘快進入狀態。授課老師將課件在觸屏機的大螢幕上同步播放,同時在學生的平板上也顯示課件內容,講到題目部分便給學生時間去做,然後平板拍照上傳,老師通過平板資料可以查知學生提交速度,並能在平板上一次檢視學生的答案,這位老師課堂批閱了幾位同學的作業,並與同學一起發現其中的錯誤並實時批閱講解,但是時間關係,老師並沒有將所有同學的作業全部批閱,但是可以通過平板記錄瞭解學生做題上傳的情況。

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用平板進行課堂教學,播放課件以及錄音,批閱學生的題目。整個過程讓學生練習較多,學生展示比較活躍,課堂整體氣氛比較好。課堂結尾以遊戲結束,學生非常積極,課堂整體完成比較好。

整節課堂看下來,的確是有收穫,但這位老師在研討時也提到,接觸智慧課堂時間不久,所以整體上講課時用平板可能並不是那麼好。我個人也覺得這堂課中平板的使用插入有時候的確是有些突兀,正如研討時裴光鋼教授提到的“為了用平板而用平板”。在聽完課後,本科目的老師聚在一起進行“智慧課堂”的教學研討,由山師大的裴光鋼教授指導進行。進行講課的的三位老師分別講了自己此次講課的感受,接著裴光鋼教授針對他聽課的體會以及三位老師的感受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非常贊同裴教授的一些看法。裴教授本身對“智慧課堂”有所研究,他提到三位老師在平板應用上都還存在欠缺,並且有些使用略生硬,我自己也有所體會。平板教學對於我,我們的學校老師來說都屬於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因此現在都還在摸索階段,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出真知,絕不能想當然。結合平板教學的課堂是什麼樣的,這並不能有一個固定的殼子,首先課堂內容不同,授課本身就有不同的方法手段,再加上授課老師自身風格各不相同,所以絕不會有相同的兩堂課,這放在教學中,就體現在教師自己的實踐上,絕不會有相同的教學實踐。但是此次授課學習中,三位老師的應用顯然有些相似和生硬了,多用在拍照上傳這類上。這也給我提了個醒,平板教學應該怎麼用,用在哪些方面,這個是沒有固定答案的,能用在別的老師課堂中的,卻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課堂,除了向別的老師學習,更多的還得自己去發現,怎樣將平板使用自然地插入到教學中,能自然地將其運用到教學的同時又起到相應的教學作用。

另外,裴教授提到教師掌控課堂過多,沒有將課堂放給學生,做不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們要相信學生。”裴教授說的這句話也讓我有所頓悟。雖說四年級的學生與七年級學生相比較,自制力等方面確實要差些,但如何能夠讓年紀小的孩子也發揮自主性,能夠更多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正是教師的工作,也正需要我多考慮發現適當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真正能夠放手,從主控變為引導。平板作為一個有力的學習工具,正是為了方便孩子們的學習才使用的工具。如果要放手給孩子們自己學習,那麼平板將會是孩子們自主學習非常好的幫手,老師更需要發掘平板的使用途徑,如何將平板變為孩子們的好助手,而不是單純的提交結果的工具。

學生能利用平板自主完成的就放給學生去完成,老師只需要在旁引導,還可以利用平板節約很多精力。裴教授提到平板的一些運用,例如學生批改作業可以互批,組批,節省老師的時間,更多的放手給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可以拍攝授課的視訊音訊等,這些作為教學資源可以反覆應用到教學中,並且方便有效,教師可以用最輕鬆最好的狀態錄製,製作完成後可以放給學生反覆使用,這一方法有效省事,也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減少了課堂上的無效工作。

裴教授在研討中倡導我們教師多動腦,想辦法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能用平板解決就多用,能放手學生就放手學生,很多教學理論很先進,只得我們在今後的課堂中去發現摸索,並找到自己適用的一種方法。

此次十一中的學習是不虛此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需要解決和摸索的問題還有很多,除了請教,更需要實踐。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通過對伶俐課堂的深退學習,我當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的教學問題: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爭取裡裡俱到的準備課堂教學內容,爭取讓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閒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那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閒於講授,那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支獲卻不大,那就與伶俐課堂有效學習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兩,教學魅力不強,我的課堂更多的重視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定,沒有太多的師生共叫,那就讓學生的學習較為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少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里來改良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闡揚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自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教師的立場和善裡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把握得也比較好。

二、把學習的自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說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自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並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動學習,無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前要讓學生預習,給予必要的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裡把握學生的情況,在關頭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讓學生獨立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智慧教育觀摩研討學習反思這一次去安徽省蚌埠出差,來到了蚌埠第二中學,參加第四屆全國智慧教育課堂觀摩研討會暨20xx年全國智慧教育觀摩研討活動(蚌埠二中站),幾天下來的學習可謂是,收穫大大,其中唯一遺憾的一點是:這些東西也只是停留在思想方面,沒有經過實際的實踐和聯絡,感覺還是像空中樓閣。

先說說這次的收穫,最起碼對“智慧教育”的理念有了初步的、新的認識。以前聽也沒聽過的理念現在有了初步的瞭解,以前只是聽聽別的老師的口傳,現在自己也親臨現場去感受科技和智慧帶給我們的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上的新變化。

現在我們學校正在大力倡導資訊化班的教師和學生使用資訊科技上課學習,其物化的實物也就是通過平板學習。利用平板一是可以利用優質的網路資源;二是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課堂接受力:三是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大資料處理,及時的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四甚至是可以通過這種新型的教育手段,在課堂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等。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現實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比如說,一是在真正的課堂中平板的使用性、它的有效利用率有多高?二是通過平板可以提前預習,學生的課下學習壓力是否更加沉重?三是教師和學生對這種教學手段的把控應該到何種程度最恰當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現在要重點思考的,也是亟待解決。

這一次的出去“充電”不管怎樣,覺得還是收穫大於困惑,而且自己正在面對著或者說即將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期待自己下週一平穩的表現。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隨著資訊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基於網路環境的“通”已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通”是指教師所在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的裝備基於網路環境下,以投影機+白板為終端顯示,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網路和教學資源共享,演示課件、現場直播、收看電影電視節目等,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裝備。它給我們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作為課題組的成員,以及一名一線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通”應用於課堂教學,給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以下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通”工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幫助教師靈活教學。

“通”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備課方式的改革,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字方式,教師可以登陸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進行電子備課,備課系統可以集教案、教學素材(課件)、課堂練習、作業等多種資源於一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辦公室裡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製作,在區域網內通過網路上的芳鄰上傳下載資訊,並把自己製作的教案、教學素材(課件)上傳到網上備課系統。也可以在家中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傳到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還可以通過搜尋引擎直接從網際網路上檢索、下載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並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同時,多媒體與網路工具應用於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影象、動畫、視訊等資訊功能於一體,影象清晰,動態感強,資訊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資訊、多趣味和高效率。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通”的建成,推動了教師專業化的成長。

“通”提高了教師的認識,使教師樹立起“終身學習,常教常新”的理念。“通”是新事物,呈現出很多的優點,它既可以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臺,教師在使用“通”中,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斷地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同時,教師利用“通”通過網上觀摩課、網路教研等一系列活動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和方法,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水平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學,教師在有關教學研究活動中,可以對課堂教學過程拍攝現場錄影,並據此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這種方式比較忠實地記錄了課堂上所發生的一切活動,為教師的反思提供了比較全面的第一手資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是否全面?學生的反應如何?是否對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進行了及時評價並生成了新的教學?自己的教學語言、教態如何?而這些內容僅僅通過教師自身的回憶及基於回憶基礎上的反思是比較困難的。一位教師在觀察了自己的教學錄影後,驚訝地說:“這是我上的課嗎?竟然問了50多個問題,不可能!”在個人反思的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集體反思,將不同種類的教學問題集中反映出來,方便教師的歸納和總結,有利於完善和改進,從而推動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通”應用於課堂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把課堂設計製作成課件存入電腦,在教學過程中,課件可以讓教師的板書更加清晰,並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可以把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集中在一起進行比較,同時也可以使知識更富趣味性。有了“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悅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高潮、一個閃光點,學生的興致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在情境中不但能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四、“通”改進了學校的管理手段,豐富了學校的德育教育途徑。

隨著學校教師備課的電子化,學校的無紙化辦公擺上了議事日程,學校對教師的計劃、教案等的檢查也將採用網路化,檢查的結果通過公告的形式在學校網站上釋出;設計製作用於檢查教師使用多媒體裝置次數的動態統計軟體,隨時瞭解每位任課教師的使用次數,這些資料從管理上來講雖過於簡單,但在對於促進教師積極使用上發揮了較強作用;學校管理同樣可以利用“通”來進行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有條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教師的教學視訊,從中找出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督促教師完善和改進。

五、正視問題,加強管理,把應用與研究納入科學的計劃之中。

在運用“通”教學的三年來中存在了不少的問題,需要一線教師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進教室、辦公室聽一聽、看一看,進行具體的指導。

1、“通”的電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師忽視板書甚至省略板書內容,一節課下來黑板上什麼都沒有留下。課堂內容隨著課件的翻頁一閃而過,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刻。應該認識到,通只是輔助教學的一個工具,還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板書的示範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課件所能替代的。

2、“通”課件為求新穎太過花哨,動態圖片過多,雖能引起學生興趣,卻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應儘量少用或者覺得沒必要的時候就不用動態圖片,課件的結構設計、圖片的使用、色彩的選擇、動靜的安排都需要動腦思考精心製作。總之,靈活掌握和運用“通”裝置服務教學是每一名老師要努力學習掌握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資訊化,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通”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合理利用“通”進行課堂教學,必會使我們的課堂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讓學生們學得更輕鬆、更有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學習家園。總而言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通”平臺所提供的多媒體技術為國小數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改變了落後的教學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通”的靈活運用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從而教學質量隨之提高。

智慧課堂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參加學校去十一中的“智慧課堂”學習之旅,此行所學,略作彙報。

7日早4點,在學校的我們便起了床,今天的這趟學習讓我心情既激動又緊張,這是入職以來我第一次參加的正式外出學習,心裡有些新奇和興奮,同時想到自己對智慧課堂掌握還十分生疏,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心裡又有些緊張,到底我能見到什麼樣的智慧課堂,是不是真的能從中得到我需要的,這些問題也一直圍繞著我。

經過三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十一中。進了教學樓,我便十分好奇的想多看看這所學校的教室和學生上課的課堂情況,但是學習需要有序進行,所以我聽從安排,在進行過短暫的小會議後,進入了課堂。我學習的是七年級的英語課程,講課的老師雖不是十一中本校的教師,但也是教學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師。

首先,進教室我便發現十一中的孩子們課堂與我們的不同。這裡學生們教室桌子為面對面排列,聽課時我發現這樣很利於孩子們與同學交流討論以及練習對話,十一中的學生大約是長期應用這種座位模式,課堂上十分有序,沒有聊天和私語情況。

其次,這裡的學生人手配備一臺平板電腦,擺放整齊有序,看得出他們對平板教學的使用十分熟悉。課堂開始前,授課教師先播放了英文歌曲,在隨後的研討會上,這位授課教師說出了放歌曲的理由,他是為了讓學生放鬆心情,同時進入英文學習的情境中,這讓我想到先前代課學校每天午休後預備時放歌讓孩子們唱歌的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調動學生的精神,讓他們儘快進入狀態。授課老師將課件在觸屏機的大螢幕上同步播放,同時在學生的平板上也顯示課件內容,講到題目部分便給學生時間去做,然後平板拍照上傳,老師通過平板資料可以查知學生提交速度,並能在平板上一次檢視學生的答案,這位老師課堂批閱了幾位同學的作業,並與同學一起發現其中的錯誤並實時批閱講解,但是時間關係,老師並沒有將所有同學的作業全部批閱,但是可以通過平板記錄瞭解學生做題上傳的情況。

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用平板進行課堂教學,播放課件以及錄音,批閱學生的題目。整個過程讓學生練習較多,學生展示比較活躍,課堂整體氣氛比較好。課堂結尾以遊戲結束,學生非常積極,課堂整體完成比較好。

整節課堂看下來,的確是有收穫,但這位老師在研討時也提到,接觸智慧課堂時間不久,所以整體上講課時用平板可能並不是那麼好。我個人也覺得這堂課中平板的使用插入有時候的確是有些突兀,正如研討時裴光鋼教授提到的“為了用平板而用平板”。在聽完課後,本科目的老師聚在一起進行“智慧課堂”的教學研討,由山師大的裴光鋼教授指導進行。進行講課的的三位老師分別講了自己此次講課的感受,接著裴光鋼教授針對他聽課的體會以及三位老師的感受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非常贊同裴教授的一些看法。裴教授本身對“智慧課堂”有所研究,他提到三位老師在平板應用上都還存在欠缺,並且有些使用略生硬,我自己也有所體會。平板教學對於我,我們的學校老師來說都屬於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因此現在都還在摸索階段,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出真知,絕不能想當然。結合平板教學的課堂是什麼樣的,這並不能有一個固定的殼子,首先課堂內容不同,授課本身就有不同的方法手段,再加上授課老師自身風格各不相同,所以絕不會有相同的兩堂課,這放在教學中,就體現在教師自己的實踐上,絕不會有相同的教學實踐。但是此次授課學習中,三位老師的應用顯然有些相似和生硬了,多用在拍照上傳這類上。這也給我提了個醒,平板教學應該怎麼用,用在哪些方面,這個是沒有固定答案的,能用在別的老師課堂中的,卻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課堂,除了向別的老師學習,更多的還得自己去發現,怎樣將平板使用自然地插入到教學中,能自然地將其運用到教學的同時又起到相應的教學作用。

另外,裴教授提到教師掌控課堂過多,沒有將課堂放給學生,做不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們要相信學生。”裴教授說的這句話也讓我有所頓悟。雖說四年級的學生與七年級學生相比較,自制力等方面確實要差些,但如何能夠讓年紀小的孩子也發揮自主性,能夠更多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正是教師的工作,也正需要我多考慮發現適當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真正能夠放手,從主控變為引導。平板作為一個有力的學習工具,正是為了方便孩子們的學習才使用的工具。如果要放手給孩子們自己學習,那麼平板將會是孩子們自主學習非常好的幫手,老師更需要發掘平板的使用途徑,如何將平板變為孩子們的好助手,而不是單純的提交結果的工具。

學生能利用平板自主完成的就放給學生去完成,老師只需要在旁引導,還可以利用平板節約很多精力。裴教授提到平板的一些運用,例如學生批改作業可以互批,組批,節省老師的時間,更多的放手給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可以拍攝授課的視訊音訊等,這些作為教學資源可以反覆應用到教學中,並且方便有效,教師可以用最輕鬆最好的狀態錄製,製作完成後可以放給學生反覆使用,這一方法有效省事,也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減少了課堂上的無效工作。

裴教授在研討中倡導我們教師多動腦,想辦法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能用平板解決就多用,能放手學生就放手學生,很多教學理論很先進,只得我們在今後的課堂中去發現摸索,並找到自己適用的一種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qe9x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