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精選31篇)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精選31篇)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裡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精選31篇)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

國小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3

如今不是看到滿街的棕子,商場中的打折,電視中的慶祝,我已經感覺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唸到端午這兩個字時不由的讓我想起那個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時光倒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

一盞昏黃的豆油燈,一張脫了朱漆的梳妝檯,一方古舊的鏡子。一個老人在鏡前動作遲緩但一絲不苟的梳頭,我被一些細碎的聲音驚醒,睡眼朦朧的看著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爺的母親)。不一會她就梳好了,一個盤髻。這時她不知從哪裡拿出的一朵絹花,粉紅的,端詳了很久她輕輕的插在頭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帶些黃的頭髮上,一朵粉花格外顯眼。像在茫茫白雪裡的一株雪蓮,溫暖而驚豔。以至於今天我忘記的太姥姥的容貌還記得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時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憶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個端午的早晨。可最終,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銀簪戴在頭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個動作示意我睡覺。我閉上的眼睛,但能感覺到燈滅了,和吱的一聲關門。之後就是一片安靜,我知道在艾草還沒有插上門楣時家裡誰都不可以說話,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絕對不可以出聲,這是大人們交待過很多次的。靜,真靜!

“小乖乖,起床了,太陽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聲中坐起來。姥姥拿來了前兩天才為我縫製的新衣,大紅的鑲著黑邊的衣衫,還用一根紅繩給我紮了一個沖天炮的髮型。

“穿上鞋,去給太姥姥請安。”姥姥便給我穿上了那個紅的繡著仙桃的布鞋,出了臥室門,太姥姥坐在堂屋裡。“太姥姥好。”說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

“乖,拿著納福籃一邊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邊的那個八邊形的布藍,在每一片布上都繡著不一樣的花,每一片布的邊與邊的交接處都要再用布札一個鳳凰頭,每一個鳳頭上都叼著七色的綵線穗子。

“姥姥好。”我拿著小籃轉身就向身邊的姥姥作了一輯。

“好,好,乖。”姥姥笑著往我小籃裡放鴨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東西就拉我到門外,洗臉盆裡已注滿了清水。她從神櫃上那一堆艾草裡拿出幾根,沾了點水在我身上輕輕的拍了幾下說;“去禍去災,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臉,我也拿了幾根艾草學著姥姥的樣子在房屋裡的每個角落裡都掃一掃,一邊掃還一邊說,“端午節掃一掃,蚊蟲螞蟻都往外面跑。”

早飯,一個棕子,一個鴨蛋,一碗粥,匆匆吃過。吃完後姥爺便用雄黃在我頭上畫了一個“王”字,據說這樣那些鬼蟻蛇蟲都不會傷害我。

“張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飯不能閒著,拿著小籃便挨家挨戶的串門,老人們都紛紛拿些零食往我小籃裡放。不知何時小籃滿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來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裡看我進來了笑的合不攏嘴。

“爸爸,媽媽,姐姐,你們什麼時候來的。”我一邊說一邊撲到媽媽懷裡,到姥姥家已經幾個月了真是很想她們。

“瞧瞧,又長壯了。”媽媽抱著我高興的說。

和媽媽親暱了一會,便和姐姐玩起來,一見姐姐的和我一樣的小籃裡的東西沒有多少,我便拉著她向外走。一邊走一邊說哪家給的東西多,哪家的東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裡她們見我又來了便說,“小丫頭,怎麼又來了。”

“我是給姐姐帶路的。”說完便站在姐姐身後,姐姐便上前給那她請安。

“這是大丫頭吧,長的越來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著對身邊的和說“鬼靈精怪的,還長的張巧嘴。”

從李奶奶家出來又到張奶奶家,就這樣小籃又滿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飯,”媽媽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滿桌子的飯菜都上了,雄黃酒也端上了。父親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爺是客,應該坐上席),姥爺坐在父親身邊,別人吧都可以亂坐。

“吃吧。”太姥姥動了第一筷子之後我們才開始動筷,“來吃雞腿,跑的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給我和姐姐的。“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邊的父親也挑了一塊肉給太姥姥,然後呢,姥爺給父親夾菜,姥姥給媽媽夾菜,媽媽在給姥姥夾菜,姥爺給父親倒酒,父親給姥爺敬酒`````````

“走囉,看龍舟去。”一家人其樂融融,歡歡笑笑的吃完了,姥爺便抱著我拉著姐姐向河邊走,父親跟隨著。母親則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爺問了父親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點,快點,都開始了。”我看見河邊好多人便大叫,對於大人的談話我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便加快了腳步,我騎在姥爺脊背上,姐姐騎在父親的背上,河中的場景我看見了。

兩條龍頭的彩繪木舟,兩條木舟上的人都一樣多,不同的是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紅頭巾,另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藍頭巾。他向水中拋了些棕子,說了一些我沒聽懂也沒有記住的話。過了一會岸邊的鑼都敲了起來,那些龍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齊,等大鼓一響船像箭一般衝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超出了我的視線。

“追龍舟呀。”旁邊的人都一邊叫一邊跑,姥爺和父親揹著我們也在跑,可到了終可都賽完了,聽旁邊的人說是紅隊獲了勝。

在那裡也沒有多留,因為姐姐明天還要上學,她們今天得回家。臨走時媽媽囑咐我她買給姥姥吃的東西我不要吃,要叮囑她們吃。我當時堅定的點點頭,事實證明這些東西還是被我給吃了。

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實在不捨就拉著媽媽的衣服。姥姥見狀就說:“李奶奶家的小牛剛才掏了好大一窩鳥,現在正在分小鳥,再不去就沒有了。”

我一聽鬆開手就往李奶奶家跑,當然沒什麼小鳥,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過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飯。

月,輕輕的爬上了那棵老槐樹上。姥姥搬了涼床在院子裡,我躺在床上姥姥搖著蒲扇給我扇風趕蚊,講著那古老的牛郎織女。太姥姥在屋中紡線,吱吱呀呀,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依稀中還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冒著細細的雨絲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看到門前插著一些翠綠的植物,我的心裡冒出一個大問號,這是什麼?為什麼要掛在大門口?我忙問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說:“這是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還可以辟邪驅鬼。”接著,姥姥給我和妹妹系五彩線,戴香包,她說;‘小孩子帶上這兩樣東西可以避開蛇蠍毒蟲的傷害,保平安。過了一會兒,姥姥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她先把洗乾淨的粽葉放進鍋裡煮十多分鐘,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粽子的時候才不會破。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五六個小時。一切準備完畢後,開始包粽子了。

姥姥把兩片粽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粽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在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後放進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把火關小,用文火再煮兩個小時,再把火關住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著香甜的粽子,姥姥又給我們講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著龍舟把粽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姥姥講故事,感覺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5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想八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__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想九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想十

說起賽龍舟,不禁令我想起那寬闊的珠江江面上,鑼鼓震天、百軻爭遊的精彩場面。隨著人們的喝彩,喧鬧聲,粵曲《賽龍奪錦》那悠揚的樂調,我的心潮也翻騰了起來了!只見江面上清波盪漾,一排排蓄勢待發的龍舟一字兒地排列著,熱鬧極了。那就是一年一度龍江鎮的龍舟競渡。

賽龍舟,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的活動,以順德人為代表的珠三角人民尤其喜愛龍舟活動,可分為游龍(以漫遊、觀賞表演為主)和賽龍(比賽競速為主)。由於龍江鎮河流交錯,山清水秀。正因為這樣,今年當地政府值歡慶端午佳節之際,舉辦了龍舟競渡。

記得那一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地來到龍江鎮準備觀賞龍舟,可誰也沒有想到,江岸便早已擠滿了人,到處周圍人山人海,彩燈高懸,旌旗飄揚,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蛟龍”在江面上“蓄勢待發”,水手們精神抖擻,各自都舒展著優美的身姿……比賽即將開始了!

正午12點,比賽進入了倒計時,就要“放龍”了!“三、二、一,準備——”只見周圍的觀眾緊張得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啪啪……”隨著鞭炮的響起,龍舟競渡正式開始了!

一條條“蛟龍”如箭離弦”,千船齊發,飛一般地劃啊劃,欲爭群龍之首。此時,站在“龍頭”的鼓手張鑼結鼓,樂聲響起江面,歡聲笑語也在兩岸迴盪。只見各個龍舟隊的健兒激浪高歌,狠勁猛劃,奮力衝刺。領頭那隻“蛟龍”奮力“飛騰”著,後面的也不甘落後,領頭的龍舟被後來者超越了。原先領頭的那隻船不服氣,水手們怒髮衝冠地向前衝——好一幅千船竟發的壯麗圖景啊!

誰知突然遇上風太大,竟然把領頭的那條龍舟弄翻了,十幾條緊跟在後面的船見到機會來了,馬上超越他們了!正在危急之時,掉到水裡的隊員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齊心協力地把沉船弄好。一次失敗了,引得人們哈哈大笑,好一幅人與自然博鬥的壯觀圖景啊!但隊員沒灰心,重頭再來!船終於弄好了!隊員們爬上船,奮起直追,永不放棄。

經過十幾個回合拼搏,受過挫折的那條毅力堅強的龍舟,終於反超越了原來的那些船,搶先衝過了終點,闖進龍門,勇奪錦標啦!頓時兩岸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大家都欣喜若狂地喝彩著,為水手們的精彩表演歡呼著,呼喊著他們心中英雄的名字,熱鬧極了!

今天的見聞使我覺得,賽龍舟這種精彩的民間活動,就像我們的人生那樣,既精彩刺激,又充滿艱辛困難;既會失敗挫折,也會成功奪標。失敗和挫折誰沒遇到過呢?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吧!陰溝翻船雖然可怕,但掙扎爬上船,仍可以划向理想的彼岸,登上光輝的頂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能像水手們那樣不畏艱難,去奮力“衝刺”,就一定可以成功!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6

我國有個起源於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

關於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說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為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訊息後,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裡寫下《懷沙》後,望著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粽葉包著糯米往河裡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眾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裡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後,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說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說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划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著眼珠子,不停地喊著“加油加油”,為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著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隻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眾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7

我喜歡春節,喜歡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喜歡元宵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要吃粽子、驢打滾、雞蛋等等。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把桃枝,艾草插在門上。我國南方卻是用賽龍舟活動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投江而死,為了不讓小魚小蝦吃了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所以要舉行賽龍舟活動以示懷念。

我盼啊盼,終於盼到了端午節。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了床,問:媽媽,咱們什麼時候包粽子啊?媽媽說:一會兒咱們就包。媽媽把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粽葉拿了出來,開始包了起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著3、4片粽葉一個挨著一個,不留一點兒縫隙的包著,先鋪平,再摺疊,然後用手舀一勺米放在粽葉上,接著把糯米鋪平、捲上,最後用綵帶捆起來。這時奶奶把壓力鍋放好水也準備好了,把粽子均勻地擺到鍋裡,蓋上鍋蓋,大約蒸了30分鐘左右,鍋裡便飄出了香味,連左鄰右舍的鄰居都可以聞到。我盼了好久的粽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就剝開,粽子一下子就把我的手粘住了,我就跑進廚房,拿了點糖,就開始用粽子蘸糖,美美的吃了起來。啊!太好吃了,我們在家裡團團圓圓地享受著節日的美好和美食的快樂,最後我不由得感慨到,過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愛這個節日,也更愛我們的國家。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8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和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裡,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著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著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著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著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著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著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9

涉水吟天問,角黍慰靈均。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經來臨。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節日不多,除了以介子推為主題的寒食節之外,端午節或許是其中“知名度”的一個節日了。我們都知道,從文化學的意義上講,傳統節日的形成,是特定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活動在文化風俗層面的深層對映。無論是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還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都寄託著人們對直行懿德之士精神推崇的厚重民俗情愫。在傳統社會的家國框架下,對於直行懿德之士的厚重情感,在廟堂的大傳統和江湖的小傳統這兩種文化生髮環境互相摩蕩的作用力下,逐漸凝聚成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個精神文化座標。

端午節無疑就是這樣的精神文化座標。為民眾所熟知的端午節應季食品粽子,以及彰顯體育精神和文化符號的龍舟競賽,固然是端午節作為精神文化符號的不可或缺的外在物質形式,但我們只有將這種外在物質形式與其內在精神文化核心相融合,才能從更巨集闊層面上統觀作為傳統節日文化的端午節之全貌。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龍舟與粽子也是我們表達對屈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未悔”之愛國操守的樸素情感寄託。屈原所在的社會環境,他對故土故國的深厚感情,對自己愛國為民政治主張無法得到重視的精神熬煎,他的遭受謠諑饞嫉以及被放逐,乃至最後自沉汨羅江,顯然充滿著傳統士人在逼仄環境中的苦痛熬煎。傳統士人出於悲天憫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雖然與其所在時代的褊狹逼仄發生苦痛衝突,但這種選賢任能、修明法度政治主張所蘊藏的愛國情懷,以及“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背後的民本思想,即便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散發著耀眼光芒。

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發展類似大浪淘沙,是一種揚棄的過程。反映在傳統節日方面,有的節日幾近湮滅了(比如今天我們基本上不過“寒食節”了),有的則在歲月洗禮中嬗變,吸收了時代因素後變得光怪陸離,比如過度注重物質形式,以及商業化的過度侵蝕,這些無疑對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核心和民俗精神是一種挑戰。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節日,把現代文明因子與傳統節日文化核心進行無縫對接、有機融合,不僅關乎傳統節日的繼承,更關乎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揚棄發展。應該說,物質形式是表面的,精神核心才是傳統節日的靈魂。拿端午節來說,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固然是我們對端午節文化記憶的一種外在物質呈現,但重新發掘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愛國精神和民本思想,審視其所發生的特定社會文化環境,重新考量其所蘊藏的精神文化核心,放置在當今社會發展、公共治理和現代文明的時代序列中,讓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無疑是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無法迴避的境遇。畢竟,汲取傳統文化精華與發展現代文明精神,都是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題中之意。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0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開著,若有若無的清香繚繞著,這讓我想起端午節濃濃的粽香。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期待過端午節。每當端午節的前一天清晨,媽媽總會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噴噴的粽子,媽媽拿出泡好的粽葉,用她那雙巧手一挽,粽葉就像一個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媽媽把米舀進“碗”裡,再左一折,右一疊,用線一纏,一個稜角分明的粽子就呈現在我眼前。粽子包成小山一樣高時,我的耐心早已耗盡了,纏著媽媽一會兒一問:“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吃到粽子啊?”媽媽總是邊忙,邊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饞貓饞了吧?”

被我催促著,媽媽總是連夜就煮上粽子。平時早早就睡覺的我,一會兒去廚房一圈,怎麼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點鐘,粽子熟了,媽媽趕緊夾出一隻肉粽,給我先涼著,裡面包的可是我最愛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裡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國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也怕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往河裡丟粽子,後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文化。

端午節的電視節目,常有划龍舟比賽。那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為一條青色的龍舟加油,突然,槍聲一響,紅色的龍舟就如一條水蛇一般,靈活地衝了出來,而青色的龍舟卻因為一時反應不過來,讓紅龍舟領先了一步。紅龍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紅龍舟在前面,青龍舟在後面緊追不捨,他們一起努力,終於追上了紅龍舟,紅龍舟的人也不甘落後,他們時而超出,時而落後,時而又平行,岸上的吶喊聲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龍似乎得到了人們的力量,木頭的船身,頓時靈活了起來,終於,青龍舟衝過了終點,我同岸上的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端午節就在眼前,那濃濃的粽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飯不想了。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著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裡面裝著粽子,扔到河裡,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2

我的家鄉在鶴山,賽龍舟是家鄉的傳統文化。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帶我去看龍舟賽。

今年也不例外,適逢端午節放假,媽媽又帶我來到沙坪河三峽橋去看龍舟賽,我興奮極了。只見三峽橋兩岸插滿鮮豔的彩旗,人們如潮水般地湧向三峽橋兩岸,到處人聲鼎沸,彩旗飄揚,呈現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來到賽龍舟現場,一條條龍舟已經停泊在起點,準備隨時出賽。只見每條龍舟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好像一條條真龍在戲水。它們都張著犄角,睜著眼睛,顯得神采奕奕。龍舟上的水手們個個整裝待發,精神抖擻,好像就要上場的戰士。

最激烈的時刻到了,“七星隊”對“白頸隊”即將比賽了。我想:這兩隊實力相當,到底誰贏呢?”“預備,開始!”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兩條龍舟就像兩支離弦的箭在水面上飛行,順流而下,欲爭群龍之首,隨著節奏鮮明的鑼鼓聲,水手們使盡全力,木漿上下飛舞,動作是那樣整齊劃一。兩條龍船像兩條發怒的蛟龍在水面上飛騰,它們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催人振奮。敲鑼打鼓的,一邊打鼓,一邊吶喊助威。頓時,鼓聲咚咚,鑼聲噹噹,龍船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奮戰的勇士一樣,他們狠勁地猛劃,奮力衝刺,水面上不時飛躍起一些燦爛的水花,晶瑩的水珠和汗珠浸透了他們的衣裳、臉頰,但他們並沒有停下,反而更有力划槳,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個動作。

差不多到終點了,我還看見“白頸隊”,我不禁大喊:“七星隊,加油!七星隊,加油啊!”這時,“七星隊”好像聽到我的喊聲,速度加快了,他們拼命地划著,木漿大起大落,口號更是聲如洪鐘。不一會兒,就超過了“白頸隊”,我繼續喊道“七星隊,繼續加油啊!”就快到終點的一剎那,“七星隊”的出頭衝過了終點,成了冠軍。瞬間,歡呼聲、喝彩聲、爆竹聲像遍了三峽橋兩岸。

賽龍舟多麼激烈、精彩啊!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閃現。朋友,有空請到我的家鄉來,看看這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3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為了去除毒性,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粽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日又叫除病節。這些民俗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採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後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佔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著老百姓,老百姓為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向江裡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後來演變成人們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為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為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於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現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是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4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過節的氣氛,超市裡人山人海,商家抓住這一機遇在搞特價賣粽子;大街上到處是提著禮物串門的人們,走到樓道里各家各戶的門把手上都插著艾葉,我們家 也不例外,奶奶準備好了江米、粽葉、白糖、蜜棗、花生和繩子準備包粽子。

正當我們正準備開始包粽子的時侯,門鈴突然響了起來,我一開門,原來是大姑和大姑夫來了。他們也馬上加入到了我們的包粽子隊伍中來。十分鐘過去了,門鈴又響了,我又過去開門,啊,原來是李 霏姐姐和魏濤哥哥來了,奶奶又多了兩個幫手,正在包的時候,奶奶的手機又響了,原來是三姑打電話說她們一家三口一會兒就到了,啊,端午節真熱鬧呀,全家人都到齊了。

我也不甘示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個蜜棗和花生,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 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我們終於 包出了一個個精美的粽子,高興極了。粽子是包完了,下面我們又要開始包糖糕和菜角了,奶奶準備了麵粉、發酵粉、糖、水,開始做糖糕了。首先我們把麵粉和發酵粉放進盆裡,和了五分鐘後,再放 水,接著和五分鐘。到那時,面就被和的軟軟的了。我們再把糖放進裡面,不多不少,甜味又好,到第三步了,我們把鍋洗了後,把糖糕放進鍋裡。

這時,我看到大家都滿頭大汗,我也不例外,但我們想到美味可口的糖糕、菜角時,大家都不再怕累了。

我們吃著又香又甜的粽子、糖糕、還有香香脆脆的菜角。哇,我咬了一口,簡直是人間美味啊!這個端午節過得真快樂!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5

活動號召:屈原的傳說,爭舸的龍舟、帶著藥味的香囊,這些東西在記憶力已經埋沒很久了唯有端午節吃粽子這一風俗,一提起來就讓人覺得津津有味。現在端午節留給我們的除了粽子之外,也許最實際的就是那3天的節假日。所以我們想請大家一起動手做一個能帶來好運的香囊。

一、活動內容

1、現場製作香囊

2、現場進行文化知識的問答。

3、瞭解雄黃酒

4、現場問卷調查——端午節文化知多少

5、小小心理測試——你是哪種粽子

二、活動形式

時間上暫定

場地:公司食堂側門邊

1、製作香囊

民俗學家陳連山撰寫的《話說端午》裡提到:端午節的核心是驅邪除瘟,保持健康。香囊,指裝裹了具有辟邪作用的藥物或香料的袋子。同學們自己剪剪縫縫做出的簡單的具有各種形狀的香囊比起市場上的就很有意義,既可以送給老師同學表達自己深深的祝福,也可以增強動手能力,學學古人的手藝。自己動手DIY禮物特別有意義。然後選出比較優秀的作品給與獎勵。

材料:藥店配的香料(白芷、川芎、山奈、甘鬆、丁香公、沈香、艾葉、佩蘭、薄荷等)、乾花、稻穀殼、絲綿、五彩繩、針、線、剪刀、鉛華紙布料

分配:兩名工作人員在現場給與指導和幫助。為了給大家創作靈感,我們會展出一些各地有代表性的香囊和吳越研究會會員自己做的香囊。

注意點:針線要注意妥善保管

2、現場知識問答

用回答問題的形式,增加大家對端午節文化的瞭解。

操作:現場兩名工作人員。同學們先抽取幾道問題,答對的有小小的禮品

3、瞭解雄黃酒

其實雄黃酒的概念我們大多數只出現在白蛇傳裡,白素貞喝了一點就現形了,所以可以給同學們一個小小的體驗。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熱後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人飲用後會中毒。所以分給同學們雄黃酒,可噴在床下、牆邊等角落,以避毒蟲。至於喝的話,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4、現場問卷

有人說,中國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現代人所淡忘,主要是由於它們的主題都是吃:元宵吃湯圓,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以至物質生活豐裕後,吃不再那麼重要,節日因此變淡。

三、活動可行性

1、首先指導香袋製作的同學自己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這方面的內容,準備了很多好看的小式樣教給大家。

2、端午節期間,市場上會有同步的產品上市,比如艾葉、香料、菖蒲等,到時採購就會比較容易。但我們還是準備好萬一買不到中藥配方的香料,就用有清香的乾花代替。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是我國全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許多風俗如:包粽子、賽龍舟……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裡。後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準備回老家過端午節,一到老家,我跑去對婆婆說:“婆婆、婆婆我們一起來包粽子吧!”婆婆說:“好呀!”於是,婆婆拿出了包粽子的材料。5千克左右的香糯米,2斤去皮的紅豆、粽子葉、線條……先拿起一片粽子葉,用清涼的水去滋潤它的青綠色面板,然後在裡面放入香糯米和紅豆,一片片的讓粽葉合攏,最後用一根繩子把它困起來。它就變成一個小三角。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聞一聞好香。

這是我過的最好的一個端午節,今天的粽子最好吃了,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哦!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7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人們長期打磨的結果。端午節,祭祀只是其中內容之一,它更是除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菖蒲、賽龍舟、祭屈原……聞一多先生考證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發現也支援此說。然而,要是一直拘泥於節日發端的初衷,那後來的端午紀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無從說起了;這個節日也不可能流佈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國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端午,和春節、中秋一樣,是中國文化的醒目符號之一,承載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賁張與家國情懷。我們的祖先,用一種輕鬆、活潑而健康的心態,設計並享受著端午等節慶帶來的中國式精神生活。豐富的節日文化資訊,飽含著生機勃勃的通達理念和娛樂精神。端午,可避邪可食粽也可盡情打扮明麗的小女兒;清明,可祭祖可踏青亦可浣足放風箏;中秋,那月亮更是可祭可拜,可玩可嚼……

節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體驗與回味中浮現出來。蘇軾看到的端午,是“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歐陽修則陶醉於“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而今的端午節,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時節,扶老攜幼,吃粽子,說故事,遊勝地,讓中華文化的遠香,絲絲縷縷地滲入膝前兒女純淨的心田。

新時代的標誌,就是每一天都洋溢著多元與多變。如同剛剛過去的這三天,既有傳統的端午與夏至,也有舶來的父親節。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早已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內裡或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然而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稜角分明又百味雜陳,可以拎著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讓我們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不正是節日於我們的終極意義嗎?

如此佳節,云何不樂,道一聲“快樂”又何妨?當然,節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樂”可以了得。它是一個鄭重的提醒,讓我們從庸常生活中抬起頭來,有了回首傾聽先祖叮嚀的機緣,有了從紛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覺。文化的薪火,或就在這一抬頭、一省思的機緣中,漸漸傳承了下去、熾熱了起來。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8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將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夠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將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好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之後,媽媽將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接著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因此,每當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得許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19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寫了約摸十二種端午節的風俗,不過,那是南方,在我們北方,至少在我的家鄉,就沒有那麼多風俗了。

我們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也有幾種,例如系五絲,插艾草,包粽子,煮鹹鴨蛋,吃大餐等。

單說的是系五絲,就是將五種顏色的線搓成繩子狀,在天矇矇亮,還沒出太陽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的情況下,家長將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來後發現彩色的絲線象手鐲一樣纏繞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時家長再教導孩子等下大雨的時候,記得講這五絲拆下來,壓在石頭地下,將來它就會變成彩色的蛇,保護著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七年級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爺爺們,家裡沒有爺爺的,就得相當於爺爺的長輩,早早的起來,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將才回來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門口門楣頂上,沒有大門的就乾脆插在房門的房簷上,因為艾草是“愛”和“礙”的諧音,這表示家人最家的愛,表示家人對傷及家的阻礙。

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寫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託的傳統文化當然是為敬仰屈原了。

隨著時間的變化,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也在跟著變化,由原來的祭祀屈原,變成了家人團圓的一個由頭,於是吃大餐也成了我們這裡的一個風俗了,不過這個大餐卻有點特別呢!

它是粽子的大聚會,兄弟姊妹們將各自包的粽子,帶到母親家中展示,從形狀來就有很多種;大姑包的是長方形的,兩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為夫妻棕,二孃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媽媽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瓏,又長方適中。從內容上來看和煮的火候上來分析,口感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摻的黃白相間的原始棕了,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該有多美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著自己包粽子,就這油黃黃的鹹鴨蛋,大人們喝著家鄉的密州春,拉呱著家中的變化,想想著家人的將來,真是其樂融融,幸福匯成商學院。

家鄉的端午節,有聲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樂,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遠。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0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1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裡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裡美滋滋的。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2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

端午節源於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前幾天,爺爺就開始包粽子了。他準備了新鮮的粽葉,一大盆調好醬油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爺爺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著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爺爺把粽子放入鍋裡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我聞了直流口水,爺爺見了,馬上拿出一個粽子,解開繩子,遞給我,說:“好吃狗,吃吧。”我馬上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還不忘評價:“真香啊!”

我們這裡不舉行賽龍舟,但我看見過賽龍舟,真是精彩啊。賽龍舟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向前射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3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五年級的師生在學校教學樓前的小樹林活動,場面非常熱鬧,只見一至九班一字排開,各班在自己的攤位上擺上各式各樣的粽子及供人品嚐的盤子、飲料,整個小樹林人山人海。有幾個班級來了幾位熱心的家長現場包起粽子來。看那拌的粽料及包粽的手法,就知道是包粽子的高手。

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孩子們的活動也就拉開了序幕。只見一些孩子把粽子切成塊,放在盤子裡並插上牙籤讓來客品嚐;另一些孩子在自己的攤位上吆喝著,吸引客人;還有些孩子提著粽子到處去推銷。孩子們只要看到有客人來,就會很熱情地圍上去招呼,很多孩子嘴裡會念叨著:“(同學)老師,我們的粽子很好吃,您買一個吧!”一個從我們班轉到其他班的孩子遇到我,對我說:“老師,要不要買一個?”我笑著隨口說:“怎麼不是問老師要不要嘗一嘗呀,老師班也有很多粽子哦。”孩子一聽,不好意思地走開了。

這時,有個班級的孩子見到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來了,急忙圍上去說:“老師,您買一些吧?”我一聽,覺得怪怪的。心想:換成這些圍上來的孩子是我曾經教過的,我見到他們或他們見到我,都會是很高興的,可是圍上來說的第一句話不是“老師,您好!請您嚐嚐吧!”而是“老師,您買幾個吧!”我一定會覺得挺寒心的,之前的高興心情就會隨之消失。不知道剛才的那位老師是否會和我有同感。

整個活動結束後,老師們坐在辦公室交流活動情況。有的老師談到自己班粽子義賣的錢有多少,哪個小組義賣第一名。我這麼一聽就明白了為什麼會有剛才圍住老師,纏著老師買的那一幕了。於是我們幾位老師分析了這次活動的收穫及存在的不足。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到其中,從義賣中學會與人溝通,學會推銷自己的商品,可以說至少訓練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鍛鍊了自己的膽量。但從這次活動中也看出大部分班級的孩子們為了奪得義賣第一名而缺少了人情味。我想這與指揮棒有關,與老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

我們班在活動之前,我們兩位老師就先與班級的孩子說明了端午節活動的目的。讓孩子們明白端午節活動是通過我們年段的活動帶動整個學校,我們所帶的粽子及要包的粽子主要是要讓大家品嚐,其次才是義賣,從而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感受到端午節的氣氛。就因為我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的,所以我們班的孩子沒有往錢縫裡鑽,客人來到攤位前,他們會熱情地請客人品嚐,當客人詢問粽子的價格時,他們會晝低價賣給客人,讓客人心滿意足地離開。孩子們也從活動中真正感受到與人分享粽香是多麼快樂的事。就因為指揮棒不同,導致孩子們的做法不同,由此看來,老師平時的言傳身教是多麼的重要。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4

為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節日理念,努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根據省、市文明辦的要求,xx區在端午節期間,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精心部署,認真組織,全區各鎮街管委會、部門和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

一、 精心安排,認真部署

為使活動既能取得廣大群眾的響應,又能突出主題獲得成效,5月10日,區委文明辦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通知》,對全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提出了幾點要求,關鍵在於弘揚愛國主義教育、挖掘文化內涵,同時要注意突出群眾性以及豐富活動形式。區文明委有關成員單位和各鎮街管委會、區直各部門、各學校根據安排部署,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了切合實際又各具特色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方案。

二、活動精彩,內容紛呈

1、注重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區文明辦、團區委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著重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驗中學舉辦“實驗之春”歌詠比賽,在活躍節日氛圍的同時,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實驗國小、白塘中心國小等校組織開展了“培養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主題團隊會,設定“話端午”專題廣播,宣傳愛國詩人屈原等中華民族優秀代表人物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各中國小校還組織開展了“讀經典、唱紅歌、講故事”活動比賽,通過徵文、朗誦、演講等方式,傳承民俗文化、唱響愛國主義歌曲,抒發愛國情懷。

2、注重加強關愛慰問志願服務活動。在端午節期間,xx區深入開展關愛睏難家庭、關愛老人、關愛殘疾人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區總工會、民政局及區婦聯組織社群黨員志願者與巾幗志願者帶著粽子和鹹鴨蛋,來到延寧社群、江口社群孤寡老人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家務,與他們聊天談心,讓他們感受社群大家庭的溫暖。區計生局組織文明單位,深入15戶失獨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為失獨老人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愛和祝福。結合第二十四個全國助殘日,區殘聯發動全區開展助殘、助困、助醫、助就業等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為40餘名貧困截癱或重度肢殘者贈送輪椅,發放近20多萬醫療救助金,活動以關愛弱勢群體、志願熱心助殘為主題,彰顯著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社會正能量。

3、注重豐富節日文體娛樂形式。端午節期間,全區廣泛組織廣大群眾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精彩紛呈的端午活動吸引了居民踴躍參與。區文廣局在荔州廣場舉辦慶端午節廣場舞展示活動,現場進行健身操、功夫扇、太極拳等節目的展演,還舉行了羽毛球、跳繩、踢毽子等比賽,深受社群居民的喜愛;國歡鎮結合“鄰里節”活動,開展了包粽子、端午知識猜謎、健身操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大洋鄉結合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宣傳端午知識活動;區教育局與卓坡社群共同舉辦“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邀請兒童父母一起參與,通過“包粽子”、“送香囊”、“作圖畫”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據統計,端午節期間,全區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和文化宣傳活動近20場,參與群眾6000餘人。

4、注重清潔社群環境衛生。節日期間,xx區結合全省文明城區考評和市城市綜合管理考評兩項工作,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積極發動社群群眾打掃揚塵,清除衛生死角,使群眾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並在全區營造了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城區各鎮街組織社群黨員幹部、城管隊員和青年志願者積極發動群眾對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等不良行為進行整治,使社群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注重總結,務實求效

本次端午節活動,xx區堅持貼近群眾,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精心設計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活動專案,把廣大幹部群眾吸引到活動中來,以增強“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發揮重點陣地作用,各個中國小、各個街道、鄉鎮均有典型活動,發揮輻射作用。這次活動中我們還注重材料收集,將活動開展的方案、資料、圖片等資訊收集歸檔,方便為今後的活動提供參考,使我區組織相關活動的水平不斷提高。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5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裡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裡,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裡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裡,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6

超市裡琳琅滿目的粽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湧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說她從小就會包粽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粽特別有名,奶奶說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粽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鹹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後才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後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後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醃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粽子這麼麻煩,為什麼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祕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為什麼。

終於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後來包好了,奶奶就舉著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著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粽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裡,神祕地對我們說:“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粽子裡,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粽子。爸爸媽媽的粽子裡都只有豬肉和鹹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粽子裡。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著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盪漾開來。

奶奶終於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粽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裡寄託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鹹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7

吃棕子,賽龍洲,這是我們端午節的傳統。

端午節那天哥哥來到家玩。

哥哥一來我家,就開始吃午飯了。端午節的飯菜真豐盛啊!有黃澄澄的北京烤鴨,有香噴噴豬腿肉,有黑不溜湫的皮蛋,

還有最好吃的龍蝦!“開飯嘍!”奶奶大聲吆喝。大家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飯了。我和哥哥一上桌就搶鴨腿,你一下我一下,把家裡搞得歡歡樂樂。剛剛吃完飯,龍蝦殼堆了一堆又一堆,皮蛋碗和 鴨子碗空空的,全部被我和哥哥搶光了,大媽笑著說:“看你們哥倆,把菜全吃光了,哈哈哈哈!”

“棕子來嘍!茶蛋來嘍!”哇!棕子終於上桌了,我立刻拿了一個棕子,哥哥也不甘勢弱,拿了一個茶蛋,一口吃了一個,哥哥的腮幫子鼓鼓地,真好玩!

吃完飯,我又和哥哥一起下象棋。哥哥可真馬虎,被我抽車還蠢蠢欲動,被將軍還不走將,唉,技術還沒我爸爸厲害。

端午節玩得真開心!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裡,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巨集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29

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30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吟誦起李隆基這首膾炙人口的《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要到了。這個具有20__多年曆史的中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若問不同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深究不難發現,端午節背後,是國家和民族長期積澱的歷史和文化,是一以貫之的精神核心文化內涵,是深刻蘊含著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文化傳承,正是端午節之魂。然而,隨著時光流逝、社會變遷,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傳統的過節形式與現代生活漸行漸遠。網上有段子調侃,除了幾個粽子、三天假期,端午這個“最熟悉的陌生節日”就是吃、喝、玩、樂,很多人早已淡忘了端午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倘若時光倒流,先賢們會怎樣看待今人的這種悲哀呢!

怎樣讓端午節傳承好悠久、厚重的傳統文化,擺脫只見“粽子”、不見“屈原”的尷尬?筆者認為,節日的儀式感非常重要。我們之所以需要節日,是因為它是形塑認同的一種文化符號。過去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氛圍濃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相關的儀式活動。比如說,以前中國人重大節日一定要祭拜祖先,巨集大的場面、莊重的氛圍,能夠增加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成員的凝聚力。因此,比把傳統節日設定為“假日”更重要的,是如何恢復、設定一些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儀式。今天,我們過有意義的端午節,不妨舉辦各種以愛國為主題的集體活動,比如組織詩歌朗誦、故事比賽等,讓傳統節日多一點時代的積極元素。

另一方面,重塑“家”的概念非常要緊。如今,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代生活的節奏不知比古代快了多少倍,但家的觀念也在消解、弱化。然而,家始終是我們幸福溫暖的港灣,始終是牽著風箏飛的那根線。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我們每天都會碰上這樣那樣的煩心事,學習工作生活中也總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個時候,在靈魂深處最渴望的就是家的溫暖。端午節,一個激盪著家國情懷的節日,不正是讓無處安放靈魂的遊子,重新尋回歸家之路的載體嗎?當節俗被時代改變,節日的內涵就需要我們用新的形式來不斷啟用。端午節,遊子們不妨回家看看父母,和長輩們一起祭奠先人,帶著晚輩一起包粽子,參觀歷史景點,給他們講講屈原投江的故事。或許,在快速擴張的城市和飛速發展的科技映襯下,這些“家庭瑣事”顯得很平凡,但傳統節日本身的價值核心不正在於此嗎?

端午節如此,其他傳統節日亦如此。“路漫漫其修遠兮”,真心希望包括端午節在內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不只是作為一個標本,塵封在檔案館、博物館的櫥窗裡,都不只是一個“浮在空中”的圖騰,而是成為我們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契機,重新綻放曾經的生機與活力。

有關端午節的感觸精品 篇31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早上去菜場買了一些棕葉、糯米。回到家裡媽媽把一個盆子裡裝了水,把棕葉放在裡面,我很納悶就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把棕葉泡在水裡?”媽媽說“棕葉泡在水裡才不會發乾變硬,這樣我們才好包呀!”噢,原來如此。媽媽洗好米,也將米泡在水裡,我連忙對媽媽說“媽媽,米泡在水裡,也是和棕葉一樣的道理吧!”媽媽點點頭說“是的。”

終於開始包棕子了,只見媽媽將兩片棕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放入米,再把多餘的葉子順著漏斗包裹起來,最後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中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棕子就誕生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可是我的棕子真是漏斗,一不小心,米就一粒一粒的往下落,媽媽告訴我在捲成漏斗形狀時要注意不能有縫,那樣就真成了漏斗了,米在放進去的時候也要按緊了這樣煮出來的米才結實。我小心翼翼的包著,終於我成功了,我特意將我包的棕子用繩子繫好,這是我的勞動成果,我要留作紀念。

我很高興,我學會了包棕子,所以我忘不了今年的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nzv3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