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採訪心得(精選18篇)

採訪心得(精選18篇)

採訪心得 篇1

今天去參加了兩個會議,很巧的是,都是與大學生就業有關的。一個是襄樊學院“大學生創業基金髮放儀式”,一個是襄樊學院“萬洲定向培養與就業獎學金”發放儀式。

採訪心得(精選18篇)

先說說與創業有關的吧!

你會選擇創業嗎?

大學生創業,這個詞似乎已不再新鮮。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創業的典範。有人擺地攤賣東西;有人開發軟體、建網站;有人售賣各種小禮品;到處不乏有創業者的身影。無論是大是小,至少有創業的意識。現在國家也是非常支援大學生創業的,雖然對於大學生是否應該創業有著不同的聲音,有人覺得大學生就應該自主創業,不僅自己得到了就業,同時還可以帶動別人就業;但也有人說大學生缺乏經驗,不提倡畢業就創業。因為有不同的聲音,所以會有不同的選擇。也許有創業意識的人很多,但真正付諸行動的人也許只是少數,曾記得有資料顯示,大學生中只有2%的人自主創業,這也許與龐大的千萬人來說真的太少太少。對於你會選擇創業嗎?不知到有多少人會斬釘截鐵的說“會”。也許更多的人是選擇駐足觀望。

創業難,難在哪裡?

創業很難,很多人都這樣說,創過業的人會講起創業的艱辛,不過那時的艱辛是成功時的回憶;沒有創過業的人害怕那種艱辛,因為有這種害怕就不敢邁出第一步。創業難,因為缺乏啟動資金,因為缺乏經驗,因為缺乏顧客的信任....好幾個大學生代表在發言時都提到了這幾點。面對創業,也許面對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許不是大學生自己可以解決得了的。“畢業後不可能再向家裡要錢,而我們自己又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錢”這是一個學長對我說的。還有一個學長在發言中說他的創業的錢全部都是自己大學四年裡打工掙得錢。聽到這裡,很感動,他也許從進入大學和時候就有創業的意識,只是在夢想面前,資金成了攔路虎。那麼四年的夢想是不是就要化為永恆了呢?“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聽到這裡,你又會做何感想呢?

學校的支援對創業的作用有多大?

在會上,有14個團隊申報了創業基金,有38人蔘與了此次的創業。在他們的計劃書的介紹中,有傳播公司的,有廣告公司的,有培訓學校的,有軟體開發的……。雖然每個人的計劃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從每一個人的發言中,都能感受到那種創業的激情與魄力。在我看來,無論成功與否,無論公司是創辦了的.,還是在計劃之中的,站在發言席上的他們都是成功者。又有幾個人有機會站在我們學校領導前發言呢?  聽說這次是百萬基金助大學生創業活動,還以為是一次性的發放呢。不過聽一個學長說最多一二個團隊會拿到獎助吧。有點失望的感覺,14個團隊,一二個團隊受助,豈不是給人一點希望又是失望。不過後來學校的決定卻讓我大吃一驚,14個團隊都獲得了補助,一等獎獲得了三萬元,二等獎獲得了一萬元,另12個團隊分別獲得了三千元。總共加起來就是7.6萬元了。這個結果也許是讓每個人都很欣慰的。學校的支援是對每個人的鼓勵,既有這些正在創業的,也有還沒有創業的。

學校的支援有多大?我想這也許不是一兩句可以說清楚,無論怎麼樣,我們看到了學校在為我們學生的前景努力。就像楚天都市報襄樊版的編輯說的那樣,學校為創業支援100萬元,這在湖北高校中都是不多見的。聽到這句話,很感動!  我是一個平凡的學生,雖然聽過很多的創業故事,但總覺得創業是一件離自己很遠的事情。也許沒有資格來談論創業的話題,只是一點感觸而已。很佩服那些敢於創業的人,相信在創業的這條路上,無論成功與否,他們都是成功的人!

採訪心得 篇2

在炎熱的夏天裡,嘆著舒服的空調,在公共汽車裡邊吃著好吃的雪糕邊等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可我們整天乘坐的公共汽車背後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好吃的雪糕又是如何製作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我們先來到市公共汽車公司,公共汽車公司是從1975年開始組建的,開始只有幾臺車,後來有了政府的支援,就發展到現在的1081臺汽車。為了讓我們坐上舒適的汽車,司機叔叔和乘務員5點就要起床,梳洗一下就要去提車,然後洗車,出發。司機叔叔和乘務員不僅要早起,甚至有時候晚上7點才下班。所以他們真的很辛苦。市公共汽車公司每天客容量是33 萬人次,最近公司還推出了IC卡活動,現在已經有82間學校的學生辦了IC卡。你別看乘務員就是賣賣票,收收錢。當乘務員不僅要有國中以上學歷,還要會說粵語、普通話。面試成功後,還要經過一年多的培訓才能去上班。我們還去觀看巴士自動清洗機是如何清洗公共汽車的,只見巴士自動清洗機幾把龐大的刷子轉得飛快,幾分鐘就能把公共汽車洗刷得乾乾淨淨,讓我們連聲驚歎。

接下來我們去了洺基電子有限公司,試用了學習機,瞭解了網際網路學習機和膝上型電腦的用途,感受到了新式學習工具帶來的便捷和樂趣。  最後,我們來到了讓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興奮的地方——美怡樂食品有限公司。因為這裡有大家最喜歡的食物——雪糕。雪糕的原材料有:奶粉、奶油、糖和柚子。製造雪糕的機器是從丹麥引進的先進機器,雪糕都是由機器一手操作的.。雪糕必須要放在冰箱裡,不然會溶化哦!負責生產的經理對我們說,在雪糕裡含有許多元素,其中還有空氣。他還開玩笑地說,在我們吃雪糕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吃了許多空氣進肚子。在我們一臉驚異中,雪糕已經派到我們手中了,冰涼的雪糕吃進嘴裡,細滑的雪糕再加上甜甜的巧克力漿,真是完美至極。身上的細胞在跳躍,讓我們不停地一口接著一口地吃。我轉頭一看,一旁的兩個小記者面前的垃圾已經可以用一堆來形容。我不由感嘆,在美食麵前真的是什麼也顧不得了。看到大家那麼拼命,一旁的老師趕緊說雪糕不要吃得太多,肚子會疼的。一旁的負責人也說,一人一天最好不要超過兩支,尤其注意大熱天時不要空腹吃雪糕。

採訪結束,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美怡樂食品有限公司。離開了讓人魂牽夢縈的雪糕。這次暑假真是收穫不小呀!

採訪心得 篇3

在採訪之前我就一直很不安,因為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怎樣開始著手。不知道要準備些什麼,也不知道要採訪的物件是誰,怎樣選擇採訪材料,因此一直都沒辦法開始怎樣做這個採訪的大型作業。可是作業還是得做,採訪還是得進行。想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以前的部長——x師兄。因為師兄在我們學院也算是個“風雲人物”了,8000元的獎學金、組織部的部長、“美在海濱”得獎者之一……以及其它很多的得獎。相信在我們學院應該沒人不知道的了,所以我選擇了他作為我的採訪物件。可由於他人在主校,而且時間也不怎樣允許。因此我選擇了在網上跟他進行一次採訪。

在採訪之前,我先進行對他的一些簡單的瞭解:應電081班班長,文祕091班班助,25期預備黨員。曾獲得優秀“三好學生”、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各項工作積極分子、優秀團員、優秀團乾等榮譽稱號。積極參加各項競賽、文體活動,並獲得相應獎項。可謂是成績輝煌、工作學習兩不誤!因此我也準備了一些關於學習、工作的問題,包括如何的安排學習與工作的關係等,以及他對組織部這個部門是怎樣進行管理的。在生活方面,我也準備了一些有很意思的問題:包括一個月多少生活費用、喜歡什麼顏色、最有紀念的一件事是什麼、還有你對大學生談戀愛有什麼看法等等。

一切準備完成後,我就跟他約了一個有空的上網時間,然後進行對他簡單的網上採訪。

在採訪過程中,雖然沒有看到對方的面,但在他回答的時間段來看,他還是很認真的對我的問題進行回答,能感受得出他有認真思考過。因此我也很相信這大部分是他個人的意見,而且用文字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把它內心的真正想法更好地表現出來。當採訪的問題我都差不多問完了,然後我們還聊了一些學習上的問題並請教了他一些學習心得,談談家常之類的。發現他除了學習好,工作好之外!他還是個性格很開朗的人,說起玩笑來還真能把人雷倒,這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採訪結束後,我整理了一下記錄,然後加上自己的一些語言修飾。修改了一下語言的邏輯,最後整合成一篇採訪稿。時間用了整整一個晚上,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都完成了。總之,從開始準備採訪到採訪結束,我明白到真正要做好一件事,還真不簡單。時間要合理安排,準備要充足,還要做好記錄、整理,每一步都不能缺少。我想這也是老師要我們做大型作業的真正原因吧,是讓我們明白到。不親身經歷做過,成績是不會出來的。

採訪心得 篇4

我們小組社會實踐形式是採訪原數統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永生老師。雖然他現在是在校學工部工作,但我們還是喜歡親切地稱他為劉書記。在劉書記擔任我們院書記的幾年時間了,數院在很多校級的活動,比如說軍訓、運動會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次想起劉書記“經典語錄”,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淺,感覺能從他那學到很多。今天的採訪同樣讓我們難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劉書記教導我們說入黨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很少人是從一開始申請入黨就有非常崇高的思想、對黨的各方面都很瞭解的,大家都是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取長補短得到提高取得進步的。人無完人,把自己能做到的認真的做好就足夠了。這就教導我們要想入黨並不需急功近利,我們要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注意細節。

劉書記在認真回答我們的採訪問題的同時,指出了我們在思想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是這次採訪讓我們獲益最多的地方。他提到,在與我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的認識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思想還不是很成熟,這就需要我們多去閱讀一些書籍,拓展知識面,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再過一兩年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了,如果思想上不夠成熟,對問題的認識不充分,就不利於以後的發展。劉書記提到的這些問題讓我們豁然開朗,這是我們今後一定要注意和加強的地方。

最後劉書記總結了幾點能早日入黨的經驗。一是主動向黨組織靠攏,黨吸收的願意入黨主動入黨的人才,所以我們今後要積極主動的提高自己思想水平;二是要不斷地學習,不管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其他各方面的學習都要加強,這樣將來才有資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是要不斷取長補短,我們要看到周圍同學的優秀之處,認真學習,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改正。

與劉書記的這次交談會讓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收穫很多,感觸很多,提高很多。

採訪心得 篇5

伊能靜的訪談大概是兩個星期之前看的了,但是這期節目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慨於伊能靜坎坷的人生經歷,感慨於她的奮力拼搏,感慨於她對生活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這樣一個女子,讓人既敬畏,又愛憐。

關於伊能靜,我不想再多作介紹。我想說的是,16歲就出道,全家都靠她養,這樣一個外表柔弱而內心無比強大的女子,是多麼地讓人肅然起敬!面對生活的種種磨難,她沒有低頭,而是選擇堅強地面對一切困難,用她那瘦小的肩膀,揹負起種種的壓力和責任。

牽手事件讓她陷入輿論的種種指責,將她推上風口浪尖,這一刻,她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不明真相的群眾和媒體被矇蔽了眼睛,只是一味的人云亦云,卻不知,這些,對於這樣一個弱女子,是多麼大的壓力!然而她沒有怪誰,也沒有恨誰,她只是將自己關在屋裡,安靜地思考,她甚至找過心理醫生。風波過後,是一個更加強大的伊能靜。很多人都說,她是一個鑽石女人,所經歷的磨難越多,就像鑽石一樣,被打磨地越多,就越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她是一個真正的性情中人,沒有人知道,她和庾澄慶究竟發生了怎樣的事情,他們的婚姻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她也不會去告訴任何不相關的人,而我們,也沒有必要知道這些。也許是不愛了,也許是有外部的因素。那又怎樣呢?我們只需知道結局,他們分開了。

相愛時一切美好,傳統的觀念也總是在諄諄告誡著我們,無論如何,即使以後不愛了,離婚也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離婚真的是不負責任嗎?將自己捆綁在一個讓自己痛苦萬分的婚姻之中,整天面對著一個你早已不愛的人,這才是最大的不負責任,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你怎麼對其它人負責?也許有人會說,離婚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但是我想,如果不離,也未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吧?因為你們的愛已經不存在了,這個家,也沒有了愛。關鍵是你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一如伊能靜,我相信她的小王子是充滿愛的,因為伊能靜給了他很多的愛,而沒有向小王子傳輸任何的一如我恨你爸爸之類的資訊,她說,不要教他恨,因為長大後,他也會恨你,要給他愛,滿滿的愛,這樣他才會愛你,愛這個世界。

她還說,你一定要先搞定一個饅頭的問題,那表示你有能力,你沒有能力,你就沒有資格談夢想,因為夢想是需要能力來完成的。一如我在蕭亞軒訪談感想裡所說,夢想,必須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夢想,不是白日夢。並且,我們,終究只是世俗的一份子。

這樣一個外表溫柔美麗而內心強大的女子,這樣一個敢於愛敢於做多女子,讓人不得不欣賞。欣賞她的才情,欣賞她的堅強,欣賞她的魅力,欣賞她的言談,欣賞,這樣一個——伊能靜。

採訪心得 篇6

最近看了很多的訪談節目,頗有感觸,遂把一些感想記錄於此。

昨天看了蕭亞軒的訪談。小時候的蕭亞軒由外婆撫養大,外婆對她的教育很嚴格,讓她學習琴棋書畫。後蕭亞軒到溫哥華學習服裝設計,在這期間,她被別人拉去參加了一個比賽,結果在比賽中表現不俗,而後進入娛樂圈,一舉成名,可以說,她是幸運的。然而成名後忙碌奔波的生活卻讓她最終不堪重負,她選擇了逃離,在國外休養了2年多。然而在她準備好一切,調整好自己,準備重新開始蓄勢而發時,不幸卻接連降臨到她的身上,先是跳舞時太累扭傷了腳,很嚴重,後是媽媽得了重病,最終離她而去。可以說,在事業上的蕭亞軒是幸運的,她沒有經歷過所謂的低谷,即使有,也不是因為她的音樂的問題,而是她太紅了太累了或者是公司的問題;然而她也是不幸的,她的媽媽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抱到孫子孫女,然而卻再也等不到了,蕭亞軒也再也無法孝敬媽媽了。

我想蕭亞軒之所以能成功,與小時候外婆對她的嚴格教育也是分不開的,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有實力的人,她能成功,必然與她本身的實力有關。當然,她骨子裡的那種堅強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大動力和支援。

有時候成功不僅僅要靠努力,擁有天賦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藝術這塊領域。夢想必須要建立牢固的基礎之上,一定不要好高騖遠,比如唱歌,如果某個人想要成為歌手,但是他五音不全,即使再努力,也許他也無法追趕那些具有一定天分的人的腳步。夢想固然可貴,但是夢想不是白日夢,在夢想面前,我們也應該客觀地審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而Elva,顯然地,她是具有唱歌和表演的天賦的,這也是她能夠成功的極為重要的原因。

生活總是不缺少意外的,或大或小,或悲或喜,而在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平和樂觀的心,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埋怨命運。每個人的道路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每個人的命運也都不同,也許就是有那麼些人,從始至終,都非常地幸運,人生非常地平坦順利,然而這未必就不是一種不幸。不要跟任何人去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和生活賦予你的這一切,安然地接受,樂觀地面對,開心地生活。

採訪心得 篇7

一開始應該是興奮吧,小時候一直想要當記者,因為感覺記者是正義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現在終於有了能夠實施的可能。在老師要求寫採訪提綱時也很認真,選好“擺地攤”這個主題後,便開始想各種問題。一開始考慮到要問與眾不同的題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採訪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連“爆頭哥”橫行於世,你擺地攤會不會害怕的問題都冒了出來。

當然,我們也有想到問題會很艱難。畢竟擺地攤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可是,當蛋爺說到一句話時我稍微放心了,人家都敢出來擺地攤了還怕什麼丟臉。事實證明,也的確是這樣,還有擔心因為招攬生意而懶得理我們的現象,雖說也有發生,但並沒有一開始就受到打擊。所以,我很感謝那一對年輕的情侶。

雖說過程也算得上比較順利,可是我們採訪到得實質內容卻很少,或許也是小組成員總是無法聚在一塊的原因,所以這個採訪作業也是匆忙中做出來的,原本一個挺美妙的採訪過程成了一個應付作業式的行為。該有的採訪提綱也不見了,我想,一個沒有多少實質內容的採訪稿,應該就像我們一樣,源於一場準備並不上心並不充足的採訪準備吧。有了此先例,我想以後的採訪應該有一定的經驗了。

至少我所瞭解的:

一:採訪提綱問題必須有獨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隨便想想能夠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

二:採訪時無論怎樣的環境怎樣的工作我們都必須尊重對方。

三:採訪準備一定要做好。

四:採訪稿的成功在乎你的側重面與常人不同,善於挖掘其背後的故事及側面影射的社會實質。

恩,最後想說說,其實採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有大學生放下面子出來擺地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學習。

採訪心得 篇8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裡,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資訊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裡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資訊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資訊。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著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資訊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著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資訊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心得 篇9

其實在新聞採訪方面,我是一個新手,一隻“菜鳥”。說來慚愧,進校報的這一年裡,真正意義上的採訪其實不多,只有四次。中間自己也得出了一些拙見,現在就寫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下吧!

我的第一次個人採訪是在軍訓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我跟文學院的新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絡。軍訓表彰大會上,“詹麗璇”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實他一入學輔導員就跟我說了,要特別關注她的舉動)。後來師姐說讓我們挖掘軍訓的人和事,我第一個念頭便想到了詹麗璇。後來我通過其他人瞭解了她的資訊後,感覺師妹身上有能夠代表這一屆新生在軍訓中蛻變的閃光點,就跟碧嵐師姐主動請纓,說我要去採訪詹麗璇。

師姐同意了,我是第一次採訪,還是一個人採訪,自己不免內心緊張。後來我從圖書館找來了通訊寫作的書籍,可總覺得裡面的那些原則寶典之類的不適合現實中的採訪。我開始苦惱,幸好這時碧嵐師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通過電話引導我摸索,最終,我把那些問題想好了,列好了,也順利採訪好師妹。

這一次充足的採訪前期工作是那次採訪成功進行下去的關鍵。因而在做人物採訪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收集被採訪者的資訊及別人的一些看法,這對採訪中挖掘人物的閃光點至關重要。

好的採訪是成功的採訪稿的一半!在我的第二次採訪中,我感受最深的也是這點。第二次採訪的是一位現從事媒體工作的優秀畢業生師姐。由於當時師姐在海南,我只能通過qq對她進行採訪,而我對那位師姐的所以認識就只有那張紙上的資訊。那段時間很忙碌,沒怎麼好好地琢磨那次的採訪,在還沒做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就貿貿然地採訪了師姐。很快,師姐就指出了我採訪的不足,她說我問的都是一些表層次的東西,而且問得比較亂。我心驚地接受了她批評,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採訪,發現真的有許多漏洞。

那次採訪稿最後世師姐也幫我修改了不少,這讓我覺得很慚愧,也更加意識到我們採訪者的責任和採訪上自己存在著的不足。

說了那麼多了,好像都在強調採訪前期的準備和資訊收集的重要性。其實我還覺得,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的表現同樣很重要。就算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人採訪還是會有不同的風格。這在電視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魯豫的採訪和王志的採訪風格就算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風格。而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的是魯豫式的閒話家常的採訪,而不喜歡王志式的咄咄逼人的採訪。可能大家剛看這兩張風格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魯豫,可一旦真正進入採訪,還是會有人就不知覺地扮演起王志來。當採訪著說出一個對我們而言十分有利的資訊時,我的觀點是,請做溫柔的魯豫,一步步引導採訪者繼續說下去,而不做尖銳的王志,立刻單刀直入,令採訪者汗顏。

好了,說了那麼多,也該擱筆了。真正的採訪經驗採訪感受恐怕還是要我們自己去體驗才能找到屬於我們每個人的風格和感受!

採訪心得 篇10

12月份以來,我們所學的《新聞採訪學》幾乎都是以實踐、實習為主。正所謂理論聯絡實踐。之前學了那麼多的有關採訪的理論知識,都從沒有用到實踐中去過,只是系統的把那些新聞採訪知識輸灌進了腦袋,但卻沒有用來指導實踐過。而如今,老師在有限的條件下給我們安排實踐實習的機會。不管是學習他人的實踐經驗,還是讓我們自己去體會,我都覺得很有必要,也很感謝老師為我們爭取機會而付出了那麼多。

第一次的實踐活動應該是我們班舉行的模yi答記者問。我和另外4位同學有幸成為被採訪者,其他的同學對我們五個人分別提出問題,我們做出回答。陶豔的回答確切、具體;胡文茜快言快語;林蓉蓉純真無邪;張國平的語言犀利;我呢?很真誠、很用情,不過我覺得我太情緒化了。雖然我們這次模yi答記者問的實踐活動有很多地方不規範,但通過老師的點評後,我們都知道了哪些地方不規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日後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不管怎樣,我們的實踐活動還算的上是一次成功的實踐活動吧。因為我們5個人的回答各有千秋,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水準,只是我們在程式以及禮儀上存在一些小毛病。

第二次的實踐體會是江西日報的高階記者程娟來給我們班上課。程娟老師把她自己的採訪經驗結合理論知識傳授給了我們。《我能摸摸火車嗎?》讓我知道了在採訪的過程中要做個有心人,也讓我知道了程娟記者是如何做到與別人不一樣的;《袁政海班組》的系列報道讓我更堅信了“懶人是當不了記者的”那句話語;有關鐵路、公路的開通的報道讓我知道了原來新聞也可以寫成那般的詩化和散化,我想這與她平日裡愛閱讀散文,寫散文文章是分不開的;對“金聖”煙的報道表現了她獨有的睿智······說實在的,我很羨慕她,羨慕她能寫出那麼漂亮的文章;但我更佩服她,她那不斷上進的心與那吃苦的勁把我給折服了,她一個勁的重複那句“一定要吃的了苦”,我想做新聞工作的應該都很辛苦吧!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更應該強健體魄,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能力,以便日後投入到新聞事業工作中去。

第三次是老師帶領我們做校車去感受南昌的變化。第一個目的地是秋水廣場,廣場的最高噴泉是108米,據說是中國的第一高噴泉。我們在那逗留了半個小時又奔向了另一地點------摩天輪,據稱是亞洲第一高的摩天輪。在它的旁邊正在完善一個贛江公園,它的建立與完善不僅會給人們提供了又一娛樂場所,而且還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讓人們更加關注昌北的建設與發展。摩天輪的對面有一個“嘉年華”娛樂場地,也還在完善之中,不過應該快要竣工開張了,因為有好多大學生在那求職,大概有300多個人在那排隊等待,據我們瞭解,該娛樂場地計劃12月24日開張。在那逗留了近一個小時,回到校車上準備打道回府。不過我們並不是按原路線往回返,而是開上了生米大橋,那座橋很長、也很雄偉······ 我們一路上有說說笑,就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回到了我們的學校,結束了我們的感受南昌變化的體會活動。

這就是我們的三次實習體會活動,那三次活動讓我明白了新聞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一雙敏感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為新聞事業而奮鬥終身吧!

採訪心得 篇11

今天中午,我們大隊委員共同採訪了孫校長。

孫校長說,她的父母都是老師,所以她一直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她剛讀完國中時,就遇到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於是去大興安嶺勞動了8年。隨後再回杭州讀杭師大,然後再讀大專、本科。她的經歷非常坎坷,顯然沒有我們這麼一帆風順,但那8年,使她失去了很多,也給予了她很多。

在講述黨員的義務時,她說了一件她的真實經歷,讓我熱淚盈眶:在她剛當校長時,她父親得了癌症,已經到了末期。孫校長最愛的人就是她父親,但那段時間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只是在晚上陪著父親。那個學期期末考試後,她正組織老師開會,突然收到了醫院發來的訊息,說她父親快不行了,讓她馬上去醫院,但她沒有,她還是繼續開會。散會後,她又收到了訊息,說車已經在學校門口等了,讓她馬上過去。她下樓後看見了老師們化了妝準備去參加文藝匯演,但外面正下著雨,而且文藝匯演也馬上要開始了,她就讓車先送老師去參加文藝匯演。一個人為了見父親最後一面,哪怕讓老師們委屈一下也是天經地義,但因為她是黨員,所以她讓老師先去參加文藝匯演。汽車消失在了雨中,那樣決絕,那樣無情,留下一團青煙。汽車走後不久,她又收到訊息,說父親已經去世了。淚水奪眶而出,和雨水合為一體,模糊了她的雙眼,她甚至不知道那天是怎麼去醫院的了。為了能讓老師準時參加文藝匯演,她沒見上父親的最後一面。是她不孝順父親嗎?怎麼可能?但她在孝與忠之間選擇了忠,這也是父親生前對她常說的一句話。

想起那些傳說中的“領導”,不過是虛張聲勢和自娛自樂,而孫校長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讓我感動。

如果一個人不為榮譽而做事,榮譽自然會紛沓而來。

採訪心得 篇12

這學期前前後後也採訪了許多人,涉及的面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沒能採訪到真正的“高層”人物還是比較遺憾。從剛開始的緊張羞澀,漸漸地到駕輕就熟,對於剛開始接觸的人物採訪我自己還是有著較多的感受。

採訪物件的選擇

對於採訪物件的選擇,我認為是能否造就一篇優秀人物採訪的關鍵所在。小組作業時,我們的選題是“父親節”。這個選題,對於採訪物件的要求其實比較簡單——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這麼多,如何挑選更適合這個選題的人物呢?

剛開始因為小組分工並不完善,大家對於採訪物件的挑選更偏向於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師開始了採訪,結果就是採訪十分順利,老師十分配合,但寫出來的稿子沒什麼新意。而小組其他成員的稿子內容則更加吸引人。有人選擇了有3個孩子的南區水果店老闆,有人則選擇了離家在外與父母妻兒相隔千里的學校保安。對於採訪物件的選擇上,顯然他們的更具有代表性與“新意”,而我的選擇出發點停留在了任務的完成度上而非質量之上。青年教師也許更適合採訪,他們的語言能力會使採訪更順利,但在這個選題之下,顯然其他的選擇更能表現主題使選題的新意體現出來。

所以對於今後的採訪,挑選一個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將主題體現。採訪也不能一味求穩,追求一些新意或許才能獲得更好的內容。

採訪的背景準備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採訪,我認為不僅要對採訪的物件有充分的瞭解,對於整個話題的背景也應該要有相當完備的背景知識。不然或許就會遭遇我所遇到過的尷尬。

學期後半段有幸來到解放日報體育部做關於世界盃的專題報道。我主要負責電話採訪一些足球教練紀錄他們對於某一場比賽的看法。我自以為對採訪物件十分了解(大多為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知名教練與體育評論員),但實際採訪中卻是漏洞百出。

首先,語言上遭遇了危機。由於一些主教練來自上海講著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對於我來說理解起來就成了大問題。即使後來用普通話對話也時常在一些關鍵語句上因為口音問題而不能正確理解意思。記得一次採訪一位滬上著名教練,因為前期沒有心理準備,電話採訪時才發現採訪物件的語調“驚人”的低。低沉的語調使很多話變得含糊不清,那次的採訪最終也因此失敗。

除了採訪物件的準備外,背景知識的準備也必須充足。還是在實習期間,一次採訪圈外人士預測比賽時又出現了新的狀況。由於前一場比賽我自己也沒有看,而採訪物件對於足球也不夠專業,就出現了採訪過程兩個人無話可說的境地。

兩次失敗的經驗也提醒我做好採訪前背景瞭解的重要性。對於採訪物件,適當瞭解他的身份有助於更順利的進行採訪;對於採訪選題的背景,完備地做好先前功課才能在採訪中更好地與採訪物件交流。

採訪稿的撰寫

剛開始接觸採訪稿的撰寫,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於不能熟練地掌握採訪稿,我的第一篇採訪稿被小組成員批為過於客觀,缺乏適當的文學性修飾。當然,對於一篇採訪稿尊重採訪者話語的客觀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將話語轉變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學的修飾,不然採訪稿就會顯得索然無味缺乏可讀性。

而實習時,我的一篇採訪稿也被老師批評了。由於我對於採訪物件的話題有著自己很多的見解,於是在文章中有意無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見傾向。這也就造成了一些話語方式與採訪物件身份不符的現象。

在採訪稿的撰寫之中,如何將事實的客觀性與文字的文學性更好地結合顯然是我需要不斷加強的地方。從採訪者的角度出發,尊重受訪者的意圖,而在文字上則需要部分潤色,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也需要不斷的實踐作為基礎吧。

採訪的策略選擇

對於不同的採訪物件我認為應該是選擇不同的採訪策略。策略的內涵即是選擇不同的話語方式、不同的語言氛圍以及不同的話語量。比如採訪“下層”受訪人時,我大都會比較主動,儘量將語言氛圍變得輕鬆使受訪者能夠較為自然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在採訪中我也會適當的掌握主動權,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受訪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與看法。

而對於“中高層”受訪者,我一般不會過於主動,而是將採訪的掌控權交予對方,給受訪者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表達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兩種不同的策略,也是基於兩類受訪者不同的社會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對而言,“中下層”受訪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相對怯於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同時表達中也可能會因多種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問題;而“中上層”受訪者相對文化水平較高,對於特定問題相對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選擇給予對方過多的引導勢必將使受訪者感到嘮叨瑣碎。

所以在這樣的考慮下,針對不同的受訪者採取不同的採訪策略既能使採訪順利的進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動環境。

這個學期開始全面的接觸採訪與寫作,實地採訪與電話採訪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覺還是遠遠不夠。實習期間指導老師也告訴我,採訪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覺,文字、語言上面才能有進步。或許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反覆強調的實踐的重要性的很好體現吧。

同時,在採訪中我也發現自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對不同的受訪者,可能會因對方身份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對於普通的農民工或許我更能放得開,而面對著名運動員或者知名教授則會顯得拘謹。起初,我也是總因為緊張而使採訪不那麼順利,但隨著採訪次數增加自己也變得自信,並且能夠做到與受訪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動,不再只是那個被動的記錄者,開始成為了互動者。而這樣自信的由來,既來自戰勝自我膽怯心理的一次次實踐,也源於對受訪者、採訪背景的充分準備。

在採訪的實踐中我也發現了資訊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受訪者特別健談,於是便需要將他的大篇幅內容微縮到小篇幅;有時候則會遇到受訪者遲遲不能點到問題的核心而遊離與提問之外。第一個問題考驗的是自己的文字壓縮能力,第二個問題則考驗的是記者的提問技巧。在採訪中,我也發現,問題的設計往往趕不上實際中的變化,所以在提問過程中設計問題顯得尤為關鍵。而設計的串聯點就是和受訪者的良性互動,通過互動將自己的觀點傳遞,同時將自己的疑問丟擲將受訪者引入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採訪內容。

這學期的採訪與寫作課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許多采訪的理論知識。而實踐中,一次次的採訪經歷則讓我明白了理論與現實結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脫離理論而自成一套也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而無視實踐中的變化。

現在只是一個起點,希望這樣的總結與體會能夠給我今後的採訪以提醒,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採訪實踐又能給予這份體悟以更多的內涵。

採訪心得 篇13

針對這次採訪,主要目的是把書本上理論的知識落實到實踐上。可是我們這次的採訪沒有真正的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很好的相融入。差距很大,我分析有6個主要的因素:

1.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把理論知識理解透,採訪時不知如何下手。很放不開的,(還需要鍛鍊一下社交能力)。

2.新聞採訪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去問別人一些問題,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3.沒有對被採訪的人表明我們的意圖,以至於被採訪的人不願意支援我們或是有想說的而我們沒有問到。

4.採訪時很盲目,沒有及時的問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沒有抓住關鍵。

5.我們小組缺乏更多的溝通與交流,以至於沒有達到飽和的分工與合作。

6.整個採訪計劃、行動,邏輯有點混亂,並且也沒有很認真的去做。

也許是我們第一次做這樣的新聞採訪,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是經過這一次,我們在實踐中成長,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在磨練中學習。以後“成長”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做的越來越好。

我希望我們小組的各位成員在以後的學習中和實踐中能夠很好的去溝通、交流、分工、合作,讓後用心的去做。共同的去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採訪心得 篇14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資源、物力財力資源、資訊資源和社會關係資源。校友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採訪校友工作,已成為推動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意義深遠。有人把校友會的工作比喻為築橋工人,是它構建了母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母校與社會間的橋樑。為了對以後的學習有更好的幫助,我們走訪了於我校畢業的繆愛雪校友。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早上八點鐘趕到,我們開始了校友採訪。簡單的問了一些基本情況,校友開始很認真的跟我談起他認為當代大學生以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做。她以豐富的經驗侃侃而談,讓我感受頗深,對我也很有幫助。

“八小時工作,二十四小時思考。”

“從基層做起,不要好高騖遠。”

這是03級校友繆愛雪的座右銘與人生感悟。她通過她的人生經歷及感悟,讓現在的我對未來的就業與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與看法。

“幹一行,愛一行,鑽三行,出色於多行。”是繆學姐的人生格言,它清楚的告訴我,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完善自我,才能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學習是人一生中的重要一課,“學習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是根本。”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歹。” 須在學習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更要通過實踐獲得更新的感悟與認知,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從基層幹起,不要好高騖遠。”“服從工作需要,把個人興趣愛好和社會結合起來。”“把工作看成事業,要有敬業精神。”這是繆學姐就業的經歷寫照,在金融學院學習的她,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建設銀行杭州分行工作,從零櫃做起,她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管做任何事,要“既來之,則安之”,以認真的態度,做好自己的工作,肩負好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做人,勤勤奮奮做事。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但不付出一定不會有回報。從基層做起,不做無謂的好高騖遠,做有目標的奮鬥,有的放矢,逐步提高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因為“是玫瑰總有開放的時候,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幹好你的本職工作,如果你的領導上司不重用你,不是你的錯,是他的損失。”擁有認真負責精神,不斷進取的自我總是會曲徑通幽“守得雲開見月明的”。

繆學姐說,她會投身於自己所喜愛的這個職業,併為之拼搏不止,奮鬥不息,但畢竟路還很長,還會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和許多新出現的問題,這些要靠我們的一起努力。

隨著採訪結束,我們走出了建設銀行的辦公大樓,學姐的親切微笑還在眼前。揹負著學姐的殷切希望,我們“望望頭上的天,看看腳下的路”,輕鬆而愉悅的,邁上了新的旅途。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如果不好好把握卻很容易蹉跎光陰。這次尋訪之行確實讓我受益良多,寫著這些文字,我還在想著校友對我們的忠告,我會牢記在心,並落實到行動上,向校友學習,做一個有貢獻的人。

採訪心得 篇15

原來人的事業沒有一帆風順,只靠自己一路打拼;原來一名好黨員的目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什麼頓時間我會懂得這麼豐富的人生哲理呢?你快過來洗耳恭聽吧!原來,今天我們的大隊幹部採訪了一位杭州市勞動模範——我們可親可敬的孫校長。前面所說的哲理是孫校長從當上黨員的那一刻起的一些所作所為。下午,我們來到了會議室。踏入門的第一步起,我就覺得莊嚴神聖。一張寬敞而又明亮的屋子;一張呈深紅色的長方形會議桌矗立在我的面前,這才使我感到了幾分緊張。隨後,我來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坐下來。

經過幾分鐘的漫長等待,我們的採訪目標——孫校長終於出現在了我們面前。一陣熱烈的掌聲拉開了今天活動的序幕。孫校長講著自己的人生經歷,我也虛心地聆聽著,還做著筆記。我頓時覺得孫校長也是一位平凡人,他也在農村生活過,也是白手起家,但是,有了今天的輝煌,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孫校長很謙虛,她覺得:共產黨員應該吃苦在先,自己的利益在後,全心全意為我們老百姓造福,無愧於黨。只有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才會把你放在臺上。

最後,其實投入到現實生活中也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是祖國的金枝玉葉,要為國家作出一份利益,可能今天的隊員就是明天的團員,明天的團員就是後天的黨員。所以,我們要遵守好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成為一位對祖國有用的人。今天的採訪很成功,我收穫了不少,真是對應了那句老話: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採訪心得 篇16

在慶祝建黨95週年之際,學校組織我們向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學習,並參與了網上投票。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那些黨員分子中的佼佼者,他們一心為公,執政為民,讓我很受鼓舞,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先進的組織。

要保持黨的先進性,積極發展中國共產黨,需要有千千萬萬個像文建明等這樣一心為民、踏實幹事、無私奉獻的黨員幹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工作本領,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

首先,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敬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不等不靠,遇到困難就想法克服,見到矛盾就主動化解,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甩掉了一頂頂“落後帽子”。他們用自己對事業的滿腔熱情踐行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誓言。

其次,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創新精神。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然而面對新時期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他們堅持把工作當事業幹,善於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把問題當課題來研究,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學習他們與時俱進、敢闖敢幹、視壓力為動力的創新精神。

再次,要學習先進黨員同志的愛民情懷。視群眾為親人,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甘心做人民的“孺子牛”。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學習他們心繫群眾,真情為民,視百姓為父母的公僕情懷。在自身素質方面要“知不足”,以平常心來看待名利,以感恩心來對待組織、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對自己有一個全面而清醒的認識,學會經常自我反思,及時發現自身政策理論水平的不足、工作業務知識的不足、做事辦事能力的不足等等。

先進黨員同志是新時期黨員幹部創先爭優的標兵模範。他們的事蹟體現了“把生命融入事業,把真心交給群眾,把赤誠獻給組織”的崇高精神境界。他們的先進事蹟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要對照先進找差距,從自身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立足本職崗位,爭當時代先鋒。

採訪心得 篇17

身為新聞學專業的我們在採訪中體驗了一把當記者的感覺,這是我們初次將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第一次採訪帶給我們的是欣喜與好奇,使我們更深入地瞭解我們所學的專業;第二次採訪我們多了一些熟練與從容,沒有了第一次的兵荒馬亂,更加地懂得合作。第三次採訪增強了我們團隊的凝聚力,懂得了身為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採訪中,遇見了許多善良又可愛的人。第一位接受我們採訪的叔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抱著孩子欣然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全程都非常自信並且談吐大方,舉止有度。結束之後他坦言:他也是從我們這個階段過來的,所以他十分地理解我們,也願意配合我們完成這次的作業。正是有了這樣的開端才讓我們信心倍增。在這次採訪中,不僅有個人的力量為我們加油助威,更有一個團體的力量為我們錦上添花。那是一個公司的團隊週五來進行團建活動,他們邀我們一起做遊戲並且接受了我們的採訪,結尾處甚至還為我們拍了視訊喊口號應援。而更巧的是,我們在第二次採訪中竟然又遇到了他們,可以說是非常有緣分了。這一次的偶遇顯得格外珍貴,他們還關心地問我們作業完成得怎麼樣。

這三次的採訪都讓我們感動滿滿,或許有拒絕我們的人讓我們稍微沮喪了那麼一小會,但最終讓我們記住的卻是這些善良真摯,願意幫助我們的人。更讓我們小小地瞭解了當一名記者的不容易,讓我們更多地瞭解了我們的專業,體會到在這條路上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希望在以後的採訪中會越來越優秀。

採訪心得 篇18

今天我們中國小年報的小記者們冒著雨進行了一天的體驗採訪活動。

我們去了大悲庵、檯球館和濟寧博物館。在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很多文物,還記下了許多筆記,我印象最深的是檯球館。那裡有很多打球的人,我們看了一會兒,就讓王記者教我們打球。王記者教我們打球的姿勢和注意事項。我彎腰扒在球檯上,右手拿杆,左手扶在球檯上,瞄準白球上的圓點,用力一擊,只聽“砰------”地一聲,白球就把三角形的綵球打散了。老師還教我們怎樣進球,第一次我沒有打進,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最終還是打進了,真是太有趣了!

回到記者站以後,我們又用美麗的畫筆畫出了我們今天經歷的事情,並且每個人都做了發言,每個同學都要為別人打分。我的得分最高,記者站的張主任贈給我一本書------《常青寓言》,我很高興,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今天我要感謝記者站的叔叔阿姨給我這次機會,這次活動我們我們體驗了出家人的生活,我還學會了怎樣打檯球,今天我交了許多好朋友。通過這次採訪我增長了許多知識,以後我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標籤: 精選 採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ny6x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