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 篇1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引導學生的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一、循序漸進,注意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

注重高一化學的起始複習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學生底細的前提下,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複習方法,對學生存在的漏洞"對症下藥地進行修補整理,通過對知識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學生作好學高中化學的知識與心理準備。

二、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

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消化。教學活動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學法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性工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節,研究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作業和複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節的特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方面的訓練,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約束性,要在“嚴”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實,使學生終身受益。

四、加強實驗、深化概念。

高中化學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同時還有相當數量可利用實物、圖片、模型,通過觀察培養和教給學生從大量感性認識中加深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強直觀性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以啟示,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使抽象要領具體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五、抓住關鍵,精講多練。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處處設防,講得過細過全,也不能盲目讓學生泛泛做題,以做代講,而應抓住關鍵,應用啟發式,講其當講,練其當練。講則是講清概念、原理、公式的來龍去脈,使學生透過表面現象,抓住本質屬性,弄清內在聯絡。練則是對概念、定律的鞏固和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摩爾濃度一節,一是講清定義、匯出數學表示式;二是做好演示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導啟發學生掌握有關摩爾濃度計算的幾種基本型別,精選習題,通過練習加深對摩爾濃度概念及有關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規律。

要使學生學好高中化學,不再於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多,重要一環是要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總結歸納,這能使學生在點多、面廣的化學學習中自己去獲取和掌握知識。如通過一題多解或多題一法總結規律,把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發散開來,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不僅要做好國中到高中的順利過渡,使學生躍過國中到高中這個知識臺階,而且要讓學生儘快適應高中進度快、難度大的化學教學,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儘快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 篇2

通過本次我校與廣州市實驗中學的一線教師、講師、教育專家近距離、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我們感受頗深,收穫巨大。此次的交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學術講座、專題報告、同課異構教學研討、實踐探究活動等。交流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參與成員的學習和體驗,無論是學員與專家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是學員與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都極大地調動了學員主動參與到交流中的積極性,讓學員在親身體驗、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現把此次教學交流的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一、通過交流和學習,拓寬了知識視野

在以前的化學教學中,我並沒有認真領會新課改的意義和真正的內涵,在教學模式和對教材的處理上還是主要參照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通過這次學習的學習交流後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課程發展是人的發展,需要全員參與。認識到新一輪國中化學課程改革力圖體現“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理念,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使學生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能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方法參與社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學生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在對教材認識和處理方面,通過這次學習我發現國中化學新課程與原有老課程相比,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更需要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新課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體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二、教師應善於反思

教師要在教學中反思,尤其是一線教師,重要的工作陣地就是課堂。但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本次培訓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專家與名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讀書,他們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正是得益於他們讀書。讀書,可以讓自己從不同層面得到豐厚;讀書,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蘊,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幾乎每個專家在講座結束之前都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好書,讓我覺得自身知識的貧乏和可憐。知之而改之,今後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讀書,只要堅持,哪怕讀一點點都是好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學會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總之,通過這次的教學交流,對我來說有了很大的收穫,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這次交流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認識,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通過這次交流,讓我有機會嘗試全新的教學模式,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我要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新課改教學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 篇3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課程標準取代了教學大綱,不僅關注了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提高,更加關注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我們深知要上好這門課,必須以新的課程理念對過去的教學進行反思、分析、揚棄和改造,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走出來,用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下面我就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們學校化學組教師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與大家交流!一、教師的轉變

1、教師理念的轉變

①善於吸收------做學習型、創新型教師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每位老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睏乏。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最新資訊,更新固有觀念,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較強的教學掌控能力,才能使自己保持永恆的創造潛能,保持教學中的青春活力。我校的學生中有一些素質很高的學生,特別是實驗班的學生素質很高,知識面很寬,經常問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我們平時要多鑽研教材、多鑽多做題目(會考試題、競賽試題)、多看書、聽課學習(我校有很多名教師)、多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專家講座!我們學校經常聘請一些專家、學者給我講學,我有時也反感,但堅持靜下心聽一聽,想一想,再結合平時遇到的一些問題,覺得很有收穫。真正理解校長說的精神福利!

②善於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師

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嘗試、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的過程。上完課後,教師要及時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的落實情況,如教學目標達到了嗎?課堂教學的預先設計和實際程序有無差距?如何在下一節課裡彌補?這節課還存在哪些問題?在這節課中自己感到最滿意的收穫是什麼?等等。教師要堅持寫教學後記、教學札記。要不斷地提出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只有這樣,才會成為反思型、科研型教師,才會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在我們學校,每個人一般都是帶三個班級,大家都深有體會,第一節課的班級一般不如後面兩個班級上的效果好!所以我們在上課前一定要重溫備課筆記,重溫往年備課筆記特別是老備課筆記的教學後記、教學隨筆!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力爭第一節課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角色的轉變

面對新教材,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由傳統的教育者,變為新型教學關係中的學習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執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改的順利實驗鋪平了道路。

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學生中間合作者的角色。不僅是身體走下來,還要把心帶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與學生合作,也是一種啟發,一種幫助,一種人文關懷。這就要求教師真正轉變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做學生的合作者。在與學生的合作中參與,在參與中與學生交流。要想做到做好,我們在課前就要下功夫!實際就是我們所說的備課!就是把課堂上要求學生的掌握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討論、交流、歸納和總結!為此,我們平時特別注重備課,特別是集體備課!我校在開展備課組活動方面注重從細實入手:平時每天晚上第一節晚自習,星期四大組活動。各位同志先自己備課,形成初稿,教研組活動時候主備人先發言,其他同志補充!據此各人形成自己的教案!遇到公開課的、示範課、評優課的,更是一人上課,全組努力;一人獲獎,全組榮耀;一人開課,全組受益!

二、學生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中,學生的變化是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學會生存,首先是要學會學習,“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古人云“授魚”不如“授漁”,授人一魚,只供一餐,教人以漁,終身受用。只有會學習,他們才有能力在未來的社會裡獨立生存。現在,在我們化學教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朝氣、有個性、有自己思維的鮮活的個體。實踐使我們課改教師深深體會到,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那種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培養"學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學習方式的變化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總怕學生自己學不懂,不厭其煩地講解、強調,或多或少會將學生置於被動聽講的課堂環境中,這種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這自然也就扼殺了學生的靈性,窒息了人的創造性。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教學行為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探究的樂趣和收穫只有學習者自己知道。我們應當引導每一位學生大膽嘗試,充分相信學生,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和在學習中探究的快樂。英國大文豪肖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課堂教學也應取其精神,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課堂教學必須在師生的互動中進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啟用思維,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新課程為師生之間的交流預設了廣闊的空間,期望教學能成為真正的交流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備課,把一節課上要傳教學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一個問題,讓學生、教師之間交流、討論,獲取知識!大家都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書本上的演示實驗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鍛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民主、和諧、人文、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的源泉。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啟用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針對班級不同的同學,課堂上採取不同的要求。課堂上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課後的作業包括作業的檢查也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這樣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全員”參與,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2、學習形式的轉變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如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密切結合區情、校情、鄉情,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汙水處理廠考察,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不僅鍛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公民基本素質。

在教學中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探究並獲取有關知識和經驗,挖掘素材,優化化學課程資源,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最終上升為理論,再從理論回到生活,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我們學校多年的堅持在九年級學生學習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參觀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化肥廠、磷肥廠。通過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的參觀學習,學生真正體會到水的淨化、自來水的生產過程。通過化肥廠和磷肥廠的參觀學習,學生真正懂得了環保、分子的運動(很遠就聞到氨氣的味道)等知識!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化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呆板單調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論文、小調查、小製作、化學小壁報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也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我們班級的板報經常出現“我是二氧化碳、我是濃硫酸等小文章”

3、學生能力的變化

能力的提高會使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快捷靈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於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識作為基礎,它們反過來會促進知識的學習。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好基礎知識同時要進行能力訓練,掌握學科學習方法,在能力培養中學好知識,形成學科素質。把知識、能力、方法融合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學習質量也會穩步地上升。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 篇4

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高一年級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高中化學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如何進行高一的化學學習呢?我認為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是先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要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時要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做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第二步是掌握聽課的正確方法,處理好聽課與記筆記的關係,重視課堂討論,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果。要學會科學地思考問題,重理解,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楚教材思路和教師講課的條理,大膽設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善於多角度驗證答案。第三步是課後複習應及時。課後複習時要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嘗試回憶,獨立地把教師上課的內容回想一遍,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還要看參考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良性迴圈。第四步正確對待作業。學會獨立思考,認真做作業,以求理解提高。第五步是課外學習。要逐步掌握科學地學習規律,大好基礎,循序漸進,溫故知新。課外學習包括課外閱讀,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等。課外學習能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與生產、生活聯絡起來,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其次注重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於國中化學知識遷移很少,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國中學習更多地體現了思維的直觀性經驗,屬於經驗型邏輯思維。而高中學習更多地要求抽象思維,也就是要具有創新思維的意識,而不是根據經驗解決問題。現在的高中教材“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等欄目,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而設計的。另外,化學課外作業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巧解習題,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正視初高中學習思維品質的差異,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和矯正我們的高中學習,選擇科學有效地方法,順利完成高中的學習任務。

最後一點事合理利用時間。高中學習任務比國中重,所以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休息、娛樂也至觀重要。

總之,高一新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整個高中的化學學習開好頭。

國中化學心得體會 篇5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變化:

舊的化學教學大綱將舊教材設定為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計算、化學實驗四大板塊,這四大內容體系像指揮棒一樣,使教師的思維方式、教學行為被死死的束縛住了,師生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雖然學得乏味,但教師還是滿足於對它的運用自如,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機械地重複著這樣的教學,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學世界變得枯燥無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則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程標準規定的:“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祕、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一級主題。新教材重視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改變過去以知識為中心,過於強調知識體系的做法,改成現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儘可能有利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體現“學會學習”。因此,教材在編寫體系上與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學生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的內容,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方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創造空間,還化學以本來面目。它做到讓教師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它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學,更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去聯絡生活、生產和自然現象,力求做到“讓學生學有趣、有用的化學,讓學生能學得來、能學得好,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適應現代社會的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且新教材在內容的設定上,在培養學生的技能上、在化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絡上都較舊教材有所改進,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這門學科。

1、從書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說,“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裡,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汙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2、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著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3、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知識總量的迅猛擴張,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一個人在課堂內所學的知識僅佔一生中所需知識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識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獲取,教育不再僅限於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實驗教學理念和實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書本中的實驗主要以教師演示為主,學生實驗則多是重複一些演示實驗的內容,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我們知道,能力的培養是與活動密切相關的。在化學學科中,實驗是主要的活動手段,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能力,還可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體現STS的思想。科學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是21世紀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現代公民不僅應當具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應當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既要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又要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科學、技術、社會三者是如何相互促進和發展的。

2、重視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都深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教材的實驗特別多,實驗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驗證實驗、家庭小實驗等),特別是把舊教材中的象氣體的驗滿、鑑別等多個驗證實驗變成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重視學生動手做、動感覺器官觀察,動筆作筆記、動腦設計,有序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素質,按先給範例引導學生,再要求學生設計實驗,符合學生的認知歷程;重實驗過程與觀察方法的培養,避免了舊教材實驗現象以結論給出只要求學生記、背的弊端;重視探究,新教材專門設定了活動與探究欄目,把活動與探究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還有調查與研究、討論等欄目設定,將學生置於探究的氛圍之中大有裨益。

3、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與舊教材比較,對知識的廣度較多涉獵,而對知識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別是對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讀,但設定了討論欄目,讓學生有許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同時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動與習題中,增加了一些遷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打破砂鍋問到底”,深化了對問題的認識。

4、重視對師生的人文關懷。圖文並茂的排版更趨合理,便於師生使用和學習,也讓學生體會到美的感覺,文筆敘述更為流暢,科學性明顯提高,讓師生閱讀起來更加生動有趣,習題作業份量有所增強,針對性練習明顯增多,讓師生在課堂上就鞏固所學知識,不用過多再去搜集資料、編寫習題,減輕了師生的課餘過重的負擔,同時與社會、生活聯絡更加緊密。從欄目的設定上,設定了“討論、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資料等”十幾個欄目,體現不說話老師的關懷,從內容上,把國中學生不易做,有危險,有汙染等方面的實驗進行了弱化,如氫氣的有關實驗,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做到了先關注“個人”然後再上升到社會、民族、國家,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對自然的保護。

5、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新教材避免了舊教材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系統為中心、重知識結論的弊端,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在培養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自主發現知識、獨立掌握相關技能,在知識形成的過程與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師只是起一個點拔的作用,學生通過教師設定的合作學習或自選方式達到目的,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上,我們的教師多數都叫學生談其體會,可見在新課標的每一層要求上,學生參與的成分都相當高。

6、減少了整齊劃一的要求,整體難度降低,實行彈性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個性特長髮展的需要。教材中編有資料、調查與研究、家庭小實驗等欄目,並編入了供選學的拓展性課題等,以利於不同水平、不同學制的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特長和教學可能自主選用。

新課程、新理念,國中化學新教材讓每一個學生都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祕,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使他們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讓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過程中養成科學態度,獲得科學品質,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nm3g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