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信訪幹部心理壓力心得體會

信訪幹部心理壓力心得體會

在去年8月到10月間,河南省先後有4位信訪幹部突發心臟病,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由此引發社會對這一群體的廣泛關注。緩解信訪工作者的壓力,減少上訪現象,說到底,考的是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是否真正踐行“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多一份和諧,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信訪幹部心理壓力心得體會

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一心為民,宵衣旰食,是他們身上共同的品質。他們以生命為“答卷”,詮釋了信訪幹部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職責,有效發揮了信訪這一中國特色矛盾化解機制的作用。在他們去世之後,一些以前的上訪戶紛紛趕來弔唁,在信訪這個集中了諸多社會矛盾的領域,這樣的幹群關係,讓人豔羨。

信訪工作者不掌握耀眼的權力,也遠離各種行政審批和經濟利益,有的只是體察民眾疾苦,化解各種矛盾的責任。因此,信訪工作常被視為難事、費心事,也是最鍛鍊人、也最考驗幹部為人民服務意識的崗位。很多地方還出臺規定,新入職公務員和將提拔的幹部,要先到信訪部門掛職。

轉型期的中國,各種社會矛盾多發,民眾維權意識也日益覺醒,因此,信訪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但信訪幹部如此集中的過勞現象,仍讓人感到震驚。我們為4位以身殉職的好乾部而痛惜,為他們平凡而偉大的工作所感動。這也促使我們思考,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勞累?

信訪制度,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疏解社會矛盾的制度,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絡群眾、貫徹群眾路線的實際體現,信訪工作的重要性和獨特作用自不待言。信訪工作直接面向群眾,傾聽民間疾苦,也少了司法、行政複議等維權渠道的“門檻”,因此,一個規範有效的信訪體系,不僅可以填補司法“管不到”或“忙不過來”的空白地帶,也為有些冰冷的司法維權通道,增添了一脈溫情。

但信訪部門壓力過大,信訪工作者過勞,也說明行政裁決、司法判決、人民調解等矛盾化解機制,還未充分發揮作用。一般情況下,公民只有遭遇或者自認為遭遇司法不公,或者政府部門不依法行政、損害了切身利益,才會去尋求上訪。信訪工作者太累,也從側面反映了個別公權部門平時的不作為和亂作為。

xx同志日前在《求是》雜誌發表的文章中說,不少基層黨員和群眾反映,通訊工具先進了,幹部與群眾的溝通卻難了。通訊手段再發達也不能替代實地調查研究,不能替代深入群眾,走群眾路線。按照中央一貫要求,要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確保矛盾不擴大、不轉移,只有這樣,奮鬥在一線的信訪幹部,才不會總這麼勞累。

所以,信訪幹部的“生命答卷”也是一道考題。緩解信訪工作者的壓力,減少上訪現象,說到底,考的是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是否真正踐行“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多一份和諧,就能少一些矛盾,多以民生為重,就能少一些民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nkk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