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精選17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精選17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

本學期我班開展的區域活動是根據孩子的喜愛及年齡特點來投放的材料。整個活動開展後,孩子們都在各自的區域中活動。美工區“剪紙”的孩子個個認認真真的在使用剪刀;生活區“穿珠子”的孩子,根據大小不同的珠孔來穿插;益智區孩子們有模有樣為小動物搭起了房子,建起了高橋,益智區“拼圖”與“圖形排數”的孩子很認真的遊戲;而“語言區”的孩子呆呆的坐在那,手裡翻閱著圖書卻看著別的區的孩子,剛開始還有點興趣,操作完了就沒勁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投放的材料都是我們精心準備的,同樣的投放材料,為什麼會差那麼多?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精選17篇)

我發現美工區“剪紙”生活區“穿珠子”,孩子們只要通過一定的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在這整個過程中,幼兒沒有失敗的壓力,所得到是濃濃的成就感,這讓他們很高興。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棒,自己又進步了,自信心在不斷地增強,所以參與的的很積極。而語言區“閱讀讀書”只有同一種選擇,操作結束後當然就失去了興趣。教師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可操作性強的,只要付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看到成果的,就會受到孩子們的大力歡迎,如果是需要他們等待的東西,而且可操作性不強,他們就不感興趣。接著我們在“語言區”投放了許多的材料,如:動物手偶、圖片排序、看圖講述等等。這樣孩子對新材料也有一定的興趣,開始喜歡帶著手偶創編故事等。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而區域材料也能做為班級活動的延伸,及時地把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開展很順利,孩子的遊戲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2

實施情況分析:區域活動是適宜幼兒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區域活動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然而,區域活動是否發揮了它的應有作用關鍵在於材料,材料是幼兒參與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複雜,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複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還要保證達到教育目標。作為幼教工作者,應怎樣科學的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呢?通過平日的觀察和實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層次性:一方面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幼兒發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層次的材料,只考慮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就會阻礙了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區內,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蛋殼、製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蠟、裝飾製作好的不倒翁,這樣才有利於幼兒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

二 、材料投放要有目標性和針對性。

(一)區域活動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因此,材料投放應具有目標性,要根據近期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

(二)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同樣是結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重量輕、便於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區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效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援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探究是兒童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兒童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活動,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動。在材料的提供上,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動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具有永續性,也才能起到發展幼兒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經驗有效的挖掘周圍可利用的資源,使材料為我所用。

很多教師為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麼多材料?其實,不是沒有材料,而是我們不善於發現,周圍有很多我們可以拿來做材料的東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圍的現成材料,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積累材料,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原來他們平時用後的飲料瓶、餅乾盒等等都是可以拿到區域來做材料的,這就讓幼兒想到了去收集這些材料,活動區的材料不就充實了嗎?不過對這些材料一定要進行嚴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還有花生殼、小石子等都可用來作為區域活動的材料。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利用,很多材料都可以投放到區域中的。教師要善於觀察,在與幼兒共同的活動中注意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不斷豐富、調整材料,才有利於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髮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動態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能力的不斷提高及時的調整、補充材料。如教師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表演區無人問津了,通過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觀察和了解,發現表演區裡的頭飾、道具因投放時間長,有些已不能滿足幼兒表演的需求。如果現有材料已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了,幼兒對活動就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及時觀察發現活動區材料是否對幼兒當時的活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調整或更換材料的決定。材料的動態性還體現在各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幼兒活動服務。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3

專題9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 我通過這次國培學習,對區域活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區域地點的選擇、區域的設定的設定、材料的提供、教師的指導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穫,尤其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功能,為更好的在工作中開展區域活動有很大幫助,下面就談一談參加這次研修的心得。

1、幼兒園的活動區是創設幼兒互助的學習環境。幼兒在活動區中不斷通過遊戲和操作,起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一個場所,對幼兒的各項能力非常有利。

2、提供個別化學習的機會。幼兒園的集體教學,儘管儘量注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幼兒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正是很好的幼兒個性化展示的空間。

3、實現一日生活的教育。豐富多彩的區域設定,使幼兒能接受多角度的知識探索,通過提供有利的區域材料,模擬實現的生活和社會活動,使幼兒不斷增強知識,豐富生活經驗。

4、保證靜態和動態的平衡課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的設定標準中要求,活動區的設定一定有動靜交替。幼兒與在選擇活動區時,教師就可以適時指導幼兒,要動靜交替的選擇,使幼兒的活動平衡。

這些是我在區域活動上研修獲得的體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讓區域活動開辦得更加完善,讓幼兒得到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4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並且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一個遊戲活動。活動中,幼兒在情感和經驗上獲得快樂和滿足。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及《綱要》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為幼兒提供區域材料,設定各種區域。現結合實踐談談小班幼兒區域材料投放的一些體會:

一、區域材料投放應與幼兒興趣、身心發展、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相適合。

幼兒很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對所有的東西也很有好奇心,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的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本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兒在與環竟中獲得經驗。

1、材料投放應從幼兒興趣需要出發。

小班幼兒年齡小,有較強的親子依戀,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他們從一個熟悉、安全的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懼、膽怯的心理,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娃娃家,幼兒特別喜歡娃娃家,因為那裡有他們喜歡的娃娃、各種傢俱、玩具及舒適的環境,使幼兒滿足對家庭的依戀,找到家的感覺,情感上得到滿足。但是一段時間後幼兒對幼兒園的生活已經適應,玩娃娃家產生了消極的行為,為此我根據幼兒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積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妝品、梳子等等,幼兒對這些東西感到很新鮮玩的興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慾望也很強,特別是有一次我班的佳誠小朋友發現用罐子疊起來可以疊的很高,他的這一舉動帶動了其他小朋友參與的興趣,在這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去想如何把它疊的更高而不掉下來,這就萌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因此根據這一興趣,我又創設了一個結構區,在結構區中我添置了紙板盒以及一些大積木等等,讓幼兒進行壘高,探索哪一種材料可以疊得很高。

2、材料投放應具有教育價值。

幼兒活動是學中玩、玩中學。材料的投放應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區中根據本週的主題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以及投放了各種塗色用具,並結合主題中的內容如:給石頭寶寶排排隊,讓石頭寶寶穿上漂亮的紅衣服和綠衣服等等,這樣幼兒在塗的過程中也認識了紅色、綠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慮到與幼兒相互作用,促進幼兒主動探究。

1、材料豐富,形式多樣。

材料投放的多種多樣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究慾望。我在實踐中為幼兒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體的。有豆子、石頭、盒子、夾子、卡片、圖形卡片、立體小動物圖形、飲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種各樣操作玩具,木製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區:各種各樣的紙張、顏色不一的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這些材料可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活動形式可在桌面上,牆面上,小椅子上。

2、為幼兒提供個別化學習機會

幼兒本身有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要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使幼兒產生安全感。給每個幼兒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顧全體,又考慮到個別幼兒。這樣的幼兒可根據興趣、需要選擇,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幼兒會在不同水平上獲得不同的經驗。

三、為幼兒創設溫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區域環境,使幼兒觀察、認識事物,獲得相關的經驗。

1、材料應是衛生、安全、有序的。

3歲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兒正是這個階段。從小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品質,有秩序。我在材料擺放時考慮到有序性,提醒幼兒把東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應是衛生的、安全的。3歲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差,教師要細心觀察,易給幼兒造成傷害的材料應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乾淨的瓶、布、按扣。這些自然物和廢舊物幼兒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幼兒又能玩出新花樣。

2、考慮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小班幼兒特點好模仿,喜歡遊戲。自我的意識還是很強的,往往在區域活動時因想玩同一個玩具進行爭執。為了滿足幼兒探索學習的慾望,我在材料投放時增加數量。如美工區中,提供多種材料儘量使每位幼兒都能有操作的機會,這樣就可以避免幼兒之間的爭執、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動材料要遊戲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兒去玩。

總之,教師要善於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為幼兒提供使其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學習的區域材料,創設不同的情景、條件、場合,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幼兒運用他們發現關係,使幼兒不斷鞏固、加深擴充套件自己獲得的經驗。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5

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尤其是幼兒所有活動都納入教育的範疇,環境裝飾也要讓幼兒充分有效地感知、自主地參與、共同進行再創作,使幼兒園的環境更具人文教育意義。

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教師意識到了環境要與教學互動,於是牆上到處都是幼兒的作品,牆飾顯得雜亂無章,沒有條理,較難看出班級的主題;二是,教師意識到了牆飾的審美要求,於是大面積的都是教師的手筆,幼兒作品很少,或有了一些幼兒作品後,就長期貼在那兒,不再更新。

6月6日這一天下午,在大寧幼兒園的講座中針對區角環境的創設,講師給我們進行了培訓,經過培訓,我有了一些感想:

一、成人眼中美與孩子眼中美

有的幼兒園的環境佈置的像童話世界,在成人看來,漂亮極了。這類環境確實能吸引幼兒,但時間一久,幼兒就失去了興趣。而那些在成人看來“拙劣”、幼稚的環境佈置,幼兒卻情由獨衷。

我們班上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美工區的剪貼活動,所使用的紙張就是圖書室整理出來的破紙或是過時的舊圖書。對於我們成人來說,是一些沒有用的廢紙、垃圾,但幼兒卻很喜歡。他們用這些紙張剪剪貼貼,樂在其中。

二、環境裝飾要與教學互動。

環境是幼兒藝術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時是藝術活動的起始,有時是藝術活動的延伸。為了讓幼兒對教學活動有所瞭解,引發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我們將所要學的知識在環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兒們對所學的內容,翹首以待、積極關注、嘗試。

環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如作品《數字小火車》,上面有色彩鮮豔的數字1-10,可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數字;數字下面的廢舊紙杯,可讓孩子們根據數字投放相應的小玩具,很好的練習數與量的對應。

三、材料多多益善?

為了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常常為幼兒準備了一大堆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動時,幼兒的需求心滿足了,幼兒之間告狀、爭搶的現象少了,但漸漸地我們就會發現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也隨之減少了。

我們知道,有些材料的操作,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如我們的區域活動中的醫院遊戲,就需要多個小朋友一起來進行:醫生,護士,病人......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能力提高了,同時幼兒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有時,我們也會發現,材料投放一段時間後,擺弄的幼兒越來越少。這時,我們可以提高材料的層次性,增加難度,變換遊戲的規則,以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例如“拼圖遊戲”,有的幼兒只要玩過一遍就能輕鬆應付,可有的幼兒始終要看著圖譜才能完成。還有的幼兒比較喜歡玩那些類似七

巧板之類的幾何拼圖,喜歡有挑戰的材料。如果我們老師一直給這些幼兒提供同一種材料,提出同樣的要求,幼兒又怎麼會喜歡呢?只有適時的靈活運用材料,“按需分配”幼兒才會喜歡和接受。

四、環境要求師幼互動。

在進行環境佈置時,要做到師幼共同創作,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教師還可根據作品內容、幼兒水平靈活新增一些操作內容,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此時環境中的作品在幼兒眼裡,會如同己出,幼兒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

環境佈置不僅僅起到美觀的作用,同時更要發揮它的教育作用。我們要不斷地創新,讓每一面牆都會說話,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環境中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真正實現環境的教育作用。本次全員培訓收穫頗多,受益匪淺。期待今後參加更多此類有益的知識講座,增加學習經驗,不斷的提高專業知識技能。

總之,通過學習學習性區角活動,使我們能進一步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具有了這些全新的理念之後,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區角活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我將在以後的教育實踐中,對區角活動做進一步的關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區角活動更加趨於完善,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使區角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遊戲樂園。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6

認真閱讀了《指南》,進一步瞭解了遊戲作為《指南》實施途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也對幼兒活動區活動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瞭解。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發展。”活動區環境的創設給幼兒更多的動手動腦機會,讓幼兒通過主題活動的不斷延伸在區角環境的區域內自主增加、改進或減少,從而推進主題活動的深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援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活動”、“支援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幼兒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理念精神,使五大領域的課程目標得以在區域活動中更好的體現。

下面我將結合讀書的感悟,談談自己在活動區環境創設方面的一些感受。

一、合理創設區角,保證幼兒動靜適宜。

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地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班為幼兒設定了益智區、閱讀區、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等區角,併力求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有序的環境。我們設定了大小不等的空間間隔,比較適合不同人數小組的活動。最小的空間可供幼兒所設的安靜區或隱蔽區,稍大一些的空間適合幼兒在小組群中活動,通過在活動中協商、競爭等行為,學會和別人分享,保護自己等社會行為,除此之外,還可利用與午睡室相連的活動室和走廊,設定2-3個活動性教強的區域,以避免與幼兒安靜的操作區活動互相干擾,例如用矮櫃隔出半開放的空間,暗示幼兒進入這一區就需輕聲細語。

二、參與區角創設,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幼兒園的活動區和主題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一般講區角遊戲活動關注的是區角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題活動關注和尋找幼兒的興趣點和需要。因此,將活動區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形成教育整體,能夠有效支援主題活動的深入,豐富開展。活動區可以根據孩子喜歡動手操作,自己擺弄的特點,把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活動區中,使孩子在區角同伴之間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從而得到發展,得到提升。我們積極幫助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通過與幼兒共同探討來“生成”活動區域,引導他們廣泛地參與到主題的確立、內容的設計、資料的收集、材料準備、製作與裝飾等活動中,並用職業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兒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

三、進行檢查指導,適時適度調整環境。

我們必須通過觀察,才能知道幼兒材料恰不恰當,是否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玩,經驗豐富程度如何等,再決定是否加入幼兒的遊戲,以幫助幼兒提升遊戲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幹涉幼兒遊戲的現象發生。

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觀察每一位幼兒的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具體的指導,使不同的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如:對不認識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現錯誤的幼兒,應該引導他們重新認識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對那些認知水平較高、能熟練操作但不感興趣的幼兒,及時提高要求,增加難度。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積極探索,增強好奇心和主動性,獲得新的經驗。教師可以轉換角色,以幼兒的同伴參與到幼兒的操作過程中。與幼兒合作,共同完成,進一步促使幼兒從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為了使我們的區角能真正成為孩子探究學習的場所,為了不段提升教師創設環境的能力,真正推動孩子有效的發展,我們非常重視活動區的檢查和反思,指定了活動區的檢查的制度,且在每次檢查後與教師一起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找原因,提出建議,幫助教師梳理和提升。活動區的檢查和反思推動著教師們進步、孩子們的發展,我們將把區角檢查和反思進行到底。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7

愛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遊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遊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遊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鬆、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於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後的一種自主遊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一、在活動前提出規則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於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生、安全問題,遊戲結束後的整理、歸放。活動中遇到問題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二、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則。

有些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徵求別人的同意。

三、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並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遊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後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麼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後,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麼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後,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遊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二、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鬆的活動範圍,同時也有利於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併有利於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併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於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和浪費。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

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遊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三、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8

區域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愛玩區域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

近兩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九月份,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瞭解區域活動。十月份,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兩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像美工區,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我們的重點是玩色,十月份重點是撕紙,十一月份是填色,十二月份重點是線條畫。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有序的環境是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3.注重講評工作

小班幼兒不能很好的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還為幼兒創造了分享經驗的機會。

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動內容——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印畫、水彩筆、膠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

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參加區域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9

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愛玩區域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

一、近兩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九月份,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瞭解區域活動。十月份,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兩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像美工區,九月份到十月中旬我們的重點是玩色,十月份重點是撕紙,十一月份是填色,十二月份重點是線條畫。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有序的環境是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3.注重講評工作

小班幼兒不能很好的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還為幼兒創造了分享經驗的機會。

二、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動內容——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印畫、水彩筆、膠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三、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參加區域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0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型別很多,本學期我們班創設了教育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包括益智區、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生活區、語言區以及銀行、幼兒園、娃娃家、小老鼠麵包房、正儀青團店等遊戲。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作一總結。

一、角色遊戲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

幼兒在遊戲中的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裡的事情和家裡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晉傑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晉傑說:“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說:“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說:“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晉傑說:“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晉傑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定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麵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育區角遊戲

教育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定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定:如《我們身邊的科學》的主題活動中,就設定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就設定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貼上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彩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

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

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裡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1

我有幸參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開展關於幼兒園區角活動的培訓,由黃老師主講的有關區角活動培訓班,黃老師在講座中運用講述課件、觀看圖片以及觀看視訊等多種形式,使每位教師在學習中獲得了對區角活動重新認識的機會。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我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我就談談學習後的一些感想和體會。

一、對區角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通過學習,我清楚的認識到,區角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創設的有限環境中,自由選擇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學習,從而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經驗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質等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例如:區角活動慢慢的從“重複操作”向“交換玩法”過度,如:益智遊戲(圖形配對、智利大拼版)、角色遊戲、建構區、科學探索區。

二、區角材料準備:

為了豐富區角里的材料,我們將調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區角里的材料,歡迎家長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區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乾果店。比如一些廢舊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著丟掉(區角活動: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著扔掉(區角活動: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紙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區角活動:美工區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主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促進幼兒的發展

如:中班可設定有重視孩子的合作意識的區域

大班提供自編的表演區域,豐富的科學區、探索區、運動角、操作區、搭建區。

愛祖國主題 可搭建名建築——天安門、萬里長城、六和塔、家鄉名建築、青島的五四廣場等

找春天的主題 可設定種植角供幼兒觀察,記錄(在記錄時注意真實性)

在區角活動中必須提供直觀形象的玩具和具體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的材料,這樣能讓幼兒做做玩玩,他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如數學角的魔術罐,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使一些不愛動腦的幼兒也樂意去玩,他們在抽抽玩玩中積累了陣列成知識,幼兒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學習性區角活動中,我們也會根據主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使主題內容融入各區角之中。在進行“馬路上”主題活動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許多有關汽車的圖片、圖書、各種廢舊的紙盒。

孩子們在與它們的互動中瞭解到了許多汽車的祕密。就拿建造汽車來說,我們在個別學習中為他們提供了各種輔助材料,但不指導他們怎樣完成。起初,觀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車就是一個盒子上貼了四個小圓片。慢慢地,汽車的樣子複雜了,汽車的功能豐富了,有的安裝了車燈,有的剪出了車門──通過孩子們的不斷嘗試、探索,他們開始自己設計了汽車,並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車城”的活動。採用開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兒有更多自由發現的機會,也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真實水平,並提供進一步的引導。

四、通過學習對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觀察與迴應有了相應的指導策略

強調自主遊戲中幼兒的主體活動表現並不是對幼兒遊戲的放任,因此,並不排除遊戲中教師適時適度幫助與指導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教師的指導目的不是為了干擾幼兒的遊戲,而是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豐富自己的行為表現,更好地開展遊戲。充分觀察瞭解幼兒的遊戲。通過觀察,準確地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如給幼兒提供的遊戲空間是否合適,遊戲行為有否發展,該豐富哪些經驗,新投放的遊戲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沒使用的原因是什麼等等;經過觀察分析決定指導的物件和方式。教師指導的語言應是開放式的,如“你是怎樣想的?”“你發現了什麼?”“請用它來試試,看看會怎樣?”如在構建天安門的時候黃老師給我們出示了好幾張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麼樣的,中間沒有的門是堵死的,老師跟幼兒說,我們要怎麼進天安門呢,幼兒馬上改造他們的“天安門”,接著老師又說,天安門來了好多客人,可是門前的東西太多了,沒地方停車了,結果幼兒馬上把天安門門前的地方整理乾淨。就這樣教師從旁指導,讓幼兒自己對自己的“天安門”進行改造,結果孩子們做的非常棒!而且對這樣的區域興趣特別的強。

總之,通過學習區角活動,使我們能進一步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具有了這些全新的理念之後,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區角活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2

按照教研工作計劃,我區區域遊戲評比活動在5月如期進行。活動經歷了前期訂案准備,中期活動比評,後期梳理展示三個階段。

前期我們召開預備會,討論制定評比方案,評委分組分工,為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中期,比評結合,以評促建。最大限度發揮評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評選優秀的區域活動,更重要的是通過有針對性、專業化的點評,讓園所在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得到解決。後期,一方面評委梳理我區區域活動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活動總結會上區教研員做代表梳理提升,並結合華愛華老師活動區遊戲的講座和《指南》解讀,對我區教師在組織區域遊戲活動中存在的教師觀察、介入、評價等共性問題進行培訓。

另一面,組織教師到活動中湧現出的優秀園所進行觀摩,展示園在活動觀摩後由業務園長和骨幹老師作經驗介紹,幫助我區各幼兒園在組織區域活動方面有一個質的提升。

為期近2個月的區域遊戲評比活動已落下帷幕,接下來就是各園所結合活動的開展,靜下來考慮如何把區域遊戲這個幼兒園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方式長期地、有效地、常態化地開展下去!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3

我通過這次國培學習,對區域活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區域地點的選擇、區域的設定的設定、材料的提供、教師的指導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穫,尤其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功能,為更好的在工作中開展區域活動有很大幫助,下面就談一談參加這次研修的心得。

1、幼兒園的活動區是創設幼兒互助的學習環境。幼兒在活動區中不斷通過遊戲和操作,起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一個場所,對幼兒的各項能力非常有利。

2、提供個別化學習的機會。幼兒園的集體教學,儘管儘量注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但還是不能完全滿足幼兒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正是很好的幼兒個性化展示的空間。

3、實現一日生活的教育。豐富多彩的區域設定,使幼兒能接受多角度的知識探索,通過提供有利的區域材料,模擬實現的生活和社會活動,使幼兒不斷增強知識,豐富生活經驗。

4、保證靜態和動態的平衡課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的設定標準中要求,活動區的設定一定有動靜交替。幼兒與在選擇活動區時,教師就可以適時指導幼兒,要動靜交替的選擇,使幼兒的活動平衡。

這些是我在區域活動上研修獲得的體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讓區域活動開辦得更加完善,讓幼兒得到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4

自從聽了浙師大幼兒園莊周贇老師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講座後,感觸頗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的教育就是通過創設與教育內容相關的環境,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作用充分發揮自主性,展開生活,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為幼兒的生長、發展所提供的場所和各種條件的總和,即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它包括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安全愉快、整潔優美、豐富多彩、動手動腦、益智健體、富有兒童情趣的教育環境,深深地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喜不自禁、樂此不疲地在環境中活動,在環境中探索發現、想象創造,在環境中積累經驗、增長知識、鍛鍊能力,在與環境的互動作用過程中,培養和鞏固了幼兒的情感、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個性等。在幼兒教育中,環境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的主題牆是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環境是能夠說話的",經過優良設想的環境能夠起到暗示作用,能夠誘發幼兒的積極行為,所以說,主題牆飾是推進幼兒發展不可短少的"環境"。

幼兒園的主題牆是展示幼兒作品的平臺,是家主體,在主題牆的創設中,我們應讓幼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幼兒參與主題牆的成分也越來越多。主題牆並不是單一的起到擺設的作用,還有邊框的製作一定要簡單明瞭,不能太過於複雜化,還有色彩的搭配協調更是一個需要長時去學習的,在佈置主題牆的時候,除了要充分體現主題的目標,將主題牆的內容豐富起來,還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經驗,使主題牆能凸顯教師與幼兒的個性特點。讓幼兒充分參與到主題牆的佈置中,將孩子的作品表現出來,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我們教室的主題牆,每當一個新的內容佈置好後,幼兒都會利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去尋找、翻看自己的作品,還會跟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在主題牆的佈置過程中,主題裡的內容需要不斷的去更新,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有興趣以及學到更多的東西,教師在牆面環境安排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心,把教師對幼兒的關心藉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主題牆應鮮明,讓人一眼就能明白所進行的主題,我初次佈置主題牆的時候,沒有很好的去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去佈置主題牆,沒有將小標題明顯的表現出來,讓人有種雜亂,而且內容重複,經過專家的指點後,我知道了標題不能只顧著華麗繁複,而是要讓人一目瞭然,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凸顯主題。

在主題教育中,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讓家長了解主題牆創設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要佈置一面出色的主題牆,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支援,這和孩子的參與是相輔相成的。在佈置《火辣辣的夏天》這一主題時,我們就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去收集有關夏天的資料以圖片的形式參與,家長參與主題牆創設,能大大提高我們教師的教育效益。這面牆飾,有孩子們的快樂參與和家長的熱情合作,不僅發揮了它應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園關係更為和諧,有利於更好地推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我們應以幼兒年齡特點,發展的需求為手段,緊緊盤繞主題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主題牆的佈置,教師的指導,家長的幫助,讓幼兒關心生活。

通過半天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體會很深,懂得了環境創設是我們老師和幼兒共同走進主題共同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我們必須敏感地觀察幼兒的每一個探索點,興趣傾向,才能做好幼兒表現美的鋪路石,引領他們走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審美境界。在以後的環境創設中,我們還要多多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力爭做到盡善盡美。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5

愛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遊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遊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遊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鬆、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成為區角遊戲的必要性,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於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後的一種自主遊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鬆的活動範圍,同時也有利於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併有利於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併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於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和浪費。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遊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再者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孩子並不是無知和無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幹和富有創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遊戲活動中,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夥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再者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每一個孩子總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許多人眼裡的乖孩子可能在動手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構區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設立榜樣,讓幼兒說說自己哪方面最棒。並在區角設立成果展示臺,隨時放上幼兒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此外,我們還開展區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快樂。

在區角活動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我認為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開展區角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6

1、教育觀念轉為教育行為是影響幼兒自主必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育觀念的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工作不斷反思,加以改進,才能實現這種質的飛躍。教育觀念轉為教育行為才能使工作落在實處。師生間的平等、尊重,使得對於幼兒的“反常行為”象課堂上的反駁等才能認可。承認幼兒間的差異,才能給每個幼兒不同的等待時間。才能調動每個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

2、用辨證的觀點看待自主性的三個方面

我們一直在談幼兒自主性的培養,其實人的自主性有正反兩面方面。獨立需要過程,往往不能遵守社會道德規範,視其為束縛自己的繩索。過於自負則聽不進他人意見。思維獨立性過強,也往往愛鑽牛角尖。所以,幼兒的自主性也要因人而異,對於自主性過強幼兒,教師在教育中要加以控制。把握好幼兒自主性培養的度,才能造就適應社會需要的人。

在培養幼兒自主性的過程中,雖然涉及了幼兒生活經驗的習得,但不夠深入,還需要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探討。

通過整個課題的研究發現在整個開放性學習區域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始終把幼兒放在遊戲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以自己的能力去實踐與環境的互動作用,儘量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感,給幼兒創造一種寬鬆、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圍,激發並吸引幼兒在開放的交往中獲得情緒情感的滿足和社會性的發展。開放性學習區域活動由於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了較為寬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而且又能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能使幼兒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激發他們探究的動機,產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與環境的交往,通過自主地探索來獲取知識,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因此此課題的研究和實踐在日後的活動中是切實可行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17

一、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對教師的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是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區域設定是否全面。不同區域的探索帶給幼兒的經驗與發展是不同的。教師在設定區域時應儘量全面,一方面保證幼兒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活動材料,凸顯幼兒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證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各種關鍵經驗能以各“活動區”為中介展開.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求。

區域空間結構是否合理。教師應仔細分析各活動區的特點與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動區域在活動室的空間位置:是否考慮動靜分開,如圖書區與比較熱鬧的角色遊戲區分開,以避免相互干擾;是否考慮到一些區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學區、植物區最好設在向陽的一面:是否考慮區域的開放與封閉特性,如圖書區相對獨立、封閉。而建構區則比較開放;是否關注一些區域的靈活變動,如隨時根據活動的需要適當調整與變換區域空間。

區域目標是否有層次性。幼兒發展能力、水平的差異決定了教師必須要考I慮目標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考慮不同f層次目標對幼兒發展的挑戰性。例如:教師在小班計算區投放了各種顏色、大小、形狀的圖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圖,在目標上做了從低到高的分層考慮:學習兩個特徵的間隔排序,如大一小、紅一綠、三角形一圓形等;學習有規律排序;練習進行四個物體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師有意識的目標分層設定不僅保證了幼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是教師下一步開展指導的前提。

教師能否對資源作最佳整合。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區域空間的平衡與共生,倡導資源共享。對教師的評價,也要考察教師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資源,資源之間是否構成相榮、相濟的生態關係。教師通過對資源的全面綜合把握,使區域的資源達到最佳利用,效能達到最優化。

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實效。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對教師指導主要從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能否對幼兒進行多方面指導。具體來講,能否指導幼兒制定區域活動計劃。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活動過程進行回顧與評價,指導的方式是否多樣、具體等等。指導能否引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如裝飾扇子的活動中。菲菲用各種圖案對扇子的邊緣進行點綴後,又在扇子的柄上進行了美化。活動結束時,教師指著菲菲的扇子對全班小朋友提出問題“這把漂亮的扇子與其它扇子有什麼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著請菲菲講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瞭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樣引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能否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如拼圖區,有的幼兒操作時目的性很強。很快完成了拼圖:但有的似乎有點急.一看這個圖形不配就馬上換另一個圖形。對於一個可以調整指導策略的教師。會對第一類幼兒增加拼圖難度,否則一味重複會變成機械操作;對於第二類幼兒則應引導他們關注認知物件的細節。

區域活動後教師有無反思。每次區域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對自己的活動安排及結果有一個反思與自評。如活動目標是否實現、幼兒有否發展、幼兒有否進一步活動的願望、活動的材料是否要進行調整等。

二、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對幼兒的評價

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幼兒的興趣如何。幼兒是否喜歡活動,他們經常選擇哪些活動區和活動材料,經常從事什麼活動,對活動是否充滿熱情,在活動區持續時間的長短。

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幼兒要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選擇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在活動過程中依計劃執行、完成活動。

幼兒的參與情況。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擇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擇區域;做出選擇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遊蕩;此外,還可以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

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觀察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著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

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進行,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情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主要是考察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是否與別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協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務;在不同的區域之間是否有交流,如建構區有否與角色遊戲區材料共享,美術印染區與製作區是否區域拓通,或某一區域是否根據需要適時分割……使區域真正達到生態式的互動。

幼兒區域規則遵守情況。首先,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脫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

三、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對環境的評價

區域活動主要通過環境的隱性作用而間接對幼兒的發展起作用,區域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區域對幼兒發展的實效性。因此,對環境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活動區的使用頻率。各個活動區使用頻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動區是否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的重要依據。衡量活動區使用頻率的高低以幼兒進入該活動區的次數為準,次數多即為使用頻率高,反之則低。通過對活動區使用頻率的考察就可以瞭解區域活動對幼兒的適宜性,進而促使教師靈活地調整區域,更好地滿足幼兒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活動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活動材料來實現,活動材料是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對活動材料投放的評價可以進一步加強活動材料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係,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動材料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評價指標包括:材料是否隱含教育目標和內容、難易是否適宜、是否根據幼兒發展需要、能否利用當地資源和廢舊材料、材料數量是否充足、幼兒是否參與活動區材料的收集與製作、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投放和變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衛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動區規則的制訂。開展區域活動前一般都要有規則的制訂,它可以在活動中組織、約束、調整幼兒的活動及其行為。承載著獨有的教育價值。規則制訂的狀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規則是否依活動內在情境所決定。例如,教師在語言區新投放了一臺錄音機,由於是新玩具,故參與人數很多,本該安靜的區域變得熱鬧無比。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大家制訂了“輪流玩,一人講一次”、“每次時間不能太久”的規則,幼兒又恢復了安靜而有效的學習。幼兒是否參與了規則的制訂與修改。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倡導放手讓幼兒發表意見,一起參與討論規則,如某區域可以容納幾個人,怎樣提示活動的人數,怎樣約定活動的時間與次數,某一區域原有的規則不足以使大家順利活動時怎樣調整……通過幼兒的參與。幼兒理解、內化了規則內涵,從他律進入到自律。是否通過環境來暗示規則.即讓“環境說話”,通過環境來告訴幼兒該區域的活動規則。如,關於進區人數的問題,我們通常採用進門掛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區,我們通過投放適量的椅子,要求幼兒發現椅子坐滿了就不能再進入了。這樣區域環境所蘊涵的意義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規範幼兒區域活動的作用,減少了教師的語言指令,也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能力。

區域間的互動。在評價區域環境時,區域之間的互動也是一個重要的考察指標。在活動中,區域之間不是完全封閉與相隔的,隨著幼兒活動的需要是可以拓通與合理、適時地分割的,如幼兒在遊戲中會把建構區建造的房子、車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遊戲區遊戲中,兩個區就自然地結合拓通互動了。而幼兒在建構區搭建動物園、大橋等不同的建構活動,又自然地使這個區域一分為二,因此開放、動態的區域,鼓勵區域間的組合、流動與合理互動,達到資源與活動成果的共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0vqw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