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教育從愛開始》告訴我們教育他人,首先要學會愛他人,有愛才是教育的開始。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暑假期間,學校安排的書目裡面有一本書《教育從愛開始》,平時時間比較緊張,假期終於可以暢快地讀書了,沒想到這一看起來真是讓人“欲罷不能”。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剛剛送走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深地愛著他們。

孩子是我們播撒愛的地方。作為一名國中老師,我一直信奉著,親其師,信其道。國中的孩子往往還帶有一些感性,我們無法否認,教師的親和力,孩子的學習氣氛往往和熱烈的感情聯絡在一起。孩子常常會因為尊敬喜歡某個老師,而有意識地增強著學習責任心,願意學習他們喜愛的老師的學科。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覺得,讓孩子們喜歡你、相信你其實比什麼都重要,我更願意用感性的方式記錄自己以往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教育是人的一種特殊溝通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溝通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時代變了,孩子成長的環境也變了,我們也應該學會改變。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放下“架子”,構建與孩子平等溝通的平臺,少一些成人的標準,學會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與孩子的溝通。

課間,我可能會抽時間看著孩子們玩耍,或者參與其中,共享其樂。中午,上課累了,我可能會抽個幾分鐘的時間給孩子們講幾個笑話。適當的時候,我可能會敞開心扉,給孩子講講我上學時候的一些學校趣聞。有時,我還會讓孩子看看我學生時代儲存的作業。你會覺得,孩子真的很單純。

大自然不可能沒有疾風驟雨,但如果每天都這樣,即使每週一次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我們每個人都會受不了。陽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轉轉,看看天有多藍,看看花有多豔,心情會格外舒暢。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樣需要陽光明媚。過多的嚴厲批評、過濫的無情指責,有百害而無一利。浪費的是時間,傷身的是教師,受罪的是孩子。教育,需要臉上帶著笑容,心中裝著陽光,步履才會變得愈加輕盈。

教育其實有時十分簡單,一點點的發現,一點點的肯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出現“情況”時,如果用我們慣常的思維去呵斥,往往會發現,所有的苦心灌輸會顯得多麼貧乏和無力。我們不必太著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錯了一題,只要再耐心一點,多給孩子以探索的機會,再細心一點,善於發現寶貴的萌芽,再多一點耐心,及時抓住時機,成功就不會遠了。

讓學生喜歡你、相信你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堅信著,教育——是從愛開始的,你就會有無限的動力去愛孩子。教育從愛開始,從愛走向完美。望著那純真而期待的目光,當我們困惑、煩惱與無奈時,讓我們記住愛的力量,用自己的關愛去點燃學生的生命,幫助他們創造人生的輝煌。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做最好的老師,是每個老師的最大追求。怎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老師?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後讓我感受到,做最好的老師就是要每天不斷地做到“更好”。在我們每天做到“更好”的時候,要不能忘記做最好的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愛心。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在教育上的體現,便是愛心。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我總是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當然早已不是什麼“新潮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夏丐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我的一個小外甥,今年上一年級。一次我問他:“你喜歡你們的老師嗎?”我的小外甥馬上用驚恐的眼光望著我說,“不喜歡,她經常打學生,打的很厲害,教室講桌上常常要放三四根小棍。”我說:“她打過你嗎?”外甥說:“她不打我,但是,她經常打其他小朋友,我心裡很害怕,跟打我一樣。”聽了這話,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來。這個老師是不是好老師呢?我想,這個有她自己的理由,她可能會認為這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可是這樣的嚴格,讓沒有捱打的學生心裡都產生的恐懼,那捱打的學生的心裡狀況就可想而知了。

後來,我瞭解到,小外甥的這個老師今年剛參加工作,還是一個大孩子。一個大孩子管理一個班的小孩子,工作上的壓力和對學生的不滿就會發洩學生到學生身上,卻往往不注意方式方法,留學生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李鎮西老師說,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愛心的,不然我就不會打學生也不會諷刺挖苦學生了,但我從這些教訓中感到: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

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

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我對這種充滿商業氣息的說法向來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最近,我認真讀了張玉芬老師的《教育從愛開始---冬雪篇》這本書。剛捧上這本書,便讓我愛不釋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猶如老師們純淨的心靈,深深地吸引了我。封面上托爾斯泰的一段話更讓我情不自禁地要讀完這本書: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天他會比那種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老師。

這本書分三輯來介紹。第一輯《育而有道》主要講述育人心得。第二輯《教而有方》主要講述教學藝術。第三輯《思而有悟》主要講述教育理念。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一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我從一個個教育故事中體會到:教育從愛開始;沒有愛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教育,更需要愛的藝術。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每天應該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如何把學生帶進知識的樂園,讓學生真正喜歡自己那一門學科,喜歡上學。

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我剛接手一個新班,進行了一項調查,讓學生寫出最喜歡的老師和最不喜歡的老師,結果陳明同學毫不客氣地寫道:我喜歡男老師,不喜歡女老師。一天,陳明竟然拿了一條蛇在班上嚇唬其他人。我知道後,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鎮定地說:“把蛇給我!”陳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我壯著膽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頭部,把它放生了。事後,我沒有對陳明大發雷霆,而是真誠地對他說:“我要謝謝你,謝謝你讓我變得勇敢。女孩子天生膽小,這是事實,男孩子不但不該嘲笑她,而且應該努力保護她們,這才是男子漢所為。老師希望你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從此之後,陳明變了,變得愛幫女同學,班上有髒活、累活,他都搶著幹。對於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壞學生”,張老師沒有板起面孔訓他,也沒有向家長打報告,更沒有不聞不問,而是以“愛”為前提,用教師的真情喚起學生“做一個好人”的信心和希望。教師愛學生,是一種天性,也是一門藝術,因為愛既包含著讚揚、鼓勵,也包含著批評教育,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行為,錯誤思想,及時給以恰當的批評,及時幫其糾正,更是關愛。張老師用自己的藝術,成功地感化了學生,讓學生心服口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從愛開始》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沒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蹟,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師生之愛。字裡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卻是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書籍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愛”一詞最為廣博而深奧,但在每個人愛與被愛的生活中,它顯得又是那麼單純與具體。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師對學生的愛,如此平凡,但能讓學生深深地感覺到。我認為“教育,從愛開始”意味著教師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燈,照亮他採拮知識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我們要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樣,才能使一株帶刺的薔薇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讓教育從愛開始,讓愛在教育中傳遞,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愛,從愛中感受到愛的力量,讓我們的愛在祖國的花園中盡情的綻放吧!

教育,從愛開始!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前幾日,閒來無聊去了趟書店,隨手拿了本《教育從愛開始》。在我的印象中,這種教育專著應該是枯燥的,可隨便翻看了幾頁後就發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認真讀下來,發現這本書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來編寫此書,該書通俗易懂,書中要闡明一個道理,不是用簡單的說教,如果是那樣的陳詞濫調,恐怕沒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認認真真的饒有興趣地從頭讀下來,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一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從愛開始》一書是由張玉芬老師編寫的,此書共分為三輯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實的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道理都使人警醒。在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成績不好的於冬在一次測驗中得了滿分而被其他同學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裡沒底卻依然選擇信任於冬,而結果也是可喜的,因為作者的信任,於東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測驗每次都是滿分。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發生在我自己的班級,我所教的學生身上,我又會怎麼說,怎麼做,會不會也像作者一樣選擇相信自己的學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想我也會選擇相信自己的學生。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源泉,有了愛,教育便充滿無限生機;沒有愛,教育就是蒼白的,必將枯萎直至消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的世界是純潔的、簡單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愛來維護孩子心中的純潔與簡單。有人說,嚴師出高徒。但我卻覺得,嚴師不一定出高徒,特別是在容易出現叛逆期的中學生身上,過於嚴厲可能會造成反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尋找新的突破點,這種情況下,“愛的教育”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學習不好,但他卻會在其他地方表現出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教師,不能將成績作為衡量優生和差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在學生迷茫無助,找不到自我時,作為一盞明燈,指引他前進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發展的目標,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雖然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孩子,有時候鼓勵的語言,讚揚的語言可能會事半功倍。自己不經意間說出的話,可能會對孩子的一輩子產生影響。你對孩子付出了愛,孩子也會用愛來回報你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用自己的愛去與學生交往,相信教育將不會那麼困難。”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認真讀了《教育從愛開始》,從頭到尾它都讓我感動著,讓我思考著。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一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這本書分三輯來介紹。第一輯《育而有道》主要講述育人心得。第二輯《教而有方》主要講述教學藝術。第三輯《思而有悟》主要講述教育理念。

“愛”一詞最為廣博而深奧,但在每個人愛與被愛的生活中,它顯得又是那麼單純與具體。師生之間就象高山與高山一樣,你對對方心靈大聲地呼喚我愛你,那麼對方心靈高山的迴音一定也是我愛你。因而“教育,從愛開始”意味著:

1、教育從愛開始;沒有愛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教育,更需要愛的藝術。

2、做孩子心中的明燈,照亮他採拮知識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

3、國小教育是一份愛心教育,心用在備課上,愛灑在課堂上。

4、你是我最珍貴的寶藏。讓我用盡全力撥開塵土,發現你,挖掘你,當你盡情發散屬於自己光彩的時候,我滿是泥土的雙手便更有力量。

你們是春風,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斕的花朵;雖然只是輕輕吹過,卻帶給我溫暖、豐富的回憶。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許多名字,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雖然,我總會老去,但是,我年輕的笑臉,卻也留在了他們的心上。

5、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樣,才能使一株帶刺的薔薇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6、情感是創造奇蹟的催化劑,情感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潤滑劑,情感是挖掘學生潛能的動力,一位好的老師要善於把握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7、教學中,只要付出了真誠的愛,你將會得到無限愛的回報!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讓教育從愛開始,讓愛在教育中傳遞,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愛,從愛中感受到愛的力量,讓我們的愛在祖國的花園中盡情的綻放吧!讓教育,從愛開始!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讀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他讓我感受到了師愛的力量。正如老一輩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說的:“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礎之上的愛,不同於那種保姆式的愛,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或施恩式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愛學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學生,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學會“心理換位”,也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愛學生還要學會寬容學生,對於他們的缺點、錯誤,要耐心的幫助,嚴格的批評,熱心的開導,不能使用“心靈的鞭子”;愛學生必須真心信任他們,信任是力量,能讓學生勇敢地向困難挑戰,使學生切身體驗到教師對他的器重與喜愛。書中集中體現了李鎮西老師獨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李老師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但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師愛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把這份愛一直在我們生命中延續,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向她們學習,一起做一名真正愛學生的老師吧。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暑假前,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教育從愛開始》,本想以此打發閒暇,沒想到一捧起來便欲罷不能了。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深地愛著他們。

孩子是我們播撒愛的地方。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一直信奉著:親其師,信其道。

我們無法否認,教師的親和力,孩子的學習氣氛往往和熱烈的感情聯絡在一起。孩子常常會因為尊敬喜歡某個老師,而有意識地增強著自己的學習責任心,願意學習他們喜愛的老師的學科。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覺得,讓孩子們喜歡你、相信你其實比什麼都重要!我更願意用感性的方式記錄自己以往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教育是人的一種特殊溝通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溝通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時代變了,孩子成長的環境也變了,我們也應該學會改變。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放下“架子”,構建與孩子平等溝通的平臺,少一些成人的標準,學會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與孩子的溝通。

課間,我可能會抽時間看著孩子們玩耍,或者參與其中,共享其樂。中午,上課累了,我可能會抽個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唱兩首他們特喜歡的流行歌曲。適當的時候,我可能會敞開心扉,給孩子講講我的故事。有時,我還會讓孩子看看我學生時代儲存的作業。你會覺得,孩子真的很單純。

大自然不可能沒有疾風驟雨,但如果每天都這樣,即使每週一次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我們每個人都會受不了。陽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轉轉,看看天有多藍,看看花有多豔,心情會格外舒暢。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樣需要陽光明媚。過多的嚴厲批評、過濫的無情指責,有百害而無一利。浪費的是時間,傷身的是教師,受罪的是孩子。教育,需要臉上帶著笑容,心中裝著陽光,步履才會變得愈加輕盈!

教育其實有時十分簡單,一點點的發現,一點點的肯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出現“情況”時,如果用我們慣常的思維去呵斥,往往會發現,所有的苦心灌輸會顯得多麼貧乏和無力。我們不必太著急今天他失了一分,明天他錯了一題,只要再耐心一點,多給孩子以探索的機會;再細心一點,善於發現寶貴的萌芽;再多一點耐心,及時抓住時機,成功就不會遠了。

讓學生喜歡你、相信你其實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堅信著:教育,是從愛開始的,你就會有無限的動力去愛孩子。教育從愛開始,從愛走向完美。望著那純真而期待的目光,當我們困惑、煩惱與無奈時,讓我們記住愛的力量,用自己的關愛去點燃學生的生命,幫助他們創造人生的輝煌。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在近幾周的家校共讀活動中,自己與老師和其他家長朋友們共同閱讀並討論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兒童的人格教育》,感觸頗多。

書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自卑而超越”,這其實和我之前對於孩子教育方法的認知有著不小的區別。但在進一步的閱讀和討論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區別,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統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於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在作者阿德勒看來,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一種動力和力量。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卑感”的兩面性,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自我反省,並且引導孩子。

一、積極的自我認識。

書中提到“孩子對事物的個體性的理解決定著他的成長”,這一點很重要,而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從自我認知開始的,我們要能夠看到,孩子的種種表現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努力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自我認知。

二、積極的對待困難。

人生在世,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是我們最應該努力培養和保護的。阿德勒認為“我們之所以追求優越,是因為我們感到自卑,因而力圖通過富有成就的追求來克服這種自卑感。”

我們應該謹記這一認知,儘量深入的去搞明白如何正確的運用“自卑感”去“追求優越”。

三、積極的對待他人。

在孩子進入學校後,有紀律的集體生活,也是培養孩子的不可或缺的積極因素。在這種積極有效的環境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能夠培養出孩子對社會、對他人、對環境的關心。孩子在這種良好的狀態下,會更容易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同時,不僅是孩子,家長也要以“同理心”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鼓勵孩子關注和理解他人。

四、積極的認知性別。

家長要理性客觀的給孩子建立適度的性別觀念,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對同性和異性保持正確的認知,不排斥異性。同時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正確適度的接觸,能深刻的幫助孩子理解和認知性別。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幫助孩子成長的理論體系,隨著孩子的繼續長大,我們家長也在共同成長,慶幸孩子的老師給我們推薦了這樣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學著作。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靜謐的夜,窗外的月亮靜靜地陪著我,我獨自坐在書桌前的檯燈下,翻開了《教育漫話》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教育漫話》是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洛克的教學著作,對西方的教育有過極大的推動作用。書中,洛克用他的思想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同時通過對教育進行闡述來表明一個主要的觀點,教育是如何鞏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書中的教育觀主要表現在體育、德育、智育三大部分,並對每一部分都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這種思想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蒙田的教育理論,同時又承接了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教育思想。書中的教育觀點對後現代教育理論以及教育發展取到了深遠的影響,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育人,而育人是一個全面複雜的過程,其中涉及的環節諸多,它既需要學校進行有效的組織,也需要個人的參與,同時它還離不開家庭的配合。當三方都有效參與到育人的過程中,只是有效的解決了教育在前期的基礎作用,重要的是教育如何成為一項持久且有動力的事業,這就需要社會的參與,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整個教育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教育政策、教育幫扶、教育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只有國家參與才可以做到。中西方教育存在明顯的不同,《教育漫話》主要論述“紳士教育”,“紳士教育”是自文藝復興以來在英、法等歐洲國家出現的教育思潮,洛克在書中所闡述的教育主要指的已奪得政權的英國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子弟的教育,這種教育並沒有普遍性,它只適用於某一特殊的階層。洛克針對此類教育中的弊病,在其書中從德智體美等方面詳細地闡述了紳士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01體育:

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洛克將體育放在了開篇,以闡述體育對人的作用來表明教育的最後是培養一個健康的人。書中的觀念不難發現“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精神”,我們要有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受勞苦,出人頭地,在人生的道路中取得成功以及成就,收穫美好的愛情,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前提要素,他通過對體育的思考,建立起了自己的教育體系。他建議從兒童時期便開始鍛鍊身體,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通過不斷地體育鍛煉來強化自己的身體,從而在未來可以抵抗天氣、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個各方面的變化。我個人是贊同這樣的觀念的,體育鍛煉也是我每天的日常,通過體育鍛煉我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同時也有了一個不錯的身體,未來的發展都是以健康作為基礎。

02德育:

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德育居於首要地位,所謂“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孟子·滕文公上》)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質視作紳士人格的靈魂,一個人是否被看重,是否被喜悅,前提是自己需要先感到喜悅。品德是人不可或缺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品德,那麼他在往後的人生中是很難感到幸福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與之相應,洛克在德育方法上也提出了一些積極的意見,如:及早實踐、及早管教、榜樣示範、以理說服、獎懲得宜等。德育的重要無論在古代中國還是中世紀的歐洲都有相關的闡述,希臘也很重視德育。蘇格拉底認為美德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培養美德必須實踐,並通過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習慣。蘇格拉底提出了提出“知識即道德”的命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道德,德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人具有正義、勇敢、節制和智慧四種美德,並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張;認為知識教育是培養道德的主要途徑。洛克對兒童德育的方法是在實踐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學前兒童德行培養的內容包括羞恥心、是非觀、禮儀以及分享行為的養成等方面。教育者應採用榜樣、說服、獎勵以及懲罰等方法施教。

03智育:

洛克對智育的教育功能理解是多方面的,他認為智育的教育應該是有助於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應該有利於紳士品格的形成,其次就是對日常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掌握,為了更好的構建一個智育的知識體系,洛克提出了一個範圍廣泛的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包括:閱讀、書寫(寫字)、繪畫外語(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作文(寫作)、神學算術、幾何、地理、天文、歷史、倫理學、法律、邏輯、修辭學、年代學、自然哲學、速記等。此外,還要學習舞蹈、音樂、擊劍、騎馬、各種手工技藝(畫圖、園藝、細木工、薰香、油飾、雕刻、鐵銅銀工、刻板、琢磨、安配寶石或者琢磨光學玻璃等)、商業計算,最後是出國旅行。

04教學方法上:

洛克主張的教學方法是具有鮮明作用的,他主張教學應該注意啟迪兒童的求知慾望,重視兒童熱愛求知的習慣,需要通過特定的方法使兒童認識到求知是一種光榮又榮譽的事情。他認為教材在編著過程中,應該符合實際的需求以及場景的需要,增加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將學習溶於趣味之中,只有這樣,兒童才會把求知當成一種遊戲以及娛樂追求,才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

認識兒童的天性,並尊重這種天性,注意培養兒童的好奇性,使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必須按照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認真回答他們所提出的一切問題;必須當著兒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讚揚他們求知的慾望,並鼓勵年長的兒童將所學知識教給他們的弟弟妹妹。教學要由易到難,從簡及繁,循序漸進,盈科而進。對於年齡很小的兒童尤應如此。“應該從學生所已具有的知識入手,進而探求那些與它相鄰相關的知識,這樣推演下去,使它從事物的最簡單、最單純的可分部分去達到它的目的”。這樣,兒童的“性情就可以開發,思想就可以進展”。

洛克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是先於時代的,即使在今天依舊實用。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洛克的教育回答了教育最為本質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是為人服務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展人,讓人成長,它是可以啟迪心智的。教育不以違揹人的意志倒行逆施,同時作為教育,它應該是長期性的,應該用長遠的教育觀念來看待教育,功利性的教育只符合短期。

所以說,教育最重要的任務,第一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第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是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點,他們都必定是具備這個能力的。我相信,各個領域裡的傑出人物都是這樣的,他們的成才史都是向教育爭自由的歷史。洛克的教育觀點在今天依舊有啟迪作用,其根本就是沒有忽視人,如今所說的人文教育其本質就是教育的關鍵不在“文”,而是在“人”。

夜更靜了,月亮悄悄躲進了雲層,我輕輕合上書本,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仍在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本質上講,閱讀是自我建設與自我塑造的過程。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人身之軀譬如一座房子,生來都是毛坯房,通過閱讀構建裝修,靈魂居住期間才會潤澤舒適。那麼為什麼閱讀?自然而然地成為重要問題。

讀了《中國教室的奇蹟》中的幸福第四課“赴一場與好書的約會”之後,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觸。俞玉梅為了能讓孩子們愛上讀書,精心設計了很多辦法,如:打通生活與學習的“任督二脈”;讓孩子明白,閱讀是最美得人生姿態,告訴孩子“為什麼閱讀”;讓攀比閱讀之風席捲教室;帶孩子與朝陽清風一起讀書等。

書籍為人類插上改變命運的翅膀,閱讀是獲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徑。一個老師曾經問他的學生:“讀書為了什麼?”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最後只見一個同學站起來大聲說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學生就是近代中國史上的傳奇人物——周恩來,當年他還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周恩來,一代總理的成長緣於讀書,讀書賦予了他知識,讀書使他淵博,讀書使他通曉古今,懂得了治國之道。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代詩人的成長緣於讀書,讀書讓他豪情滿懷,讀書讓他立志報國,讀書讓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寫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詩篇,成為受後人稱頌的“詩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嬌子,他們工作於不同的領域,成長於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讀書。我無法保證讀書便可以成為詩人,更無法保證能成為總理,但是我可以保證在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收穫許多原來沒有的東西。

一本書,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此伴著這個人快樂地成長著,我想大概這就是書的魔力所在,這就是為什麼無數成功人士熱愛讀書的原因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讀書又怎麼能進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應該是心靈的充實和純潔,其次才是房子,車子和錢財。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競爭力,沒有一個文盲眾多的國家成為富強的國家。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浮躁到連書都不願意讀,猖狂到視讀書人為另類而不齒的地步,那這個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也離崩潰不遠了!從主觀上來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濫是讀書人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裡,哪些灰暗的書本中只有‘顏如玉’,或是‘黃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眾,推杯換盞整天喝得頭昏腦漲,天昏地暗者眾,而坐下來踏踏實實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者寥寥。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教師,平凡而偉大,-苦而又有樂趣。

你可以入睡前細細回味一天-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學生一天天的成長中體味事業的平凡而偉大,從中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蘊;你可以在學生細微的愛心舉動中,也可以在來自遠方的問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諦——學會愛……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我們常說,愛是教師的天-。不錯,做好教師,愛必須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顯-的愛,更需隱-的愛;有為學生取得成功而喜悅的慈母之愛;更有“恨鐵不成鋼”苦口婆心教導“差生”的嚴父之愛。因為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能喚醒一個沉睡的心靈;愛能激發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師的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屆的行為,而應該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愛心不息!

幸運的是,我就曾飽經了這份愛,國小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鎮上,而我們的學校卻在鄉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遲到過。記得那時經常下雨,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很容易滑倒,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要算是過一座獨木橋,那橋由兩根很細的木頭拼成,僅此而已。每縫下雨天,我們幾個膽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著過去,她知道後,就每天在上學時守在橋邊,把我們一個個背過去;她知道我們到鎮上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就幫我們購買了很多學習用品,誰需要就可以到她那裡去買;為了讓我們勤儉節約,她不怕麻煩開辦了小銀行……

今天,每當我想到這些,不免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我還自豪地講給我的學生聽。我想,她的這份愛不正是來自他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嗎!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講臺前的教師,我可能還不能被稱為師表,但每當聽到學生們深情地叫出“老師好!”時,我總會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是師表!”因此,我有責任盡一個教師的職責。

教師的愛心,不僅要表現在情感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求變、求新的教學方法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存在需要變革的東西,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建立起互動開放式的自信、自覺的教學途徑。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只有謙虛地、廣泛地涉獵,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識領域不斷擴充套件,才能永葆旺盛的施教能力,才能讓學生不斷感受到知識的力量。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必須提高教學效率。以最短的時間、最佳的方式、最簡單的途徑教會學生學習知識能力,是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而要做到這點,教師要不斷求得創新,通過改變教法之外,要讓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中學會學習。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暑假期間我認真讀了朱永新編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感觸很深,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引言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育是神聖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育的偉大使命是讓人們從無知走向睿智。從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雖說沒有多大的建樹,但也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總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寬廣、有正義感充滿愛心”,使每一個人能夠幸福的生活每一天,過自己認為幸福的生活!平平淡淡過一生不是我們所追求的,能夠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無怨無悔。

教育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使一個自然人變為社會人。全面發展,就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獲得正常、健全、和諧的發展,學生的腦力與體力、做人與做事、繼承與創新、學習與實踐同樣不可偏廢。人的身心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應該互相支援、協調發展。理想的教育不應該只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忽視美育和體育。思想不好是危險品,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學生髮展的基礎,非智力因素是學生髮展的動力。

教育更應該是全程的教育,立足於現在,著眼於未來,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亮麗的“底色”。教師應當體會生命的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肯定自己,教師應當是使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發展的引路人,根據學科特點,我要做的是增強學生體質,瞭解體育與健身的理論知識,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幾種健身娛樂的技能,培養他們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做一個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虛心學習,勤於反思,注重積累。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在參照他人中認識自己,在認同他人中改變自己,在懷疑他人中成為自己。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呈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那一種形式能產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為我們用來更好的因材施教,營造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是啊!每個人都有理想,更應該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並努力使夢想成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單從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師吧!在《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師”中,從八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理想教師應具備的理想素質。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要想做好教師職業,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有豐富的知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惟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更有所學、更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這樣才會永不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們要做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最近一直在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作者用很容易讀懂的話語講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貴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說明我們人作為子女或者家長身上存在的問題。正是自身的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和改善而影響了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處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簡單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沒有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當自己也成為一名老師的時候,能不能做到最簡單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為,尹建莉在第67頁引用了一句蒙臺梭利的話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我們常常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

“身教重於言傳”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時間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拿出的是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孩子的友善與平和呢?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我覺得要從自身做起,建立鼓勵的常規方式,用表揚和鼓勵來代替指責和批評,也許課堂上難免會有對事情的批評和指正,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需要被發現和被關愛。我覺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歸,迴歸當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洛克的全名是約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國資產積極思想家和教育家,

1632年出生於一個小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個嚴格的清教徒,內戰中站在議會一邊,他們父子關係極好,父親對他的政治態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響。1644年他入偉士敏士特學校受中學教育,那裡的經院主義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話》中反對機械的學習、反對靠文法學語文,就出自他的切身體驗。1659年入劍橋大學攻讀哲學、自然科學,深受培根和笛卡兒著作的影響,一度愛好化學和氣象學實驗。他喜神學,因無真正的職業性神職機會,轉而習醫,打算以醫為業。166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論》《論自然的法則》《論寬容》《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教育漫話》《論基-督教的合理性》《關於理解的指導》《自然哲學基捶。此外,他還為工業和殖民地事務委員會擬了一份《工作學校草案》。

洛克的治學觀點有唯物和唯心兩重性。他著重研究了認識論。他在他的《人類理解論》第一卷中探討了觀念起源問題。他認為,觀念和原則同藝術和科學一樣,不是天賦的。心靈原像一塊白板入一個暗室、一個空箱,或像一張白紙,其中沒有任何字樣、任何觀念。他的裝備和知識材料來自經驗。人類的知識都建立在經驗之上,發源於經驗。人類的觀念來源首先是感覺,此外還有反剩人類理解首要的機能是心靈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這是外在的物件通過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時所造成的,

讀書筆記大全

《教育漫話 讀書筆記》,他是一個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者,又是一個感覺論的二元論者。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見於《人類理解論》和《工作學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話》一書中。《教育漫話》先後譯為法、荷、瑞典、德、意等國文字,在這部著作中,他詳細審定了紳士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方法。這部著作,反映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要求,批判了當時英國的傳統教育,提倡較廣泛的、切合實用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並在體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建議。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許多具體措施有很多正確的成分。

讀書筆記:

一、健康的身體:健全的精神和知識的載體

有健康的身體方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於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

身體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不善於用心的人,決不能遵循正當的途徑;身體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當的途徑也決不能獲得進展。

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有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弱,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匯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變;從根源上引導一下,河流的終極流向途徑,就會截然不同。

我們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先有強健的體格。

第一件當心事,是兒童無論冬夏春秋,衣著都不可太暖。初生時,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樣嬌嫩,因為長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經受得起風寒了。

只有睡眠是兒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進兒童的生長與健康。

早起頂有益於健康。

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

孩子年齡增長,自由便隨之而來,無須永遠受人監護。這時,學校家長最要緊的是給孩子良好的原則與牢固的好習慣,這是最要緊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誡與規勸及原則的重申,無論如何反覆叮嚀,除非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飲食宜極清淡簡單,兩三歲前,應該禁止肉食。三四歲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與強壯的體制基礎也一定可以確切地奠定下來。

教育從愛開始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中,計算機程式用豐富的例項反映了學生積極、愉快、高質、高效的課堂學習,以及終端考試的優異成績,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的實質。教育依靠學生。他把教育深入研究到生命層次,別具一格鮮明地提出教育不會應控制生命而應激揚生命。走向生本教育體系的整個過程,也就是從控制生命走向激揚生命的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我遇到這樣的'困惑:當一個調皮的不愛學習頑皮的學生擾亂了課堂紀律,或者法律法規妨害了學校的規章制度,首先想不到的便是批評教育,及時這種看似而的具有針對性的批評教育往往收到的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內心似乎本能的有一種衝動控制該學生不再犯錯誤的想要,而忽視了該生平時表現出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比如幫老師倒一杯解暑的水,幫班級掛起撒落下來的窗簾等等,這些細節看似不足掛齒,但畢竟能證明該生並非一無是處。讀了《教育激揚生命》一書,我想,如果將“控制生命”轉變為用的規律。生本的方法是依靠生命,生本教育就是強調對學生生命力

量的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一種有益的學習,亦是對自我的一種提升。

理論上講,生本教育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構建了一個理想的藍圖,關鍵是我們困難如何克服現實中才的困難。面對個別特別調皮的學生,甚至思想上變得壞壞的學生,我們該如何順便激發他們,從而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進而“影響生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aoyu/epzp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