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精選17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精選17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精選17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作為語 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瞭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影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裡,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裡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訊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2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每個學期初,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訓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

一、 激發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一、 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遊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在理解“兒歌,”的含義。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複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遊戲。如“鬥”字的筆順,口令如下:“鬥”字怎麼寫?“鬥”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複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遊戲。

我覺得,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3

實踐中,課堂提問浮淺、隨意、瑣碎甚至無效,不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引發爭議,闡發觀點,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需要正確的理論性的指導。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可是,怎樣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啟用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十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另外,提問要儘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於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鑑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瞭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問,易形成分析的

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於學生整體感受文字,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

(五)創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於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可以提問“聯絡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得到獎勵時的感受?”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七)巧妙變換

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定一些懸念,當學生帶著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課堂提問不要只侷限於一個角度,採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八)體現“兩”度

所謂坡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個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

,但課後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穫,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造性的火花。

(九)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字特徵,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十)“節外生枝”

“節外生枝”教語文,也就是在研究文字的基礎上,促成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連結,策動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精神。“節”就是課內知識,“枝”就是

在聯絡課內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外生枝”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徵,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開掘出語文課程豐富的資源。可以從續寫情節、比較主題、評說思想、學科滲透、聯絡生活。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4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每個學期初,我都在認真總結上學期得失的基礎上,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狀況,制定教學計劃,並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了,需要教師把握好減輕課業負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我體會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為此,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範聽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訓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

一、 激發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一、 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遊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如在教學新課程“二年級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在理解“兒歌,”的含義。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注意特徵,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複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遊戲。如“鬥”字的筆順,口令如下:“鬥”字怎麼寫?“鬥”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複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遊戲。

我覺得,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5

實踐中,課堂提問浮淺、隨意、瑣碎甚至無效,不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引發爭議,闡發觀點,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需要正確的理論性的指導。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可是,怎樣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啟用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十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另外,提問要儘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於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鑑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瞭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問,易形成分析的

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於學生整體感受文字,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

(五)創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於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可以提問“聯絡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得到獎勵時的感受?”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說,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七)巧妙變換

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定一些懸念,當學生帶著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課堂提問不要只侷限於一個角度,採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八)體現“兩”度

所謂坡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個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

,但課後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穫,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造性的火花。

(九)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字特徵,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十)“節外生枝”

“節外生枝”教語文,也就是在研究文字的基礎上,促成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知識的連結,策動各種教學形式與活動形式再生成,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探究精神。“節”就是課內知識,“枝”就是

在聯絡課內知識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其他知識與問題。通過“節外生枝”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徵,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最大程度地開掘出語文課程豐富的資源。可以從續寫情節、比較主題、評說思想、學科滲透、聯絡生活。等角度設計拓展的問題。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6

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必須背過、必須默寫過,必須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薰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希望並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達到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於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環境採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於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內容都是符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內容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重點的把握,教師應該視情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應該有意的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內容,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裡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應該本著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7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8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作為語 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瞭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影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裡,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裡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訊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9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鑑於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必須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託,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後問題。這是我對課前預習提出的要求。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句子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步生字學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裡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採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複習範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優秀作文,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誌。讀後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週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記,每週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儘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採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後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願意去學。

有了寫片語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 ,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後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現在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0

做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特別是鄉村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啟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國小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為讀者做解答,為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後,一下子感覺很明瞭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國小語文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從閱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20xx.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燕子》是一篇經典課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並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讚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熟悉,但是對文字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時,我的課堂肯定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國小語文教師》推出了“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著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國小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國小語文教師》汲取。

《國小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靜下心來讀《國小語文教師》這本教育雜誌,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國小語文教師》為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1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九寨溝》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蒐集有關水鄉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的興趣,為閱讀打下伏筆。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2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瞭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影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裡,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裡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訊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3

說不寫的語文課似乎成了一種時髦,學生練就了一張巧嘴,卻留下了一隻笨手,要寫,就顯得非常痛苦,這是缺少鍛鍊的緣故。寫順了,寫慣了就不再覺得是一伯苦事,反而有一種寫後的酣暢淋漓的快感。筆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對寫的人來說是一種物化的思維的結晶!所以,愛寫,是習慣使然,一旦寫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思考的方式,那麼,語文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語文就成了一種素質。

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為了趕自己的教學進度,在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讀、去感悟的時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這猶如農民在晒乾菜時“節約了陽光”,而用烘乾的辦法一樣,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乾菜而已!

教師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應該做一個紅娘。當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的時候,教師應當將課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從而願意甚至主動地閱讀文字、開掘課文的內涵;當學生及時提供指導,讓學生與廣西深入地對話下去……如此教學教師就是學生喜歡的紅娘,而不是令人討厭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學習使學習本身失去了與生俱來的那種快樂、那種美妙的感覺。學習勢必成為一種附加的、外在的壓力。遊戲式的學習沒有功利性,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由的活動,有利於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沒有“遊戲時代”的童年,是殘缺的童年,是沒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們決沒有理由為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剝奪他們今天的快樂。沒有快樂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我們總是苦於無法瞭解學生,而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你就會走進那個神奇的繽紛的世界,才有可能讀懂兒童、讀懂學生。其實,無論到任何時候,文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都是無法磨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4

短短八天的培訓學習即使落下帷幕,在培訓的日子裡,我每一天的感覺都是幸福而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培訓的第一天,___局長在開班儀式上做了精彩的報告,從“明確培訓目的,充分認識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善於學習實踐,在提高自身素質上狠下功夫”、“錘鍊師德師風,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三個方面闡明瞭市局的意見,我聽完深受啟發,並帶著劉局長的講話精神和要求去認真對待培訓學習,受益匪淺。在此,我由衷感謝市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並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點滴收穫。

一、錘鍊師德師風,為教學工作掌舵

劉局長的精彩講話,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好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其次,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物件——學生。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妙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教育如果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只有熱愛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再次,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敞開心菲,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總之,只有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才能引導學生健康茁壯成長,老師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會上,劉局長表揚的一批優秀教師個人是我今後學習的榜樣。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5

20__年秋我有幸執教了我校第一輪新教材改革的實驗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學旅程,在這三年的從教中,可以說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穫。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把課標要求真正得到落實,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出現了一幕幕喜人的鏡頭,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

“喜人的日子裡意伴隨著憂慮”,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提高了許多,但是面對如今生活的現狀,又出現了太多太多的困惑。

1、隨著教材難度的不斷加深,班上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嚴重。一年級時對識字教學的學習,班級學生還可以每天跟著一同學習,在學校有老師的不斷複習鞏固,回到家中,有家長的輔導,學生的成績理想;但到三年級時,閱讀教學成了語文學習的重點,成績較好的學生能掌握其閱讀方法,自主學習,並且從中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但對於基礎差的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攔路虎”,不願多讀,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樣的問題,家長的素質不高,無法輔導,就這樣導致這些孩子無興趣學習,長此以往,學習便下沉,從而出現班級的兩級分化現象。

2、輔助手段欠缺,學生學習出現較大的困難。北師版的語文教材,適合在條件好的城市運用,對於我們貧困的山區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難運用的過程,學生知識不廣,接觸的範圍不大,對於大山裡的東西還比較熟悉,一提到山外的世界,他們就感到極其陌生,有時,老師所說的,孩子們還認為老師是在“吹牛”,他們不知道在美麗的海灘上還有新奇的貝殼,在浩瀚的沙漠中還有仙人掌的存在……如今,電教的條件較好,能充分地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輔助我的教學,但是在孩子們的心中,這是間接的事物,沒有親身的經歷,他們總是有一些“不相信”,同時,現在教材中,要求學生課外查的資料太多太多,學生回家沒有較多的課外資料,上網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就象是天方夜譚,這一切又得要老師想辦法解決,“鼓勵學生自主查閱資料,自主學習,”這一理念怎能得以實現?

3、教學內容較多,教學時數較少,完成任務太難。每一冊教材足足十二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包括三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其中“語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內容“日積月累”“暢所欲言”“筆下生花”“開卷在益”“金鑰匙”,可以這樣說,一個語文天地的內容比上三篇主體課文要的時間還要多,學生的“聽、說、讀、寫、練”都在這裡呈現。就拿如今來說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聲了,而我們北師大版的語文還在不停地“追課”。

4、學校的條件有限,學生的活動得不到落實。在新教材中安排著許多活動,如“到附近的工廠去參觀瞭解環境”,“到爸爸或是親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時間表,瞭解他們的工作的情況”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許多。學生不親自去活動,就沒有把活動得到落實,讓學生此時練習說話,就無從說起。

5、考試型別多樣,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績不理想。在課堂中,我們努力傳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把書本中“死”的知識化作“活”的運用,書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檢測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也許是學生的能力有限,傳統高分的影響,導致學生成績不好,受到家長的責備和不理解,因而老師也覺得壓力過大,有時感到無從施教。

面對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課改畢竟是一個新的話題,它總有一個執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避免不了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我想,即使困難重重,我總會勇敢地去面對,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故事、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6

20__年10月13日,我們來到了沂南雙語學校,親臨臨沂市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的現場,聽取了來自於市直和各縣區8位教師的課。各位老師用各自不同的姿態詮釋了自己心目中的高效課堂,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課堂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課堂綻放出絢麗之花。教師深挖教材,用新的教育教學,再次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生命的自主性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讓每一個生命在體驗中不斷地拓展不斷昇華。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三維目標有效達成。那裡更多的是心靈和心靈間的對話,智慧和智慧的碰撞。

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基地。人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是作為完整的人格而成長的,單純地著眼於認知活動與智力發展,人格是不能獲得健全成長的。“教師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他的工作物件是完整的兒童(學生)。”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而且要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一定發展,課堂成為師生共同表演的舞臺。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教與學的過程,又是情感的體驗過程。教師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學生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學,這樣的教學才是教師與學生真正需要的,這樣的教學更具有生命力。教學效果也不單純看升學率或就業率,更要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前景,是否具備長足的創業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真正激發生命的熱情,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體會更多、感受更多、發展更多。

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舞臺。教師尊重生命的獨特性,“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智力因素不僅僅只有一種,學生的個人情況也千差萬別,可以說是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教師要充分注意、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天賦、能力和興趣,為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體驗,讓上課讓學習成為令學生快樂和嚮往的事。例如有的學生性格活潑、口齒伶俐,就讓他們痛快地說盡情地講;有的學生性格沉穩,做事細緻,可讓他們在動手操作方面大展身手;有的同學善於溝通,人際關係良好,讓他們在合作性的學習方式中充分體驗快樂……這也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彩 篇17

半期工作在緊張而忙碌的過去了,回顧這半期來的工作,在“求真、務實、創新”的工作規範中,以課堂教革為核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並進行了期中檢測。從這次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紮實,今後在教學中要更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一、常規教學管理工作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寫、閱讀和作文能力的培養”,並指出“要十分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我認為,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方法。

基於這點認識,在這半期工作中,我力求把學法指導貫穿於語文教學的每個教學環節:備課、上課、輔導、批改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每教一篇課文,除了確定思想教育、知識目標外,還幫助學生領會、掌握或運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引導學生領悟、運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設計練習題和批改作業時也注意啟發學生掌握和鞏固有關的學習方法。

如:教給學生讀懂文章的方法。即:從識、解詞、釋句到給文章劃分段落、歸納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方法;從理解文章題目、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題、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方法。

以理解句子的方法為例,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大部分學生基本上明白了“一抓、二聯、三問、四想、五體會”的方法。

“一抓”:指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關聯詞、作者的表達方法等;“二聯”:指聯絡課題、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理解重點句含義,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方法; “三問”:指理解每個句子時都可以問寫什麼,怎麼寫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寫的方法;“四想”:主要指聯絡實際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五體會”: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意圖。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之後,我一方面在語文課上啟發引導他們運用,另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中鼓勵他們運用。從九月份開始,我每個星期要求學生寫作,體裁不限,內容多樣,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貫穿於文章中,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培養學生讀寫能力。同時我常常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二、期中檢測反思

期會考試工作,組織嚴密,採取專門試卷,集中監考,集中閱卷的形式,教師迎考積極,在考試中學生髮揮了水平,展示了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全年級語文平均分78.7分。從試卷分析上看,.教師認為試卷合理,較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

這次試卷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測試。試卷包括、詞、句、閱讀、作文幾個方面。既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檢測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做到題型多樣靈活,知識面廣,並蘊涵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於試題之中。從學生的考試結果看較難。

其次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策略。本此考試型別仍然是積累,閱讀,寫作三大塊,本次失分較多的是閱讀。閱讀題著眼於檢測學生閱讀方法與態度及知識面的能力,雖然平時已經注重給學生們在這一方面的練習與指導,但是練習得不夠紮實。從學生那裡瞭解到:有的是因為沒有接觸過的題目不會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細,理解錯題目意思。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及技巧。

最後是對教材的把握。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課文,實現向國中閱讀學習的平穩過渡。

三、改進措施

審視學生的答題情況,回想這半個學期以來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進:

(一)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點。今後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多給學生創設閱讀能力訓練機會,從而促進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興趣先導,注重積累。

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繼續加強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與鞏固。努力做到要求默寫的課文、會寫的生、詞語一課一清,每課的練習題一課一練一改!

(三)端正態度,培養習慣。

班裡多數學生缺少細心、刻苦的品質,馬虎、浮躁的學習現象嚴重。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aoshi/6dlw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