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通用26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通用26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

我用九天時間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在讀完後的第三天我就記不清作者的名字,還得專門查了一次:霍達,對,是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通用26篇)

《穆斯林的葬禮》背景置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奇特的經歷,不平凡的人世生活。

韓子奇、韓太太(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韓天星、楚雁潮……幾個不同身世背景的人聯絡在一起。

韓子奇,一生跌宕起伏,從孤兒到學徒,再到響徹北平的“玉王”稱號冠之首。隨後的戰爭摧毀了寧靜祥和的生活,也使韓子奇一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亂倫婚姻使他得到一個聰明乖巧的女兒,也使他矮了韓太太一截。由此,韓太太成為“博雅”宅內真正的主宰,壓抑著韓子奇、韓天星、韓新月……

一部書的字裡行間壓抑氣氛外溢,新月考大學、天星娶親、新月戀愛……一系列事件都在韓太太的操控影響下,韓子奇一次次的出擊,一次次的妥協,無人能去撼動韓太太的威嚴,她已不是當年那懂事、善解人意、溫柔的壁兒了。

楚雁潮,一個父親身份不明而在那特殊年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才華青年,與韓新月在理想上產生了共鳴,相互走近,燃出愛情的火花,無奈造化弄人,疾病使他們生死相分。

文章以樑冰玉的海外歸來,望著“博雅”老宅而徘徊不知進退何好開始,又以墓地黃昏楚雁潮在新月墳前一曲小提琴《梁祝》,樑冰玉佇立聽琴結尾。一個喪女,一個失去戀人,悲涼。

一部書反映出作者因生活在特殊的年代,有著特殊的經歷而顯現的特殊心理感情。後面幾篇文章《紅塵》《沉浮》亦有此表現。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

人生的舞臺,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受晝夜,無盡無休......

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數十年間的興替,命運沉浮糾纏把毫無干系的人的生命連在一起,發生在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書中主人公悲歡離合的背後是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碰撞,在如此背景之下,難掩作者在當時特定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與追求。曲終掩卷,悲劇收場,嘆奈何。榮辱興衰皆隨塵埃落下,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似。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樑亦清,原是回族琢玉藝人,醫生最新於玉器,因為精心雕刻的玉器受損而氣急攻心而死。樑亦清育有兩女:長女君璧和此女冰玉,他的徒弟韓子奇繼承師業娶了長女,日寇侵華,韓子奇攜妻妹來到倫敦,並日久生情,後又誕下一女取名“新月”,回國後,君璧難以接受事實,使冰玉留下女兒後遠走他鄉,新月日漸長大,戀上班主任楚雁潮,卻得不到家人同意,之後因病去世,彌留之際,才得知親生母親留給她的書信,感受到了真正的母愛。多年以後,冰月回來,站在已被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博雅”宅門前,卻發現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文章最後,也是最令我動容的地方“樑冰玉輕輕的走過去,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為一體,滿目雄渾的黑色,滿園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若無的”作者對景色細膩清新的敘述,將一位木器對女兒新月的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極致。月光下,樹影旁,是楚雁潮在拉小提琴,“如訴如泣”“如夢如煙”的琴聲述說著的是一個心碎之人對摯愛的深切眷戀,就像他所彈奏的琴曲“梁祝”一樣感情淒涼婉轉,每讀起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總是令人唏噓嘆惋,新月一生坎坷,當遇見真愛時,卻已身患重病,又因宗教不同和父母一代的糾葛而受到樑君壁的阻撓,習俗的衝突,觀念的衝突,離亂的悲歌,個體在命運的齒輪下身不由己的選擇造成了他們悲慘的局面。

作者霍達用冷靜的筆觸向讀者展現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這也是我不願再次看這本書的原因。宗教的傳統,愛恨的交織,在歷史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巨集大又哀傷的戀情故事,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是以往的仇恨,隔閡,留在心底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正如文末所寫的那一輪高懸於墨夜空中的新月一般。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飄渺。

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看透了悲歡離合之後,彈起的琴聲迴盪於天地之間,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3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說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

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形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可以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裡,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默默地,我流著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頭上都戴一頂小白帽,而女人則是頭戴黑紗,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說裡,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

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示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及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蕩氣迴腸,留下深沉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關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和新月的坎坷命運相比較,想想其實我們還是應該感到十分幸運和滿足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和平社會,有父母的疼愛,更有追求幸福的權力。當看到當新月在病榻上還念念不忘學習她所鍾愛的英文時,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現代人所要學習的地方嗎?人啊,是應該學會滿足,正所謂知足長常樂,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當看透了悲歡離合,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放棄看似重要東西。因為放棄更是一種美,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知足常樂的過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4

《穆斯林的葬禮》是霍達的代表作,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以她獨特的視覺,精巧的結構,大氣而優美的文學語言征服了我,特別是在文中塑造的韓新月的形象,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書中的女主角,韓新月,一個如花的年齡,還沒有來得及盛開,就枯萎了,怎不令人扼腕嘆息?記得有句歌詞,“天上有新月如鉤,地上有煙鎖重樓”,韓新月的一生就在煙鎖重樓中度過。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個形象,她年輕、美麗、聰慧、自信、堅韌,同時體弱,重病,缺少母愛,她有著自己的生活,有甜蜜有痛苦,有掙扎有抗爭,有著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還來不及實現,生命就被無情的拉上了帷幕。這是一個讓人不由自主愛憐的人,她在青春年華時逝去,留下無盡的哀思與悵惘。

新月是單純的,是明淨的,是敏感的,她的單純是那種一塵不染的單純,明淨是清澈見底的明淨,敏感來源於她高度的自尊與自信。新月不只是一個讓人同情的少女,難得的是新月身上還體現著真、善、美,並且她的內心深處也秉承了她親生母親的一些特色,即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新月是堅韌的,她的堅韌從對學業和愛情的執著中就可以看出來,她想考北京大學,不顧母親強烈的反對,並且表現出極大的自信,非北大不上。在這座燕園裡,產生了朦朦朧朧的的愛,絲毫不含任何雜質。新月崇拜楚雁潮博學,楚雁潮欣賞新月的純潔,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她天生麗質、冰雪聰明,熱愛美好的事物,也有純潔高雅的志趣。一腔純正流利的英語,一顆陶醉於翻譯事業的心,緊緊地將她與楚雁潮聯絡在一起。楚雁潮愛上新月,這樣一個生於亂世的孩子,卻能把高雅憂鬱,善良智慧結合於一身,簡直完美的像個女神一般。他們之間的愛沒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很長時間裡甚至不曾有過表白,卻又那麼真摯感人,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然而新月不會料到,一段美好的戀情才剛剛開始,便被迫戛然而止。

雖然她極力堅持用微弱的心力頂起了自己喜歡的翻譯事業,用柔弱的臂膀扛起了那份悽美的愛情,但新月那顆脆弱的心臟,終於還是經受不住世事的折磨與打擊!她嚮往巴西木,意志縱有巴西木般頑強,生命卻如流星般短暫。純樸善良、才華橫溢的新月時刻忍受著病魔的吞噬和複雜的家庭糾紛,終於結束了19歲的花樣年華,香消玉殞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從相遇、相戀的那一刻開始,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這一彎新月要到天國將楚雁潮照亮。於是她去了,一襲素衣,歸於穆斯林簡單的墳墓。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5

提起《穆斯林的葬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玉殤。是啊,在那隨珠和壁,明月清風的"博雅"大宅裡上演了多少讓人魂牽夢繞的情與事,在夜間那沙沙聲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兩代穆斯林是從這裡走向輝煌,也是從這裡走向衰敗。

我無數次的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嘆息,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正值青蔥歲月,亭亭玉立,她淺嘗愛情,不甘於獨臥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汙濁,秉持著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標,渴望重歸於燕園未名湖畔雕樑畫棟的備宅之中,於幽幽燈光下,深望著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淨如清泉的詩句。楚雁潮,26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於同對翻譯譯著事業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

一年後,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懷中,他們發現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而且還是一個臥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線,將新月與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著安拉的祝福來到世上,每天看著母親做齋戒,然而,回回是絕對不能與異教人結為連理,楚雁潮相伴著新月走過了最後一段人生,他只是給了新月延長生命的動力,他沒有奢望最最簡單的婚姻,他只想這樣守著她。然而,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著遺憾走了,她帶著無限希望走了,她帶著對未來的嚮往,對事業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麼還沒來啊……"我潸然淚下,她帶著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有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於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

當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何謂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此時,我多想質問,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悽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懷,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然而,這只是這部書的一小部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讓我遊蕩在兩代人之間,感動著兩段感動。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歷,韓太太的辛酸與無奈,韓天星的哏直,陳淑彥的賢惠,樑冰玉的倔強與遺憾…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淤血的城——北平與倫敦,我無法不說這篇小說的偉大。這曲哀歌既畢。

於是,人們虔誠的念悼: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6

禁不住友人的強烈推薦,終於翻開《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過去的和現在的,兩條主線並行描述,到最終匯合,揭開所有的謎底,感嘆作者的巧妙構思,令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讀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別說情節扣人心絃,果然是本好書呀。

再說說劇中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所以看的過程,心情略顯沉重。

最大的悲劇人物是碧兒,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嚴格恪守著穆斯林的教規。早年喪父,為了家業,嫁給了父親的徒弟韓子奇,碧兒不懂愛情,她認為教規最大,祖業最大,但是現實生活卻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因為時事的變遷,韓子奇娶了玉兒,並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邊,時刻提醒著她曾經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畢竟是胞妹的孩子,有著同樣的血脈,既愛又恨,複雜的情感,令新月對這個媽媽時常琢磨不定。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卻原來嫁給了一個漢人。她最在意的兒子天星,因為她的從中作梗,拆散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鴛鴦,非但沒有得到兒子的愛,卻只有兒子的怨恨。胞妹玉兒,因為她的不寬容,遠走他鄉,唯一的親人從此天涯兩隔。祖業“奇珍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裡——她不僅自己不幸,也給別人製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節的起因,一切因她展開。玉兒的遠走他鄉;天星沒有娶到真愛;當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孫得以抄家,抄走了韓子奇的畢生收藏,致韓子奇抱憾離開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隨著新月的離去成為最大的遺憾,令人唏噓不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7

這幾天在讀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以前聽到過“回回”這個民族,但是沒有把它和穆斯林聯絡起來,讀了小說後,我才知道了我們中國56個民族中有十個民族屬於穆斯林。

小說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母女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內結果卻又相互交錯的愛情悲劇。使我感受到穆斯林們一千多年來漫長而以艱難的足跡。同時也為人們那

種長期以來的民族意識,種族歧視而感到悲哀。

書中的燕京大學讓我羨慕讓我向往,韓子奇生命坎坷,他的一生都在為他的“玉”而奮鬥,讓人欽佩讓人心痛,可是他在愛情面前卻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讓人嘆息!就如同在他死時作者對他一生的總結:他自己,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什麼也不能帶走,只有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和永不可饒恕的深重的罪孽……。韓新月,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那樣早早的結束了,沒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沒來得及展開她理想的翅膀,就那樣悄悄的走了,最讓我動容的就是新月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了,在他們相識兩年來,共同以頑強的毅力和病魔搏鬥,執著的追求生命的價值,可最終還是逃不過疾病的魔掌。而這一切與新月的“父母”韓子奇和樑冰玉有一定的關係。樑冰璧則是一個讓人有點同情有點恨有點厭的人,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個悲劇人物。

故事的結局讓人回味無長,最後那個情節也很感人,樑冰玉和楚雁潮兩個人在墓地相遇,這兩個都是新月愛著的人,他們也都是最愛著新月的人,那種相對無語卻是無聲勝有聲。天地之間那久久迴盪的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8

我不喜歡這本書,她太壓抑了,讓我很難受。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看來,新月並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親和兩位母親。我並不喜歡玉兒,我覺得她自私,雖然她和韓子奇的愛情是在特殊的戰爭背景下結合的,但她後來確實太不顧自己姐姐的感受,明知道自己姐姐是個沒學識,沒事業追求,只知道以男人為中心的舊式女人,還搶姐姐的丈夫!這不是逼死她姐姐嗎?我看了好多讀後感,沒有一個為君壁說話的,也許在別人眼裡她是個愚昧的壞女人,新月間接死在她手上,但我覺得新月的死卻和冰玉脫不了干係,如果不是冰玉給君壁那麼大的打擊,君壁未必會那麼反對新月和天星的愛情。我總覺得君壁那次受的打擊太大了,畢竟是自己愛的丈夫和自己心肝一樣的親妹妹。哪怕放到今天,又有誰可以接受呢?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她回國沒錯,但她口口聲聲愛姐姐是怎麼愛的?姐姐問她置自己於何地,她說你是我姐姐,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現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親情時,可以隨時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時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誠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個年代,被丈夫遺棄是怎樣的下場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顧別人感受嗎?現在說姐姐和姐夫沒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時候不說沒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責任啊!當初結婚沒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毀了兩個女人!

下面是摘自另外一篇讀後感,非常鄙視,玉兒是大膽,大膽的新女性你可以去尋找別的愛啊!我就不明白,多少好男人啊,非找自己姐夫!過分強調自由了,藉口新青年新文化,藉口愛情就什麼也不顧了嗎!為什麼為愛的錯誤就都要被諒解!憑什麼啊!為了愛就肆意的傷害別人?愛情沒有錯!但我討厭一些人拿它當自私的擋箭牌!君壁我也不喜歡,但是迂腐落後不是她的錯,當初她父親不讓她讀書,她能怎麼辦?難倒我們藉口她無知我們就拋棄她,她就活該被男人拋棄?迂腐無知並不阻擋她的愛情啊,她也是真心愛韓子奇的。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著,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

最後,小號鯊魚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記不清了,多情不是錯,錯的是任情而為,明知道後果還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國到底怎麼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難倒真的讓韓子奇休掉君壁?以愛的名義?還不是一般的狠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9

寒假在家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記得當時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床上偷偷地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還因為開夜車看書給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可能是當時看得太快有些囫圇吞棗吧,《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書中的基調有些壓抑傷感,但情節卻引人入勝,你總想著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也成了我的一個讀書情結,每當有人提起它時總想再細細地看一遍。這次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第一個就把它放進了懷裡。回宿舍在週六的午後捧著書痴痴地看了起來。

雖然我是一個回民,但是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很少,我只知道作為回族人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戴著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北京有一條牛街,裡面住的都是回教人,還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定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前到-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裡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只有書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學生活的那一段,因為北京大學的校園就是燕京大學的故址,我對燕大校園的湖光塔影,還是熟悉而且有極其濃厚的感情的。

回來再講這本小說,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這“效應”之廣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還多,我就不必細說了!

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正在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雖然裡面有些刪節,我對此還是十分歡喜。我願意全世界的讀者都知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國十億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漢文寫出了一本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也讓我知道了更多關於回族的生活與常識,使我對得起自己是“回族”這個稱號。對於這本小說,在中國的言論和評價,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說“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0

《葬禮》中有兩處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寫,父親韓子奇在臨終時是半信半疑地念著“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兒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返顧地呼喚著她所愛的老師“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這兩幕不起眼的伏筆其實是在暗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著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雖說半信半疑,但是無法完全擺脫。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則已經大膽地衝破這道束縛美好愛情的枷鎖——伊斯蘭,將其徹底拋棄。

兩幕臨終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要表達的正是被她稱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進中的巨大的變革,回回民族要想發展,要想享受現代文明的主張如愛情之上等等,作者看來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而伊斯蘭又是回回祖祖輩輩守望著的信仰,在拋棄時必然產生強烈的鎮痛。回回民族在這場拋棄與守望互相沖突的鎮痛中獲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筆下,新月是為了改變回回民族陳腐的現狀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變革發展的最前衛的烈士——用生命換取美好的愛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變現狀

,像其他民族一樣文明先進,不受宗教的束縛,必須要經過犧牲,像火鳳凰一樣的死去,然後獲得新的生命。

這是作者的理想,她愛自己的這個民族,但她的愛法與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認為回族的發展壯大在於恢復回族人對於伊斯蘭的信仰,相反,她認為回族不像漢族等人那樣享受美好的愛情與所謂文明的生活,障礙正是伊斯蘭。因此這個民族要想獲得發展,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

韓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沒有完全的拋棄伊斯蘭傳統,但是他的伊斯蘭傳統已經有了動搖。

韓新月(代表著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經完全地拋棄了伊斯蘭傳統,義無返顧地走向她的理想。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拋棄伊斯蘭教的束縛,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1

週末無事,又把曾經給我以很大震撼的《穆斯林的葬禮》讀了一遍,即使六年過去,重新品讀,這本難得的經典之作仍然讓人心裡漣漪四起,難以平靜。

這是一本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情節構造跌宕起伏,感情描寫真摯動人,主題內涵現實深刻,讓人初讀後便欲罷不能的好書。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未曾翻開,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躍然於腦海,樑亦清的正直剛毅、韓子奇的有情有義、樑冰玉的敢愛敢恨、楚雁潮的浪漫溫潤,韓新月的純潔無暇,無不讓人印象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的內容主要描寫了老北京一家玉器商人的商海沉浮,以及這一家三代和圍繞他們的人們的恩怨、愛恨糾葛,從而表現了近代華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相碰撞所產生的一系列因果迴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副生動、激盪的民國畫卷。

這本書的結構比較獨特,分別以“玉”和“月”為主題,兩條主線同時進行,“玉”篇描寫主角韓子奇與其岳父樑亦清的商海經歷和主人公的愛情,“月”篇講訴主角兒女成長經歷和愛情旅程。

毫無疑問,書中人物的結局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樑亦清一生投生玉器業,結果卻因為玉而激憤而逝,韓子奇為一代“玉王”,最終也落得個事業失敗,愛情失意,愛女早逝的結局,還有韓新月與楚雁潮註定有緣無份的愛情,如此種.種,無不讀出作者字字含情,也句句泣血的悲劇性表達。

本書行文一氣呵成,同時書中人物命運時刻牽動著讀者的心絃,讓我們時而為之憂,時而為之喜,當最後書中人物的命運均已以悲劇收尾時,讀者積蓄的感情便如潰堤之水般洶湧肆虐,情不自禁的為他們的命運扼腕嘆息。

結尾的悲劇性還體現在命運的無常和諷刺意味,韓太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以及歷根深蒂固的習俗,竭盡全力阻撓自己兒女與漢族人的愛情,可以說,她兒女的愛情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釀成的,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她看作一個壞女人,她也不過是一個可憐人罷了,到最後他的丈夫道出了自己是漢人的真相,瞬間讓她崩潰了,所以,這個女人也值得同情。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讀之,對我們的心靈也是一次洗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2

《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以韓子奇的成長經歷為線索,一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情節展開,展示了人世間的冷暖、醜惡、親情、觀念等,啟發人們去思考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並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韓子奇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畫上的那顆有著什麼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

主人公韓子奇小時候是一個被師傅領養的孤兒,因害怕師傅拒絕自己編謊話說自己徒。後因長相英俊有對瓷器有著特殊的喜愛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裡當員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歡上了韓子奇,很快的發生了一場變故,老爺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預購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導致傾家蕩產。韓子奇為了重整店裡的事業,自願當賊人店裡的員工,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靠著新奇的技術打敗了他人,重振店裡的局面。韓子奇認為有責任管理產業,與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兒子天星。本該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場國家級別的戰爭不得不出國,二小姐從小就對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愛意,偷偷地跟隨韓子奇出國,兩人慢慢的產生了愛情並有了新月。戰爭結束回國後,二小姐沒有臉面見大姐再次離開了家出國。大小姐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新月很不好,韓子奇用自己全部寵愛著女兒新月。

韓子奇是一個好父親,經歷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語中活著,到臨死的時候終於說出了不是的事實。他的一生磨難重重,有責任感,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天星從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兒,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愛著妹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新月買了當時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選擇,充分展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大小姐同樣也是一個悲劇的代表,經歷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經營著一個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親的道路,堅決反對新月上英語學院就讀。星月在學校慢慢的與自己的老師發生了戀情,遭受到了母親的反對。新月從小就有心臟病,因父親遭遇車禍又再次引發,導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師也陷入了在他人看來不道德的師生戀,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愛,頂住世俗的輿論與自己的老師發生了戀情,體現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堅守自己的觀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於去面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有悔過的心,有對他人的愛,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3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巨集大又哀傷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著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裡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著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著,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有著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樑君璧為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著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樑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徵,卻漂泊他鄉;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著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著悲傷活著;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著提親……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說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後來瞭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民族主義、神祕主義和宗派主義並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為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後:‘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於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著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4

也許我和本文作者同是回族人,又因為她記敘的是一個貼切我們生活的回族故事,所以讀起來,感到無比輕鬆和親切.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

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回族人,更加信奉自己的宗教----我學會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

讀完後,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任務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子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在現實生活中,能無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聖人穆罕默德傳下的古蘭經裡的條約少之甚少曾經看國一點兒古蘭經,覺得很吃驚.那些傳統思想的條約,太嚴格了.和顯示生活相提並論,那我們的罪過可大了,不做禮拜.不分齋.連著最基本的都沒做到,怎能踏上前往聖地麥加的征途呢?

說到這裡,也不禁為做一個回民而自豪.因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聖人穆罕默德在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一百為名人排行榜中,成為人物.因為是他最初建立了伊斯蘭教,是他編寫了古蘭經,至今影響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緊密結合.因此,這個排行是名副其實的.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起義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鑑賞的一本好書.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5

案頭擺放了一個月的《穆斯林的葬禮》終於翻到了最後一頁,我目光貪婪地看完了最後一個字,終於合上了書。內心卻久久不能平復。

我閉上了眼。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整部小說的構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錯,最終匯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親,韓子奇。

他對玉的愛,讓他離開吐羅耶定,離開那條去聖地麥加朝聖的路,留下當樑亦清的學徒;他對玉器的愛,使得他和師父的大女兒璧兒的婚姻,成了理所當然。然而,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直到動亂年間,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兒一起去了英國,兩個漂泊的靈魂在患難中產生了感情,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可是這畢竟是一段不該有的感情啊!回國後,他無法面對等候他十年的妻子。最終放棄了愛情,沒有和玉兒一起去英國,玉兒也無法接受這個有瑕疵的愛戀,在韓子奇苦苦哀求下,留下了女兒新月,遠走高飛他寧可守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寧可瞞著女兒的身世,守著他心愛的玉和他心中的那一輪皎潔的新月。

他是玉王,他為了自己的玉得到了許多,卻又捨棄了許多,孰不知,他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月,是女兒,新月。

在她與她的老師楚雁潮剛擦出一些愛情的火花時,她的生命也在悄悄地流淌。這段愛,這段和自己的老師產生的愛,這又是不被允許的。可是這段愛,又是那麼美好,那麼純淨。當他們知道這段愛是一定會被死亡中斷的愛時,他們不怕了,不再隱藏自己的情感了,他們連死都不怕,何須隱藏。可是他們還是無法在一起,因為他們之間有一條大海:民族的差異。這使他們只能隔海相望,無法跨越。

當死亡來臨時,那飽含深情的吻,是初戀的吻,亦是訣別的吻。

死亡可以奪取性命,卻阻止不了愛情……

這本小說寫得很真實,好像故事就發生在我的眼前,讓我親眼目睹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快樂和痛苦,卻只能看著,無力改變這些愛情悲劇的結局。

幾代人的愛恨情仇,在新月身上消散。而新月也用她的愛,譜寫了一篇悽美的愛情詩篇,用她的生命為詩篇傳唱。

我睜開眼,撫摸這本書,相信這本書會伴我成長。

我抬起頭,彷彿看到了新月,她親啟紅脣,告訴我:“活著,還擁有著生存的權力,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6

月,韓新月,是女兒,象徵著純潔,善良,明淨。當他的愛情來臨的時候,他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了。然而它來了,來的那麼純淨美好,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然而和自己老師產生了感情,這又是不被允許的。不過他們不怕,什麼也不怕,連死也不怕了,更何況愛情的阻撓呢?要走的人是註定要走的,誰也留不下,這是她的宿命。她離去的時候,他那瘋狂的吻,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死亡可以奪走生命。卻帶不走愛情。

小說寫得很真實,無論是歷史,宗教,手工藝,還是人的感情,雖然有關很多歷史我都不太清,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瞭解,但是看完這本書,就是覺得很多東西好像就那麼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個葬禮,小到一塊玉。作者在後續中說“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從早到晚,又夜以繼日。我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經捨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的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還是要離開,一個又一個,排著對似的,不緊不慢的離開,悲劇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韓子奇身處英國倫敦時,給家裡寄去的那份信。說是一份信,卻也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我們還活著,你們還活著嗎?”還活著嗎……在那樣一個戰爭動亂年間,信竟然是這樣寫的,如此的問候,我心裡一陣淒涼,一滴眼淚往下落。

在這本厚重的書裡,可以看到兩代人的悽美愛情,看到愛情中的無奈與悲哀。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著的,但也因為愛著,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愛情到底是一種責任?或者說由責任萌發愛情?還是患難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點後所碰撞出的火花?怎樣的愛情才能不被時間遺忘?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7

一部葬禮,一曲悲歌,如泣如訴!

讀《穆斯林的葬禮》,感覺這是一場人間悲劇,一場跨越三代的悲劇

樑亦清一輩子兢兢業業,苦苦守著奇珍齋的名號。有著兩個天生麗質的閨女,樑君壁、樑冰玉,人名如玉。虔心向著麥加方向朝拜,最後卻未得到真主安拉的庇護,面對功虧一簣的寶船,口吐鮮血,含恨而去!

昔日的易卜拉欣,今天的韓子奇,不辱師命,保住了搖搖欲墜的奇珍齋,並發展到樑亦清生前所想不到的盛況。一場覽玉盛會,贏得玉王稱號,並抱得美人歸。誰知一代玉王,以後命運如此坎坷。為保住那比他生命還要重要的玉,忍受與妻兒十年分離之痛;在倫敦與樑冰玉的結合,又欠下一生無法償還的情債;婚姻不幸之恨,老年喪女之痛,對兩個女人心存內疚之苦。最終落了個玉損人亡的結果。成也玉,敗也玉!

韓新月,天生麗質,聰慧過人。雖無衣食之憂,卻有著外人無法理解的痛楚:她感受不到母親的愛,她疑惑照片上的母親是那麼溫柔可親,現實中的母親卻如此冷淡無情。雖如願走進北大校園,徜徉於未名湖畔,還未好好享受汲取知識的快樂,卻被病魔纏身。在病中與老師楚雁潮的相戀,給了她繼續存活下去的勇氣,卻無法戰勝殘酷的命運。臨死之際,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迷:自己的母親、照片中的母親竟是樑冰玉,是自己一直認為漂流海外的小姨!十七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也算是一種安慰。可遺憾的是等到生身母親來找她時,她已在墳墓中安息了數十年。

樑君壁、樑冰玉、韓天星,他們的人生又怎麼不是一出悲劇呢?如此多的痛楚不幸集中於這一家,卻讓人感受不到刻意做作之假,給人的只是一聲聲嘆息。一出穆斯林的葬禮,一出悲劇!相信這一不幸的穆斯林之家,定能在天園相會,那裡再沒有痛苦,畢竟前生受過太多的苦,那裡再沒有不幸,畢竟前生遭遇了太多不幸。天下非主,唯有安拉!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8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瞭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在現實生活中,能無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聖人穆罕默德傳下的古蘭經裡的條約少之甚少。曾經看過一點兒古蘭經,覺得很吃驚。那些傳統思想的條約太嚴格了。和現實生活相提並論,那我們的罪過可大了。不做禮拜,不分齋,連這最基本的都沒做到,怎能踏上前往聖地麥加的征途呢?說到這裡,也不禁為做一個回民而自豪。因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聖人穆罕默德在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為領先人物。因為是他最初建立了伊斯蘭教,是他編寫了古蘭經,至今影響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緊密結合。因此,這個排行是名副其實的。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俗話說:“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文學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說來如何讓自己更具文學修養和文學素質,是一個仔細考慮的問題了。就當下來看,當然理應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現在的每一步,從而使自己以後的人生走的更加從容和瀟灑!擁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著,還擁有著生存的權力,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19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定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敘描繪,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

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前到--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0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著悲劇的美感。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有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借鑑與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認識霍達,是從語文課本里的名著引讀開始的。

那時還在應付緊張會考的我,便對《穆斯林的葬禮》有著由衷的好奇。終於,會考之後,慢慢舒緩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書店,不匆不忙的買下了這本書。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築的畫面,下面的印刷體打著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黑體字,簡單而又透著莊重的氣息。暑假連續幾天的綿陰小雨,使我徜徉於書海中,讀完這本書,一種肅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裡,在灰色磚牆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裡,傾情的演繹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六十年間的興衰存亡以及糾纏交錯的愛情悲劇。

天生聰穎,為報師恩的韓子奇娶樑君璧為妻,事業之路蓬勃發展,最終成為北京的“玉王”。抗戰爆發期間,他與樑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展。在二戰的硝煙之下,韓子奇與樑冰玉竟萌發了愛情,韓子奇從前只知道事業,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麼是愛。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們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透露著纏綿。已近中年的韓子奇與樑冰玉相愛了,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許這是一段不令人許可的愛,也許他們的愛被天下人廣為嗟嘆,也許韓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縛終究沒能約束他。其實,我很讚賞他們的愛,雖然我不懂什麼是愛,也沒經歷過愛,但是我知道,在愛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塵都是無法阻擋愛的。

儘管是兩代人,同樣不會阻擋愛情的萌芽。

新月就讀於北大,對於一個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女來說,也許還不懂什麼是愛。可是楚老師卻是對她情有獨鍾。當愛情悄悄到來時,一切話語都如此蒼白無力,心裡也是一片茫然。之後,楚老師毫不顧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試想當時的場景,新月那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一絲絲的純真與無知,當聽到這番話語時,她是何其的激動與忐忑不安,“老師,我們這是……愛情嗎?這是愛情嗎?

當然,無論新月是否接受,這段愛情始終無法走到歲月的盡頭。他們美好的愛情被韓太太阻止了,僅僅只因為楚老師是漢人,想想都令人無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封建的束縛,世人的眼光,就連身份背景都可以成為愛情、婚姻的絆腳石。更何況他們的關係令人無法揣測。在我眼裡,他們雖是師生,可卻不是師生戀,他們的愛情超越一切,超越的過概念,可沒想到,始終沒能衝破封建束縛的大牢。

他們的愛情是樑君璧無法想象的,她無法體會愛,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註定了的,這也是她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韓子奇與樑冰玉,楚雁潮與新月,他們的愛是無比純潔的,是對抗封建束縛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頭說說這部小說,讀這部書,猶如在讀《巴黎聖母院》,奧妙無窮。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本書,情節的轉折,文筆的流暢,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後值得學習與深思的。也許我沒有多麼華麗的文字,豐富的辭藻,但是這部書讓我懂了許多,起碼懂了什麼是愛。今後,對父母要愛,對老師要愛,對同學也要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著悲劇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1

今天剛看完《穆斯林的葬禮》,說真的,我很少對哪一本書有書面上的評價。剛接觸這本書時大概是一個月多前,看了這麼久終於看完。其實我知道自己看書慢,也沒有想過這個學期能夠看完這本書,但它又無時無刻不在勾著我的心,讓我覺得自己就生活在那個時代,遠離現實的紛擾。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任何事物都持一種悲觀的態度,於是,那些好的、壞的,漂亮的或是不漂亮的事,都會在心裡烙下痕跡而又怎麼也抹不去。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讓我哭了好一陣子,我把自己置身於整個故事,可現實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將我無情拉回。我總是為他們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的書本常常被眼淚打溼,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痛哭一場。我已經捨不得和裡面的人物分開,當我看著作者把他們一個個送離人間,我被生死離別折磨得徹夜難眠。或許每個人對這本書的理解和看法不同,我也不想提出誰的觀點掃我的興,我不是聖人,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同意我的想法。本來我打算按照我計劃讀完這本書後繼續我的閱讀,可是,這本書裡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感到那麼親切那麼溫暖而又……那麼陌生?我想我是嚮往那種生活的,即便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那麼崎嶇不平,可他們都擁有過幸福,擁有過愛,這就夠了。

或許在死神面前,我們永遠只若一隻螞蟻般,永遠都只是一擊就垮,但也都是幸運的,因為人畢竟經歷的高潔,純淨,完成了自己對心靈的冶煉過程。於是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閱讀,獨自享受現在所有的感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上畫的那顆有著什麼左心房,右心室的心臟,而人應該那樣的大寫的“人”,擁有感情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2

孤冷寂靜的夜空,冷豔刺眼的雜星,無力垂掛的殘月,碧綠如水的玉片閃耀著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塊碎了的美玉。樸素神聖的葬禮,將那一段纏綿悽婉的愛情永遠地埋在了幽幽松林下那片黃土之中,只留下一個淒涼的身影。那《梁祝》的娓娓笛聲是在傾訴心中的思念,還是在無力地痛哭?

穆斯林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讀完,已無數次地淚眼婆娑,心中無數次地哀嘆,無數次地質問,最終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只有無奈地任憑心中潮起潮伏。也許,悲劇總是唯美動人的,尤其是愛情悲劇,總是能惹得人為之淚垂。

悲劇之一——現實的愛情不該幻想著浪漫

樑君璧,她與韓子奇之間是基於三年朝夕相處的親情後,又經歷了三年“背叛遺棄”,而又重聚的剎那產生的火山爆發式的愛情。她需要他,那個破碎得只剩下三個女人的家需要他。他韓子奇從流浪而來,為了報答師傅的收留、授藝和養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則視他為困苦時可以依靠的寬厚得肩膀,落魄時能夠重振家業的脊樑。他與她結合了,現實的結合。她的決定沒有錯。雖然她是個穆斯林,雖然她有了堅強的依靠,但她的身上清晰地散發著作為長女——中國式長女的特有味道:成熟,穩重,能堅忍地撐起一個家庭。少年喪父讓作為長女的她過早的成熟。她穩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掛起了奇珍齋的牌匾。她,是個賢良的妻子,同舟共濟讓他們的愛深厚、純淨,讓這個穆斯林的琢玉世家由衰敗而興盛,讓千千萬萬在水凳上琢了一輩子玉,也同時受了玉器商人一輩子剝削的民間的巧手藝人們重又獲得世人的尊重。

如果她安於這種現實的愛情,亦或只是親情的話,那麼,即使是動盪的局勢造成的親人的離散,甚至是丈夫與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夠尊重和預設的。悲劇就在於她太愛子奇,這穆斯林最忠實的教徒,在這現實的愛情中做的卻是浪漫的夢——夢想著自己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遠只有她一個。卻不知子奇從來對她只是兄長對妹妹的關愛,只是“長子為父”傳統家庭觀念下一個男人的責任。他們的結合,在她是一種愛情的發展,在他也許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

丈夫漂泊海外十年,她在家裡帶著兒子支撐著,堅守著,期盼著。她以一個女人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激發的堅韌度過了那十年。因為,她心中有夢。然而,當日夜思念的“奇哥哥”與不懂事的妹妹玉兒攜手站在她面前時,她慌了。更令她不可饒恕的是,一個是自己的丈夫,一個是自己的妹妹,他們竟背叛了自己,不僅心心相印,還有了骨肉——那個可憐的女孩新月。她怎甘心?女人哪,真是奇怪的動物。當她作為長女時,面對家破人亡的慘境是那麼的沉著堅強;當她作為妻子時,在操持家務和協助丈夫創業中是那麼賢良幹練。可如今,作為一個女人,她卻是再也不能忍了,是再也忍不住了。同為女人,我發自內心地同情著她,為她抱屈,替她悲痛。為了維護這個家,你咄咄逼人趕走了親妹妹也就罷了,可為什麼連個孩子都不放過!怨恨真是條毒蛇,它借這個原本善良的女人的手逼死了新月,那個親妹妹所生的孩子,喊了她一輩子“媽”的那個純潔美麗,剛剛嚐到愛情的甜蜜卻永遠的失去了的孩子。怨恨真是條毒蛇,它竟讓她親手破壞了兒子天星的婚姻,毀了兒子一生的幸福,它也催促了她曾經深愛著又用一生憤恨著的韓子奇之死。

她的人生註定只能遵從現實的殘酷,可她卻偏偏執著地追求心中的浪漫。最終,只是演繹了一場悲劇,一個家庭,兩代人的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3

“下雨了,火車經過的地方。我在看書哦。”

“是《穆斯林的葬禮》嗎?”

“嗯。”

“看我的書,要寫讀後感的哦。”

“好啦,小傻瓜,我會寫的。”

——小傻瓜和大笨蛋的對白

一直答應小傻瓜,要寫一篇《穆斯林的葬禮》的讀後感,字數不少於500。雖然小傻瓜不提這件事了,但她一定還放在心上。我也是。現在能夠答應她的事情,我都會去做,只是會需要一點時間。

在寫這篇讀後感之前,需要解釋兩個名詞,愛情和生活。

愛情是一種愛,與僅僅由性需求或性慾產生出的情感不同。世間值得稱讚的愛,是那種單純的愛,因為稀少而顯得彌足珍貴。

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廣義的生活包括日常生活行動、工作、休閒、社交等職業生活、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穆斯林的葬禮》正是從愛情與生活的諸多矛盾入手,緊湊地展開一個家族三代人之間的命運糾葛。

小說中的人物活得都不幸福,在道德、種族、倫 理面前,他們的愛情都得不到祝福。

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又有多少人會為這樣的權利努力爭取,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韓子奇掙扎了一下,但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他最終仍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他不管自己曾經的諾言多麼偉大,不管他和冰玉曾多麼至死不渝地相愛,他選擇了欺騙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謊言,因為謊言更容易說出口。

冰玉的敢愛敢恨在小說裡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她因為扮演了第三者的角色,而受到了道德的懲罰。其實愛情和思維一樣,受不了任何的禁錮的。在愛情面前,道德會變得蒼白無力。

新月的寬容單純,最讓我欣賞。之所以特別欣賞這個人物,多少是因為小傻瓜的緣故吧。其實,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就在小傻瓜的身上發現了這樣的品質。

很多人會感嘆,世間沒有真愛。當真愛來臨的時候,人們都幹了些什麼,嫉妒、譴責、毀滅。愚蠢的人總是想方設法,將本該幸福的事物化成悲劇。似乎美好的東西總讓人仇視、嫉妒,似乎悲劇更能永恆,更能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小傻瓜是太單純了,單純得有點傻,在她眼裡就沒有不好的人和事。從校門出來,也快一年了,誰騙她,她都會相信。說愛她,她相信,然後很幸福;說不愛她,她也相信,然後便會哭。

這樣性格的小傻瓜,誰還忍心去傷害她呢?

小傻瓜,如果我們只是笨笨的兩隻老鼠,不惹人注目,也許能夠享受到生活的平靜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4

曾幾何時,懵懂的我以為只有聲情並茂的電視劇才能夠讓我哭泣,只是用文字鋪陳的情節並不是催淚彈,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後我才發現我的觀點是那樣的浮淺。每一個跳動的旋律,每一個曲折的情節,每一個引起共鳴的描寫,都深深地讓我的心溶化了。

霍達用她那細膩的手法,豐富的情感世界勾畫出了兩代人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詮釋。天星對新月的手足之情是那麼地令人羨慕,他想時時刻刻地保護著新月,不想讓她再受苦了……韓子奇的愛女情結更是別提,新月就好像是他的精神寄託,為了她,不惜拿出了他一生的至愛——玉,去交換女兒的未來。淑彥和新月的友情也是那麼的讓人感動,雖然她們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她們的友誼之果卻沒有變質,這正是我最最欣慰的,也引起了我的無限遐想。

也許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老的話題吧!新月和雁潮的愛是那麼的悲壯,那麼的震撼人心,也許新月是苦命的,十九歲就結束了她的美妙人生。但她卻又是幸福的。因為她得到了真愛,雁潮的愛,像火,給了她生的動力;像風,給了她無限的憧憬;像海,給了她依靠和寄託。她們兩個人“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真是太美好了。現在想來,也不能完全地責怪韓太太,雖然她很可惡,盡力地想要拆散他們,正如她拆散天星和小容子一樣,可是也就是由於她這樣,我才更加地能夠感受到新月和雁潮的愛的真切,愛的偉大。可是,“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雁歸有時,潮來有訊,唯有明月不再升起”太令人傷感了,太令人心碎了,唉,新月,雁潮。

另一個詮釋著愛的意義的就是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愛情。他們的愛衝破了世俗的枷鎖,打破了世俗的眼光,讓我更加地領悟到愛的力量的偉大。但是稍有瑕疵的就是韓子奇最後的退縮,也許這樣的形容他不夠準確,因為他肩上的負擔太重了,超過了他的負荷吧!唉,渺小的人呀!

我的字真是太齷齪了,我表達不出內心的感受,我表達不出內心的衝動,我表達不出內心的激動。唉,我的《穆斯林的葬禮》,讓我再細細地品讀你吧!歌頌你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5

輕輕撫過書的封面,望著上面那一彎古老的殘月,用一種莊嚴的心態去感受那來自心靈的呼喚……

新月,這是一個讓人聽起來多麼恬靜的一個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個很嫻靜的女孩。她在別人眼裡或許幸福得無可救藥,彷彿幸運女神只光顧她而已,可有誰知道,她將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幾多風暴,也許這是一種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於一個穆斯林家庭中,註定這一生會是一場悲劇——嚴格的家訓,父親、母親和大姨之間的愛恨糾葛,使她在很小時便失去了母愛,她也只是曾經擁有過,在那個不懂事的孩提時代……

她有一個好哥哥——為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她快樂,他不願看到妹妹不開心,總是在背後默默地保護她、呵護著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師,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他們之間的緣分由一首《梁祝》緊緊地連在一起,那悽美的旋律久久迴盪在兩人的心海之中,他們不正是那翩然翻飛的蝴蝶嗎?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風雨露中暗香瀰漫,恰似一闕天籟之音,在龐雜的年歲中詮釋真純;誰料想這蓓蕾未曾開放便將凋落,那和聲未曾揚起便戛然而止。她剛剛觸碰到的愛情夢想,卻被宿命硬生生擊的粉碎。

老天是這樣的公平,公平得讓人難以接受,新月,這個可憐的姑娘,上天賜予了她美麗、才學與聰慧,卻相應拿走了她的母愛,生命與幸福……她本該是世上最幸運的人的——她有過人的聰明,美好的家庭,即將到來的甜蜜的愛情,可這一切都因為老天的公平而破滅了……

直到合上這本書,心仍在兀自顫抖。我實在無法相信,那輪純潔、無暇的新月會悄然隱沒於暗夜,池中水依然輕薄盪漾,水中月卻已隱匿無蹤;那如花的生命會那樣瞬間凋零。花香還在鼻前飄飛,可香源卻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800字 篇26

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穆斯林的葬禮》

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自己畢竟完成了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的後記中這樣寫道。第二次讀《穆斯林的葬禮》,我依舊會淚流滿面。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似乎在這本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裡有了答案。它充滿了悲劇的美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故事。霍達以她冷峻的文筆,勾畫了一群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終掩卷,蕩氣迴腸,嘆一聲玉器世家,唱一首人生詠歎。這部小說中人物的命運似乎都是悽慘的、不幸的。但是在這裡,我不想寫玉王韓子奇奔波一生、操勞一生的苦難與艱辛;我不想剖析虔誠的穆斯林信徒樑君璧的專制與自以為是的鐵血手腕;我不想訴說天星為了顧全大局而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的黯然神傷與無奈······我只想靜靜記錄那段在渾濁空氣與喧囂世界中滋養出的雖悽美卻刻骨銘心的愛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的很早,也可能貯存的很久;它可能成熟於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並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於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吉爾伯特說,愛情是一個平臺,上面聚集著形形色色的人。而楚雁潮與韓新月是這個平臺上最純潔的人。他們的愛情平靜而美好,沒有半點銅臭氣、沒有絲毫雜質。只是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終於走到了一起。楚雁潮說,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塊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他們愛的深沉,愛的強烈。然而,兩個家庭卻橫衝直撞進了兩個人的愛情。人無法改變命運,而命運卻在改變著人。兩人一回一漢,無法通婚,家庭成了愛情的附庸。即使如此,他們對愛情仍舊至死不渝。愛情是偉大的,但它終究無法與強大的死神相抗衡。新月終究還是在心臟病的折磨下死了,帶著對親生母親的思念,帶著對楚老師的眷戀,帶著對光明的渴望,在一片漆黑中與愛她的人永別了。從此之後,她絕不可能從事她鍾愛的事業,絕不可能再與楚雁潮一起漫遊美好的人生。每次讀到這裡,鼻子都會很酸,淚水打溼的不僅僅是書頁,還有那顆感性的心。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我的文筆很拙,總是言不及義,不能很好的將這本書中給人感動、惹人落淚、引人深思、予人震撼的場面再現 亦或是傳遞精髓給你們,對此,我深感愧疚。

故事的結尾,在回民公墓旁,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中年男子拉起了小提琴,是那首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的新月最喜歡的《梁祝》,述說的是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在我看來,那也是他們的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dushu/rwpz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