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精選5篇)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精選5篇)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 篇1

寓言是文學世界裡的一顆寶珠,可以指引人們向真理的海洋前進。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精選5篇)

今天,讀完《伊索寓言》我深有感觸,它以精煉風趣的寓言來告訴人們人生的道理。比如,《龜兔賽跑》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加油;《狼和小羊》告訴我們對待壞人,不能只講道理,而要學會鬥爭……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赫爾墨斯神像和木匠》。

這個小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木匠很窮,他做了一個赫爾墨斯神像。他每天誠心誠意的上供,懇求自己大富大貴,但他越來越窮。於是,他就生氣得把神像摔到牆上,神像的頭斷了,裡面流出了金子。木匠急忙把金子拾起來說:“唉,依我看哪,我覺得赫爾墨斯你既自相矛盾又不可理喻。因為,我拜託你的時候,什麼好處都沒得到。可現在我砸了你,卻一下子大發橫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求人不如求己。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正確看待他人,不要一味地依靠別人,自己不動手不動腦。不能過分地抬高他人而讓自己產生畏懼心理。不能讓理想在現實面前打敗仗。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想要完成一件事,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獲得成功。不能抱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定要腳踏實地。愚人不應魯莽大膽,君子不宜懦弱膽怯。這樣,人生的美好時光才會到來。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每次上班會課都意味著要上臺發言,而且老師每次都按學號隨便抽人。這不,班會課又來了。幸好老師沒有抽到我,我的內心暗自慶幸。那位被抽中的同學上到講臺發言,聲音響亮,一點也不害怕,十分自信。同學們都給予他羨慕的目光,老師也向他投向誇獎的目光。這讓我也很動心,我也想上臺去展現自己,接受大家的掌聲。我坐直了身子,舉高手,希望被老師抽中,可是這並沒有讓我如願以償,“鈴,鈴,鈴……”下課了。我很後悔,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不敢舉手,這麼懦弱呢?我暗自下定決心,下次,我一定要上臺發言。

“鈴,鈴,鈴……”,班會課又來了,不知道為什麼,這節課我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懦弱,這次的我顯得很興奮。等老師要同學發言的時候,我抬起頭,把手舉的很高,望著老師,希望自己能被抽中。真沒想到,老師真的抽中我了。我拿著稿子大方的走上演講,但面對同學們,我內心有些害怕,手心冒汗,臉也紅了,全身發熱,腿有點抖動。這時,我想起了林海音的父親對女兒說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行了”。我覺得他說的不錯,只要我勇敢的戰勝懦弱,勇敢地跨出這一小步,就相當於我在成長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我什麼也不想,拿著稿子,大聲地講出了自己想說的話。這時,老師和同學給了熱烈的掌聲。我很激動,也很開心。

從這以後,我有了自信。將以前那膽怯的心理拋到九霄雲外,積極踴躍發言,學習也隨之有了明顯的進步。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 篇2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書,叫《伊索寓言》在這本書中,全是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但是,每個故事裡都講著不同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龜兔賽跑》。

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嘲笑烏龜的步子慢,但是,烏龜笑了,說總有一天它會贏兔子,它們開始了比賽,烏龜拼命地爬,一刻都不停止。而兔子卻一個箭步衝到前面並一步當先,看著烏龜拋在後面,兔子心想,比賽太輕鬆了,自己先睡一覺也能贏。它坐在樹下睡著了,烏龜卻堅持爬行,它慢慢地超過了兔子,成了冠軍。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道理,穩步向前者,往往能獲得最終勝利!

現在,你們想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嗎?告訴你們,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哦!

我們班的同學都會踢毽子並且能踢好多,而我,只能踢幾個,有的同學就笑我,說她一次比我幾次都踢的多。我就暗下決心,就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踢毽子,久而久之,堅持不懈的努力換來了好的結果!現在我一次都能踢好多,再也沒人小瞧我了!我為自己而自豪!

上面的事情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 篇3

今天,我在《伊索寓言》中看到了兩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小故事,它們是《放羊娃和狼》和《兩隻青蛙》。

放羊娃和狼主要內容是:

從前,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放羊娃,他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看照著一群羊。

有一天,他覺得很沒意思,很無趣,就三番五次的大叫:“狼來了!狼來了!狼來了!”一連叫了三次,驚的全村的百姓都紛紛跑過來幫忙,而他每次都要讓鄉親們白跑一趟,還取笑他們愚蠢。

有一天,狼真的來了!

放羊娃好害怕,驚恐的高聲呼喊:“狼來了!狼來了!狼來了!”

但是,一個前來幫助的人也沒有,鄉親們再也不理睬他了。

於是,狼就肆無忌憚的把放羊娃的羊吃光了,還把放羊娃也吃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慣於說謊的人,即使一時間說了真話也會被認為是在撒謊,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不說謊的好習慣!拒絕撒謊!

兩隻青蛙內容則是:

兩隻青蛙做了鄰居。

其中一隻青蛙生活在一處偏僻的深水池裡,遠離公眾的視線:另一隻側住在鄉間大道上的被雨水衝出的一道水溝裡,溝裡只有一點點的水。

住在水池裡的青蛙勸它趕快搬家,並且邀請他來自己的家住,說那裡即安全又有豐富的食物,它們會生活的很快樂。

住在水溝裡的青蛙說搬家太麻煩,不願離開自己住慣了的地方。

沒過幾天,一輛大卡車行了過去,把住在水溝裡的青蛙軋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執迷不悟往往會自其滅亡,不要像故事中住在水溝裡的青蛙一樣,自取滅亡!我們應當理智的分析自己的處境,選擇有利的方向。

這本書中還有好多的故事給我啟發,讓我受益終生,我喜歡這本書!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 篇4

寒假裡,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深受感觸。從書中一個個簡短的故事中,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很多道理。

《兩隻青蛙》的故事告訴人們想問題要周全;《烏龜和老鷹》則說明人們做事要順其自然,不能勉強;《馱鹽的驢》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光想著只走捷徑,要學會腳踏實地!

在眾多寓言故事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蚊子認為自己能夠打敗獅子,去和獅子比誰更厲害。它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挑戰。它飛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臉上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可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沒想到的是,它一不小心飛到了蜘蛛網上,被粘住了,蜘蛛飛快地捉住了它。在臨死的時候,蚊子悲嘆道:“我雖然戰勝了強者,但卻被弱者所消滅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戰勝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但是有時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的。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受到像蚊子一樣的懲罰。

反思自身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始終自認為我的數學在班裡是數一數二的,但是考試分數卻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100分,有時候卻忽然降到了90分。過去我一直弄不清是什麼原因,讀了《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我明白了,是因為驕傲的心在作怪。這次考了100分,覺得題目很簡單,自己都會,以為下次自己一定也能考100分,放鬆了警惕,複習題目也就粗心了,所以成績下降也是必然……

《伊索寓言》真是本好書,閱讀其中故事,使我受益匪淺。現在,對比語言中的“人物”,聯想到自己,我認識到了自身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和不足,向著人生美好的目標勇往直前!

《伊索寓言》七年級讀書體會 篇5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衝突。一切人事上的關係,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裡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裡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裡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捱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隻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物件。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臺。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髮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麼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隻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乾淨,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裡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寓言裡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dushu/pjlw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