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通用16篇)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通用16篇)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

今天,我整理書廚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四世同堂》,書已經有些破損,紙張也泛黃了。我想:這本書真舊,肯定沒什麼好看的。便把它放了回去。可是,我轉念一想:要是不好看,爸爸怎麼還會收藏那麼久?想著,我便隨意翻了幾頁。一開始,覺得書裡出現的人太多了,根本就讀不懂,後來,我一頁一頁的看,終於發現了它耐人尋味的地方。《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發生的故事。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通用16篇)

主人翁是一戶生活在小羊圈衚衕裡的人家和他的鄰居們。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衚衕,但那裡面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卻足以代表那個時代全中國人民的不同心態,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害得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 在這本書中,老舍先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也表現出了人們那濃濃的愛國情。但是,讀著讀著,我又不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一個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泱泱大國會被日本侵略?我覺得,正是因為像大赤包,祁瑞豐這樣的人太多了,祖國才會被欺負,所以,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同時,也是愛我們自己。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幸福,但依然不能忘記愛國。我們可以好好學習,建設祖國,可以隨手撿起廢紙,保護環境,也可以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將它發揚光大……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2

工作生活之餘,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囫圇吞棗地看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這篇小說給我最直觀的一點感受就是,那時,北平人生活及其艱難,幾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現在,祖國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兩邊對比,天壤之別。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靜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呀!國破家亡,國強民安。平日,這種話顯得大而空,但以這篇小說為背景,再去回味這句話,的確就有了較深刻的感悟。

小說中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侵略亞洲的中國主戰場。在這場戰爭中,北平城貌似平靜,沒有硝煙和炮火,但是城外傳來的隆隆炮聲和空中飛過的轟炸機以及街上日漸增多的日本人,無不提醒著人們,這就是戰爭。日本人的戰爭,不單單是真槍實彈,燒殺搶掠,還要從經濟上扼住中國人的咽喉——自印鈔票流通,控制日常百貨供應,尤其是糧食的供應。更要從文化上進行侵略和腐蝕——利用中國的文化為其侵略行徑粉飾掩蓋,嚴禁中國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鼓勵中國百姓吸食大煙。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催生了許多粉墨登場的小丑。以大赤包、冠曉荷為代表的一批巴結獻媚日本人,出賣靈魂的無恥之徒,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地陷害百姓,大把撈錢,為自己贏得了短暫的權利、金錢和平靜的生活。這種看似榮華富貴的生活如同開在腐爛屍體上的花朵,貌似豔麗無比,實則臭氣熏天,讓人掩鼻,令正直的中國人唯避之而不及。假洋人丁約翰盲目崇拜歐美,不關心國事,不同情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狹隘的幸福和所謂上等人的生活。還有藍東陽、招弟、胖菊子等一幫醜惡嘴臉的下流人,為了嗟來之食,寧肯拋棄做人的最起碼尊嚴,跪地匍匐在侵略者前面,甘心做民族的罪人、敗類。

但是,更多的北平人在侵略來臨的時候,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共度難關。小羊圈衚衕的李四爺是一個慷慨,有俠肝義膽心腸的人物。街坊鄰居,無論誰家缺吃少穿或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他只要有點能力,都一定要出手相助。瑞全代表有知識、有頭腦、有能力的青年,毅然拋棄了溫馨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錢默吟老先生在經歷了家破人亡的家庭變故後,由一個只鑽學問,不問政治的老學究,決然地投入到了抗日的地下鬥爭中,成為一個活躍在敵人皮子底下的抗日分子。瑞宣代表性格懦弱,委曲求全的一部分人,在經歷了父親、女兒無辜死亡,自己入獄的大劫之後,由一個溫文爾雅的不抵抗分子轉變為一個抵抗侵略的隱形鬥士。

通過形形色色人物命運的描寫,揭示了百姓、戰士、漢奸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運,也明確地昭示世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民族。文中釋放出的資訊是:短腿小鬼(文中語)可不管你是否是它的一條狗,只要它認為你可疑,不值得信任或沒有利用的價值了,旋即投獄、折磨、殺死,沒有絲毫的理由。這就是日本人的強盜邏輯!這就是這個民族嗜血成性的侵略本性!只有我們自己手握武器,充滿膽量,狠狠地痛擊它,它才能乖乖地縮回烏龜頭,在它的小島上蟄伏不動。

思緒從文章轉回現實,當今社會,吃的穿的應有盡有,孩子有學上,大人有工做,休閒娛樂更是花樣繁多。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快樂。但是,一旦發生戰爭,眼前所有的秩序將發生巨大的改變。尤其是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防那個曾經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至今仍然在蠢蠢欲動、伺機復出的強盜。只有我們國家強大了,民族強大了,才能鎮伏它,讓它永遠做著它的黃粱美夢,不復甦醒。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3

振聾發聵的閃電和雷聲生生撕破了夜的靜謐,讓甜美的夏夜平添了幾分猙獰。我的睡意全無,索性拿起了兒子放在我枕邊的那本書——《雙面獵犬》。

後半夜就在本書的主人公——白眉兒的成長經歷中跌宕起伏。或潸然淚下,或義憤填膺。

且不說洛戛的忠誠和無畏,且不說白眉兒的坎坷和堅韌。只想說達維婭傾盡所有的母愛——感動天感動地。

達維婭是群豺中的一隻,很不幸被優質獵犬洛戞追趕。生活的戲劇給他們安排了磨難乃至生下白眉兒後,洛戞落水犧牲。為了生存,歷盡艱辛的達維婭不得不再一次經歷千辛萬苦,懷著身孕回到豺群的領地。

第二天達維婭就生下了兩隻小豺。不過由於過度勞累和悲傷,只有白眉兒活了下來,而達維婭也患了嚴重的產褥熱,達維婭已經感到了死神的召喚。由於洛戞的背叛,對於死來說,達維婭早就無所畏懼。但她放不下白眉兒,因為白眉才只有半個月大,而幼豺要靠乳汁喂滿三個月,才能學著吃豺娘反芻出來的肉糜。

養育孩子是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只有無與倫比的母愛才能擔負得。達維婭絞盡腦汁要在臨死之前為白眉兒找一位豺娘,最終她選擇了有兩個孩子的罕梅。

達維婭為了孩子做了多麼嚴密的思考和安排呀!先把小風鈴咬死,又在即將閉上眼睛的時刻把小風笛埋在了自己挖的小坑裡,並把自己的屍體蓋在了小坑上——達維婭為自己的孩子白眉兒爭取到了生的權利。

也許,達維婭的做法太損人利己。畢竟被自己親手害死的是兩條活潑可愛的幼崽。也許這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的典型事例。但我想,畢竟達維婭只是動物,她只是想到了自己是一個母親,應該盡一個母親的權利吧。

誰沒有兒女?誰不曾做父母?”痴情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算起來,我的母親來我這裡已經將近兩個月了。我基本上什麼家務也沒做過。母親說:”我從衚衕這頭走到那頭,聽到最多的就是‘你來了可要多住幾天,給你女兒做幾天現成飯’,你有那麼忙嗎?“呵呵,人不都是那樣嗎?但是母親卻依

然什麼也不讓我做,萬一看到我正在洗孩子的衣服就會攆走我。我說:”等你走了,我就不會做家務了。“母親會說:”有媽的時候就把有媽媽的福氣享完,沒媽了再說。“

於是,腿腳已不伶俐的母親,每天極早就起,鍋碗瓢盆什麼也不讓我摸,等到菜園子綠了以後,地也不讓我拖了。每天一回家就是一句話:躺著休息一會兒,別讓兩個孩子煩你。

前幾天,媽媽和二姐把我床上的東西該洗的洗,該重做的重做。晚上我從外面玩回來,老公說:”孩子姥姥不讓我蓋被子,說都洗了,我只好蓋了浴巾。“我說:”孝順就是不僅孝,還要順著。這是我二哥給我說的。你也順著吧。“

如今每天,母親督促我每天喝她給我熬的中藥,苦得要命,卻甜得上天。

與達維婭比起來,母親祥和而善良,但母愛的含義卻是一樣的。有誰能猜透,母愛深深深幾許?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4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乳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著實叫人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裡,乳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後來,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乳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澄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乳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汙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一位詩人說,“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誰動了我的乳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奔跑追尋。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5

主人公總是一副與外人無交集的狀態,少有的朋友也是死亡、失蹤、不滿,兩位摯友皆以死亡告終,主人公卻依舊平靜生活,雖然內心難受,卻以平淡對人生,在孤獨與面對中體驗生活。“把過去的東西全都處理掉,也好獲得新生。”

過去已是過去,未來尚需憧憬。我們坐在現實的長椅上,唯有望向那時光的盡頭,又怎有時間回望以往,正如你所說“不翻頁,生活如何繼續?”只要不被頁面的灰塵迷溼了眼,我們依舊前行。同情,無能就是無能,失敗就是失敗,沒什麼好說的,沒什麼好推脫的,自己不夠格那就用努力去彌補,沒啥大不了,拼搏自佳,我們不要做懦夫,人當頂天立地,存於宇宙。“努力,指得是主動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要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如何獲得,主動去營造機會,並且要有針對性,這樣的努力方能不白費,但要做到光而不耀。

人,成功要更加虛心,不能耀眼,老子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對等的”不對等的關係都是不健康的,只能是短暫的,只會讓低微的人對處於關係優者產生厭惡。沒有人能永遠守護另一個人因為那是不平等的,可惜直到畢業前我們才領悟,不過至少還不算太遲,對等才能健康。“朋友也是要記住的,在記憶被沖淡以前,我們需要永銘記。“文章這種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納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記憶和不完整的意念。”所以自行品悟,不再多言,這是一片人生森林。望你不孤單,勇敢闖人生。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6

在格林童話中,灰姑娘扮演了一個美麗的角色。她從小忍受繼母和姐姐的虐待,最後成為了王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自從看了舞會後的灰姑娘後,我覺得灰姑娘她一點也不幸福。

是這樣的,舞會以後的灰姑娘被王子接進了富麗堂皇的王宮,人們都說她“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而事實是什麼樣呢?灰姑娘艾拉進入王宮以後,就像是來到了一個異樣的世界,本以為自己可以和王子一起快樂的生活,無憂無慮。可是苛刻無謂的荒.唐宮廷禮儀讓她生活的十分辛苦,而她萬萬沒有想到那一見鍾情的王子徒有一副漂亮的外表,他的內心卻是冷漠和無知。所以宮殿就像一個監獄一樣囚禁著艾拉天真的心。而面對這一切,艾拉沮喪之極,當提出與王子解除婚約的時候,她被無情地投入了監獄。一個月朗風清之夜,近乎絕望的灰姑娘終於逃出了王宮。

到這兒,你們覺得她幸福嗎?你又知道她為什麼不幸福嗎,因為他的幸福掌握再別人手上。也許,在格林童話中灰姑娘真的幸福,王子真的愛她,宮裡的人都能寬讓她,可是,一旦發生了不好的改變,艾拉的幸福就毀了。這是多麼脆弱呀。所以,站起來吧!看看我們所擁有的幸福,是不是我們想要的,不是的話請放下吧!去尋找新的快樂。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7

李密曾擔任蜀國的官,蜀亡後,晉武帝司馬炎徵召他出任太子洗馬。他呈上陳情表辭謝,懇請晉武帝允許他辭不赴命,供養祖母。這樣的請求要讓晉武帝接受,十分困難,但最終李密的請求獲得了恩准,那麼,是什麼打動了晉武帝呢?在讀了無數遍文章之後,在思索了很久之後,我頓悟,是李密的人品讓自己的心願得以實現,李密“知恩報恩”,不僅“知祖母的養育之恩、報祖母的疼愛之情”,而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報皇上的重用之德”,這樣的人,還有誰會強行阻撓他的正義之舉呢?

李密詳細敘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個月,慈父離世;四歲時,舅舅強迫母親改嫁;從小體弱多病,九歲還不能行走;既沒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說自己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他只是想表明祖母對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不能放棄盡孝而去朝廷為官。他希望自己像烏鴉反哺一樣能夠給祖母養老送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句句深情,字字血淚,讀者不得不感嘆李密乃真正的孝順,放棄名利的誘惑,只為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讓李密極度的惶恐。他真誠地向皇上做出解釋: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讓我擔當太子洗馬一職,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的。在李密的心裡,皇恩的確浩浩蕩蕩。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誠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直做官,原本謀求仕途宦達,而且,我現在只是亡國奴,不敢有所盤桓。為了報答皇上的重用應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後,進朝為官,官至漢中太守。

李密向後人展示了他偉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圖報!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8

世上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尋,在學習中要善於發現規律,利用規律,不能盲目地亂撞,只要有這樣考試,才能穩打穩勝。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華羅庚的親身體會,意思是學貴在勤。自身的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奮的精神,學生們要勤,就要忌“懶”,忌“惰”。懶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會表達出來。所以同學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謀事忌惰”。

如果做一件事不經過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鹵莽的,也是回撞牆的。除非你是幸運的。但幸運並不是時時光顧的,所以,最保險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這表明學貴在思。

學習過程是由計劃、預習、聽課、作業、總結等各個環節構成的迴圈過程。課堂聽講對學生學習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課堂聽講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聽講時要抓重點,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而當複習時,內容多,時間緊,各科目齊頭並進,做到心中有數,節奏有最,提高複習備考的實效。

假如你的成績一跌再跌,那麼就必須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學習態度是否有問題,學習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識點沒有掌握。

我們要相信自己是一隻高飛的鷹。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9

《查理九世-魚骨旅館》講述是多多一行人空降到尼禁森林尋找古老烽火臺。途中遇到了幾位非常熱情的貨商,他們的行李中竟有槍和彈藥,準備去射殺“海妖”。聽說“海妖”的肉很值錢,商人們貪婪的想得到錢。但是當商人們正要扣動扳機時,一個小孩擋住了他們,說“不要射殺海妖了,它們也是生命呀!”但已經晚了,商人已經扣動扳機了,打死了那個小孩。之後,商人們把小孩埋了,住到了一個旅館裡,多多他們正好也在這裡,商人們對多多他們很好,看起來非常善良。旅館的老闆娘也就是小孩的媽媽,知道了是這夥人殺死了她的兒子。老闆娘恨死了商人。她想辦法到一個白色的塔裡,取了巫術,利用巫術把客廳裝飾城一個科幻的世界,讓商人們和多多他們在裡面玩。老闆娘利用巫術讓一個鬼魂出來嚇得他們半死。鬼魂變成死去的小孩讓貨商還他命。多多他們也被老闆娘認為是和貨商是一夥的,多多他們嚇得夠嗆。他們想辦法讓老闆娘相信,他們不是商人的同夥。他們是被商人假裝出的善良打動,才和商人在一起。

原來善良的表面下隱藏著惡意。多多說服老闆娘和鬼魂,一起把貨商處死,替小孩報了仇。這說明不要被表面的善良所迷惑。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0

幾年前兒子推薦我看中國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書《目送》,至今為止看了五六遍之多,每次看過的感想又都不同,是越看感觸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寫的那麼細膩、真實、感人、有哲理,好像每一段話,每一件事,都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經歷過。我們每個人在這裡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裡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到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都能背下這段話了,我和父母、女兒和我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的!

記得我考學離家的時候,母親不也是目送著我漸行漸遠,就如我現在每次目送著兒子一次一次的別離……

我們這一生,被父母目送著,然後我們再目送著我們的孩子,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只因為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越來越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更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兒子離開我們,獨自在外打拼,做父母的又何嘗捨得,只願子兒將來終能明白,現在的付出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因為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兒女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兒女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援,讓他學會獨自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學會與人分享努力過後的豁然開朗和欣然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我知道兒子轉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捨,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既然微笑著邁出了第一步,留給父母一個“不用追”的背影,那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哪怕被扎的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1

回到自然的生活

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瓦登爾湖》的書。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很漫長,我希望能理解作者在書中描繪的情景和他的思想。因此,雖然讀一章可能只用半小時,但我要在一天的閱讀完成後,再重新慢慢地感受書中內容所帶給我的思考。我覺得每一本書每一次看都會帶來新的感受,而每一章都值得反覆體會。在這樣的閱讀體驗中,一天一天地,我將這本書讀完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大致清楚了它描述的是怎樣的經歷:《瓦登爾湖》是記述作者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邊隱居兩年零兩個月生活的作品,在基本自給的過程中,與大自然相伴,並重塑自我生命的經歷。

這本書有一句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話:愈是富足的人,捨棄的事物就愈多。

那麼“富足”與“捨棄”有什麼關係?“富足”,如果是指擁有很多財物,那與“捨棄”是不是相沖突?

在文中,這句話出現在“我”選購即將要生活的土地時,卻並未像其他購買土地的人一樣,思考怎樣利用,而是覺得“其他的我都不在意”(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標)。這麼看來,他所說的“捨棄”應該是物質層面的捨棄,“富足”卻是精神上的富足。作者並不需要太多附加的裝飾,他覺得只要能夠欣賞眼前的美景,“無論我被置於何地,我都能在那裡安然地生活,家不過就是一個棲居之地……”。作者的這種態度也許可以用“隨遇而安”來形容,雖然他的生活態度我還不能完全的理解,但從書中的描寫中,我能夠看出他的精神世界很豐富。作文“富足”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

其實在我看來,這句“愈是富足的人,捨棄的事物就愈多”不僅可以在書中感嘆“我”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也能用來形容人與自然資源的關係:如果只懂得一昧地向大自然索取,即使現在過上了舒適的生活,總會遇到一個淋滿鮮血的“將來”。畢竟將來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卻可以為之準備的。美國原住民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的地球,既是從父輩手裡繼承來的,也是向子孫手裡借來的”。試想,身為子孫,是否願意接下父輩的爛攤子?身為父輩,是否要有還子孫們一個宜居地球的義務?

將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有道理:“捨棄的事物愈多,就愈是富足”。如果能放下一時的貪念,是否會獲得更多?是的,總有人會認為只有擁有得越多才會越富有,於是在不斷掠奪資源的過程中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但像我思考過的,“富有”也能是精神上的富有,那麼,與美好的未來相比,美好的現在就顯得十分自私了。誠然,有什麼比過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加舒心呢?但是,適度地放下,適度地捨棄,即使只是體驗一下新的生活,又有什麼不行的呢?只要捨棄那樣一時的貪念,這樣便能獲得擁有一個未來的富有,同時還子孫一個平等的可以去享受的未來。

在《瓦爾登湖》這本書中,作者描述的不僅是“身”的生活方式,也有“心”的生活方式。老實說,也許我不盡理解他的想法,也並沒有資格去說贊同或不贊同。但我仍然希望,也相信,有朝一日,我也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2

真的只是為了一張薄薄的證書嗎?我以前常常會這樣問自己,但是現在,高中的生活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讀書,而這個問題,也將就此終結。因為,我知道,讀書是一生的事,根本不會因為自己的任何停留而做任何改變。恰恰的,我為我自己在高中階段就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感到慶幸,而這一切,源於我的宿友的一句話……她說:“我從來就不稀罕什麼學位”,於是,真的,她就沒有認真學習。當我親口聽到她的這一句話時,我只是感到疑惑:為什麼她能在小小年紀就有勇氣說出這句話?可能吧,我們的經歷不一樣,難道說,在她的價值觀裡,讀書就永遠只侷限於一張飄渺的證書?不,當然不,在我們的人生中,讀書還可以有著很多的用處。

當然,我熱愛閱讀,而且我從來沒有把閱讀當做一種負擔,我感覺它就像是大自然賜予我的聖水,它讓我追隨它的腳步,每每我翻開一本好書,眼前就呈現出一幅不一樣的畫面,它是虛幻的,但卻真實的,特別是在如今學習壓力如此緊迫的情況下,更加需要讀書來陶冶我們的心靈。讀書帶給我的,絕不僅是單純的翻翻頁數的那種“快感”,它讓我清楚明白前方的路是什麼,我還面臨著多大的困難,還有,我該如何才能一直往前跑,跑到我想去的那個地方……每一位曾經經歷過高三的學姐學長們,他們都有一個美麗而羞澀的夢,他們早早地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堅定的大學,並堅持不懈的朝著它前進。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他們辛苦去經營,如何去經營?答案就是閱讀!大量的閱讀量讓他們很自然而然地就描繪出自己未來的藍圖,裡面的一磚一瓦都是他們築起的高牆,他們用讀來的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以至於沒有輕易被現實的坦克壓倒。

每年大學聯考出成績時,經常聽到一些學生在嘆息:那個誰誰誰今年考上了哪間學校,他好高分啊,好羨慕!接著就是一副羨慕加嫉妒的表情。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些高材生的背後有多少心酸的故事,他們把我們喝咖啡的時間用來閱讀,把我們在床上剪指甲的時間用來閱讀,把我們談笑風生的時間用來閱讀。。。他們學會利用一切邊角時間,但是,他們絕對不僅是為了應付中國式大學聯考,他們對閱讀有著深摯的一份愛,是這份愛讓他們試著去了解任何值得關注的話題。真的,我很佩服他們,因為這種日復一日的閱讀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駕馭得到。相比那些整天跟其他人說:我看了哪些哪些書,對了,裡面的情節怎麼怎麼樣,超精彩呢!這些人真的有認真讀過這本書嗎?一個真正會讀書的人,我相信絕對不會是誇誇而談的人,他們絕對不會是唯書而實,唯文而真,他們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等等一系列他們認為有疑問的問題,這,恰恰就是他們平時的閱讀推動著他們去思考。

閱讀影響著我們一生,我不會說什麼閱讀就是天,閱讀就是地的大道理,我只知道,閱讀於我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沒有了它我總覺得心裡長了個洞。閱讀使得我與別人交流順暢,通俗的來說就是提升到了另外一個等級,你知道嗎,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尤其是在別人稱讚你“哎呦,知識面挺廣的嘛”時,你整個人都會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當然了,閱讀並不僅是為了別人的一句稱讚,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己,我一直跟我妹妹說,多讀書總會有好處的,儘管它的優勢並沒有在現在顯現出來,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為當初那個懵懂初醒而奮力閱讀的小孩感到自豪!讀書不僅僅是為了一張證書,它更多地是一種證明,是一種對自己的證明!所以說,在你的床頭櫃上好好地擺上一本好書吧,你總會欣賞到落日熔金的美麗和氤氳迷人的花香!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3

說實話,我從未看過話劇,因為它不像電影那樣能夠帶給人直觀的體驗,也不像演唱會令人如此瘋狂。如此如此,我便一直與話劇無緣。直到這次學校主辦的戲劇節,雖說我自己也演了一個劇目,是個歌舞劇,但我還是最期待雷雨的上演,因為這是這次話劇節的一個“正版”話劇節目,沒有經過改編,原汁原味。

終於我坐在了羽毛球館內,目不轉睛地一口氣看了下來,雖然演員們連業餘級別都算不上,但我仍舊要加以讚賞。畢竟他們在臺上已經演出了《雷雨》的主題,有模有樣,抑揚頓挫,值得人叫好。既然是在臺上演出來的戲劇,那麼就要不同於曹禺的劇本,要演出來的更多是人物的內心,戲劇的靈魂,而這些是在劇本中體現不出來的。

由於一個角色是由多達3、4個演員扮演的,實力有出有入,我就把演出同一個人物的演員混為一談罷。

首先要說說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那就是魯大海。活靈活現地演出了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有勇無謀的工人代表。倔強頑強的神情,對臺詞節奏的把握都幾乎恰到好處,雖然戲份不多,但尤為出彩,引起滿堂喝彩。

其次就是周衝。一個充滿孩子氣,心靈純淨但充滿理想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出演者的本色出演,也演出了周衝的性格。對四鳳的支支吾吾,對父親的唯唯諾諾都演了出來,雖然沒有什麼出彩的表演,但是總體來說還稱的上一個好角色。

周萍是最難演的角色,不順人意也在意料之中,其他人物都表現平平,反倒是較難演的四鳳在許多爆發力極強的感情戲中掌握好了分寸,演出了話劇的本義。

總體來說,我還是對這部話劇相當滿意,一個學期的成果非常可喜,但令人最遺憾的就是話劇的結尾爆發地還稍顯不足,好像一場戲裡的感情恩怨沒有得到最後的歸宿。

雷雨也許永遠不朽,那就讓雷雨更猛烈些吧。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4

一個棕色頭髮,在鼻樑上架著一副寬邊大眼鏡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輕輕便能帶你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讓你時刻都為他的神力所驚喜。他擁有一把神奇的掃把,騎上它,便可盡情的在空中飛行。他是誰?他便是神奇的小魔法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虛幻的事物變成了真實。有巫師,有怪獸,有精靈,也有惡魔。他們分別代表著善與惡。而這個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從整本書來看,作者是以這個小魔法師的神奇經歷為線索,從而表現了孩子與孩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摯感情,還有的便是孩子們面對困難時堅持不退縮,機智鬥惡,用他們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過難關。而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記述了哈利波特,還有他的朋友,在這個神祕的魔法學校中的點點滴滴。

一切是那麼神奇,在這個神祕的國度裡,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成為他們的信差,信刊:可以自己開口朗讀,飛天掃帚是交通丁具,多的如天上的鳥一樣。西洋棋會思考,主人叫它怎麼走,便聽從命令,命令一F,自動移入其位。畫像的人是活的,會微笑,會眨眼,有空還會互相串串門。還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怪不得哈利波特可以成為風靡全球的小魔法師。我真有點佩服這本書的作者,竟有那麼豐富的想象力!而在這本書5中,我最佩服的'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對惡勢力的那種勇敢。他們始終都有這麼一個信念: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國度,危險時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甚至是惡魔,沒有什麼奸怕的,就算會陷於危及生命的困境,只要適當的使用在學校裡所學到的魔法,一定可以勝利。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啊!每次一看到這種驚險的關頭,都被他們這種堅定所感動,同時也為這群有神奇經歷的孩子捏一把汗,畢竟,邪不勝正,那些邪惡的人最終還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神奇。在這個世界的另一個角落裡,有一個神奇的國度。在那裡,有一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我在閱讀時,也隨之掉入了一個魔法的時空。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5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閱讀並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鍾、青睞有加呢?

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裡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公司萬卷出版公司出版印製的微型書。回家後隨手翻閱,能讀懂的段落並不多,對於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櫃的角落裡。時隔幾年以後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現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或許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環視星球,彷彿你是和它們一齊執行,不斷地研究元素的嬗遞變化吧,因為這種思想將濯去你塵世生命中的汙穢。

靈魂的力量在於讓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對無關緊要的事物採取漠然的態度。

不要總去注意別人心裡的想法,那麼,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內心活動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幾段話摘自《沉思錄》,從宇宙到人生,從靈魂到死亡,馬可·奧勒留無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我的隨身寶典,有空便翻開逐字逐句地精讀,其間的每一個字元,每一句教誨,都教導人類摒棄一切無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過樸實的生活,從而抵達心靈的最大寧靜。

高中四世同堂讀書感想 篇16

書中的周樸園既是一位資產者,又是一位冷酷的封建統治者的代表,他對侍萍的確動過真心,但也禁不住鐵一般的封建制度的“消磨”,當初的一時衝動奠定了三十年後的悲劇。其妻蘩漪嚮往自由,在這枯燥的周家,她與周樸園的大兒周萍發生了曖昧的不正常的戀愛關係。周萍是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懦弱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自私與懦弱也為悲劇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四鳳與周衝的善良、純真也使讀者在這場家庭紛爭中得到一絲慰藉。他們不該屬於黑暗,不屬於這場鬥爭,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

悲劇的上演或許是上天註定,或許是孽債,在那個鬱悶炎熱的雷雨之夜、一切謎底都揭開的夜晚,四鳳觸電而死,周衝為救四鳳而不幸身亡,周萍自殺,魯媽痴呆,蘩漪發瘋,周樸園也將隨著這個家族的瓦解而崩潰。

曹禺說:“《雷雨》不是以道德敗壞為主題,也不是寫因果報應,而是一種情緒的發酵,處於本能的一種傾訴,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表現的另一種世界。”

其實,他們都是社會制度的受害者,蘩漪介於這一對父子的愛恨情仇之間,她難道不可憐嗎?侍萍也為當時的衝動付出了代價,她與蘩漪不同的就是生活條件罷了。周衝與四鳳的悲劇使人心痛,卻也表展現了真摯的情感世界。周樸園與侍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還要受著封建制度的約束,雖說他是悲劇的釀成者,但誰又能覺得他的命運不是可悲的呢?他們真的都是社會制度的受害者啊!

通過《雷雨》我切實明白了社會制度對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乃至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重大影響,也切實體會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可怕。現如今,中國已是民主平等的社會,我們的黨,代表著最為廣大的人民的利益,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代表著先進的文化發展方向,人們可以自由相戀,人們可以辛勤勞動,人們可以辛福生活,我們擁有的是四鳳與周萍、侍萍與周樸園們擁有不了的幸福生活,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在人生學習的大好時光裡蹉跎歲月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dushu/mlyg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