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5篇)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5篇)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精選25篇)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裡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裡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時間,要珍惜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有耐心,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這些故事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還講了許多孝子的故事,比如說“黃香溫席”講的就是黃香在寒風習習的冬天先上床把被窩捂熱,這樣父親上床睡覺就不會感覺冷了。這些孝子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確實,父親母親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陪伴在我們的身旁,養育我們、關愛我們、教導我們。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也要學會為父母做一些事來回報父母。

除了上面的這些道理,《三字經》教育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讀《三字經》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3

《三字經》這代歷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來。

三字經歷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別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裡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裡的東西,他就還給她,可是,他的兒子只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復甦,而沒回去的時候,將寒冷無比。所以,導致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

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有趣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有趣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裡。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著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就要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著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祕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4

西遊是夢幻,盡顯妖魔鬼怪神通,嚐盡人生百態,一心只為蒼生;所以,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名著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西遊記》。

描述了一段最富有想象力的奇幻之旅。一條去天竺的取經之路枯燥而乏味,可在神話的色彩中充滿了神祕河魅力。九九八十一難,每一劫都不同,引人入勝,充滿著智慧與魔幻,讓我們沉浸在大鬧天宮的驚險中,徘徊在兩個美猴王的真假中。更讓我們在驚歎之餘體會到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以及師徒四人之間真情的溫暖。

今天,我重讀了《西遊記》,其中讓我意猶未盡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我影響最深的是:孫悟空到東海龍王那裡去借一個供他使得兵器,東海龍王說:“只要孫悟空能拿動的兵器就讓他拿走。”可是,蝦兵蟹將把龍宮所有的兵器都拿出來給孫悟空看過了,可沒有一個能令孫悟空滿意的。這時,龜爺爺向龍王提了一個意見:讓孫悟空看看女媧治水當年留下的定海神針。龍王帶孫悟空娶看定海神針,孫悟空對著定海神針說了幾聲:“變細,細,細。”金箍棒就變小了。孫悟空從海底把定海神針輕輕鬆鬆的拔了出來。霎時間,龍宮顛簸了起來。孫悟空拿起定海神針,轉頭就走。龍王大叫:“猴頭,你給我站住,這定海神針乃是我東海龍宮的鎮海之針,你把它拿走了我龍宮該如何是好!”孫悟空頭也不回,高高興興的拿著他剛剛拿到的寶物回到了花果山。

東海龍王立刻把此事上報玉帝。玉帝惱羞成怒,派十萬大軍捉拿孫悟空。就此事而言,我覺得東海龍王做的不對,竟然當初答應孫悟空,只要他能拿動的兵器就給他的,那為什麼孫悟空能夠將金箍棒拿起,而他卻不遵守諾言呢,反而派兵捉拿孫悟空。

《西遊記》真可謂“浪漫神逸,章章扣人心絃;現象瑰麗,回回回味無窮。”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5

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它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歡樂。

我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綠山牆的安妮》。

這本書講了綠山牆的馬修和瑪瑞拉想領養一個男孩,幫助做家務。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富有幻想·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她不斷闖禍,也不斷的改正錯誤,她改變了兄妹倆,牽動著她們的愛心。後來,安妮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並拿到了獎學金。因為要照顧瑪瑞拉,而沒去上學,在村裡教書。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安妮的幻想驚住了!她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在她的幻想中,櫻花是白雪王后;有蘋果味的天藍葵是邦妮;巴里家的池塘是閃亮的相互;她還把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想象成兩個要好的朋友。讀著這些幻想,我彷彿島了童話世界。我也是以個熱愛幻想的女孩。我會仰望著天空上的白雲,把自己的一切煩惱說出來,我有時喜歡整天沉浸在童話世界,在童話世界裡,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會變得多麼美好。

安妮是個孤兒。可是她以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天。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奎因學院,並拿到了獎學金。她憑著自己的努力,一個一個夢想漸漸成為現實。在看看我,遇到困難,總是退縮,面對著這些“攔路虎”馬上趴下。這是不對的。應該勇敢的站起來,打敗“攔路虎”。

安妮像一盞明燈,點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6

一個真正的作家只為內心而寫作,而《活著》的作者餘華就是如此,這本書主要描述了一個老人一生中看著自己親人在貧窮的生活之下相繼離世的故事,讓我對當時社會下的窮苦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生活的苦難永遠沒有盡頭,這是我看完《活著》這本書一個最大的感觸,樸實而簡單的文筆卻能夠刻畫出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這是作者筆下的主人公福貴,從他家道中落敗光了所有的家產開始,生活就一次次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如果說剛開始的苦難是因為福貴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導致的,那麼後來的苦難就是因為貧窮。我深刻記得福貴的爹將所有的錢都裝在筐中要福貴抬去還債的情節,那不僅僅是全家所有的財產,更是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這個剛剛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許悲劇的結局永遠讓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樣給這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無論是有慶長大上學還是鳳霞出嫁,在作者餘華刻畫的這樣一家人當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遠是短暫的,而悲劇卻隨著一個個家人的離去而變得更加長久,我彷彿能感受到書中福貴這個老人從嚎啕大哭到最後的淡然面對,只和一隻老黃牛作伴,我彷彿明白了活著的真正含義,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原本抽象的話語也在這個故事當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當中所經歷的苦難絕不會比這本書中的還多了,每當想到這裡在面對那些小挫折的時候,都會覺得已然豁達了很多,這也許就是作者餘華的另外一層含義,希望通過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活下去,終會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選煤廠員工,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工作崗位,我要具備那種敬業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義,保證好自己的安全,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7

暑假剛開始,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幾本書給我“啃”,有《祕密花園》、《魯濱遜漂流記》,還有《綠山牆的安妮》……說“啃”,一點都不誇張,我幾乎是以一天兩本的速度看完。

要說印象最深的,要屬《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我足足花了一天時間看完,讀完後,我深深地喜歡上了書中的安妮,也為她的生活所感動。你想知道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嗎?我來告訴你吧!

《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寫兒童的小說。純真善良而又熱愛生活的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歲時被綠山牆的馬修和瑪瑞拉兄妹領養。馬修和瑪瑞拉本來想領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領回來的是滿頭紅髮,老是喋喋不休的安妮。喜歡幻想和極具愛美之心的安妮給她們惹了很多麻煩,安妮不斷地闖禍,也不斷的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老師的關愛中,安妮快樂地成長。

我最喜歡第十八章“安妮大顯身手”。這章主要寫了黛安娜的妹妹米尼得了喉炎,安妮非常細心地照顧米尼。我想:一個從孤兒院裡出來的孩子,而且只有十一歲,竟然會照顧病人,這讓我非常驚訝。再對比下自己,別說照顧別人,就連媽媽生病了,還要照顧我的飲食起居,我覺得非常慚愧!這方面我應該向安妮學習!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就去看《綠山牆的安妮》吧!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8

寒假期間,我讀了英國著名作家柯南道爾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這本書精彩的情節讓我愛不釋手,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許多。

福爾摩斯本來是一個在研究室裡熱衷於化學實驗的研究員。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他偵破了樁離奇的案件,從此號稱名偵探。他有著智慧超人的腦子,能觀察細微事件的眼睛和超乎常人的體能和武功。

但是不管多麼有經驗,多麼聰明、厲害,驕傲就會使人落後。像眾人一樣,福爾摩斯驕傲時也會出錯,在“視窗的黃色臉孔”那一案時,他下定論下早了,所以失敗了。

這本書寫了“諮詢偵探”福爾摩斯憑著聰明的頭腦和豐富的科學知識,機智地破了許許多多的奇案:怪案、疑案、懸案。這本書寫得很好,場景驚險,情節跌宕,扣人心絃,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使讀者身臨其境。

福爾摩斯有點“怪”。他精通解剖學,也是一流的藥劑師,但他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醫學;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一些科學,但研究的東西十分雜亂;他每天都要服用三次可卡因(服用可卡因後,使人感到一時的快感,但損失自己過人的精力)

他也很離奇,從不輕易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但高興時,卻滔滔不絕;他遇到危險時很沉著,臨危不懼,遇到任何困難,看上去卻若無其事,根本不是裝出來的。

我覺得《福爾摩斯探案》這本書,有助於我們養成注重觀察,思維縝密,熱愛科學,敢於實驗的好習慣。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福爾摩斯他的優點!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9

說實話,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最長的小說了,厚厚的三本書,每一本都對相當於過去我看的一本書。第一次看到這本小說時,我內心是拒絕的,但是現在很慶幸,當初沒有因為它的厚度而放棄讀它,幸好我沒有錯過這麼優秀的小說。

第一反應,我以為這是又一本的《冰與火之歌》,厚重的歷史感,複雜的人際關係,冗長的劇情,和我永遠都記不清的人名。但是出乎意料,這是一本真正的描寫了歷史上真正的一戰。從前我只能從歷史書上知道一些關於一戰的事,但是從來不會去觸碰這一類小說,它們對我來說太過沉重,也有些無聊,只有無盡的戰事。但是《巨人隕落》不同,它寫的不僅是一戰,更是一戰中各種人物的糾葛,每一頁都讓人不忍放下。它告訴我那個時代的皇室,那個時代的底層人民的生活,向我們展示我們自認為了解,但是從未感受過的年代。

當手上拿到這本,眼睛開始觸碰它的文字時,就無法放下,無法離開。我沉迷於這一個個鮮活人物的人生,見證一個帝國的衰落,英雄的崛起,和真愛無敵。

這本書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有些東西是現在我們也可以借鑑的。而且這本書的作者肯·福萊特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閱讀他的書就是一種享受,讓人忍不住去探求下一秒,下一頁又是怎麼樣的故事。

總的來說,這本書值得去一讀。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學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我認識到妒忌的行為是有害的,它既損害了自己,又損害了別人,這樣的事,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常見的。

比如,以前幾次數學測試中,我的好朋友小明成績都沒有我好,他卻產生了一種妒忌心裡,悶悶不樂,總想找機會與別人吵架,可他畢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讀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讓我認識到了妒忌心裡的危害,同學考試成績好,小明應該為同學們高興,同時也應該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怎麼能不高興呢?我給他這樣說了說,心情就一下暢通了。

生活中,像周瑜這樣妒忌心理強的人,雖然很多,但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廣,不為小事斤斤計較的人也不少,如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刻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寬闊,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像周瑜那樣害人害己。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從羅曼·羅蘭寫三位巨人傳記的序言中,我看出三部傳記有三個獨特的著力點:

一是羅曼·羅蘭重新定義了“英雄”的概念,讓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我心中英雄的列表自此重新整理。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 “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匹配下賤的群眾的:時間會把他們一齊摧毀。成敗又有什麼相干?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我絕不會造成不可幾及的英雄範型。我恨那懦怯的理想主義,它只教人不去注視人生的苦難和心靈的弱點。我們當和太容易被夢想與甘言所欺騙的民眾說:英雄的謊言只是懦怯的表現。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便是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

以往的我們所認為的“英雄”,不過是些野心家而已——“那種人憑藉強力,在虛榮或個人野心的驅策下,能為人類釀造巨大的災害。”(楊絳《巨人三傳》代序語)

二是羅曼·羅蘭沒有過多敘寫三位巨人偉大的藝術成就,而是把飽蘸著情感的筆墨用於述說他們一生中經受的痛苦,這是羅曼·羅蘭認為他們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能稱為英雄的原因之一,有關他們痛苦的描寫貫穿於三篇傳記的始終:

“這些傳記中人的生涯,幾乎都是一種長期的受難,或是悲慘的命運,把他們的靈魂在肉體和精神的苦難中折磨,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鍊;或是目擊同胞受著無名的羞辱與劫難,而生活為之戕害,內心為之碎裂,他們永遠過著磨難的日子;他們固然由於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於災患而成為偉大。”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羅曼·羅蘭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的命運之歌——“在貝多芬百年祭的時候,我紀念那一代,同時頌揚它偉大的同伴,正直與真誠的大師,教我們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師。”

貝多芬的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不得不“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他寫信給韋該勒時說: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幹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裡,這是可怕的遭遇埃我的敵人們又將怎麼說,他們的數目又是相當的可觀!……人家柔和地說話時,我勉強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叫喊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普盧塔克教我學習隱忍。我卻願和我的命運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惟一的出路!”上帝在貝多芬肉體的痛苦上,還要再加一種痛苦,這個有著劇烈熱情的人,卻遭到愛情的遺棄:“也許以他暴烈、多並憎恨人類的性情,無形中使他的愛人受難,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絕望”;他在他的筆記內寫道:“我一見到這個美妙的造物,我的心情就氾濫起來,可是她並不在此,並不在我的身旁!”——創傷深深地銘刻在他頭上。他自己說:“可憐的貝多芬,此世沒有你的幸福,只有在理想的境界裡才能找到你的朋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的痛苦來自他充滿矛盾的靈魂:他既無殘疾,也不貧窮。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獲得一大筆酬勞,但他卻過著像窮光蛋一樣的生活,只吃麵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他驚人的長壽,一生渴望愛情,寫出大量火熱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溫暖,總是一次又一次從他身上榨取金錢,利用他的名譽到處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他驕傲固執,目空一切,他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又軟弱可笑,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投降,做出種.種與他名譽不符的可笑舉動;他的藝術天分驚人,雄心勃勃,創作出《大衛像》、《奴隸》、《摩西》等驚世傑作,但他又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這個任務還沒完成,又有新的任務在催促著他,因此他計劃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他一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同時還要為那些沒完成作品忍受內心的譴責;到了老年,他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人,但無人愛他。人們對他既欽佩,又懼怕。最終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駕於他的時代。於是,他稍稍平靜了一些。他從高處看人,而人們則從低處看他。他始終是單身。他從不休息,連最卑賤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溫柔他也嘗不到,他一生中連一分鐘都不曾在另一個人的溫柔懷抱裡入眠。他從未得到過女人的愛。在這荒漠般的天地裡,只有維多利亞科洛納的友情,曾閃過一道純潔而冷峻的星光。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熾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貝多芬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黑夜。因為這黑夜就在米開朗琪羅的內心。貝多芬的悲憤是社會的過錯,他本人卻天性快活,且渴望快樂。米開朗琪羅則憂鬱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開他。他在自己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

列夫 . 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他是巍然聳立的文學高峰,他不僅為讀者展示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精彩地譜寫了俄羅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讓人們點點頭說:“是的,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為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震驚,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為自己不忍心擺脫家庭羈絆去過苦行生活而苦惱……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羅曼羅蘭說:生活是嚴酷的,對於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這大概就是對於托爾斯泰行為的最好註解。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喬布斯專講述了一個影響橫跨兩個世紀的科技天才的故事。喬布斯是一個天才但不是傳統意義上專攻一面的天才,但他也不是全才,他的產品和經營的公司方方面面都會打上他的烙印,他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個營銷者,但所有方面他都知道怎麼做,或者說將一切都共融一體,這與他的性格密切相關,他是個控制慾極強的人,脾氣古怪暴躁,甚至可以說是那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儘管他是個佛教徒,但性格卻依然暴躁,禪修於他來說只是更好的控制自我意識,從而達到控制他的產品,從精神到物質都追求極致簡單純粹的理念。使用者體驗是喬布斯畢生信賴的產品設計理念,早年喬布斯參與設計的Appleii,Ne_t等等放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優秀的產品設計,當設計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僅僅只是設計,而是藝術了。

喬布斯是以一個藝術家對待的藝術的態度去對待他的產品,藝術家都會試圖做到完美,喬布斯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時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到各個與藝術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捨得花昂貴的價錢去買蘋果的產品,放在早幾年,用蘋果的都會普遍被認為是設計師或者藝術從業人士。

喬布斯早年的坎坷與他的性格不無關係,他的壞脾氣,偏執,口無遮攔讓他樹敵無數,同時過分強呼叫戶體驗帶來的高昂成本代價在當時的市場並不受落,早年被蘋果無情的驅逐出去以後即使自立門戶也是處處碰壁,王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喬布斯還是回到了蘋果,此時身經百戰的他在早已積累了商業談判技巧,對使用者體驗和需求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認識層次,最終抓住機遇推出ipod為蘋果打了首場漂亮的翻身仗,隨後的iphone,ipad的陸續推出創造了蘋果最輝煌的十年,蘋果的產品一直保持封閉的生態環境以確保將錯誤減少至最低,在框架內限制然後不斷去優化,以完美為最終目標,蘋果的創新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創新,蘋果更多的是在前人失敗的實驗性產品上汲取靈感融合自身特色再設定目標,像iphone和ipad的觸控電話和平板觸控電腦其實早有先例,不過做得的只有蘋果。

喬布斯戲劇性的人生固然吸引人,但是他背後付出的努力不會比別人少,他輟學,卻沒有停止學習,他曾經放縱過自己,但也以清規戒律要求自己,他是一個矛盾的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喬布斯,也不需要第二個喬布斯,盲目的去更隨他人前首先認清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本,我們要做的正如他做的一樣,吸收別人的可取之處,認識自己,結合自身狀況盡力做到。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今天我讀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我深有感觸,確切地說應該是我被她的精神感動了!我對這一段印象最深:

舊木棚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這項開闢科學新紀元的偉大發現好像不該落在一個女子頭上。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鍊》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誌。”居里夫人是屬於那一類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風采。但是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當她還是個小學生時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優寵,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於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為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髮剪得很短,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裡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她中學畢業後在城裡和鄉下當了七年家庭教師,積攢了一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裡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裡,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後腦勺。她身上永遠裹著一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住在姐姐家中,為了求得安靜,便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著,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一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無旁騖、懸樑刺股、臥薪嚐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宋玉說有美女在牆頭看他三年而不動心;范仲淹考進士前在一間破廟裡讀書,晨起煮粥一碗,冷後劃作四塊,是為一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一邊的法國,一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著,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鬆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讚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

一位美麗的女性穿越百年的風塵,從科學的聖殿中向我們走來,她靠的不是引人注目的美貌,而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成就了閃爍著理性之光的居里夫人,也使我們懂得精神的美麗遠勝於一切世俗的、外在的嫵媚,這種意志品

我讀了她的故事,見識了一位美麗的女子成為一位科學家,更佩服她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我最喜歡三國演義裡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想找一個機會除掉諸葛亮,故借軍中缺箭,叫諸葛亮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否則人頭落地。諸葛亮請魯肅借來二十條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條船兩邊紮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諸葛亮下令把草船劃到離曹營不遠的江面,二十條船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兒排開,然後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一聽,急忙起床,但由於江中大霧,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時間,萬箭齊發,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調轉方向,逼近曹營,大聲吶喊,擂鼓助威,虛張聲勢,而自己和魯肅卻在艙中飲酒。曹軍以為敵軍來功,拼命放箭,一會兒工夫,二十條船上的草人,密密麻麻受滿了箭,諸葛亮下令鳴金回營,邊撤邊喊:“謝謝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計,再要追時,可諸葛亮的船順風順水,怎麼追得上!諸葛亮回到東吳,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萬支。這一計,使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嫉妒之心更強了。

我真佩服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我還敬佩他,為了天下黎民,放棄了平靜的田園生活,陷入了打打殺殺的生活。我還敬佩他大公無私,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我覺得做人就應該這樣,不能為自己的一絲利益而不顧他人,不顧大局,不能因為自己的一些瑣碎雜事而背信棄義。

要做像諸葛亮那樣神機妙算聰明過人的人,從小就應該不知疲倦,勤奮好學,我要向他學習。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閱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裡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好久以前就看完阿來的《塵埃落定》了,斷斷續續有過不少感觸,這天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感觸用文字總結起來,也算是讓那些感觸“塵埃落定”吧。

塵埃無論飛得多遠,終究會落下。遙遠的青藏高原,神祕的血域之巔,禮貌與蠻荒共存。亙久的土司制度,強大的麥其家族,一個傻瓜少爺,一段蒼涼的夢境,訴說著一段塵緣歷史。著筆於歷史,小說帶有很濃重的歷史味道。在書中的土司時代,人與人之間,主子與下人的關係十分明顯。土司佔有著自我土地上的一切,人與財富。有自我的行刑人,有自我出口就是法律的權力。

然而,這畢竟是末代的土司,外來勢力十分明顯。罌粟的引進,正是麥其土司發達的關鍵。而這關鍵人物卻是黃特派員,國民政府的省特派員。黃的想法是扶助一個土司,這個幸運人就是麥其土司。透過黃特派員我軍事支援,麥其土司得到了現代軍火,也得到了現代軍隊,因而在與其他土司的戰爭中,輕易取勝。這個黃特派員的到來,理由卻是過於簡單,作為土司的麥其,因為要報一個小仇,一個家奴的背叛。黃與麥其的結合,雖然理由簡單,卻很貼合實際。土司要成就成土司的權威,卻又沒有必要的實力。歷史是最強大、最有力的推動者。末落的土司制度,無論以前在這片土地上如何飛揚,終將落定於歷史的淨地上。風起雲湧,塵起塵落。正因為有一個高潮,也就必然有低潮的來臨。解放軍的腳步響起的時候,麥其家也就到了消亡的時候。區域性來交待整體,整個西藏也就隨之解放。當麥其土司的傻瓜少爺,最後死於仇人刀下。當身體變冷、當血變黑的時候,所有這個世界就從少爺的視角消失,塵埃最終落下。土司制度連同土司的官寨轟然飛上天空,揚起漫天的塵埃,然後徐徐落下。那伴隨著的一切野蠻,生活在土司陰霾下的塵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塵埃一樣徐徐落定,大地重歸於安靜、平和。小說的主人公,麥其家的二少爺,是個傻子!傻子,傻子卻最終做了許多當時公認的聰明人都做不出的事!傻子有福,不用像自認為聰明人的人們那樣擔驚受怕;不用一輩子活在自我的計謀和別人的陰謀裡;他不用被人時時提防。因為在別人眼裡,他是個傻子,他不對任何人構成威脅。所以他犯錯,別人不會責怪,因為傻子是傻子,傻子的行為是該被原諒的;所以他無意做了聰明事,別人卻又會懷疑:他是真的傻,還是大智若愚的高深的智者

傻子向來都是冷眼旁觀的過著,對不合理的不聞不問,沒有爭取,這些掩護了他,可似乎“不爭”是他最厲害的武器,他的不爭卻中得到命運眷顧……傻子是忠厚的,仁慈的,智慧的,真正與世無爭而又因為身為“存在”而無法真正出世的,雖然他是不自信的,懦弱的,但他沒有仇人,他得到的是敬仰與忠誠的跟隨,他又似乎有些超然物外了。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除了凝固的白字黑字在讀者眼前流動有聲,它是再不能復返的了。塵埃落定,而我掩卷微笑著,是因為我還沉浸在靈魂輪迴後重述的刻骨銘心的全部記憶中吧。

無論正在遭遇著怎樣的時代或者生活,都不要放下,因為時光會給你交代,真理會見證新生,一切都會塵埃落定。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7

暑假,我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個17歲的男孩,厭惡世俗的紛紛擾擾,夢想有一個孩童的世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成人的虛偽。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本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是他在純真的妹妹身前發自內心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心裡所想、心裡所念。

在如今社會中,現實與殘酷將人們狠狠包圍。許多滿懷夢想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逐漸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經的夢想煙消雲散,人性也被逐漸磨滅。

我的姥姥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是我媽媽,還有兩個分別是我的二姨,三姨。

我的表弟是我三姨的兒子,三姨在他五歲左右時便外出闖蕩,過幾年又把表弟接到了她有所成就的那座城市。但是,撫養我表弟的人,並不是三姨,而是二姨。二姨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只要不是觸犯了她的底線,不管你怎樣做,她都不會生氣。正是這樣,三姨才會藉著她的性格將她利用——讓二姨給她帶孩子。

在表弟去大城市不久,我和媽媽也相繼的跟了過去。於是我們一大家團聚,其樂融融。二姨待我很好,只是面子上做做而已,三姨卻連面子上也不做。她先前去我老家,瞧見了那副土裡土氣的模樣,假模假樣的裝出疼惜我的神情。在她憐惜的眼神裡,我還看出了不屑。她帶我去了縣城,給我買了一套衣服讓我穿上,我高興的不得了,她就像成全了乞丐一頓飯似的笑笑。她帶著我們去飯店吃飯,菜上來了,沒嘗幾口,她就拿出“文化人”的嬌氣,說:“虧這個飯店還是這個城裡最好的,做的菜竟然這麼難吃。”

後來三姨提出讓我去她們那座大城市見見世面,媽媽也跟著去了。本來哥哥嫂嫂為了勤儉節約,與三姨二姨表弟共擠在兩房一廳的房內,為了歡迎我和媽媽的到來,哥哥嫂嫂特意租了兩房一廳的屋子,我們四人便搬了進去。在我們到了的那一天,哥哥嫂嫂給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了上幾百元的東西,嫂嫂更是禮貌的待著我和我媽媽。

記得我們剛到大城市的時候,還沒天亮,哥哥嫂嫂便等候在車站將我們接了回來。我們去拜訪三姨的家,表弟還睡著沒醒,三姨和二姨都才剛在我們的敲門聲下醒來。表弟被三姨叫醒時,極其不耐煩。三姨把我和表弟拉在一起,一白一黃成了鮮明的對比,白的是他,黃的是我,三姨為此還樂了一下,說她“照顧”兒子得當。飯做好後,我好心的夾菜給表弟,他還嫌惡的將我罵了一句,把菜推了去。三姨並沒有站出來為我圓場,而是笑著說她兒子不喜歡別人給他夾菜。好像城裡人特有的優點似的。這件事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到大城市才不久,哥哥嫂嫂天天精心的照顧著我,為我買這買那,吃的水果數不勝數,使我原本焦黃的面板變得又白又水潤。三姨看我時妒忌的眼神我記在心裡。我原本發黃的頭髮,變得黝黑有光澤。我瘦如柴股的身子,也長了一些肉。三姨看在眼裡,心裡冒火——他兒子只白沒肉,瘦骨嶙峋。由此,她處處針對我,也叫她身邊的人針對我。

我和表弟打架,我打贏了他,他跑去告狀,把責任全推在我身上。三姨和二姨合著說我,說我比表弟大,要我讓著表弟。我打不贏表弟,我跑去告狀,三姨和二姨眼裡閃著兒子建功立業回來後的得意,也要我要有一個當姐姐的樣子,不要和他斤斤計較。媽媽、哥哥、嫂子,只能在背地裡安慰我。其實,我只大我表弟兩歲。難道大的孩子生下來就註定要讓著小的孩子?這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哥哥,給我買文具,我心疼他的錢讓他少買點;表弟幾天一次得纏著我哥哥,給他買這樣那樣的文具和玩具,就怕我哥哥少花一分錢。我看不過去就說一兩句,表弟還毫不在意的說:“他是應該的。”

有人欺負我表弟,表弟跑來告狀,我二話不說,立馬去幫忙打架。可是到了別人欺負我時,他反而還落井下石,站在對立的一邊說我壞話。事情到了現在,我都沒弄明白——那些人為什麼平白無故的要找表弟打架,而且是一群人。而我給表弟主持了公道之後,為什麼那群人立刻轉移了目標,將鋒頭指向我。

過年時,哥哥和嫂子趕著回家結婚,媽媽也跟著回去主持婚禮,留下我一人在大城市。表弟得到了機會,狠狠地報復我。

一天表弟引誘我打架,我和他打了起來。因為每次都是他先惹了我,我不去理他,他就越來越得意忘形的觸犯我底線。直到我忍無可忍,他才達到目的的和我打架。

我和表弟正在打架時,二姨恰巧朝這邊走來,表弟趕緊躲在二姨後面說我欺負他,並把責任全推卸給我。只要是一個長眼的人,都知道是表弟欺負我。但是二姨像當媽媽一樣的養了表弟這麼多年,和自己的女兒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都沒和表弟待在一起的時間長。可想而知,就算我再怎麼和二姨關係近,都比不過她和表弟的親情。

二姨護著表弟,不讓我打他,我當時火冒三丈,一下子管不住自己的嘴,說二姨偏心表弟。就因為這麼一句話,她對我大動肝火,咆哮著:“你在說一遍!”急不可耐的急急向前衝一步,並舉起巴掌來瞪眼看著我。

我大哭起來,再也不敢說話了。她一個大人,我怎麼打得過她?就算我躲了過去,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沒菜沒飯,晚上又不敢一個人睡,所以,我無助的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我向二姨身後望,表弟便探出了頭,頗有得意的笑。每次在我委屈的時候,他總是在大人身前一副委屈像,到了大人身後,便笑嘻嘻的看著我。他的成就,靠心計得來的。我沒能比得過他,我又怎麼可能比得過他?兩個阿姨一起過來針對我,我家裡人又得靠著他們吃飯。所以,我忍了。

事隔多年,我又回到了老家,搬到了小縣城。每每想起到那裡的一段時光,心就止不住的發寒。三姨見我搬回來,也就跟著表弟搬了回來,房與房相隔不到三十米。並和我讀同一個學校。我還在給表弟主持著公道,他還是理所當然的享受著我的庇護,有時難免回過頭來咬我一口。只是我沒有再和他打了,因為他們搬來之後,我和媽媽搬到了離他們家隔著三條街的地方。他再也別想得到我“理所應當”的疼愛,再也別想傷我的心。

現實就是這樣,我也同《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人公一樣,希望到一個只有孩子的世界中去,哦不——孩子的世界裡只能有天真無邪的,不能有像我表弟一樣的小孩。那樣的小孩,心智和大人的沒什麼兩樣,只是他人小鬼大而以。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8

我讀過許多書,但是令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冰心奶奶寫的《小橘燈》。

《小橘燈》是冰心奶奶寫於1957年1月3日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大約8、9歲的小女孩。主要講了我在十幾年前拜訪一個朋友時,遇見了這個孝順的小女孩。後來我去她家拜訪她時,為她與她母親買了一些橘子,於是這個小女孩就利用橘子皮為我做了一盞小橘燈照明。

讀了這本文,我認為細節描寫是本文最值得借鑑的手法。“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脣,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這裡把小姑娘的外貌描寫得很具體,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寫出了小姑娘的可憐。

“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截短短的蠟燭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這裡寫出了小姑娘的善良,寫出了小姑娘處處替他人著想。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我根本沒想到當時的兒童居然生活的那麼艱苦。但令我感動的是那個女孩的那份孝心,那份感恩之心與她那顆為他人著想的心。比起這個女孩,我覺得我們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我們這幫所謂的00後小P孩,雖然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還是對父母要求無數,不懂得為他人著想。而文中的小女孩卻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小女孩。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她的這一點。

讀了這篇文章,我越來越厭惡這黑暗的舊社會。為什麼貧窮人的生活如此的窘迫?為什麼有錢的人生活的如此富裕?為什麼小女孩的生活這麼悲慘而又清苦……小女孩那純潔無暇的心靈,與這個黑暗、骯髒的舊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冰心奶奶表面上寫的是這個有著美好心靈,而又樂於助人的一個女孩,但實際上卻是在用反襯的手法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與骯髒,和在那個時候生活清苦的人們……

在故事的結尾,冰心奶奶告訴我們要:“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19

記得第一次讀《居里夫人傳》,是在上八年級的那年。久仰其大名,卻未知詳情,從同學那裡匆匆的借來一本,晝而忘食,夜而不寢,當時只感覺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推動著我,讓我不由得以其為楷模。其充沛的精力、為了科學而偉大的獻身精神、還有那一顆熾熱而純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強烈的愛國激情。瑪麗居里,這個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的走進了我的大腦。

居里夫人的青年時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時候面對著山河破碎的祖國,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的,在俄國沙皇的暴力統治下,波蘭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的家庭,強烈的愛國心只能深掩於表面的逆來順受。六歲失去母親,大姐又由於疾病過早的離開,只有年邁的父親、哥哥約瑟夫、二姐布羅妮婭陪伴在她的身旁。

貧窮的生活像一個夢魘,纏繞著他們。還好,他們兄妹三個一個比一個爭氣,最後都拿著獎學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巴黎。當時的科學文化中心。而在這中間,瑪麗居里為了能夠讓二姐布羅妮婭順利完成學業,當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種跟女傭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瑪麗最終堅持住了自己的信條: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倒你,也不要讓事情打倒你。而這種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執著而堅強的秉性,無論是在她的科研中,還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使人不得不慨嘆。一個人的偉大,並不在於他所創造的成就,而在於其人生中彰顯的精神。

作為偉人,瑪麗的人生是艱辛而輝煌的。就在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偉大研究中時,飛來橫禍皮埃爾出事了,一個在他鄉的異國女子獨自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她接過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堅毅而頑強的精神,強忍著悲痛,繼續著他們兩人的共同事業。

而出於對名人的一種嫉妒,出於一些市井小民低階乏味的愛好,瑪麗的路走的是多麼的艱辛啊!各種流言的誹謗、甚至是在她工作能力上的風言風語,作為一個女性,她也有被氣得住進醫院的經歷。但她有馬上恢復過來,再次以全身心的熱情鑽進的她生命的所在實驗室。黃天不負有心人,1911年,這個偉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頑強的品格和超人的才華,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你給了自己的實力,她第二次獲得了諾貝爾獎。她成功的收穫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科學家,瑪麗的人格是至高無上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與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啊!她不為自己的發現而申請專利,放棄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依然過著一杯羹,一匙湯的清貧生活。她是鐳之母,卻自己竟沒有一克的鐳。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腐蝕的人。

她公開自己發現鐳的專利,她在面對四處的非議時,為了科學,毅然選擇留在了巴黎。她和皮埃爾一樣,不願意為申請一個院士而上門拜訪。她在戰爭中,義無反顧的主動組建醫療隊,救治傷病員。她身在巴黎,卻依然為祖國的獨立和科技發展事業而殫精竭慮她,說不出的太多太多了,再多再美的溢美之詞,在她那裡,也只能顯得蒼白而無力。

偉人,並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居里夫人是偉大的,她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科學事業。即使在其彌留之際,她也不忘記陪伴自己一生的實驗室。看著桌上的茶杯,她用夢幻般低的聲音說:用鐳,還是用釷製作,居里夫人是安靜的,她生前榮譽纏身,而用一句不用了,讓我安靜點吧。來作為自己一生的終結。

是啊!居里夫人已經走了七十五年了,但她的精神卻依然熠熠生輝,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然而,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似乎太令我們的先輩們失望了,學術腐敗與作風腐敗屢見不鮮。名和利的追求已經太多的困擾著人們,那種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幽美世界,那種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的閒適生活,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精神自由,已經在我們這個社會顯示不出多少誘人的魅力了。誰還會高亢的吟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取而代之的只有無限膨脹的私慾和道德的日益墮落。

我們這些太過追求物質享受,而忽略精神消費的人們,我們是否用自己的真正行動,去實現內心的那一份寧靜與純真呢?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0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英雄傳記"。

傳記裡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羅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馬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類喘不過氣來。--開啟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居里夫人是本世紀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居里夫人雖然一生十分受人崇敬,獲得了許多令人望塵莫及、羨慕不已的榮譽,而她卻把榮譽看做平常的東西。對於榮譽,她常常一笑了之,從不向別人炫耀。他的這種視名利為糞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她從小就聰明好學,有一股爭強好勝、

永不服輸的精神。連老師都對她讚歎不已。長大後,她和丈夫居里皮耶從事物理和化學研究,並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鐳可以治療癌症,所以這一個發現驚動了全世界人民,他們也因此雙雙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也是第一位步入科學殿堂的女性。為了這個夢想,她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夢寐以求地成為了一位女科學家。因為她有著與其他人不同尋常的傲氣。這種傲氣來自於她的自信和成果,它也讓居里夫人受益終身,讓這位女科學家成為了萬人崇拜,舉世聞名的大人物。

愛因斯坦說過:“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合成的。”居里夫人年幼時讀書非常專心,一動不動。一天她在看書時,她的姐妹們在她後面擺了幾個凳子,只要居里夫人一動,凳子就會倒。但她仍全神貫注地看書,身子紋絲不動,大家都為此而十分驚訝。我在學習時,卻常常像屁股上有個陀螺一樣不停地扭動,因此沒有專心學習,結果被父母訓了一通。我要學習居里夫人這過人的耐力,這樣別人才會對我刮目相看。

另外,居里夫人不受盛名的腐化也值得我們學習,她曾經把自己獲得的英國皇家獎章給孩子們玩。有人見後不解,問這是為什麼。居里夫人坦然回答道:“我想告訴孩子們,名利和榮譽就像玩具,玩一玩就過去了,不要過分地珍惜它,否則終將一事無成。”我也要學習她的這種高尚品質,把榮譽視為糞土,不依賴一時的榮譽,因為榮譽是填不飽肚子的。

居里夫人的優點還有許多,她自信,她堅強,她持之以恆……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可她過於頑固,這個特點讓她成功過,但更多的是失敗。所以,我們要避開這個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因為太頑固沒有什麼好處,否則“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1934年,66歲高齡的居里夫人去世了,但她的發現,她的成果,她的偉大,她的神態永遠留在了世人心中。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居里夫人為人類帶來的貢獻,大家將永遠銘記這位傑出的女性,並永遠敬仰她,讚美她。居里夫人也會在歷史的里程碑上萬世流芳,永垂不朽。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2

居里夫人是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她猶如一顆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劃過科學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耀。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氣和毅力,譜寫了史無前例的科學篇章,對全人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如果沒有居里夫人的努力,人類可能晚發現鐳元素幾十年,那將不知有多少生命由於缺少有效的診療手段而白白喪失,也不知會有多少重大的相關發現因缺少鐳的啟示而遲遲不能面世,原子能時代也不會來得如此迅捷。這樣非凡卓越的貢獻,竟是由一位當時很少見的女科學家在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做出的,這使我對她的背景、她的人生、他的性格、她的為人、她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情形產生濃厚的興趣。

我跟隨著作者的視角,似乎被帶到了居里夫人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近距離地觀察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行為舉止、工作精神、處世態度和崇高品質。

她在永恆的奉獻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起初她忘我地投身救治戰爭傷員;後來,她為學生奉獻出自己的全部時間、知識和智慧,為世界各國來向她求學的未來科學家們奉獻出自己的精力。

她從不看重財富,對於不得不接受的榮譽,態度也很漠然。完成歷史交給她的使命後,她心力交瘁而辭世。愛因斯坦評論道:“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只有居里夫人沒有受到榮譽的腐蝕。”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4

靜靜的夜晚,躲開白天的喧囂,細細品味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去欣賞那一幅山靈水秀,天人和諧的風俗畫。

川湘交界的茶峒,特有的民情風俗,淳樸正直人情人性。自然的神力與人們美好的天性,蓬蓬勃勃的生長。

作者用那詩一般的語句描繪出一幅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圖畫,沈從文的文章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跌宕起伏的畫面,卻能深入人們的心中,表現著人性美。

正如沈從文所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作者用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權勢交易,他們的愛不轟轟烈烈,但他們卻體現出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

《邊城》寄託了沈從文對湘西下層人民不能自主地把握命運,一代又一代承繼著悲涼的人生命運發出了深深感嘆,而作者本身也抒發出受到種.種壓抑的內心感慨,在《邊城》裡化為一隻美麗淒涼的樂曲,借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彈奏出來,令人回味無窮。

《邊城》的語言有著獨特的風格,平淡、樸訥、抒情。以閒淡般親切平和的語調,敘述著鄉間的人情百態,在從容與舒展中抒發了沈從文先生對鄉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深深打動人心。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人生,詩意地演繹生活。而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卻不足完美,或許這就是我們該去咀嚼的地方,細細品味吧……

《三字經》國中讀書心得感想 篇25

在《塵埃落定》的歷史敘述中,土司制度是一個情節樞紐或敘事重心,並詮釋著特定歷史時期藏族部族政治生活的主要。土司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採取的一項統御少數民族的政治懷柔政策,元明清時期廣泛在西南等民族地區施行,“以土製土”是這一政策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統治。

清雍正以後,清政府實行“改土歸流”,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大體趨於解體,但因特殊的文化、歷史因素,一些地方的土司制度殘餘仍延續到20世紀上半葉。

《塵埃落定》所描述的以麥其土司為代表的“嘉絨”部族,正是屬於這一情形。對“嘉絨”部族來講,土司制度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制度,表徵了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政治生活的具體狀態與文化,這在麥其土司司主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對內,他是“皇帝冊封的轄制數萬人眾的土司”,有著“清朝皇帝頒發的五品官印”,實行世襲制,管轄“東西三百六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的地盤”,與“三百多個寨子,兩千多戶”的百姓,向百姓徵收賦稅,在轄區內權力至高無上,有自己的官寨、專門的行刑人、書記官(二者也為世襲),有保衛自己的衛隊和為自己服務的活佛、喇嘛等宗教僧侶階層,甚至擁有相當數量的。

如此,統治者、土地或領地、人民以及內部政治、經濟制度等等,在民族部族內部結成了一個政治生活的實體。對外,他一方面絕對服從中央王朝的政治統治,一方面則與汪波、拉雪巴、茸貢等其他土司往來,也與漢族人進行經濟、文化往來。

土司制度在“嘉絨”部族流行了數百年,是民族生活與政治生活的複合物。而作為政治制度,它集中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藏族部族之間、部族內部以及他們與中原統治者的複雜政治、外交等關係,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藏民族的歷史生存樣態。

在描述土司制度的同時,《塵埃落定》也大量地描繪了嘉絨部族文化生活的情景,在表現民族思維與心理習慣中透視了藏族獨特的民族文化。與其他國內少數民族一樣,藏族是中國一個擁有著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與獨特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有著自己的民族獨特的宗教信仰、心理習慣與情感表現。

這對《塵埃落定》中描寫的、生活在漢藏交接地帶的嘉絨部族來說也是如此。在麥其土司內部,如果說,麥其土司司主是土司權力象徵的話,那麼,濟嘎活佛、門巴喇嘛、翁波意西書記官等人則是藏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載體。

濟嘎活佛是敏珠寧寺的和尚首領,他的身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藏傳佛教的教義與獨特宗教信仰。他推崇佛法,慈悲為懷;堅持宗教的救贖精神,反對麥其土司種,以期遏制人們特別是民族上層統治者世俗慾望的惡性膨脹。而當強大的土司權力阻礙了他的教義傳佈,特別是他為此不得不與世俗權力形成妥協時,他作為宗教家的內心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dushu/9y9w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