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委黨建工作 >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

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也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黨員在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時有什麼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一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貫重視自身的建設,始終把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作為事關共產黨生死存亡的政治任務來抓。黨在報告裡提出了“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的要求。我認為,這一要求,正是新歷史條件下黨中央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清醒認識,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通過省局組織的集中學習和自學,我進一步認識到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具備優良的作風,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認真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座右銘,紮紮實實地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一、科學規範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

倡實幹做實事,不僅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要求,更是衡量每一個幹部是否做到求真務實的試金石。習說過“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就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堅持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埋頭苦幹,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奉獻自己所能,要把務實的態度和作風成為風尚,形成工作上的習慣。為此,我要繼續對基層的指導,全面掌握基層質監部門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局領導彙報,以便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要結合XX省質監系統財務管理工作實際,盡心盡力,不說空話,務實工作,努力為XX質監繫統財務預算工作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堅持群眾利益至上, 全心全意為服務基層。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是中國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這一要求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事處處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我要時刻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自覺地適應國家財政財務管理體制的要求,不斷開拓為基層服務的新思路,以甘為孺子牛的姿態服務於基層,時刻把基層質監部門和廣大幹部職工的需求掛在心頭,急基層之所急,謀基層之所需;以艱苦紮實的作風真抓實幹,做好基層部門的經費保障和財務管理工作,努力使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三、清正廉潔,牢築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習強調,思想純潔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純潔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領導幹部清正廉潔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始終堅持自警、自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敬畏法紀,敬畏人民,廉潔辦事,清正為人。並在工作生活中堅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二

現今,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開展在我們身邊乃至全國都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都在有針對性的就群眾路線的主題“三個一切”開展大討論,先從思想上認識“三個一切”的重要意義,並在實際工作中踐行“三個一切”群眾路線。作為一名有志青年,我當然也不例外,積極的參與到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來,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對於“三個一切”群眾路線的認識,端正為大家服務的態度,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服務於我所熱愛的環評事業。

一、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首先要深刻認識群眾路線主題“三個一切”的重要意義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也是生命線。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也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所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服務群眾”這“三個一切”它集中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群眾立場和群眾觀點。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中國共產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奮鬥。這些表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體現了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黨生存發展的根本,體現了我們黨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創造性地貫徹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程序中,貫徹於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

二、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黨員幹部深刻剖析黨群、幹群關係,擺正位置,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目前,我們正面臨著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和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長期執政、市場經濟、跨越式發展等等,都給我們黨的執政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已經清楚地向我們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唯物史觀,就要堅持群眾觀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共產黨員要自覺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毫不動搖地相信和依靠群眾,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始終心繫群眾,密切聯絡群眾,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堅持群眾觀點是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也是黨的工作路線,更是共產黨員的行為標準:要深入聯絡群眾;要真心體貼群眾;要真情感動群眾;要正確引導群眾。在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和工作實踐中,黨員幹部要深刻剖析黨群、幹群關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係,知道“我是誰”;藉助各種形式的、鮮活有效的活動載體,讓黨員幹部走基層、接地氣、轉作風,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明確“依靠誰”;加強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將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固化為黨員幹部的常態行為,一切為了群眾著想,弄懂“為了誰”。通過紮實有效的實踐活動,讓黨員幹部增強宗旨意識,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全黨和廣大黨員中增強群眾觀點,大力克服脫離群眾的種種問題,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作為執政者和決策者,黨員幹部務必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緊扣發展要務,堅持與群眾合轍。二是多幹平凡實事,堅持與群眾合意。三是樹立平民意識,堅持與群眾合群。

三、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關鍵在於把“三個一切”落實到群眾工作中去,踐行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除了要求思想上到位,更要求在行動中到位。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以群眾為中心,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樹立群眾觀點,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問題,主動靠攏群眾,努力做好群眾工作,確實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關鍵做好以下幾點:一要做到尊重人民群眾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可以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歷史前進和社會變革的最終決定力量,是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二要做到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官者,就應當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務必要做到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即順應人民的願望和要求,為人民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最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援。要在工作中注重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不斷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在細微之處見真情。“金盃銀盃不如群眾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誇獎”。三要做到深入基層,聽民生解民憂。要堅持一線工作法,把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基層一線作為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在與群眾的相處中增進感情,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

四、與時俱進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動環境評價技術評估事業健康發展

儘管執政者與社會大眾之間說到底只是社會分工的不同,但因為兩者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難以形成類似市場交易那樣的平等關係,前者的服務可能“過度供給”,甚至將公權“私人化”,而後者監督前者很難。執政黨及其成員的自律意識是緩解這個困難的必要條件。和平建設時期執政黨的群眾路線,說到底就是服務大眾。用毛澤東的話來講,就是“為人民服務”。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體會三

最近一段時間,通過《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的學習,我深感自己在思想上有了較大提高,並堅定了自己把群眾路線落實到履行崗位職責上,落實到服務群眾的行動中,貫徹到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努力做貫徹群眾路線的踐行者。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踐行群眾路線要加深群眾感情

“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回顧黨的發展程序,就是一部與群眾血肉相連、脣齒相依的發展史。“最後的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一床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一個親骨肉含淚送上戰場……”這樣的歌謠,體現的是解放區人民對黨和人民軍隊的情感,它用最直白、最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當年老百姓是怎樣傾其所有、無私無怨地支援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鄧小平同志曾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表明了沒有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真情熱愛,就不可能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行動。

對人民群眾充滿感情,不是惻隱之心,而是政治責任;不是策略技巧,而是價值取向;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根本要求。對群眾的感情“有沒有”、“真不真”、“深不深”、“實不實”,是衡量我們的作風是否優良的標尺,是擺正與人民群眾關係的最明亮的一面鏡子。

二、踐行群眾路線要站穩群眾立場

貫徹群眾路線,根本的是為群眾謀利益、辦實事。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質上是群眾立場問題。因此,我們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都要從群眾的視角去思考和謀劃。

一是堅持群眾滿意是最好的標準。要用群眾眼光、群眾角度來審視,考慮“該不該、能不能、好不好”。不能讓群眾產生“被幸福、被增長”的感覺,不能自說自話,自我評價。評判的尺度在群眾手裡,群眾滿意是最好的標準。

二是堅持黨與人民的利益的一致性。有的黨員幹部不能正確理解黨與群眾之間的關係,把群眾當做工具,當成道具,

不能夠解決好對上與對下的一致性,不能夠解決好黨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甚至是把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給對立起來了,說出了“你是代表黨的利益,還是代表老百姓的利益”的雷話。這明顯的是群眾立場有問題,這樣的立場怎麼能做到“一切為了人民”?

三、踐行群眾路線要把握群眾訴求

貫徹群眾路線,突破口在哪裡?就是關注群眾的利益訴求,解決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讓群眾不斷地過上更好的日子。現在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在一些地方,為群眾辦好事得不到群眾的認可、得不到好的報答、得不到好的評價。依我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在貫徹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上出現了問題。

當我們自認為代表了群眾利益,而群眾卻不買賬的時候,就該好好想一想,群眾有哪些訴求?我們的決策是否脫離了實際,違背了群眾意願?我們是否依靠了群眾,相信了群眾?這一切,群眾心裡最清楚。傾聽群眾的呼聲,迴應群眾的期待,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訴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重點。為群眾所要解決的問題要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實現的目標要實實在在,切不可拿群眾當道具、做表演秀。要以為民、利民、惠民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否則,就會失信於民,就成了另類的“脫離群眾”。所以,是否正確把握群眾訴求,是群眾路線貫徹好壞的重要體現。

總之,我們在工作實踐中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努力加深群眾感情,牢固站穩群眾立場,科學把握群眾需求,辯證地分析和判斷社會公眾心理的變化,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有的放矢,能夠真正地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從而為實現我們黨奮鬥目標和中國夢凝聚強大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angguan/dangwei/jkqx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