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內涵則體現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藝術表現藝術創造,以“瓶子”為主線完成了“設想瓶子的各種服飾┄利用廢舊品製作┄瓶子展示”一系列活動環節,充分體驗到動手做、遊戲樂的愉悅。在遊戲活動中,幼兒不斷地感知、嘗試、操作,在幼兒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時,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精選18篇)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都積極投入,大膽地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活動。在設計裝飾過程中運用已有的平面裝飾經驗,借鑑教師提供的裝飾瓶的設計資訊,進行綜合創造,求異創新,設計製作了不同意境的瓶子衣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也能模仿教師提供的範例,進行製作。

活動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的探索活動,真正成為了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成為孩子們的合作伙伴。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2

整個活動下來就發現自己讓幼兒自由說的時間不多,對幼兒的回答的應對以及提升幼兒經驗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這是我事先對教材挖掘得不夠深,只停留於表面,對目標的把握還不夠,以至於在活動的關鍵環節沒有很好地提煉孩子們的回答,讓整個活動顯得很凌亂,一些該讓孩子領會的東西沒能好好滲透。

在提問上缺少技巧性,不能像剝竹筍一樣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或語言思緒。

比如在出示猴子圖片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更仔細地去觀察畫面,去尋找線索,再根據一定的線索來大膽講述孩子在幹什麼,進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得出這是一隻又貪吃有懶惰的小猴子。還有就是發現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太拘束於準備好的教案,具體操作顯得呆板,不能根據活動情況適當加以改變。比如最後環節可以說“嗯,小豬得了冠軍很開心,它要請小朋友吃蘋果”,而不是有點牽強地說“森林裡的小動物們很感謝小朋友,特意給你們準備了豐盛的蘋果大餐,請你們來分享吧”。

總的來說,大的環節是可以走下來,但是在很多細節還存在問題,分析得不夠深入,有點匆匆趕場的味道。在提問環節上一直想著讓幼兒能回答到自己的點子上,就像獵人設好陷阱讓幼兒掉進來一樣,忽略了孩子們的自主能動性,該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在今後的活動組織過程中,我要事先充分分析教材、深層次挖掘內容,更準確地把握目標,在活動實施中,認真去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根據幼兒的回答來提煉出要滲透給幼兒的內容。在平時過程中,不斷去思考、探索、反思、再實踐,在不斷地經驗積累中讓自己成長。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3

《愛吃水果的毛毛蟲》是一個有趣的但也是比較簡單的故事,非常適合小班上學期的孩子學習。可愛的毛毛蟲愛吃水果,每吃到一種水果都會說上一句話"水果,我愛吃!以此來豐富幼兒的詞彙,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於是在這個故事中設計了這樣的目標:1、讓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用"(顏色)的(水果)"說話;2、讓幼兒知道水果營養豐富,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部分。

一是利用手指操來匯入課題,再出示毛毛蟲來增加幼兒對毛毛蟲的親近感,並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二是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學說"(顏色)的(水果)"也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在這部分我利用課件操作來吸引幼兒,為幼兒創設寬鬆的氛圍,引導幼兒說說、做做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是讓幼兒知道水果營養豐富,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四是通過遊戲讓幼兒複習鞏固所學句式。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開動小腦舉手發言,大多數幼兒都能獨立說"水果,我愛吃"能隨故事情節的深入而始終睜大著好奇的眼睛。尤其以毛毛蟲為引子,更加吸引幼兒的視線。不足之處是,在第二環節中,我只注重了過程,沒有讓幼兒多說。在遊戲環節中,由於教具與其她老師共用,在我的活動中沒有香蕉,當給幼兒發下香蕉後,幼兒就不知道怎麼說,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在以後活動中我應注意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加進步。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4

其實孩子們對"收集"並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總是把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石頭、落葉、小草等,帶到家裡,向寶貝似的收集起來。"但孩子對於收集這個詞並不熟悉和了解,通過這個故事不僅將幼兒熟悉的人和動物收集到的東西,形象直觀的呈現在繪本中,而且通過匯入劉老師收集髮卡的方式,讓幼兒清楚明瞭的明白了什麼是收集。同時,還誇張、擬人式的向幼兒介紹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現象和景觀。在授課過程中,我運用直觀的方式,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中,瞭解了繪本的基本結構,如:封面、扉頁、封底。如:我為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封面、扉頁、封底的盒子哪?

因為很多繪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然而,若無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個單獨的片段,因而與其中隱藏的意趣擦身而過。一旦,這種提醒開啟了孩子觀察閱讀時"有意識捕捉"的行為,則會更大地促進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並獲得閱讀的成就感。而繪本中有關"封面"和"封底"之間的閱讀經驗,將在日後的閱讀中延展下去。在觀察封面的時候,更悄悄啟動了孩子"猜猜看"後認識和印證的願望;小星星會是誰收集的,石頭會是誰收集的等,在這種充分的觀察和積極的猜想中,孩子們由對一個不熟悉的繪本故事"貿然前往"的觀察欣賞,演變成"有備而來"的積極期待。這樣就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

在看圖說話的環節,在這裡,老師故意不講述的"停頓"和"等待",隱含著對孩子觀察表達的暗示和鼓勵;繼而,後繼的文字講述又自然包含了對孩子講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導孩子向繪本的"文"、"圖"欣賞中邁進。也適時的解決了這節課的難點:嘗試在圖的觀察和文字的聆聽中解讀文字中的構圖、語言模式,積累讀圖解圖的閱讀能力和經驗。

在說說交流的環節,引導幼兒對課文進行了一次更加細緻的瞭解和觀察,並有了"新發現",這樣自我意識就獲得了發展。並通過我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歡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師一起講,這種集體閱讀方式培養和引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環節。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喜歡收集的東西,我又運用劉老師的照片的形式,引導幼兒初步進行創編。

幼兒繪本講述活動已經結束,但關於繪本有關的收集、展示活動卻開始開展起來,這樣可以讓幼兒親身體會到什麼是收集與收集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5

小鴨是我們班上孩子平時活動中比較喜愛也相對比較熟悉的家畜之一,小鴨走路的形態也是孩子們爭相模仿的動作。因此,我在我們班開展了《小鴨洗澡》的音樂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我設定了三個目標:1、學會演唱歌曲。2、喜歡錶演,願意在同伴面前進行表演。3、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歌詞和動作,體驗創編的快樂。從活動的目標上來看,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能力水平。特別是第二點目標的制定,對我班幼兒的能力有一個提升作用,因為我班的孩子比較容易怯場,在人多的地方不能很大方的表現自己,因此我制定了這樣的目標,希望從平時的教學中能夠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的現場表現力。而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三點目標基本能達到。但是相對於前兩個目標來看,第三個目標的完成有些不足。

因為材料的侷限,沒辦法為幼兒提供真實的鴨子讓幼兒認識,因此在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就通過播放圖片讓孩子們對鴨子有個初步的瞭解,以便於接下去活動的開展。接下來我用邊唱邊表演的方式來詮釋這首歌曲,加上這首歌曲歌詞簡單,旋律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內容,整個活動一氣呵成,環節銜接順暢,但是避免不了的出現的一些不足:1、教師所提供的鋼琴伴奏速度有點快,導致孩子們在跟著伴奏唱的時候,總是跟不上伴奏的速度;2、在讓幼兒自由為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時,孩子們的創造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大部分孩子都是跟著老師的動作來做;3、為幼兒提供的教學視訊音量比較小。

對於音樂方面教學的活動,對我來說還是一門比較生疏的功課,教師應該如何的把握重難點,如何有效的針對活動內容提出問題層層推進是我要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後,我會有所收穫,也相信經過不斷的進行課後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業務教學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6

中班遊戲活動《快樂紙棍球》中就是用廢舊的材料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遊戲。《綱要》中提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孩子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益智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根據該執教老師目標的設定,本堂教學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所以我對這節遊戲課印象深刻。

從我觀摩整堂課之後,感覺該執教老師的上課風格很輕鬆,比較喜歡放任孩子自主遊戲,沒有太多的去幹預孩子們的遊戲,教師的角色就是定位於引導者、組織者,其它的任務都是讓孩子們去完成,體現了遊戲課堂的自主、愉快。

對於這節健康遊戲課,我聽課後有幾點建議:

1.節奏不要過快,注重遊戲評價

馬老師執教的中班健康遊戲一共進行了15分鐘,在時間上有些短,為什麼時間過短呢,我覺得在活動過程當中的評價環節可以再詳細明確一些。在執教過程中幼兒一共進行了7次遊戲,每次之間的節奏很快,評價時也是孩子們隨便站立,這樣的後果可能導致部分興奮的孩子沒有聽,就會影響接下來的遊戲質量,所以我覺得子啊關鍵評價時是否可以讓孩子們圍坐下來,細細聽聽他人的意見建議,這樣會比較有利於教師的講解。

2.紙棍球的技能知識要重點進行強調

遊戲開始前的講解很重要,可能是之前玩過這個遊戲,所以子啊觀摩教學時並沒有看到老師有過多的講解。在開始遊戲後,孩子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搶,有幾次可能涉及到球出界等犯規知識,我不知道孩子們是否清楚。我覺得一個完整的遊戲活動,有些講過的知識還是需要反覆重提才能讓孩子記得更加清楚。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7

《請你摸一摸》這是一節小班的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徵。難點是引導幼兒去摸一摸各種東西,大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開展活動時心中就有了目標,能更好的引導幼兒去思考、探索。以下就說說活動中的一些得失。

首先,在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知識經驗方面,為了更好的將“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詞彙介紹給幼兒,活動前我上網查詢含義,並將這些特徵性詞含義簡單化,即轉變成幼兒所能理解的詞語。在物質準備方面,我遵循《綱要》的要求,“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去嘗試。”“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形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具有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徵的東西,並分組擺放。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的不同,開展活動時側重點不同。如:在介紹冷熱特徵的東西時,出示一些準備好的東西,幼兒一觸控就能很好的說出來,還能說出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冷熱的東西,我發現幼兒對於冷熱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將幼兒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提升。而對於軟硬的東西,在幼兒觸控過這些東西以後,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說不出,我看出幼兒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表述。因此,我重點進行了介紹,而且邊示範邊向幼兒講解軟硬的不同“軟的東西我們用手擺弄可以讓它變形,而硬的東西我們用手怎麼擺弄它都不會變形”,邊說邊把軟硬的詞語教給幼兒。為了檢驗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幾種物品,請幼兒去摸,然後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按照老師的樣子去觸控東西,一會幼兒就說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軟的。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很快就分清了軟和硬。在介紹粗糙和光滑的時候,發現幼兒對粗糙的東西的認識經驗比較少,摸完以後也是說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紹了粗糙和光滑東西的特點,如:“粗糙的東西,手摸在上面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而光滑的東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種滑滑的感覺。”為了豐富幼兒這方面的經驗,我還準備了許多具有這些特徵的物品,讓幼兒去觸控,給幼兒更多感受的機會,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在整個活動中,我採用帶問題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講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這樣幼兒就會從無意識的觸控轉為有意識的觸控,幼兒記憶得會更牢。

其三,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最後的在活動室裡摸一摸,由於人數較多,可以改為遊戲時個別幼兒分組進行。便於老師指導和觀察,而更利於幼兒擴大探索的空間。

對於剛剛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在科學探索方面,幼兒的知識經驗還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對一些科學活動的操作規則缺少經驗。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完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8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表現出成長的自豪感;

3、在討論身體外部特徵變化的基礎上嘗試按照格式仿編1到2句兒歌內容。

在進行教學前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的小時候照片還有一條很小的褲子,同時教學前看幼兒用書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長高了》這首兒歌教師用書與幼兒用書不同,有一句兒歌內容不一樣,教師用書是"花褲子,變短了"幼兒用書是"小褲子,變短了",經過考慮我選擇了用幼兒書上的兒歌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幼兒在家複習。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此次教學活動整體氣氛都很好,教學目標1、2兩點幼兒很自然很容易就達到了,就是第3點目標:仿編兒歌內容,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苦腦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的時候總是轉不過來,聯想不到別人的東西也會變小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的引導吧!因為一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的解釋和引導了一下,是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實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維必須借住具體.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9

當園部把《有趣的玩》交給我們中班作為園本主題進行主題實施研究時,我們覺得根本就無從下手,範圍太大了,如何開展主題活動研究?以什麼為主線來實施呢?經中1班和我班的四個老師共同商量,我們決定:中1、中2先實施主題分支: "好玩的紙",之後再分別實施其它幾個分支小主題:"有趣的繩"、"好玩的自然物",以整合成大主題《有趣的玩》。我覺得在這次主題中,雖然老師以預設的課程內容為主,但是我們還是捕捉到了孩子活動中的一個個精彩片段。

欣賞幼兒,放大幼兒每一個小的發現(孩子們的盡情表現)

一次晨間搭積木活動中,軒軒用鈕釦積木做了一個長短相等的十字形陀螺,放在地上飛快地轉動著,而後,他又告訴我他還能進行組裝呢!我很感興趣,問他怎麼裝,他立刻找了個長一點的,換下了其中一塊,這樣十字型的陀螺就變得長短不一了,我問他:"這兩個陀螺轉得一樣快嗎?"他立刻告訴我:"不一樣長的轉起來不平衡,一會兒就停了。"小炎用積木拼了一個長方形的陀螺,中間放一個積木表示軸;芊芊、小葉合作拼搭了一個大型的圓形陀螺,他們合作得很成功;而飛飛也興奮地告訴我他在玩陀螺中發現的祕密。他的陀螺一共有六種玩法,我很奇怪也很感興趣,立刻讓他示範一下。他的演示讓我大開眼界,他在轉陀螺之前有六種轉的方法和握陀螺的不同位置,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在我表揚他時,他告訴我小雨還會用彈的方法玩陀螺,只見他熟練地用兩手做了個非常漂亮的動作,隨即立刻彈了出去,真實精彩。於是結束時我引導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經驗,讓大家一起尋找更多的玩法、發現更多的祕密。 在活動中,老師要及時捕捉孩子們在探索中的發現,孩子們獨特的表現,及時放大孩子們的閃光點,通過集體分享,相互啟發,把每一個人的研究所地化為集體的財富,又使每個人從集體財富中吸取營養。

創造想象,充分發揮(紙的巧奪天工)

在孩子的生活範圍中,各種各樣的紙到處存在,孩子對紙的熟悉程度不遜於我們成人。在孩子眼中,紙可以折出富有動態的飛機,紙可以染出色彩繽紛的畫,紙可以帶給他們的知識……在孩子的思維領域中,"紙是從哪裡來的?""紙的發明者是誰?""紙都可以用來寫字嗎?"一連串的問題如同潮水般在孩子心中翻滾。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分工查詢了一些有關紙的資料,孩子們的參與,家長的配合,老師的關注,使孩子的興趣更加提高,激起了一個"玩紙"的高潮。特別另我激動不已的是,在孩子們玩紙時,他們能夠把簡單的報紙想象成各種物體,在特別的情境中能夠用來解決問題;他們還能把報紙演繹成琳琅滿目的物品,真的是巧奪天工,紙的造詣發揮得淋漓盡致。瞧!每個孩子都沉浸在"紙玩"的世界中。你看,詩雨把報紙作成了一把傘,揚晟把報紙變成了一架新型飛機,王越把報紙變成了一把扇子,思含把報紙變成了一條裙子……當玩遊戲,孩子正玩得興奮時,"下雨了,怎麼辦呢?"老師的一句突發性的語變,引起了孩子們的恐慌。"怎麼辦?"有的孩子驚叫起來,不過在這之後,更多的孩子想出了各種辦法。有的孩子想到了避雨,有的孩子想到了叫媽媽來接,有的孩子則想到摘片大葉子當成傘,孩子們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呢?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把報紙當成傘不就行了嗎!"佳航忽然大聲地對我們說。"哇,你太聰明瞭,想到了這麼好的辦法。"孩子們對佳航的獨到想法紛紛贊成。於是,一頂頂報紙傘隨即生成。玩累了,孩子們受前期經驗的影響,居然都把報紙當成地毯,一張張小地毯慢慢延伸變成一張超大型的大地毯,孩子們躺在"大地毯"上休息,甭提有多高興了……

捕捉衝突,引發思考(孩子的介入與討論)

在玩繩時,孩子們對繩子的各種運動形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菲菲說:"繩子扭動的時候像蛇。"冰冰說:"繩子像蝸牛的小房子,一圈一圈的很好看。"浩浩說:"繩子像浪花。"孩子在玩的時候觀察著,在觀察的同時又思考著,這是他們主動探究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我正暗自感到欣慰,孩子們長大了。正在這時,滔滔問我:"老師,可不可以和好朋友交換繩子玩呢?""當然可以。"一下子,孩子們三三兩兩的簇擁在一起,友好的交換了繩子。"包老師,我不想和晨晨換繩子玩。"只見滔滔紅著臉吞吞吐吐地走到我身邊。我很好奇,滔滔一向和好朋友很友善,怎麼會這樣呢?我忍不住蹲下來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呀?"他憋了好一會兒,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繩子是新的,能變長的。晨晨的繩子是舊的,不能變長。""噢,原來是這樣。那老師和你換吧!"我沒有指責他,我想只要我用適當的方式吸引他,他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認識。隨即,我用驚訝的口吻對孩子們說:"哇,滔滔發現了一個祕密,他發現有的繩子能變長,有的繩子不能變長,你們有沒有發現呀?"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0

培養幼兒學會與人合作的品質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大班幼兒由於年齡特徵影響,在以自我為中心現象,合作機會的缺乏,合作意識的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確,教育要求不統一幾方面存在著問題。針對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與教師的合作,幼兒與家長的合作兩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反思,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1、合作環境的創設。

2、強化幼兒的合作情感體驗。

3、正式教育與隨機教育相結合。

4、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5、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6、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7、對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貫性。

8、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人來到世上,一個重要的生活和生命課題就是:學會合作。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能力來培養新一代,這四種基本能力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學會共同生活”便指要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此可見,培養幼兒學會與人合作的品質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幼兒期是人生初級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習慣,促進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幼兒合作”既體現出幼兒社會性交往發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人的合作性必須從小加以培養。

縱觀現幼教界對”幼兒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充分顯視出了。如教育內容與要求中,五個領域處處體現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領域:“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度。”語言領域:“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社會領域:“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學領域:“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藝術領域:“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而在一片紅紅火火的”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研討聲中,我結合實際情況,對自己執教的大班幼兒間的合作現象及問題進行了實實在在地反思,同時也提出了一點自己的拙見。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合作”的意義。所謂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

目前,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幼兒合作的重要意義,但對合作的含義瞭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幼兒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遊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裡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助解決。大班幼兒由於年齡特徵和一二年的集體生活的影響,在與人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在一定程度上較小,中班幼兒有些進步,但在很多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合作態度”,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

一、以自我為中心現象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集長輩的疼愛於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兒心目中只有自我,毫無旁人。如分配玩具時,幼兒各自搶一大堆,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時兩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這種缺乏合作精神的行為,對於他們將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二、合作機會的缺乏

因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大多以獨門獨戶為主,家長們忙於工作,生活,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整日一人呆在家裡,無語言,無溝通地獨自玩玩具,做遊戲,更難談得上與人合作了,久而久之,在幼兒園也養成了一人坐著看書,對著魚缸裡的小魚自言自語,拿著新積木不知怎麼搭,也不會問旁邊搭出好多造型的同伴。如果增加幼兒平時的合作機會,積累了經驗,我想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吧。

三、合作意識的淡薄

正是由於合作機會太少了,幼兒腦中對於”合作”印象模糊,意識淡薄,從而導致他們做事事半功倍,不能圓滿完成任務。就像在一些主題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用棉籤畫各種顏色的菊花,每個幼兒只發了兩根棉籤,而每組桌上卻有五種顏料,且顏色不能搞混,怎麼才能畫出又多又好看的菊花 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得出合作的好處。但從上交的美術本反映,部分幼兒限於棉籤的數量,只畫了兩種單調的顏色;部分幼兒用兩根棉籤重複使用多種顏色,使得顏料變色,畫面烏七抹黑,自己身上,臉上一團髒;只有極少部分幼兒想到了互相合作,交換棉籤顏色,畫得又快又好。

四、合作要求不明確

雖說大班幼兒有自己的主見,但他們畢竟還小,社會經驗不豐富,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須大人認真的指導,提示,且幼兒的合作意識淡薄,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時,明確講清合作的要求,這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建立合作關係。不過,我們有些教師和家長,在疏忽中,往往忘記了交代清楚,只是口頭上不斷催促”你們自己好好合作一下!互相合作啊!”怎麼合作,從何開始,幼兒搞得一頭霧水。有次我就親身經歷過,在娃娃餐廳的區域角剛佈置好,開始活動時,由於我正忙於教學活動的準備,有幾個幼兒過來問我:“老師,這些碗幹什麼用,可不可以拿到娃娃家裡去 誰做廚師,誰做服務員呀。”我應付道:“你們自己商量,合作著玩吧!”結果,等我忙完了,回頭一看,娃娃餐廳亂七八糟,幼兒爭做廚師,正鬧得不可開焦,此次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失敗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1

《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這首歌曲比較長,歌詞也有較多,對於剛剛升入中班的小朋友們來說,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調,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另外,歌曲中又有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樣快速又正確地教幼兒學會演唱歌曲並能注意到這些細節的地方,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讓幼兒有興趣地學,並能達到學習的一個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以難點前置的方法來練習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節奏。一般的唱歌的開始,都會安排練聲的環節,但有時候也可以變換方式,比如進行節奏訓練。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節奏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進行節奏練習的時候,我又以小鼓來吸引幼兒,使孩子們不至於感到太單調。小小的不足是,在這個環節中,我花費的時間有點長了,整個活動的分配就不夠合理,這是以後在活動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標誌圖的方法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歌曲較長,孩子們容易忘記歌詞,所以在活動前我就設計好了簡單的標誌圖來代表歌詞。在讓幼兒完整傾聽歌曲一遍以後,我便提問幼兒聽到了什麼,幼兒的回答並不豐富,很多孩子聽完以後有點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請小朋友邊看標誌圖邊聽的時候,他們很快就能記住歌曲裡唱到了什麼,然後再在鋼琴伴奏下練習念歌詞節奏,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解決了記憶歌詞的難度。活動後,很多孩子們都還興趣盎然,我想在下次複習演唱等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歌曲,豐富幼兒對這首歌曲情緒的表達,真正體驗做一箇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是個好日子,寶貝們和爸爸媽媽開幼兒園玩遊戲啦,寶貝們帶著爸爸媽媽去看畫展,莫莫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畫,說:“奶奶,這是我和趙俊臣一起畫的,我們畫的是小黑藏在牙齒裡。”孩子們的畫在家長面前一展風采,很多寶貝和畫展留下了美麗的合影,在看畫展時,有些寶貝當起了小導遊,“媽媽,你看,那樹枝上的小花是用手蘸顏料點上去的”。通過畫展,讓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發展,繪畫是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和激發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卻只是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無聲的語言。它可以說是孩子與外界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藉助繪畫,幼兒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緒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瞭解表達出來。

到了吃點心的時間,孩子們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情,都在忙爸爸媽媽面前展現自己,就連吃點心也不願落後,吃的比平常快,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們變得更加獨立,自理。遊園活動開始啦,好玩的遊戲即將登場,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挑戰自己。在玩吹乒乓球時,媽媽和寶寶一起吹,將把裝滿水面上的乒乓球吹到另一個空盆裡,大家吹的不一樂乎,有些沒找到方法的吹的水花四濺,有個家長說:“這個遊戲應該叫浪花一朵朵”。找到方法了,一鼓作氣,小嘴巴嘟起來,呼——呼——。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一轉眼遊園活動已經結束了,回到教室,孩子們回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過的遊戲,有套圈、會動的墊子、吹蠟燭、投球,扔沙包等等,每一項遊戲孩子都在挑戰自己,盡情地享受他們節日帶來的快樂。通過學校舉辦的小舞臺、畫展、遊園活動,不僅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還讓孩子在從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學會了堅強,不怕困難,做事持之以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來到公主面前問公主:“公主殿下,月亮有多大?怎樣才能摘到”?公主回答說:“月亮只有我的指甲那麼大,只有我窗前樹梢那麼高,順著樹爬上去就可以夠到了”。於是國王就給公主做了一個只有指甲大的月亮,公主滿意的笑了。

通過這個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是不如成年人的,在成年人眼裡,思維裡,思考模式是固定的,符合實際的,在孩子眼裡,什麼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會說話的,孩子的想象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就像浩瀚的海洋,孩子容易得到瞞足和成就感,他們會因為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高興半天,會因為一個貼貼紙而爭論不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感性認識豐富的人,媽媽們也在“為什麼”中開拓孩子的思考空間,引發孩子喜歡該提問的樂趣,在“為什麼”中挖掘隱藏著孩子感性認識靈光。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3

綜合《玉米粒爆爆爆》課後反思

亮點:

1、整個活動比較流暢,並且環節清晰,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的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發現。

2、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各種感官,視覺、嗅覺、觸覺等,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展示,幫助幼兒迅速建立起相關經驗,這樣的方式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的關注點一直放在活動上,十分投入。

3、在請幼兒描述爆米花和玉米粒有什麼不一樣的時候,教師手中展示了玉米粒,孩子們手中拿著爆米花,這樣幫助幼兒進行對比,直接的發現兩者的區別。

不足與對策:

對於在活動中的師幼互動,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像觀看錄影時,請幼兒猜猜袋子裡的玉米會有什麼變化,有幼兒回答說袋子變大了,由於我太過急於想得到關於玉米粒的答案,我仍舊重複了前面的提問,其實這時候可以靈活的把孩子引導回來,如袋子變大了,那袋子裡面的玉米粒怎麼樣了呢?師幼互動是一門大學問,以後還需要多學習。

在活動中關於玉米粒氣味的討論,有的孩子說香香的,有的孩子說沒有味道,在活動前我驗證過是沒有味道的,但當孩子說有味道時,我卻不經意間被孩子帶過去了,肯定了他們說有味道的答案,其實想這樣的情況,我應當通過強調沒味道的答案來正確的引導孩子對於玉米粒的氣味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4

1、 結合主題教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

本學期,我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各片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還利用走廊一角,佈置成“春天一條街”把孩子們和家人一起製作的手工作品陳列出來,很受小朋友喜歡,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小手也變巧了,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裡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2、 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有利於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髮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5

這次活動我通過講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並讓幼兒回答問題,使幼兒認識了斑馬線,明白了斑馬線對行人安全的重要,讓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通過遊戲活動強烈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功效。

曾經有個教育專家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環節中,我都會適當的加入一些遊戲性的活動,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玩開車遊戲時孩子是非常的感興趣,所有的幼兒都願意徒手在空中畫斑馬線,利用遊戲進行繪畫活動,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練習演變愉快的活動體驗,讓幼兒對繪畫更加感興趣。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們知道了不能一個人過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過馬路。知道不能在馬路上玩耍的道理。斑馬線是一個重要、常見的交通標識,一些幼兒上課時,在教師的提示下,都想起在生活中已經見過,活動後,幼兒們也更加註意觀察,並且非常滿足的與老師、同伴交流。並且能夠自覺地提醒家長要從斑馬線上走,在馬路上的時候拉著家長的手。在活動過程中,一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有關斑馬線和過馬路的知識,這些幼兒非常樂意向其他同學介紹,其他幼兒們也很樂於接受自己同學傳達的資訊。家長在生活中,更加要時刻提醒幼兒注意交通安,強化幼兒的意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6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絡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7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後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我把最後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裡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有趣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快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丟擲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麼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開啟,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裡有這麼多的鬼點子。通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老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裡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後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裡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積極性。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篇18

星期四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蘿蔔》,在本次科學探索活動中,主要以幼兒的探究、體驗、感受為主,所以孩子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主動接受經驗的過程顯得非常有趣。這也很感謝家長們的積極配合,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本次活動流程比較清晰完整,但是我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紅公雞,綠尾巴,一頭扎進泥地下。”我以猜謎的形式匯入,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大家紛紛進行猜想,反應很熱烈,孩子們的想象很大膽,可見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平時的觀察力很敏銳。之後我出示了一個挖有小洞的箱子,告訴幼兒裡面裝著這種各樣的蘿蔔,讓幼兒摸一摸,觀察摸到的蘿蔔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在這一環節分發蘿蔔的時間用得比較久,導致後面的時間有些延長了。在觀察蘿蔔外形特徵的時候,我讓幼兒體驗在先,自身感受在先,有了初步地瞭解後,通過在操作卡片上的記錄,加深了幼兒對胡蘿蔔、白蘿蔔和紅蘿蔔的認識,也為之後的分類環節作了一個鋪墊。對於分類,要求小班的孩子能根據物體的一種特徵進行在分類,我主要是讓幼兒根據顏色進行分類,通過比一比的遊戲,孩子快速地分好了蘿蔔。雖然沒有事先給幼兒分組,但是孩子們分好後能快速坐回位子上,表現都很棒。最後我讓幼兒品嚐了三種蘿蔔生吃是什麼味道的,在給幼兒吃蘿蔔的時候,我邊問幼兒“這是用什麼蘿蔔切出來的?”,讓幼兒觀察蘿蔔切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我特別強調紅蘿蔔,因為它外面的皮和裡面的肉顏色是不一樣。幼兒吃完後得出了胡蘿蔔生吃是甜甜的,其他兩個有些辣。最後,遷移到生活當中,從認知上升到情感,我們討論了關於蘿蔔的菜餚,蘿蔔燉排骨的味道可好了,營養也很好,通過討論使幼兒喜歡吃蘿蔔。我認為在這個環節中如果能讓幼兒觀看一下關於蘿蔔菜餚的圖片,或許更能給幼兒視覺衝擊,更喜歡吃蘿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z47y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