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本學期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學期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

新的一年開始了,很榮幸我擔任小班教師,雖然我是新老師對許多的事情還不是很熟悉,但我相信通過努力,希望在這個學期為了讓自己能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能夠取得不斷的進步,讓自己能夠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等各方面,以身作責,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因此,結合我自身的情況和本學期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安排,並總結自己過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結合現在工作中的新情況等問題,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現計劃如下:

本學期教學反思(精選15篇)

1、個人能力發展

(1)、本學期我園繼續使用的是《多元整合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包》這個教材,希望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和了解,讓自己在主題教學活動中得到新的突破和創新。通過和小班孩子們的相處並藉助教材、書籍、網路等,讓每月的主題活動真正的在教學活動、區域活動、親子互動活動、主題牆中體現出來。通過一學期和小班幼兒的接觸,讓自己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讓自己對小班教學活動教育從不熟悉到熟悉再到遊刃有餘。

(2)、在舞蹈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幼兒。本學期有慶六一的活動。作為舞蹈教師的我來說,應該多為這次活動出自己的一份力。舞蹈興趣班要排練出兩個精品舞蹈,通過六一節目表演真正體現出舞蹈班孩子的優勢。同時也要為我班幼兒排出具有小班幼兒特色的舞蹈。

(3)、本學期會進行班級美術活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將協助班長譚譚老師主動完成我班每月所制定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在和譚譚老師的配合和學習下,使自己在美術方面取得一定的進步。利用班級環境創設美工氛圍。爭取每日開展手工訓練,培養幼兒興趣。區域活動投放充足的手工材料,以便幼兒活動中選擇。將幼兒的手工作品主題活動相結合,佈置於主題活動牆飾。

2、提高科研能力

(1)、寫好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不能做個有心人,每堂教學活動只要你去發現,多少會有一些新的收穫,每件事都有值得反思之處,要求自己要隨時把發生的案例記錄下來,學會觀察、學會記錄是我本學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繼續完善自己對嬰幼兒知識的學習,在原本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心得,聽取意見,提升個人教育教學能力。

(3)、家長工作:主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利用電訪、留言本的形式,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情況並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級的家長園地。利用網路的力量,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熱情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主動幫助家長解決問題,提高服務質量。每個主題更換家長園地內容,內容的選擇體現豐富性,實用性,教育性,讓家長根據家長園地的內容對幼兒的薄弱環節加以輔導,複習.

3.工作任務及實施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及具體措施

1.制定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的教學計劃和班務計劃

2.創造,寬鬆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環境創設這一資源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3.根據幼兒對遊戲的愛好,充分運用遊戲作為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在對幼兒感興趣的動手活動中訓練小肌肉動作,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認識一些基本圖形,並會嘗試圖形的匹配。

4.教師在活動實施前作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包括活動材料的準備,經驗,知識的準備)。幼兒的操作材料根據能力強弱安排準備。

(二)鍛鍊幼兒身體,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及具體措施:

1.在組織一日活動中保證幼兒每天有機會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

2.注重平時的觀察,讓幼兒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發展和提高,在期末對幼兒進行測查,檢測幼兒的身體動作發展情況。

(三)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形成良好常規及具體措施:

1.根據本班的情況,以《幼兒園班級管理》為指導,制訂合理,科學的班務工作計劃,並保證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實,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運用標記,故事等形式讓幼兒明確一日要求,繼續養成良好的常規。

3.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工作。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2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尤其是碰上精英中學的全面改革,面對這一機遇,充滿著挑戰。

本學期我擔任兩個文科班的數學課,9班**班,10班潛能班,由於兩個班的程度不同,給我的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10班潛能班基礎很差,最好的學生總分才300多,數學平均成績30多分,又因為是文科班很多同學一點基礎都沒有,對於這樣的班級我主要抓基礎。9班**班程度比較好,但是層次也不均衡,好的500多分,差的300多分。由於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對於這種情況我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課後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充套件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作業的佈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在課後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第一次月考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10班在三個潛能班中是第二,而其他科都是最後,這多少讓我感到這一段時間心血沒有白費。考下來後,張蓓跟我說:“老師,你知道嗎?以前考試第二卷我都不做,這次考試我做了,二卷考了20多分。”我知道20分不是很高,但對於她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張蓓屬於那種聰明不愛學習的主,在接他們的一個月來我發現她有潛力就經常找她談話,上課讓她回答問題,她終於有了進步。李澤勝原來也不學習,自從開立體幾何後他才開始學習,因為這部分知識與前面沒有什麼聯絡,他學的很認真,這次月考二卷拿了42分,我感到很意外,因為**班二卷40分以上的學生就不是很多,從這一點我發現只要我努力,只要學生學是可以出現奇蹟的。

月考之後學生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原來不學但作業還交,考完試後作業出現了不交的現象,催催就交一次,不催就不交。上課的狀態也不如從前,有幾個學生原來還跟著學,現在不學了,像趙陽,杜曉雨,張冉冉還有符豪。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成績還是不是很好,他們疲憊了,想放棄。有一次跟學生談話,他們說真的他們也很想學,但是真的是學不會,還有我的脾氣不太好,經常喊他們,還有數學課太枯燥了,沒有意思。以前我是很寬容的對學生,很少發脾氣,現在在9班我也很少發脾氣,但是他們班的學生真的有時候我感到很生氣,不學習不聽課還說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呢,我從自身找原因了嗎?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呢?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快樂寬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呢?也許在內心深處我對他們的要求太高了,他們是學困生,我應該寬容,還應該賞識。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那天晚輔導孫思宇突然想補課,我給她補了一節內容,她學的很快,還獨立把作業完成了,她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沒有抄作業。聽到她的話我不知道是該感到高興還是悲哀,這就是我可愛的學生。

反思自己的工作後我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快樂的教師樂觀的教師,為了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做了以下努力。一是拜師。學問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經常向老教師請教,聽課,並不斷地反思。二是閱讀。教師曾經是“讀書人”,可一旦做了教師之後,卻少有人還在延續讀書的習慣。原來還有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可改革之後時間很緊張就沒有時間去了,我就借書看。除了讀書之外,我還看一些 “教育電影”、“教育電視”和“教育錄影”等。三是走進學生的心靈。對尖子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啟用學習數學的思維。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師生關係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無法激起。這將是我下學期要抓的重點。

在兩個班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抓落實。“落實就是成績”,學生的落實在教師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出成績的一環。因此,我特別抓好了一下幾點:

1、書面作業狠抓質量和規範,注重培養學生的滿分意識,關注細節與過程;

2、導學案提前預習,上課檢查,以提高課堂效率;

3、《基礎訓練》和《導學練》採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學生及時跟上教學進度;

4、單元測試及時批改,及時整理錯題訂正本。

5、加強尖子生的數學弱科輔導工作,保證尖子生群體的實力;

6、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理解教材中例題的典型作用,對教材中的練習題,不但要會做,還要深刻理解在解決問題時題目所體現的數學思維方法。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度認真,任勞任怨,不早退、不遲到,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節的規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在管理學生這方面需要我不斷地學習,還有在課改上也需要我努力學習跟上形勢,讓自己的課真正地受學生喜歡。在教學中的教訓我要牢記並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爭取不斷地超越自己。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為《運算律》的第一課時,而在這一單元之前,學生經過了三年多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並對這些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著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本節課通過一些例項進一步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總結。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社會實踐中的資訊自由地提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後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通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不夠及時。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學生寫出“6+2=2+6,1+9=9+1…”時,沒有很好的解讀學生的心理。這位學生之所以寫出一位數的算式,是因為他覺得寫一位數加一位數的等式非常簡單,方便計算。但是作為不完全歸納法,他寫出的算式有一定的侷限性,沒有代表性。此時如果追問學生,“是不是隻有一位數加一位數才有這樣的規律?” ,“那你對這位同學寫得有什麼建議呢?”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他們思維的嚴謹性。

二、沒有很好的辨析加法交換律和加法運算律本質特性。這樣導致了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不能進行準確的辨析。可以增加加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的對比環節,對比得出加法交換律的本質特徵:加數沒有變,結果沒有變,運算子號也沒有變,但是加數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客觀的,很多是由於本人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設計還不夠。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為了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終堅持情感體驗去把握教材,在上課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那種博大的胸懷。綜觀整堂課,具體體現在,用“悼念”把文字內和文字外的內容聯絡起來,把文字和擴充套件內容結合起來。以反映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深受愛戴”“教育兒童”“頑強鬥爭”“和藹慈祥”“同情大眾”“關心他人”為小標題,將課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

“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我設計周曄在追悼會上的這種情感,在“預習檢測”這一環節用回憶引出每一個小故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上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用這樣的設計,把文字的主旨提升到魯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來。相互照應,讓課更顯精緻。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車伕”這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伕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通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說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通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去尋找魯迅跪了多長時間,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然後通過設計情境,自然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最後反覆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和給周曄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為什麼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後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這樣,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麼得到眾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為這節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覆讀,形式多樣。這節課基本上克服了滿堂課串講串問的弊端,做到了“以讀為本”,比較重視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課中尚有不足之處,在“總結提升”、“達標檢測”這兩環節中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尚欠到位;抓住詞句,讓學生深入細緻地去挖掘,與學生產生共鳴還不夠深入;鼓勵學生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見解,鼓勵創見性的發言還做得不夠。在今後教學中會不斷改進。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5

從去年到現在為止,正好一年時間了,因為三年級是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大多數學生是陌生的而又好奇的。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是沒有字母教學任務的,但是我根據去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學生不學字母就開始學習句子,對學生而言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也不知道怎麼樣拼寫,在以後的記憶單詞上會有很大困難。我又問了一下其他老師,他們也覺得也應該抽出時間單獨教字母,因為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農村的,他們基本沒有接觸過英語,因此我認為在國小英語教學中,26個字母的教學是重中之重,是基礎,是通往英語成功學習的金鑰匙。

字母教學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讓學生了解學習字母的重要性。告訴學生所有的英語學習是從26個字母開始的,所有的英語單詞也都是由這26個字母組成的。只要能很好的掌握26個字母,可以說你學好了英語的一半。只要學生在意識上樹立了這種觀念,他們自然而然會重視起來。

1、靈活運用教材,提前教授字母。可以確切的說是在四年級的時候,才開始進行字母教學,去年的時候,我是每天英語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學習5個字母,大概在兩週就已經學完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學生易混淆。在今年的時候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我單獨拿出一週的時間,專門學習字母,要求學生不但會讀會認還會寫,在課上,老師引導學生正確書寫,佔格、筆順、筆畫。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能力。集中學習明顯好於分散學習。

2、字母與兒歌的結合。在音樂中學習英語字母歌,可以使學生更準確生動,朗朗上口的吟誦字母,更容易使學生記憶,感知。學生興趣自然產生,提高教學效率。

3、在呈現新字母時,可採用多種形式。我們可以變換形式,我建議老師可以看一下,《劍橋少兒英語》初級上冊。還可以運用簡筆畫,圖畫,猜謎語、遊戲“小貓釣魚”等多種方式,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不在枯燥中學習英語。一定要注重在孩子初始階段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4、講解個別難讀的音和易錯字母的書寫格式,可以聽錄音,教師示範。像Gg,和Jj的發音,Ww和Mm的書寫,還有小寫f的佔格為最易錯的地方,區分不了印刷體和書寫體,尤其是字母I,f,g,a的書寫體。對於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單獨輔導,個別交流,給予正確指導。

字母的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前提條件,我覺得學習英語首先要把26個英文字母學會,並且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26個英文字母,我們從三年級開始打好基礎,這樣就會在我們以後的教學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許多的英語老師和我一樣在字母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吸取經驗,盡我們的全力把字母教學變得更有生機,更富有創新,相信我們的英語課堂會變得更豐富多彩,教學效果也會更好的。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節以計算為主的課堂,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分數連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確的計算分數連乘運算;藉助已有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是按照這樣的幾個環節設計的:

一為複習鋪墊,為新課做準備;二為提出和課本同步的嘗試題;三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四學生嘗試練習,檢查自學效果;五學生討論交流嘗試練習,說說為什麼這麼做;六教師評講、引導總結歸納;七為課堂反饋練習提高。

整節課,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探索新知。

課前備課,雖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費盡腦力了。課本78和79兩頁知識點較多,有連乘、連除、乘除計算,還有分數混合運算應用。為了便於學生自主嘗試學習,我認真研讀教材,翻閱人教版相應的課題,仔細研讀教學用書和他人教學案例,翻閱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筆記,最後把課本濃縮的知識一一挖掘出來,讓課堂目標變得單一明瞭。

課堂回顧:

一、在自學環節,總是擔心學生自己學不會,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本78頁的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有點動搖。還好,堅持了原來的想法。回顧以前的課堂和這節課,發現一個問題:學生不善於向同學或老師提問題。比如“這個是怎麼計算的”、“這步計算,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在碰到不理解問題的時候,不敢甚至不會求助。這除了師生關係影響外,更多是“提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上沒有做好。如何讓學生學會求助,這是一個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二、這一個關於學生討論交流引發的問題。習題做完後,學生的一個鮮明舉動是高舉小手並“老師,是這樣做的嗎?”。在你的課堂中,請留意這一點。當然,學生完成練習後,問老師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訴老師,從而得到肯定——這是一種被動的肯定。我們能不能針對這個“被動”再做些動作呢?比如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來自其他人的肯定。這種肯定就先來自他的同學、好朋友、好夥伴,而不僅僅是他的老師。這就需要有時間有空間讓學生去討論交流。

我是這樣處理的: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後,就可以自由下座位,找自己想找的同學討論交流解題方法和過程,最後統一答案。當然,整個課堂需要學生做到令行禁止,不然課堂紀律會比較亂。和學生約法三章,當聽到老師說回座位等停止討論的資訊時,沒有馬上按要求做的,下次將不能在課堂上離開座位。學生也是願意接受的。如果學生直接來找老師交流答案,當然你可以建議他先和其他同學討論交流,統一答案後再回來和老師交流。

上面有些是本節課的額外語。今天的課堂,只看到那麼一兩個人敢離開座位,說明學生還是很守紀律卻又比較膽小的。總想:公開課也讓學生大膽離開座位討論,而不是僅僅侷限於同桌或前後四人。

三、本節課的連乘計算脫離了情境題,為了計算而計算,沒有讓學生結合例題說一說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雖然學生學會了連乘計算,但沒有聯絡實際問題解說,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課堂教學機智不足,缺少有效調整。在絕大多數學生熟練掌握連乘計算之後,還是按著教案上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跳開教案上課,導致後面的練習趨於簡單,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教學語言趨於平淡,教學環節處理不夠有趣、不夠活。針對這點,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多看一些綜藝節目等節目,向主持人好好學習呢?因為我們也是整節課的“主持人”。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訣問題的練習課。教材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數學資訊,採用“你問我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班學生通過前面對乘法口訣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現數學問題並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感覺輕鬆,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於回答問題。對口訣的認識也逐步加深。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我對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一、練一練

將書本第23頁的三道練習題:1、算一算(口算題);2、看圖填空(看方陣圖列式);3、找新家(計算連線題)。讓學生利用課始十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

二、提問題。

1、看一看。(獨立觀察主題圖,看一看圖上都有些什麼?)、提一提。(要求學生,獨立提出一個問題,使這個問題既可以用加法解決,又符合用乘法計算的條件。)( 勵志天下 )

2、說一說。(請2個學生獨立彙報)

3、小結。結合剛才彙報的問題,進行總結性引導。要提的問題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要用加法計算,那麼問題一般都是“一共”類的問題;第二:還要能用乘法計算,那麼問題中所提問的物件,每一個加數必須是相同的。

4、試一試。(請同學們再試著提出更多的乘法問題,並列式解答)

由於在小結時,孩子們發現提乘法問題並不是很難,只要是“一共”類的問題,所提問到的物件每份數都相同就可以了,這個難點突破後,通過巡視發現,大部分孩子都在主題圖中找到三個以上的問題,並結合2~5的乘法口訣進行列式解答。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8

50米跑教學是比較枯燥、單調、沉悶的教學內容,同時又是體質健康測試專案之一,對於我而言,就顯得較為重要。在這內容教學上,我依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儘量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運用實用、有效、可行的場地佈置,引導學生鍛鍊,激發學生情感,在運動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我根據學生的心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小遊戲:高人與矮人、往返跑跳接力賽讓學生在課堂上玩得高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是主人,在通過學生反覆的練習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又讓學生知道跑是運動專案的基礎。在課堂上還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的培養,圍繞“比一比”這一主體,安排各種遊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本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50米跑的思考:

關於學生的“成功”的體驗

“成功”與“失敗”是一種情感體驗,學生獲得“成功”還是“失敗”最關鍵的是學生對跑的結果的態度。在50米中跑的慢的學生常常會受到“嘲笑”或是教師的“抱怨”,這種學生的“嘲笑”、教師的“抱怨”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這類專案中,一定有輸有贏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能否奪冠,都是正常的。這樣對學生的打擊應該不是很大的,還能促進他們鍛鍊身體的熱情。

關於“成功體育”

我個人認為在學校體育中,所謂的成功不僅僅是在體育比賽中戰勝別人,而更主要的是戰勝自我。自己和自己比有了進步和提高,學到了新的知識和技能,超越自我,就是一種成功。

本人通過教學覺得50米跑如做以下改進,效果可能會更好:

1、把速度接近的學生放到一組中,給學生一個相對“公平的”的環境——距離相等、跑速相當,比起來,可比性強,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做好成績的記錄,每一次跑完之後把成績告訴學生,跑的速度有了,第二跑時有了比較,讓學生知道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9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我除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外.還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和情感培養,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理解文中的重點句段所表達的含義,然後對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句段各抒己見。在課堂上,我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的說。下面是我在上《秋天的懷念》這課時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一、畫一畫: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讓學生勾畫出來,並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緻和體貼;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孃兒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二、說一說:文中自己最感動的句或段落讓學生各抒己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感人之處有許多,我讓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之處。這時,有的學生說最喜歡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有的學生說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還有的學生說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等等。然後我把學生各自喜歡的段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暢所欲言,說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自己感動,只要他們說出來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行。

同時,有的同學對以上同學的看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說出來,感染其他沒有發覺的學生。

如:《秋天的懷念》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位同學說,在媽媽離開後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時,我覺得作者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這就正如她的母親對子女那種純潔高尚,無私的感人摯深的母愛,也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聽了這個學生的獨到的見解,我很震驚,學生卻從讀文中感受到了,這也許就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所寄託的感情吧!

三、議一議:

讓學生透過母親為兒子所作的小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母親的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學生自由表達,這一過程使學生母親對兒子那片真情,那份偉大無私的母愛再現學生心中。最後教師說:“又是一個深秋或清明節,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親’的墳前,你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學生紛紛演說,真情流露,從而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本堂課教學,我個人認為有滿意之處和不足之處:

一、滿意之處

1、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己自由地解讀文字,課堂上呈現出“我要閱讀”的主體興奮狀態,令人欣慰。

2、全班學生真正沉浸於文字,進行了一次文字細讀,而且讀出了文字中蘊含的人物思想、情感,與文字、作者進行了較深入的對話。

3、學生有些解讀超出了我的預見,生成點較多。

4、本課著眼點在於:(1)讀出文字背後 “空白、沉默、隱匿的東西”。(2)學習“文字細讀”的解讀方法。(3)感悟、體驗母愛的無私、博大、寬容、含蓄。後兩個內容在這節課上完整呈現。

二、不足之處:

1、從課的完整性上看,結尾時對“秋天的懷念”的題旨分析略顯不足,當然,如果留待下節課分析還是可以的。

2、生生間的對話還不夠,雖然也有生生間的正面交鋒,但限於時間,教師並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否則生成點會更多,也許更精彩。

3、當教學中遇到學生的生成影響教師的教學預設的時間、節奏和內容完成時,教師應該怎麼辦的問題。這節課裡也有幾處學生的生成頗有意思,但我顧慮時間不夠,中止了學生的發揮,雖覺得有理由,但仍覺遺憾。

以上為本課的教學反思,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0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少年勸阻之“妙”,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一、引起疑趣,發現其“妙”

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因”與“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吳王想攻打楚國,開始態度如何?最後怎麼樣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加以引導。這裡,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疑點以引起注意,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轉換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學生探究少年勸阻“妙在何處”時,我再讓學生讀課文,感到少年講的故事很妙,並啟發學生通過生生朗讀、師生朗讀、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學生以演促讀,以讀促理解,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互相協作的氛圍。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後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層層深入。

三、複述故事,表現其“妙”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通過朗讀內化“理解”,通過複述表現“感受”。我在作業部分就佈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通過內化吸收,進行行動的複述,把少年勸的妙處表現出來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運動”。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以內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1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字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馬》,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在哪裡呢?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原來布封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的宣傳者和繼承者,《馬》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它的人文主義思想。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充分挖掘,準備不夠,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字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2

《贈劉景文》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把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體會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

在學生讀通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絡對題目的理解,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學生認真地讀古詩、思考,提出了幾個不懂的地方,如“擎雨蓋”“荷盡”“傲霜枝”。因為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所以我引導學生看圖、回憶夏季荷花盛開的樣子,體會荷花此時的生機勃勃,想象秋季荷花開敗的情景,藉助課前蒐集的“秋菊”圖理解“傲霜枝”,在師生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幾個難懂的詞,降低了詩句翻譯過程的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對詩人情感的感悟。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古詩,啟發學生邊讀邊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寫了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後認真地讀一讀,想想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閱讀是個性化解讀的過程,此教學環節給了學生空間,也突出了古詩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學生通過讀、思考,很快歸納出了詩句描寫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順著學生的回答,我這樣引導:想象景物所呈現的畫面,想象兩者的對比,你讀懂了什麼。學生的閱讀理解是有差異的,我們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給學生充分讀、思考、想象、交流的時間,多數孩子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這個層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想想:詩人為什麼要描寫傲霜枝呢?一個叫向嘉藝的女孩兒真不錯,她站起來說:“詩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樣不怕寒冷,要堅強。”她的回答啟發了其他的孩子,好幾個孩子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像菊花一樣勇敢”,有的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平時要努力。”說得真好!我為孩子有這樣的理解而開心。

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我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是對詩句的理解不是讓學生根據詞語意思進行組合,而是讓學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表達,順應詩句的朦朧,從整體的感受來理解,把握詩句所呈現的意境。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3

(一)教師引導的太多 課上我充滿激情,每個環節的導語都想的很好,把課文也連貫的講了下來,可是我發現,我的激情背後卻是孩子們的木訥,他們沒有真正的走入到課文的具體情境中去,沒有走入到西西的內心。師傅在評課時,說要做“唐僧”似的班主任,說實話,我之前還真沒聽過,於是,就上網查閱了資料。做一個“唐僧”似的班主任,就是要將自己的姿態放低一點,遇到問題踢給學生,讓他們想辦法,抓住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去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班級服務,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們:向前、向前、再向前。

這不正符合了現在教育觀念,教師應該是引導者,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指明方向。

(二)時間安排不合理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練習以‘我希望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為開頭,寫一段話或合作寫一小節詩”可是由於前面的環節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學生開始寫詩時離下課時間僅剩下了五分鐘,更別提在讀或修改了。老師們說,當時學生即使沒寫完也應該找個學生來讀一讀,沒寫完說完也成,說實話這個念頭當時真的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只是沒有實施。如果在正規的比賽當中,這算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一句話說的好,一位好的教師不是背教案,而是能抓住課堂上學生的生成,能完全的掌握課堂,睿智的處理課堂上突發的狀況,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急需培養的。

一節課從準備到結束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的進步。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4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90課時培訓時,正好有老師上這一課,所以回來我稍作修改就把它搬到了課堂上。

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進行體會。通過分析,理解了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從下決心到擔心、自責到最後的釋然。整個過程都包含著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也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父母之愛,懂得父母之愛,這對現在的獨生子更具現實意義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說”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所以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的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然後叫他們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接著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出母親的良苦用心,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我抓住這篇課文中大量描寫母親心裡活動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母親心裡活動的句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朗讀這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體會出母親在讓孩子一個人去看病的那段時間中的後悔和擔心,從而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母親深深的愛子深情。

但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細節不夠細,體會的不夠深入。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完善的地方。

本學期教學反思 篇15

這篇文章,我覺得優點在於:莊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具體體現在《逍遙遊》一課中也是如此。雖然課文中用了大量的寓言和神話故事來體現作者思想,但仍然比較隱晦含蓄。對此,我採用了先入為主的方式,先講了兩個莊子的故事,以便讓學生對莊子有大致瞭解,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主旨句,由果溯因去把握文中寓言和神話,將難度變小了。

另外,課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文言色彩濃厚,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個課時完成的,由於時間限制,我沒有按部就班去疏通課文,然後分析課文,而是讓學生在理解文意,把握材料的基礎上疏通字詞,也同樣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後,我引導學生思考莊子思想的作用,這一環節從思想上對學生作出了正確引導,對他們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指導作用。也達到了教學上的情感德育目標。

不足的地方在於:學生朗讀課文和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有時自己還包辦代替,沒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

另外,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能給學生拓展莊子的思想和故事,從而學生對莊子的瞭解可能不夠到位,關於課文中的文言現象也沒時間總結,這些我都打算放在第二課時再帶領學生進行鞏固和落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x0pj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