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珍貴的教科書》一文上完後,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能緊扣主題,並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學重點,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體現了“長文短教,抓住重點 ,培養語感,讀中悟情,滲透學法”,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積極性,思維活躍性。緊緊圍繞“教科書的珍貴”這一重點主題展開四個層次的“讀”。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一、 激起關注讀。一我就通過板畫“一捆書”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與關注點,先感受到我們的書普通而易得,然後又突出“珍貴的”這一關鍵的字眼,激起學生對珍貴原因的關注,從而激起讀書的慾望。

二、圍繞問題讀。讓孩子們自己讀書、感悟、發現,“找一找、畫一畫”,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幾個關鍵處。

三、引導感悟讀。通過抓重點詞、句“完整無缺”“壓”“最困難”“渴望”“毛主席的關懷”“黨中央印檔案的紙裡節省”的理解與感受,同時通過補充介紹背景,孩子們一步步明白了因為這些書不但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孩子們非常渴望的,而且印書用的紙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從黨中央印檔案的紙中節省出來的,更是張指導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書的珍貴。

四、想象補充讀。通過回看這捆書,想起哪些人,應該記住些什麼,激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景,想象補充並寫出指導員未說完的話,並進行多人次的交流讀,從而讓學生在補充讀中領悟到教科書寄託著老一輩的激勵。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地認識到:多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愛憎情緒,而且還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情”為主線,讀中體驗“情”。整堂課我都緊緊圍繞課題中飽含深情的字眼——“珍貴”做足文章。在讀書、理解、引導、感動中體驗珍貴之情,表達珍貴之情,朗讀珍貴之情,以情貫穿,多次深情地讀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想象、抓重點詞、抓標點等培養語感的“讀”

通過“比較和想象”的語感訓練,再現了課文情境,為學生提供了鮮明、準確、豐富的語感形象,豐富了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體驗,把讀書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就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地參與教與學的活動,在教學中,我啟發想象,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品味語言文字,感悟課文的意境,獲得豐富的語感。同時以學生的研讀、交流感受、朗讀作為課堂互動的主體部分,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學生提供較為寬鬆、充足時空,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儘可能多的語文實踐活動。

雖然如此,講課中依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學生方面:讀書有唱讀現象;部分同學發言不夠積極,反應慢,跟不上課堂步子;教師方面:一是對學生的生活經驗瞭解不充分。如學生對毛主席、黨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書忘掉了寫上“前輩的激勵”!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2

今天上了《珍貴的教科書》一課,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能緊扣主題,並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積極性,思維活躍性。

一、圍繞“教科書的珍貴”這一主題展開三個層次的“讀”。

一是指名讀。學生提出問題後,先指名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知問題;二是學生細讀,讓孩子們自己讀書、感悟、發現,初步找到了文中能體現教科書珍貴的的幾個關鍵段落。三是引導感悟讀。通過抓重點詞、句“渴望、興高采烈、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呼嘯、盤旋”“毛主席的關懷”“黨中央印檔案的紙裡節省”的理解與感受,孩子們一步步明白了因為這些書不但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孩子們非常渴望的,而且印書用的紙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從黨中央印檔案的紙中節省出來的,更是張指導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書的珍貴。

二、以“情”為主線,讀中悟“情”。

整堂課我都緊緊圍繞課題中飽含深情的字眼——“珍貴”做足文章。在讀書、理解、引導、感動中體驗珍貴之情,表達珍貴之情,朗讀珍貴之情,以“情”為主線,以老師的熱情之“情”激起學生的真誠之情。以情貫穿,多次深情地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想象、抓重點詞、抓標點等培養語感的“讀”。

通過“比較和想象”的語感訓練,再現了課文情境,為學生提供了鮮明、準確、豐富的語感形象,豐富了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體驗,把讀書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就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地參與教與學的活動,同時也讓學生在大量的訓練過程中,豐富語言,增強語感。

在教學中,我啟發想象,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在心中產生“內心視像”,品味語言文字,感悟課文的意境,獲得豐富的語感。如:文中的四個“沒有”,我通過一選讀——瞭解困難感受艱苦,二連讀——體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三範讀——讓學生想象孩子們當時學習的情景,真切感受書對於延安國小的孩子們顯得那樣神聖、重要、寶貴、渴望。

因為圍繞主要問題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順序的不唯一性,備課時,我注意設計多個策略,課堂上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交流順序為老師引導感悟的順序,使教學成為流動的過程,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較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同時以學生的研讀、交流感受、朗讀作為課堂互動的主體部分,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學生提供較為寬鬆、充足時空,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儘可能多的語文實踐活動。

雖然如此,講課中依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學習重點段落時,學生讀得還不夠,而我由於學生讀得不錯,就忽視了對學生進一步的朗讀指導,沒能使更多的學生體會指導員犧牲前的內心感受。如果能再把重點段落再充分的讀,讓更多的學生讀,相信效果應該會好一些。在續說指導員沒有說完的話時,學生思維不夠開闊,說的話都大同小異,而我沒有能及時引導學生說出更多的內容,沒有抓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教學時機,在這些方面都還有待提高。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3

《珍貴的教科書》這篇課文講的是革命戰爭年代延安國小的師生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的事。課文記敘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經過。這篇課文表現了革命先輩艱苦奮鬥、英勇獻身的精神,以及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全篇課文以教科書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敘述順序依次是從學習條件艱苦,同學們渴望能有一本教科書——我們去印刷所取書——取書時遇到敵機的轟炸,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而獻出生命——教科書激勵“我”前進。重點記敘張指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的經過。全文突出“珍貴”。

教學時,我緊緊圍繞“珍貴”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小組內自讀課文,感悟發現“畫一畫”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教科書的珍貴。

孩子們拿起書認真地讀起來,通過巡堂檢查。學生能找到體現“珍貴”的地方,但普遍的找不完整,也找得不夠細緻。不會抓住詞語來體會和感受。

當然,我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孩子從大處知道沒有書艱苦情況的學習;毛主席關懷下印書;指導員用生命換來書。學生們個個沾沾自喜,都覺得自己找到了這幾處。此時,我向他們說要加大難度“請你從句子中找找哪些詞語也能感受教科書的珍貴。”通過上一輪的研讀,孩子大致心中有數了。巡堂中我也發現有的孩子耍些小聰明,先找文中的好詞。“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完整無缺”自然就不在話下了,通過研讀,孩子們進一步明白了孩子們渴望的心,指導員用身體護住的書感受書的珍貴。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4

國小英語第八冊第五課《Lesson 5 A Basketball Game 》的教學重點是名詞player ,team ,game和動詞win及 lose.這節課的難點是如何把這些詞彙用一條主線連線起來。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運用著名籃球________員姚明的個人及球隊和比賽的圖片來展示了三個重點名詞。又通過一場課堂籃球比賽來教授了win和 lose兩個動詞。

在課堂“籃球比賽”中,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球筐,讓兩隊學生分別投籃,以比分高低來引出win 和lose兩個動詞。在我的想象中,學生們肯定對這節課非常喜歡,印象也會非常深刻,教學效果一定不錯。

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似乎更注意比賽的過程,而忽視了比賽的目的,也就是動詞學習。而且個別學生在投籃的時候用力過猛,黑板被震的咚咚作響,有的球幾乎碰到了學生。總之,我覺得這節課不如預先設計的理想。

經過認真的反思,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是最直接簡便的教學手段。只要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即準備好有關姚明個人,球隊,比賽的圖片和一場真實的球賽片段,課上只要輕輕的點選滑鼠,這節課的主要教學重點就直觀簡潔地展示給了學生。這要比刀耕火種的傳統課堂教學效果好多了。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跟得上時代腳步的頭腦和靈活的教學手段。我們有責任也必須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順應時代的需要,我們必須讓自己教學能力的翅膀豐滿,有力!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5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就用心地備了兩次課,我要用飽滿的情感,激昻的聲音來把這隻貝所經受的折磨與痛苦,最終磨製成一顆罕見的大珍珠的經歷充分地渲染出來,因為我欣賞它的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精神,這隻貝用盡了它的血和肉打造了它一生的一種精彩,縱使它美麗的色彩慢慢淡去,縱使它結束了自已的生命,可它的價值又在這顆珍珠的誕生中重新獲得延續。

帶著這樣的情感,我和學生們走進了課堂,為了能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情感,我把文中的一段文字改編成了一首小詩,用動情的朗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們感受,接著,我引出一條主線:這是一隻怎樣的貝?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我用反覆品味這首小詩的手段來讓學生們感受著這是一隻可憐的,堅強的貝,並及時設定情境,讓這生對這隻貝的認識進一步得到昇華,由可憐變成了可敬,因為它可敬的精神,所以孩子們對於美與醜有了重新的認識,並在拓展訓練中,舉了例項來說一說,最後以朗讀這首小詩來結課。

上完這節課,使我受到了莫大的啟發,每一堂好課其實就像這顆璀璨的珍珠一樣需要我們用心和行動去磨製。好課多磨,才能磨出真正的味道來,而我們在磨製的過程中更應具有貝這種持之以恆,默默鑽研的精神。

再往人生的道路上引申一下,人的一生同樣也需要磨製的過程,換個說法來講應該是需要修煉與積累的,要想有成就,就必須捨棄一些美好的東西,沉下心來,專心做好某一件事情,等到自已積累得多了,修煉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而這個過程,比這隻貝鍛造珍珠還要難上千倍,萬倍。其中所經歷的苦痛應該更甚之又甚。

這隻貝,我崇拜他,我要再講一次課,再來磨他一次。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6

本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我愛閱讀。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地圍繞著閱讀。我也是愛閱讀的人,所以書中選編的四篇課文所講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愛上閱讀。

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課前通過調查,我發現,喜愛讀書的同學有不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有的說是為了寫好作文;有的說是喜歡裡面的故事:有的乾脆說是父母規定要讀的……我又問他們讀書以後有什麼收穫?有的同學把握了故事情節;瞭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有的同學記住了裡面人物的言行……感覺學生讀了,但是真正熱愛書,並能真正讀進去的人不多,這可能也跟學生的年齡和閱歷有關係。所以在進行這一單元教學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為自己的伴侶。”

並在其中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的悟道的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

我採用聯絡比較,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的更快,體會的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反思了一些東西:真正的語文科應該上得實在一點。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著力把語文課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過程也力求簡單。我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讀通讀順一篇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著力地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與文字對話,回答書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學生接觸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文不讀熟不開講。”這是特級教師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課堂上我從一次自讀,二次選難讀,三次展示讀,後面的隨機讀,都希望學生在與文字的對話中,把語文學習得更加實在一些。課堂應該是安安靜靜的給學生讀書,去體會語言文字。本節課我選擇的媒體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幾乎用了比較原始的手段,和學生對話,和文字碰撞,激發學生思考。另外,我還很關注細節,讓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7

隨著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及時對學生的討論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肯定和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學習成長的歡樂。以此喚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感。進而促進學生髮展。 這樣的說話訓練,把春天的美景放在了一個整體中去理解和感悟,學生不僅找到了“美點”,還自主歸納了景物的特點,特別是:在賞美過程中,學生還在閱讀文字的基礎上,生成了美的“畫面”。在嚐到甜頭以後,我在教學《濟南的冬天》的時候,就進一步關注主問題的設計了。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8

比例的意義是在學生對比的意義、性質和比值的意義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掌握這部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遺忘,而本課的學習是建立了上冊比的基礎知識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前,我先給學生複習了比的知識。什麼叫比?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而組成比例的兩個比比值相等,所以求比值 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就讓學生練習了幾題求比值的習題,既複習了以前的知識,又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並求出比值。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1、判斷。2、組比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絡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為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過程設計方面,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與知識基礎,圍繞製作和運用雨量器進行教學。以開放式的科學探究活動來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提出問題--討論研究方法--動手製作--延伸到課外的測量--對測量資料的分析。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既有動手製作的科學研究方法與技能的培養,又有觀測中的長期性、堅持性和親近、體驗大自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更著眼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經歷中學習科學。

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要求把課堂學習時間充分還給學生,把教學由封閉式變為開放式。例如:讓學生討論“用不同大小的雨量器量雨行嗎?”問題一提出,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性立即高漲,馬上進入思索討論階段,這時教師進一步激勵學生,有疑問就大膽地提出,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這時學生的情緒更加高漲,他們積極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不斷觀察、思索、比較。很多學生通過探研有了新的發現,這種驕傲、激動、興奮的神情不時地展現在學生的臉上,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是一種真正自覺的投入。這裡沒有老師強制性的灌輸,冷峻的面孔和冗長的講解,更沒有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或諷刺,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中,教師真正地在組織、引導和合作,教師輕鬆,學生愉悅,教師瀟灑,學生生動。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形成了融洽、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這不正是我們時時追求的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嗎?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是這課的一個特點。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學習探究,思維會更活躍,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這正是本課要刻意追求的境界。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自我表現,怎樣想就怎樣說,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釋疑。讓學生以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大家思考,或幫助同學解決一個難題為榮。這不正是以人為本,開放搞活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素質發展的好手段嗎?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文章,我覺得優點在於:莊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具體體現在《逍遙遊》一課中也是如此。雖然課文中用了大量的寓言和神話故事來體現作者思想,但仍然比較隱晦含蓄。對此,我採用了先入為主的方式,先講了兩個莊子的故事,以便讓學生對莊子有大致瞭解,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主旨句,由果溯因去把握文中寓言和神話,將難度變小了。

另外,課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文言色彩濃厚,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個課時完成的,由於時間限制,我沒有按部就班去疏通課文,然後分析課文,而是讓學生在理解文意,把握材料的基礎上疏通字詞,也同樣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後,我引導學生思考莊子思想的作用,這一環節從思想上對學生作出了正確引導,對他們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指導作用。也達到了教學上的情感德育目標。

不足的地方在於:學生朗讀課文和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有時自己還包辦代替,沒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

另外,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能給學生拓展莊子的思想和故事,從而學生對莊子的瞭解可能不夠到位,關於課文中的文言現象也沒時間總結,這些我都打算放在第二課時再帶領學生進行鞏固和落實。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1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防寫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2

新課程改革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精神成長,努力構建和諧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在這節課中體現這一理念,我結合學生的實際與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了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為了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我以課程改革為依據,以激發學生良好的課堂狀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步驟,既注重教學的預設又注重課堂的生成,在課堂的實施中得到了以下幾點收穫:

1、和諧課堂情境的創設,應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

我利用學生都非常喜歡看老師板畫的心理,先在黑板畫了一隻手,在學生們都認為老師畫的是一隻手時,我卻把手畫成了魚,學生在驚訝的同時聯想的火花也便被迅速點燃。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重要基礎。

《手形的聯想》這節課主題就是通過手的造型迅速勾起學生大腦資訊庫裡儲存的相關形象。如何構建具體實物與抽象手形之間的聯絡,並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藉助簡單的手形展開豐富的聯想,啟用每一個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我先設計了“看實物擺手形,再到逆向思維擺手形想實物”的教學方案,學生經過雙向聯絡的體驗思維會豁然開朗起來,解決了教學難點,也為下文的創作做好準備。

3、和諧的課堂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

一年的學生,正是各種能力形成時期,我通過小組同學一起欣賞教材中的範畫,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利用教師先啟發、示範,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提問題的能力;通過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在創作環節設計了比比看誰是“小快手”提醒學生珍惜時間、抓緊時間繪畫,養成繪畫的好習慣。

在這節課中不足之處是教學環節略顯零散,學生在作品完成後的表演和評價時間不夠充足,以至於故事表演沒能有效進行;還有教學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在今後的教學中這些都有待於加強。總之我會為“構建和諧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繼續努力。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3

當上完了“學寫讀後感”這堂作文課後,我沒有半點興奮和激動,聽到同級組的老師說很好,我有些許欣慰。因為我所上的這節課是超常態的課,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課。

當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作文難對策的行動研究》作為本年級組研究的這個小課題後,我們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這個合作的過程,也非常樂意承擔公開課的任務。

我之所以選擇上“學寫讀後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據需要而上吧)。開學初,學生們交上來的讀後感,不是原文的縮寫,就是滿紙都是大道理,滿肚子的大話、空話。概括一下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後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後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無病呻吟。

第二、“讀”和“感”在文章之中兩分天下,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後邊發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選不好感受點,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看來,學生們還沒有掌握寫讀後感的方法,於是我便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就選擇了教“學寫讀後感”。

為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我設計了這一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給 “讀後感”下定義(寫讀後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明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及方向。然後通過範文《勤能補拙——〈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讀後感》引路,讓學生通過讀、思、議等形式,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領悟並歸納出寫讀後感的方法——讀是基礎,感是重點;聯絡實際,有感而發;觀點明確,敘議結合;格式正確,過渡自然。接著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美詞彙,要求達到讀準確,讀流利;懂意思,快速記,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來,這裡也是教會學生積累和運用。然後在學生掌握了寫讀後感的方法與步驟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流沙歲月》這個故事,討論並解決解決兩個問題:一,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二、你覺得自己是一隻正在醞釀“珍珠”的河蚌,還是一隻貪玩的河蚌?最後讓學生擬題習作。

課上完了,我覺得自己能按預期的計劃完成,如果接下來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動筆,老師能在學生的習作過程作及時指導,並對作品進行及時點評,可能收效更大。

其實,學生要寫好讀後感,首先做到對給出的文章用心地讀,用情地讀;其次要選好“感受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身邊的實際選擇一個自己最善於寫的來寫;最後要聯絡實際,有感而發,因為沒有情感的讀後感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總之,不管上什麼課,一定要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確定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要落到實處,絕不能蜻蜓點水。若果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及內容的重難點後,能根據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難點,過渡自然,隨機應變,在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評價,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我看這節課就算成功了。記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4

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為家裡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後,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面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裡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裡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麼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麼去做……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5

《趵突泉》一課是國小語文第九冊教材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要求精讀的課文。作者抓住了趵突泉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趵突泉、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通過閱讀教材鑽研課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本課要求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通過學習瞭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要求學生學習用體會省略號和冒號的用法,會仿照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寫一段話。

根據我指定的教學目標,我根據先確立了文章的重點段落,針對不同的段落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抓住這段中描寫大泉的重點詞句和描寫作者感受的詞句,引導學生想象大泉晝夜不停地向上翻滾的景象,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想象水泡多姿多型及其變化,從而理解小泉的有趣。通過帶領學生分析課文最後一段,使學生掌握小泉的寫法,並體會小泉的特點,指導寫作。

成功之處,我認為本課我在教學重難點上把握的較準確,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體會到了大泉雄偉的氣勢和力量的無窮;小泉的有趣和水泡變化多資多型。教學過程中我使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比較的恰當,能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學生看大泉的噴湧,體會大自然的力量,然後讓學生在體會、看、想象之後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在這節課上情緒飽滿,起到了帶動作用,也體現出了一名語文老師應有的基本素質。

不足之處:在處理學生理解小泉水泡變化錢姿百態時,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讀課文後想象並畫在畫紙上,然後由學生說一說所畫的是哪個情景,這一環節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還不夠明顯,還應重新設計,精益求精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一課的反思,如有不妥之初,懇請各位領導給予指正。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6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習常常是浮於表面:只知故事,不品語言;只知情節,不明主旨。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本課,使他們能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閱讀,這節課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帶著疑問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的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時,我也反思到語文課堂應該有琅琅的讀書聲,強調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親近課文,使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三者統一。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7

《最大的書》課文比較長,不但含有很多的地理知識,而且還擁有大量的人物對話,所以,在這一課時(第二課時)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成:1、會寫上節課剩下的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3、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記得崔巒老師曾經說過:每堂語文課都應該讓學生寫寫字,這一說法,我是十分贊同的。尤其是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更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最大的“書”》這節課的教學中,識字、寫字環節也成為這節課的重點。在這課時開始時我還是以生字教學進入,在寫字方面我讓學生自主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哪個筆畫重要。需要提醒同學寫好哪一筆才會讓字更美觀。這種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把本節課要求寫的6個生字任務順利的完成了。在此環節的教學我還是很滿意。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8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提高,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整數讀寫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大數的讀寫又是本單元的基礎,學好此節內容意義重大。

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後再討論寫法。讀億以內的數時,我利用教材第2頁中的資料,讓學生試著讀一讀,大多數學生不會讀。於是趁機問:怎麼辦呢?這時就有學生補充到,要先分級,並講解了分級的方法,還選了一個數一級一級地讀出來。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我稍作點撥,再讓學生按著方法,先將數進行分級,然後先讀萬級,再讀個級,結果,學生很快能順利地讀出來。在此基礎上遷移到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學生自然就想到也要先分級,然後從億級到萬級再到個級。

而對數的寫法,學生也總結出:找“萬”、“億”是關鍵,相當於讀數時分級,因為萬以內數的讀寫是從高位到低位,因此,有兩級數的讀寫先高階(萬級)再低階(個級)。有三級的,從億級到萬級再到個級。學生一旦掌握、熟悉了“先分級,後讀寫”的方法以後,讀寫多位數的速度和效率就隨之提高了。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怎樣突破這個難點呢?我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明確:每級末尾的0不讀;每級前面或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學生會藉助以前學習的經驗和基礎,較快較好地掌握了關於“零”的讀寫。

大數的讀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特別是數中有零的讀寫,還要經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能熟練讀寫。

珍貴的教科書教學反思 篇19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q9yg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