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

《秋姑娘》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冬天快到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小動物的關心和體貼。這篇充滿童趣的優美文章,孩子們很喜歡 。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閱讀訓練,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學習閱讀困難極大,如何扶好非常關鍵。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時,事先掃除障礙,把比較生疏的字、詞、句、難度大的長句等揭示出來,逐一指導練讀,等這些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讀熟了,讀順了,在第二課時再學生再練讀全文,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讀通讀順。在閱讀訓練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抽象思維差、好奇愛動等特點,以演為線索,在演中導讀,在讀中質疑,邊演邊讀,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理解,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

在教案設計上我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境,幫助感悟,我覺得可能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小朋友,例如:在寫給大雁的信這一段中,我設計,老師提問:“飛到南方去的路途可遠了,想想看,大雁會遇到什麼危險呢?”小朋友答案眾多,有會遇到獵人用槍打他們,會撞到飛機,撞到高樓……從而引出“路上多加小心”,這樣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危險重重要小心,再通過個性化的閱讀體現出來。《標準》關於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圖畫激趣,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字”,在教案設計是我打亂課文原來的順序,先學習課文最後兩小節,我出示一幅留下了光禿禿的樹幹的圖片,讓學生質疑,引出“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在讀中導思,自然而然引出了“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在學習四封信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封信來讀一讀,讓他們讀得興趣更濃,同時對於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他們更加願意去讀。

由於有前面反覆的品讀作基礎,可愛的秋姑娘關心朋友的品質已深深打動了小朋友的心。我及時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學習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你想關心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嗎?你想告訴他們什麼?”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關心自己的同學、老師、親人……這樣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薰陶悄然融入了說話寫話的訓練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作一個旁觀者,而是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物件選擇為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物件選擇為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過程。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2

新課程改革在進行深入反思的時候,我們應該呈現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追求一個什麼樣的理想狀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著,同時我也在常態的教學下不斷的實踐著,我在努力追求一個體現學生真實發展的課堂,追求一個能夠展現學生真實學習過程的課堂。語文課我想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字詞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師要教的有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藉助語言的範例來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因此學生要學的紮實。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是我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的一種理念。

在備課時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大膽嘗試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裡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啊”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啊”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生字的教學指導學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識字、利用聽讀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這不僅僅是教學生字,更是一種識字方法的教學。

在指導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動筆標標畫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著”的教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等學習方法,長此以往這些學習的方法便會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先讀帶有拼音的文字,然後讀老師寫在楓葉上的沒有拼音的信,再到學生利用板書的提示敘述書信內容,再要求學生將相關的詞語貼上到相關小動物的後面,學習的要求難度一步一步的提升,學生課堂上的發展也在一步一個臺階的提高。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生的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紮實有效,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實實在在,因此課堂是紮實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順勢理解課文相關的詞語的含義,如小心、充足的教學。在學習課文後利用秋天到了,誰要幹什麼,秋姑娘讓他們怎麼樣,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在課閉又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這樣的語言練習課堂應是厚實的。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3

《秋姑娘》是蘇教版第一冊第7課。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在教學的時候,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整體把握文字,以多種形式地朗讀使孩子感受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

在備課時,我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嘗試將教材進行重組,大膽創新,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裡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咦”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咦”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如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 是秋姑娘的朋友。” “ 、 、 和 都是秋姑娘的好朋友。再讀課文後利用“秋姑娘給 寫信。”、“秋姑娘給 、 、 和 。寫信。”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準備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確有限,反思整個課堂教學也的確存在很大的遺憾,學生讀書的感情應該再上升一個層次,語言練習設計到了,確實應該練習面再廣一些,效果應該再紮實一點。在詞語教學中設計環節不夠精煉,效果不盡明顯,影響了教學進度,導致後面學生語言練習的時間沒有了,於是練習不夠到位,的確是這堂課的一個遺憾!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4

《山青青》這首兒歌很美,山青,水青,樹青,草青,苗青,田青,鳥兒鳴叫,花兒歡笑,這一切都沐浴在春風春雨裡。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些又讓他們難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匯入階段,我用最能夠活躍學生思維的話題引入新課:大家喜歡春天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感受春天的美麗吧!隨著畫面的切換和輕音樂的響起,不由的把孩子帶入了課文情境,隨即,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進入課文,聽老師範讀,然後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用鉛筆畫出來,

其次,是在生字教學上,學習生字課本來就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認識的時候,我採用自由識記生字的辦法,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編兒歌等方式識記,學生興趣較濃,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摘水果等多種形式加強記憶。學生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掃除了生字的障礙,為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下了基礎。

最後就是在朗讀上下功夫,當學生在對於課文讀熟的情況下,接著就是理解和感悟。由於在課前,我先找了幾幅春天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春天景色的美麗,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緊接著,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昇華他們的感情,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讀了這篇美課文後對春景的熱愛之情。在讀的過程中,我善於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以多種形式激發他們朗讀的熱情,比如說:“聽到你的讀聲,我感覺到山更青了,水更青了”等等,

在課文擴充套件方面,等同學們體會到了詩歌的美之後,由於他們還不能準確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心中的春天,用肢體語言也可以,用歌聲來讚美春天也可以,孩子們各抒己見,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無定法,設計規設計,思路規思路,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於生字的講解,特別是二類生字的指導不夠到位,沒有顧及到後進生的接受程度,學生的書寫以及朗讀不夠準確,比如,前後鼻音的區分,字的間架結構。

其次是學生的朗讀不夠,我叫讀的大都是平常朗讀的比較好的,對於接受能力慢一點的,感悟差一點的,沒有具體落實,有蜻蜓點水之意。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

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

在低段國小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

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在教學中楊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中依次跳出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腳印,十分逼真生動,小雞的腳印象竹葉,小鴨的腳印象楓葉,小狗的腳印象梅花,小馬的腳印象月牙,學生一下就全能領會了,而且興趣盎然!是啊!孩子的世界是個童話般純淨的世界,只要能在他們童話般的世界裡摩擦出智慧的光芒,誰就是成功的教育者。在這一點上楊老師做得很成功。

三、 存在的一點遺憾。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在這堂課中楊老師過於側重生字教學,花在課文朗讀上的時間少了點。

每堂課的設計意圖總是完美的,但在實際的上課中,總有許多的遺憾。上課時,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 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個老師的努力方向,相信楊老師今後會越上越精彩的!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6

《畫家鄉》一課在新課標語文第二冊的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讀著《畫家鄉》,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裡旅遊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群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麼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隻高昂著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歌唱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歌唱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寶藏;歌唱勤勞智慧的各族兒女,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這難得的閱讀材料,應該讓學生好好感悟,讓孩子們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教學思路:根據課文特點,以插圖設計教學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創造性。課文插圖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加課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繪製的,利用插圖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別緻,符合學生的心理,能給教學增色不少。

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可以讓學生結合圖,挑自己喜歡的段落加以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精神。

一)、揭示匯入新課

你的家鄉在哪兒?你喜歡嗎?想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

二)、初讀課文,劃出生字,並找找課文寫了哪些人的家鄉。(讓學生根據拼音自讀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步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讀後,找到了“濤濤的家鄉在海邊。山山的家鄉在山裡。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青青的家鄉在草原。京京的家鄉在城市。”(課文的段落結構相似,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內容。學生的思維力有一定的發展。)

三)、再讀課文,你喜歡誰的家鄉,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學生非常高興,顯得興趣極高,但讓他說說為什麼喜歡時,顯得有些詞不達意,或乾脆啞口無言。說明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只讀了兩三遍,生活經驗不豐富,還不能深刻的理解課文,必須反覆朗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並結合課文插圖,全方位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重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那麼……那麼……”這種句式,表達了小朋友喜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四)、結合學生實際,重點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兒嗎?”學生的回答範圍過於狹小,只說了個小地名。我告訴他們,我們的家鄉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麼?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如:春天有桃花、梨花、竹筍……夏天有荷花、西瓜……(讓學生聯絡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家鄉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瞭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更豐富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課件,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群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7

《詠雪》是一篇小短文,內容極為簡單,學生通過“讀——再讀——誦讀”掌握了課文內容。於是我便講古詩寫作方法,然後讓學生練習補詩,將文中“白雪紛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三句看做是七絕的前三句,啟發學生補出第四句,列在黑板上,學生開動腦筋寫出了許多語句,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自然美景各相異”一句與前三句聯在一起很順口,而且還起到了總結全詩的作用,因而便選了這句構成了一首詩。

通過練習,學生學會了仿寫古詩。遷移練習找出古詩中“詠雪”的名句,更讓學生在比較中瞭解了觀察的好處。學生們還將這些詠雪的名句加以整理,摘抄到了本子上,做為一種積累。

不足之處在於:未找出詠雪方面其他體裁的文章,使學生失去了一次比較閱讀的機會。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8

《 認識鐘錶》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很不滿意,雖然大部分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但也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

上課一開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猜謎語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鍾,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絡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早上幾時上學,上午幾時放學,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絡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學生所帶的選舉學具模型表不太夠用,有的學生沒有,在操作的時候只能坐在那看別人撥。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9

課間得知電視臺要到我班錄製節目。校長交待課堂要具有觀賞性和實效性。多體現學生的活動。於是原有的課堂小練習的計劃擱淺。緣於即將開始的學校語文興趣小組的教學,對課本劇的初探已有一段時日。但終究是自己懶惰,淺嘗輒止,沒有建構好知識上的體系。今天到有了這樣的逼迫,於是開始構思課本劇《詠雪》的教學流程。

《詠雪》是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全文微言大義,不足100字,卻生動地記敘了東晉名士謝安與晚輩謝朗、謝道韞講論文義,通過二晚輩回答的對比,讚賞了才女謝道韞的智慧和才華。文章在對人物的刻畫以語言為主,摹寫三人僅用三句對答,人物性格卻躍然紙上。這點也正可以作為課本劇的突破口。擬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以表演的形式,從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豐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體化。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內化刻畫人物的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人記事的水平。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由於是第二課時。便在扼要的內容回顧和字詞複習上,小結了人物的性格。結合記敘文六要素的梳理和刻畫人物方法的總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結合人物的特點,從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設計表演。在課上,我一共邀請了四組的同學進行了表演。小演員們力所能及的演繹著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連最調皮的孩子也大膽的上臺進行了表演。最後我們總結了表演的成功和不足。除去人物描寫方法內化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這節課,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所謂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想必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課後,看著手上的準備的關於《詠雪》的翻譯小練習,感受頗多。經過多年的教學,應該說自己在課堂教學流程的操作上和具體教學技能的掌握上,還是比較的成熟。前幾年,很重視課堂教學精心雅緻的語言的錘鍊,也醉心於化繁為簡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學習。但近兩年,教學上卻越來越功利。常常通過練習檢測讓學生落實過手,夯實基礎。在優化課堂教學,精細過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卻越來越少。忽視了學生的智力參與和思維訓練,忽視了薰陶漸染在母語習得中的重大作用。過分的強調了以練代講,而有悖於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對許久渾噩的我無異於當頭棒喝。真該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教學上,少點閒思閒話閒事。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0

《雪地裡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本節課的匯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裡,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啟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做什麼?由次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悅。然後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著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在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的時候,我給學生做了範讀,有的學生說:“老師,你讀得真好,很有感情,聲音也很大,還做了動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學你的樣子讀一讀。”說完,性質昂揚得讀起來。這時,全班同學都在學老師的樣子邊讀邊做動作,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識字方面:知道學生讀準“參 睡”,比較“成 晨”的讀音,以記字形整體識記為主,鼓勵學生用熟字來記,通過“蛙”“睡”認識兩個偏旁“蟲”和“目”。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鬆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的興奮的心情,生動活潑的作畫場面。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例如: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生字教學佔用的時間過多,致使閱讀教學沒有完成,朗讀有些地方指導的還不到位,學生的說話練習少,文章的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這都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1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人物的對話,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特別是我引導學生:你現在就是小雨點兒,老師就是大雨點兒,我們來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興趣濃厚,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由於創設了角色體驗的情景,學生們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讀得很投入,也讀出了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語氣,特別是問句的朗讀也比較到位。

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於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關鍵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但這節課學生顯然讀課文不熟悉,讀起來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這是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2

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大家都愛她。這是一年級第三單元的導讀文字,從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單元是圍繞保護自然環境而展開的、愛護地球這樣一個深層次的道理,編者選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話故事《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來詮釋。而12課《失物招領》則這篇課文寫的是現實生活中一年級國小生去植物園參觀而發生的一件事,通過文中小朋友的事來作典範,讓學生明白無論我們在哪裡都不能隨手扔垃圾。內容很簡單,作者設計得卻很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呢,那麼誰會去認領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樣處理的?通過朗讀、觀看插圖以及結合學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這種活動意識融合。大部分學生的確能很好的明白課題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分析到課文最近一段唐老師望望張爺爺,張爺爺望望唐老師,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時。沒等我提問就有孩子舉手說:“老師,我知道,唐老師和張爺爺為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了,因為那些小朋友能知錯就改,並且領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領,孩子就能明白,這就說明他們理解課文了。這樣的感覺不錯。

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有些學生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光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這篇課文真正引導學生自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想孩子們之所以能在短短一節課內深刻感悟,這與我們正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也有很大關係,時時強調,處處做到,學生自然而然能保護環境,養成美德了。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3

從拼音到識字再到課文,一年級的孩子正逐漸走近語文,走進美麗的語言世界。雖然他(她)們的理解力還停留感性認知階段,但已經學會了由文字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描繪出唯美的意境。

今天,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課。這是一首詩歌,全文共有四句話。第一句主要講新房多以及新房是什麼樣的。第二句進一步說明新房很多,著重講房前屋後的綠化情況。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國小校的房子最漂亮。簡簡單單的課文,卻有著很大的想像空間。

於是,在教學中我沒有牽著學生們的手,而是在孩子們讀課文的基礎上,問:“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呀?”

生1:我從“屋後樹成行”知道那些小房子的後面有很多大樹。(“怪不得空氣這麼新鮮啊!”我接著說。)

生2:我從“青青的瓦”知道那些小房子的頂上的瓦片排得整整齊齊,顏色都是青的,看上去很漂亮。(“恩,你還能認真地觀察圖,真好!”我表揚他。)

生3:我從“房前花果香”知道了那些小房子的前面還種著很多的花,還有果樹。

師:那你們覺得會有些什麼花和果樹呢?

(生:桃花、桂花、菊花、玫瑰花、迎春花……蘋果樹、橘子樹、柿子樹……)

[孩子們邊說邊想像著花開,果子成熟時的景象,流露出誇張的神情,當說到各種各樣的果子時,大有饞涎欲滴之感。]

生4:我從“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知道那些房子的牆是白白的,很乾淨,門很寬,走起來很方便,窗也是大大的,這樣裡面就很亮。

[儘管孩子們的理解有很多是很表面的,但我覺得他們在自己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理解,真的挺了不起。特別是“房前花果香”的想像還是很到位的,真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高興啊。]

生5:我知道那個小朋友最愛的還是他們的國小堂,因為他說“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數我們的國小堂。”

師:你知道“國小堂”嗎?(就是“國小校”,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了起來。)

那麼,他們為什麼最喜歡的還是他們的學校呢?你覺得學校美在哪呢?

生A:學校有大大的操場,可以讓我們運動。

生B:學校裡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得真快樂。

生C:學校的房子高高的,大大的,裡面的地方這麼大(邊說還邊比劃),還有健身器材,而那些小房子麼很小,玩的地方很少的。

生D:學校裡也有白白的牆,而且還有很多小朋友畫的畫,看上去非常漂亮。

生E:我們的教室裡還有中隊角,家裡是沒有的。(看來這個孩子特別喜歡我們的中隊角,呵呵~~~~)

生F:學校裡還有五星紅旗,家裡也是沒有的。

生G:在學校裡我們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懂的還可以問問老師,家裡就不能學到很多知識了,最多隻能自己看看書。(顯然這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

[孩子們在陳述學校的美時顯然已經把自己融合了進去,把我們學校的特點結合了進去,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雖然鄉下的那些“家”很美,但還是比不上學校美。]

聽著孩子們細數學校的美,我笑著問:“你們是不是也愛上了我們的學校啊?”“是!”孩子們響亮地回答我。有個孩子還沒等我叫他,就站起來(還用手指著教室外面)說:“我們學校也有花壇,也有很多花,還有桂花……(孩子急著表達都有點結巴了)”看著他著急的樣子,我微笑著說:“別急,慢慢來!”最後,孩子終於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了,原來是說那些小房子前面有花,我們學校也有很多花,開出來也很美。哦,他是不願意學校不美啊!我也終於明白了: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喜歡我們的學校。

當我們的孩子開始愛上學校,愛上班級,愛上老師,說明他(她)也已經愛上了學習,對嗎?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4

《這個辦法好》這篇課文講的是少年毛澤東在與小夥伴上山幹活時,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的故事。它告訴孩子們遇事要善於開動腦筋,設法巧幹,要有與他人團結合作,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

開課伊始,板書課題學生讀完後,我問孩子們: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暫短的沉默後,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我想知道這個辦法好在哪裡?”“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什麼?”“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誰提出來的?”“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出來的?”“我想知道為什麼說這個辦法好?”“我想知道為什麼要想出來這個辦法?”孩子們一口氣提出了這麼多精彩的問題,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我把板書在黑板上的這些問題做了合併後,告訴孩子們,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裡,請帶著你的問題讀讀課文吧!給學生充分時間的讀。首先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評價讀;模仿讀;有表情讀等。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領悟到了課文中蘊涵的道理和理解“這個辦法好在哪裡”。在評價讀這一環節中,先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同時注重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境中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教學中,我還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接著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當值日組長解決怎樣又快又好的搞好值日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搞值日也要巧幹,如何與他人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匯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丟擲問題,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尋找答案。

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啟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為什麼睡不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踴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l77l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