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通用3篇)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通用3篇)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篇1

在本週的教學過程中,我試著更多地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從細微之處入手,去指導孩子們的學習。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通用3篇)

因為在四個班的教學中,我非常喜歡一個班級課堂聽課和學習的氛圍,看著那些孩子,我覺得課堂上充滿了活力和自信。那到底這個班好在哪,我發現好在孩子們的精神面貌上,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所有的孩子都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我共同互動,從他們臉上看到的是認真的學習狀態,而其他三個班級有這種認真狀態的孩子有,不過,不認真的人數就要比那個班多一些了,所以整個課堂從孩子們身上體現出得活力就相應得少了一些。所以調整孩子們的聽課狀態,讓每個孩子身上都煥發出活力,是我在工作中要努力去做的。而找一些典型孩子做榜樣,應該不失為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本週後兩節課中,我在一些班級對孩子們提出了更加細緻的要求,並給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會堅持下去,希望看到每個班的孩子都能積極認真地參與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篇2

日出日落、春去秋來,歲月總在你漫不經意的呼吸間悄然溜走,在匆忙的腳步聲中一學期的又快結束了,對照自己本學期的個人成長計劃,讓我悟出:有付出就有收穫,有收穫就有遺憾,也就是說收穫有喜也有憂。

喜得收穫:

一、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把自己的小課題做好,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一個新臺階。本學期我承擔了個人課題《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的“導讀”策略實踐研究》。因此在本學期每週一次的早期閱讀活動中,我都能根據不同早期閱讀活動的特點,圍繞教育目標,選擇最為適用的導讀策略,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獲得最佳閱讀效應,達到既定的閱讀目標實現兒童文學快樂的閱讀功效,真正使教師的導讀成為引領幼兒進入文學殿堂並學會品讀繪本作品的“點金術“,並引導幼兒對早期閱讀進行個性化解讀,培養幼兒自學能力和發展創造能力。這是自己的付出,本學期我班的幼兒對閱讀活動都有濃厚的興趣,享受到閱讀的愉悅和滿足,獲得閱讀的樂趣和良好習慣。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有效幫助幼兒從依賴閱讀過渡到獨立、自主閱讀。

二、把握好向市級名師學習的機會,多問、多學、多請教,使自己在名師師傅的指引中中各方面上一個臺階。本學期我有幸和平湖市名師結對,我抓住機會,虛心向名師學習,觀摩名師課堂教學能力,聆聽名師的《愛上閱讀,從繪本教學開始》的講座,知道繪本活動的特點,繪本活動策略,繪本活動選材、教學方法的運用等等,並結合講座,自己進行吸收,進行實踐,有效提高自己的繪本教學能力。同時還讓名師對自己的執教能力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自己執教一個活動,讓名師進行點評,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憂的收穫:

一、對於參加新教育部落格的積極性有待加強,往往一直在為自己的偷懶找藉口,每週一篇不能保證。

二、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雖然自己寫寫還可以,但要說說就很欠缺。如何提高自己說的能力,這也是下學期自己成長計劃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什麼,都已成為過去。在新的一年裡,我會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一切,努力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幼兒教師工作反思總結 篇3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

1.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目前,我國教師總體收入並不高。獻身教育是一種精神境界,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2.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使命。教書是途徑,育人是目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為塑造健康學生人格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徑,是人民教師的核心內容,是教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因此,能否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關鍵在於通過教書育人實踐來塑造教師群體的理想人格。

3.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傳統意義的傳道、授業、解惑是對為師者業務職能的概括,今天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薰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實際行動。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要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高尚的師德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具有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形勢的快速發展,高科技的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保持自身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5、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研究表明,一個科技人員應用知識的總量,大約只有 20%是在傳統的學校學習中獲得的,其餘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為適應需要而獲得的。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於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後於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的觀念。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我要努力成為“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於教育、善於育人”的好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k9zy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