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通用13篇)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通用13篇)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1

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現將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如下: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通用13篇)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我感到壓力很大,未接觸新教材的一直認為“中國地理”內容比較簡單,沒有什麼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當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變化有多大。內容增加了,形式靈活了。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麼才能適應新課程,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學生呢?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認真學習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研究新教材。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於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鑽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

三、組織好、引導好學生。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地理教學也有著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眾多活動、閱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2

通過上個星期的期會考試,學生成績一般。但是從卷面內容上看,一部份學生沒有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特別是應用湘教版的地理教材後,學生不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也不知道該記些什麼。具體體現為:優秀率為0,及格率為30%,平均分為45分。具體分析原因為:學生不具有地理思維;知識點多而抓不住重點;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而我自己相信了領導的話——要有好修養。我現在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米蘭中學的老師要考分就要發很。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今後應該這樣去做:

(一)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

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而不是君臨天下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七年級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遊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絡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更有利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創新教學

我認為,在教學已經進入現代化、資訊化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因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討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教學效率產生重大的影響,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多方位的刺激,使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識,使一些抽象難懂的觀念變成具體的客觀的,化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地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所需的圖片資料、多媒體網路等教學手段,如第一冊中礦產資源這一節,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除了找—些平時熟悉的鐵、煤、石油等常見礦物例項外,還左網上下載一些罕見礦物(男冰洲石、水晶、石英等)五彩繽紛的圖片,這樣大大吸引了學蘭的注意力,然後採用;司式的方法,請同學們講述鐵、煤、石油的作用,看誰講得多靶合理,在講述鐵、煤、石油的分佈時,我首先採用多媒體手段,在空白填圖上打出一個個產地,然後分組比賽,看誰能記得多,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大大地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後給予評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們為了能主動表現自己,個個踴躍回答,使學生在輕鬆的欣賞中獲得知識,從而拓展學生創造的空間,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創造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絡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聿,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我主要運用課題,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拔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我設計了四個階段,準備階段—採訪階段一討論階段一討論評價階段,如“中國的資源”一章為例,把全班同學分為四個組,各承擔土地資源、水資源、曠產資源、環境問題等課題各一個,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去討論準備,確定課題中心,如土地和人類發展關係,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本鎮環境汙染和工業發展關係,人人動手珍惜資源等課題;第二階段,讓學生去各村採訪調查,利用圖書室或上閱查詢資料,經過一星期準備後,讓他彙報成果;第三階段,各組討論,互為補充,或直接談自己的見解,或與其他組交流,最後師生相互釋疑,這些問題發生在學生身邊,既反應了時代特徵,又體現理論聯絡實際的機會,培養其全面辯l正看待問題的習慣,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總之,把創新教育納入地理課的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創新以此來搞活地理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創新教主積極思考,學生能具體地實際參與,並且能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全面素質,從而促進教學的實施和知識的應用,以提高地理科學的總體效益。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3

參加骨幹教師國培國中地理的學習研修,這既是教育發展形勢的新要求,更是對教師提升教學工作能力、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工作後勁的關愛和期待。20____年11月,我結束了國培國中地理培訓研修第一階段的培訓學習後,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在職研修階段,在這階段時間的學習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開闊了教育視野、增長了新知識、提高了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現就自已在崗研修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培訓計劃貫徹情況

網上培訓學習後,就和黃山地理國培一班的同仁們一起,認真學習國培工作計劃,明確了在崗學習研修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按照《國中地理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在崗學習研修要求,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完成了本期的在崗學習研修工作。

二、把國培精神貫徹到在崗學習工作中

在崗學習研修工作中,我認真地把國培精神和具體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地理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學科特點,充分發揚我們現階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精神,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在國培中所學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張旗鼓的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教學中體現了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的知識講授和學科的趣味性教學。

三、認真完成了在職期間的研修任務

在培訓研修過程中,參加了兩次線上提問和專家答疑活動,參加了一次國培地理黃山一班組織的線下研討活動,去歙縣新安學校聽了一堂國培地理線下研修課。還有,我根據國培要求和學校的安排,主辦了一次公開教學,上傳了一個教學課件,堅持每備一個章節寫一篇教學反思,每月讀一部教育名著,並撰寫讀後感。

四、培訓觸動了自己的思維,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培訓,我覺得受益匪淺。從網上與同仁們的經驗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學到了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師們積極創新的意識;從專家們的講座中,我領略了國中地理最前沿的理論,學習了教學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完善了我的知識結構。怎樣才能成為研究型的教師,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活動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我們深知,安排一次學習研修不容易,安排一次全國的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更不容易。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經常自主上網檢視各種資料,收集各種教學的先進理念和優秀的教學方法。在網上與同仁們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和學術探討,使我成了自覺的學習者、積極的參與者。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對事業的激情,希望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不斷取得新成績。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4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為此,我認為在國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

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著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四、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程序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五、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範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髮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髮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國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路、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5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內容主要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學期初的教學進度,考前我安排了一節自習課:(1)提醒學生立足課本,注重課堂上強調的基礎知識;(2)對一些不能夠理解的問題提出質疑並進行討論,在課堂上解決。

按照常規一節自習課足夠讓學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內容的複習,即使個別學生沒能理解前面所學內容也能本節課很好地質疑、討論完成。

自主複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查漏補缺、強化記憶或進行小組交流討論,也有部分學生直接向我提出問題進行交流,整節課效果我看是相當好的。但我在課堂巡視過程中也發現一小部分學生貌視在討論交流,實際在交談在聊天,無心學習,甚至還影響了小組裡的其他同學。

“杜郎口”的教學模式學生是主體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昂。但這什麼還出現上述這一部分同學?我想: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杜郎口”的教學模式還是要從學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導他們能夠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或在小組裡交流討論學習,充分體現學習是主體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導,可能會害了這一部分學生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一大片學生。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6

七年級上冊引領學生走入地理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地球、地圖、陸地與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等)與地理技能(讀圖、表和分析和繪製相關地理圖表),本學期以上冊為鋪墊,進行分割槽地理學習,以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昇華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對社會、環境的正確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學期,我打算由原來的以教授法為主,逐步轉變為以討論為主。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地理。

《亞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課,因此這課很重要。從這課開始,就要逐漸教會學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從哪些方面入手。《亞洲》分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而其實在以後學習其它地區或國家時也是從這兩方面入手。因此從《亞洲》開始,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區與國家時要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入手。同時,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什麼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他們可能沒什麼概念。所以本節課我還著重區分了自然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等,人文環境包括人口,文化,經濟等。那麼在這節課裡,主要是我按照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找出答案,並且反覆強調以後的學習中要按照這些方面分析。《亞洲》這部分一共用了3課時,一課時用來講自然環境,我會給學生們強調學習一個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麼一般是從圖上獲得一個地區的位置。讓學生們養成看地圖的習慣。這樣也便於學生更加形象的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習地形同樣是看圖,主要是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們看地形圖的步驟,讓他們逐漸學會自己看地形圖。接下來是氣候,其實氣候是和地理位置有關的。因此我在本課開始就從位置的角度讓同學們思考亞洲的氣候,而不是毫無思路的死記硬背。二課時講人文環境,人文環境其實是和自然環境緊密聯絡的,因此我對照自然環境來講人文環境,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也從這些角度分析某個地區的人文環境的特點。三課時主要是總結以及舉例鞏固,讓“自己學會分析地理資訊”這個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學生頭腦中。這樣的上課方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取得較好效果。

本課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分析能力可能還比較欠缺,我沒能很好的掌握好這個度,在以後的課裡我會逐步改進。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采用討論的方式上課,課堂紀律還比較難掌控,在今後的課裡都會逐步改進。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7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資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資訊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說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說、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製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等等。

四、反思是否聯絡了學生現實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本文。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8

今年我參加了甘肅省20____年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談到此次國中地理國培教育,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我很慶幸自己在杜迎花老師工作室,因為在這裡,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沒有的國中地理教學理論和知識。培訓期間我認真聽取了很多大學教授和專家的視訊報告,讓我對地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還看了許多優秀地理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案列、微課等,感觸頗深,為我今後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這個工作室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圍繞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來展開。

雖然在地理教育領域,甘肅省在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後,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已經讓社會愈發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國中地理已不是傳統教育中的副科和絕對冷門,所以對地理學的發展前景個人十分看好。然而傳統的地理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效課堂的實施也就勢在必行。在這個工作室中,“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是主專題, 致力於探討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在主專題的基礎下又分為了地理高效課堂概述、地理高效課堂之導課藝術、地理高效課堂之教學過程、地理高效課堂之作業設計、地理高效課堂之讀圖指導五個子專題,在各個子專題中有很多優秀地理教師上傳的優秀國中地理課堂教學成果和反思,這裡面的很多文章對於現今條件如何開展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提出了自身看法和意見,讓我感受到了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結合自己在這兩年從事國中地理教育的實踐來看,我認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誘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教師進入教室如何開一個好頭,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儘量多地設計些活動請學生動起來。例如,我在講“珠江三角洲”一節時,我就課前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匯入新課:我唱歌:20____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問:這裡面的這個老人是誰,畫的這個圈又是在哪裡呢?學生通過我這樣的一種匯入方式,學生激情特別高漲,這樣我就自然地引入課題。在教學匯入中,我都精心設計,每節課給學生1-2分鐘的參與,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並從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從而也對地理這門課程產生了初步的興趣。

二、精講點撥

教是建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教主要是指學生自學後“兵教兵”,通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會不會的學生,這一環節是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但是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老師的課堂點撥、答疑解難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教師精講點撥的效果如何,直接關係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要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內容,重點講解;點撥就是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給學生傳授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般我在進行知識點講授的時候都會運用地圖,諺語,生活實際和一些比較滑稽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的時候既能有興趣,又掌握的紮實牢固。

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

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學《黃河的治理與開發》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觀看壺口瀑布河水奔騰的視訊,然學生直觀感受黃河水色,為後面學習其水土流失嚴重奠定基礎,在教學綜合利用圖片、文字、聲音、視訊等資訊手段既讓學生感性趣,又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萌發了"我要學"的強烈慾望。

四、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通過導學案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鬆。比如,在教“省級行政區”這一節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採取問答猜謎語的遊戲方式進行,在最後設計了一個拼圖遊戲,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參與意識,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教學效果極佳。

這次培訓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問題和不足,同時也為我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在討論評析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由於工作在農村,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這個工作室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教師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評點。每位教師都把平時的教學片斷、點滴經驗或是心得都放到這上面來,相互傳閱、學習,這其實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實際的學習。因為這些東西也許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遇到的,這裡集中了這麼多種處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從中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

最後,感謝杜迎花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提高的平臺;感謝各位培訓專家、老師。你們把自己的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無私地放到這裡,豐富了本次國培的課程資源。

總之,我慶幸能有這麼好機會,重新做回一名學生,在培訓中我們從教育理論到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能,無不體現“充實”, 內涵變得深厚,眼界變得高遠。我會以本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適應新課改的精神,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9

今年我參加了甘肅省20xx年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談到此次國中地理國培教育,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我很慶幸自己在杜迎花老師工作室,因為在這裡,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沒有的國中地理教學理論和知識。培訓期間我認真聽取了很多大學教授和專家的視訊報告,讓我對地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還看了許多優秀地理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案列、微課等,感觸頗深,為我今後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這個工作室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圍繞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來展開。

雖然在地理教育領域,甘肅省在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後,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已經讓社會愈發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國中地理已不是傳統教育中的副科和絕對冷門,所以對地理學的發展前景個人十分看好。然而傳統的地理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效課堂的實施也就勢在必行。在這個工作室中,“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是主專題, 致力於探討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在主專題的基礎下又分為了地理高效課堂概述、地理高效課堂之導課藝術、地理高效課堂之教學過程、地理高效課堂之作業設計、地理高效課堂之讀圖指導五個子專題,在各個子專題中有很多優秀地理教師上傳的優秀國中地理課堂教學成果和反思,這裡面的很多文章對於現今條件如何開展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提出了自身看法和意見,讓我感受到了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結合自己在這兩年從事國中地理教育的實踐來看,我認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誘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教師進入教室如何開一個好頭,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儘量多地設計些活動請學生動起來。例如,我在講“珠江三角洲”一節時,我就課前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匯入新課:我唱歌:20xx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問:這裡面的這個老人是誰,畫的這個圈又是在哪裡呢?學生通過我這樣的一種匯入方式,學生激情特別高漲,這樣我就自然地引入課題。在教學匯入中,我都精心設計,每節課給學生1-2分鐘的參與,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並從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從而也對地理這門課程產生了初步的興趣。

二、精講點撥

教是建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教主要是指學生自學後“兵教兵”,通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會不會的學生,這一環節是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但是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老師的課堂點撥、答疑解難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教師精講點撥的效果如何,直接關係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要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內容,重點講解;點撥就是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給學生傳授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般我在進行知識點講授的時候都會運用地圖,諺語,生活實際和一些比較滑稽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的時候既能有興趣,又掌握的紮實牢固。

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

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學《黃河的治理與開發》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觀看壺口瀑布河水奔騰的視訊,然學生直觀感受黃河水色,為後面學習其水土流失嚴重奠定基礎,在教學綜合利用圖片、文字、聲音、視訊等資訊手段既讓學生感性趣,又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萌發了"我要學"的強烈慾望。

四、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通過導學案或閱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鬆。比如,在教“省級行政區”這一節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採取問答猜謎語的遊戲方式進行,在最後設計了一個拼圖遊戲,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參與意識,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教學效果極佳。

這次培訓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問題和不足,同時也為我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在討論評析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由於工作在農村,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這個工作室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教師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評點。每位教師都把平時的教學片斷、點滴經驗或是心得都放到這上面來,相互傳閱、學習,這其實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實際的學習。因為這些東西也許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遇到的,這裡集中了這麼多種處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從中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

最後,感謝杜迎花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提高的平臺;感謝各位培訓專家、老師。你們把自己的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無私地放到這裡,豐富了本次國培的課程資源。

總之,我慶幸能有這麼好機會,重新做回一名學生,在培訓中我們從教育理論到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能,無不體現“充實”, 內涵變得深厚,眼界變得高遠。我會以本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適應新課改的精神,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10

自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指導著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收穫,希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己能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麼學而不是老師怎麼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裡霧裡,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裡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裡,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鬆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裡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11

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絡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誌、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目,觀察電視螢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號並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一氣溫分佈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颱風雲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颱風及其特點。

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

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複,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颱風時教材提出了“颱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並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汙染環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淨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於死命,火山噴發的熾熱岩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後的土壤肥沃,農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恆的鑽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說“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學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生什麼影響?講氣溫的變化時,向學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地的氣溫日較差、年較差產生什麼影響?學生思維被啟用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顯著。

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鍊,並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12

隨著課改的全面進行,要求改變過去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兩年來對地理教學的教學實踐、摸索,無論是對新教材的認識,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學習評價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一些體會。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要求老師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地圖是地理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理試題真可謂“無圖不成題”。學習地理,一定要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說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儘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侷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二,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資訊,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檢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影象體系”。這些影象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影象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三,課後佈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佈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今天,新課改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積極探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髮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國中地理教學反思集 篇13

反思八年級整個的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立足學生學習侷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我校學生,資訊來源單一,網路覆蓋較差,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對學生進行了瞭解,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實際條件展開教學:

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圖冊,觀看地圖,又買了世界地圖和中國行政地圖,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的調動起來。 正式教學階段,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定,分為大的專題,如學習我國的氣候特點,我國的地勢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視訊道的《天氣預報》,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

二、改變傳統的文字學案,努力構建以地圖教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學案 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訊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我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圖片和視訊為主要內容的課件,這樣教學課程中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僅三十餘字。根據教學觀察,有的教師課件製作水平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筆者製作課件本著樸素明快的原則,對視訊和圖片是反覆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筆者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根據實際的教學檢測,筆者發現,從整體看,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普遍認可地理學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反饋良好,有明顯提高,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尚未真正建立“標準化流程”,學習效果提高有限,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狀,我必須在今後教學中將此現狀認真分析,探討,逐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shuxin/jiantao/07zoe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