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能源發展工作計劃

能源發展工作計劃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繼續加強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的重要內容。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面對新世紀,如何保持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能源發展工作計劃

本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能源結構的重點專項規劃,是指導“十五”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本規劃內容包括髮展現狀和未來形勢的分析、“十五”發展戰略和目標、發展重點以及政策措施。

一、能源發展現狀及“十五”面臨的形勢

(一)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經過五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長期困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源 “瓶頸”制約大大緩解,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基本適應了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1、能源產量迅速增加。XX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量預計為10.89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三位。原煤產量1996年曾達到13.97億噸,國家對小煤窯進行壓產後,XX年的產量為9.98億噸;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由1990年的1.38億噸和153億立方米增加到XX年的1.63億噸和270億立方米;發電量由1990年的6212億千瓦時上升到XX年的13500億千瓦時,其中水電由1990年的1267億千瓦時上升到XX年的2400億千瓦時。核電從無到有,XX年核電發電量164億千瓦時;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的生產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源產量的迅速增長,使我國能源供需矛盾總體上趨於緩和。

2、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消費量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為XX年的61.03%;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等的比重逐步提高,由1990年的23.8%上升為XX年的38.97%。在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中,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生產量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19.0%、2.0%、4.8%上升為XX年的20.94%、3.3%和9.6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優質能源生產比重有所提高。能源結構的調整,為提高我國能源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大氣環境等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3、能源工業重大專案建設進展順利。“九五”時期我國煤炭工業基本建設速度雖然較“八五”時期放緩,但仍然開工建設了山西平朔安家嶺1500萬噸大型露天煤礦等一批礦井;天然氣建設步伐加快,投產了南海崖城13-1氣田及至香港管線,陝甘寧氣田及至北京、西安、銀川管線等專案;電力建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長江三峽水電站建設進展順利,四川二灘水電站投產,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大規模展開;以國產化率不斷提高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為依託的“乘風計劃”和為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的“光明工程”都取得了初步進展。

4、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施工、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採煤和運輸裝置以及強力膠帶輸送機等現代化成套裝置大量使用,並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年產500萬噸以上的工作面。

石油工業已形成從科學研究、勘探開發、地面工程建設到裝備製造的完整體系。複雜斷塊油氣勘探、油田早期注水分層開採、高含水油田穩油控水開發、聚合物驅提高採收率、複雜斷塊油田滾動勘探開發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原油加工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電力工業已基本掌握60萬千瓦亞臨界火電機組和500千伏交直流輸變電工程的設計、施工、除錯及執行技術;具備了修築240米雙曲拱壩、180米級各類大壩及施工大型抽水蓄能電站的能力;電網執行初步實現了自動化、現代化管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進入了以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超高壓和自動化為主要特徵的新階段。

能源工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僅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能源保證,而且有力地帶動了國內機械製造、電子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民族工業進步做出了貢獻。

5、能源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

煤炭工業將九十四個原國有重點煤礦以及企事業單位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煤價基本放開,煤炭生產、運輸和銷售全面進入了市場。煤炭工業企業改革取得進展,國有重點煤礦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公司制改革已經全面展開,一批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國有煤炭企業關閉破產工作開始實施。

石油天然氣工業重組了石油、石化兩大公司,實行勘探開發、加工利用、內外貿一體化,兩大公司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進行分離,併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原油、成品油價格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電力工業初步實現了政企分開,確立了“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國家監管” 的改革目標,並在部分省市進行改革試點。

通過改革,中國能源行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機制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逐步與國際接軌,為今後發展創造了條件。

6、節能工作成績顯著。在“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方針指導下,我國節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九五”時期,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30%,預計由1995年的3.97噸標準煤下降到XX年的2.77噸標準煤;年節能率達到7.2%,節能率居世界前列,節約和少用能源4.1億噸標準煤左右。

(二)能源發展中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能源發展雖然獲得了長足進步,成為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仍存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有些矛盾在新的形勢下顯得更加突出。

1、隨著能源供求總量矛盾的緩和,結構性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成為制約能源工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能源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能源供應不足。由於長期能源緊張的歷史狀況,造成了能源工業發展“重能力增長,忽視質量結構優化”的傾向。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過高,特別是煤炭直接用於終端消費的比例過大;石油受資源條件限制,近年來產量徘徊不前,國內供需缺口越來越大,1993年起我國由石油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過低;水電開發程度低,只有18.5%,西部豐富的水能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煤層氣、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剛剛起步,其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能源行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結構失調。煤炭工業採掘能力很大,但洗選、型煤、配煤和水煤漿等發展緩慢。石油工業新增可採儲量無法滿足產量增長的需要,儲採比下降。天然氣探明儲量增長較快,但下游市場開發緩慢,生產及輸送管道能力不能充分發揮。電力工業發電、輸電和配電結構矛盾突出,高壓輸電網發展滯後於電源建設,導致網架結構弱、輸電能力不足、執行可靠性低;城鄉配電網建設滯後,制約了生產用電的合理增長,影響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火電無序發展,火電裝置單機容量過小,造成能源效率低下。

2、能源工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儘管我國能源工業現代化程度比過去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鑑於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特點,潔淨煤技術開發和應用落後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如煤層氣地面開採、大型迴圈流化床鍋爐、加壓流化床鍋爐及煤氣化整體聯合迴圈發電技術等剛剛起步,急需加快開發利用步伐。

3、能源工業管理體制還遠遠不能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改革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國有煤炭企業歷史形成的人員多、包袱重、效率低和競爭力差的問題依然存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執行機制尚未真正確立。石油天然氣工業獨家壟斷的格局雖然已經打破,但競爭機制還遠未形成。電力工業壟斷體制沒有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主義造成的市場壁壘還十分嚴重,公平競爭難以實現,電力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另外,在管理方面,電價過高且管理混亂,層層加價收費等現象還沒有完全糾正,電力緊張時期制訂的一些限制和懲罰用電的措施還沒有及時改變,抑制了電力市場的開拓。

4 、節能提效工作亟待加強。

儘管節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必須看到: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效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高耗能產品能源單耗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目前節能提效工作在思想觀念、政策引導和巨集觀管理等方面還比較薄弱,難以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三)“十五”能源發展面臨的形勢

1、經濟全球化趨勢,特別是加入wto將給我國能源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流,為我們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和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隨著我國加入wto,開拓海外能源市場的外部阻力會逐步減小,發展的機遇增多、空間擴大。同時,隨著我國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加,國際突發事件和國際石油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我國石油的安全供應將產生重大影響。此外,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能源勘探、設計、生產、裝置製造和服務等方面的企業將承受更大的國外競爭壓力。

2、國民經濟變化趨勢將對能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隨著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計“十五”期間,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穩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今後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是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所以,未來一段時期,能源需求彈性係數將處於較低水平,預計“十五”期間為0.4 左右,我國能源需求增長的壓力相對減小,為能源結構的調整提供了較大空間。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使能源發展與保護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未來能源發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氣、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加快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推廣應用潔淨煤技術,逐步降低用於終端消費煤炭的比重,實現能源、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十五”能源發展面臨的重要選擇。

二、“十五”能源發展的戰略和主要目標

(一)“十五”能源發展戰略

“十五”期間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大。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十五”能源發展戰略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能源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西部開發”。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從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出發,在“十五”乃至更長的歷史時期內,必須繼續堅持基本立足國內供應的方針,煤炭作為能源主體的地位不會發生變化。在此基礎上,“十五”期間應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充分重視建立與國力相適應的石油戰略儲備,實現進口能源渠道多元化,開發石油替代和節約技術,保證油氣供應。

優化能源結構:面對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清潔能源的迫切要求,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化我國一次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和水電等清潔、高效的優質能源的比重,減少煤炭終端消費的數量。同時,要抓住能源供應緩和的歷史機遇,不失時機地推進能源各行業的結構調整工作,實現均衡發展,提高能源工業總體發展水平。

提高能源效率:針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資源貧乏的現實,要在繼續堅持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到重要位置,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技術進步,發揮市場作用,促進提高能源效率。

保護生態環境:面對我國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發展對大氣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開發清潔能源,大力發展潔淨煤技術,避免和減少能源開發利用引起的環境汙染,促進能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加快西部開發: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發揮西部能源資源優勢,在有利於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光明工程”等的實施。

分行業發展方針是:

煤炭工業:大力調整煤炭工業結構,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潔淨煤技術,調整煤炭建設佈局,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提高煤炭工業整體素質,積極擴大煤炭出口。

大力調整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生產企業結構,繼續關閉非法開採和佈局不合理以及資源浪費嚴重、缺乏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破產一批資源枯竭、扭虧無望的煤礦,充分發揮大礦生產能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發展煤炭深加工與非煤產業,限制和淘汰高灰高硫煤炭生產。

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潔淨煤技術:通過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型煤、動力配煤、水煤漿、煤炭氣化和液化等潔淨煤技術,逐步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把推動煤炭液化技術產業化,開發石油替代資源作為“十五”乃至更長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調整煤炭建設佈局: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利用關閉非法和佈局不合理小煤礦,關閉資源枯竭、扭虧無望和高硫煤礦所騰出的市場空間,重點安排好有效益的在建專案。考慮到煤礦建設週期長,為保證“xxx”及以後的煤炭供應,同時防止小煤窯的再度擴張,要適時開工建設一些資源條件優越、預期經濟效益高的能力接續和人員安置型專案,以改善老礦區的經濟效益,維護礦區社會穩定。

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增加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投入,積極擴大對外合作,建立和完善支援煤層氣發展的產業政策,使煤層氣開發有較大的突破,初步形成新興的煤層氣產業。

全面提高煤炭工業整體素質:通過大規模的資產重組、聯合以及技術改造提高單井規模、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

積極擴大煤炭出口:努力保持現有出口規模和穩定傳統使用者,大力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增加煤炭出口。

石油天然氣工業:加強勘探、經濟開發、油氣並舉、擴大開放、建立儲備。

加強勘探:繼續加大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力度,保證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的持續增長,為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資源基礎。

經濟開發:加強管理,運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對新油氣田開發要優化總體開發方案,加強技術經濟論證,切實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原則落到實處。

油氣並舉:在繼續加強石油勘探開發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增加天然氣探明儲量和產量;同步加快輸氣管道和下游利用專案建設及市場開拓工作。

擴大開放:繼續擴大石油天然氣對外合作,吸引外資來我國進行風險勘探和合作開發;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海外石油天然氣開發和進口石油天然氣工作,逐步形成“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格局。

建立儲備:為保證石油安全供應、提高政府調控國內石油市場的能力,要加快建立國家石油儲備制度,逐步形成我國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十五”期間要爭取建成一定規模的國家戰略儲備能力,同時,鼓勵企業擴大儲備。另外,油氣進口要做到方式多樣化、地域多元化,提高抗風險能力。

電力工業:加快體制改革,重點加強電網建設,積極發展水電,優化火電結構,適當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發電。

加快體制改革: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鑑國外成功經驗,引入競爭機制,由市場配置資源,由供需決定價格。進一步加快體制創新步伐,為電力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點加強電網建設:“十五”期間,在繼續安排好農網城網建設的同時,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緊建設北、中、南三個輸電通道,形成“西電東送”的基本格局;二是重點發展跨省、跨地區輸電線路,積極推進區域電網互聯和全國聯網程序,初步完成不同來水特點流域電網之間、不同峰谷時段電網之間的聯絡,實現電量補償排程,裝機互為備用,提高供電質量,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三是加強區域內主幹電網建設;四是同步建設電網二次系統

積極發展水電: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水能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根據西部大開發和電源結構調整的需要,優先安排調節效能好、水能指標優越的大中型水電站和流域綜合開發專案的建設;在電網供電能力不足的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小型水電站;在水能資源缺乏、電網調峰困難的地區安排一些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

優化火電結構:根據我國以煤為主的電力結構特點,“十五”期間要高度重視火電結構調整工作。首先有計劃按步驟地關停超過經濟壽命的小火電,提高大機組的比重。第二,推進超臨界國產化、潔淨煤發電示範工程建設,以促進電力產業技術升級;第三,對已執行的燃煤機組逐步安裝環保設施,減少對大氣的汙染;第四,在有條件的地區,根據天然氣資源的開發進展,適當建設天然氣發電專案;第五,在缺水地區,研究啟動大型空冷機組試點工程。

適當發展核電、加快核電國產化:充分利用我國已經形成的核電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能力,以我為主、中外合作,以有競爭力的電價為目標,實現核電國產化。同時,積極支援我國自行開發新一代核電站工作,為“xxx”及以後核電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新能源開發當作實施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在資源條件好、具備併網條件的地區,發展大型併網風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同時,以“乘風計劃”為龍頭,通過多種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努力實現風電裝置國產化並形成產業。

繼續加快農村能源商品化程序,在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風柴蓄獨立供電系統和生物質能轉化、地熱、小水電、薪炭林等。

能效:“十五”期間,要在繼續堅持合理使用資源的同時,把工作重點放到提高能源生產和消費效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來。要不斷完善節能提效法規體系建設,加強執法監督;制定能效標準和規範,強制淘汰高耗低效產品,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產品;重點抓好高耗能產業和產品的節能工作,系統更新落後的高耗能裝備。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把節約石油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採取各種措施,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費。

(二)“十五”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及2013年遠景設想

1、“十五”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

在能源總量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能源效率、效益進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能源設計、裝備製造、建設和運營體系;中西部能源開發取得明顯進展。

預計到XX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量達到13.2億噸標準煤,比XX年增加2.28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11.7億噸,增加約1.72億噸,年均增長3.23%;石油1.65億噸,與XX年基本持平;天然氣500億立方米,增加23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3.19%;水電3558億千瓦時,增加1158億千瓦時,年均增長8.38%;核電等600億千瓦時,增加436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9.67%。

到XX年,全國發電裝機達到3.7億千瓦、年發電量1730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2%和5.08%。

能源結構 XX年與XX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3.88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等清潔能源比例達到17.88%,提高約5.6個百分點。

煤炭結構 到XX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50%,比XX年預計提高20個百分點。

石油天然氣結構 到XX年,力爭使石油儲採比穩中有升;天然氣市場開發取得顯著進展,使上游生產和輸送能力基本上得到發揮。

電力結構 發輸配比例趨於合理,農網、城網的建設與改造基本完成,跨區送電以及區域電網互聯取得明顯進展。在發電環節,水電、氣電、核電和潔淨煤發電等清潔電力在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31%,比“九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火電裝機中,完成對超期服役,特別是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凝汽常規燃煤、燃油機組的關停工作,爭取“十五”期間完成1420萬千瓦的關停目標,使30萬千瓦及以上的大機組佔總裝機容量的比例由XX年的38%,提高到“十五”末的50%左右,使每千瓦時供電煤耗從XX年的394克標準煤,減少到XX年的380克標準煤。

能源效率、效益 到XX年全國能源效率達到 36%,比1997年提高4個百分點。“十五”期間,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5—17%,總節能量3.0—3.4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以碳計算)1.5億噸左右。

體制改革 到XX年,電力工業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國家監管”體制;煤炭、石油天然氣企業基本完成向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主要特徵的現代企業制度的過渡。

中西部開發 “十五”期間要結合西部大開發的總體佈署,制定西部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力爭在“西部油氣基地”和“西部電力基地”建設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同時,結合資源條件,通過大力發展小水電、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基本解決偏遠貧困農村無電鄉鎮用電問題。

2、2013年能源發展遠景設想。

在“十五”發展的基礎上,到2013年,我國能源工業在充分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能源結構調整將取得歷史性進步;能源效率、效益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能源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體系;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工業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實現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十五”能源發展重點

(一)煤炭

煤礦建設 按照產需基本平衡的原則,“十五”期間煤礦建設的主要考慮是:對保留的小煤礦進行技術改造,使其上規模、上檔次。重點建設好在建大中型煤礦專案,抓好神府東勝、平朔、平頂山和盤江等6455萬噸續建煤礦專案的建設,使其儘快建成投產。對現有大中型煤礦中部分資源較豐富、煤質優良的礦井,實施技術改造。預計“十五”期間,續建煤礦全部建成投產和部分現有煤礦經過改造後,XX年大中型煤礦生產能力可達到9億噸左右。

考慮到煤礦建設週期較長和“十五”後期部分煤礦將出現衰老報廢的因素,為了滿足“xxx”及以後的煤炭增長需求,增強煤炭工業發展後勁,“十五”期間要切實做好一批大中型專案的前期準備工作,適時開工建設一批有市場、經濟效益好的能力接續和人員安置型礦井。初步安排重點準備適時開發的大中型煤礦專案8505萬噸,主要分佈在山西、內蒙、陝西、河南、貴州、黑龍江、安徽和山東等省區。

選煤廠建設 按照市場需求情況,“十五”期間,初步考慮在山西、陝西、山東、內蒙、河南、安徽和雲南等煤炭生產大省安排建設選煤廠40座,能力1億噸左右。同時,對現有的部分選煤廠進行技術改造,擴大原煤入洗比例,以適應煤炭市場需求。

潔淨煤技術開發 “十五”期間應對先進的潔淨煤技術抓好典型示範,作好技術儲備及商業化推廣。根據專案前期工作進度和技術經濟條件,“十五”時期初步考慮建設陝西神東、雲南先鋒和黑龍江依蘭等煤炭液化工廠,同時還要在遼寧撫順、河南鶴壁、甘肅華亭和山東新汶等建設煤炭地下氣化示範工程。

此外,根據資源和市場情況,“十五”期間,重點開發建設遼寧撫順、鐵法礦區,山西沁水、河東煤田,以及安徽兩淮煤田等18個煤層氣專案,力爭地面抽取煤層氣產量達到30億立方米。

(二)石油天然氣

勘探 在東部老油區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綜合研究,力爭發現新層系和地區,增加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在西部地區,要繼續努力尋找大中型油氣田,力爭實現石油工業的戰略接替,特別是要配合“西氣東輸”工程重點做好塔里木、鄂爾多斯、柴達木盆地和川渝地區的天然氣勘探工作,增加探明天然氣儲量,為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確保長期穩定供氣和天然氣市場的進一步開拓打下堅實的資源基礎;在南方地區,要繼續堅持對海相碳酸鹽巖的評價勘探工作,力求獲得突破;在海域地區應主要抓好東海盆地、渤海和南海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力爭尋找大中型油氣田,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

開發建設 按照經濟開發的原則,搞好油氣田的開發調整工作。“十五”期間,力爭新建9630萬噸左右的原油生產能力和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生產能力。為此,要做好塔里木、鄂爾多斯、柴達木盆地、川渝等陸上大型油氣田的開發和渤海蓬萊19-3油田等海上油氣田的建設;對大慶油田 “三元”複合驅等三次採油工程做進一步論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採收率。同時,大力開拓天然氣市場,建設“西氣東輸”、重慶-武漢、澀北-西寧-蘭州等天然氣管道工程和下游利用專案,做好廣東引進lng試點工作。

海外油氣供應基地 進一步總結九十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到境外勘探開發石油取得的經驗教訓,加大建立海外油氣供應基地的步伐,促進我國石油天然氣供應渠道的穩定和多元化。

國內石油儲備 “十五”期間,著手國家和企業兩級石油儲備體系的建設工作,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的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初步具備抵禦國際突發事件對國內經濟影響的能力。

(三)電力

城鄉配電網建設與改造 “十五”期間,要繼續按照國家批准的規劃方案,完成全國2400個縣、1900億元的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理順農電管理體制,降低損耗,提高供電能力與質量,實現城鄉用電同價,在此基礎上,“十五”期間還要根據小城鎮建設的需要,進一步作好縣城和鄉鎮電網的規劃與建設。

城網建設與改造工作要在作好規劃的基礎上,完成全國270個地級以上城市、1280億元的城網改造工程,逐步在重要城市實現電網的雙環網結構,不斷提高城市中心區電纜化比例,同時,要加強中低壓配電網路的改造,基本實現一戶一表。

輸電網建設與改造 根據逐步形成北、中、南三個跨區互聯電網的總體設想,結合近期“西電東送”的需要,“十五”期間,跨區送電和聯網工程建設計劃新增500千伏交流線路2500公里、直流線路4345公里。

水電建設 根據西部大開發的需要,在確保不惡化生態環境和電力市場落實的前提下,優先發展西部地區調節效能好、水能指標優越的大中型水電站和流域綜合開發專案,如南部通道的瀾滄江小灣水電站、紅水河龍灘水電站,中部通道的長江三峽水電站,北部通道的黃河上游公伯峽水電站等。在水能資源貧乏、系統峰谷差大和電網調峰能力弱的華東及華北等地區,選擇經濟技術條件好的站址適當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安排好水能資源的普查和河流資源規劃等前期工作,為水電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創造條件。“十五”期間,水電新開工規模約為2730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740萬千瓦;共計投產1274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電站110萬千瓦。

火電建設 根據電力平衡測算,儘管個別地區到“十五”末期電力仍會相對富裕,但從全國來看,在消化了在建專案投產能力和關停1420萬千瓦小火電的前提下,仍需開工並投產火電約2570萬千瓦。優先建設大型超臨界機組國產化和潔淨煤發電依託專案,“西氣東輸”燃氣電站及“西電東送”坑口電站專案等。為“xxx”及以後電力增長需要,必須做好前期工作並適時在“十五”後期開工的專案主要有山西、內蒙和貴州等地的“西電東送”專案,天然氣開發配套燃氣電站專案,以及必要的水火調劑和調峰專案等。這些專案將根據未來電力市場變化情況,在“十五”執行過程中適時進行調整。

核電建設 在抓好在建核電專案的基礎上,“十五”期間,擇機開工建設核電國產化依託專案。

(四)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繼續實施“乘風計劃”,加速風電裝置國產化步伐。主要安排建設新疆、內蒙、河北、吉林、遼寧、湖北和廣東等地的風電場,建設規模約50萬千瓦。選擇條件適宜的大型風力田,實施國際招標,建設大型風電場示範工程。同時,結合“乘風計劃”的實施,千方百計提高我國大型風機自主研製開發能力,努力降低風電成本,使風機國產化率從目前的40%提高到“十五”末期的70%。

加速推進“光明工程”,基本解決無電地區的人民用電問題。“十五”期間,要根據“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通過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建設,力爭使800萬無電人口的人均裝機容量達到100瓦的水平。

加強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工作。“十五”期間,要繼續加大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力度,為促進農村能源與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作出貢獻。

(五)能效

實施“電機系統節能”計劃。目前,我國有70%的電機只相當於國際50年代的技術水平,電機驅動系統能效比國外低20%左右,節能潛力巨大。“十五”期間,要通過“電機系統節能”計劃的實施,實現年節電1000億千瓦時。

實施重點耗能行業節能示範工程。計劃在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石化等行業創辦節能示範工廠,通過對工藝、技術和裝置的全面改造和大量使用節能材料,實現系統節能,帶動全國節能提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在城市推廣“以熱定電”的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產和熱電煤氣三聯供。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等有條件的城市開展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熱電聯產試點,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環境。

四、“十五”能源發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能源工業管理體制,為能源工業發展提供體制保證。

不斷改革和完善管理體制,是當前保證和促進能源工業進一步發展的根本措施之一。“十五”期間,要在繼續深化煤炭、石油天然氣工業改革的同時,把電力體制改革作為能源發展的中心工作之一,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

根據國際上電力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儘快完成電力行業的資產重組,形成“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國家監管”的基本格局。“十五”期間,初步建成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健全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

(二)建立和完善以經濟法律手段為主、輔以必要行政措施的能源發展巨集觀調控體系。

環境保護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並適當提高現有與能源生產和消費有關的排汙收費標準,引導企業積極採用先進裝置和生產工藝,淘汰小火電等技術陳舊、效率低下的產能、用能裝置;加大執法力度,做到令行禁止。

價格及收費政策 電力方面,由於國內電價已接近或超過國際平均水平,嚴重影響我國企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而應採取措施降低我國電價水平。在實行競價上網辦法之前,要及時對已完成還本付息的電廠重新核定電價;違反國家建設程式的電廠不能享受還本付息電價政策;不再批准任何以資產重組名義漲價籌資的專案;推廣豐枯、峰谷分時電價;取消各種限制用電的措施;繼續清理整頓電價中的亂攤派、亂加價、亂收費,降低電價水平,開拓電力市場。另外,對新能源發電要實行優惠上網電價,適時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支援其儘快發展。在煤炭方面,要降低煤炭出口的鐵路運輸費用和港雜費用,統一出口煤和內銷煤的收費標準,調動企業出口煤炭的積極性。在石油天然氣方面,對進入開發後期的老油氣田實施稅費優惠政策;對天然氣價格機制進行改革,取消雙軌制,實行氣價並軌,同時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認真研究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

稅收及貼息政策 根據稅收政策要有利於體現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精神,要研究制定促進水電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稅收和貼息政策,如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等。

行政措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那些市場機制失靈的領域,仍需保留一些行政手段。如強制關閉小火電、小煤窯,強制淘汰高耗低效用能產品等。

(三)積極研究制定加快中西部能源開發的政策措施,保證和促進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實現。

促進中西部能源先行的關鍵是政策傾斜和市場培育,“十五”期間國家要研究制定針對中西部地區的具體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延長貸款期限、對貸款進行貼息和增加中央資本金注入等一整套鼓勵扶持政策,吸引外資和東部地區的資金向中西部轉移。同時,要運用經濟和行政手段促進中西部能源向東部地區的輸送。

(五)積極支援海外油氣基地的開發建設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進口石油的數量將持續增加,積極支援和鼓勵中國企業開發海外油氣基地是保證我國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為此,國家應當對海外石油勘探開發給予積極的扶持政策,如對運往國內加工利用的海外份額油應取消或優先獲得進口配額和許可證,建立海外石油勘探開發基金和信貸支援等。

(六)進一步落實《節能法》,提高能源效率。

加大科研投入,對那些量大面廣的節能技術進行研究、示範與推廣。明確制定和實施新增能力的裝置能效標準,出臺主要民用耗能產品的能效標準。實施大型的節能示範工程,引導消費行為,對節能成效比較顯著的裝置和產品推行政府採購。

標籤: 能源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hua/jingxuan/opr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