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精選15篇)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精選15篇)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精選15篇)

時代步伐的邁進,讓我們必需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要以培養健全發展的合格人才為宗旨,對同學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同學的想象力、表示力和發明力。因此,搞好國小音樂教研工作勢在必行,它不只可以指導教學向深層次發展,更可以為國小音樂教學提供條件,發明條件,開展多項活動,組織同學集體進步。

二、基本情況分析

我們學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交通方便,學校佈局合理、環境優雅,教學資源豐富,我校共有20多名兢兢兢業業的教師,他們個個求上進,在這裡辛勤耕耘著,他們都有很厚的教學基本功,都有一顆火熱的心。因此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有自身的特色,學校從過去到現在不時的進步,吸引了很多領導和有關社會人員來我校觀賞、學習,這給了我們信心。雖然我校專業教師不多,但他們都能克服困難,為了同學情願多付出,他們充沛利用學校配備的音樂器材,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學,讓同學喜歡上音樂課,給同學展示自身才乾的機會,讓同學從對音樂的簡單認識到音樂具有的的內在魅力,讓音樂貼近同學的生活。

三、任務和目標

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育,它是對同學進行美育的途徑之一,音樂教研組將在新的理念指導下,以新的姿態迎接一切,努力開展各項教研活動,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本學期將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音樂組教師一起研討新課標後新的理念,鼓勵老師潛心鑽研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2、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3、指導同學開展各項文藝活動,寓教於樂,充沛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熱衷於音樂。

4、堅持培養區域性音樂方面的特長同學,小歌手,小指揮,小舞蹈演員等,開發他們的潛力,給他們信心,提高他們的水平,併為他們發明表示自身才乾的機會。

四、方法措施

1、開學初,音樂組教師研討新的音樂教學方向,以便指導音樂教學。

2、堅持常規月查,把好備課、上課質量關,保證教學高規範的正常進行,並和時公佈總結,以便改進音樂教學。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同學良好的唱歌習慣,如正確的站姿,練聲,練耳,視唱,唱歌習慣。

4、充沛利用學校的可用資源。如:各種音樂器材、多媒體設施等,充沛體現音樂貼近同學的生活。

4、利用課堂、課餘時間對音樂方面有一定天賦的同學進行指導, 讓他們沿著自身的特長方向去發展,在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充沛去展示,讓其體會勝利的喜悅,進而激起他們的創作火花,在鍛鍊中不時進步,達到在高年級後能進行創編活動。

五、活動佈置

九月份

1、制定音樂計劃並稽核

2、常規月查

十月份

1、慶“十● 一” 歌詠競賽暨小歌手賽

2、常規月查

十一月份

1、常規月查

十二月份

1、常規月查

2、組織期末成果檢測

元月份

1、常規月查

2、撰寫音樂總結

音樂教研組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制定的工作計劃精神,緊密結合我校音樂課改的新實際,目標明確、步驟具體、措施落實、積極穩妥地做好課程改革的推進工作;進一步改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力求民主、開放、高效;立足於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立足於課改實際,開創有利於彰顯我校音教特色的教育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在新課程背景下,從研究、指導、服務出發,重視調研、指導、協調、以“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研究”為基礎,深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教師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和能力。進一步完善教研;加強課題的過程研究與監管力度;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推動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

三、工作目標

1、探索音樂新課程實施規律、途徑、方法,深入研究音樂實驗教材中存在的問題,為推進課程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據。

2、以課改為契機,強化教師理論學習,切實轉變教師的音樂教育觀念和音樂教育行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培養一支具備執行新課程能力,具有一定課程研究和開發能力的音樂教師隊伍。

3、研究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評價理念,探索音樂學科教學評價方法和操作技術,構建適合師生共同發展的音樂教學評價機制。

4、探索以音樂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新型教研模式,最大限度地啟用每位音樂教師的潛能和發揮學科中心組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樹立科研意識,形成科研成果。

四、主要工作

(一)抓隊伍建設

1、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在有效的研訓中促進教師成長。

2、積極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參加各級舉辦的教科研培訓活動。

3、針對課型、模式的專題研究,組織好本學期的集體備課活動。

4、在上學期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點面結合,加大對教師培訓的力度,使每一位教師受益。

(二)課堂教學

關注“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研究”,以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主攻方向,繼續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活動,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全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

1、通過高質量的活動進一步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1)結合本學期區教材歌曲演唱比賽,組織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專題性研討,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觀摩和研討活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歌唱表現、情緒(感)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與交流合作、與教師間的有效互動等。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歌唱教學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對教學行為進行認真分析和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

(2)針對器樂課、欣賞課研究的薄弱,開展相關課例的觀摩研討活動。

(3)針對高年級教學相對困難的局面,開展高年段課例觀摩和研討。

2、組織各年段和版本教材的教材分析和教學研究,切實通過有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3、積極開展以“教材教法研究”為基礎、以研究和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為目標的集體備課活動。緊緊圍繞“有效目標”、“有效策略”、“有效手段”“有效互動”、“有效過程”等進行認真研究和精心設計,利用集體智慧,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探索新型有效教學模式。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音樂教研組將根據市教研室、學校的工作計劃要點,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大力加強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以課堂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全組教師群體專業化水平為目標,從創新思路、注重實效、科學管理入手,大力加強具有本教研組特色的管理建設,不斷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全面提高我校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認真落實教研組工作計劃,切實按照學校要求按時進行教研活動,上好每一節教研課,並做好課後評議和反思總結。

2、提高音樂教育教學專業基本功,積極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專業化素質。

3、繼續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和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習《成功無捷徑》一書,並積極參與“湖韻論壇”話題討論,表達各人的不同課堂教學經驗和見解。

4、認真領悟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三年級音樂新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用好、用活教材。

5、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問題,將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使教研活動課型化、課題化。

三、工作重點:

1、制訂我校“吳江市國小生合唱比賽”排練及比賽的籌備工作,並按計劃認真落實實施。

2、按學校規定要求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寫好教學後記,準備好一節公開課。

3、組織全組教師進行音樂課堂教學基本功訓練,提升教育教學自身專業素質。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強教研組團隊思想建設,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做好本職工作。

思想態度是事情成敗的根源!一個人只有端正了思想態度,明確了奮鬥的目標方向,才能在工作中形成動力,能力,合力,產生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提醒全組教師在工作中要克服懶惰、畏難情緒,樹立自尊、自愛、自強和自信的思想觀念,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

2、加強聽、評課活動。

聽課、評課活動是一種非常有利於老師們之間對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進行觀摩、學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研活動方法。它對於快速培養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切實提高我校的音樂教學質量,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將積極開展同學科和跨學科教師之間的聽、評課活動!

3、鼓勵和發動全組教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後反思。

積極撰寫教學論文,隨筆和反思等,對於教師自身總結教學、改進教學,促進和提高業務理論學習,教科研能力、理清思路,積澱文采具有重要作用。鼓勵和發動全組教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後反思。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4

學生情況,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育觀念,經常把課程視為知識、學科。以知識為中心、知識標準化、知識統一化痕跡明顯,這些觀念支配著課程構建、設計與實施。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

教育部新近頒佈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

因此新的高中音樂課程中課程目標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來進行表述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課程的核心,同時也突出了課程的整合。

1、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2、突出藝術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3、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把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聰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要求:

傳統的教育觀過分強調人的智力因素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作用,而忽略了個人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人的成長經歷中的地位。新的課程觀將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來理解,是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

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決定了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鑑賞音樂。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3、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措施: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作為三維目標之一,體現的就是其教育價值。傳統的教學過程經常是隻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十分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於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覆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潛效應。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細化為四個具體目標:體驗、比較、探究、合作。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比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合作是指在小隊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體,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1、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大學聯考生命線

2、樹立堅定的事業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水平

3、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四、教學內容:

任何課程都必然有知識和技能體系,音樂學科也是如此,過去往往過分強調了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學習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方法枯燥、單一,和實踐分離,使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和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

音樂技能不是僅僅體現在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唱歌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完成。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係。教學內容要求。

5、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五、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學會聆聽(1課時)

第二單元團結拼搏、闊步向前(校歌)(1課時)

第三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4課時)

第四單元鼓舞絃動———豐富的民間器樂(2課時)

第五單元國之瑰寶——京劇(傳統現代)(2課時)

第六單元亞洲音樂神韻———大自然和諧和平(2課時)

第七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歐洲拉丁美州)(2課時)

第八單元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1課時)

第九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1課時)

第十單元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3課時)

第十一單母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2課時)

第十二單元一個人的流派———德彪西(1課時)

第十三單元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題(1課時)

第十四單元經典流行音樂(1課時)

第十五單元文人情致(2課時)

第十六單元新音樂歌聲初放(2課時)

第十七單元人民音樂家(2課時)

第十八單元新中國的歌(4課時)

第十九單元走向新世紀(1課時)

音樂教師教學工作計劃5

學生情況,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育觀念,經常把課程視為知識、學科。以知識為中心、知識標準化、知識統一化痕跡明顯,這些觀念支配著課程構建、設計與實施。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

教育部新近頒佈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

因此新的高中音樂課程中課程目標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來進行表述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課程的核心,同時也突出了課程的整合。

1、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2、突出藝術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3、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把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聰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要求:

傳統的教育觀過分強調人的智力因素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作用,而忽略了個人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人的成長經歷中的地位。新的課程觀將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來理解,是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

情感,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決定了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鑑賞音樂。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3、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措施: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作為三維目標之一,體現的就是其教育價值。傳統的教學過程經常是隻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十分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於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覆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潛效應。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細化為四個具體目標:體驗、比較、探究、合作。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比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合作是指在小隊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體,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1、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大學聯考生命線

2、樹立堅定的事業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水平

3、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四、教學內容:

任何課程都必然有知識和技能體系,音樂學科也是如此,過去往往過分強調了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學習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方法枯燥、單一,和實踐分離,使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和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

音樂技能不是僅僅體現在視唱、練耳、識譜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唱歌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完成。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係。教學內容要求。

5、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音樂教師教學工作計劃樣本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5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經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為了更好的完成音樂課教學任務,實現音樂課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特擬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執教五年級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歌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執教的一個班級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唱歌、聽賞和音樂活動。教材在注重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同時,還十分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有利於學生開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冊教材共有唱歌課9課,欣賞課10課,音樂活動課4課。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在一起。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利於學生繼續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學生們全面發展。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本學期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2、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素質。

3、加強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的學習力度,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改革進取,加快教育現代化,使學生能在他們的薄弱環節上加強學習,通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四、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

3、初步欣賞一些小型的器樂曲,掌握音樂欣賞知識,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5、通過集體舞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鋼琴、碰鐘等打擊樂器。

六、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並落實於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6

我這個學期擔任學校一、二年級音樂教學工作,根據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在教學法與教學大綱上要求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低年級的學生教學要從年齡特點上去開展與探討,音樂教育本身的性質和新課程要求、學段目標、教材特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特制定瞭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學分析: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新課程要求、學段目標及教材特點等;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動作比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學生應用不同教法,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重點發展舞蹈、律動和器樂的學習。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三、教學總目標

激發和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出,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編活動。

四、教學進度的安排:

1、重點開展課堂紀律訓練,讓學生能夠牢記上音樂課的紀律,注意安全的意識。

2、學唱《國歌》、《校歌》通過歌曲的學習,提高學生愛國、愛校的思想。

3、學習知識點:學習音名、音的唱名、寫法、聲音的強弱、聲音的長短、發聲練習、換氣記號、打擊樂器的分類及打擊樂器的打法。

4、學習唱譜、學習音符和休止符。

5、學習朗讀歌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並通過對歌詞有節奏的朗讀伴隨著音樂按節奏走步。

6、學習歌曲、學唱歌曲。學唱歌曲是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能力,模仿各種聲音,尋找生活中的聲音,進而能創造聲音。通過歌曲的學習體驗歌曲的歡快情緒。

7、培養學生欣賞歌曲、欣賞樂曲的習慣。培養兒童聽音樂的習慣和興趣,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養成安靜聽音樂的習慣,激發和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通過歌唱,欣賞和音樂實踐活動使小朋友感受到音樂的好。

8、教學生的律動和舞蹈,分組做遊戲,是小朋友在活動中感受對音樂的認識,通過遊戲、模仿、歌唱、繪畫等教學,培養小朋友感知能力;和音樂感受力。培養小朋友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

9、學習創編與活動:通過用打擊樂為樂曲伴奏,進一步熟悉打擊樂器的演奏,啟發小朋友對樂器的興趣。

10、通過歌曲的複習,學生達到背唱所學歌曲。把所學過的歌曲同過表演唱的形式進行考試,並把所學的歌曲回家唱給家人聽。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它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並提出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音樂的能力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聽樂曲,初步知道怎樣聆聽音樂,學習以動作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能通過聆聽各種不同風格的樂曲感受音樂的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及情景,體會主題。

3、能通過聆聽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現出的不同。

4、能通過想象音樂中所表現的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現自己聽後的印象。

5、能通過聆聽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表演能力

1、能夠整齊地按要求背唱歌曲;能在歌聲與動作表演中表現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緒及所蘊含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並通過歌曲的遊戲,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2、在聆聽音樂中嘗試能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圖案。

3、能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內容,用動作感受二拍子、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4、學會紅綢舞、秧歌舞步。

(三)創編與活動能力

1、知道音有長短、高低,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2、能按圖意拍擊節奏、編創節奏、傳遞節奏。

3、認識碰鐘,學習並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4、能按節奏編創歌謠,能準確地朗讀歌謠,並讀出二拍子的強弱。

5、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長短、強弱。

6、能用歡快的動作表演集體舞,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7、能夠編創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來表現主題。

8、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填寫節奏,並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9、認識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鑔,能掌握其演奏姿勢,探索其演奏方法。並能為歌曲伴奏。

(四)知識技能

1、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並樂於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初步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誌,嘗試以動作和語言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

3、認識木魚,學習並探索演奏方法,練習為歌曲演唱伴奏。

4、通過圖譜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二分音符的時值。

三、學生情況分析

1、一年級7個班,學生為啟蒙兒童,大部分以6週歲為主,但不足齡的也有,大多為獨生子女,家長較寵溺,穩定性差,很好動,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比較喜歡唱歌,能夠感受音樂律動美。

2、學習習慣、心理特點: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在這一點下功夫。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四、教學措施

1、聆聽樂曲時,注意初聽的完整性,給學生完整的印象,使學生對樂曲有良好的感受,並能哼出自己喜歡的旋律。

2、用聽唱法進行歌曲教學時,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聽的基礎上分句聽唱或糾正錯誤,在完整的聽唱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記憶能力。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動起來聽、動起來唱,全身心地感受音樂及音樂的快樂。

4、歌曲教學時,要重視範唱,並通過手勢、表情的提示,隨時糾正學生唱歌時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姿勢,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叫,克服聳肩、伸頸等毛病,做到輕鬆、自然、愉快地歌唱。

5、教材中有很多表現動物的活動,在教學中,注意提示學生說出小動物的神態、動作,並模仿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表現力,使學生平時注意觀察,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6、低年級學生對樂曲的聆聽以感受為主,多聽曲目,增加感受,聆聽每一曲,都要引導學生認真聽辨,說出自己對樂曲所描繪的內容及音樂情緒的感受。引導學生隨著樂曲做動作,用動作感受節拍。注意學生節拍感的培養。

7、將編創與活動融入其他教學內容之中,形成教學的整體。

8、評價可採用多種方式,評價時應注意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可以學生間互評、自評、小組評等多種方式。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後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rdquo;、rdquo;rdquo;等內容。在教材中還增加了讀譜唱歌、二聲部合唱比例增大,難度提升了許多。在本冊中,歌曲難度、篇幅相對加大,歌曲內容較廣,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風格。通過學習合唱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音樂常識有:節拍的學習,小節、小節線、終止線、反覆記號的學習,以及瞭解音樂家賀綠汀的故事。教材中的音樂童話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展現的機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整冊教材展現了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音樂特色,使學生感受各種不同的魅力,更加熱愛民族文化。

三、學生分析:

1、學生漸漸有自己的思想了,要加以正確的引導。

2、學生有一定的音樂基礎,要加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學習難點時更容易理解。

3、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及興趣愛好的培養。

四、學教目標:

1、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提高音樂感受與鑑賞的能力。

3、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群體意識,鍛鍊合作與協調能力。

4、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5、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唱歌: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齊唱或合唱。

(2)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3)能夠體會歌曲的風格特點,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

2、欣賞:

(1)不斷的給學生接觸國內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學習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來擴大音樂視野。

(2)通過欣賞把歌曲、樂曲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想,分析樂曲的藝術處理等。

3、識譜:

(1)學習各種節拍,掌握其強弱規律。

(2)學習切分音、小節、小節線、終止線、反覆記號、拍號及指揮方式等。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很榮幸地擔任了八年級七個班的音樂課教學,八年級(2)班,總人數95人,八年級(3)班,總人數87人,八年級(4)班,總人數77人,八年級(5)班,總人數84人,八年級(6)班,總人數88人,八年級(7)班,總人數101人,八年級(8)班,總人數83人,這些班級80%以上的學生喜歡音樂課,愛唱流行歌曲從總體上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對國中音樂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本學期要繼續加強他們對音樂知識的瞭解,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學生正處於變聲期,需要注意嗓子的保護。

八年級學生喜歡音樂,音樂素質較好,在歌唱方面較突出,但偏愛流行音樂,要正確引導。八年級學生相對來說上課較認真,學習主動較教高,學習興趣較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歌曲六課,每課還包括“聆聽”、“演唱”、“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絡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音樂,懂得音樂能夠表現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方面的知識,並注意在歌唱練習中加以運用。

2、能夠用不同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3、在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滲透一些有關法制教育的內容,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明確目標、自主學習;情趣導疑、合作探討;巧問促思、自主解惑;點撥深化、模擬拓展。

五、教學進度:一週一課時

第一週第一課時:第一單元 歌舞青春

唱歌 青春舞曲

第二週第二課時:選唱 共青團之歌

第三週第三課時:唱歌 手拉手 第四周第四課時:第二單元 電子空間站

唱歌 我的未來不是夢

第五週第五課時:欣賞 橄欖樹

第六週第六課時:選聽 夜鶯

第七週第七課時:中學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八週第八課時:第三單元 歌劇之夜

唱歌 洪湖水,浪打浪

第九周第九課時:欣賞 歌劇《白毛女》選段

第十週第十課時:欣賞 獵人合唱

第十一週第十一課時:第四單元:神州音韻(三)

唱歌 採花

第十二週第十二課時:欣賞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第十三週第十三課時:欣賞 北方的水草茂盛的家鄉

第十四周第十四課時:第五單元:環球之旅(三)——非洲與美洲

唱歌 依呀呀噢咧噢

第十五週第十五課時:欣賞 當太陽降落

第十六週第十六課時:唱歌 紅河谷

第十七週第十七課時:欣賞 老黑奴

第十八週第十八課時 :第六單元:冬之旅

唱歌 踏雪尋梅

第十九周第十九課時:欣賞 沁園春·雪

第二十週第二十課時:選聽 我像雪花天上來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0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音樂鑑賞

2)教材使用情況:湖南文藝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必修)教材 3)計劃教學時數: 18課時

本學期共任教4個班級,高一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二、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育觀念,經常把課程視為知識、學科。以知識為中心、知識標準化、知識統一化痕跡明顯,這些觀念支配著課程構建、設計與實施。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目標由單向方式走向多元、綜合與均衡。教育部新近頒佈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以新的闡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樂課程中課程目標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來進行表述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課程的核心,同時也突出了課程的整合。

1、 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 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2、 突出藝術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3、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把握必要的音樂 知識與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聰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三、教學要求: 傳統的教育觀過分強調人的智力因素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作用,而忽略了個人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人的成長經歷中的地位。 新的課程觀將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來 理解, 是課程目標中重要的價值取向。 情感, 不僅僅體現為學習興趣、 學習愛好和學習熱情,更體現為情感本身的體驗與內心世界的豐富;態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決定了把“情 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 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鑑賞音樂。

1、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 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 受。

3、 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 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四、教學措施: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作為三維目標之一,體現的就是其教育價值。傳統的教學過程經常是隻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十分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於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覆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潛效應。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細化為四個具體目標:體驗、比較、 探究、合作。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情感和意識。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 指出:“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比較是音樂教學的一種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比較音 樂的不同體裁、形式、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探究既是一種課程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引 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 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 維能力。 合作是指在小隊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普通高中音樂鑑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體,加強與他 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1、 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大學聯考生命線

2、 樹立堅定的事業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水平

3、 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 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五、教學內容:任何課程都必然有知識和技能體系,音樂學科也是如此,過去往往過分強調了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學習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方法枯燥、單一,和實踐分離,使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煩。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觀認為:音樂知識不僅僅體現為樂理知識、還包括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和音樂常見結構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知識。音樂技能不是僅僅體現在視唱、練耳、 識譜等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把樂譜的學習與運用或唱歌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放在整體音樂實踐中進行。因此,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是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完成。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 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 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係。

5、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 民間音樂作品, 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六、課程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總共20課時)第一週軍訓, 最後一週期末考試。

第一單元 音樂的欣賞

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 1課時)

二、培養音樂的耳朵( 1課時) 第二單元 音樂的美

一、優美與壯美( 1課時)

二、崇高美與歡樂美( 1課時)

三、悲劇美與喜劇美( 1課時) 第三單元 音樂與民族

一、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 2課時) 漢族民歌( 2課時)

二、亞細亞民間風情( 2課時)

三、走進非洲與美洲( 2課時)

四、歐洲民間音樂掠影( 2課時) 第四單元 音樂與時代

一、華夏音樂之光 (1課時)

二、蟄龍飛起舞東方( 1課時)

三、一唱雄雞天下白( 1課時) 期末考試(1課時)

七、考試考核制度

音樂欣賞課是考查學科。考查的方法分平時考查和期末考查兩類。平時考查可採用課堂提問、書面作業等形式;期末考查可採用問卷、寫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內容重點為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及分析、比較、鑑別音樂作品的能力。音樂欣賞課的考查成績納入學生的考績範圍。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1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 歌曲。做到能夠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能夠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和識譜技能,學會自己識譜,視唱歌譜。

3、 能夠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分析旋律的特點,識 別樂器音色,做到學會聆聽音樂。

4、 通過欣賞,對民族音樂有所瞭解,能夠分辨個別民族音樂風格。瞭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 美情操。

5、 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

6、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教學措施:

1、 認真備課,精心組織教學,教具準備齊全,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2、 注重自身修養,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專業與業務能力。

3、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4、 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多鼓勵學生自信表演。

5、 適當選用課外教材補充教學和豐富課堂內容。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2

對於下半年的教學工作,特制訂如下下半年音樂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在倡導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學、你說我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被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音樂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不少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本學期我將遵循音樂教學中培養興趣,精選教法這條途徑進行教學: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二年段的音樂教學,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得比較透徹,畢竟相處一年了,大部分學生在唱歌的姿勢上,習慣較好,而且表情也較豐富,能根據歌曲情緒進行表達,部分班級還能識讀簡單樂譜、還能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舞蹈,並參與表演。但在讀譜知識的運用上較弱,咬字,吐字也不夠清晰,特別是男生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常會出現喊歌現象,導致缺乏對聲音美感的正確認識,缺乏氣息的支撐。

二、教學目的要求及重難點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的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著。

2、啟迪智慧、陶冶、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 教學的具體措施與要求

(一)創設情境 ,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和智慧,教師就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使他們獲得直接的體驗,並激發其創造的慾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使學生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薰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電教媒體能產生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從而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例如:我在教歌曲“祖國祖國多美麗”一課時,先用幻燈片放出祖國的美景,配上悅耳的音樂,讓學生欣賞,學生如身臨其境,感覺到了祖國的山河美,激發了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既是以形象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體驗到了祖國的壯麗和偉大,產生愛國的激情,同時也是一種對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匯入就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

2、利用教具,培養興趣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學生心理,瞭解學生的心態,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學生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認識相對較強,生動、鮮豔的教具格外被孩子們所喜愛。因此,在課堂教育中,運用與課文內容有內在聯絡的直觀教具,既形象直觀,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表象,為感知、理解知識創造條件,又可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根據教材特點,我在上“顛倒歌”一課中製作了很多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來吸引孩子,有小老鼠、大獅子、小鳥、公雞、大象等等。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一直很高,大家都爭著說,搶著回答,積極學唱。教具雖小,但作用甚大,合理的利用教具,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教具中發展思維,提高了想象能力。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藉助實物、圖片、錄音裝置等現代教學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認識從無聲走向有聲,從單調走向多彩,從單一走向多元,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心理活動,獲得更為新奇、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勤思考、勤總結,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學生的興趣,以興趣為師,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

(二) 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兒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澆之以愛,灌之以鼓勵,她才能綻放美豔的花蕾。因此,音樂教師應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鬆、活潑、自由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王國”,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活躍狀態。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

1、 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們進行集體演唱時,我覺得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王國”。因為低年級學生通常是活潑好動的,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為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機會,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獲得知識、掌握新技能。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又設計開展了“課堂舞會”這一活動環節,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高潮,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順其自然,依據學生的認識天性,為學生留出課堂空間,就是為學生留出了快樂天地,為學生留出了主動學習的時空,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教學會張弛有度,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 趣味遊戲,快樂學習

無論是什麼樣的遊戲對學生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學生愛玩的天性決定了他們願意參與教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遊戲。為了鞏固學過的歌曲,我設計了“開火車”這一遊戲。由我做火車司機,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學生接唱,只有唱正確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車,孩子們個個熱情高漲,積極踴躍,不亦樂乎。“開火車”遊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樂於開口,大膽演唱,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敢於表現的意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音樂課堂藉助遊戲,使得教師樂之教,教的新,學生樂之學,學的活。教育在發展,教學手段要革新,教學藝術要提高,我們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奮鑽研,投身教改,才能開拓一條成功的課堂教學之路!

3、以“賽”激趣促學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這一點,實現教學目的。在我每次上音樂課時總是給學生留出5—8分鐘時間,利用此方法要求學生進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還專門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五星等,並告訴大家:如果誰先會唱,唱得準確、流暢,表情動作好,誰就能得到它。學生們積極踴躍,他們分成兩人組、三人組或四人組,互相監督表演唱,以便及時查詢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請班上的小組長幫助領著唱;更有的乾脆和我一組,請我指導。現在全班學生對音樂課中所學過的歌曲、舞蹈等內容,都能很熟練地表演下來。值得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從未做過任何要求,完全出於學生自己的意願。

(四)教學滲透,展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開放的音樂教學

音樂是時間的、表現的藝術,在眾多藝術門類中,它的創作自由度是最高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過程並不是封閉的、孤立的。它應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辯正統一的過程,是教師主帶作用的發揮、學生主體能力的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極具開放性的。開放音樂教學過程,應為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創設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大膽的探索。

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音樂教學空間。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橫向聯絡,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迴歸生活、迴歸自然。如《搖籃曲》一課,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媽媽的特點,準備了很多娃娃,讓學生親身體驗做一天爸爸媽媽是多麼辛苦,從而進行愛父母、尊敬長輩的教育,在活動中巧妙地將歌曲教學、創編表演、打擊樂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讓音樂與活動溝通起來,給予自由的音樂想象空間。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想象、解釋,來宣洩自己的情感,它最能體現人的個性。而主題活動恰恰就能提供這樣的自由。遊戲、表演等是國小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通過音樂活動過程的展開,來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造。

讓音樂成為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樑。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民主、自由、輕鬆、愉快的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大多數時間可以走到學生中間,縮短和學生的距離。教師是導演,有序地領著孩子走進音樂的殿堂,不斷給孩子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發展。教師又是演員,與孩子們一起歡歌跳躍。教育心理學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係,那學生就可能更願意和教師相處,接受老師的教誨。同時在這種平等、和諧、熱烈的氛圍中,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和創造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上經常鼓勵那些比較內向的同學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這種鼓勵支援的態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語言,能樹立學生進步的信心,讓學生在寬鬆友好的學習氛圍裡感受美、體驗美。

讓音樂走出狹小的課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日新月異地發展,音樂課再也不能是一架鋼琴,一臺錄音機就能對付得了的,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成了課堂中必要的手段,它資訊量大,互動性強,快捷簡便,直觀形象。電視、廣播、Internet各種媒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音樂文化範疇,可以讓學生獲得古今中外各種音樂資訊,也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堂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

2、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是指依據學生髮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這一理論說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絡。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

如在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音符時,一般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長一拍。"這些概念對於一二年級的小朋來說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努力營造了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樂環境:首先,我讓學生們分辨出聲音的長短,如貓叫聲音長,狗叫聲音短;大鐘的聲音長,小鐘的聲音短等等。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著我再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

在音樂教學中,我還經常採用非音樂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身體運動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這些多樣的方法統一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這手歌曲時,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為了完成改編的任務,各組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紛紛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來編排舞蹈動作、創作旁白、製作道具、設計人物造型等。在各組的"彙報演出"中,每位學生儘管在其中擔任了不同的角色,獲得了不同經驗,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學生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既激發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雖然學生們的"作品"質量高低參差不齊,重要的是學生已能在課堂中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長期進行這樣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在學生心中播下的音樂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鍊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3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段目標:

1、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2、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五個單元,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強調了音樂與自然、音樂與生活、音樂與人、音樂與動物的聯絡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國的,把音樂置身於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每一單元內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聯絡性,各單元之間又注意內容的銜接性或層遞性。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本冊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動手等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

三、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學生600人左右,十二個教學班,他們多數是團員。這些學生都很喜歡上音樂課,但是不喜歡學習樂理知識,誤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而且這些歌曲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現在流行的。還有的同學討厭教師教譜,一唱譜就想睡覺的感覺。再加上七年級時期的學習階段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學期,學生將鞏固並自己應用曾經學過的知識,而且,學期學習的知識又為今後幾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二)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6、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充套件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並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六、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4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對園內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上的準備,所以能較快的適應新的環境,並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寵愛,以自己為中心,來園時,哭鬧情況多較,對父母和祖輩依賴性較強,一些幼兒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孩子手腳亂跳,還有一些孩子對家長又抓又咬,情緒很激動,在和幼兒接觸和交談中發現幼兒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如:不會自己吃飯啊,不會入廁,有的個性較強,形成了許多的壞習慣,時常與同伴為了爭搶玩具發生攻擊行為,有的不和群,任性,有的說話不清楚---為了使這些幼兒能儘快穩定情緒,適應幼兒園小班的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我們老師將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使每為幼兒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進步。

二、教學目標:

節奏感是音樂實踐活動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是音樂情緒、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小班時期是培養幼兒節奏的階段,同時也是培養音樂素質的基礎時期,而音樂遊戲化的方法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本學期通過研音樂遊戲化的方法對小班幼兒進行節奏感培養的同時,探索其內容、目的和組織手段。現將我在第一、第二個階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實施過程做個簡單的小結。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瞭解本班幼兒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表現情況,確定教研課題。

2、培養並建立初步的音樂活動常規。

3、能夠初步感受並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難點:

1、認識幾種打擊樂器,能隨著熟悉的樂曲使用固定的節奏型進行演奏,體驗樂器演奏的樂趣,初步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2、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養成安靜、用心地聽音樂的習慣,初步瞭解比較典型的搖籃曲、舞曲、進行曲和勞動音樂的不同特點。

四、具體實施措施:

1、 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

(1)、提供多種樂器,讓幼兒在自由敲打中獲得滿足以激發幼兒 玩樂器的興趣與慾望。

(2)、幼兒提供兩種樂器(如碰鈴、響板)讓他們在敲敲打打中聽聽其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樂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樂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別較大的兩種樂器,在幼兒的敲打過程中用動作幫助他們瞭解樂器的音色與情感所表達的關係。如敲大鼓時引導他們模仿"老虎、獅子"等有力的動作。

2、在聽聽玩玩中啟用幼兒的節奏動感

(1)引導幼兒感知節奏。

首先,音樂來源於自然生活。我經常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學習感知生活中的節奏,如引導幼兒傾聽觀察自然界、動物、生活中的節奏響聲,之後進行模仿、感知,並拍出節奏型別來。從中讓幼兒發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

其次,我還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一系列聽力遊戲,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動感。如:用筷子敲擊鋁鍋、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見的用具、器皿,從中辨別聲音的高低。有時,我還採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即老師用打擊樂器敲擊簡單的節奏,幼兒用拍手、拍肩、跺腳等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反之,幼兒敲節奏、老師將其再現出來。

(2)、體驗、感受穩定單一的節拍這是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基礎。

我經常讓幼兒以自身的身體律動來感受穩定的節拍。如唱歌、樂曲時,讓幼兒隨著節拍,一拍一拍地搖動身體、頭,感受有規律的無變化的拍子。在這個練習中,我還讓幼兒隨著樂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腳等律動,這樣就能幫助幼兒較好地體驗、感受穩定的節拍,為今後掌握有變化的節奏打下基礎。

音樂教師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篇15

一、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1、讀譜知識: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長短;知道音有強弱。

2、視唱部分:能用聽唱法模唱歌曲。

3、練耳部分:聽辯音的高低(比較不同樂器、人聲及同一樂器的不同音區音的高低;比較同一音組內構成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旋律音程的兩個音的高低。聽辯音的長短,比較各種時值音的長短。聽辯並說明音的強弱差別。

二、發聲訓練部分:

這個部分主要是運用與高段的學生為主。〔四—六年級〕培養練聲的興趣;歌唱姿勢要正確;發聲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歌唱;按教師的手勢,整齊地歌唱;用正確的口形,唱好a、e、i、o、u。

三、欣賞部分: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美、悅耳,產生愉快的感覺。逐步體會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表現手段在音樂中的作用。能辨別音樂作品中輕快、熱烈、活潑、優美、雄壯、莊嚴、詼諧等情緒。能感受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徵。

教學分析: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觸音樂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

愉悅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

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hua/jiaoxue/epq6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