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教育敘事,一方面可以將行為主體做事的事德展現出來,另一方面,敘事過程中對事件的再現可以強化、昇華事德,使相應的道德行為更加穩定。在高中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會有怎樣的教育經歷?有怎樣的教學故事呢?本文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高中教育教學敘事,僅供參考。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一:高中英語教學敘事

講臺上,我,立。講臺下,學生,坐。教室外,陽光,暖。教室內,目光,熾。理想的課堂環境大概就是這樣了。作為新教師,站在正在慢慢熟悉的講臺上,我正努力用輕快地語調講解著習題,而學生們看著題目,跟隨我的思路,一起走在英語世界的寬敞大道上„„

閱讀理解。題目已經講解完畢,回頭整理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句。看到breakfast,早餐。這個詞,並不在我備課的範圍之內,但靈機一動,決定抓住時機,時刻提醒大家注意基本知識的掌握和回顧複習。

我問道:“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breakfast?”“早飯!”“早餐!”大家迅速的給出了正確答案。緊接著,我又問道:“And how do we call the meal we have at noon and in the eveing?”“Lunch!”“Dinner!”“Good!”看來大家對基本的日常詞彙掌握的還是很紮實的嘛!每每說道breakfast和lunch這兩個詞,我都會想到另外一個複合詞:brunch。所以,我趁熱打鐵:“If you get up late in the morning, maybe at 10 a.m., the meal you eat is called breakfast or lunch or„”我故意拖長了聲調,提示大家應該還有另一種答案。

這個時候,大概從來沒有遇見過這個問題,大家有些沉默。幾秒鐘後,一個男生大聲說:“還叫breakfast!”我看著他,帶著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給我們解釋一下。男生站起來,略帶尷尬的說:“我十點起來吃早飯,十二點再吃午飯。所以應該還是breakfast。”話音未落,我們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全都心照不宣的笑了。

我衝他點點頭,請他坐下,繼續引導大家。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道:

8:00 breakfast

12:00 lunch

學生看著黑板迷茫了幾秒鐘,稍後有幾個理解力不錯的孩子已經有些悟到什麼的樣子了。我用另外顏色的粉筆在第一條橫線上寫:10:00。This 2 hours past 8 and 2 hours before 12. This is a time in the middle of the times for breakfast and lunch.

之前的課堂上,有跟大家簡單的介紹過某些單詞是由兩個單詞複合而來的,有時候是兩個單詞的完全形式,比如timetable,有時候是兩個單詞的部分形式的組合,比如說brunch。

大概是受到這種構詞法的啟發,大家開始議論。突然聽到一個聲音:

breakfastlunch!

有人在笑,也有人在思考:到底對還是不對呢?

呃„„這個說法„„思路倒是沒錯,到底要怎麼引導到正確的路子上呢?我稍稍的皺了眉。

算是靈機一動吧,我學著電視機裡李詠的樣子,身體前傾,表情莊嚴,右手伸向說出這個有些複雜單詞的同學,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希望他能夠在全班同學面前重複一遍這個偉大的猜想。當我滿懷希望和信心的看著他時,男孩卻有些羞怯和不確定的衝我抱歉的搖頭。

Well,要將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我身上來啊!我故意把語速放慢,重複著剛才聽到的那個略顯荒唐的單詞:“breakfastlunch„„”大家看向我,等待著下一步說明:不會真的是這個看起來神馬道理都沒有的詞兒吧?„„這是我從大家臉上讀出的話。

我轉身在黑板上的第二道橫線上寫道:brunch。

當看完最後一個字母的收筆,幾乎全班都恍然大悟的“哦”了一聲。我微笑著看著大家,學生們卻把我鼓勵的微笑看成了狡猾的得意,紛紛說道:老師,這也太那個什麼了吧?

這是英語課!中文神馬的怎麼又隨口溜出來了?

“Recently, having brunch in the west has already been a fashion. Because sometimes they have to sleep very late an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for them to get up at the normal time for breakfast. And they will feel hungry till lunchtime, so brunch comes out.” 聽了我的講解,對於brunch這個詞,大家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拿起筆在英語報的空白處,記下了這個有趣的新單詞下。

記憶單詞,一直以來都是令學生頭疼的學習專案之一。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和渠道讓個別學生不得不在聽寫單詞的那個早上,四點半就爬起來“挑燈夜戰”。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心裡真的不是滋味,覺得自己欠了學生的,沒有能教給他們適用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聽了師父以及同組其他老師的課後,對於單詞的記憶和講解有了比以前深刻的認識。首先要給學生樹立一個時時都複習的環境氛圍,不能知識學過了就過了,要時時的提起,溫故才能知新。在課文講授和練習講解時候,遇到熟悉的單詞,順口就提問相關的搭配和用法,既簡潔而且久而久之,學生也能自覺地在遇到熟悉知識時候,舉一反三。

由於高中單詞量要比國中的大得多,所以單純的記憶,對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所以將生單詞拆分為幾個熟悉單詞的做法會更加適合我們學生。構詞法的簡單介紹,字首、字尾以及複合詞的知識的大概瞭解,在完成閱讀理解題目時,不會因為太多沒有頭緒的生詞而造成過多的障礙。這對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是十分有用的方法。

這節課上,通過即時對於基本知識的提問,引申出新的複合詞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有興趣的,所以記憶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在後面幾次課上,偶爾遇到類似的詞,提問起來,八成左右的孩子都會很快的反應出brunch。對於教師來說,這樣的教授方式也是輕鬆的,少了硬性的規定,多了些即興的成分。隨時隨地的補充知識,擴充套件知識,從側面提醒我們的孩子:從生活中學習知識會是有趣的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二:高中政治教育教學敘事

思想政治課在學生的眼中一直都是枯燥的乏味的,而我們的政治教師也成為了“嚴肅”的代名詞,所以如何讓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更具活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一直是我十年的教學工作中在探討的問題,以下就是我在十年的教學工作中積累的個別教學案列,希望會對我們的政治課的教學有益。

利用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隨網路逐漸走入學生的生活,學生思想多元化趨勢更加顯現。在教育教學中,經常遭遇教育尷尬,比如學生搗亂不學習的情況,如果直面講大道理批評學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 效果,有可能還會造成衝突,難以達到教育學生的預想效果,怎麼辦呢?

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能不能把故事引入教育教學中,因為故事通俗易懂,簡單明瞭,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適時的引用一些故事,肯定也會走進學生 的內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學生課堂上走神經常發生,怎麼辦?經過查詢資料學 習,我給孩子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父子一塊去送 酒,不小心酒灑了一地。老子急的慌忙趴在地上喝酒,同時 喊兒子, „你還等什麼?快喝啊,還等菜啊‟ 。以後再有學 ” 生上課走神,老師就對他們說: “幹嗎呢?還等菜呀” 。結果, 既尊重了學生,又活躍了氣氛,老師還送了個順水人情,又 把學生的思緒拉了回來。14班的張明同學不思進取,我就查資料給他講了一個小 故事: “一匹馬和一頭驢是好朋友。一天,那匹馬很幸運, 被唐王選中送給唐僧,伴隨唐僧到西天取經。數十年後,那 匹馬回來了,驢專門來看望他的老朋友,馬跟驢談到取經路 上的新奇見聞,另驢羨慕不已。驢說: „朋友,你真幸運, 能走那麼遠的路,看到那麼精彩的世界,而我卻一直呆在這 1 件小屋裡推磨。‟馬說: „不對,朋友,這麼多年來,我們走 的路幾乎同樣多,不同的是,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你卻 總是被人蒙著雙眼圍著石磨打轉轉罷了!‟”故事告誡學生要 胸懷大志,用自己的艱辛付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幾經下來,講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此以後,我經 常給學生講故事,故事雖小,但作用不小,它不僅會給政治 課平添幾分樂趣,調節課堂氣氛,化解教育尷尬,還能揭示 道理,幫助同學理解知識,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 勵學生前進。那麼選什麼樣的故事,才能使課堂效果更好、 更精彩,並做到事半功倍呢?我精心選用了那些內容具有感 染性,講完故事使學生情感上產生共鳴,能觸動他們內心深 處那根善良和正直的心絃的故事。我還選了一些時代感強的 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激勵人心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每 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都要在班上講上幾個,使學生體會 到國家家利益、捨己為人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成為引導學生 前進的無形動力。作為教師講故事的語言要有感染力,不同 的故事我用不同的語氣、情感來表達,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把思想教育巧妙的滲透在知識教育之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生動、活潑、感人、極具吸引力的故事,便於學生理解接受,使學生願意和老師接近,親其師信其道,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老師的教育智慧和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寬容、熱愛與欣賞。故事教育能產生極佳的效果,是一個很值得推廣的教育方法。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三:高中化學教學敘事

“鈴……”

我拿著備課夾踏著鈴聲走進了教室,看著同學們無精打彩的樣子,也難怪第四節課了嗎,我也正發愁怎麼上這課呢?該講還得講,教室裡立刻漂盪起我抑揚頓挫的聲音,這堂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因為這是一堂關於元素化合物知識課,考試的重點。因此,我設計有分層設疑、分層提問、分層達標訓練,同時把每層問題和訓練都用精彩的畫面展示在大螢幕上,層層到位,自我感覺一定會異常精彩。五分鐘過去了,教室裡除了我的講課聲和偶爾一、二位同學的附和聲之外,感覺特別的沉悶,怎麼搞的?我的火氣在心裡生長,好像和誰賭氣似的,結束了自己的講解。然後,把訓練單發下去,要求同學們在八分種之內完成第一層次八道小題。有的同學已經從我的語氣中查覺到我的不快,趕緊認真地做起題來,教室裡彷彿結冰了,一陣涼意穿過我心,我心中暗暗嘆了口氣,唉!怎樣才是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情景呢?

我慢慢地觀察著,暗暗地告訴自己千萬別發火,藉以平息自己急躁的情緒。想著下面的課怎麼上,調動不起同學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準備得再好,也註定會是一堂失敗的課。邊走 邊想,忽然靈光一閃,有了!我快步走上講臺,根據自己的備課筆記,調整了一下思路,快 速地將第二層次和第三次的設疑、問題及訓練濃縮成了十二個難易適度的題。讓學生在訓練 單上畫出,然後面帶微笑且大聲宣佈了我的規則:下面兩個層次共十二道題,每小組任選 二小題,由組長同學作為代表,上講臺選題和答題,請六位小組長拿著書和筆記上講臺 ”這時,同學們有點騷動,我沒有理會,轉身面對組長們說:“各小組先討論、交流後回答,若再回答不出,可以有二種求助方式,即求助書本或其他組的同學。請班長上來計時,每小題 六分鐘”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回答正確是有獎勵的,我的獎勵就是:今天的作業可選 作”。

這時同學們的臉上已不見了剛才的無精打采而變得神采飛揚,課堂上已不再是隻有我 的聲音。選題,求助,作答,同組的同學那種熱切地希望自己的組長是最棒的;翻書聲,討 論聲,被求助的同學響亮的回答聲,在我聽來是那麼的動聽,我的提示和點評又常常引起同學們一陣陣熱烈的討論。不知不覺中,這堂課將原先預計的教學內容完全在活動中被觸及並 消化掉時,歡快的下課鈴響了。但同學們仍沉浸於剛才的氣氛中,圍著我說著自己的想 法……。走出教室時,我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臉燒燒的,激動的心不能平靜。這堂課令我記憶 深刻,至今還回味著,因為我似乎很久沒有遇到這麼火熱的師生同質疑、共探究的場景了。 這堂課有兩點成功之處,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協助者、引導者和促進者;二是觸發了學生們思考的激情,調動了教室裡多種聲音 的存在,實現了師生、生生的真正互動。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像第三節課或下午第六節課(此時同學們餓了)的情況。

許多老師常常會抱怨上課沒有效果,精心準備的內容根本無法落實。通過這堂課的經歷,讓我對新的教學理念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什麼才叫精心備課?精心備什麼?我們知道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就是:備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備教法(傳授知識的方法)、備學生(學生接愛程度)、備學法(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一切均是老師讓學生怎麼做,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生的接受,主角是教師;而這堂課雖是突發事件,它讓我真正無法忘懷就是教師講得少了,學生的活動多了;師生單向的交流少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多了;簡單機械的重複勞動少了,學生探索規律、討論方法的時間多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 的主人,學生不僅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的快樂,品嚐了 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的需 要。我想新課程新理念意義上的“備課”我想應該是:備“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備“創設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備“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變“我學會”為“我會學”。這裡所謂“問題情境”不是教師一廂情願設計好了一個框框,讓學生跟著老師動,而是教師必須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的氛圍。

通過這堂課不由得讓我認真地審視自己的教學,我針對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按照自己對備課的認識,凡是關於基本理論學習,或複習課,習題課等,基本上每堂課都精心設計出幾個有質量的問題,如錯題辨析型、或一題多解型、或思考討論型等,課堂上極力營造質疑、探究的思維氛圍,學生在課堂上開心答題,開心求助,我及時改變評價方式,或當堂鼓勵,或給表現突出的同學特別成績,或免做或選做當堂作業等,學生們興趣盎然,熱情高漲,踴躍參加,真正實現了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四: 高中語文教學敘事

我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十九年了。在語文教學生涯中我覺得有兩點對於學生學習語文很重要:一是誦讀和背誦;二是名著導讀的篇目不能忽略。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遍一遍地誦讀,就是對所學文字一次又一次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誦讀可分音讀、意讀、情讀、美讀四個層次。我們高中生要達到在讀準字音,理解好內容的基礎上的情讀、美讀。高中語文必修文字選了三分之一多的古文很多要求背誦,它們都適用於誦讀教學。

我在教授必修二第二單元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是採用的就是誦讀教學。在學習《離騷》時,首先我給學生範讀,然後帶領學生識記字音、疏通文意,接著帶領學生誦讀。學生剛讀時,覺得很拗口,讀著讀著就順口了。這個時候再放視訊朗讀,比較你和名家朗讀的差距,再來讀文字。這個環節中我講解屈原生活的時代背景,感受他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學生這時就會融入情感進入到情讀層次。接下來利用晨讀時間反覆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學習目的。

這樣三節課下來,學生們的誦讀興趣很是濃厚,而且記憶的速度也加快了。一向晦澀難懂的古文他們讀起來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地成就感就產生了。

誦讀教學我覺得教師應該身體力行。老師應該範讀,讓學生感受每篇文章獨特的語言魅力,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再有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開發開發學生的誦讀潛質,學生讀錯了也不要緊,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律,讀出情感。如果能和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就會出現情感共鳴,這是誦讀的最高境界。

“名著導讀”共選10部中外名著,每冊安排2部。導讀內容包括“背景介紹”“作品導讀”和“思考與探究”3個部分。語文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去閱讀這類作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思考能力與欣賞水平。

我們課文中選取的篇目都是小篇幅的文章,或者是名著節選。而名著導讀是對原汁原味的作品進行評論。這就要求學生精讀這些名著,在認真閱讀名著的基礎上結合“背景介紹”“作品導讀”和“思考與探究”進行分析、綜合,寫一些讀後感、人物評論的文字。從而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當學生養成了一定的閱讀習慣後,他們就會自己主動地去閱讀,見多識廣漸漸地他們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就會有提升的。

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還要做好讀書筆記,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指導學生對精彩的描寫片段、哲理的語句進行摘記。以便在以後的寫作中運用上,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寫讀書札記,篇幅可長可短,一定是有感想而發。“名著導讀”學習後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增加閱讀量,鍛鍊思維,豐富學識。讓學生樹立起大語文的概念,當語文素養提高後,學習語文的習慣就養成了。

以上是我對誦讀教學和“名著導讀”學習的粗淺認識。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五:高中數學教學敘事

作為高中的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要上習題課,但有一節習題課始終讓我難以忘記.之所以難以忘記,是因為這節習題課讓我感受到了教師的艱辛,快樂以及眾多的反思和感悟!

那節習題課是學生學完均值不等式以後的一節習題課.上課前一天,已經把有關的習題印刷好以後發給每個同學,給學生課前充分思考的時間.原本節課計劃是把所發的習題都講完,結果只講到第四題,關鍵就在這個第四題上.題目是這樣的:”已知正數,滿足,則的最小值是 “.當時作為青年教師,我對這道題目的處理計劃是:事先看看同學做的結果,如果基本都做出正確答案,那就輕描淡寫地說說思路就想講下一道題目.結果學生大部分都得出了正確答案,所以我就按原來的計劃把這個題目的一種解題思路大致說了以下.結果意外發生了!班級的很多同學舉手提出質疑,他們對我的解題思路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其中大部分同學的想法是覺得我的解法不簡練,個別的同學對我的解法沒理解上去,說白了就是沒聽懂.針對這樣的狀況,我也只能暫時把講課的程序停下來,要聽聽同學們的不同想法.

我當時給出的解法是這樣的:因為,都是正數,所以,進而得出,故答案為:4

下面是當時的學生給出的幾種典型的解法: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解法五:可令則

解法六:

解法七:因為已知條件和要求最小值的表示式都是對稱輪換式,所以只有當時候取最小值,故最小值為4.

對這些不同解法,學生口述,我在板書的過程中,我內心裡是慚愧和欣慰交融在一起.慚愧的是自己對本節課的準備還很不充分,也感受到自己的業務功底還不夠厚實.欣慰的是自己的學生並不僅僅把自己的學業看做是一種無奈地要去完成的任務,有個答案就完事大吉,而是要把結果的來龍去脈弄清楚,而且不少的學生還有那種對方法的求簡,求優的意識,這個是非常難得的!由於同學們提供的解法太多,在還有幾分鐘時間下課的時候,才把這個題目真正地講完.回顧當時後來幾分鐘的時間裡我的做法,說句心裡話,我現在還很佩服我自己的.首先歸納了前五種解法的各自特點,然後我說明了自己的解法與解法六是本質上是一類做法,但自己的思路顯得不夠流暢,思路就象折線那樣,感覺不舒服,不自然,但同學們給出的第六種解法,簡明扼要,思路流暢,自然和巧妙!感覺很美!第七種解法更是從填空題的特殊性和這個題目的特殊性,即對稱性,針對這個題目,整個解法中是最好方法,而且告訴學生,第七種解法是我開始沒有想到的.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敢於承認自己的問題.我覺得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是教師的誠實,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做人不但要誠實,還有敢於面對自己的短處.有短處並不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短處或看到短處後不敢於面對它,因為人是在不斷髮現短處並直面自己的這些弊端而改掉自身的短處中成長起來的.

這節課上完當天,我對自己的這節課進行了系統的反思.其中最值得自己反思的是:對課堂教學的課前備課的認識不足,再就是對數學教師最基本的一個能力要求,即解題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到位.如果當時上課前,多思考和研究本節課中第四題裡所蘊涵的豐富的數學和思維素材,我想也不至於出現讓我感到意外的情況發生!在教師主動的狀態下,自如地講好本節課的話,不論是數學能力的培養角度,還是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能使學生能有更大的收益.還有就是對解題理論的研究還很不到位.首先,這個題目要讓學生徹底地弄明白,實際需要向學生明確:一個題目有這麼多的解法的本質原因,即形成這麼多解法的根源就是不同角度地觀察這個題目所蘊涵的知識或題目結構特徵後形成不同的解題思路的結果;其次本題所體現的不同解法體現瞭解答這個題目的通法的多樣性,但其中解法七本身有明顯的侷限性.如果題目不是填空題,而是個解答題,這個通法是不可用的.

作為中年教師,今後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但憑藉本人現在對待教學的態度和良好的工作習慣以及今後的更加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篇六:高中物理教學教育敘事

教學引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有著導向、激勵、鋪墊和為即將進行的情感交流、思維活動做好認知與心理準備以及營造教學氛圍的作用。好的教學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在平時的物理教學與聽課中,發現真正符合這些標準,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的教學引入卻不算多,現將自己的所見一二交與同事們交流彙報。

案例一:在《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的引入,教師可設計這樣兩個隨堂小實驗:

(1)用一定寬度的紙帶(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錘的重力),拴住一個重錘,讓學生豎直提著並保持靜止,並給學生一個問題: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掙斷紙帶?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讓學生親自實驗一下,就會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錘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紙帶斷了”,這個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在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對紙帶的拉力超過自身重力,這就是超重現象,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展開理性的思考。(2)準備一臺體重計(機械指標型的),請一位同學站在體重計上分別呈現靜止、下蹲、起立過程,另一位同頻,展示給全班同學)。先請同學預測再做實驗,結果是靜止時指標保持穩定、下蹲過程先減小再增大,起立過程先增大再減小。學生對示數變化的預測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教師可根據實驗體驗進行現象分析、過程分析、本質歸納(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應用拓展,這使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源於有意識的實踐體驗,充分挖掘直接經驗和課堂生成的資源,體現物理教學以人為本,源於生活、走向社會。

2、“思考是從問題和驚訝開始”,驚訝、矛盾是發展的驅動力,教師以錯覺和矛盾的心理為突破口,創設能夠引起強烈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我們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真實、生動的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幅嶄新的畫面,創設心理“不和諧”的情景,從而在學生心理千百萬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促使他們主動進入思維狀態,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求異性、創造性。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素材,捕捉學生的心跡,精心設計實驗,啟用互動課堂,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在課堂引入顯得特別有效,能最大限度地啟用課堂教學的潛能。 案例二:在《自感》這節課的引入,教師可請一位同學進入設計的電路中(學生有點緊張,有點懸念),閉合電鍵(電源是兩節乾電池),該學生沒有感覺(有點放鬆),突然斷開電鍵,學生瞬間有被電擊的感覺(驚訝萬分),並向同學描述自己的感受。這是為什麼呢?斷電反而有電擊的感覺,強烈的肢體語言表明迴路竟有如此高的電壓,這怎麼可能呢?不可能呀!強烈的矛盾衝擊和好奇瀰漫於整個課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興奮極了,此時就是引入新課的最佳切入點,被啟用的思維、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最好老師。

3、“猜想比知識更重要”。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人們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對未知的事物及規律做出的一種大膽的假設或提出預期的看法。綜觀自然科學的發展史,猜想思維在基礎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並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愛因斯坦的量子假說;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說;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天文學中太陽系起源假說;地理學中的大陸漂移說„„偉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使人類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為依據,並非胡猜瞎想,同時猜想是一種超前思維,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它的結論是否正確需要通過實踐的驗證才能確定。長期以來,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過於強調嚴密性、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忽視猜想思維的傾向,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往往從問題、猜想開始,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物理知識出發,讓思維自由馳騁,衝破原有知識圈,強化對重點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也不失為物理課堂教學引入的好方法。

總的說來,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節課的引入正是本節課的知識建構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啟用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hua/jiaoshi/yngy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