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選9篇)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選9篇)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1

一、案例背景: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選9篇)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師生觀、課程觀的束縛下,教師在教學中,課的內容和方法往往流於形式,內容單調重複,方法缺乏新意。讓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令喜歡上體育課的人數呈下降趨勢的現象。特別是高中女生上體育課時出現無精打采,畏難情緒較大,請假較多等等。學生漸漸對體育課的興趣降低,最後還可能對體育課產生一種厭惡心理。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在教學中嘗試用不同的練習方法,用體育遊戲來結合本課內容促進體育教學,以此來提高同學對體育課學習興趣。

根據現代教育的根本思想和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積極完善以“動”為主的課程目標體系的同時,以探究型課程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以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練氛圍,探索一條提供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教學模式。

本課,我選擇了各種遊戲來結合教學內容。採用引導,打破傳統創編,自主學習、遊戲等教學方法,旨在不僅達到健身強體的作用,還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解決困難的能力。本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發展速度和靈敏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教學過程與方法

學習階段:水平五

學習目標:

1、在途中跑時不低頭、不聳肩,眼平視,蹬地有力。

2、發展速度素質,進一步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3、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和合作精神。

學習內容:快速跑

學習重點:不同形式起跑.

學習難點:較強的反應能力與跑的速度.

學習過程:

(一)調動情緒階段:

1、達成目標:(1)集中學生的注意力。(2)調動學習興趣。(3)充分活動身體避免運動損傷。

2、學習內容:

(1)課堂常規

(2)徒手操:教師領做一套徒手操。

(3)要求:學生跟隨教師做徒手操,做到充分活動開身體各部分,以準備下面的活動。

(二)師生互動階段:

1、達成目標:(1)提高實踐能力,激發興趣。(2)體驗運動的喜悅,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

2、學習內容:跑姿練習

教法:

(1)教師領做原地擺臂練習,培養正確的跑姿練習。

(2)結合擺臂沿直線跑,講解示範跑的動作要領。

(3)找出個別動作姿勢比較標準的同學展現自我。

(4)與學生共同練習並語言引導。

學法:

(1)認真聽講,注意觀察跟隨教師一起做原地擺臂練習。要求:動作協調、動作舒展、積極參與。

(2)結合擺臂沿直線跑。要求:眼視前方,腳要落在一條直線上。

組織:

×××××××

×××××××

×××××××

×××××××

☆ ▲

(三)掌握技能階段:

1、達成目標:掌握動作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內容:快速起動與加速跑練習。不同姿勢聽不同訊號起跑。

教法:

(1)教師講解快速起跑與加速跑的動作要領與練習方法。

(2)教師按照男女平均人數分為四組。

(3)分組指導學生練習,點評表揚。

注意:講解時,位置合理簡明易懂,重點突出。

學法:

(1)認真聽講,按照教師的指導練習。

(2)在練習注意跑的速度,看誰先到終點。

(3)要求:積極參與練習,注意成績。

(四)創新思維,陶冶情操階段:

1、達成目標:培養協作精神,展示個性,獲得運動喜悅。

2、學習內容:

(1)搶繩遊戲

(2)快速跑移物換物接力遊戲

教法:

講解遊戲方法與規則。

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看誰先拿到繩子。每組第一人起跑至場中,將重物移換至場邊中放好後返回;第二人依次進行。

3、學生成人數比例分為同等的四組練習。

學法:

1、學生認真聽講遊戲方法與規則。

2、學生要服從安排站好等待遊戲開始。

3、要求:學生積極參與

(五)穩定情緒,恢復身心階段

1、達成目標:放鬆身心,體現心靈美。

2、學習內容:配樂(小白船)韻律操。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整放鬆身心。

學法:認真跟隨教師做韻律操。

要求:輕鬆自然。

(六)評價階段

1、教師指導學生自我評價。

2、教師評價小結,肯定本課學生的表現並給予鼓勵。 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放鬆和主動自我評價。

三、案例評析:

在這節《快速跑》的課上,當學生進行了一次練習以後,就有一個學生跑過來告訴我說,有兩個學生自己改變起跑的方法。剛開始我很生氣,他們也太沒組織性、紀律性了,怎麼上課可以隨便改變教師安排的練習方法,如果其他學生都像他們一樣,那課堂紀律可不就亂套了。於是我走向了那兩個學生,想批評他們,讓他們各歸各位按照教師的安排練習。可一想還是調查一下原因吧!當我瞭解了一下情況後,使我改變了初衷。原來由於他們自己的體能與反應能力差距較大,反應能力好的學生永遠跑第一,較差的學生拼了全力也永遠是最後的,永遠和成功無緣(除非對方“放水”)。大家都覺得沒勁,那個跑得快的學生覺得自己並沒有完全施展能力,因為他沒有這需要(又不是測驗),只要稍加努力,便將同伴甩下一大段,而跑得較慢的學生也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超不過同伴,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可他們都想換個起跑方式試一下,於是就出現了私下改變起跑方法的現象,他們覺得找到了真正的樂趣,這使我很震動。他們的改變,打破了教師給他們固定的活動框架,滿足了他們個人的心理需要,對他們的學習無疑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什麼不可以呢。於是,我便召集了全體學生,讓他們自發組合,自己找練習的方法(在相鄰近的幾個小組內),就這樣,在後面的幾次練習中,學生練習的興致始終很高,課堂氣氛出奇活躍。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體育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有興趣,否則活動的效益就難以得到提高。忽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不會奠定終身鍛鍊的良好習慣。經過這一堂課的實踐證明:在一堂課中,課的內容和方法如果是流於形式,內容單調重複,方法缺乏新意那就會令

學生對本課產生厭惡。要改變傳統單一、枯燥、被動型、重複的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瞭解。只有在創新與實踐中對學生的適應能力、意識和才能的培養,這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我們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如何去創新,如何才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景實踐中,積極、主動的得到鍛鍊,從而提高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與適應呢?

體育本是一個來自於遊戲又發展於遊戲的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體育課後,就發現現實中正規的體育課和他們頭腦中歡樂好玩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太大了。當然,體育課是教育,應有一些較正規的教學內容,這無可非議,如果此時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生硬就會使這種落差陡增。於是有些學生就會慢慢地疏遠體育,上課處於被動狀態,越是高年級越明顯。那麼如何改變這種客觀存在的“厭學”現象呢?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意識和能力呢?在這節快速跑課上發生的事,給我很大的啟發,我覺得給學生創造一個體現自我的寬鬆的學習環境,對於發揮學生主體性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2

一、設計理念

教學過程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需要,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從而樂於探究、嘗試。基於以上認識,我把紙飛機投擲設計成“飛行—空戰”主題式模擬活動,試圖通過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調動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引導他們通過“玩中學、玩中練”,在自學自悟、主動探究中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初步瞭解投擲的要領,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繼續通過小朋友喜聞樂見的主題模擬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創想,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2.通過紙飛機投擲,瞭解投擲的基本要領:肩上屈肘──獲得好的出手角度、快速、有利揮臂出手速度,並知道投擲時出手高度、速度與投擲遠近的關係。3.通過系列投擲活動,發展學生良好的投擲能力和活動能力。4.教師繼續進行最棒個人、小組的評選、鼓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在體育課上良好的價值取向。

5.引導學生嘗試編隊飛行、伏擊空戰、共同訓練提高等合作性活動,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互助合作的習慣與能力。

三、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師:小朋友們,想當飛行員嗎?(學生歡呼雀躍,躍躍欲試)那好,老師帶大家開飛機好嗎?(帶領學生模擬飛行的各種動作:爬

升、俯衝、斤斗„„)

師:(出示各種飛機編隊飛行的圖片)漂亮嗎?老師告訴小朋友,想當好飛行員就必須學會編隊飛行,下面我們比一比哪個飛行小隊飛得最棒„„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編隊,嘗試編隊模擬飛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學習、練習,學生肯定能積極主動投身課堂學習中,從而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體驗—探索—感悟

師:剛才小朋友的模擬飛行真不錯!現在老師宣佈我們的地面訓練成功,大家可以進行正式飛行訓練了!下面各個飛行小隊到各自的空域去比一比,誰的飛機飛得最高最遠。

(學生至各自“空域”嘗試“飛行”,教師分別參與各組活動,引導學生互相比較、互相觀察,尋找合理的投擲方法)

師:各飛行小隊集中野戰機場,我們來比一比誰是特技飛行員。 (請各小組推薦同學演示,師生共同評議,從中選出投得好的學生命名為“特技飛行員”並給予獎勵)

師:想當特技飛行員的小朋友請舉一下手!噢,大家都想成特技飛行員,那麼怎樣才能成為特技飛行員呢?(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對了,得掌握好的飛行技巧才行!下面老師把剛才飛行員表演時看到的幾種飛行方法模仿給大家看,請大家看看哪種飛行方法更好(教師結合學生練習情況分別演示撇射,肩上屈肘慢速拋射、肩上

屈肘慢速拋射、肩上屈肘快速拋射三種投擲方法,讓學生對比尋找總結正確的投擲方法,師生共同歸納肩上屈肘、注意出手角度和速度的投擲方法)

師:好了,大家都知道了怎樣當特技飛行員,接下去各飛行小隊回各自空域抓緊訓練,等一會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隊是特技飛行小隊!

(學生分組學練,教師巡迴到各組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再一次集中野戰機場,進行“特技飛行小隊”比賽,師生共同評議並命名獎勵。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之間的比賽更有助於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而將教師的正確和錯誤的示範、指導放在學生練習、感悟之後,不但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對培養學生觀察、對比、堅持、總結的能力和習慣的養成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鞏固—展示

師:飛行員們表現得真棒!現在我宣佈飛行訓練圓滿完成,接下去我們該進行演習了„„

(宣佈“演習”規則,輪流由四一五名學生扮演“偵察機”衝過其他同學“伏擊”的“陣地”)

師:(緊張地宣佈)剛剛老師收到情報,一架不明國家的超大型偵察機正向我國境內飛來,請各飛行小隊趕快進入陣地,準備打擊侵略者!

(教師持大型紙飛機扮演“敵機”與學生“空戰”)

[形式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認識能力的練習比賽,學生往往會情緒激昂,樂此不疲。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投擲能力得到了鍛鍊、提高]

(四)輕鬆愉快,交流分享

師:勝利嘍!看,群眾來慰問戰鬥英雄們了„„

(師生隨歡快的音樂進行放鬆小遊戲:犒勞飛行員)

師:(指著“墜毀”的“偵察機”)我們的飛行員真棒,侵略我國的敵機被我們擊毀了,下面請各位功勳飛行員交流一下經驗好嗎? (學生興高采烈地討論起來,一張張汗盈盈的笑臉洋溢著成為“保衛祖國”“英雄”的成功和喜悅)

[在評議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自我評議和相互評議,雖然是一年級學生,但個個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感想,尚顯幼稚的話語也分明指出了小組、同伴和自己的得與失。我想,如果可以儘可能多的創設學生自行探索、體驗、感悟、評議的空間的話,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主動尋找快樂、成功的能力一定會得到逐步的增強和提高]

四、課後反思

本課採用主題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營造了一個和諧、充滿樂趣的情景,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裡,積極投入的行了自練自悟、合作探究。整個課堂活動中,學生手腦並用,身心真正“活動”了起來。

由於本次課是市級研討課,課前我一直擔心學生會“出洋相”,一個擔心是:放手讓學生小組自主嘗試“編隊模擬飛行”;由於是一年級新生,課前預演又失去研討活動的意義,所以對學生小組在課上能否即時編好隊我心裡沒一點底,甚至課前就準備好了學生在這個環節“出洋相”的應對措施。但在課堂上四個學生小組都出乎我意料的展示了多種精彩的編隊飛行模擬動作。由此我認識到,只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他們提供自主的空間,學生哪怕是一年級新生,都具有將創新思維轉化為成果的能力。我課前的第二個擔心是器材問題,由於紙飛機材質和製作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到紙飛機飛行的高度和遠度,所以我擔心這會影響到學生對正確投擲動作的體驗和掌握。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部分破損的紙飛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投擲效果的展示,但在經過自練自悟和師生共同探究之後,絕大多數學生對正確的投擲動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相同的投擲動作紙飛機不同的飛行高度和遠度相反還激起了部分同學的好奇心,在課後他們拉住我詢問原因,在鼓勵和肯定了他們的探究意識後我就紙飛機的一些弊端跟他們作了解釋,同時鼓勵他們去摸索更好的紙飛機的製作方法讓紙飛機飛的更高更遠。事後,我在該班以此為例,鼓勵學生向這些同學學習,努力在學習中養成探究的好習慣。一段時間後,我驚喜地發現該班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探究意識發生了可喜的進步。這節課上紙飛機投擲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成了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觸發點,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與學生交流,做有心人,往往無心“插柳”也會取得“柳成蔭”的效果。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3

指導思想:以“健康第一”為宗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自主創新學習,關注差異,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穫。

教學目標:掌握投擲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培養安全鍛鍊意識;發展速度、耐力、靈敏等運動素質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質;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主動參與的運動態度,增強自尊和自信。

教學內容:抓手指——排頭抓排尾——投遠、投高、投準——放鬆操

設計思路:投擲作為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手段和學校體育的測試專案,一直受到普遍關注。但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學生參與不積極等因素,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針對教材和學生情況,依據課程水平四的要求,圍繞五個學習領域,緊扣三個目標進行案例的設計。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讓學生在自我的運動參與和創新中,體驗運動和創造的樂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案例敘述

課前插曲:預備鈴聲一響過,高一(8)班的學生便聚集到體育課的集合點。當看到器材筐裡的實心球、壘球等器材後,便開始小聲的嘀咕著„„。“老師,今天上什麼內容呀有幾個女同學略帶怯意地問。

“今天我們上投擲課。”我回答。

“啊!”幾位女同學發出“痛苦”的聲音。有許多身著白襯衣的學生臉上也泛起愁雲。的確,筐中髒乎乎的實心球附帶著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歡。學生們倒是表現出對壘球和手榴彈有幾分好奇。 備階段:“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視。為了更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達成教學目標,我針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採用了“抓手指”和“排頭抓排尾”兩個遊戲來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得到預熱。同時也轉移了學生對實心球的注意力。

激發興趣,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兩個準備遊戲過後我開始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在學習與生活中有哪些與投擲有關的活動?”

“投籃。”一位男學生搶聲回答。

“扔紙團”、“套圈”、“扔飛鏢”„„

我提高聲音說:“不錯,你們說的都很對,那麼它們都有那些共同點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學生回答,隨之有更多的學生附和。“除了用手進行投擲外,還有什麼共同點?”我問。學生們呈現出迷惑神態。 “這些活動是不是都有投擲的目的呢?”我問。

“嗯,„„,是”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以投遠、投準為目的,由大家自己設計、創新投擲的方式,好嗎?”我說。

“好,好。”學生欣喜地答道。

“但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擲方式要儘量

做到不一樣,看誰的投擲動作最具新意。好嗎?”我說。

“好”同學高聲地回答。

學練階段:我將隊伍帶至投擲場地,宣佈以投遠為目的的投擲體驗開始,並重申“儘量不重複別人已採用過的動作,看誰的投擲動作最具新意”的要求。

“我先來”,我以原地側向的方式將實心球雙手丟擲,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讓這群孩子信服的,我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隨後,男、女各兩組,按順序以投遠為目的進行創新投遠練習,真是千姿百態,花樣迭出:弓步正向、馬步後拋、雙手胯下後拋、雙膝跪姿前後左右拋、原地側向拋、側向上步擲„„。課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內容,還創造了更加豐富的姿勢,使得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以承載和發揚。

學生們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就在他們意猶未盡之時,我們開始了以投準為目的的創新體驗練習。

“老師先來。”學生整齊地向我發號“施令”。

“好!遵命。”我拾起地上的壘球,以投飛鏢的方式向四米外的籮筐投去。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接下來又是同學們千姿百態的動作,嘆息聲、讚賞聲、指責聲、鼓勵聲、歡笑聲不絕於耳。

應用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結合投遠、投準的特點發展學生控制力量的能力,並通過集體協作共同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下面我們作一個遊戲,你們聽說過保齡球嗎?”我問。

“聽說過”、“我還跟爸爸去玩過呢”„„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甚

至有些炫耀。

“好!我們就做保齡球投擲對抗遊戲。”我說。

學生分成四組,男女各兩組。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進行小組淘汰賽,最後男女生優勝組進行決賽。每人只投三次,勝負以各組擊倒手榴彈的總個數來定。這時男生更是興奮不已,鬥志十足,看得出他們沒把女生放在眼裡,而女生則多數露出膽怯神態。我見狀,便補充說:“女同學有投擲距離比男同學少一米的優勢”,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則立即歡呼雀躍,士氣大振。

“各組同學應注意比賽規則,要以地滾球的形式擊倒手榴彈,投擲方式可以自由選擇,但不得越過投擲線。”我補充比賽規則。

三、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過程順利實現。本案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投擲創新體驗,來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經驗設計投擲方式,並以“保齡球”集體競賽遊戲為載體,讓學生在享受投擲樂趣之餘,體驗集體合作獲取成功的喜悅心情,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淡化投擲教學的競技性色彩,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是通過運動參與的形式得以實現的。本案例淡化投擲技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進行創新體驗與練習,既提高了投擲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投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營造濃厚的民主氛圍,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

理念。本案例中,老師始終是以參與者的身份進入課堂,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整堂課的各項投擲體驗活動中。師生間沒有隔閡,平等的對話呈現了一種民主氛圍,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均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學以致用得以有效實現。投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讓學生提出一個投擲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設計相應的投擲練習方法,促進其在生活實踐中投擲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五)開心愉悅的學習情景下,更要注意運動安全教育。教學形式越是強調自主則越容易出現鬆散,這必將增加課堂教學的不安全因素。如在進行投遠,投準及保齡球練習時,一定要求各組學生在將投擲物全部投完後,才可以將本組的投擲物取回,以避免發生危險。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4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下,我和很多教師一樣,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努力營造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的教學氛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討論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教學又給我提出了新問題:討論的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的,在討論中,有一些學生積極的參與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課堂氣氛十分輕鬆而開小差;也有個別學生缺乏討論的興趣和熱情,將自己隔離開來。針對這種情況,我通常是一方面適時地調節自己,根據學生因素設計問題,儘可能保證學生興趣和能力的發揮,另一方面及時鼓勵學生髮問,抓住學生突然閃現的有價值的思維火花,展開深入探討。

【教學過程】高中歷史必修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這部分知識歷來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為此我在備課的時候創設一些問題情景,比如針對評價洋務運動,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討論賽:甲午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那麼是否意味著洋務運動學習西方錯了呢?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和侷限性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並進一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歷史:假如你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員,為了達到自救目的,你將會怎樣做?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來到教室,我按照預定的教學模式開始講課。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共同學習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這一部分內容,本節內容比較複雜,經濟術語多,專業性強,大家先大致瀏覽全文,找出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有哪些表現,進一步思考導致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有哪些,變動對中國產生了那些影響等。

學生開始認真的看書,歸納學生的思維也在跟著老師的思路有序的運轉著。前兩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到最後談影響的時候,學生的興趣也非常高,爭先恐後的談著自己的看法,特別是關於洋務運動的影響和評價時,我建議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我及時進行歸納總結課堂氣氛很活躍在總結時,我說:“不錯,歸納的很好。由此可見,洋務運動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啊。但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使洋務運動走向失敗,而甲午戰爭的慘敗就標誌著洋務運動走向破產,甲午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正要進行分組討論時,一個學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話:“老師,我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甲午戰爭的慘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呢?”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嘩的也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都在小聲嘀咕:就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有點突然,因為這個知識點涉及到必修一的一部分內容,而且也不是今天講課的重點,怎麼辦?說實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做充分的備課和思考,但看到學生的熱情很高,好像不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再繼續下面的問題了。我呢,當然不能掃了學生的興,而且掌握了這一點,也有利於引導學生對洋務運動作出一個正確的評價.

想到這兒,於是我對學生說:“那我們先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但大家手頭的資料是有限的,只能先從書本中找到甲午戰爭這一節的內容,找到了清政府的強大的海軍力量如何在甲午戰爭中洋務運動失敗,特別是威海之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但看了之後,學生還是似懂非懂,不過他們最起碼懂了兩點:知道了洋務派苦心經營的海軍力量覆沒了,知道了李鴻章在戰爭中的妥協退讓,學生的表情是義憤填膺的,大罵李鴻章妥協賣國,看到學生的激動情緒,我也深受感染,我說:“同學們,這就是大清的水師,這就是大清的腐敗,更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和悲哀,即使我們進行了奮力的抵抗,最終也無法阻擋資本主義國家鐵蹄的踐踏,洋務運動中體西用,不變革中國的落後體制,而是單純的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是不能讓國家富強的,不實現民族的獨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國家的強國夢。”學生們個個表情嚴肅,90以後出生的孩子已經不懂得民族的屈辱了,他們想的,做的,都是一種新思維,他們是和平年代中的寵兒,他們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國家是如何被列強蹂躪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輩們所經歷的苦難,更不屑一顧,這同樣也是民族的悲哀。學生們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他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看到這種巨大的收穫,我趁熱打鐵, “從根本上來說,洋務運動的破產是指它不能使中國真正富強,也就是說,它不是中國實現近代化的正確途徑,不能實現它的目的.甲午戰爭前洋務派的政策、戰爭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多方面問題以及戰爭後洋務派對時代潮流的負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屬於封建勢力洋務派,並不能完成引導中國近代化的任務,而甲午戰爭以後洋務派又逐漸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

阻礙力量,所以說,甲午戰爭的失敗可以看成是洋務運動破產的重要標誌。洋務運動的眾多侷限性,已經在甲午戰爭中暴露無遺,經過了甲午戰爭,洋務派已經不再成為中國近代化運動的進步代表,洋務運動也不再成為中國近代化運動的主流。”下課鈴在熱烈而又有點嚴肅中響了,同學們意猶未盡,還在沉思之中,但我知道這節課是成功的。

【反思】

一個小小的問題,勾起我對歷史教學現狀的深刻反思

一: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程度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而這種主體性的發揮,就目前教學現狀而言,更多的要依靠教師角色的轉換來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實現教學民主化的過程中,教師角色意識和觀念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二:課堂教學的設計是死板的,而教學情境隨時都會變化,教師要善於把握教學細節,調整教學狀態,尤其在面對學生的突然發問時,千萬不能慌亂,更不能武斷壓制學生思維的火花,要做到尊重學生與妥善處理問題、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的有機結合。

三:學生學習意識、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小處抓起,不應該忽視學生在教學中表露出來的任何表象。一些細節問題往往能夠成為培養學生的有效的具體素材,有利於針對性的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5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其間有歡笑,有淚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則是充實,這一點可能是沒當過班主任的老師無法體會到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教育者、指導者,其工作的物件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管理班級,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愛心、耐心與細心,也需要創造。下面就想談一談自己在管理班級上的一個案例。

A某---一個有才氣的男孩,但好動、倔強、自我約束能力差,因此常與同學鬧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上課經常積極舉手但也時常廢話連篇,影響周圍同學聽課,干擾老師上課,真讓我頭痛。於是,我找他談話,肯定了他身上的優點並希望他在學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自我調節,自我改進,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但經過幾次努力,他只在口頭上答應,行動上卻毫無改進。看到他不思進取,我的心都快涼了,算了吧,或許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在又一次他沒有寫作業後,我終於失去了耐心,給他爸爸打電話,還有在全班同學的面狠狠批評了他。

但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發現他上課能安靜聽課了但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神采,也不舉手回答問題了,課間也少了他的歡聲笑語。似乎在小心翼翼的扮演著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眼神中卻流露著明顯的消沉和不滿。一個雖有缺點但充滿自信神采飛揚的男孩不見了,變成了一個消沉的男孩,看著他的變化我不禁問自己這是我希望的聽話的學生嗎?

於是我轉換其他的方法,我讓他換個角度去想問題,如果他是老師,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被一個學生頂撞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又讓他懂得作為生活老師每天要管理那麼多的學生會多辛苦,難免脾氣會躁一些,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只要我們互相體諒,其實就可以相處的很愉快的,經過將近半個多小時的疏導,他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並誠懇地向老師道歉。

和他一次很長時間談話改變了他,不盡變得活躍而且變得守紀律了。他檢查我們班的眼保健操,之前,他自己散漫,所以,不那麼認真管理同學了,但是,這件事以後,努力地改變自己,當好體育委員。在學習方面也是表現的很好。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在月考時英語和數學都打了100多分。

班主任生涯讓我學到了很多,正如“教無定法”一樣,我認為管理也無定法。情感激勵關鍵是一個“愛”字,即熱愛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於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愛心,枯草也會發芽;只要一縷陽光,他們就會燦爛。總之,心靈的橋樑要用情感去架設,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充實。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祕訣,是班主任必備的修養;以愛為根基的情感激勵,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6

時間在繁忙的工作中匆匆流逝,一晃我已經工作十年了。回想著和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一種酸酸甜甜的滋味油然而生。20xx年8月我被分配到張村驛中學任教,從走進校門那刻起,我便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在那裡整整度過了十個春秋,也漸漸喜歡上了那個山清水秀的小鎮,那裡留下了我的足跡,也留下了我的教育故事。

愛心的呵護

在驛中工作的第3年,我開始帶班了,身為班主任,我覺得愛的教育最能感化學生,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呵護。為此,我及時瞭解學生的個人情況,對學困生和家庭特殊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懷。

記得剛帶班時,班上有位女生叫李華,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家中只有自己和年邁的父親。一天,正好是週末收假,我到教室檢查人數時,發現她沒來,我就給她家打電話,第二天她的父親把他帶來了,但是說這孩子不想上了,他是來幫忙拿東西的。她父親告訴我,他們的家庭情況很不好,他平時在家幹農活,有時間就打工掙錢,他沒文化,只希望孩子多讀點書,不要像自己,沒想到孩子竟然不想上了······頓時,我看到了這位家長滿臉的無奈。我決定和這個學生談談,我把李華叫到旁邊,對他說了很多,最後她終於決定留下來繼續讀書,此後,我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對她關注較多,在學習中也經常給她一些鼓勵,在那一次會考後,我發現這個學生進步很大,做事也有信心了。

一直以來,學生對老師都是“敬而遠之”,而我卻不以為然,主張平等、和諧、民主、寬鬆的朋友式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本著真正尊重、理解、支援、賞識的原則,對待每個學生。一次班裡的高奇同學上課看小說,我說了一下,卻遭到他的頂撞,可我並沒有計較,而是以冷靜的理智,寬容和耐心教育這個學生,他被感動了。正是在我及時的關心和幫助下,使許多學生如沐春風,增強了信心和勇氣,除此之外,我還採取個別談話,作文批語等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更深刻的瞭解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民主、寬鬆的氛圍中自覺參與班級管理。

正是這樣,我把學生當成主人,嘗試著用愛心管理班級,關心愛護學生,用愛感化他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才使班級管理井然有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不懈的支援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們都有嘗試新事物的慾望,但他們也容易在失敗後氣餒,作為班主任,我經常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給學生及時引導,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援。尤其是在班級活動中,學生表現積極,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時,我就會從不同角度適時表揚。記得那一次,學校要舉行“建國六十週年歌詠比賽” ,作為班主任我起初信心不足,總覺得自己不善於組織這樣的活動,但在訓練過程中,我看到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我們班的音樂委員馬麗娜指揮很到位,這都給了我莫大的信心,我覺得還是應該和學生努力一回,把這次活動搞好,我告訴學生“無論結果如何,大家齊心協力拼一拼”。隨後我就和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一起排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班同學在演唱中表現很出色,贏得了各位評委老師的認可,比第一名只低0.02分,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比賽結束後,同學們那種難以抑制的興奮,讓我觸動很深,我看到了他們久違的自信,我也很欣慰。那天晚自習,我就他們的精彩表演給予肯定,並告訴大家:“時刻都要有拼一拼的精神,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要努力爭取,這次的成功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今後無論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此後,我發現學生們的積極性不斷高漲,不僅學習慢慢在進步,尤其在學校各類活動中表現很積極,先後在運動會、“七一書畫展”以及“科技創新大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其實,班級活動是最好的思想教育材料,無論成功與失敗,我們老師都應該從不同角度給予肯定,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參與和努力也是值得表揚的。我認為這種表揚一定要及時,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會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能積極應對一切困難。

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說:“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播撒一種榜樣,我們就能夠時時看到奮鬥的目標和參照物。因此,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

作為一名有20xx年教育經歷的教師,我雖然只有四年的班主任經驗,但我收穫最多的則是如何感化這些貪玩、好動的孩子。我覺得身教與言教皆為重要,而相比之下身教重於言教,與空洞的說教不同,榜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一個人,鼓舞一個人,他給人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此,我的體會尤為深刻。帶七年級那年,有一次我來校比較早,同學們都在認真的做作業,我就坐在最後一排批改作業,我帶的七年級學生賈方剛跑進來說:“我們的校長太好了,還會幫我撿紙屑。”從這以後,我發現他再也沒隨意的丟過垃圾,並且從此成為一個勞動積極分子。我想這件事情對於這位學生影響是一生的,是永遠也無法忘懷的,它遠遠要比說教來得實際。

從此,我的教育理念裡更注重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演繹身為人師的職責。我覺得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也始終堅持“身教勝於言教”,在平時和學生相處中,我時時處處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處處起示範帶頭作用,留意細節問題。為此,每次我接一個新班級,在要求學生不遲到、不亂丟垃圾、把書桌整理好的同時,我每天提前20分鐘到校,每一堂課我都會站在教室外候課,上課從不喝水、不接無關緊要的電話、不隨隨便便離開教室。我發現同學們慢慢的不遲到了,丟垃圾現象也少了,書桌上的書不亂擺了,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同學也少了。

為了和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贏得他們的心靈,我常在課間和學生交談,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一次次用滿腔溫情激勵那些曾掉隊的學生不斷進取,嘗試著走向成功,也是因為我的愛心和耐心打動了孩子們,他們在學習和活動中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至今好多學生還與我保持著長期的聯絡,每到節日都會收到他們電話和簡訊的祝福 。

每次感到累的時候,想到和學生們聊天時開心的情景,想到生病時學生的一聲聲問候,我就覺得累是值得的。我喜歡和學生聊天,瞭解他們的思想;喜歡和他們共同勞動,享受成功的歡樂;更喜歡和他們一起遊戲,放鬆自己的心情。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但我最大的感受是:歷經酸、甜、苦、辣後,收穫的慰藉與幸福,這四年的帶班經歷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歷練了我,讓我收穫甚多。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7

雖說由於年齡大身體不太好,離開教學已有二年,但響應號召,參加學習研修,提高自我!應該說現在的高中教育完全就是應試教育,據說一些高校為了考研也應試教育化,前不久網上盛傳的師生“斷交”門,就是應試教育惡果的體現!而且過於強調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又使中國教育成了填鴨式,真是悲哀!!!尤其是我們的教材編寫者編寫的如今教材,有一丁點的可讀性麼?!別說學生不願讀,當初剛拿到這套教材時也無法完整地閱讀完,只好此後一課一課教時強迫自己去讀!當然,我為魚肉,誰在乎你一小老百姓的呼聲!上面要你上網學習,這不就得來學,不然還得另外交錢補訓!白貓黒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麼,恭喜教育行政部門又有了一個來錢途徑。說這些幹啥,做正事吧,不然可不給分!首先,我還是仔細閱讀了【考核方案】,明確學習任務、要求,考核要點,弄清楚如何達標!下面就言歸正傳。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選修3)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專題的教學設計” 是本次研修的一個學習內容。本單元從整體上概括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歷程。它表達了三層含義:第一,在1939~1945年的大約6年時間裡,在世界廣闊舞臺上,代表正義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代表邪惡的法西斯力量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最初,反法西斯力量沒有聯合起來,法西斯力量佔據優勢;1941年下半年起,社會制度不同的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法西斯力量的侵略。經過反法西斯力量與法西斯力量的反覆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終勝利而告終。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一面鏡子,它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和最醜惡的一面──理智與瘋狂、善良與冷酷、睿智與愚蠢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法西斯力量為什麼一開始能夠佔據上風?反法西斯力量為什麼一開始沒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西斯,不使世界大戰蔓延?„„這裡不僅有實力方面的較量,還有智力等方面的較量。這裡值得人們反思之處甚多。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其影響至今不衰。例如,2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世界上不少國家舉行了紀念活動。人們反思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實和展望未來,認識在新的世界形勢下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下面以課為例,彙報此次研修所得。 第2課 區域性的反法西斯鬥爭

一、教學設計(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亞非的區域性反法西斯戰爭、西班牙內戰、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形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開始侵略亞、非、歐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開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鬥爭。法西斯國家結成軸心國集團,擴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教學策略

教法設計

本課內容比較淺顯,易於理解,便於學生掌握。除自己講解外,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問題比較法、問題探究法等方法,進行思考和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上課前準備三幅地圖:衣索比亞抗意戰爭形勢圖、西班牙內戰形勢圖、中國抗戰前期(1931__1939年)形勢圖。 學法指導

1、自讀感悟法:通過讀課文討論,找出本課的三大探究主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過學生交流我們怎樣保護和平避免戰爭,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媒體

本課教學課件

四、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情境激趣——閱讀探究——昇華情感——拓展思維”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這一節課剛開始,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發問:“大家知道九一八事變是哪一年發生的?”“盧溝橋事變是怎麼回事?”等,由此匯入新課。

(二)閱讀探究

上課伊始,我通過讓學生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朗讀、默讀、瀏覽、小組齊讀等,讀完課文後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共同研究。如:1.衣索比亞抗意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哪些?2.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被史學家稱為“小二戰”。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理由。3. 為什麼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團要打著“反共產國際”的旗號結盟?通過梳理,我歸納為三個探究主題。 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三)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互相交流,暢所欲言,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歷史的史實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維

讓學生聯絡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和平,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最後,我在結束課時,通過放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來進一步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達到感情的昇華!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介紹了有關的哪些知識,然後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學評價(課後自我總結):

1、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絡課文,深入思考,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和同學交流討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的、自由的與文字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 2、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戰爭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二戰捲入的國家、投入的人數、武器、傷亡人數、財產損失。進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歷史的出路何在?通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我不知道本書編者是什麼樣子的歷史史觀!除了本單元第2課涉及中國抗戰外,其它7課幾乎沒有中國抗戰的影子。難道中國不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難道中國不是盟軍劃分的戰區之一!個人認為: 優化教學設計、實現教學突破、 吸取歷史教訓的前提,是歷史要大體上是真的,,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假歷史,,就只能被坑害。多講一些史實,少說一些結論!透過細節看歷史、摘下眼鏡看歷史、放大視野看歷史。一節好課的標準:一、有意義。 學生“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二、有效率。 一節好課應該是充實的課,大家都有事情幹,既有教師的活動,又要有學生的活動。 三、有生成。一節課不應該完全是預設好的,既要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 四、有思想。 歷史教學的根本訴求是“育人”,一節好的歷史課,應該對學生有所啟示。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課。 “通

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雖說教學相長,但根本應是學!本末不能倒置。看過很多“名師” 上課實錄,一堂課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在喋喋不休地講„„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8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嘗試

背景:班上學生的一些行為習慣不是很好,打架事件時有發生,學生對待學習多型度散漫,紀律性不強,出操時秩序零亂,課堂上比較嘈雜。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總能聽到孩子們說“老師,×××又怎麼樣了”的聲音。

措施:1.在班上設立“踏步之星”和“端坐之星”評比,用來表揚在出操和課堂紀律方面表現好的孩子。

2.確定申請條件:在校期間沒有違反紀律的表現,作業按時按量完成。

3.確定評選程式:學生覺得自己符合申請條件的,主動提出申請,經過複核的確符合申請條件後,申請被受理。成功申請後要通過為期三到五天的考察,考察的老師包括我和任課教師。考察期結束後,通過考察的,被評定為相應的“星”,沒有通過考察的,兩個星期之後可以再次申請。

4.確定考察範圍:踏步之星考察出操的整個過程,包括進場,踏步,做操,退場;端坐之星考察課堂上的坐姿。

5.制定評比標準:①“踏步之星”:在出操進場和退場時做到對齊隊伍,不與周圍的同學講話、打鬧;進入場地後按口令原地踏步,踏步的姿勢標準,隊伍整齊;做操時姿勢標準,不搶拍,整個過程不故意做擾亂隊伍秩序的行為。

②“端坐之星”:在課堂上坐姿端正,能做到抬頭挺胸,身正腰直(校訓的內容),專心聽講,不做影響他人學習的行為。

獎勵:被評為“星”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小照片放在用不同顏色的綵帶做成的花環中貼在教室指定的牆上,只有被評為其中一個“星”的同學才能參與學期“三好學生”的評比,如果通過兩個“星”的評比,將優先參與“三好學生”的評比。

附則:一次受理申請的人數最多為10人。(第一輪評比開始時由於申請的人數過多,增加附則。)

成效:出操時隊伍整齊了,孩子們做操的態度認真了,課堂上講小話的少了,回答問題的多了,走神的少了,認真聽講的多了,來跟我說“老師,×××又怎麼樣了”的孩子也沒有那麼頻繁了。

反思:這個評比制度已經試行了兩個星期,考察進行了兩輪。從考察的過程來看,提出申請的孩子都卯足了勁想在相應的考察專案上有好的表現,行為習慣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他們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班的孩子在他們的影響下紀律性都有所增強。但提出申請的孩子中也有一部分不能通過考察,主要是他們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能夠逐漸摒棄這些不好的習慣,與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伴。

高中體育教育故事案例 篇9

【關 鍵 詞】 自主 合作 探究

【內容提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正規化。不同的情景產生不同的結果,不同的教法產生不同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要始終把教學和學生、教材、現實相聯絡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案例背景】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正規化。如何要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學會知識,又要提高他們的能力,還要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等,所以感覺到很難。但最近的一次上課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過程】

高中歷史必修二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這部分知識歷來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在這部分知識裡,涉及面很廣,特別是涉及到洋務運動的內容,有地主階級中的兩大派洋務派和頑固派,有兩大工業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兩大性質的企業封建性官僚企業和具有民族資本主義的性質的企業,有對洋務派學習西方所產生影響的兩大評價等等。所以內容很多,而且對於高一的學生來說是一塊比較難處理的部分。

為此我在備課的時候創設一些問題情景,比如針對評價洋務運動,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討論賽:甲午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那麼是否意味著洋務運動學習西方錯了呢?通過討論,讓學生對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和侷限性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並進一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歷史:假如你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員,為了達到自救目的,你將會怎樣做?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來到教室,我按照預定的教學模式開始講課。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這一部分內容,本節內容比較複雜,經濟術語多,專業性強,大家先大致瀏覽全文,找出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有哪些表現,進一步思考導致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有哪些,變動對中國產生了那些影響等。

生:開始認真的看書,歸納學生的思維也在跟著老師的思路有序的運轉著。前兩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到最後談到影響的時候,學生的興趣也非常高,爭先恐後的談著自己的看法,特別是關於洋務運動的影響和評價時,我建議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師:進行歸納總結課堂氣氛很活躍在總結時,我說:“不錯,歸納的很好。”

由此可見,洋務運動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啊。但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使洋務運動走向失敗,而甲午戰爭的慘敗就標誌著洋務運動走向破產,甲午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道路。

生:正要進行分組討論時,一個學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話:“老師,我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甲午戰爭的慘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呢?”

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嘩的也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都在小聲嘀咕:就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有點突然,因為這個知識點涉及到必修一的一部分內容,而且也不是今天講課的重點,怎麼辦?說實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做充分的備課和思考,但看到學生的熱情很高,好像不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再繼續下面的問題了。我呢,當然不能掃了學生的興,而且掌握了這一點,也有利於引導學生對洋務運動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特別是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作用,而且聯絡現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為什麼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學的過程中應該怎麼樣學,如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是如何崛起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於開啟學生的思路,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等等。想到這兒,我的思路也打開了,於是我對學生說:“那我們先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

學生們個個表情嚴肅,90以後出生的孩子已經不懂得民族的屈辱了,他們想的,做的,都是一種新思維,他們是和平年代中的寵兒,他們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不懂得百年前的國家是如何被列強蹂躪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輩們所經歷的苦難,更不屑一顧,這同樣也是民族的悲哀。學生們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他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看到這種巨大的收穫,我趁熱打鐵,和同學們共同在網上查閱了資料:“從根本上來說,洋務運動的破產是指它不能使中國真正富強,也就是說,它不是中國實現近代化的正確途徑,不能實現它的目的.甲午戰爭前洋務派的政策、戰爭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多方面問題以及戰爭後洋務派對時代潮流的負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屬於封建勢力洋務派,並不能完成引導中國近代化的任務,而甲午戰爭以後洋務派又逐漸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阻礙力量,所以說,甲午戰爭的失敗可以看成是洋務運動破產的重要標誌。洋務運動的眾多侷限性,已經在甲午戰爭中暴露無遺,經過了甲午戰爭,洋務派已經不再成為中國近代化運動的進步代表,洋務運動也不再成為中國近代化運動的主流。”下課鈴在熱烈而又有點嚴肅中響起來了,同學們意猶未盡,還在沉思之中,但我知道這節課是成功的。

【反思】

一個小小的問題,勾起我對歷史教學現狀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教師備課側重於備大綱,備教材,而在備學生方面略顯欠缺。

在備教學過程的設計中,過於具體、詳盡、死板而不給學生留有空間。教案是帶有主觀性的設計藍圖。除了對本課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等的分析與處理外,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每一個子目怎麼講,需要學生回答什麼問題,甚至連過渡語怎麼說等等全設計好,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些問題採用哪些方法、途徑以及學習資料(課程資源)的儲備。在這樣教案的導向作用下,學生很可能變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師在備課編寫教案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誤區二:老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而且應該是育人為首的。

高一的學生處在一個由國中到高中心理的過渡階段,處在一個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如果從高一我們老師就能正確的教導的話,我覺得三年甚至三十年甚至終身他都是受益匪淺的,好好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的只是高呼優生率,達線率,只會適得其反,只會扭曲教育的真正內涵,只會摧殘學生幼小的心靈。。。。這方面的教訓是數不勝數的。學生們瞭解了歷史,我也覺得我真正懂得了歷史,歷史是一部書,更是一部育人題材的書。

誤區三: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科、書本、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不變應萬變”,忽視複雜的教育物件,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 目前的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的傳授為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教師憑藉教科書、教學用書和其他教學資料,藉助一定的手段,進入“規範”操作(這種形式的教學實踐,已經成為千百萬教師工作的程式,穩定於日常教學觀念和行為之中),較少鼓勵學生提問,一旦在課上遇到學生提出自己預設以外的問題便會用“課後討論”等搪塞過去,學生始終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這種亦步亦趨的學習方式是培養不出真正具有求實精神、懷疑和證偽精神、創新思維和進取精神的學生的!這也是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的。我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課我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麼?特別在學生髮現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創造性學力。

總之,課和課一樣,課和課不一樣,不同的情景產生不同的結果,不同的教法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抓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始終把教學和學生、教材、現實相聯絡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hua/jiaoshi/lym0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