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教師工作計劃 >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精選13篇)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精選13篇)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1

我校語文教研組於20xx年10月份舉行了第一輪聽評課活動,參加了教研組的這次活動,我學會了許多的教育教學方法,對國小語文高、中、低年段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語文組教研聽課活動,能夠領略到別的教師課堂上的精彩教學,對於自身的教學起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開展語文教師優秀備課展示,讓我得到了展示的平臺,得到了相互學習的機會。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精選13篇)

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使學生有所發現、學有所得,培養他們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教師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我們教師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願學,樂學,越學越愛學。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我們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

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互動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時時、人人都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今後,我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理論聯絡實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2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解讀這個核心理念呢?我認為:一是我們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二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得到充分的張揚。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係,使教師的“導”落在關鍵上和點子上,成為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展的方向和途徑,全身心地投身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大兵團作戰”,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學生主動參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好語文的先導。學生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精心誘導和激發。因此,教師要把準學生的心理脈搏,點燃火花,想方設法增強他們學習的“心理優勢”。

1、再現情境誘趣。

心理學研究說明: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學生的興奮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出發,考慮國小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情境,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多變性,做到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一個互動互助的勢態,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

2、感情朗讀生趣。

感情朗讀是最高檔次的朗讀訓練。那介入角色的朗讀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但陶冶了學生思想情操,而且使學生生趣添樂,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程參與。

崔巒同志說,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目標中,我們看重的不僅是教學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和形成及應用的全過程,實現過程和結論的最佳結合。使學生在自始至終的參與中有所“體驗”,有所“發表”。引導他們總結學習規律,在學會中悟法,在會學中用法,自己去獵取知識,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逐步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社會綜合實踐能力,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實踐表明:學習方法的總結,知識的坡度和跨度比較大,學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點半星的。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不斷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規律性的東西。這樣總結出來的方法才有遷移性和指導性。

三、精心設計提問和課堂練習,啟導學生全員參與。

課堂提問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用學生的思維,著眼於全體學生,多為中下生著想。一般要體現下面的特性:(1)目標性——提問要圍繞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努力使提問真正成為達標的階梯;

(2)層次性——為了照顧中下生,提問要從教學目標所設計的大問題中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使小問題成為大問題的鋪墊;(3)漸進性——提問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可思考可接受,圍繞目標逐步推進,分步到位;(4)靈活性——教師的提問若中下生接受不了,這要以學生的學出發,及時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提問,順學而導。

心理學家認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觀內部狀態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形成思維發展的動力。課堂提問應當符合這種需要,不斷滿足每一層次學生新的需求。

課堂練習的設計在體現知識變為能力的基礎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好中差,啟導學生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存在的,中下生越多,差異性就越大。作為一個教師,要承認差異,多想辦法,因材施教,分步到位,喚起中下生的良知,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就能使他們從厭學—好學—勤學—優學,逐步跟上隊,獲得大面積提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3

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五月,我有幸參加了木洞片區首次語文教研活動。教師們紮實深厚的基本功,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就是我們身邊的課堂:沒有過多地追求形式,沒有刻意地去運用多媒體,沒有過度追求課堂的熱鬧。引起了我對教學的思考:

一、以讀為主,讀中悟。

葉聖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嘗試,可結果並不是很成功。這次聽了冉老師的課,她用“三讀”的方法,讓學生以讀為主,自讀自悟,結果學生既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又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輕鬆而愉快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原來冉老師為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提出了正確、合理的閱讀要求:一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什麼?(讓學生大概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二讀:默讀課文,課文給我們介紹了玻璃家族哪些新成員,他們各自神奇的地方在哪裡?邊讀邊勾畫,找關鍵詞概括他們的神奇之處。(既閱讀的任務,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有學法指導,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三讀: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對話)2、提示:找到角色,合理分工,抓角色神態、表情、動作,注意角色語氣。(在閱讀要求中默默地交給了學生朗讀課文的技巧)。三次閱讀帶著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層層遞進。正因為有了冉老師的正確引領,學生們才能在短時間裡自讀自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給學習方法

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又一處值得學習的是他們的課堂教學中都默默地滲透著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從題目的理解、詩意的理解、課題的質疑、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等方面都交給了學生方法。其中連老師對“題”字的理解給我很深的啟發。平時我在教學中遇到這種情況,只要學生說出了字的意思,我只會追問:“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回答後就予以表揚,並沒有繼續讓學生尋找更多的理解字詞的方法。而連老師卻為孩子們歸納了看註釋、查字典、善於提問、上網查資料、多讀等多種理解字詞的方法,供學生今後的學習中運用。

三、教學中的激勵性評價

在課堂中,教師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及時、準確的激勵性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冉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你很會發現”、“真會觀察”、“真細心”、“找的很準確”、“要是在朗讀時加上動作,就夠好了”……不僅僅是學習好的同學能等到她的表揚,幾乎每一個參與學習的孩子都能等到她準確的稱讚。正因為如此,她的課堂上孩子們總是那麼踴躍的發言,課堂氣氛是那麼的活躍。可見,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可真不小!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次活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優點指導我今後的教學,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提醒著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是不虛此行!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4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湧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5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鑑於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必須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託,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後問題。這是我對課前預習提出的要求。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句子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步生字學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裡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採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複習範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優秀作文,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誌。讀後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週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記,每週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儘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採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後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願意去學。

有了寫片語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 ,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後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現在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6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瞭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影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裡,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裡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訊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7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鍊學生。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儘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8

一年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嚴格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落實教育局、學校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所任班級教學質量有了大面積提高,現就將一年以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堅持每週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絡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緻。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中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語文課該怎麼教和怎麼講。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遊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後進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後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所以,一年來,我一直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1、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首先 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為做到了以上幾點,所以我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上,效果還是明顯的。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9

以追求美的享受 ——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 “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同,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同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 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 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10

依附誠信的承諾

有這樣的一則寓言:一個年輕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賜使他擁有了7個背囊,分別是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在過河的時候,風浪很大,小船不堪負重,險象環生。船公告訴他,必須丟掉一個背囊,年輕人思考了一會兒,把誠信這個背囊丟掉了.........

人生總是無法十全十美的,有時為了某種原因而捨棄一些珍貴的東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認為這個年輕人十分愚笨,為了一些榮華富貴和物質方面的享受,而捨棄了人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誠信!他們也許會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過他可曾知道,"誠信"是人生的支柱?難道他沒有聽說過"人無信不立"這句古訓嗎?

在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在逐漸減小,處處都充滿了"欺騙"這兩個字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中國有5千年的文明歷史,孔子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曾十分注重誠信,經常要求他的學生要講信諾.......可是現在呢?一切都在改變我們的內心深處發出深深的呼籲:誠信,我們需要誠信!

據說,信用危機已位居腐敗之後成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因素.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恐懼啊!當有人敲你家的門,你不敢開,怕是壞人;當你走在街頭,看到有人行乞,你不敢幫助,怕是設下的騙局;當你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你猶豫再三不敢買,怕是過期食品;當你.........這樣的例子當然是不可盛數的,尤其是商家之間的欺詐,更是最為可怕,雖然表面上是商家之間的鬥爭,但是真正受害的還是我們消費者,比如:食品廠家,他們為了增加盈利,而不惜出賣消費者的健康,生產一些不衛生的產品,或者是其中摻雜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並且還蓋著打著什麼“國家免檢產品”,“衛生產品”的旗號來矇騙消費者,結果呢?大家都可想而知了。據報道,每年因食品中毒而死亡的人都就有數百萬之多呢!可見得誠信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啊!

守信,就是誠信守諾,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信就是誠實與守信的結合體,誠實是守信的思想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外在表現,只有內心誠實,待人誠懇真摯,做事才能講信用,有信譽。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履行合同,不重視產品質量,不注重為社會服務,知識一味的打著經濟算盤,為自己撈到更多的利益,即使撈到一些好處,也是一種短視行為,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信譽掃地,而使企業萎縮,甚至破產。

背棄了誠信,一滴小小的露水,可以冷卻一個生命;背棄了誠信,一片小小的水花,可以凍結整個世界;背棄了誠信,一個小小的蟻穴,可以摧毀一座長堤。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

誠信,內誠於心,外誠於人。缺乏誠信,往小了說關係到一個人的人格,,往大了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格。如果讓外國人恥笑我們中國人不講信用的話,將對我國經濟和形象帶來多大的影響啊!在這個和諧的社會裡,我們不能讓這種不和諧之音繼續下去。讓我們身披一襲燦爛文化的風衣,心繫著執著的綵帶,帶著誠信上路,與誠信同行,踏出一路輝煌行程,讓誠信永駐你我心中,為營造出和諧社會,讓我們牽手共同努力!

老師的評價:拋棄誠信的那個人最後是什麼樣的後果呢?這一點非常重要,而後才能接著敘述誠信的重要性!

誠信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我們把人最基本的信念和人格都失去的話,那麼將給自己帶來的是人們的唾棄和朋友的得不理睬。講誠信的人並不是"傻"而是具有一種高尚的情操。這樣的人"傻"也會受歡迎的。而那些所謂聰明的人並不會有好下場。但有些講誠信的行為也就在我們身邊。

星期天,我去書店看書,是為了下星期要寫的文章準備的,當我選好一本準備在裡面看的時候,進來一個穿得很花哨的青年人,他要買一本書,可是沒帶夠錢,所以他希望書店可以想讓他那座因為這本書對她也很重要,因為他要給一位在車站馬上就要走的朋友帶去。書店的老闆還很通情達理,一開始他也不是很願意給那個人,也許因為他的大阪不是讓人那麼相信的,但又看他一連的誠懇就答應了他。他很高興的飛奔出書店,我猜他一定是向車站奔去了。但是過了很久他還是沒有回來還錢,老伴有些按耐不住了,借得自己可能上當了。嘴裡一直罵自己:“這是笨呀,就不該輕易相信了他,一看他就不是什麼好人,哎~~~~,好糊塗呀!”邊上有人勸老闆,“還是打110吧!”老闆也是猶豫不決,他不想把事情弄得那麼大。就說:“再等等吧。”結果那青年真的回來了,他滿臉大汗,身上的T-恤也被汗打溼了一大半。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老闆,對不起我朋友遇到些麻煩我幫著大弄來這,請您別生氣。”“沒事的小夥子你是個守誠信的人,我剛剛還有些誤會你,還想打110,應該我說不好意思才對。”小夥子和老伴都笑了,而且很開心。旁邊的人看到這場景也很欣慰地笑了。在一旁看著車場面,也不禁覺得:誠信真的是很重要呀,也許是認識的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互相相信的概念。如果素不相識那麼給人以誠信的信心還真的很難。但是這正體響了人與人之間不一定都是利益關係,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相信的東西,不是嗎?所以我們首先還是要相信自己才會讓別人也相信你。而相信自己的前提是:你就是個講誠信的人。

但生活中也不是沒有不講誠信的人。比如說約好在第二天上學的兩個人總會有的因為去得早就不等了或出來的很晚不守時間觀念。還有約好看電影的人,也許因為某件事就不去了,可有不同之別人一下,讓人在那裡傻等,如果是一次兩次也就不在意了,可是一個錯範很多次,此人還會有誰相信呢?也許你是個小氣的人或是有些小毛病的人,有也許你是個很貪吃或很懶,但這些都沒有你不講誠信重要,因為有誠信的人往往會獲得他人的認可,而你沒有誠信那你將寸步難行呀!其實這些事都太小了,可是小事也有它的意義所在,而且往往小事才會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價值,所以不要讓一件小小的事,讓你在別人的心裡、嘴裡都成了一個不講誠信的人,這樣的話你怎還會擁有更多的朋友呢?所以還是讓我們信守誠信的觀念吧!因為他對一個人的人格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得慣以誠信的事情,我們更該從中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也給自己一個警告。

人生似舟,承諾是推動舟向前的波瀾。人生如瓶,承諾是裝點瓶美麗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諾,才會使我們不斷實現目標;在實現中,我們才能找到生的意義和偉大,所以我們需要承諾。

承諾需要誠信,就像孩子需要母親的關懷一般。誠信之中,“誠”是由“言”與“成”組成,“信”是由“人”與“言”組成,這就是說“人只有說到做到,才能成功”。古往今來,就有很多這類的事例。

我先講一個“立木為信”的故事吧!秦國人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他說:“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賞黃金10兩。”可沒人相信這是真的,也自然就沒人去扛。幾天後,商鞅將賞金加到了50兩,終於有人動心了。扛完木頭,便真的領到了50兩黃澄澄的金子。於是,百姓議論紛紛,說他的命令不含糊。後來商鞅的變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援,秦國由此漸漸強盛起來。

商鞅說到做到,取信於民!而同是以黃金作為賞物。前者是“取信而強國”,後者則是“失信而喪國”了。

周幽王寵愛一美女曰褒姒。可她進宮以後,一直悶悶不樂,從未開口一笑。幽王想了許多辦法也無濟於事,於是就懸賞千兩黃金換取佳人一笑。後來,為了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居然“烽火戲諸侯”,褒姒見到自己戲弄了那麼多的人,便真的笑了,可這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笑。諸侯們奮勇入城,滅了周幽王和這妖姬。

這“千金一笑”,亡了國……那烽火本是外敵入侵時報警的訊號,這樣一來,那訊號也就無“信”了。

就像泰戈爾說的:“信用的墜地,猶如打碎的鏡子再不能重圓。”

歷史遷移至今日,現在的社會更需要誠信。

在商業的交易中,必須要有誠信,才能使企業蒸蒸日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須要有誠信,才能使人際日益密切。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個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天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但我聞知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到:誠信才是最高的學位!

如果沒有依附誠信的承諾,怎麼會有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深交?又怎麼會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佳話?如果沒有依附誠信的承諾,怎麼會有紅軍與老百姓的魚水之情?又怎麼會有繁榮富強、蒸蒸日上的中華大國?

所以,我們需要承諾,需要誠信,需要依附誠信的承諾。不僅是現在,更是在將來。只有所有的人都講究誠信,把它當作自己為人處事的第一原則,我們才能生活在一個誠信的社會裡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11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閱讀教學,多侷限於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色方面,其實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還必須要注重“讀”的訓練。因為,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著眼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覆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覆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裡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覆實踐,精於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這種藉助讀而達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創造力的。也正是閱讀教學中由學生讀中理解語言的有效方法。

一、嘗試性朗讀 嘗試性朗讀一般在剛接觸課文時進行,很多學生閱讀文章,往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這樣,就要注意教給學生攝取篩選資訊的能力。

1、 學會尋找關鍵詞語。 學會尋找關鍵語句,是一種攝取、篩選資訊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永遠的歌聲》一文時,教師提問:課文從哪幾件事體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開始,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概括。教師提示說:你們能否從課文中找出能揭示問題的關鍵詞語嗎?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們很快把答案找出來。課文主要從學生為老師“採藥”和“捉魚”兩個方面體現了學生愛老師的特點。

2、 學會尋找中心語句。 中心語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點題作用,有的起總結作用。學會尋找中心語句,也是一種攝取、篩選重要資訊的能力。例如,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學生們帶著問題,很快從文章中篩選出有關的語句資訊。 在閱讀中學會尋找關鍵詞語和中心句,有利於增強學生攝取、篩選資訊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二、理解性朗讀。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地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要輕易剝奪學生讀書的時間,不要動輒就要“朗讀”讓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學任務後,象徵性地讓學生讀一讀,使“讀書”通常成為一堂課的補白。我們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讀”出情,“讀”出韻,“思”出義,“思”出神,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煥發蓬勃生機。通過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邊思邊議,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讀出課文感情。如學《明天更輝煌》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到位,我把這一課,進行三次導讀:第一遍指名讀,讓學生注意速度和重音,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教師範讀,讓學生知道注意適當的停頓,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時能加深理解具體語句的意思;第三遍學生輕聲讀,品味文章的意蘊,深層理解文章的主題意義。教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指導朗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並通過朗讀加深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只有把握文章主體意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讀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讀。 真情實感是朗讀的靈魂。指導學生進行感受性朗讀時,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讀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時,可以作示範朗讀,要誘導學生去感受,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課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結合文中插圖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引導學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圖畫美,讓學生在邊看邊讀邊想中,有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再有感情地引導學生朗讀,這樣會產生強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讀。 傳統語文教學特別重視誦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學生學習課文,不是靠教師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覆誦讀、品味,加上教師講解、點拔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仍要繼承這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讓學生進行品味性朗讀,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通過品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味領悟課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當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讀,漫無目的地讀,這又陷於簡單、機械的操作。我們強調要“熟讀”的同時還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讀”,更重“自悟”、“精思”,重視在熟讀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或是思想內容,或是寫作技巧,或是語言運用,或是藝術價值。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正確地加以理解、感悟,讓學生在品味感悟中對文章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有更高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數是閱讀的精品和典範,語言風格各異,思想內容豐富,表現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加強“讀”的訓練,恰當地指導學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從書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12

在我今年接手的新生中,有一個學生在日記裡這樣問道:“老師,你為什麼沒有領著我們一句一句地來分析課文呢 我認為你應講得再細點,這樣我們會理解得更好。”這說明學生已正在由過去的被動接受、消極存貯知識的“記憶倉庫”向敢於質疑、敢於發表不同見解、敢於反駁老師的新型學生轉變。

今日的國小語文教育無疑加強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這在他們的口頭表達上更突出一些。不論是開學時的自我介紹,還是課堂上的發言都已證明了這一點。

此外,國小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初見成效。以今年的新生為例,他們對朗讀的要求知道得更多,表現得也更好些。

應該說現在的國小語文教學與過去“應試教育”時的教學相比,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但在其中我們還是覺得有幾點不足:

第一,拼音教學還有待提高,這一問題在近幾屆的學生身上都有很明顯的表現。例如:韻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聲母進行拼寫的時候,應寫成iu、ui、un,而很多學生卻仍把中間的字母拼寫上去。再如以“i”開頭的韻母,如拼寫時前面沒有聲母,應把“i”大寫,如“夜”應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詞掌握不準確。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經常錯寫成“以經”、“已後”。總之,錯別字現象較為普遍,因為先入為主,這些錯誤在國中階段糾正起來很困難。

第三,國小語文教學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觀察力及領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體驗生活。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家庭生活還是寫學校生活,選材仍然狹窄,內容也不新鮮。

希望國小的語文教學在注重對學生能力、創新精神培養的同時,能進一步加強基礎教學,因為只有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2022國小語文教研活動心得 篇13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瞭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裡。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影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裡——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裡,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裡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訊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hua/jiaoshi/4kk8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