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元宵節 >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通用12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通用12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1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樣的重視,一家人不僅要團聚再吃頓年夜飯,夜晚還特別熱鬧,有集會玩龍燈、舞獅、旱船、猜燈謎、放焰火等各項社團活動。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通用12篇)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後再繼續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七年級,十六為小八年級,十七為小九年級)。直到正月十八,人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2

元宵節到了,民間有三個習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燈;3、放煙花,今天我就在這兒說一說。

元宵有很多種口味:黑芝麻、藍莓、巧克力等等,其中我最愛吃黑芝麻的了,外皮滑溜溜的(呵呵,聽起來怎麼那麼像肥皂?)咬一口餡就出來了,不是那麼甜得發膩,也沒有那麼淡。好吃!嘻……

我們也去看了花燈。剛入廣場大門,可以看到兩隻高抬著頭的鳳凰,下面整齊地站著賣熒光棒的小販,嘴裡不停喊著:“走過路過別錯過!”走到中間,看見一個大碗,釉色清晰明朗,真像明代的青花瓷!碗的下面還有還有“配餐”:大蔥、辣椒、彩椒、西紅柿。大碗的前面是一個小舞臺,舞臺後有八隻張牙舞爪的長龍,威風凜凜。大碗的後面是三座冰雕,全是具有古典風格的房屋!大碗的左面是十二生肖有牛、虎、羊……咦?這是老鼠還是松鼠?

晚上,我們看了煙花。呵!從鐵人廣場一直排出兩、三千米,這也驗證了一個謎語:世界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答:堵車。我不耐煩了,和媽咪下車看。煙花有紅色、橙色、金黃色、綠色、紫色,那最好看的煙花也是最大的:砰,砰,砰,三個金黃色的煙花,形成了一個金黃色的樹,漂亮極了。還有“黃金瀑布”、“變色花”……

今年,我們歡歡喜喜的鬧了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3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六年級作文:元宵節的習俗600字3篇。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街道上人山人海,異常熱鬧,因為人們都趕著去看煙花。就在最後一刻,秒針觸到了“12”這個位置時,急促而美麗的煙花直衝雲霄,緊接著,“轟隆隆”的一聲,菸灰綻開了隱藏已久的笑臉。讓我難忘的是如李白所形容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了!紅綠相間的煙火也是引天,人注目;那“群星閃爍”也很受歡迎。當一個如孔雀開屏形狀的煙花綻放時,一陣陣熱烈而又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那時雖然天氣寒冷,北風怒吼,可是那氣氛還是熱火朝天,今晚的南靖已成了“不夜城”.真是壯觀而美麗。今年的元宵節真另人難忘。我相信,在煙花的爆放中南靖的明天會更加輝煌,人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6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7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可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今天,就讓我們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瞭解元宵的知識。

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元宵,象徵團圓,寓意吉祥,有民歌唱到:“喜吃元宵丸,家家慶團圓。”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節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加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燃放煙花助興。

元宵節除了要賞燈,還要猜燈謎。猜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語,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化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年年歲歲鬧元宵,歲歲年年慶團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個文化盛典,是個團圓佳節......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8

元宵節有很多很有趣的活動,放許願燈、吃元宵,屬於這個節日的活動一結束,就表示過年也告一段落,大家要乖乖的工作和上學,期待明年新年的到來了。

我編了一個關於元宵節的傳說,大家聽聽看,我是不是很會說故事呢?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個地方,名叫元宵島的地方,他們跟我們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非常的愛吃湯圓,不管早、中、晚餐都要吃湯圓,有趣的是,那裡的湯圓都是飄在半空中,想吃多少都有,吃到你撐死為止。

有一天,有兩個小朋友阿元和阿宵,突然靈機一動,把要給國王的湯圓,拿去油炸,沒想到國王吃了後,居然說很好吃。

從今以後,人民都變成吃炸湯圓,並且紀念阿元和阿宵,所以把他們掛掉的那天取名為元宵。

你吃過炸湯圓嗎?試試看吧!那是阿元和阿宵發明的美食哦!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9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另外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10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元宵節的夜晚,家裡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著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媽媽終於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上一次,由於我經驗不足,煮成了一鍋黑水,.)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後,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麼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快來看!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也數不過來,在這裡,我只說一句,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11

“正月十五鬧元宵”,每年春節過後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元宵節,又叫“燈節”和“上元節”,是中國自古以來就在民間流傳的另一個已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

元宵節起源於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後飛揚跋扈的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後,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採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餘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從此,經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這天,張燈結綵,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日更加興盛。

節日期間,燈月交輝,遊人如織,正如唐代詩人張說所描繪的:“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裡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李商隱的詩曰:“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描繪了當時觀燈時車水馬龍的巨集大場面。流傳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懸燈歡樂的規模更加盛況空前,花燈的裝飾造型也更精美,燈節帶給人們更多歡樂,更多光明。詩人蘇東坡有詩云:“燈光家之有,笙歌處之樓”;大詞人辛棄疾也曾有著名詞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些詩詞描繪了當時元宵佳節滿城花燈齊放,通宵達旦,歌舞笙樂的壯觀場面。到了清代,據《京都風俗志》記載:清代太平年間每年元宵節都是:“通街委巷,燈光星布珠懸,皎如白晝”,“王孫貴客、士女兒童,傾城出遊,謂之逛燈”,由此可見元宵節觀燈的熱鬧場面。

到近代,這一習俗代代流傳,至今仍經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和屋內懸掛彩燈、大紅燈籠,全家團圓,圍坐一起,觀花賞燈吃元宵,象徵著“團圓美滿,豐收和睦”,同時這一天還標誌著是春節歡樂的最後一幕,熱熱鬧鬧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過完了春節。

宋代詩人歐陽修詩曰:“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說明在這燈好月明人團圓的喜慶佳節裡,親朋好友相約團聚,早已是民間慶春節的重要習俗。如果在團聚時捧去一把鮮花,攜帶上一個花籃,讓美麗嬌豔的鮮花送來一個吉祥幸福的歡樂好運,會給朋友相聚增添無比歡樂的心情,這時應該選用寓意團團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紅的火鶴花、滿枝懸掛形似紅爆竹的炮仗花、鮮豔的孔雀草、象徵明媚春天光明的銀芽柳、閃爍潔白繁星的滿天星等,都會展現出一片祥和安樂的氛圍,為親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願。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篇12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的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這不,我們一家三口吃完湯圓後就早早的來到了廣場,等待夜幕的降臨。過了大約半個小時,天黑了,人們也陸續來到了廣場。隨著夜幕被徐徐拉開,廣場上幾排巨人似的燈“唰”的亮了起來,廣場中央早已擺好的花燈也亮了,整個廣場頓時變得燈火通明。我看花燈亮了,就一個箭步衝到了花燈前,開始一個一個的仔細觀賞起來。有蓮花燈,魚燈,雞燈,噢?還有個頭不小的二龍戲珠燈!“咦?那裡怎麼那麼多人?”爸爸不知什麼時候走到了我身邊。“我們去看看吧。”我和爸媽就向人群走去,我好不容易從人群中擠了進來,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的。燈上寫著“伸長像根繩,盤起像麵包”打一動物。我想了想心裡有了數,謎底到底是什麼?我就不說了。

正當我專心致志猜燈謎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嗵”的一聲,回頭一看,天空中頓時綻放出一朵金黃色的菊花,“哦?開始放煙花了!”我向放煙花的地方跑去,我剛停下腳“轟隆隆”十幾個“二踢腳”同時被點燃,那場面怎麼能算壯觀那——那是相當的壯觀呀!我的耳膜差點被震破,嚇的我向後退了好幾步。接下來各式各樣的煙花就紛紛飛上了天,有心型圖案的,有笑臉圖案的,有孔雀開屏的……看得我眼花繚亂,脖子酸得都抬不起來了。“唰”半空中懸起了一條火花瀑布,我不禁“哇”地張大了嘴,原來是在一臺吊車和旁邊的電線杆上繫了一根繩子,繩子上的火藥筒噴出的瀑布。“突突突”幾聲天空又明亮了起來,一隊煙花像機關槍掃射似的升上了天空,又發出了“啪、啪、啪”整齊的爆炸聲。正當我看得出神時,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家啦,明天早上還有補習班呢!”“噢!我這就走。”我一邊說一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廣場。

我躺在我的小床上仍然興奮不已,久久不能入睡。今年的元宵節這麼熱鬧,說明我的家鄉富裕了,大家的生活改善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節一定會更精彩,更有趣的!

標籤: 元宵節 習俗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eri/yuanxiao/3ddrx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