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通用16篇)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通用16篇)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通用16篇)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

在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 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但國王從不聽他的意見,只聽一些奸臣的意見。有一天屈原提出新意見,國王不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於是把他趕到汨羅河。屈原非常傷心,但他並沒有因此不愛自己的國家。

有一次,突然知道一個訊息,楚國滅亡了,他十分痛心,於是他跳江自盡,百姓知道了,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了他,人們撒了一些米飯,目的是讓魚、蝦吃飽,不在去碰屈原。

慢慢的人們開始用蘆葦葉包糯米,然後綁上線成了粽子,划船撒米,變成了賽龍舟。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2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粽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麼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後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都瞭解端午節了吧。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6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佔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後來秦國果然侵佔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曆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後一首詩《 懷沙 》 ,然後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訊息後,爭先恐後地划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紮好扔進水裡,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後,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7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著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著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裡的米撒在水裡。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著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粽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8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9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的故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位來。粽子包好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線。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五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0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裡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裡,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1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是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指出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他們把食物裹在竹葉裡,投到江裡面去,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4

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不知道的那我告訴你們。

奶奶說是這樣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風俗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江後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儘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當漿片,幾個人划著一隻船,爭先恐後,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這裡的漁民耽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米丟在水裡,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說:“聽說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區回就照他的話去做。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的由來,據蕭樑時吳均(續齊諧記)說:“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之遺風也。”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5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6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標籤: 端午節 來歷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eri/duanwu/drd7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