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節日慶典 >端午節 >

端午節傳說來歷兒歌習俗

端午節傳說來歷兒歌習俗

端午節來歷

端午節傳說來歷兒歌習俗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兒歌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端午習俗、童謠等20xx-05-15 16:25 | #2樓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變成了“端午”。

一、端午的由來:

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二、全國民俗活動

龍舟競渡、鳳舟、懸艾葉、菖蒲、蒜頭、寫符唸咒、射柳、打馬球、採藥、沐蘭湯、採茶、制涼茶、“驅除”五毒、“倒災葫蘆”、鬥草之戲、端午雨、跳鍾馗、長命縷、拴五色絲線

三、威海端午節習俗

1、節日前一天掛好桃枝:

每逢端午節,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掛桃枝,這已成為當地人過端午節的重要形式。一般桃枝在五月初四晚上就要掛好。

2、手工布猴掛於門楣:

猴子有看門的作用。在端午節這一天懸掛於門楣上,寓意避邪驅病,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3、花草泡水洗手洗臉

4、五彩繩: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5、端午吃粽子:

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只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說法而已。

6、端午插艾:

在客家地區,將艾葉、菖蒲、桃葉等草藥捆-綁成一束懸掛或插在家中大門是過端午節較普遍的一種習俗。傳說,人們把艾草、菖蒲掛在門前,可以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給今後的日子帶來平安和好運。

四、端午節故事

端午節插菖蒲艾草的傳說

話說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甚多。老百姓對黃巢有很多誤解,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有一天,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批批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一個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的軍隊就要攻進鄧州了。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這根獨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陽節,黃巢的軍隊果然攻下了鄧州城,只見城裡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著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地領兵離去,因而全城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從河南一直傳到各地,幾乎傳遍整個中國。

五、端午節諺語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3、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5、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6、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7、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9、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

10、端午(五)請菩薩,端六發烏賊 。(江浙)

11、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六、端午節童謠

1、“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2、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3、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4、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eri/duanwu/d4pd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