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科教文衛講話稿 >

北大演講致辭(精選3篇)

北大演講致辭(精選3篇)

北大演講致辭 篇1

各位同學、各位領導:

北大演講致辭(精選3篇)

大家上午好!(掌聲)

非常高興許校長給我這麼崇高的榮譽,談一談我在北大的體會。(掌聲)

可以說,北大是改變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從一個農村孩子最後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北大,肯定就沒有我的今天。北大給我留下了一連串美好的回憶,大概也留下了一連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間,在挫折、掙扎和進步中間,最後找到了自我,開始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能做一點事情。

學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還記得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樓下拉小提琴,(笑聲)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結果後來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還記得我自己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幫著女生扛包。(笑聲、掌聲)後來我發現那個女生有男朋友,(笑聲)我就問她為什麼還要讓我扛包,她說為了讓男朋友休息一下(笑聲、掌聲)。我也記得剛進北大的時候我不會講普通話,全班同學第一次開班會的時候互相介紹,我站起來自我介紹了一番,結果我們的班長站起來跟我說:“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講日語?”(笑聲)我後來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拿著收音機在北大的樹林中模仿廣播臺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話還依然講得不好。

人的進步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有很多事情特別讓人感動。比如說,我們很有幸見過朱光潛教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聲)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學看書最多的領域是美學。因為他寫了一本《西方美學史》,是我進大學以後讀的第二本書。

為什麼是第二本呢?因為第一本是這樣來的,我進北大以後走進宿舍,我有個同學已經在宿舍。那個同學躺在床上看一本書,叫做《第三帝國的興亡》。所以我就問了他一句話,我說:“在大學還要讀這種書嗎?”他把書從眼睛上拿開,看了我一眼,沒理我,繼續讀他的書。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進了北大不僅僅是來學專業的,要讀大量大量的書。你才能夠有資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學生。(掌聲)所以我在北大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第三帝國的興亡》,而且讀了三遍。後來我就去找這個同學,我說:“咱們聊聊《第三帝國的興亡》”,他說:“我已經忘了。”(笑聲)

我也記得我的導師李賦寧教授,原來是北大英語系的主任,他給我們上《新概念英語》第四冊的時候,每次都把板書寫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麗。永遠都是從黑板的左上角寫起,等到下課鈴響起的時候,剛好寫到右下角結束。(掌聲)我還記得我的英國文學史的老師羅經國教授,我在北大最後一年由於心情不好,導致考試不及格。我找到羅教授說:“這門課如果我不及格就畢不了業。”,羅教授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及格的分數,但是請你記住了,未來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給你分數的事業。”(掌聲)所以,北大老師的寬容、學識、奔放、自由,讓我們真正能夠成為北大的學生,真正能夠得到北大的精神。當我聽說許智巨集校長對學生唱《隱形的翅膀》的時候,我開啟視訊,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我覺得北大的校長就應該是這樣的。(掌聲)

我記得自己在北大的時候有很多的苦悶。一是普通話不好,第二英語水平一塌糊塗。儘管我大學聯考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為我落榜了兩次,最後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北大是我能夠上學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塊聖地,覺得永遠夠不著。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試時我的大學聯考分數超過了北大錄取分數線七分,我終於下定決心咬牙切齒填了“北京大學”四個字。我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比我分數高,我認為自己是不會被錄取的。沒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師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後我的今天。(掌聲)但是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說,只會背語法和單詞。我們班分班的時候,五十個同學分成三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個月以後,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笑聲)

我也記得自己進北大以前連《紅樓夢》都沒有讀過,所以看到同學們一本一本書在讀,我拼命地追趕。結果我在大學差不多讀了八百多本書,用了五年時間(掌聲)。但是依然沒有趕超上我那些同學。我記得我的班長王強是一個書癖,現在他也在新東方,是新東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長。他每次買書我就跟著他去,當時北大給我們每個月發二十多塊錢生活費,王強有個癖好就是把生活費一分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買書的錢絕不動用來買飯票。如果他沒有飯菜票了就到處借,借不到就到處偷。(笑聲)後來我發現他這個習慣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費一份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買飯菜票,飯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聲掌聲)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班的同學當時在北大,真是屬於讀書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們班當時非常地活躍,光詩人就出了好幾個。後來挺有名的一個詩人叫西川,真名叫劉軍,就是我們班的。(掌聲)我還記得我們班開風氣之先,當時是北大的優秀集體,但是有一個晚上大家玩得高興了,結果跳起了貼面舞,第二個禮拜被教育部通報批評了。那個時候跳舞是必須跳得很正規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點就認為違反風紀。所以你們現在比我們當初要更加幸福一點。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園裡面走,我們如果當時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園裡面走,一定會被扔到未名湖裡,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點以後再在校園裡面走。(笑聲掌聲)

我也記得我們班五十個同學,剛好是二十五個男生二十五個女生,我聽到這個比例以後當時就非常的興奮(笑聲),我覺得大家就應該是一個配一個。沒想到女生們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男生。像我這樣外表不怎麼樣,內心充滿豐富感情、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聲掌聲)

我記得我奮鬥了整整兩年希望能在成績上趕上我的同學,但是就像剛才呂植老師說的,你儘管在中學大學聯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後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極高的同學,也是各個省的狀元或者說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趕同學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儘管我每天幾乎都要比別的同學多學一兩個小時,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依然排在班內最後幾名。非常勤奮又非常鬱悶,也沒有女生來愛我安慰我。(笑聲)這導致的結果是,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傳染性侵潤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聲)我還以為我的生命從此結束,後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裡住一年。我在醫院裡住了一年,苦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六百多首詩歌,可惜一首詩歌都沒有出版過。從此以後我就跟寫詩結上了緣,但是我這個人有豐富的情感,但是沒有優美的文筆,所以終於沒有成為詩人。後來我感到非常的慶幸,因為我發現真正成為詩人的人後來都出事了。我們跟當時還不太出名的詩人海子在一起寫過詩。後來他寫過一首優美的詩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每一個同學大概都能背。後來當我聽說他臥軌自殺的時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從此以後,我放下筆,再也不寫詩了。(掌聲)

記得我在北大的時候,到大學四年級畢業時,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後幾名。但是,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所以在我們班的畢業典禮上我說了這麼一段話,到現在我的同學還能記得,我說:“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掌聲)我對他們說:“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笑聲掌聲)

有一個故事說,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我們這兒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學習不需要太努力就能達到高峰。很多同學後來可能很輕鬆地就能在北大畢業以後進入哈佛、耶魯、牛津、劍橋這樣的名牌大學繼續深造。有很多同學身上充滿了天賦,不需要學習就有這樣的才能,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我的班長王強,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個地方,聽任何一句話,聽一遍模仿出來的絕對不會兩樣。所以他在北大廣播站當播音員當了整整四年。我每天聽著他的聲音,心頭咬牙切齒充滿仇恨。(笑聲)所以,有天賦的人就像雄鷹。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在金字塔頂端,人們確實找到了蝸牛的痕跡。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同學們所要知道的是,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掌聲)所以,也許我們在座的同學有的是雄鷹,有的是蝸牛。我在北大的時候,包括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我是一隻蝸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但是隻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掌聲)

我常常跟同學們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過的。我們很多同學憑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絕不是你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你們生命的起點。在一歲到十八歲的歲月中間,你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現在你真正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我們必須為自己創造一些讓自己感動的日子,你才能夠感動別人。我們這兒有富裕家庭來的,也有貧困家庭來的,我們生命的起點由不得你選擇出生在富裕家庭還是貧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貧困家庭,你不能說老爸給我收回去,我不想在這裡待著。但是我們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所有在座的同學過去都走得很好,已經在十八歲的年齡走到了很多中國孩子的前面去,因為北大是中國的驕傲,也可以說是世界的驕傲。但是,到北大並不意味著你從此大功告成,並不意味著你未來的路也能走好,後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該怎麼走,成為了每一個同學都要思考的問題。就本人而言,我覺得只要有兩樣東西在心中,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樣叫做理想。我從小就有一種感覺,希望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線的渴望”。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氣不斷地大學聯考。當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樣。比如我有一個鄰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終生的榜樣,他的名字叫徐霞客。當然,是五百年前的鄰居。但是他確實是我的鄰居,江蘇江陰的,我也是江蘇江陰的。因為崇拜徐霞客,直接導致我在大學聯考的時候地理成績考了九十七分。(掌聲)也是徐霞客給我帶來了穿越地平線的這種感覺,所以我也下定決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國,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現在正在實現自己這一夢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學們,你終將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這個過程要有艱苦奮鬥、忍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要不斷地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樣東西叫良心。什麼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的事情,要有和別人分享的姿態,要有願意為別人服務的精神。有良心的人會從你具體的生活中間做的事情體現出來,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對你未來的生命產生影響。我來講兩個小故事,講完我就結束我的講話,已經佔用了很長的時間。

第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禮拜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裡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儘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同學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裡來。但後來大家一商量,說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大學的時候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說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掌聲)因為你要知道,這樣做你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當學生的時候,我一直比較具備為同學服務的精神。我這個人成績一直不怎麼樣,但我從小就熱愛勞動,我希望通過勤奮的勞動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的注意,所以我從國小一年級就一直打掃教室衛生。到了北大以後我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為宿舍打掃衛生,這一打掃就打掃了四年。所以我們宿舍從來沒排過衛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著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把它當作一種體育鍛煉。大家看我打水習慣了,最後還產生這樣一種情況,有的時候我忘了打水,同學就說“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笑聲)。但是我並不覺得打水是一件多麼吃虧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一起同學,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同學們一定認為我這件事情白做了。又過了十年,到了x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結果就跑到了美國和加拿大去尋找我的那些同學,他們在大學的時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樣,包括剛才講到的王強老師等。我為了誘惑他們回來還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我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後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我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們說:“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掌聲)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才有了新東方的今天。(掌聲)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掌聲)

最後,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個心意,我代表全體老校友和新東方把兩百萬人民幣捐給許校長,為在座同學們的學習、活動和成長提供一點幫助。(掌聲)

北大演講致辭2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各位老師,你們好!

非常感謝北京大學中文系給我一個難得的機會,在這裡跟你們再說幾句知心話。

今年正好是五四運動100週年。北大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大因此有了特殊的地位,你們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你們的父母親也有了特殊的身份:北大人家長。

國人對北大人有一種理想的期待,他們希望從你們身上看到北大精神。這是一種北大效應。

你們已經被站立在一個特殊的平臺,你們不得不有所表現,於是你們有了擔當。

你做好了,人們會說北大人就是不一樣;你做不好,人們會說北大人不過如此;你做錯了,人們沿著你人肉搜尋到北大。那你說,我寧願做一個不用擔當的普通人,在母語寫作中,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說的那樣,詩意地棲居。你做不到。北大人的北大精神正在被期待。

什麼是北大精神?自由、包容、民主、科學、獨立、愛國等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是對理性的認同。

這裡的理性是針對愚昧而言。理性讓我們看清真偽,發現真理,不受矇蔽。

理性可以分為智性與悟性。智性更多地偏重邏輯分析,印歐人更擅長智性,他們提出了公理系統,率先建立了科學。悟性更多地偏重整體領悟,漢人更擅長悟性,把詩歌意境理論推向極致。

早期的理性主義把悟性排斥在理性之外,讓理性失去了洞察和領悟的力量。我們中文系的語言文學研究是一種極高的理性活動,包含了智性和悟性。

五四運動以來,科技已經高度發展,微信支付等現代手段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這些高科技多數是來自向國外學習,而不是來自我們自己的理性活動。

我們的理性還相當缺失。當前我們的學術不端、學術腐敗固然讓人擔憂,但更讓人擔憂的是產生不良風氣的土壤,這就是理性缺失的土壤。

現代阿Q精神正在這塊土壤上蔓延。有一次我的一位同學給了我一個名片,上面寫著:

某某研究所副所長(相當於正廳級)

如果當年《新青年》主編陳獨秀教授還在,這無異於讓他在名片上寫上:

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相當於正處級)

前一段時間網傳一篇論文,作者論證說安陽師範學院已經超過了哈佛大學,因為安陽師範學院的歷史、地盤、專業人數、學生人數、精神面貌等多個指標都超過了哈佛大學。安陽師範學院已經澄清,不是他們學生的碩士論文。

其實安陽現象廣泛存在,我身邊就有人喜歡拿我們的GDP居世界第二來說事兒。好像我們已經遠遠超了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正準備拿下美國。

我們用十多億人的GDP去比美國三億多人的GDP,有理性嗎?我們算過人均GDP是多少嗎?

有人最近統計說,我國SCI國際索引論文發表量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我們為什麼不去計算真正代表人類智慧的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我們不願意去計算,於是有些人開始在別的國家擺闊,隨地吐痰,跳廣場舞。

這幾十年來,我們經濟發展速度確實很快,但我們的理性並沒有得到多少提升,我們在很多方面甚至非常愚昧無知。

我們常常埋怨大環境,其實環境也是人營造的。

由於理性缺失,我們建立了各種評價體系和遊戲規則。根據這些評價體系和遊戲規則,愛因斯坦不配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當教授,因為他的相對論發表時間早已超過了5年;屠呦呦也沒有資格得諾貝爾獎,因為她的發表太少,也沒有留學背景。

由於這些評價體系和遊戲規則,學術不再是分享創新和發現的樂趣,不再是寫出有利於人類的傳世之作,而是疲於發表、檢查、評估和晉升,奔走於各種社會活動以獲得一大堆頭銜。

最讓人擔憂的是,有很多人真正相信這些評價體系和遊戲規則是天經地義的。

一個民族的知識階層中存在這種高層次的愚昧是非常可怕的,我們低估了這種愚昧所帶來的後果的嚴重性。忽悠和被忽悠、欺騙和被欺騙,都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因為存在理性缺失的土壤。

同學們,你們將要到這樣的土壤上去耕耘。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遵守好些遊戲規則,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些規則並沒有理性基礎,條件成熟必須改變。

來自理性的正能量不是讚揚和歌頌,而是擔心和憂患。我們需要理性地生存。只有理性地去生存,我們才不至於迷茫,不至於被忽悠,不至於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有理性地去生存,才知道去擔當什麼。

理性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詩意地棲居。從政從商也好,做研究做實業也好,如果沒有境界,跟動物的生存方式沒有區別,甚至不如動物。

朱德熙先生是北大最具理性的學者之一,他曾說,做學術要有一點童心,要有味道。這就是學者的一種詩意的棲居境界。只有理性地去生存,才能夠詩意地棲居。

我曾經在不同的大學學習和工作過,我更喜歡北京大學,更喜歡北大的老師和學生,不是因為北大平臺更高,也不是因為這裡淨土更多,而是因為這裡有更多的理性碰撞。在你們聽課時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質疑和困惑,在你們瞬間的微笑中我猜到你們原諒了我非理性的疏漏。課後你們攔截我提問,不讓我吃飯,鑽牛角尖,我看到了你們終極追問的精神,感受到了理性的力量。

你們要離開了,我有幾分難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誼並不平等,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並不平等一樣。

在理性缺失的時期,有子女告發父母,但父母很少告發子女;也有學生揭發老師,但老師很少揭發學生。因為有了老師對學生的這份不平等情誼,當你們有這樣那樣的訊息傳回來的時候,我會調出你們的相片和學習記錄,回想課堂上的你們。

今天,你們帶著你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要離開了,我會思念你們,如果你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也包含著對理性的認同和堅守,或許對我的思念之情有一絲安慰。

同學們,我們還會見面的!希望你們理性地生存,詩意地棲居!

北大演講致辭 篇2

尊敬的各位校友:

難忘的20x年就要過去,20x年即將到來,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謹代表母校,向世界各地的三十萬北大校友,向所有關心、支援北京大學的各界友人致以誠摯的問候!祝願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20x年,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不懈努力,在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援下,北大的發展又取得了一些顯著成績。我在這裡做一簡要介紹。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20x年我校陳十一、歐陽頎、龔旗煌、程和平、方岱寧5位教授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當選人數再次位列全國高校第一。高鬆、梅巨集、朱玉賢3位教授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厲以寧教授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在首批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萬人計劃”)中,我校有12人入選。國際關係學院牛軍教授等4人獲評第九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樸世龍、許晨陽等一批年輕優秀帶頭人不斷成長。

在學科建設和學術科研方面,在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我校排名第一的一級學科達16個,居全國高校之首。根據最新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顯示,北京大學有18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其中,進入前千分之一的學科已經達到5個,分別是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和物理學。在科研領域,北大教師們不斷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生命科學學院鄧巨集魁教授研究組和定量生物學中心湯超教授研究組合作,有關幹細胞研究的最新成果被《科學》、《細胞》等多個國際權威學術雜誌刊登,被有關專家譽為幹細胞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工作;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等院系的多項發明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在“20x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中,我校有2個科研專案入選,位居全國高校榜首。在今年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北京大學有61項成果獲獎,獲獎總數穩居榜首。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積極深化以“小班課教學”為代表的教學改革,通過精細化的引導和教育,注重鼓勵和幫助學生建立理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歷史的廣度和哲學的深度來思考各種問題。在20x 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與跨學科建模競賽中,我校有2支隊伍獲特等獎、11支隊伍分獲Finalist(介於特等獎和一等獎之間)和一等獎。化學學院趙澤瓊同學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還有一大批北大同學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國際象棋冠軍賽等各項國際和國家級賽事中摘金奪銀、勇創佳績。

在社會服務方面,學校與海淀區共同推動了生態設計產業園等一批事關學校未來發展的重大專案建設,打造產業協同創新科研平臺;與甘肅、廣西等中西部省份開展人才交流與政策諮詢;與海軍共同拓展軍民融合科研領域。紮實完成對口支援及扶貧工作。成立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充分發揮高校智庫的學科綜合優勢,積極主動服務外交工作。依託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x計劃”),推進校企校地協同創新。

對於一所大學而言,校友是最寶貴的資源,校友能不能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能不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決定了大學的聲譽和地位。校友也是大學傳統和大學精神最忠實的繼承者,是大學聲譽最堅定的捍衛者、是大學發展最強大的推動者,校友們的成就,是大學辦學水平和發展質量的最終體現。

今年,我們有6位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3位校友當選工程院院士。特別要提到的是,數學科學學院校友張益唐在孿生素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全球數學界的最高認可。無論生活處於怎樣的低谷,他都淡泊名利,孜孜於學問的研究,終於在花甲之年取得了享譽世界的成就。他的故事不僅關於成功,更詮釋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與生活共處,以及人生應該怎樣度過才會幸福。而他在寂寞中的堅守,正是我們北大精神的體現。校友們來自各行各業,相信你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都經歷過寂寞中的堅守。我想,無論是否被貼上成功的標籤,只要擁有這份寂寞中的堅守,擁有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就是一個對社會有擔當的人,就是當之無愧的北大人。所以,讓我們把新年的祝福送給所有在寂寞中堅守、在夢想中堅持的人們!

最近,在校友之間還發生了一件讓我特別感動的事情。元培學院20x屆的畢業生趙贇(yūn),一個青春、陽光、有理想的男孩兒,在完成兩年全職支教,正計劃投入新生活之際,不幸患上非常嚴重的疾病,他本來就貧寒的家庭也因此而陷入了困境。趙贇及其家庭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北大人的廣泛關注,全世界的校友都行動起來,向趙贇伸出援手。趙贇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多校友的愛心支援,除了他是我們最親愛的校友,還因為他是一個充滿了愛心的人,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這在今天這樣“骨感”的現實中顯得尤其難能可貴。趙贇給予我們感動,給予我們正能量,讓我們把新年的最美好祝福送給校友趙贇,以及像趙贇這樣充滿了愛心和奉獻精神的人!

各位校友,回顧過去,我們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意氣風發。校友不僅是學校辦學水平的最終體現,同時也是學校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全球三十萬校友的參與和支援,凝心聚力,團結奮進,我們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北大夢”才能順利實現。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母校號召全體北大校友團結起來,再接再厲,為把北京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繼續努力奮鬥!

最後,我再次代表母校向大家祝賀新年!祝願各位校友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事業有成、闔家幸福!

北大演講致辭 篇3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各位新同學從五洲四海匯聚到這裡,與未名湖、博雅塔結緣,為古老的燕園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既是同學們人生新的起點,也是北大120__年校史上嶄新的一頁。作為校長和老師,看到大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

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祝賀同學們,歡迎同學們!

各位新同學,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被幾代中國知識分子視為精神的家園,甚至被稱為“聖地”。從今以後,你們將無數次地聽到這些口號的召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思想自由,相容幷包”。它們絕不是一些空洞的口號,而是120__年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實實在在的人生實踐。

北大是一部厚重的書。無論初入燕園還是已經在這裡磨礪過幾年,同學們都應該讀一讀我們的校史,瞭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學科的歷史,認真思考我們的前輩所走過的道路。所謂“守正”,就是要銘記歷史、堅守傳統,始終捍衛我們北大的精神。回顧歷史,不僅僅是為了緬懷過往,更是為了開拓未來。

從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學風將在你們身上傳承下去,並被賦予新的內涵。

北大是各位同學曾經的夢想。來到這裡,你們又站在了一個實現更大夢想的起點上。進入北大,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更寬廣的舞臺,從這裡眺望世界,會讓你豁然開朗。

這裡的機會很多,資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傳統是如此深厚,有時難免會讓人目迷五色、眼花繚亂。這是北大的優勢所在,也可能給你們帶來許多“幸福的煩惱”,因為你將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

比如,該選什麼課?那麼多的名師,誰的課都捨不得放棄,可時間又是有限的;該參加什麼社團?“百團大戰”真是讓人興奮,可哪個社團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圖書館自習,還是去百年講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學外語、做科研還是出國交流?將來畢業的時候還必須考慮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學、從政還是經商?是留在讓人又愛又累的北京,還是紮根基層、報效家鄉?而在我們這個象牙塔之外的世界,變化就更快了,人們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各種思潮激盪碰撞,每個人都會遇到困惑、煩惱,會受到誘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問,路在何方?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說,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在今天這堂開學第一課上,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沒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樑,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個人是立不起來的。

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

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希望同學們把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傳承和發揚北大精神,積攢和激發正能量,鑄就守正、剛毅的主心骨,再來觀察社會永珍、制訂人生規劃,那時對一切疑惑和彷徨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瞭,也自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工夫。

蔡元培先生1920__年就任北大校長時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希望同學們“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今天的北大,學科齊全,大師雲集,文理醫工交融並蓄,學術資源得天獨厚。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請同學們務必珍惜。

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學們不要囿於一隅,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抓住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研習古今中外的經典。未來幾年是大家打基礎的階段,既是打學問的基礎,也是打人生的基礎,這個基礎要寬一點、厚一點、深一點才好。比如,近年來,學校專門開設了“才齋講堂”,邀請各學科的名師大家舉辦講座,就是希望幫助同學們開啟視野,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學說,北大重視基礎學科,強調基本功的訓練,這固然是好,可在將來就業的時候用處恐怕不大。其實,看似“沒用”的知識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礎紮實、博採眾長的人才有無窮的後勁。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很火,題目叫《一隻海綿的自我修養》。作者是我校數學學院的畢業生,經過十年數學競賽訓練和四年數院學習的她,畢業之後直接選擇了就業,她喜歡文化創意,所以到了一家著名的國際廣告公司工作。

不到一年,她成為同批入職的同事中第一個升職的。這個“跨界”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文章中說“我不是沒有質疑過自己,但意志力無非就是兩件事:別回頭,別低頭。應該做一隻小海綿,別管自己有理沒理,你就去吸收,吸進去,不好的吐出來,吸進去,再吐出來。”在經常被問到“學數學對工作有什麼用”時,作者以實際經歷告訴師弟師妹——“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到這名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北大培養人才,重在“道”而不在“術”,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斷”,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時,這位校友的故事也說明,人生選擇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堅信自己的選擇,篤實、苦幹,條條大路都能通向羅馬。

久久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遇到荊棘坎坷。不能見風就是雨,不能當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如果這樣,就做不了大學問、大事業。各位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學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要目光短淺,為急功近利所驅動。

這裡,我還想跟同學們分享1958級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人生故事。

1963年,作為一個柔弱的女生,樊錦詩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親不同意這樣的選擇,還專門給學校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最後還是被樊錦詩扣了下來。初到敦煌之時,她也有過猶豫動搖,因為“和北京相比,那裡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

但她堅持了下來,在敦煌已經堅守了51年。她說,“當年決定來敦煌並沒有想到過幹一輩子,只是覺得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乾的事兒。幹著幹著就愛上了,就離不開了。現在,別說離開哪怕出差時間長點,就會想敦煌,想盡快回到敦煌。”

像樊錦詩這樣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比如堅守在人跡罕至的西北邊陲十餘年如一日的鄧稼先校友,比如潛心數學研究最終贏得世界尊敬的張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的甘肅臨洮縣長柴生芳校友,還有剛剛去世的湯一介先生,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為他們志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北大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正如中文系謝冕教授在《永遠的校園》中所寫:“北大人具有一種外界人很難把握的共同氣質,他們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所籠罩。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樑,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被無形的力量維繫在一起”。

暑假期間,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x》受到觀眾追捧。看過這部戲的同學應該知道,劇中有許多以北大為背景的情節。

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x”結束恢復大學聯考後,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開學典禮上,老校長馬寅初勉勵新生們說:“你們來到這裡,不僅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同時還肩負著開創偉大祖國未來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你們當中看到共和國的部長、世界銀行的行長、經濟學的大師。”

這段劇情經過了藝術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卻是真摯的,講的這番話,振聾發聵,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大學聯考的親歷者,當時我們這批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而事實上,許多77級、78級學生日後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成為了國家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

當然,胸懷大志的同時,也要著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中秋節當天,我看到了學生會發起的倡議,號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車規範停放。這幾天我在學校裡看到,在圖書館前,在宿舍旁,自行車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很有感觸,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僅收穫了整潔、安全和便捷,更從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遠立得住、打不敗的北大人!

同學們,“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今天,也是在開學典禮上,我和所有的老師都對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們珍惜韶華,發憤圖強,希望你們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希望你們不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還要勇於擔當,實現夢想,致力於造福他人、造福社會、造福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謝謝大家!

北大演講致辭3

這一兩個星期裡,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次,都有得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

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劣稚一點,不臉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自己的經驗,贈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做個防身的錦囊罷!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做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親居了。

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求知識的慾望。

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裡,往往學非所用,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認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認胡亂混飯吃,混官吃。在這種環境裡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慾望漸漸冷淡下去。

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裝置的;書籍,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閒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餬口養家的人的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裡,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拋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的俘虜。

你在那牢獄裡,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在社會的順民了。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慾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人生的追求。

有什麼好方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和理論上的疑難。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謂的求知識了。

我們出學校之後,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如果沒有一二個值得解答的問題在腦子裡盤旋,就很難保持求學問的熱心。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你無可奈何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縮衣節食去巴結她。

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物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有疑難問題來逼你時時用腦子,你自然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中,你也會慢慢的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定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所以我說,第一要尋問題。腦子裡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知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伽利略和牛頓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己。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裡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裡也不會有什麼發現。

第二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是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覺不到興趣了。

為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也應該有他非職業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

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

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英國十九世紀的兩個哲人,彌兒()終身做東印度公司的祕書,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在哲學上,經濟學上,政治思想史上都佔一個很高的位置;斯賓塞(SPENCER)是一個測量工程師,然而他的業餘工作使他成為前世紀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個重鎮。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的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

有了這種心愛的玩藝,你就做六個鐘頭抹桌子工作也不會感覺煩悶了,因為你知道,抹了六個鐘的桌子之後,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學研究,或畫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寫你的小說戲曲,或繼續你的歷史考據,或做你的社會改革事業。你有了這種稱心如意的活動,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會煩悶了。

第三個方法也只有一句話:“你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麼還能夠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任呢?

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古人說:“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工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你不信嗎?當拿破崙的征服普魯士,佔據柏林的時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費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講堂勸他的國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們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復興的。費希特死的時候,誰也不能預料德意志統一帝國何時可以實現。然而不滿五十年,新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居然實現了。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都只數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穫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新因。

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有的信心。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裡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

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你不信嗎?法國被普魯士打敗之後,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這時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學家巴斯德(PASTEUR)終日埋頭在他的化學試驗室裡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他是一個最愛國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學可以救國。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國大事業沒有多大關係。然而從第一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釀酒的新法,使全國的酒醋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教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教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樣注重消毒以減少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巴斯德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療治藥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減除了二千萬法朗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瘋狗咬毒的治療法,救濟了無數的生命。

所以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在皇家學會裡稱頌巴斯德的功績道:“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巴斯德先生一個人研究科學的成就足夠還清這一筆賠款了。”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有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法朗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穫了科學救國的奇蹟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jianghua/kejiao/rp8l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