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XX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彙報

XX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彙報

根據省市有關部署,按照我區脫貧攻堅工程市區聯動、以區為主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多策並舉,合力推進、務求實效,認真組織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紮實有效的開展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XX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彙報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08年底,原xx區共有農戶3.85萬戶,農業人口11.36萬人,有人均年純收入低於2500元的農村貧困戶388戶,人口681人,分別佔總數的1.01%和0.59%;由於區劃調整,新劃入的蘇陳、罡楊兩鎮共有農戶1.76萬戶,農業人口5.98萬人,有人均年純收入低於2500元的農村貧困戶1028戶,人口1638人,分別佔總數的5.85%和2.74%。我區脫貧攻堅工程的目標任務是:原xx區2008年全部脫貧;蘇陳、罡楊兩鎮2010年全部脫貧,2008年脫貧率30%以上。截止2009年1月底,原xx區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貧困戶已全部脫貧;蘇陳、罡楊兩鎮分別脫貧288戶、515人和52戶、64人,脫貧率分別為32.7%和33.3%。

二、主要做法

1、強化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脫貧攻堅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圍繞原xx區2008年在全市率先全面脫貧的工作目標,區委、區政府召開了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動員大會,明確各鎮(涉農街道)黨(工)委、政府(辦事處)是本地區脫貧攻堅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並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動,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認識到位。為了確保脫貧攻堅工程有序推進,成立了由分管書記任組長、分管區長任副組長,25個部門、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區脫貧攻堅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督查考核。同時,出臺了《區委、區政府關於組織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的意見》,作為全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性檔案

2、明確工作責任,建好基礎臺帳。脫貧攻堅工作必須以詳實準確的臺帳資料為依據,具體工作中,農經、統計、民政等部門責任明確、通力協作、把好“三關”,高質高效的完成了去年初貧困戶建檔立卡和年底脫貧攻堅考核臺帳填報工作。一是把好業務培訓關。區委農工辦、區統計局3次聯合舉辦貧困戶建檔立卡及脫貧攻堅考核業務培訓班,共計培訓150餘人次,組織基層業務人員認真學習相關檔案,並就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關鍵環節進行了有重點、有目的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切實提高業務人員工作水平,提升工作質量。二是把好入戶調查關。入戶調查是資料情況詳實可靠的關鍵,為此,各鎮(街)農經、統計、民政部門和村組幹部組成調查小組,逐戶調查,首先通過一整套的輔助調查表,逐項統計有關資料,然後按照臺帳要求彙總填寫,最終請戶主簽字確認。三是把好彙總稽核關。根據分工,統計部門具體負責臺帳資料的彙總稽核,統計人員充分發揚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認真彙總、嚴格稽核,率先在《泰州日報》發表了《xx區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監測報告》,脫貧攻堅考核臺帳也已按上級要求及時上報。

3、落實幫扶措施,嚴格監督檢查。2008年,我區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脫貧目標的順利實現,經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採取區、鎮(街)、村三級補差為主,結對幫扶為輔的工作措施。經過前期調查,除依靠多項幫扶措施已實現脫貧的外,原xx區全面脫貧的資金差距為30.8萬元,由區財政補貼40%,計12.32萬元;鎮(街)、村共同補貼60%,計18.48萬元。蘇陳、罡楊兩鎮按照33%左右的脫貧目標,分別需要補貼資金1.5萬元和0.25萬元,全部由鎮財政支付。今年初,區扶貧辦會同紀委、統計、民政、財政等部門,對補貼資金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檢查發現,多數村已在春節前將政府溫暖送到了貧困戶手中,但也有個別村大局意識薄弱,未能按時發放,經檢查督促,所有補貼資金已在2月6日全部發放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脫貧攻堅工程不是一次短期的行動,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2008年,雖然我區採取資金補差的方式確保了脫貧目標的如期實現,但是從長遠看,這也只是權宜之策,下階段,我們將把工作重心下移,制定幫扶措施,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大力開展開發式扶貧,落實幫扶單位,由區四套班子領導掛鉤經濟薄弱村,政府部門、重點企業結對農村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確保蘇陳、罡楊兩鎮2010年全部脫貧,全區不再出現新增貧困戶,切實將這項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1、大力開展開發式扶貧。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要大力開展開發式扶貧。一是發展高效農業。幫助貧困農戶發展設施栽培和畜禽養殖。對特別貧困的農戶,可由財政、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幫扶單位投資建設設施大棚和養殖棚舍,零租金或低租金提供給貧困農戶使用。專案建設所需資金可通過財政獎補、小額貸款、村企合作等多渠道幫助解決。組織科技人員與貧困農戶結對幫扶,幫助發展高效農業,實現增收脫貧。二是加強勞動力轉移。對有意願參加技能培訓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實行全免費的“五包”技能培訓就業政策,補貼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3年內,確保有勞動能力、有致富願望的貧困農戶至少有1人實現非農穩定就業。對農村“零轉移家庭”貧困農戶的特殊困難勞動力,可由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幫助其實現穩定就業。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通過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貧困農戶勞動力提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崗位。三是發展集體經濟。通過資源承包、資產出租等多種形式,增加村級發包收入;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規範實行土地流轉,增加村集體土地收入;支援有條件的村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增加村級經營收入。通過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吸納本地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增強村集體對農戶增收的服務和帶動功能。同時,鼓勵工商企業參與村企掛鉤幫扶,支援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經濟、擴大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機制。對於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通過健全社會保障、強化社會救助,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一是健全社會保障。2009年,原xx區各鎮(街)農村低保標準將提高到2500元以上,蘇陳、罡楊兩鎮也將逐步將農村低保標準將提高到2500元以上。新型合作醫療將覆蓋到全部貧困農戶,人均籌資標準逐步提高,看病報銷比例也相應提高。擴大貧困農戶的養老保險覆蓋面。醫保、養老保險中個人繳費部分,凡是貧困農戶無力繳納的,由扶貧基金、財政資金或幫扶部門解決。二是強化社會救助。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農村特困群眾患重病大病的,要及時予以救助。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當地低保標準、但低於低保標準兩倍範圍內的農村困難群眾,以及因大病重病或遭遇突發災害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由區、鎮(涉農街道)實施臨時生活救助。加大對貧困農戶的法律援助力度,切實保障農村困難群眾獲得免費的法律服務。按規定落實農村貧困殘疾人、孤兒的各項幫扶措施。對農村低保物件以外的無固定收入重殘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參照當地低保標準給予全額生活救助。加強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提高集中供養水平。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人均年純收入2500元以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是社會最弱勢群體,致富能力弱、增收困難,為幫助他們早日實現增收脫貧,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對貧困農戶創業在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用電用水、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方面,要給予優惠扶持;對使用本地貧困戶勞動力的創業企業,可按規定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對掛鉤幫扶企業捐資建設公益性基礎設施或社會事業專案的,相關費用根據國家規定在稅前列支,並在安排企業發展資金、農業龍頭企業扶持資金時,優先支援有掛鉤幫扶成效的企業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全社會營造大家共同參與扶貧幫困的良好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huibao/gongzuofanwen/qp46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