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精選23篇)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精選23篇)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

課題研究是—項複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後,就應為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精選23篇)

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迴旋的餘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徵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一般來講,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題目名稱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徵。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著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係。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2.選題依據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藉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於偏離研究方向。

3.課題研究的範圍

課題研究範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物件以及所需採用的資料、裝置等方面的範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範圍,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4.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程序

課題研究不能採用“小農生產方式”,幹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程序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劃時間程序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5.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

材料(資料和事實素材)是課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確課題研究的材料來源,並充分地擁有相關材料,才能使課題研究成為有源之水,從而保證課題的研究能建築在堅實的事實基礎上,不至於成為空中樓閣。

6.課題研究的條件要求

開展任何課題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及裝置等研究條件來保障和支撐。離開了必需的研究條件,課題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課題研究方案中,對開展課題研究需要哪些裝置、設施,需要多少物質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經費等等都必須事先分類分項作出估算。當然,在確定研究條件時,要本著節約、高效的原則,儘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爭取課題研究的效益能提高。這樣才能在課題申報和競爭中,增強自身競爭力。

7.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配備

高中學生搞課題研究,由於大多是科研新手,要使課題研究價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導力量的配備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有沒有高質量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課題研究往往起著關鍵性作用。必須選擇對研究領域熟悉,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作為高中學生課題研究的指導力量。實踐表明,一個好的指導教師不僅能對學生在課題研究的方法上給以指導,在成果湧現上給以點撥,更重要的是還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科研意識、規範的科研行為、嚴謹的科研態度、百折不撓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選擇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對高中學生來講,主要是在校內聘任。 但也不必拘泥校內,可以走向社會,請有關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的教授專家,甚至學生家長。

8.課題研究前成果預期及其表現形式

一切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對研究成果及其表現形式事先缺乏一個大致的預想,就會使課題研究迷失方向,進入盲目狀態。當然,對研究成果的預期應當是恰如其分的,估計自己經過努力能達到的。預期時,寧願將困難考慮多些,目標定得低些。在明確了成果的具體目標後,盡心努力,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沿著成果目標的既定方向前進。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幾個方面內容,但在實際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研究方案並不是—成不變的。

在實施方案中,如果出現了一些預料不到的特殊情況而影響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那就必須迅速及時地對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訂的方案還是修正後的方案,研究人員都必須堅定不移地遵照執行。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21世紀的教育強調教會學生學習。閱讀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單憑語文教材那僅有的幾篇課文,是不足以使學生的閱讀知識轉化為能力。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彙,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也只有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文化沉澱,提高讀書能力。《課文新課程標準》也對國小階段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國小生要擴充套件自己的閱讀面,國小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背誦優秀課文60篇。”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說:“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主動地探索它。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培養國小生閱讀的興趣在課外閱讀中是極其重要的,也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因此,如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已是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

二、研究目標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愛讀、樂讀、會讀,在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中獲取知識。

三、研究內容

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中外名著、跟課文有關的作家、作品介紹、優美的兒童詩歌、泰戈爾散文詩等。

四、研究方法

1、個案研究法

2、觀察法

3、問卷法

五、主要措施

1、營造書香教室,吸引學生課外閱讀。

2、結合課文教學,指引學生課外閱讀。

3、組織相關讀書活動,啟用學生課外閱讀。

4、開展讀書競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

1.好本課題研究實驗方案。

2.制訂出班級讀書計劃。

3.徵求學生意見,完善研究內容。

4.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驗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

1.著手進行實驗研究;

2.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

3.完成實驗研究報告或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評估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

1.課題實驗研究的終結性報告。

2.實驗研究成果展示。

七、預期成果

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學生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彙,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增強語言文化沉澱,提高閱讀能力。

八、課題組成員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3

技術發展、全球化和商品化的發展過程意味著可獲取的資訊的急速增長、“可知”世界在空間上的縮小、新型消費型社群的細分以及我們所共享的文化世界的飛速發展。這個系統可能預示著一個商品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公共服務的傳統價值觀正在被漸漸破壞。我們真實地生活在自身創造的世界裡,不懈追求經濟與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卻越來越迷失於自己精神家園的取向。對社會造成最大損害的並不是那些沒有學識的人,而是那些充滿學識但欠缺道德的人.這就是“有學識的無知”。如今設計作為一種與生活本身息息相關的人類活動,已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應該是,它包含了科技、經濟、文化、社會規範、及各類情感的融合.已經影響到現代文明的方方面面。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閱讀、觀察、學習這些各類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界別的專業中尋求合作和溝通,對設計倫理道德方面更提出了要求。在日益缺乏控制和反省的今天,面對物質慾望的誘惑與干擾,如何挽救設計思辨的危機?建立一種誠實守信、關愛生命的共同精神的價值體現,並予以維持,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倫理是一種基於設計工作、專業意識、職業技能等之上的職業道德要求,它通過理性來調節設計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相互關係的思考和總結,塑造整個社會共同遵從的設計道德觀念,指導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方式,建立優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為與精神生命凝合成一個整體,它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層次:

首先是人與人,人的心理現象不能被編碼、量化.良心到底值多少錢?設計者的道德價值何在?關鍵在於修身立品.建立信任品性。論語日:“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篤敬。”信任品性自心中出發,是命令不來。就等於寧靜:我們不該以為逃避吵鬧就能得到寧靜,真正的寧靜是來自內心深處.由心中創造。由此發展起來的設計經濟活動必須滿足:為人們服務、滿足人們需求、改善生活要求、提高人們文化水平。這是一種倫理職能,亦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次是人與物,人要設計一個物件的時候,其最初出發點不是為了享樂,而是為了刻服“痛苦”,“痛苦”是我們設計的前言,解決“痛苦”的方式就是將自身(包括身體構造、身體屬性、人類感情)以各種方式投射於物件之中,即所講的“設計”,由此建造出一個“合成”的世界,並期望它服從於人們.對人們負起責任。然而,被設計出來的人與物的關係卻是雙向的.我們每天與不同物件接觸的經驗中,物件將你心目中的東西轉化出來.反映了你的內心和感覺,正如丘吉爾曾說:“當你與物件發生感情的時候,物件同時正在改變著你”。從所謂的“不朽的晶片”的發展報告中我們可以體會:科學家們致力於設計的一種電腦晶片.將它植入人的眼睛之後就能記錄下人一生的活動。據這些科學家介紹,這種晶片可以提供一部人從出生到死亡整個過程的視訊13記。這一未來色彩濃厚的幻想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它絲毫沒有考慮到倫理道德的問題。這一技術的發展除了“娛樂”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社會”作用?科學家們所持的樂觀態度完全沒有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只有集合知識、勇氣、熱誠、真誠、學習和超越的態度.才能創造出愉快、成功的經驗。

再者是人與自然,人類歷經數千年發展創立了現代文明,依然在不斷尋求突破尋找大自然執行的`法則,試圖建立一個理想、完美的世界,在這個認知的過程裡,我們該怎麼去生活?設計師該建造怎樣的世界?設計師的態度又是怎樣?設計師通過融和各層次的關係.最終實現設計“以人為本”,創造令人愉快、滿意的生活經驗,提升生活素質。我們回顧歷史,反省現今,放眼將來,眺望過去也是對未來的預測,人們在現在與過去的迴圈中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只有用學習的態度思考並運用生活中看似不能融合的矛盾,化危機為轉機,發展出屬於未來新創造的生機,這正是設計倫理所要建立的價值和態度。

設計倫理進一步完善了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架構及其知識的完整性,使設計師們正確認識到設計倫理對生活的重要意義,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不同時空對設計、生活進行自我的反省和討論,普遍能夠運用基本知識去分析、判斷社會中存在異議的現象.學會敢於表達個人鮮明的觀點和見解,並從倫理德性的角度,提出較為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設圖發掘新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清晰明白到長成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不僅需要努力尋求“直覺思維”倉I意的啟發,亦需要謹守職業操守和德性的價值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由直覺感性到理性判斷的遞進.最終能夠超越直覺思維到達理性思維的判斷和選擇,將該學的知識理論努力內化為個人修養,其倫理觀、價值觀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對自身、對專業、對業界、對社會、對自然、對世界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思辨.這種態度的轉變將影響彼此的行為成為負責任的行動!

設計倫理教育一定會在設計學科建設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與設計思維教育、設計方法教育、設計技能教育一樣,成為設計藝術學科中的一個穩定組成部分。它將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講授,更將成為人們一種全新的、有意義的生活態度。更健康地看待自己、心懷祖國、關愛地球和人類。

論文關鍵詞:設計設計倫理設計教育道德價值

論文摘要:設計倫理是一種基於設計工作、專業意識、職業技能等之上的職業道德要求,它通過理性來調節設計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相互關係的思考和總結,塑造整個社會共同遵從的設計道德觀念,指導和規範人們的行為方式,建立優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為與精神生命凝合成一個整體。

參考文獻:

[1]尼克·史帝文森(NickStevenson).媒介的轉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彈簧步。甩袖等)

3、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感受多民族服裝的特點。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日常活動中瞭解藏族舞蹈及服裝的特點,觀看過民族大聯歡的錄影帶,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2)、磁帶、錄音機。

(3)、民族的服裝娃娃、圖片若干。

(4)、安門圖片、裝飾畫、藏族服裝、蠟筆。

活動過程:

Ⅰ、組織問好。

(1)、教師彈曲子,幼兒更節奏拍手。

(2)、練聲:《我是小小茶壺》、《山谷迴音真好聽》

(3)律動:《手碗轉動》、《喜洋洋》

Ⅱ、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匯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嗎?”(漂亮)“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數民族嗎?”(藏族,朝鮮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民族娃娃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是從哪裡看出她是藏族來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長。腰上還有五彩腰帶)“哦,原來是從她的衣服上看出來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嗎?”(想)“那我們就先來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聽聽藏族的歌……

Ⅲ、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1)、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2)、幼兒聽音樂拍節奏,熟悉音樂旋律

(3)、欣賞舞蹈:教師示範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兒興趣。

(4)、小結:“剛才小朋友跟音樂拍的節奏真好,來表揚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聽完這首藏族歌曲後小朋友能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麼嗎?”(北京的金山上),“這首很好聽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學習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彈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師來學習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腳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②雙手捧哈達,從身體前方慢慢托起至頭頂上方,右腳做彈簧步,當手升到頭頂的時候雙手左右搖擺。

③踏點步,雙手一切甩袖。

④雙手從下往上翻,做彈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腳前後點地。

⑥“巴扎嗨”是雙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Ⅴ、學習舞蹈。

(1)、幼兒完整學習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嗎?”(好)

(2)、幼兒隨著音樂跟老師表演舞蹈。

Ⅵ、小結舞蹈

今天我們班小朋友學了什麼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麼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總結:

(1)、除了藏族以外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那些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們大(1)幫的小朋友幫他們畫幾件漂亮的衣服,你們願意嗎?(願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來裝飾各民族服裝。

Ⅶ、評價幼兒作品。

來,舉起你們給那些兄弟姐妹畫的衣服來看看,畫得真漂亮呀。我們把你們給民族娃娃畫的衣服,送到天安門去給他們,好嗎?(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著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5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將學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把科研與教研、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經學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象、小問題入手,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立為“小課題”,開展實實在在的研究,並通過小課題研究工作,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小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2.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營造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3.通過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總體思路

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備課組長要做好引領工作,教師個人要單獨申報一項小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並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學策略,指導自己和同事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填寫《小課題研究方案》(附件一)。學科組(教師)根據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研究課題。選擇的研究課題,應具備“針對性強、切口小、研究週期短”的特點,一般應是所任學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小課題研究週期不要太長,原則上是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

2.申報立項。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學科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教科室提交《中學小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教科室對提交的課題進行稽核,在一週內公佈立項的小課題。不合格的,須重新選題、申報,直至完成立項。

3.實施研究。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同時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課題研究檔案袋。將常規教研與小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科室將對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中期小結)。程式是:(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教科室;(3)教科室組織有關人員聽取研究者的報告,對課題進行評審,向研究者宣佈評審意見。

5.成果鑑定與推介。學校將對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獎並納入學期量化考核,對優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介,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小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並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不斷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祕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週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小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小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小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慾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豐碩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小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李居濤

副組長:劉甲田

成員:孫晉斌張會侯成峰趙炎馬強趙雪梅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系統、社會各界對於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學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長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學校建設的一個基本評價因素,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體育訓練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重點之一。更早地發現、有意識地培養體育訓練苗子,也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專案。

我校是一所有著優良體育傳統的學校,是溫州市體育特色學校(籃球專案),溫州市體育傳統學校(田徑專案),瑞安市田徑、排球訓練基地。目前體育組有10名骨幹教師,本科率達到100%,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500多名。學校組建了校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共有在訓運動員100多名。我校的各體育代表隊近年來在瑞安市、溫州市及省裡的各項比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校的競技體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也突現出了一定的問題,運動員苗子的選拔問題,訓練時間的安排問題,科學化訓練問題,以及運動員的輸送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問題及待解決。解決現階段我校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對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我校體育特長生的選拔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吸引國小的優秀苗子在國中階段來我校就讀?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現有的資源,對各專案進行科學訓練?

3、如何解決學生特長髮展與學業學習之間的矛盾?

4、如何解決體育特長生的輸送問題?

(三)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理論的.研究。

2、實踐意義

①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現象的認識。

②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推動我校體育教育發展及我校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工作的落實與發展。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體育特長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關注,不少學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學校,已經有了校本的較為豐富的特長生教育培養的經驗和發展的優越環境。但是在國中階段,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還是一個較為嶄新的課題。如何處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與體育特長髮展的問題,如何實施有效的特長苗子的選拔問題,等等,還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的問題。但是,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於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質教育,特別是特長教育的研究必將有一個飛速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內容與物件

1.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形成選拔、培養體育特長生的本土化經驗。

(2)依託通過本課題的實施,促進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激發我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熱情,進一步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活動考察,開展學校體育特長生教育現狀的調查觀察研究,確定苗子,逐步開展訓練工作。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瞭解相關動態和有效經驗,開展體育特長教育理論方法研究。

(3)經驗總結法:不斷將獲得的資訊進行定性的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總結學校體育特長教育的本土化經驗。

(4)實驗法:將20PC級運動員組建一個體育特長班,與20PC、20PC級的運動員的學業成績和運動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檢驗組建體育特長班的可行性。

3.研究物件

我校各專案體育訓練隊的08級09級10級的在訓運動員。

四、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方案: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現有條件,確定研究的具體方案,明確職責任務,設計材料記錄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採用調查觀察法、網路資料查詢法、實驗法著手收集相關材料,確定各訓練隊隊員的基本情況,開展訓練工作,整理各級比賽的競賽成績,運動員的輸送情況,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計劃。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綜合材料資訊,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材料,形成關於農村國中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具體措施,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課題鑑定。

五、研究條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體育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堅教師,他們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經驗和研究的熱情。

(二)學校已經成立了各類體育訓練隊,配備了訓練的基本設施,學校在政策、人員等基本條件上必將給予本課題研究以極大的支援。

(三)學校每年訂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同時學校上網電腦、印表機,這些條件都在研究資訊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上給予課題組以極大的保證。

(四)人民群眾對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讓子女上好學成為人民最大的願望。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持續開展,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農村學生的特長髮展的需要必將越來越迫切,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客觀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要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處理教育問題,“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全面評價學生”等課改理念是本項研究的政策理論支撐點。

六、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體育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結題報告,組織、策劃、協調課題研究活動。課題顧問:中學高階教師有著20多年的教學和訓練經驗,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指導。

課題組成員:

七、預期成果及形式

1、結題報告,彙總課題研究的所有過程材料與成果材料,撰寫結題報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關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有關各專案科學訓練的論文,總結,心得。

3、專題報告,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主題撰寫專題報告,提煉有關運動員選材、科學訓練、運動員輸送等方面的專題報告。

4、相關案例,課題組成員根據特長生的訓練、生活動態撰寫有關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典型案例。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7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國小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資料,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著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xx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規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8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目前,在新課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品德與社會》教學已不再是講授課、訓話課,學生正襟危坐,而是豐富多彩的綜合活動課。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活動,多交流,多體驗。可我們發現,學生的材料近乎千篇一律,學生的交流三言兩語,學生的回答沒有層次深意,課堂教學只能是對學生以往生活經驗的總結,達不到思維碰撞,這一切源於學生在課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有材料而無分析,有分析而無總結,就如同在一場辯論前只准備隻言片語是難以應付場上的脣槍舌戰的。所以課前活動在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中尤為重要,這也就是三環節教學中的第一步:預習環節。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感悟、探究,從而獲得最真實的感受。

2.應注重將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注重與本地區實際及學生的生活聯絡,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3.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不求花樣繁多,但求切合實際,使之有效地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教科書的內涵挖掘;

◆學生生活體驗的儲備;

◆網路資源的蒐集整合;

四、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問卷):通過廣泛調查學生,大量查閱網路資源,蒐集整理與本課題相關的資訊;

行動研究法:邊研究邊實踐,逐步探索出影響,瞭解影響學生課前活動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努力提高課前活動成果。

經驗總結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撰寫研究報告、優秀論文。

研究過程

實驗的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

1.實驗的起步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目標

A、通過實驗,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開放教學空間和開發利用資源,將課內外學習結合起來,促進師生互動,促進學生髮展。

B、加強學習,轉變認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主要工作安排

A、與學校教科研相結合,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B、認識教材特點,做好實驗的思想及理論準備,明確實驗的正確方向。

C、舉行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研討活動,通過討論,評析,促進自己對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達成共識。

D、經常與其它教師交流自己參與實驗的.具體做法及心得體會,並在學期末完成階段性實驗報告。

2.提高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目標

A、在認真開展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動方案,積累研究經驗。

B、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

(2)主要工作

A、通過培訓,進一步自己強化對教材的認識,促進正確理解把握教材,更新觀念,改進教材,提高課的質量。

B、通過觀摩課、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彙報實驗成果,並形成典型案例,積累實驗的素材、經驗。

3.實驗的深入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目標

A、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B、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資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經驗。

C、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主要工作

A、把握教材特點,深入領會實驗的目的,大量挖掘課程資源。

B、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活動,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經驗。

C、完成實驗階段性總結報告。

(三)實驗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進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

2.整理典型案例及綜合活動方案。3.彙報實驗成果。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研究的背景、現狀以及問題。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充套件,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國小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是指教師從學校學情出發,給予學生必要的讀書指導,也就是研究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保持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愉悅的情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體現閱讀的個性化。國外對於課外閱讀一直是很重視的。如美國多利斯.布朗研究發現,早期給孩子讀書,能夠教會孩子學會分享和參與,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及心理的健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經過研究認為:課外閱讀為教學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並“能發展學生的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都重視中國小的閱讀教學實驗。中國傳統教育歷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進入當代,對課外閱讀的研究理論也有增無減。如萬雲英在其《注意培養兒童的課外閱讀興趣》中指出,國小各年級學生獨立閱讀理解水平的高低,與其平時課外閱讀書籍量的多少有很大關係;舒華的“課外大量閱讀對兒童伴隨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的論述;伍騰提出的為享受樂趣而讀書的理論等。新課改以來,許多兒童文學理論家也對兒童文學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做了大量的研究。

綜上所述,國內外針對兒童課外閱讀的研究理論的確不少,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收效還不太令人滿意。在國小階段,對國小生進行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的教師還比較少。另外,中國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在理論上的研究還不夠系統、深入,未能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因此,在這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討,必將有助於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

2、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國小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明確規定國小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和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鑑於這些,國小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是勢在必行。

二是我校當前閱讀現狀的需要。我校學生全部來自農村,自學校開展了“書香校園”活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較之以往有了很大進步,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認識不足,理解偏差。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量的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廣博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口頭表示能力、書面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從而使其個性健康發展。自我校開展“書香校園”活動以來,部分家長、學生的課外閱讀觀念有了一定改變,85%以上的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也願意投資為孩子購買幾本課外讀物。可是,她們印象中的.“課外讀物”僅僅限於“教輔資料”、“優秀作文選”之類的書籍,她們認為這些讀物能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是對孩子有益的。也有的家長認為,為孩子買兩三本課外書就行了,甚至這幾本書至少能夠管到孩子國小畢業。部分家長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認識,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考試考得好就能夠了,缺乏從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意識。與此同時,由於她們的工作原因,不可能也沒有時間給予自己的孩子較多的指導與引導,許多家庭沒有書櫃,也沒有閱讀的意識與習慣,在家長的直接影響下,許多學生每天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較差。

(2)書源較少,好書難覓。一方面,孩子的生活環境讓她們沒有條件接觸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沒有條件接受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僅僅侷限於手裡一本《優秀作文選》,或是幾本幾年沒有更新的課外書;另一方面,文件僅供參考由於許多學生家長自身文化素質不高,也不可能幫助學生挑選合適的圖書,再加上平時工作較忙,週末也往往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光顧新華書店去挑選合適的圖書。長此以往,學生自然不可能讀到比較多的優秀圖書;第三,我校圖書室中的圖書資源也不夠豐富,裡面的大部分圖書還是“普九”時期上級為了達標統一配置的,雖然圖書的總量不少,但真正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其實也並不多。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面自然不可能有較大範圍的突破,學生的閱讀質量自然也不可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3)注重形式,走馬觀花。大部分孩子手裡有一、兩本課外讀物,但這些之中,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買書時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給孩子購買的,書的內容孩子並不一定喜歡,加之內容長期得不到更換,孩子的閱讀興趣極不濃厚。因此,閱讀時,只是走馬觀花,對書的內容不求甚解,更談不上能對提高自身素質有所幫助了。甚至,有的孩子只在每週二早讀全校統一的課外閱讀時間,拿本課外書做做樣子。

(4)興趣不濃,自覺性差。根據調查,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甚至能夠說是很淡,有一小部分同學根本沒有閱讀的興趣,雖然已是國小中年級或者高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課外書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眾所周知,興趣是做好許多事情的老師,只有對這件事情有了興趣,才可能發自內心地去做,去認真探索,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也只要有了興趣,才不需要教師和家長去督促。根據分析,發現許多學生把時間浪費在電腦網路遊戲上面,有多位家長向我反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利用週末時間進網咖打電腦遊戲,平時每天晚上則沉迷於電視動畫片,缺乏閱讀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有些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閱讀一些書籍,也是流於形式,效果很差。

(5)、缺乏指導,收效甚微。國小生由於年齡特點,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選擇圖書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讀精、讀透一本書,雖然語文老師難得會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指導得特別仔細、到位。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一方面沒有這個意識,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只要看到學生捧著書,怎麼去讀,是不是讀出效果來則往往不被她們所關心。而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還有可能讀得認真一些,不太感興趣的,或者尚未入門的圖書則一般不容易受到她們的喜歡,她們也沒有自制力會強制自己去認真閱讀。這樣一來,學生不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即使是認真讀過幾本書,也往往是文件僅供參考囫圇吞棗,收效甚微。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課題組提出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研究的課題方案。

二、研究目標。

1、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經過研究,使教師形成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親歷閱讀的過程中實現多重對話,初步構建集字詞句積累、閱讀理解、情感體驗、口頭表示、書面表示等多維一體的語文發展體系。

3、經過校本研究和專家引領等途徑,構建學習型教師團隊,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教師主動成為行動研究者,研究並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從而形成學校教科研特色,使“課外閱讀”成為學校的課改亮點,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和專業成長。

三、研究內容。

1、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

2、研究如何組織閱讀的交流研討。

3、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4、研究如何拓寬學生閱讀的渠道。

5、研究如何優化閱讀的評價。

四、研究範圍。

閱讀的概念是看(書報)並領會其內容。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充套件,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導農村學生合理分配時間,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策略,從而指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課外閱讀。

五、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深入家庭,學校班級,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細緻調查,科學客觀地記載、分析,找準問題所在。

2、行動研究法:針對閱讀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

3、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物件進行研究。對收集到的各種個案進行細心地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以進一步提出改進建議。在研究開始、過程中、結題時,均以研究物件進行單項或綜合的調查、分析,形成專題調研報告。

4、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分析、總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

5、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和運用國內有關課外閱讀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比較的基礎上,為課題研究尋找可靠的理論依據。

六、研究步驟

1、課題研究準備:經過動員學習,使課題研究實驗人員明確文件僅供參考此研究的重大意義,並深入學習,轉變觀念,建立機構,制定措施,保障實施計劃按步驟順利進行。

2、課題研究實施: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問卷調查全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

2.收集專家、教師、家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建議。

3.更新、充實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班級圖書角。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動機制。(1)營造晨讀、午讀氛圍。(2)每週的閱讀課正常上起來。(3)開放閱讀覽室,指導閱讀。(4)班級設立“讀書快樂吧”組織。(5)開展與家長與教師的共讀活動。(6)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讀書徵文活動。

2、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1)學校“經典誦讀社團”,開展正常的社團活動。(2)每月開展讀書系列活動。(3)組織學生參與“誦讀經典”活動等。(4)舉行讀書報告會、我的閱讀故事評比等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撰寫結題報告。

3、推廣研究成果

七、研究人員分工

陶月俠:申報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撰寫研究報告。

羅永華:組織與協調工作,教學理論指導,把握課題的研究方向。

張學軍:負責具體研究工作;撰寫階段小結。

陶斯亮負責開展調查問卷、調查分析、撰寫中期報告。

宋麗梅:整理典型案例、收集各類資料分類歸檔。

鄭愛芳:負責研究過程中聲像、圖片資料的拍攝、記錄等。

八、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能力:

本課題成員由自治區級、吳忠市級骨幹及青銅峽市級骨幹培養物件組成。她們都曾經參與過市級、中心級、校級的課題研究。

陶月俠:紅星中心國小教研組長,國小高階教師,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課堂駕馭能力強,教學質量高。

陶斯亮,紅星中心國小副校長,國小高階教師,吳忠市級骨幹教師,語文綜合能力強,有自己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全面負責課題的研究。

羅永華:紅星中心國小校長,國小高階教師。自治區級骨幹教師,善於從教育教學的理論高度分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方法,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善於撰寫論文,多篇論文獲獎。

張學軍、宋麗梅、鄭愛芳:國小高階教師,長期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善於把電教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具有一定教研能力。

九、保障措施。為了保證課題的紮實推進和有效實施,我們還將狠抓以下“四個落實”:

1、時間落實。一是統一指導的時間要落實,每週開設1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指定一定量的時間為課外閱讀活動時間;二是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要落實,減少作業,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將每天下午第六節課(學校成立的《經典閱讀》社團)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

2、活動落實。開展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

3、指導落實。首先應選好讀物,能夠是教師統一指導的讀物,能夠是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也能夠是由教師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在上好閱讀指導課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搞好每週一詩、讀書記載和自辦報刊,同時有選擇地觀看知識含量高的影視節目和光碟(如影視欣賞、電子閱讀、上網瀏覽等)。

4、檢查落實。對課外閱讀要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如經過隨時個別詢問、檢查讀書筆記、小組調查或“閱讀彙報課”等形式進行檢查反饋。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創立和使用閱讀成長記錄袋,督促學生形成習慣。要及時發現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

十、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課題成果的預期:

通過開展此項課題研究,解決農村國小生課外閱讀中對課外閱讀價值認識不足,自覺閱讀興趣不濃,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教師課外閱讀指導不夠的問題。怎樣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

2、呈現方式:

(1)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附問卷調查表)

(2)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撰寫《農村國小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研究》的相關論文。

(3)撰寫《農村國小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4)階段性成果總結。

(5)學生閱讀積累分類彙編成冊。

(6)學生優秀閱讀評比展示。

(7)完成《農村國小有效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0

一、課題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因此啟發我開始關注能否引用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班會是一直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形式,是養成良好習慣解決班級問題,發揚民主精神的平臺,同時,我校一直以20分鐘晚點活動為學校常規教育平臺。因此,將20分鐘晚點活動轉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題班會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首先他時間較短,符合國中階段學生持續注意力時間,在短時間可以更高效解決問題,達到思想上的共識;其次微型主題班會主題明確,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目的明確、快速安排班級任務;再次活動選材簡單、短小精悍。學生可以用隨機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情景劇,學生通過簡捷快速的語言表達,就可以生成一種觀點或者解決一個小的班級問題;正所謂小活動、大德育。

而在現實中班會課存在很多問題:

1、老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班會課;

2、班會課流於形式,達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結合學情、班情開展有效的班會課。

4、開成功的班會課如何去總結記錄並讓效果延生。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學生在國中階段

助於學生的成長。

研究此課題,對如何開展高效的微型主題班會活動有重要的意義,還直接影響班級建設。讓微型主題班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成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臺。最後讓班級用微型主題班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長的班級,並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塞林格曼積極心理學。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將人的樂觀、幸福感、好奇心、韌性、利他、智慧和創造的勇氣等積極品質作為實證研究的課題,他提出要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優勢,並藉助這種力量解決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為、建立防禦挫折的機制。這對於正在成長的國中生來說,陽性激勵、正面引導更有利於學生成長。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理論:我十分堅信,能激發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萊默的組織心理學:老師是學生可以問路的旅伴,路在學生與老師的前方,班級是一個團隊,團隊有助於普通人實現不平凡的業績,老師作為團隊的指導者,就應該激勵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

四、研究目標

微型主題班會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層達到發現班級問題、明確個人職責、統一思想認識的自我認知教育;第二層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鑄造班魂的自覺行為教育;第三層達到培養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觀,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建立起一個相互親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級體的自我成長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老師或者學校有借鑑價值。

五、研究內容:

探索微型主題班會怎樣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題班會的效果從3個方面界定:

1、是否解決了班級問題;

2、是否起到凝聚班級力量的作用;

3、是否提高了學生某項能力。

為了指導日常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將從以下方面去研究:

(一)、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流程:讓學生自己清楚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怎樣做、要做到何種程度;

(二)、研究微型班會的主題:針對班級發展情況和學生成長規律設計系列班會主題,如何處理班級常規問題、預防在各階段出現的不良情況,讓教育目的隱藏在活動中,達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會的教育方法: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及巧妙處理問題的方法,不讓主題班會流於形式,使主題班會在20分鐘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形式:針對不同的內容或者主題,採取何種形式的活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動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會的效果延生:如何讓班會產生持續性的效果。

六、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參閱教育家關於班級活動的書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線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研究成果,給微課題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

2、行動研究法

主要通過晚點時間堅持實施小主題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動,並把活動從準備到實施、再到效果進行文字性記錄,並配上照片或者拍班會實錄。

3、經驗總結法

通過總結以往的班會經驗或者借鑑他人有效的班會活動方案,來解決自己班級的問題,從而研究同一個主題和方案在不同班級實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問卷調查法

主要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實施自主小班會後,學生內心和行為發生的變化,調查和蒐集學生更具創意和有效的教育題材和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

準備階段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蒐集和學習研究,瞭解教育理論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動向。

2.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3、召開班幹部會議和學生會議,明確微型主題班會研究的意義和班級要做的準備工作。

實施階段

1.根據制定的“國中微型主題班會效果研究”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進行實證性研究。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時間去實踐,總結、反思,提升來驗證班會教育效果的實效性。

2.由參與者學生對微型主題班會進行體驗式感受班會效果並完成效果調查問卷。

3.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微型主題班會操作流程和主題設計,積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總結階段

整理各個階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1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已經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也不適應學生成長髮展的需求,於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但審視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令人樂觀:其一是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教師本身不愛讀書,又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呢?其二是家長支援力度不大,多數家長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並且週末的時間全安排孩子上各類語數興趣班,至於課外書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即使讓孩子讀課外書,也讀一些與作文有關的書,比如:日記起步,作文起步等,對孩子的閱讀水平的提高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其三是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書香氛圍,僅有的一點熱情很快消失,便成了負擔。其四是對課外閱讀課指導薄弱,很多教師都專注在書本上,而且花大力氣研究考試,受到考試的束縛,把課外閱讀作為附屬品。

基於以上問題,我提出《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實踐研究》,其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實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激發孩子的閱讀樂趣,養成經常讀課外書的習慣,達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要求,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年齡階段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書籍,採用講述故事、繪本閱讀指導、故事文吟誦、班級讀書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國內、國外相關研究述評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一些發達國家,課外閱讀已成為閱讀教學目標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甚至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佈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英國提出要利用班級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中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讀物;法國在假日中心建立課外閱讀計劃。從大陸的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總結出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浙江特級教師樂蓮珠老師出版了《快速閱讀教學》一書,在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上有其獨到的見解。但總的來說,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相關理論研究的滯後,一直沒有能夠在國小階段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三、理論依據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並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

2、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於他會不會有效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否閱讀。因此,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絡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

3、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國小生的心靈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向質變的發展過程。而大量閱讀、語言的積累則是促進質變的有效渠道。因為大量閱讀擴大了資訊的輸入和積累,這些資訊的廣泛性、層次性和新穎性,促進學生人格與才華向高層次發展。再者,根據人的發展關鍵期論點,十三歲以前,也就是國小階段是人的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遵循兒童心理髮展規律,讓學生多讀多記,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詞彙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準備。

4、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在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後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應組織協作學習,並對學習過程加以引導,使之朝著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四、對課題名稱的界定。

“課外閱讀有效性”:所謂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效”意味著人們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的一切付出都能產生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規律性,本課題是指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符合規律性,由於它是符合規律性的,因此就能事半功倍,又因它是講究實效性的,因此就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達到最佳的效果。

“實踐研究”:即行動研究,就是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矯正行為,增強實踐的有效性,即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研究課外閱讀。

五、研究目標

1、本課題從加強課外閱讀指匯入手,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探索國小六年課外閱讀的內容、閱讀的形式以及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形成學校課外閱讀指導特色。

2、本課題研究旨在通過讓教師介入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教師的指導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導形式,提高推薦閱讀的質量,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外閱讀,品嚐課外閱讀的樂趣,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使學生喜歡閱讀,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學會做人。

六、研究物件、方法

(一)研究物件:國小段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一定範圍的調查,歸納出目前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積極與消極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背後的內在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2、行動研究法。“周曉玲名師工作室”的六個學員所在學校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邊行動邊研究。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做到總結成果和推廣運用相結合。這一方法伴隨著整個研究過程。

3、個案分析與經驗總結法。不斷收集教師的典型課例及相關教學細節,從中發掘和提煉有效的實施舉措,及時予以推廣。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撰寫論文、教學反思等形式,及時總結,定期交流。在研究後期採用此法較多。

七、研究內容和策略

(一)、研究內容

1、探索國小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實踐研究的途徑,通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使學生養成“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知書達理”的文明人。

2、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將指導閱讀和自能閱讀進行銜接和整合。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為國小階段要完成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制定體切實可行的措施。

3、分年級段研究內容(此次研究主要以低、中年級段學生為主)

1)、國小低年級段(1——2年級)

(1)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2)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詞。

(3)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學會做簡單填空式讀書筆記,每學期不少於15篇。

(4)積累一定的成語、警句,背誦優秀詩文8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至少讀學校推薦書目3本。

2)、中年級(3——4年級)

(1)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2)閱讀淺顯歷史故事,科普科幻讀物,古今中外寓言。

(3)誦讀優秀詩文,背誦優秀詩文80篇。

(4)會做摘錄筆記,每學期不少於20篇。總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讀學校推薦書目不少於4本書。

3)、高年級(5——6年級)

(1)閱讀面擴大,開始閱讀文學名著,及科技文章。

(2)開始寫閱讀欣賞筆記,每學期不少於25篇。

(3)背誦優秀詩文80篇。

(4)二年內閱讀量不少於100萬字。至少讀學校推薦書目不少於5本書。

(二)、研究方法與途徑

(一)保證課外閱讀時間

(1)每週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各班按課程表上好每週課外閱讀指導課。

(2)每天保證20——30分鐘家庭自由閱讀時間。

(二)保證閱讀量

我校的課外閱讀實行“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低年級的閱讀量為5萬字,分解到各個學期,每學期應達到12500字;中年級不少於40萬字,分解到每個學期應達到10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為了保底,每天閱讀量500字左右。

(三)推薦課外讀物,做到“兩統一”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推薦讀物,做到在統一的`時間閱讀統一的書籍,既便於檢查,又便於學生及時交流,提高閱讀質量。

(四)指導學生閱讀

1、上好閱讀課。

(1)確定經典著作書目。

(2)制定閱讀指導課計劃、撰寫教學設計。

(3)每月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學期一次閱讀指導課展示活動。

2、做好讀書筆記。

“記”是讀的強化,讀的深化。我們要求每位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首先記錄每天讀的書籍、內容,其次可以是摘錄優美詞句,可以寫讀後感和隨筆等,這樣做既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又幫助學生完成了部分積累和消化。

3、開展多項活動,加強閱讀交流

這一環節是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動力環節。在學生讀書有了一定收穫或讀完一部書後,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交流讀書“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穫,享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我創新。操作方式有:

(1)每週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2)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課外閱讀展示活動。

具體形式可以是:故事會、書評會、演講、朗誦會、作文比賽、閱讀知識競賽、優秀讀書筆記展、誰讀的課外書多評比賽……這些“交流展示”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提高生命創新的價值,而且會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外閱讀進行到底。

(五)加強考查與評價

通過考查與評價,監測本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對方案的實施情況。既要考察各班級對方案落實與否,又要考查學生每天讀與未讀,讀得多少,閱讀習慣形成的好與差,以便確定對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

對學生的考查主要依據是以筆墨為憑。

1、教師定期檢查。如檢查讀書卡、讀書筆記等。

2、家長督促、檢查。

3、小組同學互查。

對教師的考查重在考查其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及活動開展情況,具體考查內容有:

1、檢查班級課外閱讀活動課是否有活動方案計劃、教學設計。

2、檢查班級是否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

3、進入班級隨堂聽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月有課外閱讀活動小結,每學期有總結。

(六)科研手段

1、行動研究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邊歸納,邊總結,形成一套系統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方法與策略。

2、個案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從本專題入手,針對某一課例、某次活動等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

3、調查法

專題研究之前及研究過程中,採用調查方式,進行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相信通過制定方案,具體實施,考查評價,進行持續改進,層層深入,迴圈上升,一定能將“課外閱讀”紮實有效地進行到底,讓我們的學生“嗜書如命,每天閱讀,務成習慣,終生堅持”!

八、研究步驟

(一)、課題前期工作:20xx年4月—20xx年5月。

針對現有的國小生課外閱讀現象,學習、研討提出課題:如何改革現行的國小語文課外閱讀,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準研究方向,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方面的資料,對研究內容有清楚的認識。

(二)、課題啟動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收集國內外有關國小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探索與研究文獻及實踐資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計劃,做好實驗準備。

(三)、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進一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並深入實踐研究。

2、按方案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研究,定期組織案例分析與交流。

3、做好研究過程中的資料積累,並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資料進行分析、彙總。

4、開展“閱讀彙報課”和教學設計、經驗論文撰寫等活動展示活動成果。

5、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四)、課題的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對於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進行整理、彙總,並認真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

3、全面總結提煉研究經驗,推廣研究成果。

九、預期成果

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學生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能做到“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彙,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增強語言文化積澱,提高閱讀能力。

十、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方案、經驗總結、論文;

2、推出顯現研究成果的觀摩課;

3、編寫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書目;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

6、反映研究活動的影像資料。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2

目前日益為中國小所推崇和倡導的小課題研究是學校教研的一種形式,它是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的。大課題主要是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擬訂、學校教師申報、立項的課題。這裡,教育行政部門既是課題的擬定者,也是課題申報者研究資質的稽核者、課題研究的管理者和課題結題的鑑定者。而小課題是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由教師個人或科組教師共同確立、研究的直接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它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小課題研究是介於大課題研究與教師反思活動之間的教研活動,屬於學校教研的第三條道路。筆者認為,教師要具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既應明確小課題研究不同於大課題研究的特點,也應需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

一、小課題研究的特點

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具有應用性、群眾性、廣泛性的特點。

應用性。相對於理論性的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性質上屬應用性的課題研究。理論性的課題研究通常是一種大課題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較系統的教育理論體系、系統闡述並檢驗各種假說、原理、法則為最終目標的。而作為應用性研究的小課題研究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或者說它針對的是中國小教育的具體實踐,為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於教育實踐。它是一個教中研、研中用的過程,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的。某位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儘管對其他教師也具有啟發性,但由於受教育教學情境的限制,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運用主要是研究者個體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或者說它的運用是主要在縱向維度上進行的。與專職的教科人員相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優勢體現為自己是教育教學實踐躬親者,實踐經驗相對豐富,但與此同時,由於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決定了教師在開展教科研課題研究時,應更多地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絡較密切的應用性的微觀課題或小課題進行研究。

群眾性。從研究的主體來看,小課題研究具有群眾性的特點。大課題的研究往往是學校一部分教師,其主持人經常是少數幾個人;與大課題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課題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課題主持人。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師,也無論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強、是弱,都可致力於小課題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進行小課題的研究。

廣泛性。從研究的範圍來看,小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涉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所有問題。這也就是說,小課題研究儘管是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中心的,但它不僅包括對教學問題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學工作以外的涉及學身心發展所有問題的研究;直接和間接涉及學生身心發展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是小課題研究的問題;小課題涉及的範圍,既包括教學、也包括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於學校整個教育實踐、為教育實踐而展開、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而不僅僅是“立足教學實踐,為教學而展開,在教學中進行”的。這是因為任何教師教育實踐或行動的目的都是整體性的,任何教師行動的目的不僅應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而且應促進學生智慧、思想品德、個性的發展,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進學生整體性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所有教師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師關注、並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就此而言,我們不能認為小課題研究的只是教學中的問題。目前一部分學校將小課題的選題侷限於學科教學範圍的做法是片面的。

二、開展小課題研究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開展小課題研究,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教師須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時間、精力,學校應有必要的圖書資料的儲備,併為教師提供一定的研究經費。除此之外,教師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這些也是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1.學校應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

對於小課題研究,運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學校最高管理層或學校教科室採取一定的措施對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進行動員、佈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學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來推動小課題研究,那麼,其成效將大打折扣。因為單純用行政手段去推動小課題研究,易於使教師感到開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外在的強制而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從而易於使小課題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師的被動應付行為、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化將大大地貶損研究的效果,這正是任何課題研究、包括小課題研究之大忌。所以,學校應儘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動小課題研究,而應更多地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人手去推動小課題研究。對教師開展的小課題研究,不作統一時間、統一步調的規定,以及教師研究什麼課題、用什麼方法研究、以什麼形式結題,讓教師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是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學校應從發展性的教師評價出發積極引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如可對自覺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卓有成效者進行表彰,以調動其他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2.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越是圍繞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則越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為越是圍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高,同時也對教師的挑戰越大,而當教師對這種挑戰和對挑戰的反應進行反思時,越可能產生認知衝突,所以越有可能發現需研究的小課題。但時下在學校較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學生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片面發展,而且阻抑了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動的自覺性、積極性,阻礙了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由於傾心於提大學聯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已嚴重弱化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已使教師無心、無力於開展教科研活動。可以說,目前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考分、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已成為抑制教師教育科研的自覺性、積極性的最大障礙。很難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視、心無旁鶩、全力應試的學校,教師會開展怎樣的教科研活動?!學校背離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企望提高教師教育科研、包括小課題研究的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真可謂是南轅北轍!而只有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才會強化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

總之,教師只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小課研究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學校要為教師營造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莫過於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了。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3

研究背景及意義

研究背景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雖然我國政府通過社會保障和稅收等手段進行調節,使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上有所緩解,但是擴大化的趨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開始將希望寄託於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希望可以通過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來縮小貧富差即。

加之近年來,自然災害在我國頻繁發生,自20xx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到20xx年4月14日的玉樹地震,20xx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喚醒了了中華民族“慈心善舉”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意識到在大量的社會弱勢群體的急需救助的情況下,緊靠政府的力量仍然是不夠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到慈善事業上,希望通過參與慈善事業的.途徑實現對弱勢群體的救助行為。因此,急劇增加的社會需求使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更顯必要性和緊迫性。

研究意義

現實意義

根據相關的資料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貧困群體約有2600多萬人,城鎮貧困群體約有2200多萬人,二者合計4800多萬人,佔總人}1比重的約3. 7%。這意味著在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招遇到到大病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其生存狀態將更加堪憂。如果這部分弱勢群體的困境無法得到有效地解決,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將是一個重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藉助對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困境和對策研究,推進慈善事業的發展和完善,能夠切實幫助這部分弱勢群體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有利於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理論意義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4

體育活動是影響幼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積極因素,它不僅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而且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活動能力,提高幼兒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培養幼兒優良品德和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一、選題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偏重於專項體能活動,很少使用廢舊材料製作的器械活動,形式上是熱熱鬧鬧,而運動質量卻不高。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由於器材不豐富,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強、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造成體育活動內容單一,對孩子肢體和動作的訓練也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在難以確保幼兒每天有兩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並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探索,不斷優化我們上林苑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多樣性,提高幼兒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讓幼兒具有強健的身體。

二、研究目的

(一)研究活動的總目標

1.製作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創設活動環境,引導幼兒體驗活的樂趣。

2.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的整體功能,使孩子德、智、體各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

3.教師通過探索,實踐,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各年級研究活動目標

小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幼兒在走、爬、鑽、跳、滾接等方面

中班:通過走、跑、跳、拍皮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靈活性的運用器材,體現器材的趣味性……

大班:通過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繩、拍球等方面鍛鍊幼兒的體能,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四、操作實踐

(一)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素材

為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陶冶他們的情操。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瞭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我園在體育器材在配置上只有購買的和一些簡單的器材,所以我們可以因地制宜,變廢為寶,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用油桶、報紙球、繩子等製作自己使用的活動器具。如我們可以將小竹棍當成接力棍、跳竹竿舞、走迷宮等等,同時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廢棄的飲料罐和塑料瓶,如:將粒粒橙、酸奶瓶等用鬆緊帶連線起來做成拉力器;還可以用各種易拉罐做成高蹺,做成梅花樁練習平衡能力等等的一些活動。

2.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物多玩。例如我們前面用竹子製作出來的金箍棒,我們也有很多種玩法:“鑽洞、跳格子、跳竹竿舞、扮演孫悟空玩金箍棒、走迷宮”等等。還可以用一些廢紙做成紙球,可以進行拋、扔、投等多種玩法儘量拓展幼兒的發散思維。

二)優化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

為了將活動從“形式”引向“過程”,從“內容”引向“發展”,從而增強教師的目標意識,我們課題組制定了相應的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我們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既有長期目標,又有近期目標。我們參照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目標,針對各班不同水平的幼兒,遵循層次性、操作性的原則,設定了不同層次的目標。

1.晨間鍛鍊活動

為提高幼兒晨間鍛鍊的質量,我們在組織形式及內容編排上儘量採用分散式,以自制的材料為主,內容豐富,使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選擇自己的同伴、自己喜歡的內容,全面鍛鍊身體,提高體能。

2.戶外體育活動

戶外活動我們也將以器材為主,多給幼兒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儘可能多安排活動,讓孩子想盡辦法擴大戶外活動空間。提供簡單的材料供遊戲進行,讓幼兒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遊戲,使戶外體育活動更富特色。讓幼兒擁有活動的選擇權,成為戶外活動的真正主人,使戶外體育活動達到活而不亂、有條不紊、生動活潑,從而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幼兒的活動能力,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和養成自覺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習慣。

3.體育教學活動

我們將體育教學的內容延伸到戶外活動之中,《開展體育活動觀摩》和《開展戶外體育器械評比活動》,幫助幼兒練習鞏固,並不斷創新提高,使戶外體育活動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充分體現器材的使用的科學合理,豐富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我們把體育教學寓於有情節、有角色、有競賽的遊戲之中,使之新穎生動,而且有目的、有計劃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體質。並針對大、中班不同的年齡特點,採用競賽性的遊戲,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評比活動》以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培養幼兒積極進取精神的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

四、成員組成與分工

組長:肖國苗上林苑幼兒園園長,主持課題的全面工作。

成員:衛燕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陸續上林苑幼兒園保教主任,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杜進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成員:武曉上林苑幼兒園教師,協助做好課題研究

五、研究內容

月份

研究主題內容

主持人

**年

7—8月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5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國小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資料,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著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慧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6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按新《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國小生在畢業前至少應該達到二級的目標要求。在二級目標中,讀的要求有: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小短文。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國小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資訊,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培養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還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牛津國小英語教材,重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讀和寫技能的訓練。因此,有必要對國小生英語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

二、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縱觀國內,培養國小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已被大家所重視,廣大教師對此做了不少探索,特別是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已取得了較大成績,其研究表明:

從學習語言的規律看:成功的學好一門語言要進行大量地吸收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通過對語言充分閱讀,用心感悟,不斷積累、運用,才可能真正體味到地道英語的獨特魅力,真正把語言學到手。

從國小生學習心理看:國小生具有很好的感性思維,富有情節的故事、童話學生更感興趣;貼近自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短文、對話更能吸引他們。英語教學已改變了以往的傳統的封閉、單調、劃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僵化狀態,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研究的預期目標與主要內容:

l研究的預期目標:

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與內容: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吸引學生。同時儘量與牛津英語的主題式教學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各年紀學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牛津國小英語》教材,彙編出四套系統的閱讀教材。

2、研究國小英語閱讀課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作為一門技能訓練課,其任務著重在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句子中的詞義,幫助他們把音、形、義結合起來。因此,使教師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大有幫助。

3、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總體英語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研究的原則和主要方法:

l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法和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實踐性原則:突出語言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擴大語言的輸入量,為學生創設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3、整體性原則:注意英語牛津教材與閱讀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內外的協調,拓寬學習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發揮教學的整體效益。

l研究的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2、實驗法:

根據實驗目的,對國小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分年級進行不同的設計、探索,並將不同課堂教學現象做記錄、分析,尋求最佳的教學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五、課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激發學生興趣,讓其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教師要啟用學生的“記憶體”,抓住他們的“憤”、“悱”之處展開教學。教師要真誠地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係融洽。不僅允許他們贊同、接受,而且允許他們否定乃至拒絕;學生之間有更多的直接的交流、討論,讓理解、信任、尊重、寬容、民主、合作充滿整個課堂。同時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2、加大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力度。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讀,讓學生由讀去感知語言、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同時積累語言。在此基礎上,更要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閱讀習慣

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逐步豐富詞彙、積累語言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為今後的主動發展打下根基。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

1、基本程序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的構思和定位,方案的撰寫和論證。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A、課題的實施、研究;

B、中期論證;

C、課題的發展、完善。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果的總結,經驗的推廣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

組長:

成員: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包括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

2、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

3、CAI課件、研究課教案等。

4、學生作品,包括作業、學習體會等。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課題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2、課題組成員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科研能力,為課題研究成功提供了保證。

3、本課題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本教研組的大力支援,在人力、財力、物力上會得到有力保障。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7

研究課題的題目:國小語言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

1、課題的來源和期望目標

素質教育的觀念在我國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那麼,在課外閱讀這個層面上,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我對本班4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第一興趣的百分比分別為:文藝娛樂活動28%、體育活動26%、美術活動18%、科技製作10%、閱讀活動10%、數學活動8%。由此看來,學生在閱讀專案興趣上低於其它類活動。有的學生說,閱讀活動不如文藝娛樂活動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為,看電視、錄影、玩電腦、聽音樂,直觀、生動活潑,比看書有意思。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喜歡閱讀哪一類書籍時很多選擇了漫畫書,只有個別學生說自己愛看童話等名著。造成學生不愛讀書、閱讀面窄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閱讀興趣;2、缺少正面引導。因此,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1、選擇適當的內容

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選擇程度適當的讀物。可以閱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敘事性文章、優秀詩文及趣味性強的少兒讀物。這樣便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讀懂作品,能讀懂就有收穫,有了收穫就會有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2、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讀書筆記展覽等,把個體的、小組的、班級的閱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

3、尊重孩子個體的差異

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解讀是有差異的,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因為課外閱讀是一種純粹的孩子與文字之間的對話互動,這種對話受到孩子的個性、閱歷、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允許這種解讀的差異存在,並且要支援和鼓勵這種解讀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是鮮活的,有個性的;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二、教給學生多種讀書方式

1、閱讀方法不只是朗讀,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閱讀材料選擇確定朗讀、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瀏覽等不同的閱讀方式;學會使用學用的工具書;對所讀內容及時時行圈、點、批、注,理解所讀的內容,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習體味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和語言風格;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等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法邊閱讀邊思考,不斷提高閱讀速度,促進他們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2、指導學生撰寫讀書筆記

主要向學生介紹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摘抄型筆記是從閱讀的內容中分類摘抄好詞佳句,至理名言,以及優美的片斷。提綱型筆記則是對所讀的材料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書中的內容。感想型筆記可以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想法隨時記錄下來,走近作者,和作者的心產生共鳴。評價型筆記是對書刊某些方面進行評價,為他人閱讀提供借鑑。以為無論何種方法都對提高閱讀效果十分有益。閱讀中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讀書筆記,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提高。

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四(2)班全體學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方法,把行動和研究結合起來,在行動中研究,研究中提高。

初步擬定的研究過程

主要研究階段及階段性研究目標

20xx年9月,制定研究方案

20xx年10月-20xx年1月:形成較完善的課外閱讀制度,並在班級實施

20xx年2月-20xx年5月:改進課外閱讀教育實驗,提高課外閱讀教育效益。

20xx年6月: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做好結題的相關工作

研究結果的表達方式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的應用的設想

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認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僅靠課內閱讀,更多靠課外閱讀。新大納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同時又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新大綱強調了課外閱讀等語文實踐活動對積累語言材料和提高讀寫能力的促進作用。課外閱讀有利於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於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拓展和情感的發展。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拓展學生智力背景的有效手段。通過這次研究,使課內外閱讀相結合,達到課內教學指導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補充課內教學這種相輔相成的狀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8

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著,整天關在家裡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願一個人呆著。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為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造自由寬鬆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並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境,和小夥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為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為: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為每個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舞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

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為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三、研究物件及範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並以統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為:興趣、性格、看圖說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為實驗和研究採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並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薰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的發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環境的創設中極為注意營造優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美、愉快、輕鬆、無壓力的環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後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3-20xx.5)

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並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6-20xx.7)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係、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9-20xx.11)

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4、結題階段(20xx.12-20xx.3)

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完成課題任務撰寫教學論文、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19

一、指導思想:

教學科研是提升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科研只有與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促進教師自身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通過教科研這條途徑發展和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新課程改革的效果也在於此。

二.實施研究的目標:

1.通過教研活動,學習相關教育理論和《課程標準》,結合課程教材改革要求,研究“國小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2.通過公開課或研究課,重點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

3.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摸索並形成趣味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和一般操作程式。

三、研究進度及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1、學習有關課堂匯入的基礎理論,瞭解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收集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雜誌,設計調查問卷。

3、撰寫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1、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對集體的興趣進行四次調查,第一次對三年級進行調查,第二次對一年級進行調查,第三次對五年級進行調查,最後對四年級的個案進行調查。

2、我們分別從各個環節設計,努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對音樂課中的各項內容感興趣。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是我們對課題研究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撰寫論文可以促進我們進行理論思維,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我們的思路,併為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四、研究方法:

1、實踐法:本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研究設計每一節實驗課,然後上好實驗課,課後再對本課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綠動、遊戲創編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2、調查法:採用不同規模、方法的調查法。課題研究前提,針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中期,主要調查學生對實驗課的反應,調查學生喜歡什麼型別的音樂課。最後一次調查,是對選定的年級和班級進行對比調查。

3、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大部分學生共同點的學生,進行觀察,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有效對策。

4、文獻法:主要收集各種教學參考書,集中搜集關於提高學生興趣

的方法,進行研討總結,然後運用於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為見就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後盾武器。

5、總結法:確定研究專題,指定研究方案和計劃,平時注意積累資料,研究過程中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上交教研室,研究結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五、主要工作和措施:

為切實提高國小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優課率,充分發揮課改所帶來現代教育教學課堂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也為了保障課堂教學的科學有效,我們根據以往學校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效率不太高等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研究課題,課題研究能促進我們圍繞一箇中心,有計劃有重點進行研究性地工作,並有動力有信心研究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本學期,我校立項了《國小音樂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已經從教育的大環境以及學校的實際論證了該課題研究的必要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我們將潛心學習,努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情況作一些大膽的探索、延伸和發展,使我們的這項課題取得進展。

1、認真系統地學習有關的理論。學習是研究的開始,重點學習相關的專著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學習中轉變陳舊的觀念。理論學習分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

集中學習的時間為秋學期第三週,內容為新課匯入的相關理論,形式為教育教學沙龍。

自主學習的內容包括專著和報刊雜誌、他人的經驗性文章。

2、開設研究課以及形成過程性的研究材料

(1)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按年份分為春學期和秋學期兩個階段開課題研究課,展示階段性研究新經驗、新成果,並對這些課進行研討、交流,剖析,找出優點,發現不足及暴露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省。從而汲取經驗教訓,以利於下一階段的開展。

(2)收集相關聽課評課資料,以及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及時統計分析,聽取學生對研究課,特別是教學環節對學生吸引力的感想和建議。

(3)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音樂興趣培養”的相關研究,如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模式、評價制度,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典型分析和專題總結。

3、日常實踐與反思

日常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黃金時期,以實踐與反思的形式表現其研究的充分性和科學性。

(1)師生對課堂中各個環節的反思。教師的反思以反思教案、課堂教學隨筆等形式進行;學生的反思以與老師談心的口頭問答形式進行,以說自己的課堂表現為主要內容,以對學習興趣的認可度為參照,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心中對匯入環節實施的滿意和批評,以此進行反思,作為下一步研究和實踐的指南。

(2)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該課題中來,讓他們成為該課題的主人和最終受益者,也讓他們幫助我們認清不足,糾正錯誤。

六、研究步驟:

1、努力夯實教學實驗的各項環節,為試驗進行打好基礎,

2、緊緊圍繞課題進行試驗,做好實驗的各個步驟。

3、提高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

4、積極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七、實驗班級:

一至五年級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20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資訊量飛速增長的今天,閱讀能力的高低已成為個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條件之一。對學生來說,廣泛閱讀是適應未來社會成員對多元文化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是課內學習的延伸與補充。通過開展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思維,使之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葉聖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寫道:“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為我們的語文學習獲得資源指明瞭廣闊的空間。《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需達到400萬字以上,其中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但目前的問題在於,這麼大的閱讀量怎樣得到保證。而低年級段作為閱讀的起步階段,剛開始接觸大量字的閱讀,如何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哪些書籍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這些問題都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2、課題研究的價值

我校地處常州西南農村,雖然鄉鎮經濟比較發達,但學生家長在文化投資上的比例很不均等,總體來說少得可憐。同時由於自身素質的欠缺,家長很少關注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因此低年級小朋友目前閱讀的狀況並不樂觀。筆者對本校低年級學生進行了一項關於“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並從中發現了一些發人深省的現象:在看電視、玩遊戲與看書的選擇上,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前者。而在學生最愛讀的課外讀物中,排名前兩位的竟然是長篇漫畫和幽默故事。有85.5%學生認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有46.4%的學生在閱讀一本書時,竟然是“翻到哪裡,算哪裡”;有76.3%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看書不超過30分鐘;還有90.37%的家長反映,不知道該給孩子買什麼樣的書……這些資料表明,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興趣,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意識地進行課外閱讀。因此,引導低年級學生積極地,正確地進行課外閱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是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聯絡本校學生實際,結合前人研究情況,進一步探索怎樣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水平,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同時又提倡課外閱讀評價的多元性。立足課內,注目課外,依託智慧型課外閱讀,點燃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充滿智慧的探險。

二.研究的理論思考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課外閱讀”指對除課本以外的所有相對完整文字的閱讀。可謂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充套件,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課外閱讀水平”指課外閱讀材料的認讀水平、分析理解文字的能力以及對文字更為豐富、多元的創造性解讀的能力。

“提高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水平”是指教師從低年級學生學情出發,給予他們必要的讀書指導,激發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並保持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愉悅的情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國小階段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閱讀量的達標有賴於讀物的選擇與推薦,有了廣泛的、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才能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閱讀教學的認知理論。

閱讀教學的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主體對於文字中的語言,只有在他的資訊貯存中能夠找到與文字言語具有相似性的資訊組塊以後,才能夠進行相似匹配、相似啟用,從而識別文字中的資訊。因而我們應該從學生的閱讀基礎與需要出發,選擇與推薦課外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體現閱讀的個性化。

2、兒童閱讀心理

從言語的角度來說,閱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是從看到的言語向說出的言語(大聲的或無聲的)過渡。在這個過渡中,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通過內部言語,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意思變成讀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這個複雜的過渡,需要豐富的閱讀實踐。因而,從兒童的閱讀心理出發,選擇大量的中華經典讀物,兒童文學名著,優秀時文報刊等,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促進言語的發展。

4、現代課堂教學理論。

現代課堂教學理論認為,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著眼於學生的長足發展。葉老曾指出:教學為了用不著教。因此,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總量,是實現目標的橋樑,也是學生主體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和標誌。

三、研究的目標

1、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為低年級學生選擇出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給予學生展示課外閱讀的舞臺,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四、研究內容

1、課外閱讀材料選擇的研究

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是對我們的這個課題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把這項內容,放在了第一位。課外閱讀材料,需要課題組教師自己先研讀,根據學生的特點尋找適合學生的書目,特別是低年級段的學生,他們的向師性很強,自主性不夠,需要老師們的從旁協助;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要正視我們的家長存在的差異,我們學校的家長相對於市區裡的`家長們,文化素質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對於孩子的閱讀這塊,他們可能心有餘力不足。因此,為了課題的順利展開,我們要做好前期準備。

在內容的選擇上:

(1)內容可以多樣性,達到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的目的。

(2)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2、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的研究

低年段的學生,剛開始進行大量識字,接觸閱讀,在前一課題研究內容的基礎下,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這些材料被學生感興趣,都說興趣是成功的開始,可見,課題的展開,這一個內容的缺失,我們的課題也就失去了意義。

(1)課堂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2)親子共讀。利用校信通平臺,家校聯絡,有計劃地開展親子讀書活動。

3、課外閱元評價的研究

1、形式豐富的閱讀交流彙報

要強化學生“讀”的意識,應關注閱讀交流。如:閱讀欣賞課,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賞、與同學交流;閱讀表演課,學生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寓言、童話,結合學生的閱讀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達出來;閱讀活動課,開展專題研究活動,讓學生尋找相關資料閱讀,而後交流展現。在交流中要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喜好設立各種獎項,讓孩子在掌聲與笑聲中日漸鍾情於書本,與書為友。

2、班級讀書活動

在班級裡定期適時開展各種讀書活動。如爭當班級“閱讀之星”“小小讀書沙龍”“讀書知識競賽”“走進童話故事”等。

3、親子共讀活動

低年級一部分學生愛讀課外書,懂得了不少的知識;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看看畫面,不讀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們孤立地讀書,有一定的閱讀障礙,當碰到困難就放棄看書。但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很難有讀書的夥伴,此時父母親跟孩子共同選看一本書,共同探討書本中的一個話題,對孩子的閱讀不失為一種促進作用。作為教師要指導家長選擇圖書,向家長傳授和探討家教讀書經,讓家庭生活因為有了“親子共讀”而洋溢溫馨和活力,讓讀書像中央電視臺互動娛樂節目《開心辭典》一樣,成為家庭生活中一份必不可少的休閒大餐!

五、研究物件

低年級部分班級學生和部分語文老師

六、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組織參與研究的教師收集、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與經驗,並做好理論學習筆記。

2、調查研究法:調查、瞭解、分析實驗前後課改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3、行動研究法:確定實驗班開展行動研究,總結、調控、積累研究成果。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提煉研究成果。

七、課題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師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2、科學性原則,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語言應用的廣度。

3、實踐性原則,課堂採用的程式要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佈局要適合於成對或小組活動,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任務為中心。

八、研究步驟

本課題分三個階段展開:

1、準備研究階段(20xx.2-20xx.6)

完成文獻資料的收集、學習,制定課題方案,調查分析本校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建立研究工作機制,擬定各階段研究方案。

2、實證研究階段(20xx.7-20xx.6)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制訂明確詳實的階段研究計劃,開展行動研究。通過中期彙報,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研究方式和內容等。

3、結題總結階段(20xx.7-20xx.12)

對有關資料進行歸納和理論分析,完成研究報告,編撰案例集和論文集。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對於研究過程中運用和實施的有效策略,及時進行總結分析,並形成相關的文字或電子資料,接受專家領導的評審鑑定。

九、課題成果的實現形式

1、教學論文、教學案例;

2、課堂實況音像資料;

3、典型教案和教學課件;

4、課題網站

5、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成員

組長:張志清

中心組成員:潘春霞、劉燁妍、許曉秋、蔣錫鳳、薛豔、錢春霞、袁琴、餘秋月、劉娟萍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21

1、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⑴文獻研究法:

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進行分析、整理、總結,不斷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以促進課題研究的深入。

⑵行動研究法:

立足於行動研究,引入鄭金洲教授有關行動研究的方式及成果表達形式等相關理論,如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課例等,強化教師的`教學反思,不斷優化有效性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途徑與方法。

⑶個案研究法:

通過對一些成功教學課例的研究,吸收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性教學設計的成功經驗,總結有效性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的規律。

2、課題研究的主要手段及資料準備:

⑴利用現代化資訊科技手段,廣泛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有關的研究文獻資料。

⑵積極走出去,到名校取經或聘請相關專家到我區指導,可從區外學校獲取資料或從專家手裡索要資料。

⑶將研究成果及時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實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2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但新課改下的國中作文教學仍表現為:考什麼就教什麼,近幾年話題作文成為作文主導,從大學聯考流向會考,從九年級湧向七年級,學生被迫放棄了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原始創新力;受“文以載道”的思想影響,教師要求學生作文思想不僅正確,而且深刻,學生只好編故事、套情節,去渲染自己內心一點也沒有的高尚情操,導致作文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作文教學中教師偏重於講寫的方法技巧,學生也偏重於學寫的方法技巧,學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技巧,卻不能寫出好文章。

我校的作文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走馬觀花。即寫作訓練跟閱讀教學亦步亦趨,學什麼課文,寫什麼作文。例如:七年級一冊一單元是寫景狀物散文,學課文之後便讓學生以景物描寫物件,或即景生情,或託物言志。若作為單項訓練未嘗不可,但如果為了配合閱讀教學而置學生的寫作現狀而不顧,則勞而無功。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寫什麼丟什麼,走馬觀花,過目即忘。

(2)沒有過渡。作文訓練之初教師便把全套本領、對作文的要求全方位下放,學生根本未曾達到應有水平時卻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作文教學,以期學生一步登天,寫出十全十美的作文來。例如:七年級第一學期,根據教學實際,作文教學應從基本功練起,即書寫規範,標點、格式正確,完整地記敘一件事等。而我們的第一次作文課便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一次考場作文便將“生動形象”、“議論抒情”、“點題扣題”作為評分標準,此情況下,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日俱增,難怪有的學生哀嘆:上國小時好歹寫一篇作文就能獲獎,到中學費半天勁也得不了高分。這種沒有過渡的作文教學,大大挫傷學生的寫作信心,造成七年級講審題、立意選材,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還是講這套,學生聽煩了,老師講膩了,而收效甚微。

(3)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脫節。教師本身因為對作文教學缺乏應有的熱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怕寫作文。這種情況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四環節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由於無計劃,常常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個題目來。這樣的命題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真情實感。結果是,或老調重彈,或曲高和寡,學生望題生厭,望題生畏,哪裡還有寫作的興趣?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發,疏而通,越指導,學生的寫作越僵化,長此以往,將學生的一點點靈氣全磨滅了。

(4)作文與閱讀、生活脫節。生活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寫作教學常常與生活脫節,作文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為作文題材,學生既沒豐富的詞彙,又不熟悉多樣的題材,寫作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讀寫分離,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讀不能很好地為寫服務,寫作無法促進閱讀。

(5)再說批改:教師習慣於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眼分數便罷。因為老師的評語從國小到中學全是套話。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學生自己寫的是什麼都快忘光。批改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原因於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師獨攬批改權。講評隨便,無針對性,藥到病除,儘管學生作文寫的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卻不快。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建立作文指導的序列計劃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有明確的訓練目標和訓練計劃。解決教師上課前想作文題,七年級到九年級同一個要求,作文與現實脫等現實問題。

2、建立作文序列教學的作業系統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明確每個階段的訓練目標,解決學生怕寫作文-不敢寫作文-胡編亂造的心理障礙,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培養學生限時寫作的能力。

3、建立學生作文的評價系統注重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讓學生有寫好作文的激情。

4、切實轉變教師的對待作文的觀念和行為,增強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意識。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2、培養學生生活與寫作緊密聯絡、不脫節的研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繪生活並高於生活。

3、以班級為單位,循序漸進的進行作文序列訓練,三個年級各有側重,力爭達到新課標對寫作的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具體設想為:第一,按表達方式確定:記敘文→說第明文→議論文。第二,按寫作流程確定: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行文→修改。第三,按表達憑藉的手段確定:先說後寫,以說帶寫,用口頭語言作為書面語言的先導,第四,按寫作的本質確定:觀察→思考→感悟→作文。第五,按作文水平的梯度確定:放膽文→小心文→放膽文。第六,按年級劃分,

七年級:目標: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指導觀察、聯想、想象的方法,養成思考表達的良好的習慣。1、觀察事件,完整敘述。

2、觀察人物,抓住特徵。3、觀察景物,多角度表達。

4、在敘事、寫人、繪影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5、運用聯想和想象等手法,豐富寫作內容。

6、從教材中借鑑基本的表達技巧: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八年級:

目標:學習多種表達技巧,能寫複雜記敘文,會寫簡單的說明文。1、在記敘的基礎上,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事物。

3、運用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具體地表達對生活的某種認識。4、運用設定線索、伏筆照應、懸念過渡等常見手法佈局謀篇。

5、抓住事物特徵,合理安排順序,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學寫簡單的說明文。九年級:

目標:能限時寫高質量考場作文。

1、能從材料中提煉觀點,會寫一事一議議論文。

2、審清題意,選擇恰當的文體。

3、扣題立意,調動積累,合理運用。

4、擬題構思。

5、推敲開頭,巧設結尾。

6、斟酌用詞,流暢表達。

四、課題研究的途徑和策略

1、制定作文教學計劃。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所定計劃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客觀上行得通,不能成為學生的障礙。計劃要細緻、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些寫作本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目標、措施既具體,更要明確,教師要胸中有盤棋。計劃還要檢查、調整,適時查漏補缺,以期完善,防止計劃的隨意性、教條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由淺入深,不知不覺中步入寫作的殿堂,畏難情緒自然煙消雲散。

2、激發寫作熱情。學生作文需要熱情,而這種熱情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因此,教師的命題要圍繞學生最關心的內容來確定,這樣既容易激學生的寫作慾望,又有利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作文指導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真正為學生排憂解難、牽線搭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寫作衝動。指導前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做到對症下藥。

3、採用靈活的批改方式。批改作文歷來為眾多教師所頭痛。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轉變觀念,敢於放手,採用多種批改方法,激學生的評改慾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師生互批、學生共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興致勃發,資訊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多快好省”。

4、教師適時地寫下水文,與學生同寫、同批、同改,更能激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文課上得生動而又實效。教師每學期至少寫次下水文,既可以體會學生寫作時的心態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又可以“逼”著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

5、多渠道拓寬寫作途徑。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教師要儘可能地運用一切手段來拓寬學生的選材範圍。首先閱讀寫作要緊密結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於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閃光點,通過對課文的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利用課文的能力。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續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排比段的仿寫等。指導學生同中求異,不斷拓寬寫作思路達到創新的目的。其次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關注社會,二是生活面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生動的具體事例。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參觀、採摘、各種文體競賽等。學生有了切身體會,文章就會寫得有聲有色。活動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寫隨筆,記日記,養成日寫百字、周成篇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之後,寫創造型作文。

五、課題實施的物件、方法

1、課題研究的物件:本課題將在我校部分學生範圍內展開。

2、課題研究的方法:

①調查法。通過調查目前學生的寫作現狀,為制訂序列計劃做準備。

②實踐法。在實踐中實施序列計劃並不斷在實踐中調整和補充,使設想方案在實踐運用中昇華、結果,探索出一套適合國中生寫作的操作體系。

③個案研究法。跟蹤研究學生個體在寫作上的變化和成長。

六、預期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案例、教育敘事和相關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2、教師觀念得以轉變,對寫作教學有明確規劃。學生熱愛寫作,有良好的寫作習慣,能達到大綱的要求寫作,部分學生能進行創造性的寫作。七、課題實施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①調查分析學生的寫作現狀,形成大致序列方案。

②分備課組組進行研討,制定備課組方案。

③組建領導小組,確定研究的主要成員。

④填寫申請書,報上級領導和專家組審批。

2、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①召開研究組成員負責人會議,統一思想,明確研究目標和內容。

②邀請專家學者來我校指導課題實施的研究。

③各科研究成員撰寫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上交階段性材料。

④定期召開總結會,進行交流。

⑤做好實施階段各種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

3、研究總結階段(20xx年7月)

①撰寫研究報告。

②邀請上級領導和專家學者對實驗成果進行鑑定。

③上交有關材料。

裝訂

有關課題研究方案 篇23

時間:

20xx年11月至12月

活動目標

1、營造溫馨的活動氛圍。

2、通過活動培訓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

3、引導教師與幼兒尋找生活的快樂,感受快樂的同時感受生活的快樂。

4、在教材的基礎上有所擴充套件,有所延伸,有所完善。

活動程式

1、選擇內容:各年齡段的教師根據幼兒園和諧發展教材,選擇適合本班幼兒的活動內容。

2、分班組進行教材研討:確定研討活動內容,找出活動重難點,確定活動方案。

3、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理論培訓文章。

4、各年齡段分周進行觀摩研討,並提出各年齡段活動的修改方案。

5、執教老師根據修改方案,向課題組展示活動再修改。

6、最後將修改成熟的活動方案,並錄影存檔。

7、各班(大、中、小)根據修改好的方案分階段在本班開展活動。

課題研討的要求

1、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到研討活動中來,尋找活動教材,想辦法,出主意。

2、活動過程中作好觀察筆記,課後寫好活動反思(教學筆記、談感悟等)。

3、活動過程中認真作好筆記,課後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4、根據活動內容有的放矢地搞好家長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fangan/huodong/mz69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