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浙江導遊詞 >

浙江的導遊詞(精選3篇)

浙江的導遊詞(精選3篇)

浙江的導遊詞 篇1

浙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省會城市杭州,計劃單列市寧波。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為5477萬人。是中國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浙江的導遊詞(精選3篇)

浙江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經濟繁榮,工商業發達。全省人口絕大部分屬江浙民系,其中吳語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8%以上,浙西部分人口使用古吳語分支徽語方言。除此以外還有閩南語、蠻話、蠻講、畲話、官話等語言人口分佈在省內個別縣市。

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為全國的1.06%。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地級市,其中杭州、寧波(計劃單列市)為副省級城市,共11個省轄市;下分9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2個市轄區、22個縣級市、35個縣、1個自治縣。再下分為鄉級行政區,截至20__年底時共有1516個,包括754個鎮,457個鄉(包括14個民族鄉)和304個街道辦事處。22個縣級市名義上直屬省政府,由地級市暫為代管。

20__年3月,在國家規定基本的98天生育假基礎上,增加了30天產假,將產假延長至128天。

浙江的導遊詞 篇2

這尊高達20.8米的石佛,為彌勒佛盤坐造像。

佛,乃是梵文音譯為漢語"佛陀"的簡稱。意譯,當為"覺者"。彌勒佛是佛教創世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釋迦牟尼的轉世形象。以佛教的術語講,應叫它為轉世佛。

柯巖彌勒佛,寬頰廣額,螺形髮髻;法相敦厚慈祥,儀態文靜端莊;左手撫膝,右手屈舉,正作闡經說法狀。在雕刻工藝上可謂造詣頗高。

柯山石佛景觀形成於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為普照寺,則為明萬曆年間。舊寺倒塌,副使黃猷吉發起重修。自明而清而民國,至當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當代重建之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規模空前,內涵之豐富非舊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巖一景。

雲骨

"雲骨"景點,位於石佛景點之東首,與石佛東西相對。這天下奇觀的雲骨幾乎是在石佛問世的同時,脫胎而出。

據傳,柯氏父、子、孫三代石工在開鑿石佛之際,注意到鄰近有一處孤巖頗具靈氣,便就勢將它鑿成一尊香爐。

石香爐既已存在,圍繞著它採石的石工們哪有不避讓之理。就這樣,周圍的岩石被挖去後,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石"的奇石便形成了。

這奇石,高30餘米,底圍4米可由三人合抱。底部扁形直立最薄處不足1米,當代徐金富先生為證實此說,特親手作過測量。奇石之中、上部形豐而凹凸險峻。遠遠望去,此奇石宛如一炷煙靄,嫋嫋升騰。故文人墨客賜它一個雅號"爐柱睛煙"。在距地面20餘米處,刻有兩個隸書大字:雲骨。系清光緒年間所刻。巖頂有一棵古柏,生命力之強令人驚歎。據當代一位專家測定,其壽命已逾千年。

相傳,北宋大書法家米芾訪越至此,見此奇石,欣喜若狂,繞石三日,搭棚觀賞,不忍離去。後人便在其搭棚拜石處築亭紀念,亭曰"拜石亭",奇石與亭之間的一座小石橋則名為"繞石橋"。

拜石亭有一抱對:"萬匠削不盡,一柱空中全"。與"石魂"、"絕勝"、"天下第一石"一樣,表達了觀者對"雲骨"的讚美。

雲骨和大佛巖彼此出於同一座山岩,由於彼此所承載的文化不同,所擁有的崇拜者也就不同。前者知音多為知識分子,後者知音多為百姓大眾,當然也不乏專業佛教人士和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

絕勝亭

"絕勝亭"景點,位於柯巖風景區的入口處。據正史記載,晉永和年間會稽內史先後為王述和王羲之。王述出於太原王氏,王羲之出於郎琊王氏,兩人之祖先同出於晉陽姬姓。前者屬典範的官場人物,說他主動向皇帝彙報,求得敕文而發起建成柯山石佛寺未嘗不可。後者屬文人型良吏,初見會稽佳山水便有終焉之志,後來又與支遁和尚結為良友。以此來看,說他有功於柯巖勝地的發展於理相通。當代重建之石構件仿唐式柯巖絕勝亭內,立有一碑,上書"柯巖絕勝"四字,所採用即是書聖王羲之的手跡。有些史書上隱露了兩人之間的某些"恩怨",一些研究者又加以突現,但對柯巖來說,晉永和年間的發展,則是青史中的重要一頁。一柱燭天、淨手池

"一柱燭天"和"淨手池"是圍繞"石佛"、"雲骨"的配套景點。自"絕勝亭"向右轉,有一座鐫刻著"一柱燭天"四字的照壁與雲骨遙遙相對。照壁前有一淨池,池水清澈。相傳,善男信女拜佛前都要在此淨手,表示虔誠,而求祈禱之靈驗。因當代所開掘的這座淨池,為石砌池壁,石欄四圍,加之人們觀念更新,故淨手無須再直接與水接觸,只須往池中上空象徵性淨手即可,名雲:"空浴"。

蓮花聽音

"蓮花聽音"景點,位於"一柱燭天"與"雲骨"之間,其間,用形態各異的蓮花石鋪就的甬道,將"一柱燭天"與巨形蓮花坪連結在一起。這塊巨型蓮花坪半徑9.9米,由99塊巨石拼接組成,意取"九九歸一",象徵"萬眾一心"。

蓮花在佛教中代表純潔無瑕,觀世音菩薩的座椅即由蓮花承託。而無論人們是否信佛,對於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皆有認同,故置景之好意人人都樂於接受。

踏著蓮花甬道,輕鬆愉快地登上蓮花坪,觀望磚雕迴音壁,可領略到壁上所刻佛教《金剛經》之陣陣佛氣。伴侶同遊,分立蓮花兩端,可以竊竊私語而享受共鳴之趣。逢天朗氣清,在10時10分之際,獨立蓮心,人影與佛影合在一條直線上,可進入"天神合一"之境界。

這就是當代柯巖景區的修造者,以佛教載體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而提供給遊人的一個放鬆身心的產品。

離開巨型蓮花坪,蓮花甬道延伸至拜臺。拜臺闊綽,隔池正對石佛。拜臺既是善男信女燒香點燭祭祀大佛的安全場所,亦是遊人休憩之好去處。

拜臺總長30米,寬20米,周邊由44塊大青石組成。每一石上刻有一佛像:十八羅漢,十二伽藍,十四仳盧,正好為44佛。

臺上立有兩隻石香爐。每隻重萬斤,皆由4只龍頭作支撐,以示高貴。相傳,與石佛相配套,在同體岩石上還雕有香爐、蓮臺、石階,可惜已毀於戰火。

蠶花洞

"蠶花洞"景點,位於石佛池北岸,它是一個蠶形狀的摩崖洞天。洞口右上方巖壁鐫刻著兩行字,上行"化鶴飛?quot;,下行"蠶花洞"。右有邊款表明所刻日期為"光緒二十九年仲夏",左有落款,內容為"光山熊先疇書,僧本源監製"。如果文中"光山"為地名,那麼這書家熊先疇若非僑居紹興,就是僧本源雲遊光山時所遇之人物。

洞口石刻既為"僧"所主持題刻,那麼這"化鶴飛來"民間傳說自然富有佛教意味。相傳,古代某一時期有石工在洞內採石時,渾然不知洞口高懸的一方巨石即將塌下。是時,有一仙神路過,為救眾匠人而化為一隻仙鶴,在洞口飛旋鳴叫。當石工們見異狀而出洞觀看時,才發現洞口之危險境況。於是趕忙撤離,而懸石轟然塌下。

至於蠶花洞的命名,有多說。一說幼蠶稱蠶花,其形如蟻,而該洞洞底形狀如蠶花;一說四月為蠶月,蠶熟花香之際,遊洞之淑女如雲,故名。

不管怎麼說,洞名的溫和與其洞的奇險正好成為兩個極端。進入蠶花洞,但見兩邊巖壁矗天,仰頭望天,洞頂只有"一線天"。洞深處一口深潭,清澄寒徹。如不是為方便當代遊客而用青石鋪成平坦小道,踏嶙峋碎巖,溯流而入洞,定為產生一種探奇訪幽的感覺。

浙江的導遊詞 篇3

我的家鄉在象山,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東谷湖就是一處最受市民喜愛的景點,它像一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群山的懷抱之中。

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在朝陽的映襯下,東谷湖面好像灑著點點碎金,又好像一個個小精靈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人早早地起了床來到湖邊呼吸新鮮空氣。你瞧:老人在湖邊慢慢地揮動著雙臂打著太極;漁友拿著魚竿悠閒地望著不遠處的浮標;努力朝湖邊的小山頂攀登的登山愛好者健步如飛。小鳥兒也快樂工作起來,在翡翠欲滴的湖面飛來飛去,把湖面當成明亮的大鏡子,那裡倒映著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閃爍著,像一顆晶瑩的寶石。

要是下起了濛濛細雨,湖面上就會瀰漫著一層薄薄的、乳白色的霧,好似披上了輕紗,更像來到了童話中的仙境。

湖周圍的堤岸上種著許多垂柳,柳絲在湖面上輕輕地拂動著水面,好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對鏡梳妝。柳樹下是一片綠色的草地。一到春天,草地上各式各樣的野花就會縱情怒放,紅的如火,白的像雲,粉的如霞,黃的賽金。這些花雖然不名貴,但它用自己的點點姿色點綴著這片綠油油的草地。

美麗的東谷湖,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標籤: 導遊詞 精選 浙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daoyou/zhejiang/yjo8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