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河南古蹟導遊詞(通用19篇)

河南古蹟導遊詞(通用19篇)

河南古蹟導遊詞(通用19篇)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佈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範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燬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嶽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0xx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燬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說,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已決定對被毀的建築進行修繕和整理,天王殿、緊那羅殿、六祖堂、東西禪房和僧院已重修復原。緊那羅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內恢復了達摩、慧可等禪宗六代祖師朝拜觀世音菩薩的一組泥塑。菩薩身後是一組巨型山水圖景,表現的是達摩只履歸西的故事,寺內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重建工程於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內還新建了擁有14廳的捶譜堂,堂內塑造有坐撣、唸經、練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朝陽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別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掛師平倭寇等,英姿颯爽,給少林寺大增風彩。

穿過法堂是方丈室,它的面積約有250多平方米。清乾隆皇帝於十五年(1750年)遊祭中嶽廟,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

方丈室後是達摩亭,又稱立雪亭,相傳這裡是禪宗二祖神光為求佛法、恭候達摩、雪沒雙膝的地方。簷下有雕花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單簷龐殿式建築。此亭建於明代,現石柱上有題記。亭內神龕中供奉銅質達摩坐像。龕上懸有清乾隆皇帝所題“雪印心珠”四字匾。此亭現為寺僧做佛事的場所,內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銅鐘及其它鼓、缽等法器。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後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築。殿內正中的神龕裡,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臺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牆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牆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雲氣作底襯,並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白衣殿位於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牆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牆繪寺僧徒手搏鬥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位於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築,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遊人絡繹不絕。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2

少林寺,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佈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範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築,創修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額懸“少林寺”黑漆方匾,為清康熙皇帝御書。據《少林寺志》載:此匾原懸於大王殿正門上方,大王殿焚燬後,移於此處,入少林寺山門,是一條寬闊的慢斜坡形雨道,兩旁有許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則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製詩書碑》,還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禪師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禪師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郭沫若為此曾題詩說:“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來唐不讓仁。願作典型千萬代,相師相學倍相親”。寺內還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嶽少林寺碑》、《宋蘇東坡觀音贊》等。另外還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如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書寫的碑刻。這些碑刻不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碑林的盡頭是“三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即藏經閣),1928年這三座重要建築都毀於軍閥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燒燬的殿堂還有:鐘樓、鼓樓、客堂、庫房、香積廚、東西禪堂、緊那羅殿、六祖堂、閻王殿和龍王殿,還燒了7棵大柏樹和“五品封槐”等。據說,大火蔓延了40余天,這是歷史上少林寺最慘重的一次火劫。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已決定對被毀的建築進行修繕和整理,天王殿、緊那羅殿、六祖堂、東西禪房和僧院已重修復原。緊那羅殿的0、妙法、持法三尊4米多高的法身,魁梧地挺立在殿中。六祖堂內恢復了達摩、慧可等禪宗六代祖師朝拜觀世音菩薩的一組泥塑。菩薩身後是一組巨型山水圖景,表現的是達摩只履歸西的故事,寺內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重建工程於1986年6月完成,1985年7月寺內還新建了擁有14廳的捶譜堂,堂內塑造有坐撣、唸經、練功、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朝陽拳等204身拳武僧,形像逼真。特別是十三棍僧救唐王、明代小山和尚掛師平倭寇等,英姿颯爽,給少林寺大增風彩。

穿過法堂是方丈室,它的面積約有250多平方米。清乾隆皇帝於十五年(1750年)遊祭中嶽廟,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

方丈室後是達摩亭,又稱立雪亭,相傳這裡是禪宗二祖神光為求佛法、恭候達摩、雪沒雙膝的地方。簷下有雕花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單簷龐殿式建築。此亭建於明代,現石柱上有題記。亭內神龕中供奉銅質達摩坐像。龕上懸有清乾隆皇帝所題“雪印心珠”四字匾。此亭現為寺僧做佛事的場所,內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銅鐘及其它鼓、缽等法器。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盧閣,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至明崇幀三年(1630年)與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先後進行重修,現為硬山建築。殿內正中的神龕裡,供奉昆盧銅佛。殿東端的神臺上,有明代漢白玉雕造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尊,西牆下供達摩像一尊。殿內東、西和北牆上,繪有彩色壁畫“五百羅漢朝昆盧”。畫面以山水雲氣作底襯,並將五百羅漢區別為上、中、下三層,畫中羅漢,有的降龍伏虎,有的持缽顯法,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朝覲上尊。形象生動、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白衣殿位於千佛殿東,清代硬山建築。因殿內繪有少林拳譜壁畫,所以又稱“拳譜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白衣菩薩銅像。南北山牆畫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場面。北牆繪寺僧徒手搏鬥圖共16組。這些畫面生切地再現了古代少林拳的風姿。

地藏殿位於千佛殿西側,原為清式建築,近年重修。神龕內塑有地藏菩薩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築外,少林寺西側還有塔院等。據記載,從隋代起,少林寺內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時又加整修。現在塔院內有古塔兩座,同建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為少林寺僧廣慶所建。少林寺為千古名剎,中外遊人絡繹不絕。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3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群。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4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峰、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峰,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為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為“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裡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峰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為代表的奇石險峰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為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為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濮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現在我們帶領大家去參觀的景區就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城遺址而建成的,叫戚城文物景區。(進入戚城景區)濮陽是我們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戚城遺址是濮陽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戚城文物景區總佔地面積760畝,自1991年3月起,歷時5年建成,其中有紀念景點5處,文物及遺址展示3處。

古書記載,淄陽上古名叫帝丘,是傳說中五帝之一“顓頊”和他的部落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稱濮陽為“顓頊遺都”。顓頊最大的歷史功績是觀天象、制曆法、改革原始宗教。前面的這座高臺建築——玄宮,就是紀念人文始祖顓頊的。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子在《大宗師》中說:“顓頊得道,以處玄宮”。意思是說,顓頊悟出了天地之道,在玄宮主持了宗教改革,玄宮因此而得名。

這是顓項和夫人女祿的塑像,他們既是功勳卓著的中華人文始祖,也被歷代尊稱為天地人三界的神靈。從東面的壁畫,我們可以看到頭戴羽冠,。手執玉鉞的顓項帝被四周光環籠罩,表示其法力無邊。頻項為黃帝之孫,他所處的時代為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他規定男女有別,確立父系制度;他注重收集各部落先進的生產生活經驗,收集百藥以醫萬民。顓頊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區分神職和人事,設立專門的司天和司地的官職,“通天”成為少數人的特權,此後逐漸演變成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但另一方面,由於設立了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官職,農業和科學技術得到了發展,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壁畫上這是南正重,那是火正黎,“南正”和“火正”都是官職,重和黎就是顓頊的兩個負責“司天”和“司地”的大臣,古書稱之為“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西面的壁畫描繪的是顓頊帝“觀測天象,制訂曆法”的場面。直到今天,我們仍稱一年分為366天的歷法為“顓頊歷”,這要算是中國最早觀象授時的記載。顓頊帝還禁止近親結婚,說明人類早就認識到其危害。

在兩邊長廊之上,我們所看到的是淄陽曆代名人塑像,共有20尊。淄陽位於黃河下游之濱,地靈人傑,湧現了政治家呂不韋、改革家商鞅、軍事家吳起、俠士荊軻、天文學家僧一行……可謂群星燦爛,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們不僅是淄陽人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歷史的發展程序,在石器時代之後是青銅時代。石器時代相當於文獻記載中的傳說時代,和“三皇五帝”相始終,而青銅時代則和夏、商、週三代相始終。夏代,淄陽是其邦國昆吾所在地,昆吾手工業發達,是夏代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文獻所記載著名青銅禮器——九鼎,就是由大禹的兒子啟用九州所貢之銅在昆吾鑄造的。我們面前這一座水榭式建築——鑄鼎軒,即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而建,中間這尊彩塑為夏啟。

好,讓我們沿著九曲迴廊,欣賞一下垂柳倒映的玄湖風光,然後到戚城歷史陳列室參觀轟動全國的重大考古發現—— “中華第一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曆史文明的標誌物,源遠流長的中華龍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那麼,龍文化起源於何時何地呢?1987年8月在淄陽西水坡遺址的考古發現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這是一次遠古時代的巨集大葬儀,共由四組蚌圖遺蹟組成,以龍虎蚌殼圖案作為陪葬,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其進行碳14科學測定,結果為距今6460±135年,專家們據此推測墓葬與文獻記載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相關,那麼,墓主人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呢?是伏羲、黃帝、還是顓頊?尚無定論。這一發現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一“帝陵”,第一“王陵”。因為三皇五帝都和龍有關,只有他們才能享有如此高規格的葬禮。再看出土的仰韶文化特大陶鼎和陶鼓,在我國同時代的考古發現中實為罕見,其風格展現了特有的“王者之氣”。濮陽古稱“帝丘”,又是五帝之一“顓頊”的故都,在此發現中國第一“王陵”、第一“帝陵”是十分自然的。

再看右側的龍圖案,形象不僅生動逼真,藝術性很高,而且從中國龍的藝術發展歷程來看,它的頸、爪、角以及整體構圖,已經具備了發展到後來中國傳統文化龍的大部分要素和創意。蚌龍身上所特有的精、氣、神,正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征服自然、自強不息、團結統一的寫照,專家們譽稱為“中華第一龍”是當之無愧的。濮陽也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龍鄉”。

現在我們在東、西、南三面迴廊中所看到的26幅春秋衛國史壁畫,形象地再現了自公元前ll世紀末,衛康叔受封立國,之後都城三遷一直到定都帝丘(即今天的濮陽),後於公元前239年為秦國所滅這80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著名的成語典故如大義滅親、退避三舍、螳臂擋車、好鶴失國、桑間濮上、鄭衛之音等就出自衛國史,歷史名人孔子居衛十載,留下了許多佳話。衛國和魯國同為“禮儀之邦”,衛國作為一個千乘大國在春秋戰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前面這座巨形雕塑是為紀念五帝之一顓頊的。這座雕塑名為“帝顓頊乘龍至四海”。

戚城會盟是春秋時代重要的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在西邊看到的是雄偉的古城牆遺址。而面前高大的土臺建築便是春秋諸侯會盟舉行儀式的會盟臺。會盟盛行於春秋時期,當時諸侯或卿大夫為了鞏固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經常舉行一種具有制約作用的禮儀活動。會盟各方協議達成後,在會盟臺上對天盟誓,然後殺牲取血,飲血坎牲(即喝血後將牲埋起來),對神靈做出信守諾言的保證。主持會盟者叫盟主。那時,盟主多半憑仗自己的實力,打著“以德服人”、“抑強扶弱,輔佐周室”的旗號來發號施令。據《春秋》、《左傳》記載,從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諸侯在衛國會盟十四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內容牽涉結盟、背盟、續盟、援救被侵國家等事宜。面對這座高臺,我們仍然可以想見諸侯歷次會盟的壯觀場面。1991年2月5日,___曾親臨戚城遺址,對其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

戚城是衛國北部的一個邊邑,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衛國孫氏家族的采邑,孫氏家族權傾朝野,其立場的向背直接影響到衛國的政局和諸侯勢力的均衡,所以,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

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儲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

好了,戚城文物景區的講解到此結束。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6

九里溝景區屬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它西與王屋山景區接壤,北同山西省蟒河自然保護區毗鄰,總面積85平方公里;重要景點80餘處。景區以典型奇異的山水風光為主體,並點綴古老的道教文化,山青、水秀、峰奇、廟古,宛如山水大盆景,您將會領略到迴歸自然的妙趣……

遊九里溝,從延壽臺、通幽亭開始,沿步遊道可達盧仝茶館、九龍飛瀑、蟾堂古廟、金爐頂、東王母洞、侍郎寨等景點需一天時間。

玉川泉

古時,濟源雅稱:“玉川”,這裡是唐代著名詩人、我國茶仙盧仝的故里,所以盧仝自號“玉川子”,此泉也就叫做玉川泉了。盧仝詩云:“買得一片田,濟源花洞前。千里石壁坼,一條流泌泉。”在花洞前,詩人盧仝春種秋收,自食其力,一副與世無爭的詩人清高形象。

延壽臺

我國古時有“品茗延壽”之說,此臺階108級,爬到88級表示“米壽”,99級表示“白壽”,108級表示“茶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祝君努力攀登,長命百歲。

通幽亭

清乾隆《濟源縣誌》載:九里溝“扶棒而入,溝壑 深空邃,四周高峰障目。”峽谷通幽就從這裡開始,你若誠心迴歸自然,這裡的潺潺流永,鳥語花香,一石一木將使你摒棄鬧市的喧囂、塵世的煩惱,帶給您的將是超凡 脫俗、溫馨愉悅的感受。

九里溝山珍野味、土特產品繁多。主要有靈芝、木 耳、獼猴桃、山葡萄、何首烏、冬凌草等,滿山遍野皆是,只要你有興趣,就可在此採摘到難得的收穫。靈芝有木靈芝和石靈芝、紫芝和赤芝之分,藥用價值很高。秦末,四浩先生隱居九里溝,所作《紫芝歌》有“燁燁紫芝,可以療飢”的記載,諸位可別錯失良機喲!

遠眺金爐頂

這裡是觀景臺,向東望即可見金爐頂,那裡的廟宇建築巨集偉,分南頂北頂,傳說曾有金香爐而得名。昔日田真人在此山苦練硬功,因與武當山遙遙相對,亦稱北武當。山上風景如何?有石刻楹聯為證:“五雲深處丹崖碧嶺蓬萊景,萬樹叢中白鶴青松閬苑風。”大家可親臨其境自我體驗。

盧仝茶館

盧仝,號玉川子,本市思禮鄉人,唐代詩人,亦稱茶仙,一生潛心鑽研茶道,著有茶譜,現收藏於北京圖書館。濟源地區許多山茶均為盧仝研製,它與南方茶迥然不同:南方茶是解渴提神的飲品,盧仝茶為防病治病的藥茶南方茶用開水衝沏,盧仝茶著文火煮烹;南方茶捧杯品茗,盧仝茶拿碗豪飲等等,如王屋山的凌草,製成冬凌茶能潤喉消炎,還可防癌治癌;九里溝懸崖絕壁上有一種石茶,每年採摘後經過九蒸九餾,消炎利尿有奇效。“待客遠尋巖下藏,烹茶滿酌洞中泉。”相傳盧仝經常在此烹茶賦詩,他的七碗茶歌,在日本演變成茶道,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現在建有盧仝展館及茶社。

1234

九龍飛瀑

九里溝瀑布眾多,較為出名的有桃花崖瀑布、北安嶺瀑布、石槽瀑布、九龍瀑布等。其中九龍飛瀑最為典型,豐雨期瀑布寬20多米,最大落差30多米,數股激流從斷崖絕壁傾瀉而下,霧氣升騰,聲振幽谷。更奇的是每當麗日晴空,置身瀑布下舉目而望,彩虹光環奪目,異彩紛呈,令人亦真亦幻,樂而忘返。

石槽瀑布

溪水在數百米長的石谷中連跳七級,年長日久,沖刷成了s型石槽,銀瀑彎曲飛瀉,浪花點點,如流似瀑,十分奇特。“清風疏翠枝,玉泉洗碧石”,盛夏在此小憩,清風洗面,碧泉滌塵,愉悅無窮。

獼猴馴化場

九里溝是天然野生動物樂園,除獼猴外,還有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如金錢豹、梅花鹿、香獐、紅尾錦雞、娃娃魚等。

贍堂

峽谷盡頭,群峰壁立,石龕內一座小巧玲攏的蟾堂古廟躍入眼簾,蟾堂創建於唐,屢經修葺,是道教因山就勢,自取形勝,天人合一,巧奪天工建築的典範。此石龕進深26米,闊59米,世稱海蟾洞,傳說是道教北五祖劉海蟾修道之所。主要建築有玉皇樓、天王殿、五龍殿、無生殿和蟾爺殿,無生殿的楹聯為:“心存恭敬神如在,意秉虔誠聖有靈。”五龍殿後有龍洞,深不可測,進到洞內涼氣逼人,有如天然冰箱。

天泉

龕頂天泉,亦稱蟾泉,垂直飛瀉,傾灑如注,落地成潭,泉水清涼甘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礦物質元素,飲之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四足蛤蟆三足蟾。”據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就發生在此。這股天泉水能使癩蛤蟆變成美男子,可見其神奇,因此,自古以來,民間多有來此求神水治病者。

蠟燭峰

蠟燭峰又名獨秀峰,與蟾堂古廟相對。據說昔日九里溝修建廟宇時,信男善女夜以繼日趕著施工,劉海蟾祖師深感其誠,在此設一蠟燭,通夜不熄,照亮群山,後演化成峰。

原大寨

原大寨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相傳元末明初有一姓原的首領在此安營紮寨,聚兵造反。原大寨山上平坦,土地肥沃,在此有“回耬收”的說法。1931年濟源革命先烈黨繼新、薛子忠曾先後兩次在此起義,威振晉豫兩省。

金爐頂

現在,我們已經登上了金爐頂。這裡一山雙峰,呈馬鞍狀,主要建築有玉皇殿、三清聖廟,前列月臺、拜殿、山門,左右配殿有五龍祖師寶殿及王母孔聖閣、靈官山神廟。楹聯為:“風生壑口清幽自在群仙府,霞照山頭淡漠追遙列聖宮”。相傳修此廟時,由於交通不便,磚瓦都是用羊馱上來的。過去大殿中有鐵鑄神像,58年被毀。金爐峰亦稱靈山、小北頂。東面這道山嶺被稱為走馬嶺,是王莽攆劉秀所經過的地方。撅子溝中金蟾峰,昂首望天形象逼真。有詩云:“孤峰螺髻小,縹緲出雲端。”山上觀日出日落別有一番情趣。

東王母洞此處和西邊的天壇山王母洞遙相呼應,因此稱東王母洞。這裡的建築堪稱石材建築之精華,石牆、石瓦、石窗、石門坎,千年石門至今開啟自如。這裡是道教建築的典範,以小構簡飾之功達到化合自然之妙。這裡的楹聯有三幅:“樣光靄靄雲遮仙女龍霄洞,瑞氣騰騰霧罩聖母水晶官”、“白鶴雙舞生前樂,黃粱一夢醒後歸”、“功著唐朝齊天聖,名揚今時稱佛尊”。過棧道可見石龕中有一殿,上刻四皓先生避秦《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將大,富貴之留人,不如貧賤而肆志。”

侍郎寨亦稱孤山寨,獨立成峰,惟西側有一石階可盤旋至頂,經過兩道寨門,地勢非常險要。站在待郎寨,舉目南望,濟邑大地盡收眼底;往北望,金燜頂、王母洞近在咫尺。因深峽相隔,在此架“奔月橋”。據濟源市志記載,寨上建築系清代工部待郎兼太常寺卿段國璋所建,有觀音臺、點將臺、旗杆眼、山門等,四口石砌水井可供數千人飲用。山下有段姑娘墳,青石拱券,乃段女墓。

各位遊客,下午我們可乘車直達水洪池。水洪池因山洪形成天池,且常年混濁不清而得名。這裡海拔1470米。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獨特的山頂小氣候,盛夏氣溫最高不超過28℃,晚上離不開被子,夏天沒有蚊子,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歡迎各位朋友在這深山密林的“世外桃源”中體味入生。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7

《清明上河圖》是著名畫家張擇端傑作。畫中的主題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河兩岸及城內外的民俗風情。一部《東京夢華錄》和一幅《清明上河圖》可以互相印證,被稱為了解北宋東京(開封)的鑰匙。

1992年,開封市為再現北宋東京的風情,擇取《清明上河圖》中的精髓,於城內西北隅創立清明上河園,佔地33公頃,營建房屋400餘間,整個建築,悉依宋代《營造法式》,是開封繼宋都御街後又一個仿宋建築群。又因水面遼闊,運用造園手法,將水面析為港汊交錯的河網,河港內有大小船舶50多艘,均按宋代"汴河船"的形制而特製,悠遊水中,動靜結合,更添流光曳彩的宋韻。從而再現《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都東京的繁榮景象,薈萃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歷史文化於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園設綜合服務、休閒購物、驛棧、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蟲魚、繁華京城等8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4個文化廣場,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

《清明上河圖》中的標誌建築為虹橋。因汴河水勢湍急,行駛稍有不慎,船觸橋墩即致舟覆人亡,宋人創無腳(墩)橋於汴河沿岸,因狀如彩虹,故名虹橋。入園不遠,即見虹橋橫架於園中,此種橋式為宋代的優秀創造,也是橋樑建築史上光輝的範例,仰觀此橋,可以體驗宋人的智慧。

城樓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最高建築,移植於園中,高高的臺基,寬敞的城樓,碩大的斗拱托起廡殿式的屋頂。登臨城樓可以俯瞰全園。

綵樓歡門,是東京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綵樓歡門。"據文獻記載,這種裝飾起於五代,是為歡迎後周的創業皇帝郭威遊幸東京潘樓酒店而設。《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綵樓歡門,證實了這種僅用於酒店的專用裝飾建築,確實存在於宋代,是東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東京的酒店有"正店""腳店"之分,在宋代分工是非常明確的。"正店"是規模較大,有權向政府購買酒劾自行釀製有特色佳酒者。這種"正店"在北宋末年東京城內即有72家之多。"腳店"是自己不能釀酒,只能向"正店"酤酒出售,同時販賣或自制下酒菜的店鋪。清明上河園的"孫羊正店"和"十千腳店"都見於《清明上河圖》中。

園中其它建築,都可一一在《清明上河圖》中覓得,園中不時出現宋代民俗風情的表演及以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的文藝表演,置身園中可以領略宋都東京的風韻。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8

踏入麗江壩子,出大研古城,往白沙繼續北行,玉龍雪山就橫峙在前方。終年積雪的山峰由北向南排列成十三個高峰,在蔚藍的天幕襯托下,宛如玉龍凌空飛舞。

當你沿此旅遊線深入其中,雪山會展現給你奇花、異樹、雪海、冰川、草甸、溪流等無限風光,還有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會讓你一路留連忘返。

“郡北無雙嶽,南滇第一峰。四時光皎潔,萬古勢龍從。絕頂星河轉,危巔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這首五言八句詩是明朝麗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公元1494--1553年)土司寫的《題雪山》,詩句豪邁。

麗江玉龍雪山自古就是一座壯美的風景雪山,唐朝南詔國異牟尋時代,南詔國主異牟尋封嶽拜山,曾封贈玉龍雪山為北嶽,至今白沙村北北嶽廟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輝。拜山朝聖者不絕於途。

“主品須立最高品,登山須登最高頂”,到麗江遊覽,玉龍雪山是必選專案。

玉龍雪山,位於麗江壩北邊,距麗江縣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組成,由北向南呈縱向排列,延綿近50公里,東西寬約13公里。

十三峰,峰峰終年積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玉龍雪山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燦爛如十三把利劍,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玉龍在作永恆的飛舞,故名玉龍山。

玉龍雪山隨著時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觀也變幻無常。時而云蒸霧湧,玉龍乍隱乍現,時而碧天如水,萬里無雲,群峰像被玉液清洗過一樣,晶瑩的雪光耀目晃眼,具有“白雪無古今,乾坤失曉昏”的光輝;東方初曉,晨曦罩峰頂,多彩的霞光映染雪峰,白雪呈緋紅狀與彩霞掩映閃爍;傍晚,斜輝把雪峰染抹得像披上紅紗,雲朵帶著晚霞,飛歸峰間谷壑;入夜,月光溶溶,雪峰朗朗,顯得溫柔,恬靜。

玉龍雪山上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從海拔1800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4500多米的永久積雪地帶之間,有著亞熱帶到寒帶的多種氣候,種類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氣候帶生長在山體的不同高度上,組成了非常明顯而完整的山地植物分帶譜。成為滇西北橫斷山脈植物區的縮影。

玉龍雪山是最早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其中之一。

玉龍雪山具有重要的風景旅遊價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學考察研究價值,特別是在氣象、地質、動物、植物方面,玉龍雪山是一座植物寶庫,很多植物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玉龍雪山至今還是一座處女峰,還在等待著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9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永嘉縣境內,距溫州市區23公里,與北雁蕩山風景區毗鄰,為華東地區新興的以溪流景觀為主體,山水田園風光、農耕文明遺蹟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疊疊雲嵐煙樹榭,彎彎流水夕陽中。三百里楠溪江,清、彎、秀、美。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淨柔和、絕無汙染。經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鬱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遊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緻;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如昏,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上游溪幽林茂,飛瀑成群;中游水清見底,卵石斑駁,兩岸灘林如黛;下游江水逶迤,舟楫如梭,全區共有625平方公里,劃分為七大景區,計有800多個景點。楠溪江竹筏飄流,驚險刺激,令人心曠神怡。 楠溪江的人文景觀相當豐富,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牌坊,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寶”佈局和五行陰陽風水構想而建的芙蓉村、蒼城村,更讓您領略到原古的風貌。 楠溪江,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盛產彌猴桃,荊州板粟,碧蓮香柚,巖頭西瓜、灣裡葡萄,澄田楊梅,沙崗粉幹,烏牛早茶等著名土特產,並有黃楊木雕,竹絲盆景、竹絲畫簾等特色工藝品。自1988年以來,楠溪江風景區已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其古樸的民居、奇異的山水,銀簾、巖峰,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0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20xx年被命名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迴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巨集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佈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鱗”、“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組建築群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於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巨集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築群內的兩主院均為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並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周邊牆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裡套門的迷宮式感覺。現在,高家崖各院廳堂及居室內,依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封建禮制格局,將靜升王氏家族歷代流傳下來的大量傢什物品已分門別類地陳列於其中,基本上恢復了王家當年的歷史風貌。

紅門堡建築群的總體佈局,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後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後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樸粗獷,還保留著明代風格;大多數則同高家崖一樣,皆清代纖細繁密之典範。設立於紅門堡東三甲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是目前海內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

崇寧堡建築群的總體建築與紅門堡相似,建築意象為“虎臥西崗”的院落佈局,整體建築斜倚高坡,負陰抱陽,堡牆高聳,院落參差,古樸粗獷,近於明代風格。設立於崇寧堡內的“力群美術館”,陳列著靈石籍當代著名版畫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總體藝術形象的結晶,它將歷史地傳之後世,並在文藝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宗祠作為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千名海外王氏後裔相繼到此觀光並拜祖敬香。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1

萬佛湖風景區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舒城縣城西南,距省會合肥不足80公里。以龍河口水庫為主體,南有萬佛名山,東有萬佛溫泉(西湯池溫泉),山水相依,樹擁花簇,被譽為“省城後花園”。

萬佛湖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湖泊型觀光旅遊風景區,環湖皆山,湖面50平方公里,容水量8.2億立方米,水質達國家地表水二級甲類標準。這裡一碧萬頃,波光瀲灩,綠島浮動,百鳥翔集,舟帆點點。湖中66島,已有燕子、萬佛、釣魚;風情、藏仙、雙龍等11個島嶼開發風情表演、野生動物觀賞、水上飛機等遊樂專案。萬佛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有萬佛石林、摩崖石刻、海市蜃樓、幽谷新月、龍柏山道、左慈釣臺、天池、觀音洞、人頭馬、杉木林、翠竹嶺、馬尾松坡、白鷺洲、湖濱沙灘、游泳場等。世界上第一人工土石大壩-龍河口水庫大壩,就屹立於湖東大小梅山之間。亞洲鐵人三項賽和國際龍舟邀請賽曾在這裡舉辦。目前,年接待遊客的人次已躋身於安徽各風景名勝區前列。

與萬佛湖相依的萬佛山,主峰老佛頂海拔1539米。嶠巔鳥瞰,群峰峭矗,形似一尊尊彌佛,拱衛於“佛祖”——老佛頂腳下,得“萬佛山”之名。萬佛山植被豐富,僅木本植物就有20xx餘種,其中香果樹、銀縷梅、鵝掌楸、珍珠黃楊等30多種為國家級珍稀樹種。這裡還是動物的樂園,有鳥類近百種,獸類50多種,兩棲類及爬行類40餘種,其中屬國家級一、二類保護的有金貓、金錢豹、靈貓、斑狗、錦雞、娃娃魚和虎紋蛙等。萬佛山有大小36峰,北登主峰,可遊覽險峰奇景,如流砂崖、試心石、鯉魚背、關刀口和滑石坡等。

與萬佛湖相伴的萬佛溫泉,原名“西湯池”,與廬江縣“東湯池”遙相呼應。清著名文學家戴名世曾沐浴於此,盛讚不已,作有《溫泉記》,使之名揚天下。溫泉面積達1.5萬平方米,與廬江東湯池溫泉、巢湖半湯溫泉同屬一個泉系,而萬佛溫泉地處上游,水質特好,是典型高熱氡泉,富含16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常年水溫68度左右,常來洗浴,健膚強身。開發利用萬佛溫泉,已成萬佛湖總體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2

雞公山是塊風水寶地,它位於大別山西端與桐柏山緊密相連,如果把蜿蜒千里的大別山和桐柏山比喻成兩條巨龍的話,那麼雞公山就是這兩條巨龍口中璀璨的寶珠,“二龍戲珠”自古就是中國民族象徵吉祥的神話,希望雞公山之旅給你帶來吉祥、帶來萬福。雞公山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之美譽,歷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後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山遊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詩篇。上世紀初,平漢鐵路通車以後,洋人蜂擁而至,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供人們旅遊度假的風景區。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成為集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兼有療養、避暑、旅遊、觀光、科研、實習、自然生態保護價值的山嶽型風景名勝。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現成為“中國少兒手拉手活動營地”、“中國老年協會療養基地”和“中國文聯藝術家採風基地”。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和開發景區資源,加快雞公山各項事業的發展,20__年雞公山管理區成立,使原來景區面積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87平方公里,對整個景區及周邊保護地帶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開發,旅遊資源統一利用。雞公山管理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歡迎各界朋友來山投資,共建旅遊大業。今後,雞公山人將以“國內著名、世界知名”為目標,把雞公山發展成為全國一流的觀光休閒、商務會議、科研考察、培訓學習、避暑療養的勝地。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並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臟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臺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雞公山盛夏無暑,氣候涼爽,夏季平均氣溫僅有23℃,同信陽市和“火爐”武漢溫差居然達到4—7℃,“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可謂“三伏炎蒸人慾死,清涼到此頓疑仙”。遊客朋友,即使在炎熱夏季你也得準備好春秋裝喲,不僅如此,雞公山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它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雞公山東溝瀑布群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二十里,姿色天成,野趣極濃,乘坐空中索道可前往。古往今來,雞公山以其雄偉秀麗的景色和特定的地理環境,還招來了許多歷史名人,有明太祖朱元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以及紅花女那富有傳奇的故事……,這些都給雞公山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色彩,也給雞公山蒙上神祕面紗。

雞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顯,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早在上世紀初,雞公山先後有二十三個國家的近千名外交官和傳教士以及國內的軍閥巨賈,曾來此興建了300幢風韻殊異的度假別墅和園林。這些多民族、多國別的建築群落,依山就勢,交相輝映,儼然是“萬國建築博覽會”。在全國山嶽型風景區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雞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南北植物均可在這裡安家落戶,植被覆蓋率高達87%。有各類植物20__多種,其中僅中草藥就佔600多種,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天然中草藥園”。當年李時珍千里迢迢來雞公山採藥,為《本草綱目》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上世紀初,英美植物學家也曾在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這裡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寶庫。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3

石林位於雲南省會昆明東南郊80餘公里處,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地地上眾多的山川名勝景區中,雲南石林以其雄、奇、險、幽的地貌風光獨樹一幟。在世界溶岩地貌風光中。中國雲南石林又以其面積廣,巖柱高,小尺度造型見長,一定範圍內景點集中而獨佔鰲頭。

面對氣勢磅礴、逶迤連綿的石海,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問,這些鬼斧神工的石林是從哪裡來的啊!對此,古今中外許多人都走進石林大揭祕的行弄,試圖作出完美的回答。科學家說:兩三億年前這裡是一片0大海,經過漫長的地質運動和物質進化,才使昔日的茫茫滄海變成了今日的莽莽石林。當地的老百姓說:石林是一位大力神用神鞭像趕著羊群一樣從遙遠的地方趕來的,本來要趕它們去阻擋肆虐的洪水,不知是神鞭失靈,或還是這群有靈性的石頭戀上了這方水土、這方人?行色匆匆的石群,戛然止步,無悔無怨地在這裡安了“家”。

石林是大自然恩賜於人類的超然藝術傑作。在350平方公里的石林自然風景區內,天公又把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飛龍瀑等景點巧妙地分佈在東西南北中。這些說不盡、道不完的景點,分作山光和水色兩類來分別敘述可能會道得更明白一些。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等景點為山光景色,這類景色以天下第一奇觀——石林為代表。石林,包括大小石林,佔地40公頃。一座座石頭拔地而起,一派波浪翻滾的景象。彷彿神宮般的石林,峰迴路轉。昂首望空,時而疏朗,時而壓抑,一座座石峰像一根根石柱似的在爭奇,又像比美。有的石峰巍然高聳,刺破青天;有的嵯峨嶙峋;有的搖搖欲墜,令人目蕩神搖。拔地擎天的石柱下,碧水繞著一座座奇石丁冬作響,滋潤著一片綠色、一片鮮花。在迷宮般的石林中,舉目四顧,移步換景,“阿詩瑪”呼之欲出;“母子偕遊”栩栩如生;“鳳凰梳翅”惟妙惟肖。。。。千姿百態亦幻亦真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長湖、月湖和飛龍瀑為石林風景名勝區中的水色風光。長湖靜靜地躺在青山懷抱之中,湖水潔淨透明,漣漪粼粼,湖面小島鬱鬱蔥蔥,湖畔鳥語花香,讓人流連忘返。飛龍瀑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的江水以傾雲翻雨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從88米高的懸崖峭壁傾瀉而下,其勢如九天銀河跌落,轟鳴的聲音氣壯山河,蔚為壯觀。

地靈人傑,世界著名的敘事長詩《阿詩瑪》就出自石林彝區,所以這裡又被譽為“阿詩瑪故鄉”。居住在這裡的彝族撒尼人以勤勞堅強、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稱於世。至今仍然保持著別緻的民族服飾、獨特的語言文字、原始的宗教信仰、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純樸的民風民俗,古老的文化在這進而積澱得特別深厚。“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四,穿著節日盛裝的各族人民從四面八方擁向石林,歡度自己的節日。白天,石林也穿上了節日的盛裝,群山在這裡起舞,澗水在這進而歌唱,男女老少沉浸在節日的熱烈氣氛中,整個石林人山人海一片歡騰。夜晚,人們舉著熊熊的火把,通宵達旦,載歌載舞。火的光芒、火的熱情燒紅了天空,映紅了石林。

石林的氣候也像石林風光一樣奇妙。盛夏,當我國長江沿岸的人們在滾滾熱浪中尋覓一絲涼意的時候,石林的老人們還穿著一層薄薄的外衣在歌唱著廚古老的歌謠。嚴冬,當我國松花江岸的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期待一縷陽光的時候,石林的姑娘們還穿著亮麗的裙子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有人曾把石林四季的氣候簡單地概括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溼分明、四季如春”。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4

北京中山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宮)南面,天安門西側,與故宮一牆之隔。它原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與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沿襲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的禮制建造。中山公園現佔地23萬平方米,是—座紀念性的古典壇廟園林。

位於天安門西側,全園面積22.5公頃。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為萬壽興國寺。1420xx年(永樂20xx年)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裡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1920xx年闢為中央公園。孫中山先生死後曾在此停放遺體,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20xx年由馮玉祥部下時任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等愛國人士改名中山公園。

從南門入園,走過門廳,穿過曲折的彩繪長廊,迎面矗立著一座藍琉璃瓦頂的由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漢白玉石坊(原稱“克林德”坊和“公理戰勝”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參天,要三、四人方能合抱。形態各異的古柏相傳為遼時種植,迄今已逾千年。還有一株槐樹與柏樹相抱而生。稱“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葉茂,蔚為奇觀。由此西行就到了壇門外,一對雄 中山公園(北京)俊的石獅系北宋遺物,是1920xx年從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廟廢墟中發掘遷來守門的。

走進壇門.眼前是一條綠色的林蔭道,周圍遍栽果樹。公園的主體建築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並象徵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認為,五行乃是萬物之本。壇臺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稱“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後來全埋,1950年已移去。壇四周建有四色琉璃牆,東藍、南紅、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漢白玉櫺星門一座,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皇帝把“社稷”看作為國家的象徵,並自認為受命於天,為了祈禱豐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來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師、獻俘、旱澇災害等也要到此祈禱舉行儀式。壇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巨集大的木構建築,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單簷廡殿頂,白石臺基,無天花板。明露著樑架和斗拱,繪和璽彩畫。這是儲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1920xx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弔唁。1920xx年由馮玉祥部下時任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等愛國人士改名為中山堂。堂後門內兩側原列有72支鍍金銀的鐵戟,故稱戟門。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將鐵戟全部掠走。社稷壇外西南面,有神廚、神庫、宰牲亭等附屬建築。

社稷壇東邊,環境清靜,稱長青園,園內疊假山、搭花棚、築花壇、置盆景。在松柏蒼翠,杉竹相映中,點綴著松柏交翠亭、投壺亭、來今雨軒等景點;西邊的唐花塢是培育各種名貴花木的溫室花房,一年四季萬紫千紅,春意盎然。這裡還有迎暉亨、蘭室、水榭、四宜軒、春明館、繪影樓等建築。

此外,園內還從各地遷移來一些古建築,在唐花塢以西,著名的“蘭亭碑亭”與“蘭亭八柱”,原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遷來的。亭為重簷藍瓦八角攢尖頂,立在中間的石碑上刻有“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圖”和乾隆帝所寫的有關“蘭亭”的詩作,八根石柱上分別刻著歷代書法家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帖,是珍貴的石刻文物。1920xx年從清代禮部衙門移來的習禮亭,原建於鴻臚寺內,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和外國使臣朝謁皇帝習禮之地。

公園後部植一片柏樹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與故宮相輝映,波光樓影 中山公園(北京)景2,景色如畫。在加拿大的溫哥華,有一座中山公園,旅居這裡的華人、華僑和學子們的強烈的懷鄉之情,從山水、林橋、路廊中折射出來。中山公園坐落於溫哥華市中心東部,緊靠唐人街,與中華文化中心毗鄰。據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外建造的第一個全景中國古典式花園——蘇州園林的再現。公園始建於1985 年3 月,1986 年4 月24 日正式開園,由中國蘇州52 位專家組成的承建隊在建築師王祖欣和馮小麟先生的帶領下,同溫哥華建築師韋亞祖和佈景師鄧雲密切配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建成此園。中山公園所用的建築材料,大部分來自中國,如玲瓏光潔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製工藝品,各式各樣的花格窗、假山石,鋪曲徑、小路用的鵝卵石等。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5

西陵峽口風景區位於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離三峽國際機場20公里,與宜昌市火車站相隔5公里,10路旅遊專線車直達風景區各景點,交通十分便利。 風景區東起葛洲壩,西至三峽大壩,總面積142平方公里,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位置得天獨厚,旅遊資源豐富,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居“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榜首,是湖北省唯一通過IS09000和IS014001質量環境管理認證的風景區。

“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歐陽修語)。”這裡無峰不雄,無灘不險,無洞不奇,無壑不幽,無瀑不秀,無一處不可以成詩,無一處不可以入畫。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 西陵峽口風景區

來,風景區現已形成了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五洲休閒娛樂園、下牢溪(天然浴場、漂流)、龍泉石樹園、仙人溪、森林公園八大景區。身臨其境,可以賞花草,遊峽谷,識鳥音,掬清泉,親溪水,觀巴舞,聽楚歌,覽大壩,拜先祖,中外遊客譽之為“山水畫廊”、“活的巴風楚韻”。古往今來是人們遊覽觀光、休閒療養、科普考察和禮儀朝拜的勝地。

太陽掛在這個地方,月亮歇在這個地方;男人想著這個地方,女人夢著這個地方。這就是令人神往的西陵峽口風景區。

歷史沿革

西陵峽口風景區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掘已經證明,早在八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景區的旅遊歷史也非常悠久,北魏旅遊家、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水經注·江水》篇中稱:“自三峽七百里,兩

西陵峽口風景區(4張)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羲月……”生動描述了三峽峽谷景觀的奇絕峻秀。此後,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前來,觀賞遊覽之餘,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佳文,諸如白居易、白行簡,元稹的前三遊,三蘇的後三遊,陸游的《入蜀記》,還有曾當過宜陵縣令的歐陽修,以及李白、杜甫、劉一儒、雷思沛等等,都曾留下了珍貴詩文。景區景觀的奇麗佳境,使之傾倒的歷史名人,不勝列舉。

近百年來,豐富的景觀資源未得到開發利用,由於戰亂和缺乏保護,峽口地區的許多歷史遺存和景觀被破壞。

解放後,宜昌地、市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保護和開發峽口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在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後,地方政府抓住這一開發機遇,投資先後修建了三遊洞、白馬洞、龍泉洞、桃花村、嫘祖廟等景點,開闢了下牢溪、仙人溪等自然遊覽線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西陵峽口風景區已初具規模。隨著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的建成,兩壩一峽旅遊線路的興起,景區的旅遊資源將會迎來新的開發熱潮。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6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為外湖、裡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為: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峰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雲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雲、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為東方的瑞士。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7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長白山位於中、朝兩國的邊界,氣勢恢巨集,資源豐富,景色非常美麗。在遠古時期,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岩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9座在我國境內。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天池雖然在群峰環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卻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9.82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為204米,最深處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湖泊,總蓄水量約達20億立方米。

天池的水從一個小缺口上溢位來,流出約1000多米,從懸崖上往下瀉,就成著名的長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達60餘米,很壯觀,距瀑布200米遠可以聽到它的轟鳴聲。大瀑布流下的水匯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個源頭。在長白瀑布不遠處不遠還有長白溫泉,這是一個分佈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溫泉群,共有13眼向外噴湧。

史料記載天池水“冬無冰,夏無萍”,夏無萍是真,冬無冰卻不盡然,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六、七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40米,水溫常保持在42攝氏度,隆冬時節熱氣騰騰,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叫溫涼泊。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岩石。天池水中原本無任何生物,但近幾年,天池0現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來長白山旅遊能品嚐到這種魚,也是一大口福。據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的。不時聽到有人說看到有怪獸在池中游水。有關部門在天池邊建立了“天池怪獸觀測站”,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並拍攝到珍貴的資料,證實確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體是何種生物,目前尚不明朗。

他們對天池的水進行過多次化驗,證明天池水中無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沒有生物,若有怪獸,它吃什麼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使得天池更加神祕美麗,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觀賞。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8

西遞位於皖南徽州黟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東8公里處,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黟縣原屬古徽州,西遞地處徽州府西部,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巨集村位於黟縣城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樓、攔河築壩、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

西遞的明清古建築群是我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儲存著120幢明清邸宅。西遞有著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態環境和風情,該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譽。

西遞以其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樸實純美的民俗風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磚雕、石雕,聞名於全國。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園、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稱“西遞牌樓”,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遞的標誌。西遞村人傑地靈,培養出了明代荊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贈、鉅富豪商胡貫三等一批國家棟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

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

“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

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被專家、學者稱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河南古蹟導遊詞 篇19

海南花卉大世界•瓊洲文化風情街坐落於風光秀麗的南渡江畔,街長500米,處於美蘭機場與海口市區連線的核心位置。瓊洲文化風情街是集旅遊、休閒、餐飲、購物、學術與文化傳承、研究於一體的文化主題風情街,因其區位、資源優勢,她為海口旅遊增添了一個重要景區,並將成為來瓊旅遊、休閒、購物的外地旅客離島的最後一站。

兼具瓊崖文化、生態文化、旅遊文化、餐飲文化四大功能的瓊洲文化風情街,將成為海口市新的城市生態名片和海南人的會客廳。

海南花卉大世界•瓊洲文化風情街是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瓊山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由海口尚道百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重點以黎苗風情建築風格的30座造型各異、古樸生態的大型展館為核心,依託園林景觀、假山樹石、小橋流水為風情街“穿衣戴帽”,著力將她打造成海南最大的旅遊商品展示基地,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海口市林業產品展示基地,海南原生態珍稀植物展示基地。

瓊洲文化風情街積極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著力引進國際旅遊文化元素。街區內設:海南旅遊商品展示區、東盟旅遊商品展示區、國際風味餐飲休閒區三個功能區。在這裡既可以看到海南黃花梨、海南古陶瓷、海南黎錦等本地頂級特產,又可觀賞到來自東盟五國的紅藍寶石、玉器、鱷魚皮工藝品、木雕等藝術品,並可品嚐來自泰國、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的風味小吃。

瓊洲文化風情街主力開發商東莞富林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大型防腐木生產加工企業,承攬風情街所有展館的投資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主力開發商海口絢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是海南一家實力雄厚的園林企業,承攬整個風情街的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總投資20xx萬元。

瓊洲文化風情街主力商家“天涯織女”—黎錦館,由海南錦繡織貝實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海螺姑娘”—貝藝館,由海南紈美實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沉香博物館,由海南沉香文化研究會傾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由海南古陶瓷協會傾力打造;主力商家東盟旅遊商品展館館主陳奕良先生,生於中國海南文昌,入泰國籍。陳先生攜泰清萊中小企業商會加盟風情街,入駐境外商家30戶。

20xx年5月20日至26日,“20xx首屆海南東盟國家旅遊商品中國巡迴展”在海南花卉大世界•瓊洲文化風情街舉辦。參展的商品有泰國根雕、皮具(鱷魚皮、幸運魚皮等)、香米,越南紅木、黃花梨、牛角梳及緬甸玉石等幾十個種類。展會期間,泰國民間舞蹈團和泰拳大師將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全方面展示東南亞的異域文化風情。

這裡是別樣的購物、休閒、觀光、體驗場所,在這裡您將感受到淳樸、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快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daoyou/henan/yl4n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