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河南導遊詞 >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精選20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精選20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

親愛的遊客們: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精選20篇)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裡就是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而龍門石窟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

現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誌著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在已經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抬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洞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現在大家又望見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地流淌著,好像在憧憬著未來,由彷彿在說:朋友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出成千上萬馳名中外的現代化“龍門”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2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遺產---龍門石窟,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叫黃鈞,大家可以叫我小黃,很高興為大家服務。現在我帶大家去龍門石窟遊覽,跟我來吧!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處,是我國的5A級景區,與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稱為我國三大石窟,20xx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471年—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20xx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存石窟1300個,佛像97000餘尊。

現在,我們來到了奉先寺。看!這裡有九座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如彎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地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遊客們,這裡就是古陽洞了。傳說,老子曾在這兒煉丹,所以古陽洞又稱老子洞。古陽洞是由天然的石灰岩開鑿成的。主佛為釋迦牟尼,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地坐在方臺上。

遊客們,現在你們可以自由地去遊覽龍門石窟,記得要時刻保護文物喲!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3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實驗二校四年級二班的趙程銳,大家可以叫我趙導,很高興能跟大家來旅遊河南省洛陽市。

一進門,大家可以看到一個池子,它叫“禹王池”,是大禹治水時留下來紀念大禹的。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個藥王洞,是為了紀念藥王李時珍修建的。接著,大家可以看到兩幅畫,一幅叫《皇帝禮佛圖》,另一幅叫《太后禮佛圖》,現在在紐約的藝術博物館。還有一個洞,裡面有一個大佛,它僅耳朵就有2米多高,它的旁邊是文殊菩薩,再旁邊就是四大天王了。

各位遊客,對龍門石窟的參觀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援與合作,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龍門石窟,我是瑪麗家族的陳導,今天就由我來帶領你們去探索神奇的龍門石窟。首先我要說一下我們要注意的事項:不能隨地丟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過於興奮在石壁上亂塗亂畫……如果你犯了以上錯誤,就得摸摸你的錢包了。

旅程開始了,我先說一說龍門石窟的知識: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十萬餘噸。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這些都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接下來請旅客們下車自己去親身體驗一下吧!希望我的講解能換來您的滿意微笑!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5

遊客們,你們好,我是這次龍門石窟的導遊,龍門石窟已經被列為了《世界遺產名錄》,它建築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至今已有了1500餘年的歷史,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去觀賞吧。

龍門石窟的雕刻,精彩絕倫,而且石質堅硬、結構緊密,和其他的石頭相對比,它更可以儲存許久也不會被破壞。可是,最近去龍門石窟參觀的遊客們都隨地亂扔果皮、餅乾包裝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講到這一點,我希望你們要保護龍門石窟的環境衛生。

龍門石窟的佛像更是猶如星星般多,你們看這些佛像已經超過了1500餘尊,形態名異,最大的是豐先寺的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的牆壁上有七個洞型大窟,它們代表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風範。遊客們,你們說是嗎?

龍門石窟跟長城一樣,也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來的。那些雕刻師擔任著給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務,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麼的栩栩如生,有喜悅、慈祥、威嚴、苦痛、嚴肅,各式各樣的表情。它就是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奇特博物館一樣!

龍門石窟 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那時,他還是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移到洛陽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這氣魄雄偉的龍門石窟。

遊客們,你們看,這裡的風景多麼美呀!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參觀。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導遊詞歡迎大家來到洛陽,我是這次洛陽之行的蔡導遊,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遊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共同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地處伊河兩岸,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距今1500多年。伊河兩岸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適合藝術造像,利於儲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排列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在這裡大約參觀2小時,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最大的盧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層樓高。最小的佛像僅2釐米,和指甲一樣大。一個個佛像造型精美,線條流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有的坐在蓮花寶座上,有的面帶微笑導遊詞,有的怒目圓睜導遊詞、腳踏夜叉。

遊客朋友們,我先介紹到這裡,大家自由活動,多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老人和小孩,11點30分我們在這裡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7

大家好!我叫,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今天有幸當一個小小導遊,那麼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了。它和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的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融為一體。我們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總的幾個主要洞窟有:潛溪寺,賓陽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太多了,所以我們既要觀賞,又要把它們宣傳到全世界。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8

大家好,我是太炎國小的蔣躍楓,大家叫我蔣導好了。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大家的。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出口處,距市區125。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了,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有28萬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陳巖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時古陽洞、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等。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洞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中幾個主要洞窟。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約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

我們通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敞口石?,正壁上嵌有一種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扁。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後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的主要講解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兒時間拍照,謝謝各位!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9

各位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遊。我叫劉溫馨,你們可以叫我劉導遊。這次由我帶領大家來遊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城南12公里。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也叫香山),因古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後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

另一座為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於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你伊闕。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餘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裡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觀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大家請看石窟裡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盧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頭高4米,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大家請看旁邊的金剛力士,它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著,我帶你們去萬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還有一個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十分傳神。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後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關於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0

大家好,我是黃導,歡迎大家來到世界中國文物遺產的龍門石窟,希望大家這次玩得開心、愉快,樂翻天。

龍門石窟是我國河南的文物遺產之一,可壯觀啦!裡邊個個都是用石頭造的大佛祖,有的穿著長袍,拿著神筆,長著長鬍子,像個詩人;還有的穿著一身佛裝,在扮著和尚唸經,像從天上飛下來的大佛呢;又有的像在斬妖除魔,全看著一個方向。最壯觀的是那立在中間最大的大佛,它大約有二十幾米高,十幾米寬,身體緊貼石牆上,頭後有一個月亮,像一個觀音菩薩來到人間,像是來剷除妖怪。

除了觀賞景物外,這裡還有幾點要注意:

1.不要亂塗亂畫。

2.不要亂扔垃圾。

3.不要破壞建築物。因為我們要保留文物遺產。

讓我們帶著自豪的心情,去參觀它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鞏宇翔導遊,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旅行社,祝大家今天玩得開心。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峽谷東西兩岸的峭壁間,因為這裡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多稱為“龍門”。這裡地處交通要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觀遊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巖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一公里,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塔50餘座,佛像9700餘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xx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還有雕刻著菩薩,栩栩如生。窟頂飛天仙子刻畫的也十分傳神。

介紹完賓陽中洞,我們接著瀏覽奉先寺,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餘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盧舍雕像總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雕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稍低,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

聽我介紹完,大家一定很想去參觀吧!好,我這就帶大家去。不過,要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損壞這裡的公共財物,還要注意安全啊!

今天,大家玩的高興嗎?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就讓我給大家當一次導遊,我姓王,可以叫我小王導遊,下面讓我給大家說一說龍門石窟的美景吧!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以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僅有2釐米。

大家都累了吧!到我這邊的椅子上座下歇會,我給大家講一個龍門的傳說吧!

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裡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裡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她,如過在聽到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末了,山崩地裂,龍門山立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中傾出,奔騰咆哮地流過洛陽城,一瀉千流向東海,水流之後無數清泉從山崖石中迸出,為芳池瀉為飛瀑。兩山的崖壁上出現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有的眉清。有的輪廓不清,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從此龍門石窟便名揚天下了。

遊客們,湖的那邊有很多景觀比如白園、白居易、武則天、萬佛洞,蓮花洞等景觀。

謝謝大家!今天游龍門石窟結束了好好休息,明天還有更精彩的旅遊,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3

王心怡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王心怡。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請聽好這次旅遊的注意事項:1、為了保持景區優美的環境,請不要在景區內亂丟垃圾和隨地吐痰。2、請不要在景區的牆上、樹上刻字或寫字。3、請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希望大家在我的帶領下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一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因為這裡環境清幽、氣候宜人,所以還被列入了洛陽八大景之冠。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它高、寬各9米多,深近7米。大約建於1300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你們相信嗎?看!阿彌陀佛正端坐在須彌臺上呢!看起來慈祥極了!

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洞,它因為窟頂有一朵大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徵物,意為出汙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為裝飾,不過,像蓮花洞裡這種精美的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一點兒也不多見。

龍門石窟中的景色就介紹到這裡,剩下的需要遊客們自己去細細遊賞,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4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遊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你們就叫我焦導吧。現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xx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於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創造出這麼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為帝王遊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裡鑽。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後的這個洞裡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釐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裡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裡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開始造的,先後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後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裡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遊賞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5

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龍門石窟風景區。我叫薛明千,大家可以叫我小薛,今天我來做大家的導遊,我來自雛鷹旅行社。希望在我的帶領下你們會旅途快樂。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洞窟之一,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裡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30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家請往前看,這就是開鑿最早的古陽洞,它開鑿於公元493年,所供奉的是佛祖釋加牟尼。(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

前面有那個洞便是奉先寺了。它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石窟。石窟正中的那尊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被賦予了女子形象,形態圓滿、安祥、溫存、親切,傳說是武則天的化身。

萬佛洞中佛像最多,裡面的佛像很多僅有一寸,計有15000多尊。前面的藥方洞中,刻有140外藥方。

由於時間關係,龍門石窟的主要洞窟的講解到此結束。現在給穩中有各位留一點時間照像。

歡迎大家參與這次旅行,但是旅行馬上就要結束了,在我們最後的一些時間,我邀請大家記住一首有我們洛陽特色的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洛陽牡丹屬第一 ;

你拍二,我拍二,洛陽水中有魚兒;

你拍三,我拍三,洛陽美景白雲山;

你拍四,我拍四,洛陽境地白馬寺;

你拍五,我拍五,洛陽龍門有石窟;

你拍六,我拍六,洛陽天子能駕六;

你拍七,我拍七,洛陽美味是水席;

你拍八,我拍八,洛陽歡迎您來吧;

你拍九,我拍九,洛陽家家有美酒;

你拍十,我拍十,洛陽家家有美食。

好了,我在此感謝大家來到我們洛陽,我希望大家會記住我,記住龍門石窟,記住洛陽,我也希望大家回去後在親朋好友中多多誇誇我們洛陽,讚美我們的洛陽。拜拜!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6

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遊覽佛教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中國三大石窟之一、聞名中外的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20xx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7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裡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說,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裡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19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裡,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8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龍門石窟。很高興為大家講解龍門石窟。

現在呢,我們已經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上,途經新密、登封和伊川就會到達咱們今天的目地地——龍門石窟了。龍門石窟呢位於洛陽市南12公里的伊河兩岸,這裡的地行為兩山夾一水,河以東是香山,河以西則是龍門山,遠遠望去,龍門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門闕,故古稱“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後,因宮城門正對伊闕,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時改伊闕為“龍門”,沿用至今。

龍門石窟是我國的重點觀賞風景區,大家來看這的龍門石窟的門上有一位佛和兩條長龍,我們進來時,大家看這些洞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姿態,小佛在兩旁,中間有大佛。從前有個傳說,古時代有一個長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聽到地下有聲音,於是他挖地,忽然地咧開了一個大洞,裡面出來一個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龍門石窟的稱號。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20xx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進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 %,唐代洞窟約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大家接著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龍,這個龍是守護佛的龍,一但佛被破壞,這個龍就會震一下。提醒我們要保護好祖國是文化遺產。

好了,龍門石窟的歷史講解就先到這裡,下面是觀賞的時間,注意不要亂畫,影響美觀。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19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在這裡相遇,大家一路走來,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來龍門石窟旅遊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小x,你們感覺怎麼叫合適、怎麼叫順口就怎麼叫吧。

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是一位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司機,所以,坐在他的車上大家就盡情的享受沿途的風光吧!

佛家說:“前世5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前世10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相視而笑。”今天,大家有緣在同一輛旅行車裡,並要相伴度過一天的時光。所以,此時此刻,請各位再一次的回頭同周圍的人彼此認識一下,那也請各位在接下來的旅遊過程中珍惜這份來之易的緣分相互照顧,相互關心,讓這次旅程給我們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朋友們,下面我講一下注意事項:路上的車特別多,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不要您的把頭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傷。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邊的垃圾簍裡。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紙屑等雜物,要是保持道路的衛生。如果有人容易暈車,請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戶的位置。也可以吃兩片隨身攜帶的暈車藥。車前面放的有純淨水,需要的話,我給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洛陽吧!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這裡建都,是中國古都中,經歷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洛陽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司馬光曾說:“若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曆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說到洛陽,就不得不說咱們洛陽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有無數文人寫詩讚美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讚美牡丹的詩句。劉禹錫說得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些美妙的詩句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從1983年起,洛陽每年4月至5月舉辦牡丹花會,吸引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客紛至沓來。花會期間,牡丹們一個個競相怒放,誰也不服誰,那場面真是壯觀的很吶!

民以食為天,洛陽最有名的菜,莫過於洛陽水席啦,它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都有湯;二是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這一回來洛陽,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品嚐一下洛陽水席奧。

朋友們,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它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雕鑿,歷經400多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達10萬餘尊。兩山窟龕的造像,因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聞名於世。龍門石窟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朋友們,咱們現在已經在到了景區門口的停車場,請大家帶上自己的隨身物品,關好窗戶,記著咱們車啊,是藍色大巴車,車牌號碼是:,我的手機號是,下午三點在咱們的大巴車旁集合,好,現在請隨我下車,一起遊覽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簡短 篇20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裡,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計,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於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daoyou/henan/xwvr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