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北京導遊詞 >

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北京四合院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四合院建築。由於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見也最有特色的一個城市,因此人們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四合院導遊詞,歡迎參考!

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篇一: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北京四合院是位於中國北京的四合院建築。由於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見也最有特色的一個城市,因此人們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現在已經和北京胡同一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代表,成為北京城市的城市名片之一。北京城保持了元大都時期的很多街道和建築,其中就包括了四合院。因此可以說,四合院積澱了幾百年來深厚的北京文化。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漢族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裡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衚衕、弄堂,衚衕與衚衕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篇二: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四合院就是由北房、南房、東房、西房四面圍合,各房之間用牆來連線起來形成的封閉式院落,使建築形成一個“口”字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的四合院歷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開始,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衚衕同時出現了。

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由元朝開始。明清以來,北京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並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遊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子中間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此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祥辭語,附在簷柱上的抱柱楹聯,都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進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篇三:北京四合院導遊詞

北京四合院源於元代院落式民居。元建大都城時,街巷橫平豎直,大街闊24步,小街闊12步,以皇城內宮殿、園囿為核心,排列著一條條小巷,這些小巷就是衚衕。北京的衚衕多是東西走向,這也是元代開始奠基的。元代為鼓勵在都城內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頒詔,讓金中都舊址居民,特別是有錢的商人和有官職的貴族到大都城內建房。同時還規定建房者可以佔地8畝。這一政策,使元朝統治者及貴族大批遷入城內,並出現規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現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獨特的營造方式得以完善。到了明清兩代,終於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而且清代比明代更加講究。現在東單到雍和宮大街兩側、南北鑼鼓巷、西單到新街口大街兩側還保留有一些比較講究的四合院房屋。

北京的四合院無論是建造在東西走向的衚衕北側,還是南側,院內北房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房,只是院門開設的位置不同。衚衕北側四合院為正四合院,院門面南臨街,門開在南牆東邊,這在八卦中是“巽”位,在風水上是吉祥的位置,也是柔風、潤風吹進的位置;衚衕南側的四合院如果南面不臨街,開不了院門,則在北房西邊開門。這種院門的定位,完全是受北方自然環境和古代建造房屋的風水之說影響。

四合院大門有好幾種,比較多的是屋宇式門和牆垣式門。其中,屋宇式門又分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如意門等;如意門又分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其中,王府大門氣派,在北京還可以見到。最具代表性的是什剎海北岸曾經作為衛生部的大門(現為國家宗教局使用),它就是昔日王府大門中比較講究的那一種。廣亮大門寬敞,明亮,一般佔一開間屋子的空間,門扉開在門廳中柱之間,門前有石臺階,從外表一看就大氣,表明主人有一定的身份或地位。如意門比廣亮大門就顯得樸素了,門扉開在外簷柱間,門楣上方有磚花圖案和如意形狀花飾,門也由此得名。牆垣門比較普遍,多建在中、小型四合院,最多的形式是騎牆而建的小門樓。

走進四合院,迎面就能看到壘砌精緻的影壁。影壁上每塊磚都是磨製的,壘砌時磨磚對縫。據有關民俗專家研究後認為,影壁是中國房宅建築不可缺少的風水內容。古代人迷信,認為人死後有鬼魂,如果在夜晚有孤魂野鬼遊蕩,闖進宅院就會不吉利。而大門內有影壁,鬼魂見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裡闖了。一些建築學專家則認為,影壁是北京民居的重要裝飾,它既可遮擋院內雜物,又可以使外來人看不見院內的情況,具有保私性。尤其是一些影壁建造講究,在其牆壁上雕飾有精美的圖案和吉祥話語,大大增加了四合院的文化品位。

比較標準的四合院分內宅和外院兩部分。外院由南房(也稱客房)、院門、影壁、內宅南外牆組成。南房用於客房、書房、僕人居住。內宅南牆正中建有垂花門,只有進了垂花門,才能看清內宅房屋。內宅由北房、東房、西房組成,中間是院子。北房為正房,高大而豁亮,面闊三間,東西兩側建有耳房。北房由宅主人居住,西房由兒女居住,東房由孫子、孫女及奶媽居住。廚房在東房最南面;廁所在院內旮旯,講究的是男女分開,男外女內,男的在外院南房西角,女的在內宅東房北角。大的四合院還建有後罩房。後罩房在北房後面,有一層的,也有兩層的,均坐北朝南,與北房後山牆之間又形成一個院子,一般稱後院,後院是宅主人的內眷或老人居住。

內宅是四合院中心,北房前出廊,東西兩端建有遊廊,遊廊將東房、垂花門、西房、北房連成一體,既可躲風、避雨、防日晒,又可乘涼、休憩和觀賞院內景色。四合院內可以種樹,養花,有的還置有金魚缸,搭有葡萄架。在四合院內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四合院是封閉式住宅。從外面看,它四面都是牆,只有一個院門通向外界,兩扇大門平時還關閉著,一對門鈸彷彿告誡人們不可擅自闖入。四合院內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靜靜、和和美美、與世無爭地生活。院內的房子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絡,面向院子中間開放和集中。高大寬敞的北房,冬暖夏涼,由長輩居住,長輩一旦有什麼不適,哪怕颳風、下雨、下雪,兒孫們也可以沿著遊廊到正房去問安。這種房屋佈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民居的家庭觀念和東方的倫理道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daoyou/beijing/4xox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