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城鎮居民醫療調研報告

城鎮居民醫療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對於醫療保障工作來說,更應該以人為本,建立適合於不同群體的醫療保險體系。城市居民醫保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是解決居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大舉措。

城鎮居民醫療調研報告

一、我處城鎮居民醫保執行的現狀

城鎮居民醫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政府投入”為原則,以城鎮非職工居民為主要物件,以權利與義務對等、費用分擔為籌資機制,以大病醫療保障為重點,實行分步建設,大張旗鼓進行宣傳發動,做到“應保盡保”,逐步加速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全方位的覆蓋。

我處現有城鎮居民數為5.6萬餘人,兩新組織及流動人口約1.5萬餘人,其中現有城市城鎮職工約為3.5萬餘人,估計全方位覆蓋的城鎮純居民和流動人口約3萬人,按試點先進市、區的經驗,應該有60%左右加入醫保,應完成1.8萬餘人,而我處XX年僅有8500人加入城鎮居民醫保,XX年到目前為止僅為7500人,續繳人數還有40%還未進行繳納。

二、城鎮居民醫保執行存在的問題

1、居民群眾認識有誤區:一是認為現在家庭成員身體好,不需要入醫保,憂患意識差;二是入醫保得實惠的是醫院,自費的入院醫院醫師開的藥方比較便宜,比較少,相比較差不多。如闌尾炎手術成本只有700餘元,如自費在小醫院XX多元,如入醫保住院結算要3000元左右;三是家庭多數人員有職工醫保,父、母、子、女不在乎入醫保;四是改制企業部分職工對黨的政策有怨言,抱懷疑態度;五是新農合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是20元/年·人,相比城鎮醫保門坎比新農合高。

2、部門配合差,各醫保險種缺乏規範銜接。

城居醫保工作的普及必須依靠全社會的支援,是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別是民政、教育、衛生、計育、國土等職能部門必須加強對這項惠民政策的認識、支援力度還不夠。另一方面在推行城鎮居民醫保時尚未與已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實行有效銜接,身份是城鎮戶口的居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3、考核體系不合理,擴面徵繳困難,徵繳激勵機制欠缺。

目前,省政府對城鎮居民醫保推進工作實行單位考核,每年下達參保人數考核任務,並實行“一票否決”,區政府下達我處的城鎮居民醫保參保考核任務目標為2.5萬人,而我處純居民不足2.5萬,這脫離現有人員實際,但為了完成任務,把流動人口納入完成人數。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徵繳無任何約束、獎罰措施。另一方面,城鎮居民醫保實行政府引導、群眾自願、財政補貼的方式,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進手段。而城鎮居民醫保的主要物件是城鎮非就業人群,分散性大,流動性強,人數眾多,需要政府各職能部門、學校、社群等部門的支援和配合,而對這些支援配合的單位部門無有效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而有些部門牴觸情緒較大,推動徵繳的工作力度受到影響,工作難度增加。

三、如何加快城鎮居民醫保工作進度的建議

1、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消除居民認識誤區。

目前,黨委和政府應把此項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發動全體機關幹部和社群力量,到社群各家各戶上門服務,針對不同人群,消除其認識誤區,把各類人群的思想認識統一到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高度來認識,樹立本身的憂患意識,真正使此次服務行動成為“宣傳服務一家,造福居民萬家”的全民行動。

2、強化部門配合,把“一票否決”融入到各單位、各行業中去,真正為民為實事。

一是醫保部門加強服務和工作責任,做到“應保盡保”的前提下,為居民群眾提供更便利的優質服務。

二是醫療機構要加強以人為本的大局意識,不要以本單位的利益來“服務居民”,推行“居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是政府各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計生、國土等)在服務為民之前提下,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清除居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使全民樹立憂患意識,迅速加入到城居醫保隊伍中來。

四是黨和政府不要把為民辦實事只歸口到一個部門或單位,把此項工作納入到各單位、行業的目標考核中,使全社會都來關心,都來支援,都來作為本身的工作來抓,把為民辦實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職責。

3、加強城鎮居民醫保執行的資訊反饋和基礎平臺建設,增強體系的有序性。

隨著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制度的逐步推行,勞動、學校、計生、衛生、民政、社群等醫療保障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這些部門都貼近基層,對各類人員情況熟悉,資訊靈通。因此,必須加大對這些部門的工作督辦和基礎平臺建設,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提供必要的辦公經費和全網路服務平臺,建立城鎮居民醫保協調配合和激勵機制,加強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工作協調和聯動,充分調動各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促進該項工作有序、規範執行,真正使惠民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baogao/diaoyan/e63p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