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十四篇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十四篇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二、三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也隨之加快,特別是後、後人員外出務工或經商的達%以上,農村中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上升,現已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生活狀況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進一步瞭解我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狀況,查詢問題,提出建議,指導工作,課題組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專題調研。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十四篇

一、基本情況

我區農村留守兒童絕大多數分佈在xx個鎮,極少數分佈在雙龍湖、雙鳳橋、悅來、回興、兩路、王家x個街道。據統計,截至今年x月底,全區共有xx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x人。從年齡上看,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從入學情況看,x—x歲的農村留守兒童x人已入幼兒園(學前班),x—xx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只有x人輟學。

xx區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及生活現狀調查彙總表見附件

二、主要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力度比較薄弱

從調查統計情況看,我區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型別主要是隔代監護型和親朋監護型兩種。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約佔%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監護的約佔%左右,由其他親友監護的約佔x%左右。監護人的年齡為xx歲以上的約佔%,-xx歲之間的約佔%;高中文化程度不到x%。

(二)農村留守兒童內心世界比較封閉

調查反映,留守兒童中性格內向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相對於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兒童們往往更內向、孤僻、憂鬱,親情觀念比較淡薄,以自我為中心,難得關心他人、朋友或親戚。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不願意讓他人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害怕遭到別人輕視和歧視。只有十分之一的農村留守兒童會把心裡話對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說,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兒童會把心事藏在心裡,誰也不告訴。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好中差比例約各佔%、%、%。

(三)農村留守兒童情感缺失比較嚴重

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務工或經商,缺乏“父親教育”或“母親教育”。二是親情觀念缺失,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沒有時間感受父母的關愛和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與父母之間的親情觀念淡漠。調查顯示,%的留守兒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邊,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齡人一樣享有父母的關愛。在問到“什麼時候最想念父母”時,大都選擇了“生病或過生日的時候”;在問到“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時,所有的孩子都選擇了“想和你們生活在一起”或“常回家看看”或“快點回家”。

(四)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不好

在調查中發現,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期間學習精力不易集中,學習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普遍偏差。學習習慣和成績較好的約佔%,中、差約各%。主要課餘生活:多數為在家看電視和玩耍,甚至有%左右的迷上打電子遊戲。

(五)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能力相對較差

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能力及行為能力比較差。據學校老師反映,留守兒童衛生習慣不好,衣服經常很髒,不愛洗澡洗頭。只有半數留守兒童能自己做飯洗衣服,%左右只能做簡單家務,%左右的不吃早餐,%以上能堅持洗臉刷牙,%左右能早睡早起。

(六)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尤其堪憂

留守兒童相比其他兒童,更容易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以上的留守兒童被同學或兄弟姐妹或鄰居或社會青年欺負過。同時,留守兒童正處於心理髮展和生長髮育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差,容易沾染社會不良風氣,出現打架、說謊、罵人等不良行為。節假日更是成為監管盲區,安全存在隱患。

三、原因分析

(一)家長多為生活所迫不得已犧牲子女家庭教育

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多為生活所迫,絕大多數的唯一目的依然是謀求經濟收入和改變現行生活狀況,從而不得不以犧牲子女家庭教育為代價。絕大多數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把子女放在老人身邊,實屬在生活壓力面前不得已而為之。在調查座談中,很多外出務工或經商的家長說,他們也很想將孩子帶在身邊由自己來照顧,但由於自身素質不強,經濟收入不高(年收入x.x萬元左右的佔%以上),絕大多數是租房住,有的甚至是幾家人合租,臨時居住的環境較差,如果將孩子帶在身邊,由於自己務工或經商,也無法照顧孩子,上城鎮的幼兒園或學校,費用相對農村也比較高,自己的收入無力承受,因此,無力將子女帶在身邊,只好將孩子長期留在老人身邊,而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這就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二)臨時監護人教育管理力度不夠

作為隔代監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比較溺愛孩子,在監護和施教時,通常是但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另外,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xx歲左右,且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當部分祖輩在文化知識層次上屬於文盲。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養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併交由他們監護時,就更顯力不從心。另外,作為親朋監護型的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們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以便更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因為,親戚朋友擔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嚴,萬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麼意外,就不好向家長交待;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訴父母,也影響親戚朋友之間的良好關係。所以,只要孩子平安無事,在物質上不虧待孩子,基本上就行了,如果學業成績也不差,那更是錦上添花。

(三)缺少父母關愛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率極低,多數是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基本上是一星期或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才與孩子通過電話聯絡,聯絡的內容也僅限於生活方面或囑咐好好學習,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及心理健康。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孩子對父母很陌生,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對孩子往往精神損失經濟補償,子女缺少父母的關心,有的對家長有抱怨情緒。從調查資料顯示的情況來看,在外打工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維繫鬆散,且%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融洽,表現出對父母有感情但很不滿意。而留守兒童大多在x-xx週歲,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

(四)城市現行的管理制度和居住條件限制了打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

受我國城市管理、物質生活條件等制約,打工人員即便有接子女共同生活的願望,也無力解決子女所面臨諸多實際問題。一是戶籍制度及相伴而生的小孩入學須在當地,不然就要繳較高的擇校費。二是社會接納問題。在我們開展的進城務工農民工調研座談會上,社群代表和家長代表反映:指定農民工子女讀書的學校,雖然比農村好,但指定學校與生活地點較遠,在城市裡算是條件較差的學校。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農民工子女到指定學校讀書辦齊必要的證件後,可以與當地學生執行同等收費政策,但仍有一些不符合要求(本次調查物件有的在指定學校就學仍然交了借讀費,因辦齊各種證件太難,或本人嫌麻煩不去辦),特別是家長代表反映:其中的條件之一“簽定勞動合同”他們就無法辦到,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所以就只得交借讀費讓孩子就近上學。說明在社會接納上,外來打工人員處於被排斥狀態。

(五)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

現在有的鎮不是每個村都有國小校,原因是兒童逐年少了,辦不起班,也沒有哪位教師願意到村校去教學,村上的學校都向鎮中心校和完小集中了,因此造成偏遠村上一部分兒童上學路程較遠,交通不便,並且很多兒童來上學坐的是兩輪、三輪摩托車,安全隱患特別突出。同時,受學校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兒童心理輔導課程,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並且教師負責的學生多,教學任務重,與家長及監護人的溝通不夠,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2

1、家訪物件:謝

2、年齡:8歲

3、性別:男

4、家長姓名:陳

5、與家訪物件的關係:祖孫

6、是否留守:留守(爸媽都外出打工)

7、聯絡電話:0

8、家訪內容:

我們是中午的時候到學生家的,當然他的奶奶正在門口坐著,我們向她表明了我們的來意後,她很高興的接待了我們。

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在教室裡不愛說話,但是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聽他奶奶說,他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回家後從來不說,只是自己一個人憋著哭,這也許與他是留守兒童有關吧。

'奶奶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老人,她對她的孫子孫女期望都非常高,而且很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她一直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後有出息,別在在家種地了。

我們聊到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長對學生的期望;

2、家長對學習的要求;

3、學生生活方面的情況;

4、學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指導;

5、家長希望通過哪種方式和老師交流(家長會或家訪等);

6、如果學生犯錯誤了,家長會以什麼方式處理;

7、家長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外,還比較關心學生的哪方面等。

8、家訪總結:

通過家訪,我發現老人家對孫子的期望真的很高。她非常關注他的學習情況,但對他的其他方面如性格、交友等關注的很少。

內向、不愛說話、受委屈不說,我覺得與他的家教有很大的關係。也許是家人只關注他學習的原因,也許是爸媽不在身邊的原因……但聽他奶奶說,不是很聽他媽媽的話,但很聽她的話,原因也許就是和媽媽接觸太少吧。

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關注學生的學習,他們應該多瞭解一下學生的交友、性格等其他方面的情況,讓學生能全面發展。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3

近幾年以來,在我們經濟貧困的農村山區,農民外出打工人員越來越多,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致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於是農村中“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也應運而生。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特別是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其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對山區留守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也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推進全民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1、加強留守孩子自身心理素質培養

“留守孩子”的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及自我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是其心理素質和思想行為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因素,它有利於個體角色的內化,也有利於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其實,留守孩子並不是一個不分化的群體,在他們中間有適應不良的個體,但也有適應良好的個體。作為“留守孩子”,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勇敢面對和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2、家長也要因材施教,因利勢導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個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適度原則父母就必須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擴充套件。古代孔子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認個體的差異,瞭解不同的特點。在智力開發上應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發展能力,做到不強迫、不限制、不搞過度教育,讓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才能和天賦。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育子觀念,要消除“只要有錢,讀不讀書沒關係”的錯誤想法,應該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長還必須認識孩子讀書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也是家長自己的事。家長不僅要提供物質上的保障,還要多與孩子溝通,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到你們的關愛。另外,父母還要經常與監護人聯絡,督促監護人行使監督責任;經常與學校溝通聯絡,切實關注孩子的成長。如行為有失偏頗,家長也要及時處理,正面引導,根據情況適當教育。

3、讓孩子體驗磨難,培養堅強意志

不經磨難不成才,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往往使人變得平庸,這是值得父母和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今天,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創造一個小小的逆境,讓孩子們體驗到逆境的磨難,鍛鍊良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對留守孩子應當多給他們一些磨練的機會。培養堅強的意志,最好的老師就是經歷各種艱難困苦。

4、學校要營造溫馨環境,給予孩子關愛

在學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孩子”家長會,與家長交流;建立“留守孩子”心理髮展檔案,及時發現和診治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開設針對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對“留守孩子”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孩子”提供傾訴的.渠道;經常組織“留守孩子”參加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建立“留守孩子”家長或監護人與學校的定期聯絡制度,幫助、督促、檢查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等,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孩子”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引導“留守孩子”走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幫助“留守孩子”健康、和諧發展。

出門打工的農民工已無法將關愛直接施於孩子,此時學校的老師理所當然要擔負起這一使命。

為適應“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顯然,傳統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採取適合留守孩子年齡特徵,心理特徵的教育方法。一要堅持以“留守孩子”為本的人本思想,處處為“留守孩子”的成才著想。二要有服務型教育理念,用熱情周到的服務感染他們,在服務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對“留守孩子”進行賞識教育。不僅要對“留守孩子”進行表揚,激勵,更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展他們的特長,甚至批評中也應有賞識。四要有和諧的教育理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關係要和諧,平等,才能造出和諧的教育環境。五要執行愉快教育法。校園要為“留守孩子”創造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校成為他們愉快,溫馨的家。

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教師除了應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特別要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監護、撫養職責,使教師成為教書育人、監護育人、撫養育人的複合型教師和父母型教師。教師要把“留守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呵護,在思想道德、生活、行為習慣上對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監護撫養。為“留守孩子”建立成長檔案、舉辦生日班會等。

除此之外,教師對“留守孩子”還要給予情感撫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其父母長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關愛,教師和同學要適時地多關心他們,以師生之愛和同學之情彌補其母愛和友愛的不足,填補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師應對留守孩子進行結對幫扶,讓其感受親情關愛。讓老師與一個或多個“留守孩子”結對子,要用心關愛“留守孩子”,做到多與“留守孩子”交心談心、多組織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孩子”家中進行家訪。在精神上,多給他們一些鼓舞、一絲微笑、一句讚揚、一份關注,用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們,去善待他們,成功時給他們鼓掌,失敗時給他們打氣,苦悶時與他們談心,傷心時給他們安慰。在生活上,多給他們一點關愛。用父母的心去疼愛“留守孩子”,用家長的責任去關注“留守孩子”。還有可以讓學校的中隊幹部、班隊幹部與“留守孩子”結對子,讓這些中隊幹部、班隊幹部平時多與自己的結對物件一起玩,一起參加活動,節假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通過師生、生生的結對幫扶,讓這些“留守孩子”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親情關愛。

5、利用社會環境,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有六種力量對學生施加影響。這六種力量是:教師,家庭

,學生集體,學生本人,書籍,人際關係。安全、健康的社會環境對留守孩子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退休人

員中選聘義務監護人、義務輔導員,實行一對一的義務幫教,通過各種社會團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協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引導“留守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發揮他們的個人興趣和專長

。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處,符合社會規範。要教育孩子敢於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敢於承擔責任;對他人誠信,以誠相待;對自己嚴格要求,不驕不躁,謙虛謹慎。凡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有缺點要積極改正;學會愛人,愛父母,愛他人。只有學會愛的人才會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美滿;只有學會愛的人才會去愛社會,愛祖國;才會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家庭要配合好學校教育、社會教化和別人的幫助來共同引導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穩固的思想情操,做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融合,齊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竭盡全力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祖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XX國小

20xx年6月7日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4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瞭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群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絡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絡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9%;學習良好,佔35.9%;學習成績一般,佔43.7%;學習成績較差佔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絡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援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路。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援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路,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7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二、三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也隨之加快,特別是後、後人員外出務工或經商的達%以上,農村中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上升,現已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生活狀況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進一步瞭解我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狀況,查詢問題,提出建議,指導工作,課題組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專題調研。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5

家訪物件國小五年級3班

家庭住址

家訪人:

家訪經過:我吃完早飯後,九點鐘左右,我騎著自行車來到東關,經過打聽找到了楊猛家。當時,他家剛吃完早飯不久,楊猛的奶奶正在收拾碗筷,楊猛奶奶明白我的來意後,非常高興,趕緊把我讓進屋,極其熱情。通過一陣交流,更加了解了楊猛家的基本情況。楊猛奶奶也比較健談。她首先向我說明了楊猛在家的表現,總體來講,不是找幾個朋友玩,就是看電視,很少看書學習,平時,比較懼怕他父親,而我說他,總是私似聽非聽。楊猛在旁邊聽著,沒有吱聲。然後,我向其奶奶介紹了楊猛在學校的幾點表現:從思想上來講,心裡非常想學好,很想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從學習態度上講,學習比較認真,上課基本上能比較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但是自己不能主動表現自己,作業潦草。從學習習慣上來講,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而是被動地在老師地的強迫下去學習、看書、做作業。從學習方法上來說,沒有找到更加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的來講,需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明確目標,堅定理想,改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努力提高自己。從與其奶奶的交談中,也知道了楊猛的爸爸對其要求甚嚴,期望楊猛能出人頭地,長大後有一番作為。希望老師對楊猛的要求更嚴格一些,更嚴厲一些,從而使之成績能夠有所突破。然後,我又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是對孩子不要太嚴厲,主要是引導,循循善誘。二是老師今後儘量給予楊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和學習態度的教育。三是希望家長和班主任及老師多加交流和溝通,也希望楊猛能懂得老師、父母的用意和真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學習中去。最後,我看已經十點多了,提出回去,楊猛奶奶把我送出家門。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6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然而,大量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並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建議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雲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於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情況進行了瞭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著。據統計,全市15週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國小和國中就讀。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佔兒童少年總數的24.3%,佔全縣中國小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佔85%,託付親朋好友監護的佔10%,和兄弟姊妹一起獨自生活的佔5%。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佔中學生總數的15%,在國小讀書的佔國小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國小就讀的4898人,1-6週歲的尚有1170人。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國中的2834人,就讀國小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雲自治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佔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佔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助的群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託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兒童”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裡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乙對“月亮出來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裡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這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訊率達不到每月一次。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國小學生李康豔、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能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說。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國小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隻有硬著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一位留守兒童說,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裡,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於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集體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助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於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於從小疏於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佔2%。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餘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雲國小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於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情況比較嚴重。生活習慣差,說髒話、粗話,抽菸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於網咖,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由於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製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禦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普定縣水母國小學生石,學習上從原來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後進生,他時常拉幫結夥,夜晚到處東遊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雲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鬥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國小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戶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託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於無成年人監護狀態。由於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物件。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誘拐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於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衝動性,加之受不良網路遊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鬥毆等。平壩夏雲國小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後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於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 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衛華親自調研,並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向全縣領導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群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幹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幹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幹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西秀區黨委區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群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助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餘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後在區關工委成立20週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情況的彙報,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了保障。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情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諮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同時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菸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說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並說,“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事後,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並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採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大量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助“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二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優先;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助和優先輔導;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佔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雲國小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於學校在關愛工作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並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稱號。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國小,外來農民子女佔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乾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大量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並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團市委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於紫雲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資訊、網路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情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雲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於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幹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積極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國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建議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並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託管中心,對處於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著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絡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情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責任,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採取積極措施,強化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儘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絡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是父母二人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儘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合適的看護 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保持聯絡,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通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保持和學校或班主任的聯絡,並保持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特別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絡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責任。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瞭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咖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7

前言:中國由於地理和歷史環境的原因,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山區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山裡量閒置的勞動力走出山去城市務工來改變生活貧苦的狀況,由於沒有技術緊靠出賣勞力,收入微薄,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山裡交通不便,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幾年也不回來看孩子一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平頂山魯山、郟縣和洛陽嵩縣是山區的典型代表,總體而言耕地面積不足,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外出打工,是留守兒童較為普遍和嚴重的地區。

調查內容:河南山區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目的:通過對當地部分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及生活情況的調查,瞭解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以及其物質需求同心理需求,進一步針對當地留守兒童設計專案實施專案推廣

調查地點: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魯山縣背孜鄉、熊背鄉;洛陽市嵩縣德亭鎮、九店鄉;鄭州市新密市尖山鄉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談

調查時間:XX年3月5日XX年3月13日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中國的農村、鄉鎮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湧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群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佔據多數,他們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河南是勞務工輸出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於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生。為了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河南山區的新密尖山、平頂山的魯山、郟縣,洛陽的嵩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小組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發放問卷77份,平頂山魯山、郟縣發放問卷347份,洛陽嵩縣德亭鎮、九店鄉發放問卷1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為調查物件。回收問卷數量5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於留守原因,監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係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談。

(1)留守兒童情況

對當地不同地區的調研發現尖山鄉留守兒童佔72.7%,平頂山魯山、郟縣留守兒童佔76.4%,洛陽嵩縣71.4%佔。平頂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

新密市尖山鄉留守兒童比例平頂山留守兒童比例嵩縣留守兒童比例

72.7%76.4%71.4%

表2-1受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

而在對於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現,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於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象。平頂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佔57.6%;一個月回來一次佔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佔67.2%。一年以上佔11.2%。嵩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洛陽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佔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佔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佔8.5%。

(2)留守兒童監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留守兒童現階段被監護情況的調研中發現,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佔48.7%,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佔19.6%,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4.3%。在與父母的聯絡情況上不經常聯絡的佔據33%,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佔23.2%。

根據這兩項資料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多表現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絡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佔總數的51.9%,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為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佔27.4%。

而對於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個問題的調研中發現%的孩子選擇了爸爸媽媽,有1.1%選擇了誰也不喜歡。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最喜歡的人上選擇爸爸媽媽的佔75%,有6.1%的選擇了誰也不喜歡,對於選擇誰也不喜歡這些孩子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完全是一種漠視、消極的態度,其父母幾乎難得回家,甚至在走中發現,有很多孩子對於父母的樣貌等等並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問題及需求

在對500多名孩子的調研中發現,在對其自身衛生習慣的問題上,如:刷牙、洗澡,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兩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們從沒刷過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們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在這道題目的選擇上,只有51.8%的孩子們一到兩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們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見相比較而言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衛生問題堪憂。在家有誰洗衣做飯,祖父母的佔了43.9%,自己洗衣做飯的佔了20.1%,嵩縣的留守兒童61%由爸爸洗衣做飯,自己洗衣做飯的佔17.9%。

放學以後一般會做什麼,不管是魯山、郟縣,還是嵩縣的留守兒童都一致的選擇了在家寫作業分別佔68.8%、71.3%,家人做家務的1214歲的孩子較多,佔23%,和同學玩佔比例比較小分別是2.7%、4.9%,孩子們普通表現出喜歡處,不願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在一點的孩子身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若日常生病了怎麼辦誰會到你去看病,選擇自己的分別是13%、13.3%。生日的時候是否會收到禮物,沒有的也佔相當的比例。平頂山山區的孩子佔了26.5%,嵩縣的更多一些佔了44.5%,生日的時候收到過蛋糕了分別佔了32.3%、32%。

(4)學校生活情況及需求

在你比較喜歡上什麼課上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有31.2%選擇了語文、42.3%的選擇了數學,而選擇音樂美術的不多,因為部分學校緊緊只抓學生的學習,少有開設音樂美術課。嵩縣的孩子們致與之相同。在平時課外書的閱讀上,這兩個地區的孩子選擇作文書的較多分別是44,4%、37.8%。這也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有很關係,沒有多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在零花錢上,平頂山山區一週給1-3元佔37%,嵩縣山區的比例稍微一些佔47.6%,沒有零花錢的也佔一部分分別所佔的比例是5.3%、10.4%。就這一調查結果來看,山區經濟狀況普遍不是太好。

在你最想得到的學習用品上不管是哪個地區的孩子們對這一需要都是很佔了84%左右,且比例比較分散,其中普通的筆、書包、文具盒對部分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

在違學校紀律上,平頂山山區有超過73.2%的孩子違犯過學校紀律,以和同學鬧矛盾居多佔30.7%。嵩縣與之情況致相同。顯然留守兒童疏於監管。

(5)心理情況及情感需求

平時你有困難了會找誰,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僅有15.3%,誰也不找的佔27.9%,嵩縣山區的孩子找爸媽的佔37.8%,誰也不找的佔了28.5%,你認為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平頂山山區的孩子有60.3%選擇了認為以後的生活會很好,可見孩子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嚮往。嵩縣山裡的孩子對這道題的選擇在認為以後的生活會很好的佔了31.7%,不知道以後生活會怎樣的佔了30.5%,沒想過的也有相當的比例佔了23.8%。

在最後幾道問答題上,孩子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表現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媽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題,你最想要什麼禮物?孩子多選擇的是最基本的學習用品。如書包、文具盒、鋼筆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絨玩具。像郟縣1214歲的孩子思維稍微成熟一點,都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寫的答案也多讓人深思。如他們這樣寫道:“最想要的禮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禮物是家人在家”,還有一個孩子這樣寫“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齋》,一個熊(因為這樣晚上就不會孤單)。在父母不在家有什麼困難上?有不少孩子說不會洗衣服、吃飯有困難。也有不少說學習沒有人輔導,還有的寫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誰說,很孤。在對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學習希望上,多數孩子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希望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學,對於年齡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學習。在你最想對爸媽說什麼這一問題上,12-14歲的孩子多是說的感恩父母的話,也有孩子這樣寫:你們不用擔心我,一年回來一次就行。在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時,也相應映出來,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戀關係等等的單一性。

三、思考與建議

(1)思考

在走中發現,出現留守現象或者留守兒童隨之而引發各類問題的根源依然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社會關注度不夠等問題上。但就這些問題依然是屬於政策性的問題,就現階段而言並不是能夠立即影響或者改變的。

就公益組織而言,是需要不斷提升該社會問題的影響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個問題的核心就詩益組織在解決一些社會的具體問題時,建立一種可以複製、或者規模化擴充套件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再來做組織性的間接影響,比如說去影響政府,政府可以把這些做法擴,或者影響一些其他的機構,從而提高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

(2)建議

針對專案調研地區,解決現階段其對學習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為急需,並且也是可以操作並且可以推廣的模式。“留守兒童溫暖包”作為一個切入點,同時開展志願者定期陪伴情感關懷,以及開設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課程模式。建立可複製可推廣專案機制。

並且就現在社會問題而言,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心理安全,衛生教育等方面是非常關注的一個領域,另外就其父母或者臨時監護人而言,部分知識水平沒有達到,學校教育對此並沒有專設課程,因此可以通過以志願者陪伴的方式對其這塊缺失做到很好的彌補,同時以學校老師為推廣終端。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8

一、基本情況

我區農村留守兒童絕大多數分佈在xx個鎮,極少數分佈在雙龍湖、雙鳳橋、悅來、回興、兩路、王家x個街道。據統計,截至今年x月底,全區共有xx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x人。從年齡上看,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xx歲農村留守兒童x人;從入學情況看,x—x歲的農村留守兒童x人已入幼兒園(學前班),x—xx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只有x人輟學。

xx區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及生活現狀調查彙總表見附件

二、主要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力度比較薄弱

從調查統計情況看,我區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型別主要是隔代監護型和親朋監護型兩種。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約佔%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監護的約佔%左右,由其他親友監護的約佔x%左右。監護人的年齡為xx歲以上的約佔%,-xx歲之間的約佔%;高中文化程度不到x%。

(二)農村留守兒童內心世界比較封閉

調查反映,留守兒童中性格內向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相對於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兒童們往往更內向、孤僻、憂鬱,親情觀念比較淡薄,以自我為中心,難得關心他人、朋友或親戚。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不願意讓他人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害怕遭到別人輕視和歧視。只有十分之一的農村留守兒童會把心裡話對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說,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兒童會把心事藏在心裡,誰也不告訴。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好中差比例約各佔%、%、%。

(三)農村留守兒童情感缺失比較嚴重

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務工或經商,缺乏“父親教育”或“母親教育”。二是親情觀念缺失,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沒有時間感受父母的關愛和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與父母之間的親情觀念淡漠。調查顯示,%的留守兒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邊,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齡人一樣享有父母的關愛。在問到“什麼時候最想念父母”時,大都選擇了“生病或過生日的時候”;在問到“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時,所有的孩子都選擇了“想和你們生活在一起”或“常回家看看”或“快點回家”。

(四)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不好

在調查中發現,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期間學習精力不易集中,學習自覺性不強、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普遍偏差。學習習慣和成績較好的約佔%,中、差約各%。主要課餘生活:多數為在家看電視和玩耍,甚至有%左右的迷上打電子遊戲。

(五)農村留守兒童行為能力相對較差

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能力及行為能力比較差。據學校老師反映,留守兒童衛生習慣不好,衣服經常很髒,不愛洗澡洗頭。只有半數留守兒童能自己做飯洗衣服,%左右只能做簡單家務,%左右的不吃早餐,%以上能堅持洗臉刷牙,%左右能早睡早起。

(六)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問題尤其堪憂

留守兒童相比其他兒童,更容易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以上的留守兒童被同學或兄弟姐妹或鄰居或社會青年欺負過。同時,留守兒童正處於心理髮展和生長髮育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差,容易沾染社會不良風氣,出現打架、說謊、罵人等不良行為。節假日更是成為監管盲區,安全存在隱患。

三、原因分析

(一)家長多為生活所迫不得已犧牲子女家庭教育

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多為生活所迫,絕大多數的唯一目的依然是謀求經濟收入和改變現行生活狀況,從而不得不以犧牲子女家庭教育為代價。絕大多數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把子女放在老人身邊,實屬在生活壓力面前不得已而為之。在調查座談中,很多外出務工或經商的家長說,他們也很想將孩子帶在身邊由自己來照顧,但由於自身素質不強,經濟收入不高(年收入x.x萬元左右的佔%以上),絕大多數是租房住,有的甚至是幾家人合租,臨時居住的環境較差,如果將孩子帶在身邊,由於自己務工或經商,也無法照顧孩子,上城鎮的幼兒園或學校,費用相對農村也比較高,自己的收入無力承受,因此,無力將子女帶在身邊,只好將孩子長期留在老人身邊,而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這就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長。

(二)臨時監護人教育管理力度不夠

作為隔代監護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比較溺愛孩子,在監護和施教時,通常是但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另外,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xx歲左右,且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當部分祖輩在文化知識層次上屬於文盲。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養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併交由他們監護時,就更顯力不從心。另外,作為親朋監護型的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們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以便更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因為,親戚朋友擔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嚴,萬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麼意外,就不好向家長交待;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訴父母,也影響親戚朋友之間的良好關係。所以,只要孩子平安無事,在物質上不虧待孩子,基本上就行了,如果學業成績也不差,那更是錦上添花。

(三)缺少父母關愛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率極低,多數是半年或一年才回家一次,基本上是一星期或一個月,甚至一個季度才與孩子通過電話聯絡,聯絡的內容也僅限於生活方面或囑咐好好學習,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及心理健康。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孩子對父母很陌生,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對孩子往往精神損失經濟補償,子女缺少父母的關心,有的對家長有抱怨情緒。從調查資料顯示的情況來看,在外打工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維繫鬆散,且%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融洽,表現出對父母有感情但很不滿意。而留守兒童大多在x-xx週歲,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

(四)城市現行的管理制度和居住條件限制了打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

受我國城市管理、物質生活條件等制約,打工人員即便有接子女共同生活的願望,也無力解決子女所面臨諸多實際問題。一是戶籍制度及相伴而生的小孩入學須在當地,不然就要繳較高的擇校費。二是社會接納問題。在我們開展的進城務工農民工調研座談會上,社群代表和家長代表反映:指定農民工子女讀書的學校,雖然比農村好,但指定學校與生活地點較遠,在城市裡算是條件較差的學校。雖然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農民工子女到指定學校讀書辦齊必要的證件後,可以與當地學生執行同等收費政策,但仍有一些不符合要求(本次調查物件有的在指定學校就學仍然交了借讀費,因辦齊各種證件太難,或本人嫌麻煩不去辦),特別是家長代表反映:其中的條件之一“簽定勞動合同”他們就無法辦到,因為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所以就只得交借讀費讓孩子就近上學。說明在社會接納上,外來打工人員處於被排斥狀態。

(五)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

現在有的鎮不是每個村都有國小校,原因是兒童逐年少了,辦不起班,也沒有哪位教師願意到村校去教學,村上的學校都向鎮中心校和完小集中了,因此造成偏遠村上一部分兒童上學路程較遠,交通不便,並且很多兒童來上學坐的是兩輪、三輪摩托車,安全隱患特別突出。同時,受學校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兒童心理輔導課程,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並且教師負責的學生多,教學任務重,與家長及監護人的溝通不夠,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9

近年來,隨著我縣農村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催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為了解他們受教育的狀況,5月22日,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在副主席鄒任清、屈鑑平的帶領下前往城山鎮進行專題調研。委員們採取走訪留守兒童代表,聽取縣教育局及城山鎮中、國小負責同志彙報,開展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調研。縣政協主席楊劍出席座談會並作了重要講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留守兒童”基本狀況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164所,在校學生43199人。“留守兒童”總數達26783人,佔全縣在校學生總數62%;其中單親外出的學生有20735人,佔48%;雙親外出的學生6048人,佔14%。在“留守兒童”中,由祖輩監護的3393人,佔12.7%;由親友監護的20xx人,佔7.6%;無固定監護人的613人,佔2.3%。從學習成績上看,優秀的佔21.4%,較好的佔30%,中等及以下的佔49.6%;從行為習慣上看,優秀的佔18.7%,較好的佔22.3%,一般的佔30.1%,差的佔28.9%。以上資料顯示,我縣 “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且他們在學習成績、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弱於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在祖輩的過度寵愛、溺愛下,性格表現為任性、孤僻、內向,不易與人交往,孩子與祖輩之間缺乏溝通,存在嚴重的代溝,依賴心理,懶惰心理較為嚴重。

二、“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缺乏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亦不容忽視:

一是“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令人擔憂。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與祖輩等生活在一起。監護人普遍年齡偏大,且文化程度較低,他們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只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自我鑑定。大多數監護人錯誤認為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學校的責任,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主動與學校進行溝通較少;

二是“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偏差。他們身心都處在成長階段,自律能力不強,而又不聽監護人的勸教,多數“留守兒童”紀律散漫,是非善惡標準認識不清,有的道德品質較差,還有的染上不良習氣,如抽菸、喝酒、小偷小摸、上網咖玩遊戲等,他們原本純潔的心靈受到汙染。他們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保護能力,近年來我縣“留守兒童”溺水、觸電、燒傷、傷人和被人傷害及交通事故等現象明顯增多;

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難度較大。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沒辦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孩子抓住時間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矇騙監護人。由於監護人文化素質等問題,老師進行有效的家訪渠道難以暢通;

四是農村基礎教育師資薄弱。農村中、國小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較繁重,跨專業帶課較為普遍,所以只能在時間上和精力上應對大眾化應試教育,特別是目前學校都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和專職的生活教師,不能給學生更悉心的關懷;

五是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在農村學校寄宿制工程剛剛啟動,許多中國小住宿條件還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如東莊中學,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住二十個學生,人均不到一平方米。且缺乏衛生間、自來水等一些生活設施。

這樣既不便於學生生活,也不利於管理;六是社會環境不利於“留守兒童”教育。部分遊戲廳、網咖業主只考慮經濟利益,接納未成年兒童,導致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進網咖玩遊戲;七是外出務工父母對“留守兒童”教育不科學。部分外出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經常給家裡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身上零花錢較多,這很不利於學校對孩子進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些家長在認識上產生偏差,錯誤認為不管學習成績好壞,打工是條不錯的致富道路,產生“不上學可以省很多錢,不上學可以掙很多錢”的觀念,導致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農村中將會出現“富了一代人,而垮了下代人”的現象。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意見及建議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催生的社會問題,而且將在較長時期記憶體在。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使其健康成長,社會、學校、家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調研組建議:

㈠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各盡其責,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的社會監護體系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社會問題,需要統一認識,通力協作,形成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政府應將加強未成年人義務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採取有效措施,標本兼治,妥善解決。一是加快發展本地經濟,讓農民就近務工,以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二是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有計劃地籌建寄宿制學校,以便於對“留守兒童”集中管理;三是加快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使農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能夠享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權利,為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近入學創造有利條件;四是探索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發動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擔任代理家長,組織“一加一”結對幫扶活動,對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給予救助,保證其健康成長;五是有關職能部門應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從源頭上切斷部分學生進網咖、遊戲廳的途徑;六是充分發揮媒體宣傳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來。

㈡學校要發揮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作用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教育“留守兒童”的主陣地。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探索有效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關注他們成長動態,及時向家庭反饋孩子各方面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豐富“留守兒童”第二課堂。把他們組織在一起,有問題一起解決,有快樂一起分享,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沖淡孩子的孤獨感,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性格;三是強化“留守兒童”的行為規範。加強對他們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學校定期開展一些生活、衛生、飲食等方面教育,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四是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活動。學校可選一些責任心強、工作細緻的教師與“留守兒童”接對幫扶,經常找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思想動態;五是加強學校寄宿制管理。學生由於自制力較差,有空餘時間精力容易轉向其它渠道,因此加強寄宿管理,對於那些得不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減少他們教育的“真空”。

㈢家庭要承擔起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監護引導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應儘量留一人與孩子生活在一起,雙方外出務工的家長要選擇好監護人。平時要藉助電話等途徑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及親情的溫暖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要充分利用各種返鄉機會,多向教師、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庭的學習、生活情況,經常性保持與班主任、任課老師的聯絡,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不要錯誤地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教師的責任,儘可能發揮家庭、學校的監督教育作用。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共同體,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導,社會教育是補充。三者必須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構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監護體系。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0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大規模轉移,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務工增收的同時,開擴了眼界,轉變了觀念,學到了技術,增長了見識,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

然而,超多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卻給當地社會帶來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等新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此,市關工委要求全市各級關工委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調研,並採取積極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關愛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今年四至五月,市關工委又組織2個調研組,6位同志(每組3人)到全市縣(區)、鄉(鎮)、村、校進行專題調研,與各級黨委、政府和關工委的有關同志一齊,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現狀和問題、作法和經驗、對策和推薦等再次進行認真研討。現將調研狀況綜述如下:

一、現狀和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已達42萬多人,佔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3.8%,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50%左右。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居多。據關嶺、紫雲等縣的初略統計,他們外出的農民工每年僅從郵局匯回的錢就相當於全年縣級財政的總收入。有的縣初略估算,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總收入要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部分鄉(鎮)、村的經濟狀況進行了瞭解,農民工在外務工的年總收入大大超過鄉(鎮)財政年總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以上。這樣可觀的經濟收入,不但體現了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且助推了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分析,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趨勢將會持續發展,進城務工人員將會越來越多。

超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還留在原籍,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親友等照料,少數的由哥哥姐姐帶著。據統計,全市15週歲以下農村留守兒童共計71075人,絕大多數在當地幼兒園、學前班、國小和國中就讀。

另外,尚有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孤兒、殘疾兒童分散在各縣(區)的學校就讀,少數夫妻雙方外出務工將子女帶到外地就讀和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子女的都未作統計。據平壩縣關工委統計,全縣“留守兒童”9265人,佔兒童少年總數的24.3%,佔全縣中國小生總數的14%;留守兒童隔代監護的佔85%,託付親朋好友監護的佔10%,和兄弟姊妹一齊獨自生活的佔5%。

普定縣“留守兒童”在中學讀書的佔中學生總數的15%,在國小讀書的佔國小生總數的22%。鎮寧自治縣有留守兒童7322人,其中父母雙方都外出的3177人,單方外出的4145人,在中學就讀的1254人,在國小就讀的4898人,1-6週歲的尚有1170人。

關嶺自治縣有留守兒童9079人,流動人口兒童134人,孤苦兒童526人,就讀國中的2834人,就讀國小的5852人,在學前班或幼兒園的882人,在關索一小特教部(殘疾和聾啞)就讀的有33人。紫雲自治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總數的19%,隔代監管的佔71.36%;親朋好友監管的佔8.85%,尚有2748人與兄弟姊妹同住或獨自生活,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0%。

兒童,這是一個需要成年人幫忙的群體。孩子們的成長,是成年人義不容辭的職責。父母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這些留守兒童被委託給爺爺、奶奶和其他親戚朋友代為照管,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乃至安全等方面帶來的諸多難題,為社會所牽掛。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親情缺失,普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存在心理障礙。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多數外出務工人員一年僅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兒童”是十分想念自己的父母的,有的“留守兒童”編有山歌對唱,甲唱“太陽出來紅彤彤,父母打工在廣東;半夜夢裡來相會,醒來眼前一場空。”乙對“月亮出來亮堂堂,父母打工去漸江;半夜夢裡來相聚,醒來兩眼淚汪汪。”這就是他們思念父母的真實寫照。平壩縣稍好一些,有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電話、通訊率達不到每月一次。

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普定縣馬場鎮、化處鎮普遍反映,由於親情缺失,留守兒童渴望與親人交流,但父母難以顧及,造成了大多數留守兒童變得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自卑、有的表現為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等。水母國小學生李康豔、石林等,長期與父母分離,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導致了語言表達潛力差,自信心明顯不足等。性格呈現病態或畸形發展的主要表現是:

一是自我封閉,遇事不與人說。

一些學生在外面受了欺侮,卻不告訴監護人或老師。平壩縣一個姓王的國小生,是個很聽話又節儉的乖孩子,有一段時間幾個高年級的學生強迫王某索要“保護費”,王某隻有硬著頭皮一次次向爺爺要,直到爺爺產生疑心,跟蹤去了學校,這才發現他要錢的目的。

二是自卑感增強,總覺低人一等。

一位留守兒童說,他最怕學校召開家長會,最怕在外面遇見自己的同學和父母親熱,為了躲避這一切,他從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學家玩。三是缺乏愛心,有暴力傾向。平壩縣某學校調研顯示,在一些留守學生眼裡,同學分為兩種,一種是“惹得起的”,一種是“惹不起的”。對惹得起的,他們就欺負人,對惹不起的他們就被欺負。由於缺乏愛心,他們對人往往顯得冷漠,不肯融入群眾生活,不善關心和幫忙他人。

(二)家教缺失,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道德行為失控。在各縣(區)的調研中發現,“留守兒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學習成績一般都處於中、下等,與一般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有的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據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的調查顯示,由於從小疏於父母的管理教育,大多數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有50%的“留守兒童”不能完成作業,有74%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明顯下滑,8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在中下等水平,其中40%以上的是差生,成績較好的僅佔2%。

西秀區舊州鎮某完小有“留守兒童”206名,其學習成績差的182名,其餘24名成績一般。平壩縣夏雲國小的“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主要學科成績僅在30-40分。由於家庭主體——父母教育缺位,致使多數“留守兒童”變成了無拘無束的“野馬”,養成了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組織紀律性差,經常遲到、早退、缺曠,違犯校規校紀的'狀況比較嚴重。

生活習慣差,說髒話、粗話,抽菸喝酒等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上網成隱或沉溺於網咖,錢花光了就偷,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惡習。據平壩縣一些學校調查,留守兒童早戀現象比例明顯高於正常家庭的孩子。由於監管不嚴,一些留守兒童接觸了淫穢印刷品和音像製品,而幼小的心靈無法抵禦其誘惑,致使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行為上走上岐途,甚至違法犯罪。

普定縣水母國小學生石,學習上從原先的“三好生”變成了差生,行為上從優秀學生變成了後進生,他時常拉幫結夥,夜晚到處東遊西蕩,甚至放火燒教室門等,還經常邀集一些學生看淫穢光蝶以及經常逃學等。據調查,紫雲縣火花鄉的留守兒童中,有30%的有打架鬥毆經歷,有15%的有破壞公共財物和偷人財物等不良行為,如火花國小有二名學生經常在夜間串到農戶田間偷西瓜、玉米、白菜等。

(三)監護缺失,生活的負擔加重,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根據各縣(區)的調查統計“留守兒童”80%以上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屬隔代監護,20%左右託親朋寄養,屬代理監護,少數與兄弟姊妹共同生活或獨自生活,處於無成年人監護狀態。

由於監護不到位或無法定監護人,致使生活、安全等出現諸多問題,使之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物件。據平壩縣公安局統計,在被拐帶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由於監管不力,致使留守兒童極易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衝動性,加之受不良網路遊戲和影視的影響,在一些不良青年的拉攏引誘下,他們極易成為違法犯罪的參與者。

有的在學校鬧事,欺壓、搶劫低年級同學,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打架鬥毆等。平壩夏雲國小調查,留守兒童獨自在家玩耍,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火災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放學後在回家路上逗留或下河洗澡,交通事故和人生安全都潛存隱患。普定馬場中學留守學生吳下河洗澡不幸溺水死於大河之中,教訓慘重。

二、作法和經驗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各級關工委積極協調配合,對“留守兒童”做了超多工作。其主要作法和經驗是:

(一)黨委、政府重視。“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必然產物,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紫雲自治縣縣委書記辛衛華親自調研,並在常委會上研究全縣“留守兒童”工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向全縣領導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單位提出要求,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這些“特殊群體”捐資助困,奉獻愛心。

縣委、政府為此專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規定副縣級以上在職幹部年捐款150元以上,認養1-2人;科級幹部年捐款100元以上,認養1人;其他幹部、職工年捐款50元以上,鼓勵認養。目前,縣、鄉兩級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救助基金,已集中捐款20多萬元,對1762名留守、孤殘、特困兒童建立了檔案,逐步落實救助計劃。

西秀區黨委區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關工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要進一步重視和做好“特殊群體”的工作。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各相關部門互相配合,開展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留守兒童”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幫忙和解決好進校讀書的具體問題。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餘顯祥、區長張本強先後在區關工委成立20週年座談會、區關工委二屆四次、五次全委全議上都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關工委主任苟海明多次聽取區關工委對“留守兒童”調研狀況的彙報,及時幫忙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全區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帶給了保障。

普定縣馬場鎮、馬官鎮黨委、政府的黨委書記、鎮長對“留守兒童”狀況親自調研,掌握實情,解決問題。馬場鎮黨委每年對特困“留守兒童”解決500元生活補助費。馬官鎮成立了幫扶“留守兒童”領導小組,鎮黨委書記張發剛同志親自任組長,制定幫扶“留守兒童”實施意見,下發各村、校和有關部門執行;

請省心理專家曹維希作“留守兒童心理畸形發展不容忽視”的專題報告;組織對全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建立檔案;鼓勵全社會捐資對特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建立心理諮詢室,舉辦代理家長培訓班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各級關工委高度重視。去年以來,各級關工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向黨委、政府作了專題彙報,同時做了超多的工作,都見到了較好的成效。在檢查驗收農村開創“三無三有”先進村時,把做好“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資料,促使各基層關工委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實處。村級關工委把“留守兒童”上學問題落實給“五老”隊伍中文化素質高、職責心強、身體較好、又有威望的老同志具體負責,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

例如西秀區七眼橋鎮關工委成員張德林同志,家住八角村,發現有兩個小孩整天在小菸酒店附近玩耍,經過詢問,發現他們是兄弟倆,分別上三年級和五年級,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外地,其父常年打工在外,兩個隨爺爺生活,張德林同志把他們送到學校,找校領導說清此事,將自己的手機號留給學校,並說,“如果這兩個孩子不來上學就打電話告訴我,由我負責他們讀書”。

事後,在村關工委的統一安排下,張德林同志主動做了這兩個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各縣(區)各級關工委在認真排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提出了對策和推薦,為黨委、政府決策帶給了可靠的依據。並按照黨委、政府的安排,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做好“留守兒童”工作,有的縣(區)、鄉(鎮)、村各級關工委還採取了“一幫一”、“一幫幾”的作法為“留守兒童”辦了很多實事、好事等。

(三)教育系統及各級各類學校做了超多工作。市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工委要配合各級各類學校和鄉(鎮)、村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和登記造冊,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強化相關方面的工作,把關愛和幫忙“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兩免一補”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優先;

二是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優先;

三是對留守兒童重點幫忙和優先輔導;

四是家長學校有針對性地舉辦第二監護人培訓班,提高其監護水平;

五是開展多種關愛活動,透過主題班會、隊會、國旗下講話、安全講座、講故事、談心交流、家訪溝通、上課多提問、堂下多輔導等活動的開展,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立志進取。

如關嶺縣花江二小,全校共有學生839人,其中“留守兒童”299人,佔36%,學校在有效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幫忙他們“找回失去的愛”的工作中,做了超多工作,讓留守兒童在真情的關愛中健康成長。平壩縣夏雲國小有學生796人,有留守兒童91人,流動兒童118人,由於學校在關愛工作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並收到較好的效果,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流動人員、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稱號。

西秀區管元村貴黃國小,外來農民子女佔在校學生的80%以上,他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愛每一個人民的子女,一律統一收費標準,不再收取擇校費或寄讀費,一視同仁對待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獎勵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評選班乾和優秀學生等等。

(四)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了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特困兒童”做了超多工作。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各級婦聯、團委、工會、宣傳、教育、農業、民政、政法、計生、社保、勞促、各級各類學校等單位,都做了超多的調查研究工作,寫出了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推薦,並相互配合,做了超多工作,都收到了較好效果。

例如市婦聯經過調研,寫出了《安順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調研報告,很有價值。報告對我市“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果及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刻的總結與分析,對加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對策措施,要求各級家長學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革教學模式,積極向“留守兒童”家長及第二監護人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有利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等。

團市委做了超多的調研工作,寫出了關於紫雲自治縣“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關愛“留守兒童”的推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各級團委充分發揮組織人才、資訊、網路等優勢,多方整合社會資源,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全市勞務輸出狀況進行總結的同時,對“留守兒童”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推薦。等等。

(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和關愛。各縣(區)關工委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廣乏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紫雲自治縣在縣、鄉兩級設立的救助基金捐款活動中,目前就有25家單位和100多名愛心人士捐款。鎮寧自治縣丁旗鎮黨委、政府領導帶頭,向就讀於鎮寧民中的張元金同學每年捐資兩次。

鎮寧自治縣關工委協調紅蝶鋇業公司幹部職工捐助扶困資金4.5萬元,資助孤兒40名,單親孤兒45人,每年“六一”和春節兩次資助各300元。該公司董事長江志光的父親一次性捐資XX元,縣關工委副主任、紅蝶鋇業公司黨委書記朱積極捐資1萬多元,資助11名孤兒上學,有三個已經上到了國中。鋇業公司還出資100多萬元,修建龍潭、李廣、沙子等學校,改善農村青少年的上學條件等等。

三、對策和推薦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留守兒童”工作的認識,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建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構,建立“留守兒童”工作制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基層村、支兩委。切實明確每個“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並督促其認真履行監護職責。

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之類的託管中心,對處於無監護狀態或監護不力的86。“留守兒童”進行集中管理教育。著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村經濟,鼓勵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減少“留守兒童”數量。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兒童”教育的職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對於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助學優先,確保他們不輟(失)學。具有住宿條件的學校,無條件滿足“留守兒童”寄宿需求,專人對他們進行管理教育。

由班主任建立班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掌握他們家長的去向,定期聯絡家長,通報孩子學習、表現狀況,反饋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家長學校舉辦代理家長(代理監護人)培訓,加強對他們的家訪,強化他們的監護職責,提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採取積極措施,強化家長的職責。家長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儘可能持續和孩子的密切聯絡和溝通。青壯年外出務工,

一是父母二人儘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孩子;

二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儘量將孩帶去當地就讀;

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應提前找好適宜的看護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外出務工的父母要經常與在家的孩子持續聯絡,一月一次電話一封信,與孩子進行交流,在節日和孩子生日時,父母要透過信件、電話或郵寄禮品等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經常持續和學校或班主任的聯絡,並持續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這樣孩子在親情上得到滿足,加上社會的關愛,學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四)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參與,齊抓共管,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工作。工會個性農村基層工會在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利益的同時,應作為與其“留守兒童”之間的聯絡紐帶,強化其教育子女的職責。共青團要充分發揮組織和校內外輔導員的作用,積極引導“留守兒童”參加有益於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

婦聯在實施“春蕾計劃”工程中,同等條件下,“留守兒童”女童優先。公安部門個性是基層派出所要發揮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瞭解“留守兒童”當地狀況,加強對學校少年兒童法制教育,嚴厲打擊非法網咖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者和策劃者。

電信部門在學校設立熱線電話,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與其外出父母通話一次。鼓勵企業、個體老闆、有識之士,共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辦實事、好事。

(五)各級關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動員更多“五老”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好他們的積極作用,把“留守兒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1

內容摘要: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為深入的瞭解這些問題我在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

關鍵詞:

留守兒童現狀原因建議

問題的提出:

1、什麼是留守兒童?

2、為什麼留守兒童數目會越來越多多?

3、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4、為解決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問題我們該如何做?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著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

為了深入的瞭解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我和我的同學分別在自己的家鄉調查的進100戶人家,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佔據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數,那麼為什麼留守兒童的數目會如此之多,通過調查和參考各方面的資料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都相對的比較貧困,父母為了支撐孩子讀書和供養家裡年邁的父母僅靠家裡幾畝地是完全供應不過來的,為此他們不得不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掙錢,這樣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兒童。

父母外出打工後,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撫養,自己與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就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生活方面: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其中最典型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親情飢渴”,在調查中每當我們問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時他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們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至幾年回來一次,能給孩子的只有經濟上的關懷,調查中有部分留守兒童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偶爾的一個電話以此維繫親情很難勾通思想,傾聽煩惱,不能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多年不與孩子見面,至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學習方面: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留守兒童成績中等偏下,具體的原因我們尋訪過學習的老師,老師大都表示他們之所以學習成績不佳與他們的智力沒有絲毫的關係,他們大都聰明乖巧,只是家裡疏於管教,對於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家裡的爺爺奶奶對孩子有的只是溺愛,對孩子言聽計從,而且他們素質普遍偏低,無法輔導孩子的功課。另外就是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迷戀網路,不思進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素質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是我們大家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而在我們的調查中也發現個別孩子行為孤僻,言談極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門,但這也是極個別的情況。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紀滿口髒話,這也是父母疏於管教的結果。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裡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這都是讓人憂心的問題啊!

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參考的許多文獻,我覺得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現將我的建議總結如下: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絡,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

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

二、學校方面

(1)景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三、社會方面

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咖、遊戲廳、錄影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援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2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留守兒童,成為一衷煺遍的社會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產生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從此缺失親情的撫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 1.2億農民工常年於城市工作,由此產生近萬少年兒童留守家中。而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統計,我國現有農民工已增至1.5億,隨著國家快速的城市化程序,更多的農村盈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資料也將與日俱增。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6日

調查物件:

廣東省**縣中國小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物件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當地參考資料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調查資料顯示,該縣在中國小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佔全縣中國小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佔全縣中國小學生數(人)的12.96%,共有2663人;在國小就讀的佔全縣國小學生數(人)的15.95%,共有6176人。其中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留守兒童佔絕大部分,佔90%;而由親朋好友照顧的佔10%。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這是由於留守兒童缺少正常家庭教育,這一現象有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1、在讀未成年人中,留守兒童佔很大部分。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難以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將目光瞄向城市,湧向城市,希望創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該縣讀書的同學中隨機抽取了50名同學進行調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佔42%。這說明留守兒童佔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此外,“隔代監護”,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監護的留守兒童佔13人,佔61.90%。

2、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環境差,學習成績偏低。

由於學校教育設施簡陋,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師生缺乏溝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留守兒童中有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根據xx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成績在中等以下的同學當中,留守兒童佔了54.14%,在0~60分之間佔28.95%,60~75分之間佔 21.19%。

3、留守兒童心理現狀

普遍欠良好。當問及是否“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是“否”的留守兒童佔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緩慢,在問到“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被問及到為什麼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裡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將會一事無成,沒有擁有值得別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麼辦?”時回答“忍氣吞聲”,另外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於缺乏監護,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和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有效的糾正,導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以及鄰居的訪談中瞭解到,很多留守兒童都不喜歡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發生打架鬥毆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二、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作業未能按時完成,或者應付了事,造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因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環節跟不上,往往越學越糟,厭倦學習、不求上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兒童上課紀律性差,出現逃學現象。

3.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4.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政府應合理分擔留守兒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謂的借讀費和擇校費。

結束語

迫切希望社會更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現象,是加快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很難得到父母的關愛,得不到父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識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裡,父母親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個長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視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人生觀是慘淡的。他們希望社會關注他們,重視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們需要的是社會對他們行為的認同,在社會上被更好的對待。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3

一、調查目標: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紛紛到沿海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掙錢,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熱潮。由此帶來了大量農村青少年脫離父母的監管,成為“留守孩”,引發了農村“留守孩”問題。為促使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我們專門就農村“留守孩”問題開展了專項調查。

二、調查的目:

以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及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地點:紅河鎮紅河村

3、調查方式:通過查閱文獻,進一步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瞭解有關情況,掌握事實材料;問卷調查;

4、調查物件:紅河村全體留守兒童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村留守孩在監護、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孩”年齡均不滿18週歲,正處於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僅需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需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需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撫育撫養之中。而實際上,由於遠離父母、遠離親情,給農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被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難勝任監護職責。據調查,留守兒童的監護權絕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還有2的留守兒童沒有監護人。這些兒童的.委託監護人普遍年紀大、文化低,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自己的生活。被委託監護人有的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無辦法監護孩子。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學習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強;有的厭學逃學,明顯地不如父母監護下成長的兒童。

2、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據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半年聯絡一次,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有書讀就萬事大吉了,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洩煩惱,走上極端。

3、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展。留守孩理應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愛。但由於——些學校偏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孩這個特殊群體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護人聯絡;同時被委託監護人又缺乏與學校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不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在農村留守孩中,有的行為紀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現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能有效對接,留守兒童安全受到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由於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物件。據縣公安部門的調查,在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中,留守兒童佔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五、調查結論及建議:

新時期,農村留守孩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大社會“痼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關愛農村留守孩子,關係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保障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高度,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長。

(一)、健全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孩子中的積極作用

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學校要起積極作用,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和聯絡卡制度。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絡卡片。其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絡電話,留守孩子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絡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建立相互協作機制,在建檔過程中,低一年級要向高一年級負責,國小要向國中負責,並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路,時刻關注著留守孩子的成長。

2、實施關愛留守孩子責任幫扶制度。簽訂承包責任書,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記,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

代理家長”。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師要與留守孩子經常交流,有條件的地方,教師可與學生同吃同住,隨時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孩子,學校教師要定期家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實行留守孩子“談心日”制度。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守紀,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班主任、老師平日要多關心留守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讓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4、加強對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學校要設立“心理諮詢室”或“傾訴信箱”,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開啟“心結”。加強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實學生生活,讓留守學生在歡樂、和睦、關愛、幸福、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5、儘快建立關愛留守孩子的應急機制。各中國小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學校→家長(監護人)→政府”之間完備的聯絡方式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間遇到突發事件,要30分鐘內告知委託監護人,1小時內告知在外務工家長,2小時內報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任何情況下,以保證學生的安全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諉。要層層簽訂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明確包保責任制,對重點留守孩子實行師生“一帶一”包教幫扶,使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

(二)、加強協作與溝通,形成關愛留守孩子的合力

對於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須構建好“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覆蓋到留守孩子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

1、加強與留守孩子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學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長公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絡電話、詳細通訊地址;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條件較差的也要藉助其它形式的親情聯絡方式讓孩子跟家長保持聯絡,家長也可以隨時通過電話,讓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通過書信與家長定期聯絡,通過下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彙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並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學生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2、重視家庭教育。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不僅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的責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儘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在有一定條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多聯絡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3、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監護人的相關培訓。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團委、婦聯、居委會、村委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鄉鎮成校、村國小、家長學校等陣地,通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孩子家長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水平。

4、加強同社群、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由各級宣傳部、教育局、團委、婦聯組織牽頭,整合社群、村組和家庭的力量,啟動“留守孩關愛工程”,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孩子託管中心。各級學校要積極同社群、村組和家庭聯絡,通過印發關愛農村孩子倡議書等形式,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教育,關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群(村)、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路。

(三)、明確職責,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

1、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適時調整學校佈局,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農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計劃地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中國小,讓農村留守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要結合農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現狀,將學校如何轉變辦學理念,教師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

2、各級政府、教育、編制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國小編制管理,嚴格按照省定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抓緊落實編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編制時,應充分考慮農村中國小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較多等特點,保證這些地區教師編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師補充制度,逐步解決農村村小教師隊伍老化問題,為寄宿制學校配備保育人員。要為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貧困生納入重點資助物件。

3、各級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汙染對孩子的毒化;開展送書下鄉活動,積極幫助扶持農村文化中心戶、鄉村書社、鄉村報吧、鄉村書吧的建立,用先進的文化佔領農村陣地,為農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4、加強農村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在重視全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關注農村留守孩子,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活動場所缺乏等一些緊迫問題。充分利用閒置的村級國小,通過“民辦公助”等方式,籌建“農村少兒活動中心”,為農民子女,特別是留守孩子提供看護、興趣學習等服務,引導這些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杜絕留守孩子進入網咖及參與、迷信等有害活動。總之,農村“留守孩”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為農村“留守孩”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2023年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篇14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視窗,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有益於高教體系建立針對性和切合實際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和途徑。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表現及成因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便是其中一個。留守兒童大多存在自卑、不自信、自閉、叛逆、壓抑、孤僻等心理問題,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成長背景複雜。農村留守兒童大多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尤其是生活在相對偏遠的農村的孩子。由於他們的父母大多或離異,或離世,或因經濟困難常年在外打工,他們一般由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撫養,導致他們缺少父愛母愛,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他們更懂得世態炎涼,這類孩子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易產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薄弱、戒備能力強等不良心理。

2.文化背景差異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於是他們便把孩子接到所在城市上學,但這類孩子是介於城市和農村這兩個群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的成績較本地孩子差,受到來自本地孩子的歧視,讓他們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學習熱情,缺乏成就感,情緒不穩定,如忍受性低、孤獨感強等;二是缺乏團體歸屬感,易產生不良情緒如反抗傾向、被壓迫感等。同時,農民工子女還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自卑、自閉、壓抑等心理特徵。這些原因導致流動兒童產生厭學態度。

3.監護人監護不到位。由於父母本身文化素質低,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又大多年老體弱,文化素質也不行,“天高皇帝遠”,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彷彿脫了韁的野馬,沒人管,不會管,或者管不了。對於後來被父母接到所在城市一起生活的孩子來說,父母工作大多不穩定,他們的居住場所也不固定,而且出於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為了改變現狀,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回到家裡就顯得非常的疲憊,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一些不好的問題,他們根本就沒了心情與孩子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不是責罵就是打,這樣一來,孩子就沒有一種家的歸屬感,言行上就會出現叛逆的表現。

4.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常年在外打工,居無定所,學校和家長很難建立固定的聯絡方式。導致學校無法及時將孩子表現出的一些問題反饋給父母,父母也不能夠及時的給予糾正。對於孩子的一些錯誤言行,臨時監護人憑著“人家的孩子不好管”的心理,對其說兩句便聽之任之,是為“管不了”。

5.缺少存在感。留守兒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被遺忘”的一類群體,除了物質的缺失,他們還普遍感覺缺少愛,缺少被關心關注,沒有存在感。因此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一幅無所謂、不可一世的態度,或者採取一些乖張或過激行為來引人注意,證明自己的存在,獲取心裡的存在感、充實感。而且,他們的那些乖張過激行為往往是威脅社會穩定的隱患,一些行為甚至已經造成了不良後果。

三、調查問題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乎對留守兒童負責,更是對國家、社會的長期穩定和長遠發展負責,因此全社會應該一起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讓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能夠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繼續關注“三農”,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農村之所以存在大量留守兒童,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爭取改善家庭經濟拮据的狀況。留守兒童也常常因為家境貧寒和缺少父母的愛而遭到恥笑,感到自卑。所以,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使父母儘量在家打工,給出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

2.關心貧困農民工子女,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切實保障其完成義務教育。很多留守兒童或因為經濟原因,或因為自身心理原因,往往在義務教育還未進行完就已經輟學,過早踏入社會。幫助留守兒童完成義務教育,不但能增加他們的知識量,而且學校還能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更多正確的引導和關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減少他們步入歧途的機會。對此,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採取“減、免、捐”等措施,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完成義務教育。

二對進城務工人員中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在接受政府、學校及個人資助時與本地學生同等對待。對家庭確有困難的學生,學校要採取多種措施,籌措經費。

三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會和個人捐助等渠道,資助貧困農民工子女完成學業。

四學校定期進行家訪,加強學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絡,瞭解更多學生情況,並給不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做思想工作,減少孩子輟學失學率。

3.父母應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思想溝通,儘量抽空回家見見孩子。父母打工再辛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的幸福,而幸福與否與物質的增加並不一定成正比,有了豐富的物質但缺乏精神的滿足,那算不得幸福。所以,孩子的父母,除了給予孩子物質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精神的慰藉。與孩子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是給予他們他們心靈的安慰。現代社會不是古代,天遠地遠的距離都可以通過電話拉得很近,父母在遠處若能常常打電話瞭解他們的煩惱,聽他們的故事,從中及時發現並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和言行,讓他們感覺到父母雖然再遠方,卻仿若在身邊一樣的關注著自己。再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要捨不得那幾個路費,衡量一下究竟是錢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增加親子關係。

4.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關注。沒有誰願意被人遺忘,如果願望“被遺忘”,只能說明他是害怕人家記不得自己,所以告訴自己要遺忘。留守兒童大多有這樣的心理,他們缺愛,沒有存在感,或者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多餘的,所以渴望他人(尤其是親人、朋友記得自己)關心、關注自己,但他們害怕,害怕被忽視,被當成自己隱形人!如果感覺到被親人、朋友忽視了,他們會很受傷,如果他們確實是這樣,社會各界的你們請一定要看見他們!不要忽視他們!給予他們除了物質更有精神上的關照顧。

5.組織留守兒童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不論是競賽性質的還是遊戲性質的,只要給他們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他們便會跳出最美的舞蹈。很多留守兒童都有自閉的心理問題,除了通過與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可以開啟他們的心扉外,我想豐富的集體活動是另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動過程中,對他們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觸動,並逐漸形成集體歸屬感,讓他們在這個視窗獲得心裡的滿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baogao/diaocha/xzp6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