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師生結對小結

師生結對小結

,即把平時表現差的學生與某個任課老師掛鈎,實行個別教育。這種一對一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發揮老師的教育作用,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重視與真誠的關心,同時向學生傳遞一個信息:老師並沒有放棄你,雖然你的成績不好甚至是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雖然你的表現糟透了,我們仍舊關心你的成長。但是,看了下面一個案例,我們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這種教育模式,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師生結對小結

h同學的成績不好,是高一的打架分子,高二的上網高手。高三的時候,與我結成對子,而且我是他的班主任。他的爸爸工作很忙,基本上不管他,只是在他犯了重大問題的時候才會露面。他的日常生活基本由母親打理,但是他動不動就對母親大吼大叫,母親在他面前倒像是個孩子。因為在上課時他會做各種動作,如聽mp3,自顧自地哼唱,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所以沒有誰願意坐在他旁邊。我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單獨用一張桌子,並且在自己的語文課上,多多關注他,幾乎每堂課都叫他發言,下課後督促他完成作業。我更從生活上關心他,經常問寒問暖。我跟他制定君子協定,每樣錯誤允許他犯三次。第一個學期,收效比較明顯,他偷偷上網吧的次數少了,上課睡覺的機率低了,也沒有跟別人大打出手。在與老師的交談中,表現出難得的可愛模樣,笑容滿面,真誠地接受老師的建議,而且反過來寬慰老師,與他母親吵架的次數也少了。在期末考試中,語文成績高達112分,位居班級第二,其它科目也不那樣慘不忍睹了。我暗暗高興,頗有成就感。看來,孩子是可教的,你只要付出,他會感受到。第二個學期,為了徹底扭轉他的狀況,我加強了要求,只要他犯錯誤,我就找他談話,幾乎每天都要與他呆上半個鐘頭。可是他的陋習卻慢慢不可遏止地恢復,尤其是逃課現象越來越嚴重,冷不丁的,班裏就沒了他的人影。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月考成績差到極點。我失去了耐心,話也説得嚴厲起來。最後,他居然串通幾個國中的學生,在半路上攔劫女生,要她交出口袋裏的錢。這是搶劫啊,我震驚了,幾乎沒法相信。問他,他的理由很簡單:生活無聊,想找點刺激;學習沒意思,不想再上學;老師不是説我是個差生嘛,那就索性差到底。他受到了嚴厲的處分,學校勒令他轉校。所有的努力在頃刻間毀於一旦。我默然無語,悲哀湧上心頭。我付出的不多嗎?鼓勵、讚賞、愛心,該給的我都給了,對他的關愛,從某個角度上講不少於他的父母,但是,結果呢?

這是我在帶一個總體成績不是很理想的班級時的真實經歷。回想起來,這種一對一的方法是完全失敗的。學生沒有因為我的付出而改變,反而促使他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道德品質嚴重滑坡,最後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現在想想仍舊覺得內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我們會發現這種結對子的方法並不科學。

首先,結對子好比給學生貼上標籤。而這標籤無形中給學生定了位,暗示他目前的狀況,讓他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作為一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他被冠上“差生”的帽子後,本身就已經處在“習得性無力感”的心理狀態。“習得性無力感”是指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致的個體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在學習情境中,學生常常因種種學習障礙而在學習上屢遭失敗的打擊,淪為學習差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對學習成功不抱期望,從而厭倦或放棄學習,最後形成一個連鎖反應,其它的行為規範也跟着滑坡。結對子讓學生更加感到自己的無力,因為他會不斷提醒自己:我居然需要老師單獨來管理,老師對我是非常失望的,我已經到了無法靠自己來改變命運的地步,一切都完了。結對子增加了學生的“習得性無力感”,他會每天生活在“我是差生”的暗示中,他會把在老師幫助下仍舊沒有改變的失敗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差。

其次,結對子幫教模式隔離了差生與其他同學的親密關係。結對子給其他學生傳遞一個信息:這是一個需要老師幫助的各方面都不好的同學。作為一羣還缺乏判斷是非能力的學生,沒有受到幫教的孩子會看不起這個學生,而這個學生會因為其他同學的歧視,陷入更加艱難的生存困境中。結對子在這個學生與班裏其他同學之間豎起了一堵厚厚的牆,心靈的隔膜讓這個學生感受不到集體的温暖,體會不到自己的價值。不被需要,這是多麼恐怖的感覺!孩子猶如置身於茫茫的荒原,心靈的創傷讓他不知方向,他只能越來越強烈地封閉自己的心靈,生活在極端狹隘的心靈空間和精神空間裏。所以,結對子隔離了學生和團體的親密聯繫,團體拋棄他,讓他沒有了被需要感;他遠離團體,團體發揮不了應有的教育作用。

最後,結對子幫教模式中,老師的角色定位是不正確的。在結對子的幫教模式中,老師對該生的付出會遠遠超出對其他的學生,有些老師的付出甚至不亞於他的父母。但為什麼收效甚微,甚至會適得其反呢?

一是老師的自我效能感太強。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面對跟自己掛鈎的學生,老師的自我效能感會很強,而強烈的自我效能感會讓老師過分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會有非常強烈的期盼。這導致老師在幫教中,忽視對學生全方面的瞭解,“這是一個差生”“他需要我的教誨”“他需要我的幫助”等觀念牢牢地佔據在頭腦中。其實,老師對學生應做理性的分析:他是個拋棄了遊戲規則的正常的孩子,還是需要特殊對待的不正常的孩子?如果是個正常的只是拋棄了遊戲規則的孩子,那麼老師應全身心地接納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給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對別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重要性,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孩子的元認知水平。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對認知的控制和管理,簡單地講就是讓學生“自我反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找出錯誤的原因。而對於需要特殊對待的不正常的孩子,如多動症孩子,正常的教育無法適應他的需要,無法實現教育的功能,他們需要特殊的教育。在美國,有一個女孩除了頭會動,其它部分全部喪失了功能。學校的所有老師為這個學生設計了一套特殊的語言體系,如字母a就用頭向兩邊劃一下、中間劃一下表示。就這樣,這個孩子一直學習到生命的終結。這是對特殊學生的真正人文關懷。而對學生缺乏全面的瞭解讓老師教育方法單一,沒有利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且沒有制定一個長久的教育計劃。這就是老師自我效能感太強帶來的負面效應。

二是在一對一的模式中,老師特別容易施捨自己的愛心,於是愛可以改變一切的觀念戰勝了其它的教育信念。老師過分看重“愛”的力量,總是認為我那樣不辭勞苦,付出愛心,學生就應為了老師的愛心而改變自己,但愛的力量真的無窮嗎?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寫道:“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愛到極點就不是愛,就失去了愛心,而是精神控制,老師想把學生教好的功利主義讓愛變味。老師過分的愛心對學生來講不是一種真正的關愛,而是老師潛意識下想證明自己能力的某種手段而已。其實,真心太過,就產生了期望中的學生樣子與現實中學生的差距,忽視了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對學生所承受的來自親人的情感壓力(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承受着父母與祖輩的拳拳之愛,他們對愛是不堪重負,談愛色變)、情緒波動、學業壓力不關心。對愛心力量太推崇是結對子的老師易犯的毛病。

老師在對待後進生的時候,應該有人才服務意識。把學生當作人才,那麼我們就會還給學生一個心靈的發展空間。把人當作人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標籤: 結對 小結 師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zongjie/jingxuan/0od8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