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半年工作總結 >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創建生態鄉鎮活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建設生態鄉鎮,是保護城鎮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勐滿鎮是一個以傣族為主體民族,哈尼、瑤、漢等13種民族雜居的邊境小鎮,位於勐臘縣城西南部,國境線長42公里,距縣城53公里,距國境線12公里,勐臘到老撾南塔省的公路穿鎮而過,是我國通往老撾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全鎮土地面積403平方公里,國境線長42公里,是全縣糧、膠主產區之一。鎮轄曼賽囡、大廣、勐滿3個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26個自然村。201x年末全鎮地方總户數3087户,總人口13227人,其中農業人口户數2765户,12459人,轄區總人口約21000餘人(包括農墾人口及流動人口)。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不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緊緊圍繞建設“和諧勐滿”和生態示範鄉鎮建設目標任務,牢固樹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並重”的理念,立足“生態立鎮、綠色興鎮、富民強鎮”發展戰略,精心組織,全民發動,完善措施,主攻重點,層層抓落實,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了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根據勐臘縣實施“生態立州”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20xx年度勐臘縣創建國家生態縣目標任務分解》(臘生建〔20xx〕2號)和《轉發<環境保護部關於進一步深化生態建設示範區工作的意見>》(臘生建〔20xx〕3號)文件要求,現將我鎮一年來生態創建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夯實工作基礎

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創建工作,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各站(所)及村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為切實做好全鎮的生態創建工作、實現生態創建目標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結合勐滿鎮情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目標,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方法,為創建生態各項工作高效、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統一思想,齊心協力促創建

創建生態鄉鎮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鑑於創建伊始廣大幹部羣眾對創建生態鄉鎮的認識還很模糊,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黨政班子聯席會、生態創建專題會、鎮村幹部會等會議,統一思想認識,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同時鎮黨委政府還將創建任務層層落實,並將其列入對幹部的年終目標管理考核,隨着創建工作的推進,全鎮幹部的思想認識明顯提高。

三、加大宣傳,增強生態保護意識

為了營造一個“全民參與、羣策羣力抓創建”的良好氛圍,鎮黨委、政府把生態創建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全面啟動“生態勐滿”建設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採取設立宣傳牌、發放宣傳資料、贈閲環境保護相關報刊、雜誌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羣眾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及“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的生態理念,極大增強了各民族羣眾的環境憂患意識和保護意識,提高了公眾關心生產生活環境、主動參與生態創建工作、依法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自覺性。20xx年,我鎮共開展各類創建生態鄉鎮宣傳活動12次,發放宣傳材料3000餘份,為創建生態勐滿、平安和諧勐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年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環境污染糾紛,無環境污染信訪、上訪案件。

四、突出重點,切實改善人居環境

我鎮本着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真抓實幹,穩步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不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創建過程中,我鎮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實施生態建設,保護源頭環境

維護生態環境,森林資源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鎮認真執行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森林法規,做好山地森林的保護工作,不再把林業單純地看作是提供木材的產業。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按照“特色性、整體性、協調性、科學性”的要求,搞好山地綠化工作,為勐滿鎮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做好護林防火工作,不斷豐富生態內容和生態水平,切實有效地保護飲用水資源、植物資源和景觀資源。按照層層簽訂的原則,簽訂了森林防火和森林資源保護目標管理責任狀共70份,強化了各村委會、村民小組、每家每户及林權者的森林防火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為保護生態促進農民增收,投資了200餘萬元,完成了林下種植石斛30畝。

(二)抓好小城鎮及交通道路整治,改善人居環境

堅持生態立鎮,在做好自然生態保護的同時,以營造“綠色家園”為主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鄉鎮。

1.小城鎮建設。針對鎮街道綠化過高的狀況,對全長3公里的綠化樹進行修剪,清除了鎮街道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在街道路面劃設了停車位及交通標線;全年共進行了8次街道清理整治工作,共出動車輛16輛,摩托車4輛,參加人員共125人次,清除私搭亂建帳篷180個,佔道經營攤位207個;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完成了36個農村生活垃圾池建設,已全部投入使用。

2.交通建設。通過多方協調,積極調動羣眾,先後投入資金4萬餘元,出動車輛122輛,拉沙石366車,投工投勞868人,挖機3輛,裝載機1輛,壓路機1輛,清除土方1050立方,對全鎮農村道路進行全面養護維修,填補路面坑塘,砍除溝邊雜草,清理涵洞等,提高了路面的使用率。投入資金15萬元,完成河圖一組7公里生產生活道路建設;投資近2萬元,修復了南坪15公里進村道路;完成了曼賽囡、南坪生產生活橋樑建設;已做好衞生院至上中良7公里柏油路前期工作,目前正準備實施。

(三)實施農民素質工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

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上,緊繞本鎮特色產業,開展割膠技術、畜禽養殖、餐飲服務等方面知識培訓。通過培訓使農民更多地接觸市場信息,提高市場應變能力,發展生態農業經濟,轉變農業生產經濟結構進一步促進生態建設。使農民在農閒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從事第三產業經管,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全年共舉辦各項科技培訓43期,3893人次;開展農村青年勞動力的計算機技能培訓1期,47人次。

(四)以創建工作促進新農村建設

廣泛開展“文明村寨”、“文明單位”、“十星級文明户”創建工作及軍警民、場羣共建活動,積極組織申報曼飛攏村小組全國文明村爭創活動,為全面打造邊境“魅力新村”、“生態新村”、“和諧新村”樹立了標杆。20xx年全鎮共有960户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户”,有1個國家級先進村、1個省級文明村,14個州、縣級文明單位,3個共建點。

五、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讓羣眾得實惠

開展生態創建工作歸根結底要讓廣大羣眾得實惠,貧困不是生態建設的目標,要鼓勵羣眾走上生態致富之路,充分調動廣大羣眾創建生態的積極性,使生態環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廣大農民自己的事業。但在生態效益顯現較慢的情況下,要處理三種關係,即眼前利益和長期利益關係、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關係、保護和開發利用關係,要在保護中開發經濟利益,在生態建設中發展生態經濟、培育新興產業。

通過近年來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居環境的提升以及生態經濟的發展,勐滿鎮人民羣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羣眾所接受,樹立起了保護環境、講究衞生、文明向上的風氣。另一方面,羣眾在生態保護建設中直接受益,鎮容鎮貌、村容村貌大為改觀,生活、生產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產業結構合理,佈局規範。各村小組道路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極大改善了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力保護了羣眾的身體健康。

六、下一步打算

我鎮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工作剛起步,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照全面小康建設的目標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存在着不足之處。環境整治與保護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我鎮將在現有基礎上,持之以恆,加大力度,積極實施凝聚人心的“青山綠水”工程,努力打造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生態勐滿”、“和諧勐滿”。

(一)指導思想

按照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要求,根據州委提出的“生態立州”戰略,下步創建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為載體,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為亮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堅定不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快農村建設步伐,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培育生態文化,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二)主要工作

繼續深化創建工作,着重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逐步啟動舊村改造、村莊整治,鄉村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建立完善環境建設管理長效機制,繼續鞏固創建和環境綜合整治;積極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工程項目,按照項目要求,落實綜合整治措施。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鎮、村環境衞生整治,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構建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體系,按佈局合理、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在原有規劃的基礎上高起點修編勐滿鎮建設總體規劃,並與土地利用、基本農田保護和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以規劃為龍頭,加大實施力度,嚴格按規劃實施建設管理,把我鎮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貿集鎮。要繼續搞好各村小組生態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規劃,增強經濟規劃意識,嚴格規劃管理,加快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環境衞生,使街道整潔、燈光亮麗、交通順暢。從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衞生難點、熱點入手,加大對全鎮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提倡使用沼氣和太陽能等無污染能源,淨化生活空氣,改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

3.加強生態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與環保、森林等執法隊伍的工作聯繫,積極協助執法部門,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並給予嚴肅處理,將生態環境建設納入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以確保生態示範區建設依法順利進行。

4.加大宣傳,強化全民環保意識。積極採取各種有效形式,加強對羣眾的生態環境知識宣傳,使基層幹部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觀念不斷增強,理論水平和決策能力不斷提高。開展中國小校教育,在中國小開設環保課程,將生態環境教育納入教育發展規劃之中,認真進行環保文化建設,鼓勵各單位及羣眾開展有益於社會的環境宣傳活動,將生態環境知識和生態建設內容傳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全鎮人民充分認識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使其自覺投身到生態建設的實際行動。

創建生態鄉鎮是個社會性的大工程,對於剛開展此項工作的勐滿鎮來説,可謂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深信,通過我們上下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得到全鎮廣大羣眾的熱心支持,我們的目的,是讓全鎮人民都參與到創建生態鄉鎮中來,立足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切實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努力建設一個風光秀麗、環境優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勐滿。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二

鄉位於景寧縣南部,鄉人民政府駐村,海拔480米,距縣城62公里。面積42.8平方公里,東南鄰景南鄉、西接家地鄉、北連大際鄉和標溪鄉。轄、上東山、黃桐、浮亭崗、石梯、大丘田、梅塢、柘灣8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老區。地勢由南北傾斜,兩山夾一水,多山川峽谷,水注標溪港,匯入甌江支流。

全鄉有耕地面積2952.5畝,主產水稻;林業用地52353畝。人均15畝,產杉、鬆、雜木和毛竹;水力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東達東坑鎮接縣城和泰順縣、壽寧縣,西至標溪鄉接縣城和慶元縣。境內自然風光秀麗,民俗風情眾多,人文地理獨特。村中紅楓、銀杏四季各異,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風盪漾,從春到冬、從早到晚都為攝影創作提供良好條件。

近幾年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解放思想,鋭意改革,大膽創新,全面實施“科技興農,綠色強鄉,旅遊興鄉”戰略決策。積極引導農民發揮區位、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大膽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無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產業正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巧借打造“古風”攝影基地契機,開發旅遊景點,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條適應本鄉經濟發展的好路子,使全鄉的經濟逐年飛躍發展。

二、主要創建工作和成效

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先進理念,緊緊圍繞縣政府確立的綠色生態立縣的生態戰略方針,鄉黨委、政府提出了“科技興農,綠色強鄉,旅遊興鄉”的指導方針,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以“古風綠色生態立鄉”的發展定位,認真落實,組織實施各項工作,堅持以全鄉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並重,努力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科學地建立一個優質高效,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新體制,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載體,以提高全鄉人民生態質量為前提,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獲得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使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走上雙贏之路。

自從開展生態建設工作以來,我鄉在各有關部位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實施環境整治規劃,積極發展生態效益農業,大力開展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為確保生態鄉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鄉黨委、政府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駐村幹部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並組織指導、協調全鄉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的日常工作,同時將全鄉生態建設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各個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門建立相應工作小組,根據創建具體抓好落實,制訂相應的工作措施,鄉黨委、政府將創建工作列入年度對部門、行政村工作考核,獎優罰劣,從而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條塊結合,明確責任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搞好宣傳發動,統一村民思想。

召開了全鄉工作會議,由領導小組進行宣傳發動,同時通過鄉宣傳櫥窗、黑板報、張掛橫幅、宣傳標語等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讓羣眾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這項涉及到千家萬户的工作家喻户曉,讓村民們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設綠色美好家園是每個村民義不容辭的職責,從而強化了村民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的意識,提高了羣眾主動參與、配合建設工作的積極性,打下了堅實的羣眾基礎。

(三)突出生態建設,着力美化人居環境。

認真實施“康莊工程”,全鄉已開通康莊公路7個村,剩餘1村的康莊公路正在實施當中,計劃在底前,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並實現道路硬化;認真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實施2個村,總投資達200萬元,現以全部實施完畢;認真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鄉有線電視已達到“村村通”;總投資10萬元的2座公共廁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個村的垃圾池建設,配備保潔員15名(運垃圾、街道衞生管理),成立衞生協會,制定衞生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實行垃圾集中處理;推廣使用沼氣池建設等潔淨能源,保護森林資源;完成了等4個村2300餘人口的自來水工程,新安裝了石梯等3個村的路燈設施;村長1500米、寬4.5米的鵝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鋪設。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已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建設與旅遊、生態鄉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同時,鄉政府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為給全鄉人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充分發揮本鄉的地理優勢和環境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競爭力較強的系列農副產品。積極貫徹資源開發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並重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效益農業為重點,以發展經濟效益高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要目標,積極推廣科學的生態農業模式,優化配套技術措施,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進程,構建綠色生態農業基地。

一是做大做強茶葉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全鄉特色產業。充分利用鄉山多地廣的優勢,設立示範區等措施,提高種植效益,進一步推動茶葉基地建設的積極性。全鄉現已在黃桐、石梯兩村新建成茶葉基地600畝,其中黃桐村300畝,石梯村300畝。

二是大力發展筍竹兩用林基地,全鄉5700餘畝毛竹林,計劃新開發100畝高效筍竹兩用林基地。

全鄉還發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強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畝,新發展生態養魚、養羊、雞鴨等專業合作社10多家,全鄉生態農業經濟呈健康、有序的良好發展勢頭。全鄉生命農業模式得到一定範圍的推廣,以綠色有機農業產品為主導的生態農業逐漸成為鄉農業生產的主流,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五)打造“古風”, 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經濟。

鄉黨委、政府借景發揮,努力做好生態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的保護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觀、歷史、民俗、生態文化和生態文明有機結合,加大投入,建設以觀光、採風、休閒、度假、科教為主的旅遊鄉,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農家樂”,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經濟。

一是對“古風”進行總體規劃設計。按照“古風綠色生態立鄉”的發展定位,以“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要求,投入6萬元邀請了杭州三江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專業人員對村莊環境進行統籌規劃,優化組合,形成“古風”攝影繪畫基地總體規劃。

二是計劃投入380萬元建造生態環境良好的古村落村莊。把“古風、清潔、綠色、生態”的理念融入鄉村建設之中,重點對村內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予以改善,全面實施古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為攝影基地創造更好的創作環境。

三是實施文化藝人開發工程。一方面創新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鄉、村兩級“少數民族鄉土人才庫”,分類建檔造冊,量身定製科學的開發計劃,並提供標準化服務。目前已收錄木偶、花鼓、舞龍和舞獅等79名鄉土藝人,並在項目申報、活動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強培訓力度。鄉設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訓專項經費,採取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授課、外地取經和就地指導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鄉土人才科學文化知識。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實保護森林資源。

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水源涵養區植被的保護,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實行森林防火綜合治理,進一步強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識,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動員羣眾改變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提倡移風易俗,消除火災隱患,切實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和消防物資的儲備,確保森林防火經費、物資儲備、巡火撲救人員的落實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監管、指揮預警系統。通過有效的工作,近幾年我鄉沒有發生重大的森林火災。

(七)健全制度,實施長效管理。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動態過程,要使這些工作成果得到鞏固保持,加強長效管理是關鍵。鄉制定了《衞生公約》、《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制度》、《村莊環境保潔制度》等,並落實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經費,責任到人,推進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工作,使我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以長期堅持。

三、創建生態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打算

回顧過去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是村民生態環保意識不強,生態環保法規有待健全,生態環保工程建設資金緊缺,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人才相對缺乏等農村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的矛盾還長期存在。針對這些現象,我鄉今後生態建設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合理的農業產業體系。今後要充分利用獨特的地域優勢,做大做強茶葉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全鄉特色產業。在食用菌生產方面主要控制生產規模,改良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

2、發展高效筍竹兩用林,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毛竹是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於一體的可再生資源,我鄉有5700多畝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經過鬆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發展高效筍竹兩用林是我鄉今後工作的重點。

3、充分利用我鄉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依託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生態風景,通過長遠規劃,科學配置、管理、包裝,至20xx年成為浙南特色的“古風”攝影基地。

4、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生態環保意識。鄉政府準備在我鄉8個行政村開展創建生態鄉主題活動,繼續開展生態村、衞生村、户的評比,在各村形成濃厚的創建宣傳氛圍。

創建生態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三

東巖鄉位於飛雲江上游,瑞安市的西部山區,屬趙山渡水庫水源保護區範圍。全鄉轄18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2439户,8412人,鄉域面積42.2平 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1.24平方公里,水田面積919畝,山園面積1774畝,森林面積50663畝,森林覆蓋率達80.1%。境內羣山環繞,峯巒重 疊,環境優美,主要溪流為祭門溪(飛雲江支流又名玉泉溪)及其支流。從20xx年開始,我鄉在市生態辦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和支持下,認真實施環境整治規劃, 積極發展生態效益農業,大力開展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xx年順利通過温州市級生態鄉驗收,寨下村順利通過温州市級生態村驗收。從今年開 始,我鄉積極推進省級生態鄉創建工作,石馬村、金洋村創建温州市級生態村,通過半年多時間的努力,石馬、金洋村已基本達到創建要求,全鄉也基本上達到省級 生態鄉標準,現將該工作開展情況簡要總結如下:

一、加強生態鄉創建工作的領導

鄉黨委、政府將創建生態鄉和環境整治工作作 為重要工作來抓,相繼成立了“三沿整治”、“千百工程”、“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長任生態鄉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副鄉長任副組長,下設辦公 室,專門配備人員負責日常工作。把全鄉的環境整治和生態創建工作擺上了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生態鄉創建考核制度,將生態鄉創建工作納入鄉、 村幹部和各單位目標考核內容,健全了全鄉生態建設和環境衞生管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辦,形成了以“黨委為核 心、政府為主導、羣眾為依託、制度為保障”的創建格局。同時,沿溪各村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並落實了1-2名垃圾清運人員,對村裏的生活垃圾進行集 中管理。特別是創建生態村的金洋、石馬村,還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提出具體創建要求,進行明確分工,做到任務到人,措施到位。

二、生態鄉創建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 鄉從20xx年開始創建生態鄉,幾年來,東巖人民以高度的責任意識,為保護趙山渡庫區的水源,改善庫區和全鄉的生態環境,創建環境優美的生態鄉、村,作出 了不懈的努力,如:不引進工業,不發展大規模的畜禽養殖業,不大量使用有毒有害農藥等等。同時,鄉政府也制訂落實了有關生態創建及環境衞生整治的措施和制 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認真實施“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並認真實施了“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 程”,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對該工作進行詳細部署,率先在寨下、石馬、金洋、斜山、東坑等五個村開展畜禽糞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廢污 染、化肥農藥污染、河溝池塘污染整治,積極實施農村綠化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綠化水平。計劃明年該工作覆蓋面達到10個村,20xx年覆蓋面達到15個 村。

2、集中整治,美化生態環境。從去年開始,我鄉認真按照市政府的部署開展“三沿整治”活動,拆除影響環境的違章建築120平方米,拆 除露天糞坑45口、豬舍15個,清運生活垃圾30噸。在生態建設方面,20xx年,寨下村投入資金35萬元順利通過了市級“千百工程”驗收,全鄉投入資金 30萬元,建造衞生公廁8座,安放排污管網3000米,建造沼氣化糞池一座,寨下村通過温州市級生態村驗收,三個村通過瑞安市級生態村驗收,全鄉達到温州 市級生態鄉標準;今年,全鄉投入資金50萬元,建造沼氣厭氧池2座,件頭洋居民區生活污水進行了複合濾牀處理,安放排污管3500米,在村莊綠化方面,全 鄉共投入資金30萬元,綠化面積達7000平方米。

3、強化基礎,改善人居環境。為了改善全鄉的居住環境,鄉政府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的建 設力度,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完成了巖頭、金洋、石馬、東坑4個村的2500米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固了防洪堤,提高沿溪各村抗洪防災能力,保障了人民羣眾 的生命財產安全,投資1500多萬元的梅樹嶺、馱庵、斜山、大徐、民族、梅山(水對坑)六條通村公路和巖頭、斜山大橋已基本完成。同時,鄉政府還十分重視 衞生、教育、文化設施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為給全鄉人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4、 推進生態效益農業的快速發展。在發展生態農業上,我們從現有的農業生態資源出發,繼續發揮區域優勢,着重抓好四個方面:一是抓好以金銀花和番薯粉面為主要 特色的生態效益農業。進一步完善金銀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在生產、銷售、加工、信息等方面的引領作用,認真探索金銀花和番薯的 深加工技術,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二是抓好農產品基地建設。我鄉現有金銀花基地300畝、番薯基地300畝、楊梅基地800畝、荸薺基地60畝、山茶基地 150畝、紅柿基地100畝,今年鄉政府在進一步完善以上基地的基礎上,再投入資金,發展金銀花基地200畝、番薯基地200畝;三是積極嘗試品種的更 新。為了提高番薯的澱粉含量,提高出粉率,我們今年引進了“浙薯13號”番薯新品種,該品種很適合在山區種植,引進後對做大做強我鄉的番薯粉面這篇文章有 積極的推動作用;四是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是無污染、安全、優質、富營養的食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我鄉的環境條件已達到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 要求,因此,我們進一步規範農產品的化肥、農藥等方面的使用量,率先在金銀花、番薯、荸薺、紅柿等農產品上,實施綠色無公害生產程序,取得成效。

5、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實保護森林資源。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水源涵養區植被的保護,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認真 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實行森林防火綜合治理,進一步強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識,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動員羣眾改變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提倡移風易 俗,消除火災隱患,切實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和消防物資的儲備,確保森林防火經費、物資儲備、巡火撲救人員的落實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監管、指揮預警系 統。通過有效的工作,近幾年我鄉沒有發生重大的森林火災。

6、深入宣傳,營造良好生態文化氛圍,提高全鄉人民生態環保意識。為保護現有生 態環境,積極創建生態鄉、村,鄉政府利用多種宣傳工具,認真開展生態環保知識的宣傳,在市生態辦的支持下,設立2個生態固定宣傳牌,進一步提高了全鄉人民 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人人蔘與環境保護的良好局面。

三、創建生態鄉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 幾年來,為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自然資源,轉化生態優勢和自然優勢為經濟優勢,我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為重點,以環境整治為 抓手,以生態鄉規劃為主線,深入開展生態鄉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出了一條切合實際的生態發展之路,實現“發展經濟保生態, 保護生態促發展”的雙贏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 全面完成創建指標

第一、制訂農村環境“五整治 一提高工程”中長期計劃,並認真予以實施;確保在20xx年前完成率達到83%(15個村);20xx年達到55%(10個村);20xx年達到28% (5個村)。

第二、根據瑞安市環境監測站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聲環境達到各類功能區劃要求,地表 水、空氣、聲環境質量均符合有關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第三、公共設施完善程度達到創建要求。第四、農村生活飲用水合格率達100%。第五、建成區生活污水處 理率達100%。第六、建成區垃圾固廢集中收集處置率達95%。第七、轄區內沒有省、市重點工業污染源,基本上也沒有其他工業污染源。第八、東巖鄉屬於瑞 安市規模化畜禽禁養區,全鄉無規模化畜禽養殖。第九、建成區河溝池塘污染整治率達100%。第十、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5平方米。

(二)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1、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農業是我鄉的主導產業,根據這個實際,發揚山區農民艱苦耐勞的精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優化結構為重 點,努力實現農業穩定生產、農村良性發展、農民顯著增收。一是抓好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高度重視農業糧食生產工作,加強對提高糧食產量,加大對農業政 策的宣傳和貫徹落實,指導農民做好春耕備耕工作,加大對農業糧食生產的資金、技術、政策優惠扶持力度,同時嚴格耕地保護政策,嚴禁耕地拋荒,確保糧食生產 安全。二是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應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區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效益農業。三是鼓勵專業合作,拓寬產品 市場。以金銀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為依託,進行了金銀花合作社的設備和技術更新,逐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項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 引導作用。

2、充分利用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東巖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環境優美,漈門溪的“竹筏遊”和東坑的古釘,遠近聞 名。根據這個有利條件,鄉政府充分利用現有農業產業資源和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進一步完善漈門溪風景區的配套設施,逐步推出“游泳休閒”、“農家樂”和 “生態觀光農業”、“畲族文化觀光遊”等旅遊項目,促使生態旅遊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實現農村面貌轉變的有效途徑。

四、創建生態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打算

我鄉在創建生態鄉的過程中,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生活垃圾處理難。全鄉沒有垃圾場,現有的生活垃圾在集中後,無法進行進一步處理。

2、污水處理難。全鄉現僅有建成區範圍內污水處理達到標準,其他各村的生活污水還是延續傳統方式,沒有進行集中處理。

3、村民素質還待進一步提高。由於傳統觀念和教育的影響,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還不是很高,亂倒亂扔垃圾的現象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實際上還沒有深入人心。

為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我鄉在今後將着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立垃圾中轉站,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各村成立清衞隊伍,佈設垃圾箱,做到專人負責清潔衞生和垃圾定時、定點收集。鄉政府選址建一座垃圾中轉站,配備一輛垃圾清運車,收集垃圾及時清運,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2、 全面推進生態鄉、村建設,實現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結合創建省級生態鄉、石馬和金垟村創建温州市級生態村的有利時機,全面拆除露天糞坑,再建衞生公廁5 座。建成區範圍再安放排污管網3000米,其他各村生活污水按“改良三格式”和“地埋一體化”設施進行處理,嚴禁污水直接排溪現象發生,爭取再創建温州市 級生態村3個。

3、鞏固“三沿”整治取得的成果,繼續實施“千百工程”。以鄉政府為中心、道路兩側和建成區結合部的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 繼續加強“千百工程”的建設力度,全面清理赤膊屋、污染溪流和村內衞生死角;認真實施路面硬化和綠化工程,進行路面整修,保證道路全線暢通,在對現有綠化 帶進行整修的基礎上,再建綠化面積4000平方米。加快推進金垟、杜垟、中心、大徐等沿溪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固防洪堤,確保全鄉人民的生命和財產 安全。石馬、馱庵、金垟三村爭取今年內通過市級千百工程驗收。

總之,我鄉在創建生態鄉鎮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今後,我鄉政府和全鄉人民還會繼續加大此項工作的力度,為創建一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生態鄉再做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zongjie/bannian/zg7v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