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二)

《黃帝內經素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二)

SW01—《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説明

《黃帝內經素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二)

‖SW01—Q0214(天癸……皆極)‖→‖SW01—Q0215(八八)‖遷移説明:

1、“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十二字,原位“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句後,義理不通,顯見竄簡,當遷出;

2、《內經注評》雲:“‘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此十二字,當在‘則齒髮去’之前,方能與女子七七壬癸竭相對稱。據丹波元堅《素問紹識》説:‘推上下文,天癸竭云云四句,似宜移於‘八八’下,恐是錯出’。”

3、《內經校釋》雲:“詳文意,若七八已形體皆極,則八八之年僅齒髮去,甚為無理。七八文下王冰注云:‘丈夫天癸,八八而終。’此論甚當。”

4、坤從諸家之識,據此遷移,義理猶通。

‖SW01—Q0201(腎氣盛)‖→‖SW01—Q0202(二七)‖遷移説明:

1、“腎氣盛”三字,原位“女子七歲”句後。女子方七歲,腎氣正處填充階段,何以得盛?與生理規律不符,其理不通,顯見竄簡,當遷出;

2、遵“男子二八”之理,當遷至“二七”句後、“而天癸至”句前,方與女子生理規律相符,男女腎氣之論相類。

D0000關於篇名之論:據《説文》:“論,議也”、《史記.張儀傳》:“臣請論其故”、《周禮.考工記》:“坐而論道。”注:“謂謀慮治國之政令也”、《論語序集解》:“論理也,次也”、《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論”、《韓非子.五蠢》:“論世之事”、《管子.五輔》:“論賢人,用賢能,而民可使治”、《呂氏春秋.慎行論》:“聞言必熟論”、《文心雕龍.論説》:“論也者,彌綸羣言,而研一理者也”、《衞氣》LS52-Q0101“博哉!聖帝之論。”可知:

1、 古之論者,必國之君臣、大賢羣議、問答互見、循名究理、議論大道之文體也。卻此,篇名不足為論,而當謂之以篇也。

2、 《黃帝內經》全書,《素問》與《靈樞》合162篇,以“論”名篇者,凡81篇,正合九九八十一黃鐘之數;非“論”名篇者,亦81篇(《論勇》除外),均已遷至《黃帝內經素論》八十一篇內,而成君臣具論。

C0101昔在黃帝:

1、黃帝,即遠古時的黃帝。開篇即點明,《黃帝內經》並非黃帝時代所撰,亦非黃帝親自所撰,而是後人在講述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俞、少師、雷公六位大智博士和賢臣共同研究上古經典,相互探討、傳授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疾病起源、診斷防治、養生之道的故事;

2、黃帝生卒為公元前2717-2599年,20歲登天子之位,在位98年,壽至118歲。《論語·五帝德第二十三》雲:“孔子曰:黃帝者,少昊之子,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睿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治五氣,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服牛乘馬,憂馴猛獸,以與炎帝戰於阪野,三戰而後克之。始垂衣裳,作為黼黻。治民以順天地之紀,知幽明之故,達生死存亡之説。播時百穀,嘗味草木,仁厚及於鳥獸昆蟲,考日月星辰,勞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財物以生民。民賴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數,百年而移。故曰黃帝三百年。”《黃帝內經》開篇之句“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或引自孔子《論語》,可為成書於孔聖之後證據之一。

3、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亦有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錄以奉考。

C0101幼而徇齊:

1、《內經注評》注:“《禮記.曲禮》:‘十年曰幼’;徇,xun2,《通雅》:‘徇,迅也;齊,疾也’。言聖哲遍知而神速。”

2、幼者,小也,少也;《爾雅》:“徇,遍也。”即普遍、全面;《 爾雅》:“疾,齊也,壯也。”徇齊,即全面發展。幼而徇齊,即少年時就全面發展。

C0101敦:《爾雅》:“敦,勉也。”即勤勉。

C0101成而登天:

1:成,指成年;成而登天,即成年時就登上了天子之位。關於天子,《呂氏春秋》(卷一.孟春紀.第一本生)有云:“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是勿攖之,謂之天子。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

2:在“成而登天”句後,黃元御《素問懸解》卷一解雲:“黃帝鑄鼎於鼎湖之山,鼎成昇天,而西漢方士傳述此語,意黃帝、老子為道家之祖,尚養生之術,其終當不死也。”此方士玄虛之言,有違《黃帝內經》本經之唯物觀,不足取信。

D0101天師:即岐伯,黃帝之臣之師,天下人之師。據《著至教論》SW75—D0601雲:“黃帝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可明天師之義。

D0101春秋:

1、《百度百科》雲:“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2、春秋,即年齡之代詞。

Q0101道:此獨指養生之道。道,廣義字,如:

1、《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見道即原點之零,一之來源,萬物起源;

2、《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雲:“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可見道即大,有無限之意;

3、《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道即自然規律;

4、《周易.繫辭上傳》:“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可見道即陰陽之道。

Q0101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1、 據《廣雅》:“術,道也”、《説文》:“術,邑中道也”、《廣雅》:“術,法也”、《戰國策.魏策》:“臣有百勝之術。”可知:術即方法。

2、 據《説文》:“ 數,計也。”可知:數即計量、量度。全句為:效法於陰陽之理,遵循方法和量度。

Q0101天年:無病無災時,人之自然壽命,由先天遺傳因素決定。詳見本經《壽夭剛柔》、《生氣通天論》、《陰陽二十五人》、《通天》等相關論述。

Q0102好:《內經校釋》校注:“原作耗,《新校正》雲:‘按《甲乙經》耗作好’……好,與上文欲字相對,義勝,故據改。”從之。好,嗜好。

Q0103虛邪賊風:

1、《內經校釋》注:“此指一切反常的氣候及外在的致病原因……所以王冰説:‘邪乘虛入,是為虛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

2、指八方之歪風邪氣和惡劣氣候。

Q0103恬淡:

1、 恬,tian2,《廣雅》:“恬,靜也。”即寧靜;

2、 淡,dan4,同憺,《説文》:“淡,安也,從心,聲詹。”即安心。

3、 恬淡,即寧靜安心。

Q0103真氣:

1、《黃帝內經.刺節真邪》雲:“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2、此真氣者,空氣也,氧氣也。真氣從之,即呼吸順暢。古人不知氧氣,然自然之物,其理恆常,此名殊而質同也。

Q0104任其服:《內經校釋》注:“衣着隨便。任,隨意。”即隨意穿戴。

Q0104樂其俗:《內經注評》注:“俗,習也。《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指以自己的習俗為樂也。”

Q0105賢、不肖:

1、 據《説文》:“賢,善行也。”取善良之意;

2、 肖,xiao4,《説文》:“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不肖,賢之反義詞,取邪惡之意。

Q0105德全不危:

1、 《莊子》曰:“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莊子之言妙極,當為終解。

2、 德者,物之屬性也,此喻人之體質。德全不危,即體質完好而無病患之危。

D0201耶:《內經校釋》注:“邪,同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Q0201→Q0215女七男八:《論語》(孔子家語.第六卷.本命解第二十六)雲:“孔子對曰: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十有六而精通;女子,七月生齒,七歲生齔,十有四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孔聖女七男八節律之論,契合人體生長自然規律,當為終解。

Q0201腎氣實:腎氣充實。在“女子七歲”後,依Q0208“丈夫八歲”義理,或脱“腎氣實”三字,姑以譯文加而補,存疑待考。

Q0202腎氣盛:“腎氣盛”三字,原位“女子七歲”句後,詳見遷移説明。

Q0202天癸:

1、《內經注評》注:“天,天一之謂;癸,為十干之一,屬水。天一生水,故名天癸。馬蒔:‘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積而成,故謂陰精為天癸也。’一般指腎所藏之精,是一種促進生長和生殖機能的物質。”

2、《 內經校釋》注:“促進生殖機能的物質,稱為天癸。它的產生是腎氣作用的結果,並以陰精作為其物質基礎。因此,它既不同於腎氣,又不同於陰精,但與二者關係至為密切。”

3、《太素》卷第二《壽限》楊上善注:“天癸,精氣也。任衝脈起於胞中下極者也,今天癸至,故任脈通也。伏衝之脈起於氣街,又天癸至,故衝脈盛也。二脈並營子胞,故月事來以有子也。”

4、古之天癸,當應現代醫學之所謂性激素:男子為雄性激素,女子為雌性激素。從前後文意看,不宜解為男精女卵,亦不宜解為腎氣,因天癸生於腎氣。 古人不知性激素,然自然之物,其理恆常,此名殊而質同也。

Q0202任脈:詳見《骨空論》SW60—Q0106“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而入目。”

Q0202太沖脈:

1、《太素》作“伏衝脈盛。”太沖、伏衝義同。

2、王冰注:“腎脈與衝脈合而盛大,故曰太沖。”

3、據《水熱穴論》SW61—Q0402“此腎脈之下行,名曰太沖。”可知:太沖脈,乃足少陰腎經之下行部分。

Q0203均:《列子.湯問篇》:“均,天下之至理也,連於形物亦然。均發均縣,輕重而發絕,發不均也。均,其絕也,莫絕。人以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

Q0205陽明脈衰:《內經注評》注:“手足陽明之脈,二脈上行於頭面髮際,故經氣衰,則氣血不榮於頭面部,出現面焦發脱的症狀。”

Q0206三陽:指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

Q0206焦:焦枯,指42歲女人因缺少水份、氣血衰減而致面部焦乾。

Q0212槁:通藁,乾枯,枯槁。

Q0215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詳見遷移説明。

Q0217體:古代素有“體”、“體”兩字,今時簡化混作“體”。據《禮記》:“體其犬豕牛羊。”可知:體即分解,取鬆懈之意。

D0501挈:qie4,據《説文》:“挈,提也。”挈即提舉、掌控之意。

D0501真人:掌控天地,壽敝日月,不生不化,超乎自然之人。其如《西遊記》中玉皇大帝、如來佛、觀世音之類。有《六微旨大論》SW68-D3301雲:“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為證。時人以為真人不存,但為捍衞經文原旨,坤持此解。更何況當下人類認知不達,焉知無有不生不化之真人?焉知無有外星生靈?後文至人同理。

D0502至人:遊走於天地之間,益壽延年,超凡脱俗,順應自然之人。其如《西遊記》中唐僧、沙僧、八戒、悟空之類。依據如下:

1、《莊子》:“不離於真,謂之至人。”

2、楊上善雲:“積精全神,能至於德,故稱至人。”

3、《內經注評》注:“即其修養與真人相近,亦能保精全真,長有天命。”

4、《列子.力命篇》:“《黃帝書》雲:‘至人居若死,動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亦不知所以動,亦不知所以不動;亦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列子.黃帝篇》曰:“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請問何以至於此?’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當為終解。

D0502淳德全道:

1、張景岳雲:“淳,厚也,至極之人,其德厚,其道全也。”

2、《莊子》曰:“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當為終解;

3、德者,體質也。全句為體質淳厚深諳大道。

D0503聖人:

1、 居於人間,壽至百歲,順應自然,超乎世俗之人。其如黃帝、彭祖、老子、孔子之類。

2、 《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第七:“孔子曰:‘所謂聖人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

D0503恚嗔:

1、 恚,hui4,據《説文》:“恚,恨也。”取怨恨意;

2、 嗔:chen1,據《説文》:“盛氣也。”取生氣意; 恚嗔,即怨恨生氣。

D0504賢人:居於人間,壽至天年,效法自然,順應世俗之人。其如先秦諸子、孔門七十二賢人之類。

D0504逆從:逆從即逆順。據《黃帝四經.經法.亡論第七》曰:“物各合於道者,謂之理。理之所在,謂之順。物各有不合於道者,謂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謂之逆。”可知:從者,順也,合理也,正常也;逆者,反也,失理也,異常也。

D0504陰陽:據《黃帝四經.十大經.觀第二》曰:“羣羣混混沌沌,窈窈冥冥,為一囷,無晦無明,未有陰陽。陰陽未定,吾未以有名。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離為四時,剛柔相成,萬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為常”、《黃帝四經.稱》曰:“凡論必以陰陽之大義,天陽地陰,春陽秋陰,夏陽冬陰,晝陽夜陰。大國陽,小國陰,重國陽,輕國陰。有事陽而無事陰,伸者陽而屈者陰。主陽臣陰,上陽下陰,男陽女陰,父陽子陰,兄陽弟陰,長陽少陰,貴陽賤陰,達陽窮陰。娶婦生子陽,有喪陰。制人者陽,制於人者陰。客陽主人陰。師陽役陰。言陽默陰。予陽受陰。諸陽者法天,天貴正;過正曰詭,過際乃反。諸陰者法地,地之德安徐正靜,柔節先定,善予不爭。此地之度而雌之節也。”可知:黃帝始分陰陽四時,命名天地萬物,確定經緯座標,以探自然萬物之德,以求生靈長生之道,循名究理之法,始於大聖黃帝。陰陽者,並非虛幻玄説,並非鬼神迷信,實乃循名究理、探德求道之綱紀也。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zhuanti/redian/4rp4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