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精選17篇)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精選17篇)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

端午節帶着一絲露水在甜美的睡夢中到來了。我正做着吃粽子的美夢,媽媽親切的聲音卻將我拉回了現實:“起牀啦!吃完早飯來包粽子!”一聽到粽子,我那固執的起牀氣立刻煙消雲散,隨即就從牀上坐了起來,用腳把拖鞋一勾,飛奔着往廚房跑去。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精選17篇)

到了廚房,我把早餐胡亂往嘴裏一塞,狼吞虎嚥地吃完了,接着飛快地跑到媽媽旁邊坐下,看着媽媽熟練地抱着粽子。在媽媽的手下,一個個粽子像是一個個有靈性的小精靈,不一會兒就變成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粽子。看着媽媽那雙神奇的手,我躍躍欲試,也想創造奇蹟。

於是,我拿起了粽葉,雙手往中間一拐,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的容器。我抓起一把糯米,往圓錐裏放,可那糯米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偏偏不肯聽話,全跑回了盆裏。我抬起粽葉一看,咦?怎麼有個小洞?我再次把粽葉重新折一遍,把糯米放進去,可這些個小朋友還是不領我情,又往下鑽去。糯米到了媽媽的手上就乖乖聽話,一粒都不會漏。我仔細盯緊媽媽的手,生怕錯過一個細節。原來媽媽把粽葉捲成圓錐的同時還在底下折了一個角,這才不會漏米,我在心裏默默感歎勞動人民的智慧。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果然調皮的糯米們都安安靜靜地呆在裏面了。就在這時,我聽見媽媽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包好了嗎?就差你這一個了。”我驚訝道:“媽媽你怎麼包得這麼快?”媽媽笑了笑,對我説:“因為我包得多了,熟能生巧呀。”我恍然大悟,隨後將手中的半成品交給了媽媽。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熟能生巧,無論做什麼事,想把它做好,就得反覆練習,就會取得好的效果!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2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温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説,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説,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

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説,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眾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説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説:“你想包粽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説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粽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往“漏斗”裏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着就開始包粽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説:“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着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裏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沒等到粽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粽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4

記憶中,採摘粽葉是端午節的前奏。那時,親戚、鄰居、朋友,全村的人都忙起來了,燒草灰制鹼水,採洗粽葉淘糯米,大家忙在一起,有説有笑,那是我記憶中難忘的鄉村生活情景。節日前幾天,我們小夥伴們便相約到山澗採粽葉。村莊附近的山上是沒有那種植物的,我們要步行很遠一段距離,到深山的清泉邊採摘。

採粽葉是不易的事,不僅要爬山越嶺,還要經受蚊叮蟲咬,相當辛苦,但一想到那香噴噴的金黃色的粽子,我們就興奮無比,唱着歌撒着歡,如小兔般跳躍在林間,尋找着粽葉。找到之後,小心翼翼地將這種紡錘形的粽葉摘下,一枚一枚疊放好。採完粽葉回來,我們往往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但扛着一編織袋粽葉,小夥伴們都有一種收穫的喜悦,雖然腰痠背痛,卻依然嘰嘰喳喳個沒完。

採完粽葉回來,奶奶就把又寬又長的青翠粽葉,一紮一紮捆好,泡在水裏,用大鍋煮透,此時,濃郁清香便瀰漫滿屋,把過節的意味薰濃。端午節頭天下午,奶奶從米缸裏舀出白白的、珠圓玉潤的糯米,裝在水桶裏,清涼明澈的水細細地清洗糯米中的雜質,再摻上幾把紅棗,紅的白的,格外醒目。包粽子時,我就迫不及待搬了小板凳,坐在盛滿了糯米和粽葉的鍋盆前,等着和奶奶一起包粽子。説是“一起”,其實,用奶奶的話説,是“瞎摻和”。但奶奶卻從不阻止我,哪怕我包得還未及開煮就脱線散架,或者樣子奇形怪狀四不像,都不會被指責半句。不一會兒,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一個個精神飽滿,可愛極了,還沒煮就有一股隱隱的清香。

吃完晚飯後,在灶里加些木棍雜柴,把粽子倒進鍋裏,翻騰幾遍後,大人們便放心地休息,而我則聞着粽香,心裏如翻滾的粽子,興奮,難眠。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輕解開來,那嫩黃色彩的粽肉,升騰着蒸氣,散發出一股特有的粽香。輕咬一口,過節的滋味就從舌尖瀰漫到全身。

冰心説:“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在我真中的夢裏,飄着粽葉的清香,飄着粽子的甜香;在我夢中的真裏,有一片令我永遠回味的粽葉,那粽葉裏包裹着美好的節日,包裹着節日裏奶奶的笑臉,還包裹着童年的無憂與歡樂。

又到粽葉飄香時,城裏的繁華,擋不住我思鄉的情緒,我決定利用假期,馬上回到家鄉尋找粽葉。是的,我尋找的不僅僅是粽葉,我尋的是那段有着粽葉香的歲月與情懷:質樸而沉靜,悠遠而綿長……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5

“哦耶!”班級裏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歡呼聲和掌聲。原來,端午活動要開始了!

一進教室,撲鼻而來的便是濃郁的茶葉香,伴着茶葉香的,還有一絲淡淡的粽葉香。在座的同學躍躍欲試,早已經迫不及待想動手做粽子了。只聽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整個班級便沸騰了。大家立刻行動了起來。

看,有的人在急切地詢問父母粽子的做法;有的人在創作着自己的花樣粽子。我拿着粽子四處張望着,忽然一個小小的背影映入我的眼簾。他一手拿着粽葉,一手用勺子把白白的糯米和餡料放進剛才搭好的粽葉中,再加一把糯米用線固定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他把粽子高高舉起,仔細打量了一番,嘴角微微上揚,眼裏露出滿意的神情,似乎捧在手裏的不是粽子,而是一個閃閃發光的獎盃。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剛剛放入鍋中的粽子終於出爐了。剛煮好的粽子是淡褐色的,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渾身散發迷人的芳香。大家紛紛打開軟糯的粽子開吃。一口咬下去,淡淡的肉香在口腔中迴盪,香軟的糯米就在齒上留香。

活動持續了許久,大家被熱鬧包裹,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裏。笑聲伴着粽葉的香氣飄在了校園上,快樂在空氣中瀰漫,久久不能散去!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有首兒歌説得好:“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講的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起源,相關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年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8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包粽子、吃粽子的。有許多家都是自己包粽子吃的,我們家也不例外,也是包粽子吃的。

舅舅早早的起牀去超市買粽葉和糯米,而媽媽和姨媽把我、妹妹和弟弟叫起來,讓我們三去洗漱好等舅舅,我們剛洗漱好舅舅就回來了,看着琳琅滿目的餡料,這該怎麼包呀?我徹底迷糊了。只有請教姨媽了。姨媽説:“來,跟着我做,先把粽葉捲成漏斗形,填進少許的糯米,放兩粒花生,一棵大棗,一個桂圓乾,撒些黑芝麻,把這個口封上就好咯!”我們照着姨媽那樣,捲來捲去葉子卷完了,然後用線把整個粽子繫好。成功了,雖然看起來不是太好看,但是心裏還是很高興。大家齊動手,不一會兒就都包完了。然後爺爺開始煮粽子,粽子煮好了。我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別提多好吃了。

我喜歡過端午,快樂的端午。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是_月_日,也就是本週_。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今年的端午節放假為___,也就是本週_,周_正常上課,上週_課務。在放假期間請同學們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最近流感比較嚴重,儘量少去公共場所。最後,祝同學們過一個愉快的、安全的端午節。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_月_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説,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後,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着楝樹葉和彩絲的飯糰扔到河裏,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__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麼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2

多少次的期盼,多少次的守望,在這粽香飄香的季節,我們以隨同那屈原的帶領下,一起走進端午節……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清晨,人們紛紛踏出家門,到各自計劃的目的地進發,這便是端午人們的一個習俗:踏青。路上人山人海,向遠望去,一片沸騰的海洋。出行的人們,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折一些樹枝,再買一個葫蘆,掛在自己的家門上。這,變成了端午的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走進端午節,踏青遊玩,折下樹枝,憧憬希望。

“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稱假虎丘。”端午,賽龍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河溪兩邊人山人海,鎖吶聲,腰鼓聲,鼓號聲,大鼓聲,匯成一片,響徹長空。隨着一聲槍響,兩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飛向目標。湖水飛濺着,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飛濺,吶喊加油聲絡繹不絕,一浪賽過一浪。

走進端午節,龍舟越過,團結一心,齊心協力。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綠的粽葉將糯米包裹其中,略帶着些微微的清香。我也動起手來,開始包粽子,將對屈原那深深的敬意凝住其中,彷彿屈原當時那英俊瀟灑的面孔已浮現在我的眼前,隨之咕咚一身,帶着無限的悲憤,投入江中。百姓們紛紛包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會吃掉他的身體。從此,每逢端午佳節,各家都會包粽子,空氣中粽香不曾散去。

走進端午節,粽香怡人,祭奠屈原,銘記先烈。

走進端午節,領略傳統文化別樣的內涵,感受傳統節日迷人的魅力,縈繞心頭的是纏纏的暖意,揮之不去的是綿綿的情意。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你們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端午節)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又是一年端午節,聽爺爺奶奶説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跟我國古代屈原跳江的故事有關,作為紀念,我們每年都要過端午節。

因為這是個特殊的節日,我知道大家每年這個時候要包粽子、吃粽子,所以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主動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子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 再準備好紅棗、雞蛋、肉等做為陷,將自己喜歡的味道和陷搭配合適,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葉子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然後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粳米紅棗等,摺疊起來包出稜角,做成 四角或三角的形狀。最後在粽葉的外面纏上粽葉條或做衣服的線,終於把一個完整的粽子做成了。

我最開心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出的洋相:聽説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 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 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的已經作為我國法定假期了,這充分證明我們要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增強了許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國外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6

大家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廣為流傳。今天,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競渡曲》記敍的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

那麼我們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呢?

首先,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端午節那日,同學們可以嘗試着向家裏人學包粽子。一方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門小手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所藴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其次,學會自主學習。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本學期的一場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我們不能沉浸在歡樂的節假日當中,還應該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利用節日之餘,好好複習、查缺補漏,爭取在半期考試裏發揮出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最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也預祝所有同學在半期考會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謝謝大家!

粽葉飄香端午節演講稿 篇17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本站)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yanjiang/zhongqiu/0l63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