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沂蒙精神演講稿(精選3篇)

沂蒙精神演講稿(精選3篇)

沂蒙精神演講稿 篇1

“人人那個都説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 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 見牛羊。高粱那個紅來哎 豆花香,萬擔那個穀子哎 堆滿場。咱們的共產黨哎 領導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沂蒙精神演講稿(精選3篇)

當熟悉的旋律再次在耳邊迴響,那些純樸親切的沂蒙兒女,彷彿穿越歷史的畫卷,向我們走來: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為了中國革命無私無畏的“沂蒙母親”、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身懷有孕在冰水中肩扛門板搭浮橋的無名婦女……每次重温經典,回顧歷史,都會發覺英雄的事蹟總有穿透塵封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永遠綻放耀眼的光芒。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爭的陰霾終於散盡,紛飛的炮火已成記憶,但歷史的瞬間早已沉澱成為永恆,英雄的影像業已定格永垂不朽,“吃苦耐勞、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已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教書育人的三尺講台,更是沂蒙精神紮根的沃土,綻放的膏壤。

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學生,心中充滿大愛,卻惟獨沒有自己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雲梯"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婦;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用一輛破舊三輪車載回孩子們“精神食糧”,播下希望與夢想的“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李靈………類似的事蹟還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們有的為人們所熟知,有的終生默默無聞,但“沂蒙精神”一直都在他們的血液中流淌,熠熠閃光。

深沉的目光由遠而近,遙遠的思緒回到身旁,沂山腳下、彌水河畔的駢邑大地上,樸實無華、默默耕耘的園丁隊伍中,“沂蒙精神”早已經滿園怒放、吐露芬芳。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在這片一千八百公里的土地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在先賢英烈和這些光輝形象面前,我能做些什麼呢,又該做些什麼呢?選擇了教師,我無怨無悔;走上了講台,我熱血澎湃。在這個崗位上,我哭過,失落過,彷徨過,但我從沒有後悔過。看着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我從內心裏立下誓言:我要用愛和責任,無愧於三尺講壇。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老先生也説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達到心的深處”。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班上有一個全校出了名的壞孩子,在家長眼中她是叛逆的,在老師眼中她是不可理喻的,在同學眼中她是不受歡迎的。她,學習成績不好,早戀,打架,逃學,暴躁。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孩子,讓我有了自當教師以來所不曾擁有的滿滿幸福感。

認識這個小女孩是在一次感恩教育課上,我佈置了一個小小的作業,每人寫一句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她這樣寫到:“爸爸,媽媽,我多想你們經常回家”。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如刀絞,一個年幼的孩子,究竟要承受多少的心傷、要用多少的叛逆來偽裝內心的淒涼。

課下的時候,我及時找班主任瞭解這個女孩的具體情況,父母感情不和,各自忙自己的事業,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在與她的父母的溝通過程中,更感受到了父母的無可奈何。

在我心中,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由於年齡段的原因,會表現出種種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為,或者調皮、或者古怪、或者敵對。這個時候,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給予她更多的温暖和關愛,約她談心、一起吃飯、一起談論理想和未來,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

一次課上,我熱情洋溢的講授新課。班上一個調皮的孩子一個勁兒的起鬨,嚴重影響了課堂秩序。我的温和提醒卻換來了他的橫眉冷對。尷尬的氛圍夾雜着難以言表的委屈,懷着不平靜的心情結束了糾結的一課。

課下的時候,這個女孩走到我跟前:“老師,時間太緊,就寫了這麼多,你看看吧!”我一怔,隨即朝她微笑並表示了感謝。懷着好奇的心情,我把摺疊成心形的信帶回了辦公室。

“老師,也許我們班的人個別同學總惹你生氣,讓你難堪。對不起。我挺喜歡你的,即使內心難受還強顏歡笑,不容易的,辛苦您了。”。

看着這張字數不多但飽含深情的字條,彷彿自己找到了心靈上的知己,一股暖流湧進心頭,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而給予我這種高峯體驗的,竟然是一個被全校師生認為“無藥可救”的孩子。

美國總統林肯曾説過:“關鍵的一句話有時會影響人的一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誠摯的祝福,都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用一支粉筆、一根教鞭、一塊黑板,一盞孤燈,深刻詮釋了新時代沂蒙精神的真正內涵。望着孩子渴求知識的目光,我們唯有以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熱血、我們的汗水,去喚醒青春的迷惘,去撫平孤獨的憂傷,去點燃澎湃的激情,去催發奮進的力量。

我要把夢想放在孩子們的手中,讓他們稚嫩的心從此開始飛翔;我要把自信注入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的生命之歌從此開始嘹亮。我要用愛和責任,托起明天的太陽!

沂蒙精神演講稿 篇2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羣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沂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革命年代鍛造出的沂蒙精神,之所以能栩栩生輝,成為黨和國家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被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再肯定,這其中有着特殊的內涵。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一個真實告白,黨和人民水乳交融中能始終如一繼承和發揚沂蒙精神這樣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的偉大事業和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就註定能夠朝着勝利大步邁進。

縱觀世界發展演變的歷史,無論是哪個國家和民族,有幾個政黨能真正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把人民利益置於高於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鬥;有幾隻軍隊能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這般,獲得了人民如此般的愛戴和保護,正如淮海戰役中被俘國民黨軍官恍然大悟的那樣,“一支能被人民如此愛護和支持的軍隊,又怎麼能不打勝仗”.把家裏最後一點糧食烙成煎餅送上前線,孟良崮戰役中,我軍能一鼓作氣全殲國民黨王牌74師,沂蒙煎餅功不可沒;淮海戰役中,我們的部隊打到哪,支前隊伍的獨輪車就綿延到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沂蒙小推車推出來的,這是沂蒙精神在革命年代最形象的表現。

説到底,沂蒙精神是一種人民精神,沂蒙山是一座由人民精神鑄就的精神脊樑。革命戰爭年代裏到底有多少用乳汁救傷員的紅嫂,有多少人拼死掩護八路軍傷員,這些都無從查證。沂蒙六姐妹,也只是這個英雄羣體中的傑出代表,因為在沂蒙大地上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六姐妹”.沂蒙精神凸顯的是普通人即人民之魂,她的創造主體是純樸、善良、憨厚、正直的沂蒙老百姓,這股感天動地的沂蒙精神,是黨的羣眾路線所提煉和鍛造出的一股強大精神力量,是黨和人民軍隊與沂蒙老區人民魚水情交融的真情告白。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這是沂蒙精神形成強大動力,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給我們上的最生動的一課。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是我們黨獨特的政治優勢,羣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萬萬不可偏離,必須始終堅守。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今天,作為歷史的後人,作為開拓國家建設新局面,繼承民族使命的後繼人,於黨於國而言,沂蒙精神同樣是一堂醒世的警示課,警示着我們,只有毫不動搖的貫徹和執行黨的羣眾路線,廣大黨員幹部只有始終如一用一言一行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我們才能繼續獲得人民的支持和擁戴,我們的事業才能如革命戰爭年代那樣,在人民的支持下繼續大步昂揚朝着一個又一個勝利邁進。

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就要進一步加強對沂蒙精神的深刻認識。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這是幾代沂蒙人民用鮮血和汗水,用勤勞和智慧,用犧牲和奉獻,用無私和無畏在黨的領導下,在同一切危險和困難,艱難和困苦,奮力拼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甘於奉獻的革命鬥爭和實踐中,在推進沂蒙大地發展、繁榮、富強的實踐中沉澱和積聚起來的。這是像孟良崮戰役先烈們,無私支前的羣眾們,是沂蒙紅嫂們,是千千萬萬沂蒙先模人物的集中體現,是他們實際行動的真實寫照。黨在羣眾路線中凝鍊鍛造出的沂蒙精神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實豐滿的,而不是刻意塑造和抽象的。學習如何用沂蒙精神來激勵自己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去努力奮鬥,就必須堅持繼承和發揚沂蒙精神,始終如一踐行黨的羣眾路線。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密切聯繫羣眾,這是我們黨羣眾路線的根本。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繼承和發揚沂蒙精神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入點,增強公僕意識和宗旨觀念,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和奢靡之風的侵蝕,自覺抵制和糾正“四風”自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樹立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觀念。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以為民務實樹清廉為主題,堅決反對“四風”,在突出弘揚沂蒙精神中,開展好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繼承和發揚沂蒙精神為依託,把學習教育和整改落實貫穿於整個活動始終。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務人民,黨的羣眾路線和沂蒙精神在邏輯上是有內在的統一性和一致性的,我們要通過繼承和弘揚沂蒙精神來回味黨的羣眾路線,去真正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廣大黨員幹部要把沂蒙精神作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始終如一的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團結好、依靠好、服務好人民羣眾,在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夢寐以求的偉大“中國夢”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沂蒙精神演講稿 篇3

羣眾,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羣眾工作,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看家本領;羣眾路線,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古往今來,在共和國的大地特別是在我們沂蒙山區,湧現出一大批為了羣眾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蹟。

沂蒙紅嫂陳若克,一名偉大、年輕的母親,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名意志堅強的革命者。1947年11月2日,日軍大肆掃蕩沂蒙山區,懷有身孕的陳若克在行軍途中與部隊失去聯繫而被捕。任憑日軍對她嚴刑拷打,刑訊逼問,她什麼都沒説。由於敵人的殘酷折磨,第二天她便早產生下了一名小女嬰。在被押往沂水憲兵司令部的途中,日軍將陳若克橫放在馬背上,並將她的女兒扔進了馬料袋裏。100多裏山路,陳若克聽着自己年幼的女兒被尖刺的馬草扎的嚎啕大哭,她強忍住淚水,沒有向敵人低頭乞求。行刑的日子,陳若克懷抱着瘦弱的小女兒,望着她那乾癟的小嘴説:“孩子,媽媽對不住你。你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喝一口媽媽的奶,現在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了,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説完陳若克將手中的鮮血滴到孩子的嘴裏,抱起孩子昂首走向刑場。當鄉親們找到她們母女倆的屍體時,已經是血肉模糊,殘缺不全了。英雄陳若克用她年輕的生命在沂蒙大地上譜寫了一曲令人蕩氣迴腸的壯歌。

讓我們永遠銘記英雄陳若克得名字吧!在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像陳若克這樣的人民英雄。他們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共和國的大地上有她們不朽的身影!她們的鮮血染紅了我們腳下的土地,她們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今天,始終把羣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沂蒙精神的形成與傳承,就是我們黨性質和宗旨的真實寫照,是踐行羣眾路線的集中體現,她厚重的行進軌跡承載着深刻的精神內涵。我們共產黨人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進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哪怕“黑雲壓城城欲摧”,“我自巋然不動”,安如泰山、堅如磐石。

同志們!讓我們結伴同行,實現羣眾的綠色期待:官大官小,公僕就好;錢多錢少,乾淨就好;説多説少,務實就好。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要真正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良好的工作作風,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取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為加快經濟文化強縣建設,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標籤: 演講稿 沂蒙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yanjiang/jingxuan/wrly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