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1

讀過網站上的文章,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作者們的那一句句獨到見解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中華文化演講稿(精選11篇)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文章的題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細品讀下來,才有所觸動,有所感覺。

“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裏。”雖然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雖然只是那麼短的一句話,但它已經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不可動搖。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極富表現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這樣寫的:

對於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誰能不懷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個兒女不把對祖國母親的這份強烈情感融入生命,並使之成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題歌呢?當楊利偉坐上“神舟五號”升空時,誰不為祖國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當奧運健兒們站在奧運會最高領獎台上時,誰不為祖國取得的榮耀而感到驕傲呢?

這是對民族精神最生動的寫照,這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也使我聯想到:__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在男子110米跨欄勇奪中國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剎那,那情景始終在我的腦海裏呈現,環繞,難以磨滅。當他跨過最後一個欄,飛快地衝過終點,以12.91秒的成績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了在短跑項目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枚金牌時,我心潮澎湃,我想在這12.91秒的時間內,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猶如滔滔的江水。劉翔的那塊金牌裏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來的血汗和經驗的積累,而且還有激勵他邁向巔峯的那一份強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我們種.種複雜的情緒都昇華了,自然地融合於節奏之間,變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實,正如作者所説的那樣:民族精神激勵着我們去努力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多為國家做出貢獻。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於邁向了成功,有了正確的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高尚的愛國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有了祖國,就等於有了光輝燦爛的未來。

我們現在正處於學習階段,讓我們謹記運動員們的拼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的未來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請記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2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過春節。從進入臘月,市場上到處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貨,為節日增加了喜慶的氣氛。

進入年貨市場,佔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聯,春聯有各種各樣的,有的上面寫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財進寶”;有的寫着“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等等一些歡樂祥和的話語!每家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春聯買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貼上去!

走過賣春聯的,就進入了賣煙花爆竹的地方,那裏有“花中花”“坦克車”這些全部是孩子們玩的。還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開屏”“大禮花彈”“絢麗多彩”“吉祥富貴”等等。鞭炮的數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__的還有10000的,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貨,家家必備。

我愛春節,我愛春聯,我還愛鞭炮!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3

中國結其實是一種古老的編織藝術,由一根根五顏六色的絲線編織而成的,它做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並有着豐富的內涵,如:如意結代表吉慶有餘,雙魚結代表年年有餘等。

我家有一個紅紅的吉祥結。吉祥結的下面有一個看色的大瓷珠,上面畫着一枝玫瑰花和一隻綠色的小蜻蜓,栩栩如生,甚是好看。在藍色瓷珠的下面有兩條長長的流蘇,讓人感到非常飄逸。

吉祥結還有着人們美好的願望。“吉”為美好、有利。而“祥”為富善之意。吉祥結有七個“小耳朵”,又叫“七圓結”。它的編織方法十分簡單,具體如下:首先,用一根彩色的絲線擺成雙十字,然後將十字最下面的兩個絲線的頭都壓在其右面的線上,以此類推,十字的四個頭都壓在旁邊的線上,將伸出的絲線頭一拉,即可。按此方法重複一次,最後再將絲線調整一下,一個吉祥結就完工了。

人們為什麼喜歡中國結呢?因為中國結代表着吉祥、美好的祝願。人們在過年、結婚等都要買中國結,來表達人們希望大吉大利,幸福美滿的心願。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4

在眾多民間工藝品中,我最喜歡的是各種各樣的中國結。

你看,我家到處都掛滿了吉祥喜慶的中國結,媽媽的梳粧枱上、我家的吊頂上、衣櫃門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結的身影。它那鮮紅鮮紅的顏色,讓人一看就精神抖擻。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超大的中國結,它在客廳吊頂上高高掛着,裏面包含着五個福字,外面環繞着許許多多的鮮紅的中國結。我問媽媽:最頂上的那個福字為什麼是倒着的?媽媽説:這個福字代表着福到了家。哦,這五個福字代表五福臨門!我恍然大悟。媽媽説:對了,你真聰明。我聽了心花怒放。

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中國結,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到商場買了許許多多的中國結,帶有魚裝飾的中國結代表着年年有餘,帶有金童玉女裝飾的中國結代表着招財進寶

要説中國結的來歷,要上溯到遠古時代。古代人沒有文字,都是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記錄每一天的事情,後來這些結越打越漂亮,就成了今天的中國結。

我愛中國結,它代表着幸福與祥和,向世界傳遞着祥和和喜慶。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5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藴深厚的民族文化,而華夏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它猶如春日的百花,散發着馥郁的芳香;又如夏日的繁星,閃爍着奪目的光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悲與苦,藴含了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腹有詩書氣自華”,祖國優秀的文學經典,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在讀經誦典中培養德行,學會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雨一樣無聲地滋潤着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自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誦讀經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們入情入心,細細品嚐,才能在樂中學會享受,憂中學會思考。

以詩詞歌賦觀人文精神,在歷史縱橫中尋千年文化。中華經典將我們帶入了一場真實的穿越。在這裏,我們可以和智者進行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渾然天成的陳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恬淡嫻靜的孟浩然。他們從散發着油墨清香的古詩詞,沿着字裏行間的陣陣豪情向我們走來。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巍巍大中華,浩浩民族風。那鏗鏘有力的吟唱,那憂心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間的柔情,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折服?

幾聲蟬鳴,幾縷殘風,嘈雜難訴心腸,一輪孤月,一雙棹槳,淅瀝雨絲之後,卻無奈對離傷,千鍾風情縱難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餘,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

不學詩,無以言,我們需要以傳統文化塗亮人生底色,滋養心靈家園。

為了不讓這些隔世經年的藝術就這樣在它們誕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箇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在面對幾千年經典文化時,都應是渺小而謙遜的。這一條路,從淺嘗到深愛,從瞭解到發揚,是我們一輩子的職責。讓我們去學習,去珍愛。我們會發現生活裏靜靜的美好,看見血脈裏的東西,無比鮮亮。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6

尊敬的:

最近學校倡導我們閲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一開始我對這本不起眼的小書不屑一顧,心想:就這麼本破書用得着這麼大動干戈嗎?可是,當我無奈地拿起來隨便翻了幾頁,便被那上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如洪水猛獸般的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便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令我振憾,從這本書中我領閲到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穿越了整個世紀: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從四大名著到數學醫學,從書法繪畫到建築水利,從曾經的沒落到如今的泱泱大國……無不閃耀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如至聖先師孔子,抗倭名將戚繼光,自強不息的范仲淹,精忠報國的岳雲……他們的美德,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們的民族英雄氣節,無一不激勵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着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支撐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繁茂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包括天災人禍,外來侵蝕;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好好學習,珍惜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謝謝大家!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7

老師同學們: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需多措並舉。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加強學習宣傳。要認真學習貫徹20xx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去年全國文藝座談會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黨員幹部要身體力行、以身示範,做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踐行者、先行者和引領者,切實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進一步加大中華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優秀的中華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讓中華文化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讓全社會能夠接受到中華文化的涵養和薰陶。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創新體制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拆除制約文化發展的各種藩籬,解開捆住文化發展的手腳,讓文化自由地在市場遨遊、自主地呼吸新鮮空氣。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主攻薄弱環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文化發展極不均衡,資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在許許多多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山區農村,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差、文化人才嚴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後,由此直接導致許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遲緩。因此,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要調整發展方向,要主攻農村這個重點和薄弱環節,讓大量的文化扶持資金、優質的文化資源、專業的文化人才投向農村、用在農村、留在農村,真正讓文化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謝謝!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8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有超過5020xx年的歷史了。在5000的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一名中國的小學生我深切的愛着我的祖國,我愛祖國土地,愛祖國的人民,更愛祖先留給我們的輝煌的民族文化,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文明美德,隨時可見,隨處可見。大致國家領導,小致國小生。一碗米飯、一碗菜湯,這就是xx20xx年6月1日在甘肅地震災區時的午餐。當時,戰士們的午餐是相對豐盛的。看到這些,在場的許多人眼睛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温的一件羽絨服一穿就是20xx年。這件事讓我感到在守候着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大愛無疆的副市長吳天祥,他為了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把老房子賣掉了;他自己掏腰包幾十萬元救助困難羣眾;他4次跳入長江救人,34次獻血,汶川、玉樹、舟曲災區的現場都能看到他救人的身影;像這樣具有高尚美德的人還有很多,像行萬里山路的郵遞員王順友,20xx年來,他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從未延誤過一個班期;無償為鄉親們擺渡50年的黑龍江老大爺趙永祿;堅持踐行承諾的河北農業大學的學生們,資助因病去世同學的父母至今;我們國小生,雖然力量小,但是我們也有一顆閃光的心,傳承美德,踐行美德。看見垃圾旁的垃圾我們會主動撿起,看見老人我們會主動讓座,看見別人有困難我們會主動助……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你發現,處處是文明。

我和媽媽每年都坐火車去北京一次,每次我都會看見車上有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在做同一件事 ——撿垃圾,我不明白他在幹什麼?便去問他,老爺爺説:“哎!我老了,我想撿些垃圾也是為社會做事,為後代造福,受些苦也沒什麼!”他笑了笑。到站下車了,可老爺爺的話我忘不了!

我們從小接受傳統道德教育,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社會上,校園裏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我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傳承文明,踐行文明。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振翅高飛翱翔蒼穹。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9

同學們:

遙遠的東方有條龍,她的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身上流動着同樣的血,學習着同樣的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着人類進步,為人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我們中華兒女應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愛護環境,尊老愛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們的美德。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嗎?作為一個像孔融那麼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經不錯了,這就是中華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孫,所要培育出來的一部分傳統美德,難道這不應該讓我們學習嗎?

一提到中國人雷鋒,這可能都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國的軍人們,都是具有像雷鋒一樣的品質,都是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頭頂一顆閃亮的紅五星的軍人們,有着時刻關心我們的軍人們,難道你沒有看過關於我國的軍人們的連續劇嗎?個個都是那麼的嚴肅、莊嚴、樸實、勤奮、英勇的人,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愛人民的精神,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吧!

保護環境也是我們中國人所追求的,現在我們中國愛護環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國也變得更美麗了,像我們得學校,也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愛國英雄為保衞祖國,為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利益,貢獻祖國。1851年,吉鴻昌將軍赴美"考察"。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鴻昌將軍去郵局寄包裹,郵局的職員知道他是中國人,竟輕蔑地説:"’中國’在哪裏?我不知道"。隨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該暴露自己是中國人,還説:"只要説’我是日本人’,就什麼事都好辦了。"吉鴻昌將軍頓時怒不可,當面斥責道:"什麼!你要自稱日本人?我吉鴻昌決不這樣做!我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他回到住處,當即製作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中國人!",並把它佩掛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個"我是中國人",體現出了吉鴻昌的愛國心。

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認真學好科學知識,將來貢獻祖國。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10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的我們,也特別的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餘,有沒有考慮過這麼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止,文明瞭嗎?禮貌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裏,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着許多不文明現象。

譬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總能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總能目睹到同學之間不該發生的指責與大罵的“脣槍舌戰”。有的同學甚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給我們生活的空間埋下一顆顆地雷,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愛護公共財物,在白色的牆壁上亂塗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卻是臭名和唾罵,還有的還對“請愛護花草”的警告語視若無睹,為了少走幾步路,隨意踐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條路來,正像魯迅先生説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着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麼,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着我們。文明禮貌之月並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謝謝大家!

中華文化演講稿 篇11

我讀了這本書很受啟發,懂得了很多道理,學到了很多知識。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説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信仰的總和。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發展狀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為了把握文化根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敗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囯家的認同,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古人説:“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國小階段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搓,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騖求知問學。

同學們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感到自豪!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yanjiang/jingxuan/e8ww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