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愛國演講稿 >

918事件演講稿2023(精選10篇)

918事件演講稿2023(精選10篇)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1

又是一年“九一八”。

918事件演講稿2023(精選10篇)

與標誌着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_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沈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儘管一些日本人拼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儘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説,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着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着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今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週,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佈,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粧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以往發生此類問題時,大多按既定程序處理。像這次這樣公開點名,“高調”處理的方式,一方面表明,中國的檢驗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產品的質量監督越發仔細。另一方面,聯繫到日本利用所謂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副產品出口設置障礙的事實,人們感受到了一絲“貿易對抗”的火藥味。人們似乎感覺到,中國de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中日經貿關係方面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逐漸強硬。如果將經貿關係放在全部中日關係之中去考量,我們認為,變化是必然的,強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x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麼,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係呢?從有關報道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佈放棄參拜靖X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係,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説,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x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係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佈,除瀋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_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淒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2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蹟,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裏來”,就不知道“到哪裏去”。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遊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複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説,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係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着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鬥移、物似人非的感歎,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説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着“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説“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裏”,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着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可以説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3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瀋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誌着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沈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儘管一些日本人拼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儘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説,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着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着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今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週,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佈,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粧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以往發生此類問題時,大多按既定程序處理。像這次這樣公開點名,“高調”處理的方式,一方面表明,中國的檢驗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產品的質量監督越發仔細。另一方面,聯繫到日本利用所謂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副產品出口設置障礙的事實,人們感受到了一絲“貿易對抗”的火藥味。人們似乎感覺到,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中日經貿關係方面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逐漸強硬。如果將經貿關係放在全部中日關係之中去考量,我們認為,變化是必然的,強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麼,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係呢?從有關報道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佈放棄參拜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係,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説,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係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佈,除瀋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79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淒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4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繫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1901/9/7,《辛丑條約》簽訂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1931/9/18,“九一八事變”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還有與第二次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蹟,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裏來”,就不知道“到哪裏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説是句號,不如説是感歎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戰爭、第二次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非法入境、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着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遊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複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説,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係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着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鬥移、物似人非的感歎,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説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着“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説“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裏”,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着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可以説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5

勿忘國恥不單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時間飛快流逝,轉眼間,82年過去了,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82年以前的那個隨便外族任意侵吞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國富民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今年剛好又是國慶六十四年慶典,可以讓世人看清,如今的中國,真的是東方巨龍,騰飛了!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82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拉開了對中國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82年後,我們再次紀念那段苦難屈辱的日子,因為如果不想讓歷史重演,我們就不能忘記歷史……

但是,現在有多少人知道,明年是九一八多少年紀念日?有人答:先是想到了1937年,然後想起來1937年是七七,這才修正過來——原來是1931年,1931年到現在就是82週年了。

82年前瀋陽北大營中的槍聲炮響已經離我們很遠,同胞們握刀持槍抵抗外侮的記憶也漸模糊,但每到這一天,9月18日,我們都不得不想起那個因“不抵抗”而屈辱的日子,因為那一天,我們曾經束手失土百萬裏,泱泱大國開始在鐵蹄下掙扎。

然而,對於所有炎黃子孫來説,只是記住這一天並不夠,我們必須知道,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屈辱又從何而來。我們能夠從歷史上的這天,應該知道什麼,應該記住什麼!

當年,在日寇的鐵蹄之下,我們同胞失去的是生命;而當今天,隨着那段屈辱悲壯歷史的遠去,國家的強盛的背後,還有幾人會記憶起當年民族的傷痛?大批年輕的一代,失去的又是什麼?

9.18光記住還不夠,因為這裏面有它深遠的意義。我在一份資料上看到説:猶太人的女人,作為母親的,不忘對她的孩子們講,讓他們不要忘記他們是猶太人。我多麼希望我們作了長輩的,把我們很多受那些帝國主義豺狼侵略的歷史。也向猶太人母親一樣,講給我們的孩子。這比課堂上的歷史教科書的作用還大。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回顧歷史,我們就能吸取教訓,能夠發現我們的短處!發現短處還不夠,還要把我們的短處變成我們的長處,只有這樣歷史才不會重演,我們才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傷害。

如今,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軍事,都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但現在的年輕人,80後,90後,進而現在的2019後,他(她)們還有多少人在意或深刻了解到,明天是九一八紀念日,更多的人,或許關心的是,我這月的收入,我的房子到手了嗎,我的股票漲了嗎,我的基金有賺嗎,我的車子夠不夠超潮流……真的,滿腦子都是經濟問題,所以你不妨問一下,從簡單的明天是九一八是多少年紀念日,就沒有多少人能準確無誤的説出來,想想可悲可歎!

所以説,今年的九一八,是82年紀念日,我們不應忘記歷史,特別是這類國恥日,所以紀念918,勿忘國恥不光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應融入到我們的心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努力在各個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中國的未來,正是這些年輕的一代,所以年輕人更應學習歷史,瞭解歷史,才能使中國立於世界民族的前列,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和富強。

紀念918,勿忘國恥,你從中想到和學到了什麼?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6

朋友們 當時間的車輪碾到今天的時候,當掛曆上赫然顯示12月9號的時候

身為學生的我們 我相信 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天 12月9日

12月9日

一個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

時間倒流 回朔到1935年

陽光依然懶懶散散

凍日依舊寒冷悽清

但空氣卻急速的流動

因為

在北平 歷史的故都

發生了驚天動地的事件

為反對投降和壓迫掀起了學生總運動

到處是掛滿的標語

到處是飄舞的紙單

到處是舞動的小旗

到處是怒吼的口號

到處是熱血沸騰的青年

這一天

白雲為之翻湧

大海為之咆哮

黃河長江為之怒吼

中華大地為只震顫

因為

一個蹂躪不屈的民族

在甦醒

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在抗爭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7

大家下午好,今天窗外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可是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無法輕鬆的欣賞這樣的美景,感受大自然這優美的風光。那是因為84年前的那一個晚上發生在瀋陽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實現他猖狂的夢想,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三省,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致使東三省這個有着豐富礦產資源、物產資源,面積是日本三個大的美麗而富饒地方淪為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從此,3000萬東北同胞在此後的2019年中過着飽受欺辱的亡國奴生活。然而,對一個民族最嚴重的摧殘不是摧殘他的肉體,而是摧殘他的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惟一的根與魂。

84年後的今天,陽光依然明媚,微風依舊吹拂着我們的臉龐,可是這莫大的民族恥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復,這血汗深仇如何去償還?古人説: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導致未來的災禍,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能否清醒地堅守自己的文化家園?在外國文化大局入侵的今天,我們要如何守住我們自己的文化?在韓劇、美國快餐文化、日本動畫大舉入侵的今天,我們又要怎樣教育我們祖國的下一代,使他們不受國外文化侵蝕,忘記自己祖國的文化?我想,大力開展愛國教育,教育國民勿忘國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對現在的背叛。我們怎能忘記,中華民族血的奮鬥史!我們怎能忘記,九一八事變那段屈辱史!我們怎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光榮犧牲的愛國戰士!這些,都是深深銘刻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無法遺忘的過去。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前有韓國撞翻我漁船,後有日本逮捕我釣魚山漁民,中華民族,怎能不自立自強?中國人,又怎能忘記國恥?怎能不團結奮鬥?同志們,讓我們做一個不忘歷史的中國人,做一個不忘國恥的中國人,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中國人,做一個為祖國奮鬥的中國人!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8

我們不會忘記 不會忘記這一天 70年前的這一天

我們更不會忘記 那些在敵人的恐怖下高呼這口號散發着傳單

而不喜拋頭顱 灑熱血的的青年 可敬可愛的青年

是他們 在國家存亡的關頭 振臂高呼 促使了反動派的妥協

是他們 在民族生死的毫髮見 熱血橫灑 促使了民族的覺醒.

他們 可敬可愛的青年 以他們的實際行動 展示了青年的熱血豪情 以他們大無謂的勇氣 詮釋了青年的含義

我們不會忘記他們 那些可敬可愛的青年他們是民族的拯救者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先驅

那麼 同學們

正直青春年華年少輕狂的我們 該用怎樣的行動詮釋青年的含義呢

處於21實際和平下的中國學生們又該如何去戰線青春的分才呢

對此 我只想説兩個字 努力

也許我們會不屑的説 現在是和平年代了 沒必要為了去做什麼大的貢獻而整日的去努力 那樣會活得很累

也許我們會哀怨的説 人生苦短 一生能有幾個青春 何必要不讓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變得那麼單調呢

是啊!! 人生苦短 而生命只有一次 青春又何其短暫 我們何必要去實現目標而整日努力整日辛苦呢?

但是 朋友們 難道我們真的希望這大好的青春年華就在我們的虛度中而豪無意義的流淌而去嗎?

難道我們真的希望雖然快樂但平庸的度過青春 然後平允的度過餘生嗎?

不會的 我相信 每一個有立志 有熱血的青年學生都不會希望自己平平庸庸一輩子 我們都渴望理想的實現 讓自己的青春大發光彩

那麼 朋友們 努力吧! 趁我們還年輕

年輕就是資本 年輕就是能力 年輕就是全部

朋友們別再有那麼多的猶豫 別再有那麼多的彷徨 別放慢我們年輕的腳步 勇敢而執着的向前走 前方便是海闊天空

朋友們 努力吧 趁我們還年輕

世界屬於我們 未來屬於我們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9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時間飛快流逝,轉眼間,82年過去了,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82年以前的那個隨便外族任意侵吞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國富民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今年剛好又是國慶六十四年慶典,可以讓世人看清,如今的中國,真的是東方巨龍,騰飛了!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82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拉開了對中國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82年後,我們再次紀念那段苦難屈辱的日子,因為如果不想讓歷史重演,我們就不能忘記歷史……

但是,現在有多少人知道,明年是九一八多少年紀念日?有人答:先是想到了1937年,然後想起來1937年是七•七,這才修正過來——原來是1931年,1931年到現在就是82週年了。

82年前瀋陽北大營中的槍聲炮響已經離我們很遠,同胞們握刀持槍抵抗外侮的記憶也漸模糊,但每到這一天,9月18日,我們都不得不想起那個因“不抵抗”而屈辱的日子,因為那一天,我們曾經束手失土百萬裏,泱泱大國開始在鐵蹄下掙扎。

然而,對於所有炎黃子孫來説,只是記住這一天並不夠,我們必須知道,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屈辱又從何而來。我們能夠從歷史上的這天,應該知道什麼,應該記住什麼!

當年,在日寇的鐵蹄之下,我們同胞失去的是生命;而當今天,隨着那段屈辱悲壯歷史的遠去,國家的強盛的背後,還有幾人會記憶起當年民族的傷痛?大批年輕的一代,失去的又是什麼?

9.18光記住還不夠,因為這裏面有它深遠的意義。我在一份資料上看到説:猶太人的女人,作為母親的,不忘對她的孩子們講,讓他們不要忘記他們是猶太人。我多麼希望我們作了長輩的,把我們很多受那些帝國主義豺狼侵略的歷史。也向猶太人母親一樣,講給我們的孩子。這比課堂上的歷史教科書的作用還大。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的回顧歷史,我們就能吸取教訓,能夠發現我們的短處!發現短處還不夠,還要把我們的短處變成我們的長處,只有這樣歷史才不會重演,我們才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傷害。

如今,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軍事,都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但現在的年輕人,80後,90後,進而現在的20xx後,他(她)們還有多少人在意或深刻了解到,明天是九一八紀念日,更多的人,或許關心的是,我這月的收入,我的房子到手了嗎,我的股票漲了嗎,我的基金有賺嗎,我的車子夠不夠超潮流……真的,滿腦子都是經濟問題,所以你不妨問一下,從簡單的明天是九一八是多少年紀念日,就沒有多少人能準確無誤的説出來,想想可悲可歎!

所以説,今年的九一八,是82年紀念日,我們不應忘記歷史,特別是這類國恥日,所以紀念918,勿忘國恥不光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應融入到我們的心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努力在各個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中國的未來,正是這些年輕的一代,所以年輕人更應學習歷史,瞭解歷史,才能使中國立於世界民族的前列,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和富強。

918事件演講稿2023 篇10

一座豐碑的紀念

今天,有一個青年,懷揣着一顆滾燙的心來到這裏,等待記憶用她那滄桑的雙手翻過歷史七十張厚重的扉頁。今天,同樣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青年,在祖國的天南海北,飽含深情的等待歲月神聖而又莊嚴的送來一個七十六年的輪迴。

當一種叫作紀念與緬懷的情結,穿過那個激-情燃燒的崢嶸的時代,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條紅色的軌跡;當一種湧動熾熱的民族情懷,化成一座不老的豐碑,矗立在時間的彼岸,鐫刻着又一次青春勃發的寓意。回眸處,我正閲讀着一部浩瀚的史書,在裏面努力尋找那些曾經為了民族和青春吶喊過的名字,但日月卻把它鍍成鎏金的經典,幻化成那個時代最絢麗的史詩。

於是,我開始讀懂了七十六年前用英勇與年輕所書寫的似千鈞雷霆、萬里長風、歷經風雨而光華不褪的那個紅色故事。

也許,那是一場註定了的關於血與火的洗禮,滅絕人性的侵略無情的把浸泡過淚水的屈辱拋向了正昏昏欲睡的中國。東北淪陷,華北告急,北方五省告急,中國告急,全民族在告急。可悲啊!鐵蹄與刺刀就這樣把渴求平靜的夢踐踏與分割的支離破碎。可恥啊!內戰與妥協更讓巨人來不急抵抗,雙手卻扼住了自己的喉嚨。痛心疾首啊!望着不曾甦醒的天穹,望着佈滿傷痕的土地,望着只剩下麻木的面孔,望着在亡國滅種邊緣的彳亍與徘徊,中國怎還有供奉祖先靈位之地!不,決不!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1935年12月9日,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聲勢浩大、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抗日救國學生運動由北平一觸即發,席捲了中華大地。街道上飄揚的旗幟,半空中緊握的拳頭,那衝鋒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那時書生的文弱卻裂變成一場洪水、一次風暴、一座噴湧的火山。一條捍衞炎黃子孫尊嚴的長城在拼得十萬頭顱血,需把乾坤力轉回的中國青年學生的熱血中拔地而起。

從此,一個民族甦醒了、憤怒了、沸騰了。怒髮衝冠衝的天驚石崩,氣貫長虹。抗爭的大幕由一雙雙還緊握着筆桿的手奮力拉開,一次改變華夏蒼生的劃時代的合作也由此孕育於前赴後繼的共鳴之中。

一羣學生與一個民族一種精神的契合描繪出了70年前中國近代史上最感人與欣慰,振奮與激昂的悲壯剪影。

穿越歲月的烽火,伴着歷史的煙雲,追尋火紅的足跡,踏平坎坷的旅程,不能忘卻的是誰點醒民族的迷懵與復興的明燈。即使青春不回,年輕不回,生命不回,但她早已在一二•九這個只屬於青春的祭壇上雕琢出又一幅中華民族瑰麗的精神圖騰。

當逝者如斯,今天的我們是否還要以先鋒的姿態連同悲昂的呼吸一同叩問靈魂?從遠方,從記憶,從年輕的心臟迸發出一聲響雷,洞穿無數熾熱的胸膛。

聽吧!衝鋒的號角依舊響徹在每個當代大學生的心中,面對着一座紀念的豐碑,高舉起一二•九運動不息的聖火,接過振興老工業基地戰鬥的旌旗,時刻報效這生於斯長於斯的中華故土。家鄉的山山水水不正是我們演繹與挑戰的舞台嗎?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金鼓也就成了我們一代驕子律動的脈搏。為了一座豐碑的紀念,只要把青春寫成鏗鏘的誓言,讓閃光的年華綻放在振興遼寧、建設遼寧、發展遼寧的大潮中。因為我相信,錚錚鐵骨揚炎黃子孫之浩氣,烈烈丹心鑄千古華夏之雄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yanjiang/aiguo/o80n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