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精選13篇)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精選13篇)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精選13篇)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

11月20日上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於12時左右參觀了紀念館,在導遊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更加清楚的瞭解了當時中國同胞遇難的情景。

看着館內的一幕幕我的內心深處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説不出話來,所有華麗的辭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麼的蒼白無力。一堆堆的屍體,一張張絕望的臉,淚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雙眼。瘋狂的日本人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我們無數苦難的同胞面前,沒有憐憫,沒有惻隱,瘋狂的展露着他們泯滅的人性。虐殺兒童,那麼多無法反抗的人們就這樣被殺害。試想若是我們侵略日本,試想若是我們殘忍的殺害他們國家的婦孺,他們又做何感想?還會否認這段傷害千千萬萬人心的歷史嗎?我們不要做跟他們一樣喪失人性的人,只是讓他們承認這段歷史,承認他們犯下的錯誤為什麼都不能呢?

我會永遠記住這段恥辱的歷史,那麼在這裏也請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記國恥。強烈推薦大家看看南京紀念館。看完了,我想大家會明白很多,學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3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xx年前南京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後,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説,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麼這樣説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説,但我還是想説説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後,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着學生圍繞着分數轉,什麼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乾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後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國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麼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國小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冒着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4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是為了避免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衞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殺害;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軍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勿忘歷史,勿忘恥辱,勿忘那個年代我們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來的天下,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不僅要銘記真實的歷史,更要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永遠處於被動受辱的地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強大我們自身,只有中國強大了起來,立於世界強國之席,讓外國侵略者不寒而慄,那我們才真正是不戰而勝。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不斷積蓄力量,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5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着歷史的巨輪向着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着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着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6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2週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我們共同緬懷遇難的30萬同胞,銘記中華民族的苦難歲月。今天,中國已經強起來,但“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不能忘記。讓我們從歷史中獲得前行力量,共同開創美好未來。

南京大屠殺,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是歷史留給某個國家的傷疼,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戰爭苦難,不是要延續歷史仇恨,而是要守護真實的歷史,是要保留這段屈辱與奮起的民族記憶,是要培養大國公民應有的歷史價值觀,是要喚醒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守護好人類和平。“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我們不忘歷史、銘記苦難,是為了警惕歷史反覆,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精神力量。

82年過去,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並未結束。從否認野蠻侵略罪行,到參拜二戰戰犯,再到解禁集體自衞權、架空和平憲法……現實警醒我們,日本右翼勢力有擴展氾濫的趨勢,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危險。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和公理正義的公然藐視,更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但是愛好和平並不等於縱容罪惡。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82年過去,那些逝去的同胞,無法看到中華民族在屈辱中的奮起。中國不再是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不再是發展落後、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東岸。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今天,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此時我們更要銘記歷史、戮力同心、共襄發展。只有一個更加強大、更加文明、更加現代的中國,才能保衞每一個國民的安全,才是對死難同胞的最好慰藉。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與時同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這也預示着,“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強大”的判斷沒有變,全民必須要增強憂患意識,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戰爭雖已遠去,但歷史不能忘記。警報響起!勿忘國殤,是為了更好的面向未來。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7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國之大計。作為一線教師,更是站在了“雙減”工作的主陣地上,更要認真學習領會並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去。

在我看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撂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

一、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削減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二、增強集體備課,仔細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依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地課時教學目標,並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三、依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情境,培育學習興趣,以“學生髮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穫,從而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説讀寫相結合進行。有目標,避開隨意性。在講解課文中完成。如: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對容易寫錯的,在檢查預習時重點強調,採用集體書空或抄寫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運用各種辦法或近、反義詞,或聯絡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説話的訓練點,進行説話練習。課後及時寫下。有了課堂上説的基礎,回家完成寫的任務就輕而易舉。對文中的重點段落指導朗讀,熟讀成誦。減輕了學生業餘負擔。

五、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仔細練習。讓學生作業負擔小,又得到最大的訓練,做到及時高效。每週針對單元目標出好週週練,進行一些操練。

六、設計分層作業: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複現象,儘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獲得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獲得學習,獲得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8

“雙減”政策是黨中央從“兩個大計”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學生健康成長,事關教育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確保“雙減”工作紮實推進,我校特制定了松山區第四中學“雙減”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對《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及對學校“雙減”工作實施方案的學習,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雙減”政策的內容主要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開設課後延時服務,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從內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減輕家長的壓力,提升教育質量、提升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作為一線教師,為了更好地貫徹“雙減”政策,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教師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新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第二,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為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類型,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鑽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第四,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改進提升。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與反思,樂於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下的教師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奮鬥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9

中國擁有萬里江山,擁有悠久的歷史,富饒的土地、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人民!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可是,誰又能忘記那一段段屈辱的歷史呢?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我們的祖國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驕傲,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自豪,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為人類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我們的祖國也有過屈辱的歷史。特別是近代,她落伍了,她衰弱了。我們的母親病了,這一病就是一百年。這一百年,中國人流了多少悲憤的淚呀!這一百年,中國人流了多少抗爭的血呀!這一百年,中國人又是犧牲了多少寶貴的生命呀!

英國人來了,無恥呀,他們不是帶着友誼,而是帶着毒品鴉片來的,仗着他們的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英法聯軍來了,野蠻啊!強盜們不是帶着和平,而是帶着搶劫之心來的,他們燒燬了文明世界的瑰寶——圓明園。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鴉片戰爭打響的第一槍,

中國開始淪為兩半社會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壯麗的圓明園化為廢墟

無數財寶被掠奪一空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日本鬼子踏入中國領土

30萬百姓被肆意屠殺時

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當歷史回顧在眼前

門聯上貼着“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海外留學生受人辱罵時。我們要記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0

堅決貫徹“雙減”政策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這兩個帶有時間節點的目標,明確闡述了“雙減”對於整個教育工作的意義。我們必須認識到,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家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化管理,應該是預料之內的事情。

“雙減”政策落地之後,學生們作為教育的直接參與者與受益者,將會有着更好的成長環境,在學科培訓亂象得到整治之後,憧憬更多的孩子在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展示自己的天賦,激發自己的潛能。

今後,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1

今年9月開學之際,教育部發布重磅消息: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中國小不得組織週考月考單元考。除了國中能適當進行期會考,其餘年級只能保留期末考。消息一出,各方聲音眾説紛紜,有支持的,有反對的;有擔心的,有疑慮的。懷着對新政策的憧憬和期盼,老師積極改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計劃,學生努力適應新的教改模式、認真配合學校規定,家長們則盡力放鬆心態、改變輔導形式,如今,“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已有半個多月,作為一名國小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我有話想説:

“雙減”之後變化一:接送孩子時間與上下班同步,家長不用做“趕路族”了。去年,孩子剛剛上國小一年級,按照學校規定,週一至週三下午四點半放學。對於實在無法接孩子的上班父母而言,可以申請參加學校的課後託管至五點半結束。於是我們果斷給孩子報了名。但是,週四、週五半天的教學,則難倒了我們,無奈之下,我們只能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來學校接上孩子,再帶到單位。這樣堅持一年,孩子感到很累,我們也覺得影響工作。慶幸的是,今年“雙減”落地,孩子週一至週五每天早上八點二十前到家即可,可以多睡半個小時,還能踏踏實實地在家裏吃完早飯,下午五點半放學,孩子不僅可以在學校完成全部作業,還能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以及社團活動,樂不思蜀。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不用再做“趕路族”,每天卡着時間奔走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了。

“雙減”之後變化二:孩子課業負擔減輕,但是學習內驅力卻增強了。“雙減”前,我們每天下班後都要催促着孩子寫作業、複習預習、檢查作業等,孩子好像也已經習慣了這種被催促着的感覺,學習的主動性慢慢喪失,總是被動地被我們安排着行事。“雙減”之後,孩子不僅在學校裏完成了全部作業,回到家後,還會和我們分享課堂上的趣聞趣事,會主動要求看課外書,還會考考我們某個字的筆順等……這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學習內驅力的增強。還記得愛爾蘭詩人葉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只有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喚醒內驅力,讓他自主自發學習,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雙減”之後變化三: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讓童年生活變得更有趣。“雙減”之後的另一變化就是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前兩天,一個朋友問我是否給孩子報了英語課後補習班,我回復説“沒有”,因為覺得沒有必要,國小階段的英語知識,孩子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吃飽”,浪費時間精力再去補習,意義不大。所以,我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感興趣的愛好培養上,比如學習琵琶、練習游泳等,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還可以陶冶情操,鍛鍊身體。

其實,任何一項政策的落地實施,都要經過一段時間實踐的考驗,方知其是否有益,“雙減”政策亦然。“雙減”政策因涉及範圍較廣,包括學校、家庭及社會,所以其實施過程中非單一部門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配合,學校要保持“成才”質量不下降,家庭教育需要正向引導,街道社區以及單位組織也應積極提供便利條件,努力實現多級聯動,同頻共振,推動首都教育穩步向前發展。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2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1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__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為鑑、警鐘長鳴。列寧告誡過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侵華戰爭給中國記憶留下一個“敗”字,烙下一個“恥”字,刻下一個“警”字。以史為鑑,我們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認清落後必亡的道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一味地退讓不會帶來和平,祖國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在深刻的歷史教訓基礎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為鑑、警鐘長鳴。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勿忘國恥、牢記使命。中國任人欺侮的一頁雖然徹底翻過去了,但是過往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會時刻警醒着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歷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為實現凝聚了幾代中國人夙願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一步步壯大起來,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做後盾,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們需以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我們不主動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祖國的強大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我們將用畢生的心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3

我從事教學工作20多年來,對學生課業問題和校外培訓問題深有體會,隨着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家長對“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視,學校對升學率的重視,種種重擔都壓在了孩子的身上,作業越來越多,學校周邊被各種“託管班”、“培訓班”包圍,家長們不得不掏出高額的“補課費”,孩子們在放學後、節假日不情願地走進這些培訓班,我們的孩子越來越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這個意見的出台非常及時必要,對於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減少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一定不折不扣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後服務等“五項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一直以來對教育和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心關注,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集中體現。?

“雙減”政策的出台,讓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將減輕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志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希望加大力度將政策落地落實,切實取得實效。?

今後,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ngxuan/pejv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