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如何愛學生體會

如何愛學生體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一個簡單而又意味深長的字眼,充滿了愛、更充滿了希望。

如何愛學生體會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與創造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即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夥伴。要尊重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自尊自愛;要正視差異,採用個別教育的方法,不把特殊問題大眾化、複雜化、擴大化。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説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説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害也。只有利用學生自身心靈深處潛藏的能源來驅動他們健康發展的車輪,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既取得實效又避免了簡單的説教。

瞭解學生是“施愛”的途徑。瞭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老師而言,只有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學,是對靈魂的引導和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學生,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情況要深入瞭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往往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老師“投其所好”也是施愛的一種方法,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深入瞭解學生。要經常深入班級,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總之,一個優秀的教師,應當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緻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為學生愛戴的人。

標籤: 體會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ngxuan/krp6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