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3篇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3篇

家教已經成為中國教育領域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家教知識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3篇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範文1: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我們每個家長的願望,青出之於藍而勝於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想我們的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家庭的關懷。家校攜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學校精心的哺育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應作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重視孩子的“健康”

這裏的“健康”不僅指身體的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養從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克服煩躁心裏和怕苦畏難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二、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家長不要看電視,玩電腦,打麻將。還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三、 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四、 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

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做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老師也不是聖人,和我們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而且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試想,在家裏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經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難教育,一個班也有幾十個孩子,其責任之大,難度之大應該是可以想象的。我們家長只有與學校積極配合,才能與學校形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大合力,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各位家長: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以此來作為今天的總結。以上所説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範文2:

新時代的親子文化強調愛,尤其是成為良師益友的愛。我以為,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傳遞愛,這樣的家長才能算是新時代的好家長。下面談談我做為家長的看法與做法:

一、家長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收音機,家長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家長應加強自身的修養與學習,凡是疼愛孩子的父母,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這無疑要求父母具備極強的自制力。做為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獲得幸福和健康成長的權利,遠在自己的其他權利之上。大人以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好榜樣,比起枯燥的説教來,效果要好很多。

二、家長要給孩子安全感、快樂感、成就感

家長要給孩子安全感,不要因為自己的失望、失意、失敗而遷怒孩子,這樣可能造成孩子終身生活在失望、失意、失敗的陰影中。

家長要多製造快樂的氛圍,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並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對有血有肉的人來説,眼前的快樂比模糊不清的未來美景更具有吸引力!

家長要多創造機會,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因為經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我想這應該是好家長應該具備的又一項“本領”。

三、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講究“外交”策略

對於孩子的進步,大人常公式化、簡單化地聲“棒”、“你真棒”,表面看上去是鼓勵,實際上是種敷衍。這會讓年齡大的孩子覺得虛偽或者另有所圖。所以鼓勵時,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具體好在哪裏,哪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善,等等。

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錯的,家長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謀求理解。説話時留點餘地,可以委婉地説:“你説的也有道理,可是這樣或許更好”。孩子一旦得到認可和理解,對“可是”之後的內容也會欣然接受。

對於孩子的不足之處,首先也是要尊重與理解,然後才是耐心的引導。當孩子成績波動時,應多鼓勵,並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那種不理不睬,不聞不問等“冷暴力”行為,無疑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心理感情。而橫眉怒目、拳腳相加的做法更不足取。

四、家長要把握好批評的度

家長批評孩子,目的在於向他傳達正確的信息,家長應該温和地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一般認真地講一遍他就能夠明白了。對同一件事,反覆的、長時間的批評,會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變成反感甚至討厭,最後除了給孩子留下“被批評了”的消極印象外,真正目的並沒有達到,收效甚微!

再者,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也不應簡單的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説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抓住不放”。

另外,由於比起批評的內容來,孩子更注意大人的表情。批評時少用陰沉的臉,以免引起孩子本能的抵抗。

五、家長要做孩子的好參謀

曾有家報紙調查過:中學生最希望家長不指責和壓制自己的想法,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此外,他們願意與家長一起討論自己想法中的合理性和不成熟的地方,在原則問題上,學生普遍希望家長能幫助把關。家長可以憑藉自己積累的人生經驗,當好孩子的參謀。

六、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負責

家長常為孩子該幹什麼為難,其實應瞭解孩子想幹什麼。如果孩子答應自己承擔責任,家長不妨讓孩子試一試,實際上,讓孩子從他想幹的事情中吸取教訓,更讓孩子不再任性,更能養成凡是負責的習慣。

七、家長更應做“吸音板”

家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是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的。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只是宣泄內心的委屈。這時,家長要學會“聽、聽、再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換位思考,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敍述,當孩子把問題説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但當孩子不知如何表達時,可以適時插話,“我想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幫孩子找到所談話題的中心。聽完後先問問孩子的想法,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更不要馬上講道理。

八、家長有責任處理好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學校老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上百號的學生,和孩子溝通的時間、空間有限,難免有片面、不客觀的時候。當老師“告狀”時,不宜立即轉告並批評孩子,這樣往往造成孩子對老師的“告狀行為”不滿,併產生牴觸情緒。先傾聽,再分析,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當然,家長也不要隨意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的“不是”,依此類推,也不當着孩子的面與老師談論孩子的優缺點。

九、家長要掌握、提高親子溝通技巧

如,多看一些與教育方法有關的書,多聽一些與教育心理有關的知識講座。《如何説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説》《如何説孩子才肯學》這兩本書,我常常拿出來翻看。書中通過真實生活場景演示掌握有效溝通的思維方式,提供大量的溝通方法和技巧,是指導父母正確與孩子相處的非常實用的指南,自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已獲得世界上無數父母親的稱讚和盛譽。

我從這兩本書中得到了不少啟發。所以在這裏非常願意與各位一起分享。因為這兩本書不僅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我們自身,非常值得每位中國父母仔細閲讀!

以上是我作為學生家長的一些感受和做法,如有不妥,還望指正。

家教知識心得體會範文3: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是一個家庭的希望,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有出息是每一位家長的理想和願望。孩子的健康成長受着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很多時候我也很茫然,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在我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英國有句名諺:“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由此足見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包括學習、生活等方面,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不好的習慣使學習效率低下,影響生活質量,與人關係不和諧。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因此要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家長不要一直在孩子身邊陪着孩子學習,這樣不利於孩子獨立思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遇到困難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從孩子幼兒園大班起就給他立規矩:放學後先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先自己想。孩子通過獨立思考得出的答案會記得比較牢,也利於孩子的發散思維。獨立學習的習慣只要養成了,以後的教育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其次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都是一些細小的事情,但對一個人的成長卻有着重大影響,古語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家長可以從小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如不能罵人,不能打人,不準説謊話,看見長輩要問好,對待別人要有禮貌,甚至規定吃飯時筷子不能在菜盤裏亂挑揀,事情很小,但很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特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個人的品德和修養將和個人工作能力和學歷同等重要。

當然,習慣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要通過日積月累,家長首先要作表率,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然後對孩子的習慣要常檢查督促。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閲讀氛圍。

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庭的學習氛圍有密切的關係。由於所從事的職業的關係,我們的家裏藏書較多。平時的閒暇時間也大多花在閲讀上,家庭幾乎與撲克、麻將無緣,孩子從小就處於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自然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就很愛聽故事,每天晚上我會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聲情並茂地念給他聽,唸了幾遍後就嘗試着讓孩子複述,鍛鍊他的記憶和表達能力。到孩子讀學前班掌握了大量的詞彙時,我就不再念故事,而是讓他自己看,有時孩子也會對我們接觸的書籍內容產生好奇,我們就會因勢循誘,用淺顯的語言來介紹有關的內容。有時孩子遇到問題我也是鼓勵他到書本中去尋找答案,實在找不到的就到網上搜索。

為了既能保護孩子可貴的閲讀興趣,又不傷害孩子的眼睛,我還花費不少時間去網上搜索一些在線聽的好故事讓孩子聽,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等等。這樣孩子的求知慾越來越強,閲讀領域越來越廣,既積累了相關知識,又開拓了視野。

三、肯定鼓勵與嚴而有度的要求相結合,培養孩子自信自律。

教育孩子有古訓“嚴師出高徒”,現代教育觀念又強調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可有時要求太嚴怕壓抑孩子的個性,鼓勵太多又怕孩子驕傲自滿,真讓人為難。我認為比較妥當的做法是——肯定鼓勵和嚴而有度的要求相結合。

肯定鼓勵,樹立孩子自信。俗話説:“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在日常生活中,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給予肯定、讚賞,自覺地樹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但學習上我對孩子進行鼓勵,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我都是這樣做的,這可以使孩子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每天出門上學前我都會和孩子説:“希望你今天過得快樂!”每天放學見面我都會問:“今天過得好不好?學了什麼新知識?回答什麼問題得到老師誇獎了?”如果孩子真有出色的回答或表現,我也不吝讚美之詞。孩子如果考試失利了,我會和他分失敗的原因,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他下次會做得很好。當孩子得意地拿着自己富於幻想的作品在我面前展示時,例如手工製作、繪畫、橡皮泥作品、益智積木作品等,我會有針對性的鼓勵,例如哪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表現。哪怕孩子的見解非常稚拙,家長的哪怕一點鼓勵也可以發展孩子的創新意識,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及時的恰到好處的鼓勵,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進步成長的階梯。

嚴而有度的要求,培養孩子自律。孩子年齡小,意志力薄弱,無論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普遍存在着自控力差、缺乏堅韌性、堅持性,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必須的,也是明智的。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做事認真,就讓他從點滴小事做起。刷牙、洗臉、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等,一定不可以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早睡早起,不可以因為節假日就睡懶覺而打破規矩;能自己解決的事一定要盡力去解決,不可以急躁,依賴他人;不可以沉迷於網絡遊戲,玩夠家長給定的時間必須立刻結束等等。家長必須嚴格而且有耐心地要求孩子做一個自律的人,自律不僅對孩子現在的學習有益,而且對孩子今後在社會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對孩子的嚴要求要適度,期望值過高,只能對孩子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嚴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個性特點、身心發展特點,要求過高,標準過嚴,孩子努力也做不到,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壓抑孩子的個性發展。要求過低缺乏前進的動力,又會影響孩子的提高。若目標適宜,也就是俗語講得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這樣可以讓孩子循序而持久的發展。

四、親近自然,終身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

人的一生時光短暫,和孩子共同經歷的每一天、每一時段在將來都會成為最美好的記憶,所以我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讓他感受我們對他的深深關愛與期望,同時我們也見證他的每一次變化和成長。我們儘量抓住和創造機會就帶孩子外出旅遊,見識外面的世界,平時經常帶孩子去附近的景點、公園或鄉村田野,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帶孩子去池塘裏撈魚,到大自然聆聽鳥語蟲鳴,春秋時節到地裏看莊稼,讓他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世上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在學習知識方面家長也應與時俱進。現在的孩子成長在高速發展的時代,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多。孩子對電腦、天文、地理、藝術、體育等知識的渴求日益增長,這就要求父母不斷學習,充實和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如今是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努力成為學習型父母,應該説是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對孩子好奇的問題要能正確回答,即使不會回答,也應教給孩子找到答案的方法,千萬不能孩子問問題時,父母一無所知。這會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損害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意和你交流了。

我的兒子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作為家長,我也不是一個很成功的家長。教育兒子,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也許等有點經驗了,卻發現兒子已經長大了。但是,我知道,我愛我的兒子,我會為了他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無論結果如何如何,我始終堅信教育和愛的力量。

標籤: 心得體會 家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jingxuan/jwx9l3.html
專題